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注意: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0.5分,共15分)
1. 今年冬季肺炎支原体爆发流行,下列特征能说明肺炎支原体属于生物的是( )
A. 结构简单B. 能使生物患病
C. 能繁殖后代D. 个体微小
【答案】C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肺炎支原体属于单细胞生物,可通过分裂进行生殖,繁殖后代,所以它属于生物。结构简单、个体微小、能使生物患病,都不能说明它是生物,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 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从而开出许多花朵。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环境适应生物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D. 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生物依赖环境是(环境影响生物)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故选B。
3. “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
A. 温度和光照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土壤D. 光照和水分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通过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呼吸作用会减弱,降低温度,使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苹果中贮藏的有机物更多,味道甜美。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光照。
故选A。
4. 为了解凤眼莲(又叫水葫芦)对我市淡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市内各县各区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人员。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下( )
A. 实验法 B. 推测法C. 调查法 D. 测量法
【答案】C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进行调查,如人口普查。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属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包括:随机抽样调查和非随机抽样。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
B.推测法是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或配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识来判断其义,推测出逻辑的条件和结论,B错误。
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C正确。
D.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D错误。
故选C。
5. 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探究的是( )
A. 水量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 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 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D. 水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光合作用速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等。由图示的实验装置可知:甲装置水温是15°C,乙装置是30°C;比较两实验的各种条件,只有一个变量,即水温;其它的水量、光照和水质等都相同;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 A为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C. B为消费者,它和A是捕食关系
D. C为分解者,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答案】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图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详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A错误。
B.A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故B正确。
C.B为消费者,以A生产者为食,它和A是捕食关系,故C正确。
D.C 为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故D正确。
故选A。
7. 下列捕食现象中,能体现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人类食用蘑菇B. 熊猫吃竹子
C. 蛇捕食青蛙D. 蚯蚓吃垃圾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
【详解】A.蘑菇属于真菌,不是生产者,人类食用蘑菇不能体现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故A错误。
B.竹子是生产者,熊猫是消费者,熊猫吃竹子体现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故B正确。
C.青蛙和蛇都是消费者,蛇捕食青蛙不能体现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
D.垃圾不是生产者,蚯蚓吃垃圾(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不能体现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8.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
【答案】D
【分析】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故选D。
9. 复合多酶片是治疗消化不良的常用药,说明书中注明其每片含有脂肪酶3.3mg,蛋白酶10mg。该药品的作用接近于下列哪种消化液( )
A. 唾液B. 胃液C. 肠液D. 胆汁
【答案】C
【分析】淀粉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都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但不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A不符合题意。
B.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但不能消化脂肪,B不符合题意。
C.肠液中含有多种酶,能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符合题意。
D.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这属于物理性消化,但不能消化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用温开水溶解口服后,患者吸收其有效成分的主要器官是( )
A. 食道B. 胃C. 小肠D. 大肠
【答案】C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A.食道没有消化能力也没有吸收能力,A错误。
B.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部分水和无机盐,B错误。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有效成分,在小肠吸收,C正确。
D.大肠能够吸收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但没有消化能力,D错误。
故选C。
11. 奶奶因生病不能正常进食,医生给她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是获得生命所需的( )
A. 能量B. 无机盐C. 蛋白质D. 水分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属于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详解】A.奶奶不能正常进食,身体缺乏能量来源。医生给她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是因为葡萄糖可以在体内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故A正确。
B.无机盐在人体内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注射葡萄糖不是为了获得无机盐,故B错误。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但注射葡萄糖不是为了获得蛋白质,故C错误。
