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人口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人口,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新疆多语种地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新疆各民族人民长期聚居和杂居融合的映射,其形成与海拔、坡度以及当地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下图为新疆各语种地名海拔区间占比统计图,其中汉语地名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3.8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新疆( )
A.蒙古语地名分布呈大分散特点B.地名以维吾尔语地名为主
C.最高处的地名为哈萨克语地名D.历史上汉族在此定居最早
2.推测历史上新疆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山间高平原地区B.盆地中央
C.冲洪积平原地区D.中低山区
3.新疆的蒙古语地名中自然类地名占八成以上,且以涉水类地名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A.新疆曾经气候湿润B.蒙古族传统习惯逐水草而居
C.新疆多季节性河流D.希望所至所居之处水草丰美
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称之为向心化;人口向郊区扩散称之为离心化。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是人口向心化和离心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起步时间、城市自身规模等都是影响向心化或离心化的因素。图为2000~2020年中国各城市人口密度分布的演进趋势图。据此完成问题。
4.下列关于城市向心化或离心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率与人口离心化呈负相关B.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扩张离心化上升
C.预测未来的大城市向心化趋势明显D.中心城区集聚优质资源加剧离心化
5.就人口密度分布的演进趋势而言( )
A.离心化趋势明显强于向心化B.离心化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C.向心化主要分布沿海及北方D.东北因人口迁入向心化明显
6.右侧向心化演进模式图中空白方框应填内容为( )
A.对外道路建设B.公共交通投入C.居民收入D.住宅面积
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差异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伴随产生了大规模流动人口群体。其中,携带有0至17岁儿童(或少年)的家庭构成了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流动儿童”随父母迁入城市,面临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挑战,主要聚居于城市边缘或城乡接合地带,塑造了特有的人居分布与社会结构。据此完成问题。
7.形成“流动儿童”现象的主要推力是( )
A.城市教育资源的绝对优势B.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化
C.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8.“流动儿童”家庭倾向于聚居在城市边缘或城乡接合部的主要原因是( )
A.边缘区域房价较低廉B.边缘区域教育资源更优
C.接近农村生活习惯D.政府政策的直接引导
研究者把外来人口计划在流入地居留至少5年的意愿称为长居意愿,把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称为定居意愿,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定义为落户意愿。影响流动人口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特征(性别和年龄等)、家庭随迁、生活成本、落户门槛等。下图示意居留意愿(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统称)的城市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9.对于不同城市来说( )
A.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B.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
C.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D.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
10.北京、上海一类的城市落户意愿高于定居意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特征B.家庭随迁C.生活成本D.落户门槛
11.研究居留意愿可以( )
①为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提供依据
②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③为判断城镇化趋势提供依据
④为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供依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近10余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下表显示该地不同时期常住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增长率高B.农业土地开垦C.生态环境改善D.矿产资源开发
13.该地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特征为( )
A.单核集中B.均匀分布C.多点集聚D.带状分布
14.旅游业发展对该地人口特征的影响包括( )
①常住人口快速增加
②流动人口规模扩大
③男女性别比达到平衡
④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广西东北部的某县以第一产业为主,下辖乡镇中的黄沙河镇、绍水镇、石塘镇为中心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的区域重点镇)。下图示意该县2020年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单位:%)程度空间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县的县城驻地是( )
A.黄沙河镇B.全州镇C.绍水镇D.石塘镇
16.关于该县经济社会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绍水镇较全州镇医疗条件优越B.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
C.白宝乡常住老年人少于户籍老年人D.中心镇经济辐射作用明显
17.利于该县提升人口容量的适宜举措是( )
A.控制对外开放程度,减少资源外流
B.建设综合性大学,培养人才
C.调整产业结构,短期实现以第三产业为主
D.防治环境污染,坚守生态底线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8.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非洲迁往西亚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
