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
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图1示意秦岭站的位置,图2是秦岭站整体建筑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南极考察站中,位于东半球且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秦岭站B. 长城站
C. 昆仑站D. 中山站
2. 秦岭站站房采用高架设计,主要目的是( )
A. 防寒与保暖B. 防强紫外线
C. 防积雪堆堵D. 全天候科考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中山站和长城站离极点较远,纬度较低,线速度较大,AC错误;但长城站经度约为60°W,而东半球为20°W向东到180°,D正确,B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当地纬度高,积雪厚度大,站房采用高架设计可以防积雪堆堵,C正确;站房采用高架设计并不能防寒保暖、也不能防紫外线,当地自然环境恶劣,难以全天候科考,ABD错误。故选C。
图为飞机在甲、乙、丙间沿晨昏线飞行的轨迹示意图,图中乙地正好位于出现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甲地地方时为7时。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 )
A. 14时B. 16时
C. 17时D. 19时
4. 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A.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 一路向东D. 一路向北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一架飞机在甲、乙、丙间沿晨昏线飞行,甲、乙、丙连线就是晨昏线的一部分,乙地正好位于出现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说明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地地方时为7时,甲丙之间经度差约为150°,时间差10小时,丙位于甲东方,时刻早于甲,因此丙的地方时是17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到乙向北极附近飞行,为东北方向,乙到丙离北极越来越远,为东南方向,BCD错误。故选A。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坛是北京中轴线上的一颗明珠。图是某年9月24日傍晚,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5. 一年内,天坛的“头顶悬日”景观还会出现在( )
A. 12月22日B. 3月21日前后
C. 6月22日D. 10月1日前后
6. 如果想一周过后再次拍摄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摄影镜头应指向( )
A. 正西方向B. 正东方向
C. 西南方向D. 西北方向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图为某年的9月24日傍晚”,由此可知秋分日前后的日落时分能拍摄到天坛祈年殿“头顶悬日”的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分日前后,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春分日前后的日出日落方位与之相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祈年殿“头顶悬日”景观出现在9月24日(秋分日前后)日落时分,一周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京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故摄影镜头应指向西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年12月,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为我国开展暗物质探测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图为锦屏山地质构造示意图,甲处为地下实验室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7. 甲处构造地貌为( )
A. 背斜山B. 背斜谷
C. 向斜山D. 向斜谷
8. 甲处的山地部位( )
①岩石排水性能优②受水平拉伸作用强
③岩石松散,较易开凿④距地表近,易施工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D. ②④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甲处及上方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且地表地势较高,为背斜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甲处山地部位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主要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不是水平拉伸作用,地下水流向两侧的向斜,排水性能好,①正确,②错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较脆弱,容易开凿;距离地表较远,施工较难,③正确,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年4月3日,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图左为震源附近龟山岛的位置示意图,龟山岛的岩石主要是疏松多孔的安山岩。图右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次地震发生于右图的a层或b层
B. 此次地震发生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C. 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左右摇晃
D. 台湾地震多发是因为安山岩疏松多孔
10. 龟山岛的安山岩属于( )
A. Ⅰ类岩石B. Ⅱ类岩石
C. Ⅲ类岩石D. Ⅳ类岩石
【答案】9. A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km,如果发生在陆壳(39-41km)上,地震发生在a层(地壳),若发生在洋壳(5-10km)上,地震发生在b层(地幔),A正确;此次地震发生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的消亡边界,B错误;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上下颠簸再感受到左右摇晃,C错误;台湾地震多发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且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岩浆活动活跃,与岩浆岩的特征无关,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岩石按照成因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类,三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物质循环。岩浆岩分为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和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与压力骤降,岩石内气体迅速逸出,形成气孔构造,颜色较深。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冷凝速度慢,矿物晶体颗粒大,质地坚硬,颜色多。沉积岩是在风吹、日晒、雨淋作用下逐渐形成,沙子、泥土这些物质在风、水的搬运作用下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的岩石,由于沉积岩是一层一层的沉积起来的,因此具有不同的岩层,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由图可知,Ⅰ由岩浆直接喷出地表,为喷出型岩浆岩,Ⅱ由岩浆侵入地表形成,为侵入型岩浆岩,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后形成Ⅳ沉积岩,Ⅲ是其他几类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的变质岩,龟安山岩石主要是疏松多孔的安山岩,有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型岩浆岩,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地质剖面图可以直观的显示岩层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判断图中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是( )
A. ④③②①⑤B. ⑤④③②①
C. ①②③④⑤D. ④⑤③②①
12. 关于图中地质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a.岩层④形成时期,该地位于河流下游b.该地曾发生升降运动
c.该地曾发生岩浆活动d.该地石灰岩部分变质成了大理岩
A. abcB. bcd
C. abdD. acd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①③是页岩,②是石灰岩,④是砾岩,均为沉积岩,沉积岩按照沉积顺序,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故①②③④由老到新的顺序是④③②①。⑤是侵入岩,侵入了图中的①②③④岩层和断层,侵入岩要晚于其侵入的岩层,故⑤要晚于①②③④岩层和断层。综合上述分析,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是④③②①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观察断层两侧岩层可知,A处的①②③岩层相较断层另一侧均出现了明显岩层错位,故该地曾发生升降运动,b正确。④是砾岩,通常来说河流的流速从上游到中游和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坡度逐渐降低,携带的大小颗粒物会分批沉积,因此颗粒最大的“砾石”一般会在河流中上游最先沉积下来,a错误;⑤是侵入岩,即当上覆岩层压力减轻时,软流层中的岩浆就钻出,在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的岩石,c正确;石灰岩在岩浆侵入的时候,发生接触热变质,形成大理岩,d正确。故选B。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 地壳抬升形成B. 地壳下陷形成
