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407212/0-17320237803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407212/1-17320237830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407212/1-17320237830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407212/1-17320237830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文件包含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pdf、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答案】
1. B 2. C 3. B 4. A 5. D 6. C 7. D
8. D 9. A 10. B
11. 物理 热值高,资源丰富,生成物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熔点高 2 FeO→一定条件Fe3O4+Fe 硅 耐低温 Fe2O3或SiO2或Al2O3 氧化物
12. 化学变化 使发酵原料之间分布均匀,提高发酵效率 控制发酵温度为30℃ 节约资源,缓解温室效应加剧,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13. 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14. 氧气 相同 N2 78% 潜水员出现“氮麻醉” 体温过低 密度比空气小
15. 不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烟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不足
16. 负 增强水的导电性 相同条件下,电解水时加稀硫酸的导电性增强效果比较好;相同条件下,所加物质的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或产生的气体的速率等)不一定越好(或所加的物质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好等) 能
17. 170
【解析】
1. 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氟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0,x=-1,即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故选:B。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规律进行分析。
掌握化合价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解:A.铁是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铝是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低于氧,故D错误;
故选:C。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等,其中氧是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铁是金属元素,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低于氧。
本题难度简单,通过考察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加深了学生对地壳元素分布和含量的理解,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壳元素含量排序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和思维逻辑,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与地壳元素相关的知识点,如元素的化学性质、用途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 解: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
故选:B。
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本题考查了原子内各种微粒的电性,要记住.
4. 解:A、药黄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药黄素是由药黄素分子构成的,1个药黄素分子由2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药黄素是由药黄素分子构成的,1个药黄素分子由2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1个药黄素分子由55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药黄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2):(16×11)=12:1:8,则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药黄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药黄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药黄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 解:“花径暗香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花香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 解:蔗糖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8。
故选:C。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的意义,质量比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7. 解:A、辣椒碱是由辣椒碱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辣椒碱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27):14:(16×3)=216:27:14:48,则辣椒碱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辣椒碱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27)=8: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辣椒碱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故选项不正确。
B、地壳中元素含量位于前五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其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选项不正确。
C、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同一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m=14,故选项不正确。
D、在同一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m=2+8+n=14,n=4,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因此常温条件下,单晶硅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D、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9. 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 解:由图示可知,该净水器可以过滤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A.活性炭净水器不能过滤所有的杂质,故选项A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色素、异味,吸附有毒气体,所以利用该活性炭净水器可除去水中异味,故选项B说法正确;
C.活性炭净水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C说法错误;
D.活性炭净水器不能杀灭水中病毒,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简易净水器的组成以及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水净化的原理,其次要知道所加各种物质的顺序以及其作用。
11. 解:(1)长征五号火箭的推进剂为液氧和液氢,将氧气转化为液氧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资源丰富、生成物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氩弧焊是在氩气保护下,通过在钨电极与焊件间产生的高压电弧放热,熔化焊丝或焊件的一种焊接技术。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的性质;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月壤中含有FeO,在一定条件下,FeO分解生成Fe3O4以及单质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一定条件Fe3O4+Fe;
(3)硅字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铝、铁、钙元素名称都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玄武岩的组成元素有硅、铝、铁、钙等,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硅;嫦娥六号外壳使用了钛合金以适应月球巨大的昼夜温差,钛合金具有的优良性能是耐低温;