C.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D.从欧洲迁往非洲
1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A.从山东流向河北B.从湖南流向广东
C.从江苏流向新疆D.从湖北流向重庆
20.近现代人口迁移中,始终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
A.北美洲、大洋洲B.北美洲、非洲C.亚洲、大洋洲D.欧洲、非洲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城镇化中的新现象。下图为“江西某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市回流人口的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主要集中在( )
A.市区B.县城C.省会城市D.村镇地区
22.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回流的人口多属于主动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不断改善B.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
C.收入差距逐渐缩小D.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
某调研团队,在调研农民工回流后居住地选择状况时,将全家均在城镇(农村)定居的称为城镇(农村)聚合家庭,将家庭成员处于分离状态的分为县内分离家庭和县外分离家庭。下图为河南某县农民工家庭成员的居住区位类型占比抽样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农民工家庭成员的居住区位类型占比变化,直接体现出该县( )
A.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收入少
C.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D.回流农民工多在县城购房
24.推测农民工回流后,农村聚合家庭中居住区占比最大的是( )
A.平原县城周边农村B.平原远离县城农村
C.山区县城周边农村D.山区远离县城农村
通辽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其南、北部是高山丘陵,中部为辽河冲积平原,历史上水草丰美,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丘陵区,流动强,很少有人口定居。完成下面小题。
25.历史时期的通辽地区很少有人口定居,可能是因为当地( )
A.对外交通便利B.宗族观念强C.以游牧业为主D.建房水平低
26.制约通辽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条件B.水源条件C.矿产资源D.植被类型
读图,回答问题。
27.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28.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读“木桶效应”图,完成下面小题。
29.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6000、12000、8000、5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6000B.8000C.5500D.12000
30.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B.海南—气候资源
C.甘肃—水资源D.黑龙江—矿产资源
二、材料解题思路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成为全球第三大韩国人移居地。望京地处北京东北部,距市中心约15千米,距首都国际机场仅10千米。2000年前,望京缺乏大型商业设施,交通不便。随着城市的发展,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下图示意望京韩国人聚居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指出1992~1998年韩国人在北京居住的主要目的。
(2)简述2003年后望京成为北京最大韩国人聚居区的原因。
(3)与西欧相比,解题思路中国成为韩国人移居地的突出优势。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德国联邦内政部2020年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共正式收到11.1万份外国人避难申请。申请避难者来源国前三名分别为叙利亚、伊拉克和土耳其。
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再将工作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 图1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图2为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解题思路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解题思路,大量难民涌入将会给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要解题思路其原因。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6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四: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简述攀枝花作为老工业基地“钢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根据材料解题思路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地理条件。
(3)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研究调查,近年来,我国多次人口流动现象日益频繁。2017年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流动人口流动过2个及2个城市。下表示意此次调查获取的人口首次流动和再次流动中流动量最大的6组城市相关数据(箭头表示流动方向),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生产要素上互补性较强。
注:1为长三角城市群;2为珠三角城市群;3为京津冀城市群;4为中西部城市群。
(1)与首次流动相比,阐述人口再次流动的特点。
(2)指出人口首次流动流入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题思路人口流入的原因。
(3)再次流动中,深圳和上海距离虽远,但人口流动量却偏大。从工业联系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图中新疆的蒙古语地名在各海拔区间分布的比例大致相当,呈现大分散的特点,A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名与汉语地名为主,B错误;海拔较高处哈萨克语地名占比较高,但不是最高处的地名为哈萨克语地名,C错误;无法反映在此最早定居的居民其民族的相关信息,D错误。所以选A。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新疆地名中汉语地名数量最多,且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地区,历史上迁入新疆的汉族人口主要从事农耕业,因此在地域选择上偏向于适宜农耕、便于灌溉的河流沿岸及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C正确;汉语地名在海拔较高处占比较低,山间高平原地区、冲积扇平原、中低山区都不是历史上汉族的主要分布地区,ABD错误。所以选C。
