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A佳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A佳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为探究咪唑喹啉衍生物,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21题,考试用时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小麦、花生、大豆种子中均储存多种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向发芽的小麦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后可见砖红色沉淀
B.向大豆种子的组织样液中加入等量混匀的双缩脲试剂A液、B液,溶液会呈紫色
C.利用花生种子切片观察脂肪时,用苏丹Ⅲ染色后还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D.与小麦、大豆种子相比,花生种子中脂肪比例较高,故播种时宜浅播
2.冰冻蚀刻技术是将在超低温下冻结的组织或细胞骤然断开,依照组织或细胞的断裂面制成复模,用于电镜观察的技术。科学家常用冰冻蚀刻技术观察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膜面结构。如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磷脂的分布是对称的
B.BS侧表示细胞膜外侧,依据是其上有糖被
C.BF和PF侧均为磷脂分子层的疏水侧
D.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估测其细胞液浓度。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液浓度介于未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B.该估测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并借助显微镜观察
C.若配制蔗糖溶液时,未将蔗糖溶液溶解,则估测结果会偏大
D.若蔗糖溶液浸泡细胞的时间过短,则估测结果会偏小
4.土壤中铵态氮(NH4-)/硝态氮(NO3-)的值会影响土壤酸化,当比值小于1时,植物吸收的NO3-比NH4-多,比值大于1时则相反。根系细胞跨膜吸收NH4-和NO3-的方式如图所示,AMTs和NRT1.1是两种转运蛋白。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NH4-和H+进入根系细胞的方式相同
B.NO3-进入根系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不是由ATP直接提供
C.转运蛋白AMTs和NRT1.1都具有专一性
D.若土壤中NH4-/NO3-的值小于1时,则会加剧土壤酸化
5.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为增加透光量、提高光合速率.大棚种植时常采用红色薄膜
B.增施农家肥,有利于植物吸收有机肥从而增加产量
C.中耕松土可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作物生长
D.种子干燥后零下低温、低氧存放的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6.为探究咪唑喹啉衍生物(BEZ)和长春花碱(VLB)对肾癌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易分散转移的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
B.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BEZ和VLB对癌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继续增大BEZ和VLB的浓度,肾癌凋亡细胞可达到100%
7.图甲、乙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标记着丝粒)位置的变化路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甲 乙
A.图甲、乙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两图①→②过程中均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图甲3→④过程中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D.图乙的位置③时,细胞内有4个荧光点
8.豌豆的高茎和矮茎(D/d)、花腋生和花顶生(B/b)是两对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取纯合高茎花腋生和矮茎花顶生的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花腋生,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花腋生:高茎花顶生:矮茎花腋生:矮茎花顶生=249:51:51:49。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花腋生对花顶生为隐性
B.两亲本杂交过程中,需要在母本开花时去雄
C.F2出现4种表型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D.若对F1测交,则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1:1
9.下图是人体细胞线粒体某环状DNA的复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该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该DNA分子复制时需要原料、引物、DNA酶、能量等参与
C.该DNA以α链为模板进行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顺时针
D.α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与该DNA分子腺嘌呤的数量不等
10.哺乳动物的某些核基因表达过程非常复杂,转录形成的pre-mRNA需要借助剪接体剪接形成mRNA才可用于翻译,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B.①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C.③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为从右向左
D.b、c为核苷酸链的5'端,a为核苷酸链的3端
11.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300多种马先蒿属植物,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无法传粉,人工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大王马先蒿和密穗马先蒿同域分布,传粉后异种花粉可萌发,但花粉管很少能成功进入子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不同马先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山区马先蒿进化的方向
C.该山区马先蒿多样性是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之间存在两种隔离方式
12.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推动了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用同位素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追踪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B.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8O,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含15N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的复制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D.赫尔希和蔡斯用同时含35S和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茶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可以将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成褐色。为减少绿茶制作过程中发生褐变,科研人员探究褐变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对照组多酚氧化酶活性为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抑制剂的类型及其浓度
