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共18页。
【新教材】2024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审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一、积累与运用1.字词积累。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票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áo cuì的脸现出yāng qiú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qiáo cuì( ) ②yāng qiú( )③絮叨( ) ④仿膳( )(2)“絮叨”在文中的意思是 (3)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改为 改为 2.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即/公大兄/无奕/女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B.元方入门不顾(顾忌)C.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4.下列文言加点词所体现的文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尊君在不?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逸事。B.“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用来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C.王凝之,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曾任左将军。D.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B.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为同学们普及食品安全卫生,强调要购买放心安全的食品。C.酸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蛋白质、钙、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组成。D.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而且是一场体育盛会,世界将对中国有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7.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B.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C.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D.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二、综合性学习8.学校七年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1)活动前,同学们出了一期板报,除了“交友名言”“交友之道”等栏目之外,还张贴了一组图片,请你给这一栏目拟写一个总标题。(2)活动一: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书签上的赠语,使之形成整齐的句式。友谊是茫茫大海的航灯,让人执着坚定;友谊是滋味干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 。(3)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四句中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 。①小文到同学小康家去玩,临别时对小康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②小语送朋友小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文留念,小语惠赠。”③请您斧正一下我的拙作。④谢谢您的高见。(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参加活动后写的一段心得,但是有两处语病,请你根据语境找出并帮他修改。①为了避免在人生路上不再走弯路,我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②老师说,交友要择善而从,朋友是否善良正直往往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善良;一个阳光豁达的朋友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乐观自信。③但愿有好友相伴的路途一帆风顺。第一处:第 句;修改意见为 第二处:第 句;修改意见为 三、名句名篇默写9.理解性默写。(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 , 。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 , ; , 。四、现代文阅读荷叶·母亲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念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皱(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⑥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⑦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⑧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借物喻人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B.文章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运用了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写我的感动则运用了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C.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D.作者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11.摘抄文中表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① →不宁的心绪② →散尽了→③ 12.从整篇文章来看,主要写的是红莲,文中为何还要写白莲呢?说说你的理解。13.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4.第①自然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 、 。与第⑤段中“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相照应的一句是 15.表中列出了文中三处插叙内容,请仿照示例写出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16.有人说第③段中“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改为“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期待般的神色。”表达效果会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17.第①段结尾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文章结尾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与莫怀戚的《散步》有着相同的感情基调,都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B.母亲让我看菊花是因为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C.“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高兴得不知所措。D.本文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也流露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咏雪》)【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②家禽。”(选自《世说新语·杨氏之子》)【注释】①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②夫子:对对方的尊称。