3.答案:B
解析:历史上,蒙古族主要从事游牧业,具有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因此蒙古语地名中自然类地名占八成以上,以涉水类地名为主,B正确;新疆地区气候湿润时期较早,该地无人口分布,A错误;多季节性河流不是以涉水类命名的主要原因,C错误;新疆游牧民族多逐水草而居,不是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定居,D错误。所以选B。
4.答案:B
解析: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有关,不与人口离心化呈负相关,A错误;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扩张,人口向郊区扩散趋势明显,离心化上升,B正确;预测未来的大城市,人口更倾向于环境质量好的城市郊区或小城镇居住,向心化趋势会减弱,C错误;中心城区集聚优质资源加剧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向心化趋势明显,D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就人口密度分布的演进趋势而言,向心化趋势与离心化趋势差异不明显,A错象从图上看城市离心化主要集中在省会或中西部的城市,B错误;向心化主要分布在沿海及北方,C正确;东北地区因资源型城市较多,人口大量迁出,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据材料“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称之为向心化”可知,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家庭规模扩大,使人口向城市中心集中,有利于促进城市向心化,C正确;对外道路建设、公共交通投入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有利于人口由中心向外围拓展,AB错误;与住宅面积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材料“城乡经济发展差异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农村劳动力中,很多是携带有0至17岁儿童(或少年)的家庭,因此形成了“流动儿童”现象。所以C正确。故选C。
8.答案:A
解析:城市边缘或城乡接合部的房价通常比城市中心区域低,这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流动儿童”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在城市中心区域购买或租赁房屋,因此选择房价低廉的边缘区域作为居住地,A正确;城市边缘或城乡接合部的教育资源可能不如城市中心区域优质,B错误;虽然城市边缘或城乡接合部的生活习惯可能与农村更为接近,但这并不是“流动儿童”家庭选择这些区域的主要原因。他们更关心的是经济成本和生活便利性,C错误;政府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迁移的流向,但通常不是直接引导“流动儿童”家庭选择特定区域居住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A。
9.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定居意愿可看作是长居意愿的子集,A正确,B错误。从图中直辖市及深圳可以看出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其它城市相反,故不能推断出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和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CD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北京、上海等直辖市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主要与直辖市生活成本(房价高等)有关,与人口特征(性别、年龄)、家庭随迁关联性不大,C正确,AB错误。直辖市落户门槛较高,难以得出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的结论,D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研究居留意愿可以获得人口流动数量、年龄结构以及居留意愿情况,可为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判断城镇化趋势等提供依据,①②③正确,城市辐射功能是与城市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及地理位置有关,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关联较小,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49年后,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结合材料“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可知,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开发,而不是农业土地开垦和生态环境改善,BC错误,D正确;自然增长率高是人口快速增长的表现,不是原因,且当地人口增加,应是为开发资源,人口迁入,而不是人口自然增长,A错误。故选D。
13.答案:C
解析:该地面积广阔,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人口集中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呈多点集聚的特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旅游业发展使得游客增多,游客属于流动人口,①错误,②正确;旅游业发展对男女性别比影响较小,③错误;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因此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会增加,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全州镇位于该县政区的几何中心,且老龄化较低,说明人口迁入,故为该县的县城驻地,B正确;黄沙河镇、绍水镇、石塘镇为中心镇,是区域重点镇,相比全州镇地理位置较偏,老龄化较严重,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白宝乡人口老龄化最严重,人口大量迁出,常住人口少,常住老年人少于户籍老年人,C正确;由上题可知全州镇为县城驻地,医疗条件较绍水镇优越,A错误;由图可知,该县老龄化严重,B错误;中心镇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较高,人口迁出,辐射作用不够明显,D错误,故选C。
17.答案:D
解析:该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貌广布,生态较为脆弱,防治环境污染,坚守生态底线能够提升人口容量,D正确;控制对外开放程度,不利于地区发展,A错误;该县位于山区,经济较落后,不利于建设综合性大学,B错误;该以第一产业为主,无法短期实现以第三产业为主,C错误,故选D。
18.答案:A
解析:二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A国家,正确;亚洲与拉丁美洲均为迁出区,B错误;北美与欧洲为人口迁入区,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人口迁出区,CD错误。故选A。