B.多酚氧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C.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
D.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适柠檬酸浓度是0.10%
14.泛素化是指泛素分子(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最新研究表明,核蛋白UHRF1在有丝分裂中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转换与细胞增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TPX2是纺锤体装配因子
A.若EG5不能泛素化,则会导致染色体着丝粒不能分裂
B.UHRF1蛋白缺失导致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前期不能完成
C.UHRF1蛋白参与调控纺锤体装配和染色体正常行为
D.该研究为UHRF1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15.图1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2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R型细菌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3'-TGCGTATTGG-5'),图3为S型细菌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图1中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
B.图1中CD段细菌含量增加的原因是S型细菌增加,破坏了小鼠的免疫系统
C.R型细菌的此DNA双链片段含有4个鸟嘌呤
D.S型细菌的此DNA分子片段碱基排列顺序为3'-CCAGTGCGCC-5'
16.现用玉米(2N=20)及其8号单体植株(2N-1=19)进行实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缺失2条8号染色体的玉米不能存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对玉米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体植株
B.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雄配子有较高的致死率
C.8号单体形成的原因是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D.若8号单体玉米自交,则子代中单体:正常二倍体=20:19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3分)小麦灌浆期(开花后)叶片逐渐衰老,叶面积和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为研究小麦的穗、穗下节间等非叶器官对小麦籽粒产量的贡献,研究小组进行了多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该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可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小麦的穗、穗下节间等非叶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有CO2、H2O、__________等(答出2种)。
(3)研究小组以JM22和XM26两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开花后18天)分别进行了相关处理,测得两个品种籽粒同化物(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来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如表1所示:
表1 小麦籽粒同化物来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估算值)
据表1可知,在小麦籽粒同化物来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上,不同品种间表现趋势_________(填“基本一致”或“不一致”)。若想测量穗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请以灌浆中期的JM22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假设除呼吸消耗外,光合产物均运输到籽粒)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对开花期两种小麦不同光合器官的光合速率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小麦不同光合器官的光合速率
据表1、表2可知,开花期叶的光合速率高于穗,但穗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和叶差异不大。结合图1,推测原因是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在JM22品种开花期,若去除部分籽粒,则叶光合速率会__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8.(13分)图1为某家系中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甲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现仅考虑甲病。Ⅲ-7和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若Ⅰ-1和Ⅰ-2均为杂合子,则Ⅲ-7与Ⅱ-5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A的概率为_________。
(2)据图1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TaqMan荧光探针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检测单碱基突变,用红色或绿色荧光探针分别标记乙病相关基因的核酸序列,当PCR循环数增多时,相应的荧光信号逐渐积累,图1家系中部分个体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图2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请在图3中画出Ⅱ-5的检测结果。
图2 图3
(4)接第(3)题,若Ⅲ-7和Ⅲ-10婚配,则生育一个不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19.(12分)人体应激反应的核心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和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LSAM轴)两部分组成。如图表示人应激反应的部分机制(其中A代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_________,其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只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压力刺激下,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但不会持续升高,原因是_________。
(3)除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外,能升高血糖的激素还有_________(答出2种)。图中体现的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
(4)当人体感受到压力刺激时,_________(填“LSAM”或“HPA”)轴激活并引起快速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物质和能量,故其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
(2)用不携带RDV的叶蝉(不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利用_____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霉水稻作为实验组。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1 图2
图2体现出带毒、不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_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挥发性物质E。将两种叶蝉置于图3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结果如下。
图3 ●、△的多少分别代表不带毒、带毒叶蝉在该区域停留时间的长短。
①据图3分析,E对两种叶蝉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E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组别如下:
预期Ⅰ、Ⅱ、Ⅲ、Ⅳ对应的实验结果依次为_________(填字母)。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21.(12分)原儿茶酸(PCA)具有良好抗菌、抗氧化、抗炎症等作用。生成PCA的关键酶是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研究人员拟利用Ech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内进行表达。
(1)若要体外获得大量的Ech基因,可采用PCR技术,其原理是_________。扩增时需要在样本中加入引物、模板等,其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如图1所示,利用PCR获得Ech基因时应选择的引物是_________。
图1 图2
(2)Ech基因和质粒的限制酶切位点如图1、图2所示,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见下表。为使Ech基因与载体连接并正确表达,在设计PCR引物时需在(1)所选引物的_________(填“5'”或“3'”)端分别增加限制酶__________________的酶切位点相应序列。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前,一般先用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状态。为检测大肠杆菌是否成功表达出Ech,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A佳教育·2024年11月高三联考
生物学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发芽的小麦中含有麦芽糖等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正确;大豆种子的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应先双缩脲试剂的A液提供碱性环境,再加入B液4滴,溶液颜色会变成紫色,B错误;观察花生种子切片时,用苏丹Ⅲ染色后还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与小麦、大豆种子相比,花生种子中脂肪比例较高,种子萌发时耗氧量多,故播种时宜浅播,D正确。故选B。
2.【答案】A
【解析】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都不是对称分布的,A错误;BS侧表示细胞膜外侧,由图可以看出是其上有糖蛋白,B正确;生物膜的磷脂层双分子层中,磷脂疏水端在膜中央,亲水端在膜两侧,故BF和PF侧均为磷脂层的疏水侧,C正确;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一侧,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故选A。
3.【答案】D
【解析】将植物细胞放在较高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将植物细胞放在较低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伸缩性小,细胞略微变大或基本不变,故细胞液浓度介于未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A正确;该估测实验需要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情况,故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并借助显微镜观察,B正确;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未将蔗糖充分溶解,则配置的蔗糖溶液浓度比实际值要低,测得的实验结果是偏大,C正确;若浸泡细胞的时间过短,则会导致与细胞液浓度接近的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使实验结果偏大,D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NH4+和H+都是顺浓度梯度进入根系细胞,不消耗能量,故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A正确;NO3-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过程中由H+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势能为NO3-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转运蛋白AMTs和NRT1.1都具有专一性,C正确;土壤中NH4+/NO3-的值小于1时,植物吸收的NO3-比NH4+多,则吸收更多的NO3-时会需要更多的H+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提供能量,导致土壤酸化程度降低,D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红色薄膜主要允许红光透过,为保证各种可见光均可透过,大棚种植时一般用无色透明薄膜,A错误;大棚种植蔬菜时增施农家肥,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和CO2,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B错误;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利于作物的生长,C正确;种子干燥后零上低温、低氧存放的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零下低温会导致细胞死亡,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正常的基因,癌细胞易分散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A错误;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BEZ和VLB对癌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二者联合使用促进癌细胞凋亡,且随着浓度增大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但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实验结果表明,随BEZ和VLB的浓度增大,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但继续增大浓度,无法确定肾癌凋亡细胞可达到100%,D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甲图中①→②表示联会,②→③表示联会后的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④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乙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②→③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ACD正确,选B。
8.【答案】C
【解析】纯种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说明高茎为显性,同理可知花腋生也为显性,A错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进行杂交实验时要防止自花传粉,需在母本开花前去雄,B错误;F1自交得到F2表型比例是249∶51∶51∶49,则可推知两对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和D连锁,b和d连锁),但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有部分细胞发生了互换,最终产生基因型比例为7:3:3:7的配子分离比,若对F1测交,则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且比例接近7:3:3:7,C正确。D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DNA酶可将DNA水解,不能用于复制,B错误;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依据题意无法确定顺时针方向即为子链延伸的方向,C错误;单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与整个DNA分子腺嘌呤的数量相等,D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图中表示核基因表达过程,转录和剪接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A正确;转录中存在A-T配对,翻译中均为A-U配对,B正确;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位点l的tRNA上携带的氨基酸(或肽链)与位点2的tRNA上的氨基酸形成肽键后离开核糖体,据图③可知,携带肽链的tRNA在右边,左边的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或肽链),故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即翻译的方向为从左向右,C错误;转录过程中b为新形成的RNA链,故b、c为5'端,a为3'端,D正确。故选C。