C. 长江侵蚀形成D. 泥沙堆积形成
14. 由于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 八卦洲将截断长江形成堰塞湖B. 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 八卦洲因长江侵蚀面积将缩小D. 长江八卦洲南侧河道淤塞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示可知,八卦洲是位于长江下游的河心岛,属于冲积岛,主要是由于长江从中上游带来大量泥沙,在南京段因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成,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知,长江位于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转,南岸冲刷作用为主,北岸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八卦洲将与北岸相连,B正确,D错误。流水堆积作用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在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在河流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八卦洲在长江的下游,主要受堆积作用,C错误。长江流量大,从中上游携带的泥沙在南京段淤积较多,未来长江南京段会更弯曲,在某一次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A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故选B。
下图示意某月世界部分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图示月份A气压中心是切断哪个气压带形成的( )
A. 副热带高压带B. 极地高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D. 赤道低压带
16. 图示月份B地盛行风向为( )
A. 东北风B. 东南风
C. 西南风D. 西北风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是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图示时刻亚欧大陆内部是高压中心,应为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亚欧大陆形成的高压中心切断副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图示时刻北半球东北风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影响澳大利亚西北地区,故此时B地盛行西北风。故选D。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准静止锋,其通常发生在( )
A. 4~6月B. 6~9月
C. 9~11月D. 11~次年4月
18. 在昆明准静止锋的控制下,贵阳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 阴雨连绵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D. 暴雨如注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季,受云贵高原阻挡,南下冷空气在贵阳和昆明之间停留,与盘踞在云贵高原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因此其通常发生在11~次年4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在昆明准静止锋的控制下,贵阳位于冷气团一侧,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有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的说法。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年狮子座流星雨在北京时间11月17日迎来极大,最大流量每小时10-15颗。观测狮子座流星雨不需要天文望远镜,在我国全境只需要肉眼观测夜空即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11月17日晚,下列天气状况下的地点中肉眼观测狮子座流星雨最佳的是( )
A. —拉萨(约29.6°N)B. —成都(约30.6°N)
C. —长春(约44.0°N)D. —呼和浩特(约40.5°N)
20. 在上题最佳观测地的观察者观测流星雨时需要注意的是( )
A. 动物袭击B. 防寒保暖
C. 山体滑坡D. 台风灾害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在我国全境只需要肉眼观测夜空即可观测狮子座流星雨,因此在拉萨、成都、长春、呼和浩特四地只要大气透明度高都可以观测到,拉萨为阴天、成都为雨天、长春为雾天,大气透明度低,不是最佳观测地点,排除ABC;呼和浩特为晴天,大气透明度高,是观测狮子座流星雨最佳的地点,D符合题意。故选D。
【20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最佳观测地为呼和浩特,该地纬度较高,11月17日气温较低,且因晴天日温差大,因此观察者观测流星雨时需要注意的是防寒保暖,B符合题意;呼和浩特为城市地区,地形平坦,深居内陆,处于深秋,不需要注意动物袭击、山体滑坡 台风灾害,排除ACD。故选B。
下图是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甲、乙两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2. 与甲气候区相比,乙气候区的降水特点及其主要成因是( )
A. 降水量小,西风控制时间短B. 降水量小,受寒流影响显著
C. 降水量大,地形抬升作用强D. 降水量大,地表径流影响大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位于欧洲西部,由图可知,甲地所处的纬度为北纬50°附近,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甲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位于亚洲中部,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纬度更低,在10°-20°附近,B错误,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洲东部,D错误,C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常年被盛行西风控制,西风从海上带来充足的水汽,所以降水丰富且均匀。乙地在北半球的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乙地被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增多,冬季温和多雨。甲地比乙地纬度高,受到西风控制时间长,降水比乙地多,乙地受到西风控制时间短,降水少,与甲相比,乙降水量小,CD错误。A正确。欧洲西部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B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3小题,共56分)
23. 图左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其中地球位于A位置的日期是12月22日。图右为地球处于A位置时北极上空的俯视放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4相应线段上补画箭头,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写出图14中表示晨线的弧段____。
(3)该日,M地的昼长为____小时,Q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时。
(4)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
(5)在下图中,用折线图画出P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1)见下图
(2)MN为晨线 (3)0 9
(4)昼最长夜最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5)见下图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同向可知,乙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也应为逆时针,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地球逆时针自转,表明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如果地球处于A位置时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即极圈及其以内均位于夜半球中。由晨昏线的判读知识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到夜晚经历的线为昏线,由夜晚到白天所经历的线为晨线,由此可判断出PM为昏线、MN为晨线。
【小问3详解】
M地在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M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2时。Q点所在的经线位于12时所在的经线以东45°,时刻早3小时,因此Q处所在的经线时间为15时,Q地在昏线上,因此Q地日落时刻为15时,据此可以推断出该地日出时刻为9时。
【小问4详解】
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
【小问5详解】
P点位于赤道,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6月22日和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为赤道上一年中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画图时抓住四个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连线即可。如图所示: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图1为四种典型地貌景观图。
材料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干流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图2长江流域示意图。
(1)河流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图2中甲、乙、丁三地,河流的主要侵蚀类型有何不同?