19.答案:B
解析:我国近年来民工流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一般从欠发达地区流往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往沿海地区,A项山东与河北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主要表现为河北流向京津,A错误;广东较湖南发达,故民工从湖南流向广东,B正确;江苏较新疆发达,C项应为从新疆流向江苏,C错误;D项湖北与重庆之间的人口流动少,主要表现为湖北流向长江三角洲,D错误。故选B。
20.答案:A
解析:近现代人口迁移中,北美洲、大洋洲经济发达,始终是人口迁入地区,A正确;亚洲、非洲大部分国家人口密集,经济落后,是主要的人口迁出区,BCD错误。故选A。
2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回流人口多集中在县城,定居和购买比重超过5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答案:C
解析:近年来,从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回流的人口多属于主动回流,人口主动回流是受到回流地的吸引,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关系不大,不是主动回流的原因,ABD错误;人口主动回流是受到回流地的吸引,最可能是因为回流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收入差距缩小,C正确;故选C。
2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看出,该县人口流动前,农村聚合家庭占比最高;回流后农村聚合家庭占比明显下降,县外分离家庭占比最高,城镇聚合家庭和县内分离家庭占比也有所升高,这体现出该县城镇化不断发展。回流农民工为了获取相对较好的就业机会、医疗教育资源等,更愿意用外出打工所得在县内城镇购房,D正确。居住区位类型占比的变化不能直接体现城镇与农村人口的差异以及农业经济是否占据主导地位,A、C错误。回流后县外分离家庭占比最高,说明该县农民工外出打工占比仍较高,这反映出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较多,B错误。故选D。
24.答案:A
解析:平原县城周边农村至县城的交通状况较好(离县城越近,交通越便捷的农村,家庭聚合的可能性越大),且距离县城较近,生产生活较为便捷,回流农民工家庭将居住地迁往城镇的需求较小,A正确,B错误;山区县城交通便捷度低于平原县城,农村聚合家庭中居住区占比较小,CD错误。故选A。
2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历史上通辽地区水草丰美,可推知当地主要以游牧业为主,牧民流动强度大,导致当地很少有人长期定居,C正确;与建房水平、宗族观念关系不大,BD错误;历史上通辽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较为闭塞,A错误。故选C。
26.答案:B
解析:通辽地区地处我国北方,位于农牧交错带,全年降水较少,因此水源是影响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B正确;通辽地区,降水稀少多晴天,光照条件充足,不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A错误;通辽市的矿产资源分布基本上呈北部煤和稀有稀土矿产;中部石油、铀、硅砂、煤;南水泥灰岩;金属矿产南北山区零散分布的基本格局。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藏52种,矿产资源丰富,不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C错误;植被覆盖率影响环境承载力,但植被类型对环境承载力影响小,D错误。故选B。
27.答案:D
解析:结合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南部边缘,为干旱地区,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于水资源较丰富的盆地边缘和绿洲地带,因此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故D正确。
28.答案:B
解析:图示反映当地城镇向河流的上游迁移,则反映河流下游水资源减少,荒漠化扩展,而导致绿洲退化,故B正确。当代河流水量减少;交通线往河流上游移动,离山地更近;山地的森林覆盖率变化不大;ACD不对。故选B。
29.答案:C
解析:木桶的“短板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题意表明,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6000、12000、8000、5500,根据木桶的“短板效应”,此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取决于四类要素中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的一个,即5500人,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30.答案:C
解析:由木桶效应可知,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即供养人数最少的那类资源)。四川的水力资源丰富,当地水力资源不是木桶短板,排除A;海南纬度低、临近海南,水热等气候资源丰富,当地气候资源不是木桶短板,排除B;甘肃自然环境复杂,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但半干旱、干旱地区面积大,水资源不足,水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少,相当地木桶短板,C符合题意;黑龙江的石油、煤等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是木桶短板,排除D。故选C。
31.答案:(1)1992~1998年韩国人在北京居住的主要目的为求学与外交需要。
(2)外国人居住地限制解除,政策优势明显;学校、外交机构集中搬迁进入或靠近望京居住区。
(3)中国与韩国距离较近,便于迁入;中国与韩国处在东亚文化圈,文化差异较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西欧低,移民居住成本较低。
解析:(1)从图中可知,1992年中韩建交,韩国人主要集中在外交公寓与花家地,结合图例可知,空心菱形为北京韩国国际学校,反映出周边集聚的原因为求学需求;实心星形为韩国管理人员,反映出周围集聚的原因为外交需求。
(2)2003年外国人居住地限制解除,在政策优势下,望京居住区的吸引力增强;其中韩国管理人员、北京韩国国际学校搬迁进入或靠近望京居住区,使得望京对韩国人的吸引力增强。
(3)中国成为韩国人移居地的突出优势主要从空间距离、文化习惯、经济水平等内容解题思路。中国与韩国空间距离较近,交通方便,便于迁入;中国与韩国同处东亚文化圈,文化差异较小,韩国人易于融入中国,适应中国文化习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西欧低,移民居住成本较低,能够节约移民成本。
32.答案:(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宽松的难民政策等。
(2)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弥补劳动力不足;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教育、城市环境和就业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