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2)俄而雪骤 骤: (3)甚聪惠 惠: (4)孔君平诣其父 诣: 20.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1.【乙】文中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有什么作用?22.【甲】【乙】两文都运用 描写,刻画出儿时谢道韫和杨氏之子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④,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选自《唐语林》)①陆少保:元方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尊君在不 ②相委而去 ③买者闻之 ④遽辞不买 24.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因 告 其 人 曰 此 宅 子 甚 好 但 无 出 水 处 耳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②不尔,是欺之也。26.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汉语词典里,“元”有“首、大”之义;“方”有“方正”“正直”之意,请结合(甲)(乙)两篇短文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六、作文27.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厚,诗中的“我”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三次与母亲嬉戏玩耍,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假如你也拥有这样神奇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请以“假如我变成了 ”为题,发挥你的想象,表达对母亲的爱,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500字以上;③凡是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总标题 伯牙绝弦桃园结义割袍断义负荆请罪序号插叙内容具体作用(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示例:说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参考答案1.(1) 憔悴 央求 xù shàn(2)形容说话啰嗦。(3) 票 飘 忘 望★点播★(1)憔悴(qiáo cuì):意思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央求(yānɡ qiú):意思是恳求;乞求。请求别人宽恕自己的错误;有时可以比喻这个人非常有礼貌。絮叨(xù dāo):(形)形容说话啰唆: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仿膳(fǎng shàn):为皇帝提供的饮食,称为御膳。(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絮叨:(形)形容说话啰唆,说个没完。结合“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分析,形容母亲说话啰嗦。(3)飘落:形容物体飘荡降落的下沉状态。故把“票”改为“飘”。喜出望外: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故把“忘”改为“望”。2.C★点播★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左将军”点明“王凝之”的身份,“妻也”点明谢道韫的身份;正确断句是: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故选C。3.B★点播★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顾:回头看;故选B。4.B★点播★考查文言实词用法。注意区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不同。A.说:通假字,通“悦”,高兴,愉快;B.乐:词类活用,以……为乐,作动词,意动用法。与其他三项文言现象不同;C.不:通假字,通“否”,表疑问,相当于“吗”;D.有:通假字,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故选B。5.A★点播★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非他本人编写。故选A。6.A★点播★考查病句修改。B.成分残缺,应在“安全卫生”后面加上“的知识”; C.句式杂糅,将“组成”去掉,或者将“含有”改为“由”; D.语序不当,应将“一场文化盛宴”和“一场体育盛会”互换位置;故选A。7.D★点播★本题考查修辞手法。D.把白莲凋谢的花瓣比作小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白莲凋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烦闷、孤独之情。故选D。8.(1)示例:交友故事(2) 友谊是悠扬和谐的曲子 让人心旷神怡(3)①②(4) ① 去掉“避免”或“不再”; ② 删掉“是否”。★点播★(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伯牙绝弦:讲述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每当伯牙弹琴时,无论他心中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声。然而,不幸的是,钟子期因病去世,伯牙得知后悲痛万分,认为天下再无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摔破了自己心爱的琴,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此表达对钟子期的深厚情谊和无尽思念。桃园结义:《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这个故事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共同理想,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割袍断义: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它讲述了管宁和华歆两人因志趣不同而断绝朋友关系的故事。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劳动和学习。然而,在一次锄地时,他们挖到了一块金子,管宁视若无睹,继续锄地,而华歆则捡起金子又扔掉。另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时,门外有大官经过,华歆丢下书本去看热闹,而管宁则不为所动。管宁认为华歆与自己不是一路人,于是割席分坐,表示从此断绝朋友关系。后来,这个典故被引申为割袍断义,用来形容朋友间因志趣不合或其他原因而断绝来往。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重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蔺相如在渑池会盟后被封为上卿,官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尽量避让廉颇。廉颇得知蔺相如的用意后,深感惭愧,于是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两人最终和解,并结为誓同生死的朋友。这个故事体现了勇于承认错误、以大局为重的精神。综上分析可知,“伯牙绝弦”“桃园结义”“割袍断义”“负荆请罪”等均是与交友有关的故事,可拟题为:交友故事或交友典故等。(2)本题考查仿写。形式上,使用“友谊是……,让人……”的句式,内容上,用比喻句写出友谊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示例:友谊是严严冬日的阳光,让人感到无比温暖。(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①句中,“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如“欢迎光临”,而句中说的是自己到别人家去,所以“光临”使用不当,应改为“来到”。“寒舍”是谦辞,用于对人称自己的家。应改为“贵府”。②句中,“惠赠”是敬辞,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而句中说的是自己赠书给朋友,所以“惠赠”使用不当,应改为“赠给”或“敬赠”。③句和④句中的“斧正”和“高见”都使用正确,“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也作斧政;“高见”是敬辞,称别人的见解。故选①②。(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与辨析。