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质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内容分析】
在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内容时,教材通过介绍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坐标系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地理方位感。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蕴含着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价值观。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这一学习内容之前,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如地图的使用、地球的形状等。他们在生活中也可能有关于方向、位置的实际经验。但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在地图上的方位感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概念,掌握地球坐标系统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度定位地球上任意地点的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经纬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纬线和纬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经线和经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经纬度在地理坐标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1)纬度和经度的划分原理及计算方法。
(2)在地图上准确标注和识别经纬度。
(3)运用经纬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定位、导航等。
【教学评活动设计】
【板书设计】
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特征
①形状:圆圈
②长度:不等长
③方向:东西
(2)纬度的划分
①度数:0°--90°
②南北半球划分 赤道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特征
①形状:半圆
②长度:等长
③方向:南北
(2)经度的划分
①度数:0°--180°
②东西半球划分 20°W--160°E
【作业与拓展设计】
1. 针对性作业:设计一系列关于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绘图题,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预计完成时间:1课时
2. 拓展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经纬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航空、地理信息系统等,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其发现。预计完成时间:1课时
3. 引导深入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经纬网如何帮助人们确定地理位置,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 特色学习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在线地图服务(如Ggle地图)、地理教育应用程序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纬网的结构和功能。
2. 技术手段应用说明:通过以下方式应用技术手段:
(1)使用GIS软件模拟经纬网,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定位和导航。
(2)利用在线地图服务,让学生在实际地图上查找特定地点的经纬度。
(3)结合教学特色,制作互动式教学视频,讲解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
【学习评价设计】
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2)总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工具:
(1)课堂提问和讨论记录
(2)作业批改记录
3. 评价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对经纬网概念的理解
(2)在实际地图上定位和导航的能力
(3)对经纬网在现实生活应用的认识
4. 评价标准:
(1)知识掌握程度:对经纬网概念的理解准确无误。
(2)应用能力:能在实际地图上正确标定经纬度,并解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思维能力:能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有深度的见解,展示对经纬网重要性的理解。环节一:情境导入 嫦娥六号返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展示嫦娥六号返回的新闻报道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
(2)提出驱动性问题:“嫦娥六号返回对我国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
(3)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讨论,总结嫦娥六号任务的重要性。
(4)介绍航天科技基础知识,如火箭发射原理、卫星返回技术等。
(5)通过互动问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设计实践任务:模拟嫦娥六号返回过程。
(7)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1)观看新闻报道,了解嫦娥六号返回的基本情况。
(2)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嫦娥六号任务重要性的认识。
(3)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
(4)参与问答,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
(5)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返回过程。
(6) 进行模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1)教师观察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2)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评价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性。
(3)教师通过问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即时反馈和指导。
(5)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评价其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6)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航天科技的学习中。通过知识学习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评价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环节二:纬线和纬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学习情境: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线条。
(2)驱动性问题:
①这些线的形状是否一样?是否等长?它们分布有什么规律?
②纬线是如何定义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习任务类型:观察、讨论、绘图、案例分析。具体活动:
①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线条,并提问。
②定义纬线,解释其形状、指示方向、相互关系和长度。
③介绍纬度的划分、分布规律、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特殊纬线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1)真实问题情境:观察地球仪,分析纬线的特点。
(2)具体活动:
①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线条,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②学生绘制简单的纬线图,标注不同纬度的特点。
③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纬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评价方式: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绘图评价。
(2)评价工具:地球仪、绘图工具、评价表。
(3)评价内容:
①学生对纬线的理解程度。
②学生绘制纬线图的准确性。
③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通过观察、讨论、绘图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纬线和纬度的特点。学习活动:通过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评价活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意图: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纬线的形状和分布规律。通过绘图活动,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纬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以上设计,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纬线和纬度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环节三:经线和经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学习情境: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线条,提出问题:“你们能分辨出这些线条的特点和作用吗?”
(2)驱动性问题:
①什么是经线?它有什么特点?”
②“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它有什么规律?”
③“如何利用经度来确定地理位置?”
(3)学习任务类型:
①讲解经线的定义、形状、指示方向、相互关系、长度和数量。
②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经度的划分、分布规律、经线圈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1)观察与思考: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思考经线的特点。
(2)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经线的定义、形状、指示方向、相互关系、长度和数量。
(3)案例分析:分析经度的划分、分布规律、经线圈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结合实际地理位置进行讨论。
(1)评价方式:
①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的理解程度。
②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③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评价工具:
①课堂提问记录表。
②小组讨论评价表。
③课后作业评分表。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与学习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线和经度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地理定位中的作用。评价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目标达成与学生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经线和经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经线和经度的相关概念,提高课堂互动的层次和深度。
环节四:经纬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1)学习情境: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驱动性问题:
① “你们能在地球仪上找到我们所在的城市吗?”
②“我们如何准确地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
(3)学习任务类型:小组讨论、实践操作、问题解答。
(4)具体活动:
①介绍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
②展示不同类型的经纬网,让学生观察并区分。
③演示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定位和定向的难题。
(1)真实问题情境:在地球仪上找到自己所在的城市。
(2)具体活动:
①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上的经纬网。
②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如何使用经纬网定位和定向的经验。
③实践操作,在地球仪上确定指定地点的经纬度。
④提问和解答,解决定位和定向的难题。
(1)评价方式:观察、问答、小组报告。
(2)评价工具:地球仪、地图、评价表。
(3)评价内容:
①学生对经纬网概念的理解。
②学生在地球仪上定位和定向的能力。
③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通过引入地球仪和地图,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经纬网的使用方法。评价活动:通过观察和问答,了解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意义: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地理信息素养,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达成: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适用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评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素养】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适用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评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素养】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1疆域和行政区划(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1疆域和行政区划(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适用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