D.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注射葡萄糖不是为了获得水分,故D错误。
故选A。
12. 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下列营养物质中,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A. 水、淀粉、无机盐
B. 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
C. 水、脂肪、纤维素
D. 维生素、葡萄糖、无机盐
【答案】D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被直接吸收。
【详解】A.淀粉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被直接吸收,故A错误。
B.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被直接吸收,故B错误。
C.脂肪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被直接吸收;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故C错误。
D.维生素、葡萄糖、无机盐都是小分子物质,可以被航天员直接吸收,故D正确。
故选 D。
13. 在“鉴定食物营养成分”实验中,向鸡蛋清中加入少量开水,轻轻搅拌,发现鸡蛋清出现白色絮状沉淀,说明鸡蛋清中含有
A. 淀粉B. 无机盐C. 脂肪D. 蛋白质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淀粉、脂肪、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各具有一定的特性,我们常常依据其特性来进行鉴别,如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加热会出现凝固现象,即变性,如鸡蛋清加热时出现白色絮状物,这就是蛋白质。
【详解】A.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所以在某食物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说明是淀粉,故A不符合题意。
B.食物经过燃烧,烧掉了有机物,水分蒸发,剩下灰白色灰粉即是无机盐,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某食物在白纸上按压出现油迹,说明含有脂肪,故C不符合题意。
D.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它会因变性而凝固成块状,如果加入足量的开水,相当于稀释了,则会变成白色絮状物,蛋白质变性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周末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米饭、大闸蟹、红烧甲鱼、炸猪排、鲫鱼汤。从膳食均衡角度思考,应适当增加的食物是
A. 牛肉B. 羊肉C. 鸡肉D. 青菜
【答案】D
【分析】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
【详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营养合理的饮食,应该是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每日的早、中、晚餐能量比例合理,并按时进餐,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该晚餐中的米饭主要提供糖类,大闸蟹、红烧甲鱼、炸猪排、鲫鱼汤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该食谱中缺少蔬菜和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增加的食物是青菜。
故选D。
15. 下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中的部分实验操作图示,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叶片内的有机物
B. 步骤③是用黑纸片夹住其中一个叶片的正面
C. 步骤④小烧杯里浸没叶片的液体是酒精
D. 该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答案】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中,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其对后续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步骤④小烧杯里浸没叶片的液体是酒精,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使叶片脱色。该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①暗处理→③叶片遮光处理→④叶片酒精脱色→②碘液染色→⑤观察实验。而步骤③是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不是只夹住叶片的正面。
【详解】A.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叶片内的有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黑暗环境,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被转运或消耗掉,这样在后续实验中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故A正确。
B.步骤③应该是用黑纸片夹住其中一个叶片的两面,而不是正面。如果只夹住正面,叶片的背面仍能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故B错误。
C.步骤④小烧杯里浸没叶片的液体是酒精,酒精能够溶解叶绿素,使叶片脱色,从而在后续的染色步骤中更清晰地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故C正确。
D.该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①暗处理,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③叶片遮光处理,形成有光和无光的对照;④叶片酒精脱色,去除叶绿素的干扰;②碘液染色,检测是否有淀粉产生;⑤观察实验结果,故D正确。
故选B。
16. 菜农在移栽茄子幼苗时,根部往往带一个土坨。“带土坨”的生物学意义是( )
A. 防止倒伏B. 保护幼根
C. 减少蒸腾D. 便于运输
【答案】B
【分析】根尖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长长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详解】移栽植物容易成活的措施包括: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对移栽苗进行遮阴;带土移植等。其中带土移植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所以“带土坨”的生物学意义是保护幼根。
故选B。
17. 把白菜剁碎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放盐后稍等一会儿就可以见到有水渗出。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白菜细胞内溶液浓度比细胞外( )
A. 高,细胞吸水B. 低,细胞吸水
C. 高,细胞失水D. 低,细胞失水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详解】把白菜剁碎做馅时,常常要放些盐,此时外界盐溶液的浓度大于白菜细胞内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因此稍等一会儿就可见到有水分渗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8. 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 “测量植被周围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测量时要避开池塘、河流等水源附近
B. “测定水温影响金鱼呼吸时”,鳃盖开闭1次可计算呼吸频率1次
C.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温度计下端要浸入水中,不要接触瓶底
D. “测定肺活量时”,要尽力吹气,需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方可作为最终的肺活量值
【答案】D
【分析】测量植被周围空气湿度时,为保证数据准确,干湿计测量应避开池塘、河流等水源附近。测定水温影响金鱼呼吸时,通过观察金鱼鳃盖开闭次数确定呼吸频率。
【详解】A.“测量植被周围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测量时要避开池塘、河流等水源附近,因为这些地方湿度受水源影响较大,不能准确反映植被周围的空气湿度,故A正确。
B.“测定水温影响金鱼呼吸时”,鳃盖开闭1次可计算呼吸频率1次,通过观察金鱼鳃盖的开闭次数来确定呼吸频率,故B正确。
C.“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中,温度计下端要插入锥形瓶的中央,不要接触瓶底,若浸入水中则测量不准确,故C正确。
D.“测定肺活量时”,要尽力吸气,再尽力吹气,需测量三次,取最大值作为最终的肺活量值,故D错误。
故选D。
19. 同学们利用大豆种子探究呼吸作用,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瓶升温,乙瓶不升温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乙瓶