(4)月球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是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的月壤由氧化铁、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加热熔化,电解,即可获得氧气。月壤中含有的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Fe2O3、SiO2、Al2O3,其物质的类别是氧化物,三种物质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属于氧元素;故答案为:
(1)物理;热值高,资源丰富,生成物水对环境没有污染;熔点高;
(2)2;FeO→一定条件Fe3O4+Fe;
(3)硅;耐低温;
(4)Fe2O3或SiO2或Al2O3;氧化物。
(1)根据物理变化特征及液氢作燃料的优点及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题文信息书写表达式进行分析;
(3)根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及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及氧化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2. 解:(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2)发酵罐中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为使发酵原料之间分布均匀,提高发酵效率,发酵罐中需要不断搅拌;据图分析发酵温度对乙醇梭菌蛋白质干粉品质的影响可知,温度为30℃时效果最好,所以发酵罐中应注意控制发酵温度为30℃;
(4)相比传统的方法生产蛋白质,利用工业尾气实现乙醇梭菌蛋白质的合成消耗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工业尾气,具有节约资源,缓解温室效应加剧,保护环境等优势。
故答案为:
;
(2)化学变化;
(3)使发酵原料之间分布均匀,提高发酵效率;控制发酵温度为30℃;
(4)节约资源,缓解温室效应加剧,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1)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3)根据搅拌的作用及发酵时温度的控制条件进行分析;
(4)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转化和制备,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 解:(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于光合作用,所以空气中的气体X是二氧化碳,其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于航标灯、霓虹灯等;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4)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和氮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0.03%;
(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4)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1)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2)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工业制备氧气的原理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基础,难度较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4. 解:(1)氧气能够支持呼吸,“水肺”中三种常见呼吸气中一定含有的气体名称为氧气;
(2)压缩空气是用空气压缩而成的,压缩空气与空气的成份相同,其含量最多的是N2;体积分数约为78%;
(3)用高压氖氧混合气作潜水呼吸气,可以避免潜水员出现“氮麻醉”,还可以避免潜水员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
(4)氦气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用途,如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飞艇,利用了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1)氧气;
(2)相同;N2;78%;
(3)潜水员出现“氮麻醉”;体温过低;
(4)密度比空气小。
(1)根据氧气能够支持呼吸进行分析。
(2)根据压缩空气是用空气压缩而成的进行分析。
(3)根据用高压氖氧混合气作潜水呼吸气的优点进行分析。
(4)根据氦气在生活中的用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稀有气体的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 解:(1)图1中,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①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1中白磷(着火点为40℃)和红磷(着火点为240℃)都是可燃物,热水提供热量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能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热水可以隔绝氧气,使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因此图1中H形管内b处的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起来;H形管内a处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没达到着火点,无法燃烧;水中c处的白磷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燃烧。
②b处白磷燃烧时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
(3)图1中H形管内b处的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起来;H形管内a处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没达到着火点,无法燃烧。对比a、b两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量筒内原有水的体积为50mL,最终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大于40mL,说明进入装置内的水体积小于10mL,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白磷不足(装置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则燃烧停止后气压下降幅度偏小,进入装置的水偏少);装置漏气(装置外的空气进入装置内,导致装置内气压下降幅度偏小,进入装置的水偏少);燃烧停止后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此时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进入装置的水偏少)。
故答案为:。
(2)不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白磷不足。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6. 解:(1)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图1中甲应该是电源的负极;
(2)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则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由图2可知:相同条件下,电解水时加稀硫酸的导电性增强效果比较好。相同条件下,所加物质的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或产生的气体的速率等)不一定越好。所加的物质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好等。
(4)由表格数据可知,加入氯化钠后反应明显变快,因此氯化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1)负。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相同条件下,电解水时加稀硫酸的导电性增强效果比较好;相同条件下,所加物质的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或产生的气体的速率等)不一定越好(或所加的物质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好等)。
(4)能。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向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等物质。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7. 解:(1)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2+56+16×4=170;
(2)①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170×100%≈32.9%;
②每次最多补充铁元素的质量是:0.17g×56170×100%×2=0.112g。
答:①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9%。
②成人服用该补铁剂,每次最多补充铁元素的质量是0.112g。
故答案为:(1)170;
(2)①32.9%;
②0.112g。
(1)根据富马酸亚铁的分子结构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来分析;
(2)①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公式解答;
②根据物质中含某元素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文件包含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试卷pdf、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