第①句否定不当,去掉“避免”或“不”;第②句两面对一面,删掉“是否”。9.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 对子骂父, (4)友人惭, 下车引之。 (5)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点播★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章的背记与默写。试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本题中的“太傅、集、撒、差可拟、柳絮、惭”等字容易写错。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理解进行筛选,才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10.B 11. 烦闷 不适意 受了感动 12.运用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更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13.答案不唯一【解析】10.本题考查都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文章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结合第⑥段“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第⑧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运用了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写我的感动则运用了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故选B。1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分析。(1)根据第二处的“不宁的心绪”,可以推知(1)的答案在前面,根据第④段“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可知,我的心情是“烦闷”;(2)根据第⑤段“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念大”可知,这里的情绪是“不适意”;(3)根据第⑦段“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可知,这里的心理变化是“受了感动”。1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根据第④段“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可知,由于没有荷叶的保护,经过昨夜的一场雨,白荷凋谢了。根据第⑤段“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第⑥段“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可知,红莲遇有了荷叶的遮盖,它没有受到风雨的侵袭。白莲的凋谢与红莲的盛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莲在风雨中的坚韧和荷叶的保护作用,这篇文章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荷叶来象征母爱,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保护,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衬托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围绕赞美母亲的主题,能运用修辞手法即可。示例:母亲啊,您是那温柔的春风,轻拂过我心田的每一寸角落,让爱与温暖在我心间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灿烂的花朵。14. 突然 猛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15.(2)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3)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16.不同意。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17.第①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最后一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18.CD【分析】1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第第①段“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知,“突然”和“猛然”两个词语最能表现我的情绪的不稳定,即我的暴怒无常;第⑤段“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中的“诀别”的意思是再无会期的离别,此处指的是母亲永远地离去,因此对应的是文中第④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这句话。15.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2)此处插叙补充的是母亲病痛的程度,表明母亲夜夜经受病痛的折磨,但结合第②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可知,我因为自己的病痛从未关怀过母亲,母亲即便病痛缠身,却将所有的心思放在我的身上,可见母亲对我的深爱和我对母亲的愧疚;(3)此处插叙补充的是母亲在生命最后一刻的话语,表明母亲在生命的尽头,心里放心不下的还是只有儿女的幸福,可见母亲对儿女的深沉的爱。16.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央求”的意思是:恳求和乞求;“期待”:表示对未来的未知的某个时刻或者事物产生一种憧憬、向往;两相比较发现,“央求”一般体现的是最低要求,而“期待”则是含有较高的要求,此时母亲想要让我陪她去看菊花,并非是过高的要求,且这里面包含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早日摆脱绝望和病痛的阴影的请求,且又害怕自己撑不到那一天,因此带着急切、带着试探、带着乞求,而“央求”更能表达出这些复杂的情感。因此不可以换。17.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结构上看,开头叙写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结尾叙写“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从母亲告诉我,到我懂得,前后形成呼应关系,结构完整;内容上看,结合第①段“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可知,母亲当时怕我因为失去双腿而走绝路,因此想要告诉我,虽然没了双腿,但是母亲还会照顾我,所以应当好好活下去,表现出母亲对儿子深切地爱;结合第⑦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多年之后,我懂得了母亲想要鼓励我坚强地活下去的意愿,因此此句是“我”对母亲愿望的积极回应,表明我懂得了母亲,理解了母亲,表达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本文抒写自己失去双腿后的烦躁和绝望以及母亲不顾自己身体照顾我鼓励我而后去世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为忧伤和沉重的,而《散步》讲述了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充满温馨,因此感情基调为轻松和愉悦的,因此两文的感情基调不同;B.母亲让我看菊花是因为菊花开得热烈和蓬勃,彰显了生命力,母亲想让我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并非因为母亲喜欢花;故选CD。19. 文章的义理。 急。 同“慧”,智慧。 拜访。 20.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孔)家的鸟。 2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2. 语言 聪慧【导语】这两篇文章均选自《世说新语》,通过简短的记述展现古代聪慧子女在智慧和机智上的表现。甲文描绘了谢道韫于寒雪日间,在质朴的家族氛围中用生动的比喻展现文学才华,反映出其灵动的思维和才情。乙文则讲述杨氏九岁孩童与孔君平的机智对答,以逻辑和幽默揭示了其超常的聪慧和敏捷的思辨能力。两文皆通过细腻的场景与对话描写,生动刻画出人物的智慧与性情。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给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文义:文章的义理。