C. 该装置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 甲、乙两瓶应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答案】B
【分析】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的特性。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B.甲瓶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以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热量和二氧化碳。因此,甲瓶升温;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的特性,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瓶。乙瓶中是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力,则乙瓶不升温 ,瓶里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A正确,B错误。
C.该装置能证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正确。
D.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甲、乙两瓶应放在相同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B。
20. 猎豹在草原上奔跑,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
A. ATPB. 太阳C. 氧气D. 食物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太阳能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氧气参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创造条件。食物中的有机物经过消化吸收和氧化分解,将能量储存在ATP中供生命活动利用。
【详解】A.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水解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故A正确。
B.太阳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而非直接来源,故B错误。
C.氧气参与呼吸作用,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但本身不是能量的直接来源,故C错误。
D.食物中的有机物经过消化吸收和氧化分解,将能量储存在ATP中供生命活动利用,食物不是直接来源,故D错误。
故选A。
21.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蔬菜和水果放入冰箱进行低温冷藏,其主要目的是
A. 抑制呼吸作用B. 促进气体流动
C. 促进呼吸作用D. 有利于消耗有机物
【答案】A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储藏蔬菜或水果时,一般都采用较低的温度,这主要因为在较低温度时,呼吸作用减弱,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鲜时间,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只相同的锥形瓶,按下表实验设计进行操作,其中所使用的消毒棉球可以阻止外界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瓶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探究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
B. 乙与丙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温度
C. 该探究实验中有三组对照实验
D. 甲与丙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氧气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此实验设计中一共两组对照实验,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A正确。
B.乙与丙两组有两个变量,第一个是微生物的有无;第二个是温度,B错误。
C.该探究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乙,变量为温度;甲丙,变量为微生物的有无;乙丙由于具有两组变量,因而不能形成对照实验,C错误。
D.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单一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并非氧气,D错误。
故选A。
23. 如图为植物根尖四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吸收水和无机盐主要部位所在细胞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图中A表示成熟区细胞,B表示伸长区细胞,C表示分生区细胞,D表示根冠细胞。
【详解】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选A。
24. 农民通过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在正确灌溉和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要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还可以采用的正确措施是( )
A. 在大棚中尽可能利用空间,过度密植
B. 向温室中注入过量的氧气
C. 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减少二氧化碳含量
D. 向温室中注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详解】A.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过度密植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
B.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向温室中注入过量的氧气,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B错误。
C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 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想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则可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①和④B. ②和⑥C. ③和④D. ①和⑥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①②③是目镜,④⑤⑥是物镜,解答即可。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③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④⑤⑥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若想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长的目镜①和短的物镜⑥,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6. 人们在种植黄瓜、葡萄等植物时,常用竹竿搭架供其“攀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有利于施肥、浇水、采摘等管理活动
B. 防止地面上的昆虫啃食植物体
C. 为了使田地更加整齐、美观
D. 有效的利用光照,促进植物增产
【答案】D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光。
【详解】A.用竹竿搭架后,在进行施肥、浇水、采摘等管理活动时可能会相对方便一些,但这只是搭架带来的一个次要好处,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
B.搭架对于防止地面上的昆虫啃食植物体的作用并不明显,通常会有其他专门的防虫措施,所以这不是搭架的主要目的,故B错误。
C.使田地更加整齐、美观可以提升田地的观感,但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不是主要目的,故C错误。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用竹竿搭架供植物 “攀爬”,可以使植物的叶片分布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充分接受光照。光照充足时,植物能进行更高效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如糖类等,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增产,这是搭架的主要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27. 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的无机盐( )