(2)图2甲、乙、丙三地的典型地貌,分别对应图1中哪个数字表示的地貌类型?
(3)图1中,④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山高谷深,崖壁陡峭,且谷底狭窄,呈“V”形。描述该河谷的地貌特征,可以从哪四个方面开展?
(4)分析图1中①地貌的分布地区、物质来源、地貌特征。
【答案】(1)甲,下切侵蚀为主;乙,侧向侵蚀为主;丁,溯源侵蚀为主
(2)甲—④乙—②丙—③
(3)分布地区;形态;坡度;相对高度
(4)分布地区:河流流出山谷处
物质来源:山区的碎屑物质
地貌特征: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扇面多发育纵向沟谷;扇体的海拔,从扇顶向扇缘降低,从中间向两侧降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河床起伏大,以下切侵蚀为主,形成V形谷;乙为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以侧蚀为主;丁位于河流源头,以溯源侵蚀为主。
【小问2详解】
甲在河流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形成深邃的峡谷,与④对应;以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曲流发育明显,与②对应;丙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与③对应。
【小问3详解】
④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山高谷深,崖壁陡峭,且谷底狭窄,呈“V”形,描述该河谷的地貌特征,可以从地貌的分布;地貌的形态;坡度的陡缓;相对高度的高低等来进行描述。
【小问4详解】
①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出;冲积扇上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上游的山区的碎屑物质;冲积扇的地貌特征为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减少,坡度逐渐变小;从扇顶到扇缘,随着流水速度减慢,搬运作用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扇面由于流水侵蚀,多发育纵向沟谷;随着流水速度变慢,沉积物减少,扇体的海拔,从扇顶向扇缘降低,从中间向两侧降低。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较冷下垫面而形成的。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
材料2:水汽充足、气温较低、风力较小、出现逆温现象时,容易出现持续时间长、能见度很低的浓雾。
(1)依据材料和图中信息描述长江沿岸此时的天气特征。
(2)浓雾的特征是什么?
(3)本次浓雾发生的地区是哪里?
(4)冷锋过境对此次浓雾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5)该区域的风向、风力对此次浓雾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提示:风向、风力的读图方法,参考图18的图例。
(6)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分析夜间云层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
【答案】(1)云雾;降温;风力较小;风向是偏东风
(2)能见度低,持续时间长
(3)江苏中北部(或江苏长江以北地区)
(4)冷锋过境,锋后冷气团控制,下垫面温度低;冷锋过境,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使该区域的空气湿度较大;冷锋过境,形成逆温层,利于浓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
(5)偏东风将东部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输送至冷下垫面上,水汽遇冷易凝结;风速较小,利于浓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
(6)夜间,云层具有保温作用,使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雾发展缓慢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及材料信息,可知长江沿岸位于冷锋过境后,气温较低,结合风矢图可知风速较小,且为偏东风,风速小,气温低,东风从海洋带来水汽,易形成雾。
【小问2详解】
浓雾的特征为水汽含量大,能见度低且持续时间较长。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长江以北区域刚刚经历冷锋过境,气温较低,且风速小,水汽充足,最易形成浓雾。
【小问4详解】
冷锋过境往往会带来大风、雨雪、降温等天气;冷锋过境后,该地由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且冷锋带来降水,使该区域水汽充足,空气湿度大;冷锋过境,下垫面降温较快,易形成逆温;综上,冷锋过境后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此次冷锋过境之后,长江以北的地区以偏东风为主,可将东部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冷下垫面上,使水汽遇冷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且锋后风速较小,有利于浓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
【小问6详解】
夜间,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地面散失热量少,地面及近地面大气降温慢,使雾发展缓慢。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球上植物出现后, 蕨类植物发展时期, 地球大气成分演变的主导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docx、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地球上植物出现后,蕨类植物发展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