解析:(1)从德国有利于避难(人口迁入)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解题思路。德国经济发达,提供的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德国社会稳定,人身比较安全;难民政策比较宽松、友好;德国离叙利亚较近,交通便利。
(2)结合德国的人口现状(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解题思路。有利影响:能够为德国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弥补劳动力不足;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活跃市场,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在住房、教育、交通、医疗、就业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城市环境压力,加重环境污染等问题。
(3)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上距离近,所需的路费少;陆路交通可以到达,比较容易实现;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较小。
33.答案:(1)优势: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水电站分布,能源充足。问题: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1)“钢城”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从煤铁资源和其他工业区位因素进行解题思路。攀枝花煤铁资源丰富;由图所知,攀枝花有多条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攀枝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境内河流较多,可提供充足水源;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有众多水电站分布,能源充足。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主要从工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解题思路。攀枝花是老钢铁工业城市,随着资源数量减少和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增长乏力;长期以钢铁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长期发展钢铁工业,环境污染严重。
(2)由材料中“候鸟式养老”的概念可知,“候鸟式”养老目的地主要是冬季气温较温暖,此外可结合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其他因素进行解题思路。攀枝花位于南方,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由图可知,攀枝花有多条铁路穿过,交通便利;当地环境保护较好,环境优美;当地的旅游资源丰富。
(3)本小题主要从人口迁移的影响角度进行解题思路。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攀枝花,可以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为吸引大量北方老年人冬季前往攀枝花居住、旅游,当地政府将注重环保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人与外来人口之间的文化交流。
34.答案:(1)单次流动量普遍偏大;流动距离普遍偏近;人口流出城市和流入城市等级普遍偏高。
(2)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原因: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高,提供的就业岗位多;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较好,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大。
(3)上海资金、技术条件较好,多为工业生产的上游环节或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深圳制造业发达,多为工业生产的制造环节,两城市工业生产要素空间互补性较强,人口空间流动性强。
解析:(1)从单次流动量看,人口再次流动的流动量要大于首次流动的流动量,再次流动量普遍偏大;从流动距离看,再次流动中大部分都是向较近的城市流动,距离普遍偏近;从城市等级看,再次流动的流出城市和流入城市基本上都是大型或特大型城市,而首次流动大多是大中城市向大型或特大型城市流动。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首次流入地多集中分布在深圳、广州、上海等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重要城市为主,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这些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较为充足,其质量要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吸引人口流入;同时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生活相对便捷,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相对较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其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其产业类型主要是工业生产的设计、营销等上游环节,而且是工业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而深圳的轻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制造业相对发达,集中了较多的工业生产制造环节,使得两城市之间工业生产要素方面的空间互补性较强因此两地需要频繁进行交流和来往,以满足两地间产业发展和联系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了人口的流动,使得两地间人口空间流动性较强。
年份
1949
1990
2000
2010
2020
人口(万人)
1.60
31.23
33.20
49.86
46.82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210.0
140.0
61.2
20.5
1.5
849.4
首次流动
流动量/人
流动距离/km
再次流动
流动量/人
流动距离/km
重庆(4)→深圳(2)
52
1322
北京(3)→天津(3)
142
151
重庆(4)→东莞(2)
50
1287
苏州(1)→上海(1)
99
97
重庆(4)→广州(2)
46
1221
上海(1)→苏州(1)
86
97
邵阳(4)→深圳(2)
44
738
深圳(2)→东莞(2)
86
42
阜阳(4)→上海(1)
44
1365
深圳(2)→上海(1)
86
1424
邵阳(4)→广州(2)
43
643
深圳(2)→广州(2)
84
1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自然灾害,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海水的性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练: 水的运动,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