A. 碳、氢、氧B. 钙、铁、锌
C. 氮、磷、钾D. 磷、硫、硼
【答案】C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详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除了戴口罩跟勤洗手外,提高身体免疫力也特别重要。下列不符合合理营养观念的是( )
A. 每日三餐、按时进食
B. 用饮料代替日常饮用水
C. 食物多样、粗细粮搭配
D. 饮食清淡少盐、食不过量
【答案】B
【分析】合理膳食必须符合个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等的需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比例适中,以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这样的膳食才能符合均衡膳食的要求。
【详解】ACD.合理膳食要求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清淡少盐、并且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才能够满足人体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故ACD不符合题意。
B.多数饮料都含有大量的糖,大量饮用特别是含糖量高的饮料,会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危害身体健康,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9. 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如图是人体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a气体从血液进入肺泡至少经过两层细胞
B. 图中a气体表示氧气,b气体表示二氧化碳
C.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B
【分析】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图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详解】A.a气体从血液进入肺泡要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这两层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至少经过两层细胞,故A正确
B.图中a气体表示二氧化碳,b气体表示氧气,故B错误。
C.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故C正确。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结构特点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D正确。
故选B。
30. 下图是探究“口腔中淀粉的消化”实验装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37℃设置的目的是模拟人体的温度
B. 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C. 可以证明唾液中含某种消化淀粉的酶
D. 唾液换成胃液,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答案】D
【分析】(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详解】A.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37℃设置的目的是控制适宜的温度,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如此实验才能成功,A正确。
B.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因为1号试管加入的是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清水不能消化淀粉,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B正确。
C.1号和2号以是否有无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含某种消化淀粉的酶,C正确。
D.胃液中不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用唾液的不同,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31. 显微镜是开展实验探究常用的实验用具,下图表示显微镜结构及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时的操作步骤,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完成步骤1应该选择物镜______。(选填“E”或“F”)如果视野明亮度不够,可以调节结构D使用其______。(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完成步骤4须将玻片标本往______移动。
(3)进行步骤5时,发现物像模糊不清晰,此时应该调节显微镜的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4)该同学尝试用显微镜观察透明标本上的字母“P”,则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
【答案】(1)①. E ②. 凹面镜
(2)右 (3)C
(4)d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反光镜,E低倍物镜,F高倍物镜。
【详解】(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直到看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如果视野明亮度不够,可以调节结构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若要将位于显微镜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往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步骤4中的图像在右方,应往右方移动。
(3)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进行步骤5时,发现物像模糊不清晰,须转动显微镜上的C细准焦螺旋结构。
(4)由于显微镜呈的是倒像,所以显微镜观察透明标本上的字母“P”,则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d”。
32. 下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1中还缺少的是非生物成分和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通过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图1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3)根据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写出图2表示的食物链:______。(用甲、乙、丙、丁表示)图2中的丁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
【答案】(1)分解者 (2)①. 光合作用 ②. 5
(3)①. 甲→乙→丁→丙 ②. 蛇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3)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详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中有生产者草和消费者各种动物,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生产者草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流动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图1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5条。
(3)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图2中,甲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最少,处于食物链的起始端,丙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最多,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图2表示的食物链是甲→乙→丁→丙。图1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是蛇,所以图2中的丁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蛇。
33. 要想畅快地享受美食,必需具备功能完善的消化系统。图1表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图2曲线表示某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程度,字母表示消化器官,图3是小肠的微观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在[______]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1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它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2)图2曲线表示某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据此判断该物质是______。(选填“糖类”“脂肪”或“蛋白质”)该营养物质最终被消化成______后被人体吸收。