(2)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3)句意:非常聪明。惠:同“慧”,智慧。(4)句意: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拜访。2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未:没有。闻:听说。夫子:先生您。家禽:家里的鸟。 2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乙】文中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的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这句话点明了本文所说的人物:梁国一户杨姓人家里九岁的儿子;人物的特点:非常聪明。这则文言文通过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考虑再三,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同时表现了杨氏子的聪明。文章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展开叙述的,所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22.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及形象的分析。【甲】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谢道韫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想象丰富,体现了谢道韫的聪颖。【乙】文“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杨氏之子的回答很妙,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那么孔君平只有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杨梅是君家果”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由此分析,两文都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出儿时谢道韫和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点睛】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3. 同“否” 舍弃 听说 立即,急忙 24.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25.①(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自己先离开了。②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26.甲文中元方面对友人不卑不亢,自觉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其懂礼识礼,为人正直。后面的“入门不顾”更体现了他的刚正率直。乙文中的元方“卖宅”一事反映出他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正直无欺。所以这两位“元方”都可以说是人如其名。【导语】这篇文言文由两则故事组成,展现了两个名为“元方”的人物的品德与智慧。甲文中的元方年仅七岁,却以机智的言辞维护了父亲的名誉,显出其聪慧和正直。乙文中的陆元方面对房产交易保持诚实,宁愿放弃利益也不愿欺瞒买家,表现了诚信与道德的坚守。两则故事通过简洁的语言,刻画出两个形象鲜明、品德高尚的人物,契合“元方”之名,传达出古人对诚信和礼仪的重视。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②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③句意:买房子的人听到这话。闻,听说;④句意:立即推辞不买了。遽,立即,急忙。2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元方)于是告诉那个人说:“这个宅子很好,只是没有出水的地方罢了。”“因告其人曰”表示元方告诉买者这件事,后面是元方所说的话;“此宅子甚好”表达了对宅子的一个总体评价;“但无出水处耳”是对宅子的一个不足之处的说明。故断为: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①至,到;舍,舍弃;去,离开。②尔,这样;欺,欺骗。2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甲文中,友人“日中不至”且对子骂父,元方回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面对友人的错误行为,元方不畏惧,勇敢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体现了他懂礼识礼,为人正直。友人惭后“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这一行为更是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率直的性格特点; 在乙文中,元方在卖宅时,“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元方如实告知买者宅子的不足之处,不隐瞒欺骗,反映出他坦诚、诚信的品质,做到了诚实交易,正直无欺。两文均诠释了“元”“方”的应有之义。【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卖一套小宅院。家里人正要把钱收下,买房子的人求见元方,于是元方告诉他说:“这房子很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这话,立即推辞不买了。子侄们因此埋怨他,元方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了。”27.范文:假如我变成了别的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杯子,只是为了好玩,稳稳地蹲在桌上,安静地反射着漂亮的暖暖的灯光,在盛满水时感到愉快,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干什么呀?”我就悄悄把杯里的水荡开几层涟漪,轻轻地笑,却一声不响。我要静静蹲在你桌角,看着你工作。当你推开被窝,眼睛半眯着,穿过客厅,走到你烧水的厨房时,你会拿起一盏小小的玻璃杯,倒上登亮的清水,润湿你干燥的口舌,却不知道你拿着的就是小小的我。当你吃过早饭,坐在电脑前查阅资料,拿起杯子捂捂手,我便要将我能感受到的,杯内的所有温度都给你。但你会知道这是你的孩子所转达给你的温度吗?当你傍晚时又要拿杯子去倒一杯橙汁,我就突然滚落到椅子上,又成了你的孩子,并求你再让我吃一块饼干。“你到哪里去了,我一天都没看见你!”“妈妈,你猜。”假如我变成了一只猫,只是为了好玩,喧闹地上蹦下跳,懒懒地在椅子上打盹,轻轻有节奏地甩着尾巴,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儿?”我就在你脚下蹭来蹭去,却一声不响。你工作时,我就趴在电脑后,那里很暖和,你会看见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顺着往过看,还有一个毛茸茸的屁股,你就拍了拍那个屁股,却不知道那尾巴和屁股,都属于你的孩子。当你喂其他猫时,我就蹲在远处,颤一颤胡须。你晚上又拿了猫粮出来,我便要蹦回地上,又成了你的孩子,便求着你让我喝一盒牛奶。“孩子,你又到哪里去耍了?”“妈妈,你再猜。”★点播★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1.审题与立意。题目既是半命题的作文,也属于想象类的文章。要补充的是你对现实中本不存在或者无法实现的任何事物的假设。文章的重点放在对假设事物的具体描述上。如把自己设想成为一只鸟、一片云、一座山、一条河流……可以是单一的事物,也可以是多个事物。你可以让自己变成现实世界里存在的任何事物,然后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注意是写“我”的变化,不能写别人的。且要符合要求“表达对母亲的爱”这个主题。因此想象的事物和内容要与“母亲”息息相关。2.选材与构思。题目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注意叙述的角度一定是变成的事物。比如写自己变成了一只蚂蚁,就要用蚂蚁的视角去写,那么路边的小草、大树就是庞然大物了。变成了一朵云,就要按照云的身份去活动,去观察,所见景物往往是采用平视或俯视的角度来写。注意将自己的想法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以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要重点写出自己变成什么以后要做什么,这样的做法与妈妈有什么内在关联,可以借鉴《金色花》的写法,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