图2中的C部位对应图1中的器官______。(填图1中的序号)
(3)图3显示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其表面有大量的______,这样的结构特点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某同学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检查发现体内缺乏维生素C,如果请你提一条建议,该同学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多摄入的食物类别是:______。
【答案】(1)①肝脏 (2)①. 蛋白质 ②. 氨基酸 ③. ③
(3)小肠绒毛(绒毛)
(4)蔬菜和水果
【分析】图1中: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胰腺,⑤小肠,⑥肛门;图2中:B咽和食道,C胃,D小肠。图3中:a环形皱襞,b小肠绒毛。
【详解】(1)图1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内不含消化酶,只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利于脂肪的消化。
(2)图2中的曲线表示某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观察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在口腔不消化,在胃中该物质的消化程度较低,而在小肠中消化程度急剧上升,最终趋于平缓。这种消化模式符合蛋白质的消化特点。蛋白质在口腔中开始被初步消化,但主要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彻底消化成氨基酸,然后被人体吸收。
图2中的C部位表示的是胃,它对应图1中的器官是③。
(3)图3显示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这些皱襞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而皱襞的表面又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进一步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使得小肠成为人体主要的吸收器官。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某同学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经检查发现体内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因此,建议该同学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多摄入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34. 马桥镇是我市的草莓生产基地。为探究草莓的生理活动,技术人员在温室大棚中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暗处理草莓植株一昼夜,进行图1所示的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打开②阀门,乙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莓进行______作用产生了______。打开①阀门,甲试管收集的气体是______。
(2)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变成蓝紫色的叶片是______。
(3)草莓增产提质的关键是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为此白天要提高草莓______的强度,以生产更多的有机物,夜晚要降低草莓______的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图2是草莓温室大棚中,测得的一昼夜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曲线图可知草莓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______点(填曲线图上的字母)。
【答案】(1)①. 呼吸 ②. 二氧化碳##CO2 ③. 氧气##O2
(2)A (3)①. 光合作用 ②. 呼吸作用 ③. D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详解】(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打开①阀门,甲试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这是因为叶片A见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图1中,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A见光产生了淀粉,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B叶片不见光没有产生淀粉,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3)图中的6~18点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从傍晚18点太阳落下到第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故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为氧气浓度的变化。6~18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一直在积累有机物;18时之后,氧气浓度下降,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有机物开始消耗,故一天当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D点(18时)。
35.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其原理如图3所示。为了宣传“海姆立克急救法”,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Y型管、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人体呼吸运动模型。请仔细观察示意图并回答问题。(在[______]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1中食物和空气进入的共同通道是______。(填序号)
(2)图2的模型中,⑥气球模拟______,⑦橡皮膜模拟______。
(3)图3中,当异物误入气管,施救者可在背后抱住待救者,用力冲击腹部的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使待救者的[⑧]顶部上升,胸腔容积______(填“扩大”或“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相当于图二中的______(填“甲”或“乙”)状态。
(4)呼吸道通畅后,氧气进入肺,通过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可以利用氧气进行______,释放______供给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和维持正常的体温。
【答案】(1)① (2)①. 肺 ②. 膈##膈肌
(3)①. 缩小 ②. 甲
(4)①. 呼吸作用 ②. 能量
【分析】图1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①咽、②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③是肺。图2中④模拟气管,⑤模拟胸廓,⑥模拟肺,⑦模拟膈肌,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图3中⑧膈肌。
【详解】(1)①咽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是食物和空气进入的共同通道。
(2)图2中④模拟气管,⑥气球模拟肺,⑦橡皮膜模拟膈肌,橡皮膜有弹性,可以伸缩,但玻璃罩没有伸缩性,故该图只能演示橡皮膜伸缩所模拟的胸腔上下径的变化,不能演示玻璃罩模拟的胸腔前后左右径的变化。
(3)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腔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当异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图3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相当于图2中的甲(呼气)状态。
(4)血液运输来的氧气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mL灭菌牛奶
50mL灭菌牛奶
50mL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小明猜测种子的萌发需要阳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