11.【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A正确,B错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因此该地区马先蒿多样性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说明存在地理隔离,人工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时,羧基提供氢氧,故同位素3H不能标记亮氨酸的羧基,A错误;鲁宾和卡门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18O,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错误;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含15N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的复制以半保留方式进行,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含35S或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13.【答案】CD
【解析】据图可知,该实验的抑制剂类型及浓度是自变量,A正确;酶的作用特点为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B正确;据图可知,浓度0.02%到0.10%的氯化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无法确定浓度高于0.10%的氯化钠浓度对该酶的影响,C错误;实验条件下,0.10%的柠檬酸处理方式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但不能说明该浓度是抑制该酶活性的最适浓度,D错误。故选CD。
14.【答案】AB
【解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与纺锤体是否正确装配无关,A错误;据图可知,UHRF1蛋白缺失导致纺锤体装配异常,染色体着丝粒不能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阻滞在中期,B错误;UHRF1蛋白在有丝分裂期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从而促进TPX2纺锤体装配因子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动,正常执行正常功能,参与调控组装纺锤体和维持染色体正常行为,C正确;如果缺少UHRFI蛋白,将不能催化EG5的泛素化,抑制其活性会阻碍双极纺锤体装配,导致细胞阻滞在分裂期,无法正常进行分裂,该研究可以为UHRF1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D正确。故选AB。
15.【答案】AC
【解析】图1中实线代表R型细菌,虚线代表S型细菌,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小鼠的免疫系统杀死了部分R型细菌,CD段细菌含量增加的原因是S型细菌增加,破坏了小鼠的免疫系统,A错误,B正确;根据图2测序结果可知,G有4个,C有1个,故对应的双链DNA有5个鸟嘌呤,C错误;根据碱基序列可知测序图中从右到左代表的碱基依次是TGCA,且读取是从右向左,从上(3')到下(5'),故所以图3对应的结果是3'-CCAGTGCGCC-5',D正确。故选AC。
16.【答案】AC
【解析】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个体的一半,单体是染色体数目比正常二倍体少1条,A错误;8号单体做母本时,子代中单体占50%,8号单体做父本时,子代中单体占5%,说明染色体异常的雄配子具有较高的死亡率,B正确;单体变异出现有两种情况: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亲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体未分离,C错误;分析表格可知,8号单体做母本时,正常配子(n):单体配子(n-1)=1∶1,8号单体做父本时,正常配子(n)∶单体配子(n-1)=19∶1,缺失2条8号染色体的玉米不能存活,故单体自交,子代存活植株中,二倍体:单体=19∶20,D正确。故选AC。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类囊体(薄膜)/基粒(1分) NADPH和ATP(1分)
(2)光合色素、酶(“ADPPi C3 C5 NADP+”等可不答)
(3)基本一致(1分) 取灌浆中期的JM22小麦品种若干株均分为A、B两组(1分);A组不做处理,B组用锡箔纸包穗(或:对穗遮光处理)(1分);待籽粒成熟后收获籽粒并计算得到干重GA、GB、(GA-GB)/GA即为穗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1分)(答案合理即可)。
(4)a.穗距离籽粒近,细胞呼吸消耗少,其光合产物大多直接转运到籽粒中;b.叶片距离籽粒较远,其光合产物转运到籽粒过程中损耗多(答出1点即可,答案合理即可)
下降(1分,若该空错误,则下一空不得分)
去除部分籽粒,叶光合产物输出减少,光合产物积累,抑制光合作用
【解析】(1)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NADPH和ATP中,用于暗反应中C3还原。
(2)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有CO2、H2O、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等。
(3)据表1可知,在开花期和灌浆中期,两种小麦品种籽粒同化量均主要来自叶和穗,故在小麦不同籽粒同化物来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上,不同品种间表现趋势一致。若想测量䅰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假设光合产物的净积累量均运输到籽粒,可取灌浆中期的JM22小麦品种若干株均分为A、B两组;A组不做处理,B组用锡箔纸包穗(或:对穗遮光处理);待籽粒成熟后收获籽粒并计算得到干重GA、GB;(GA-GB)/GA即为穗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
(4)据图1可知,籽粒在穗中,而叶离籽粒略远,穗的光合产物大多直接转运到籽粒中,而叶片距离籽粒较远,其光合产物转运到籽粒过程中损耗多,故开花期叶的光合速率高于穗,但穗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和叶差异不大。籽粒是光合产物的输出器官;若去除部分籽粒,则叶光合产物输出减少,光合产物积累,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5/9 1/3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
由图1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图2可知,II-6和Ⅲ-9只含一种基因,即均为纯合子;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答案合理即可)
(4)7/12
【解析】(1)分析图1可知,Ⅲ-8为女性且患甲病,其父母表现正常,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7和Ⅲ-9的基因型可能是1/3AA、2/3Aa,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1/3+2/3×2/3=5/9。I-1和I-2均为杂合子,故假设I-1基因型为A1a,I-2的基因型为A2a。II-4和II-5的基因型中可能是1/2A1a、1/2A2a;II-3的基因型为Aa,Ⅲ-7是正常个体,若II-4基因型是1/2A1a,则Ⅲ-7基因型可能是1/3AA1、1/3Aa、1/3A1a,故Ⅲ-7含有A1的概率是2/3×1/2=1/3,Ⅲ-7与Ⅱ-5得到I-1的A(A1)概率是1/3×1/2=1/6,同理,Ⅲ-7与Ⅱ-5得到I-2的A(A2)概率是1/3×1/2=1/6,故Ⅲ-7与Ⅱ-5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A的概率为1/3。
(2)分析图1,I-2患乙病,但女儿正常;II-6正常,但儿子Ⅲ-9患病,故乙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分析图1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题意可知,用红色/绿色荧光探针分别标记GJBI基因有/无突变的核酸序列,当PCR循环数增多时,相应的荧光信号逐渐积累,结合图2,随着循环次数增加,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同步增加,说明Ⅱ-6和Ⅲ-9应含有不同基因,即分别为XBY、XbY,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为杂合子(XBXb),检测结果如图所示(略)。
(4)结合题意可知,Ⅲ-7的基因型为1/3 AAXBY、2/3 XBY,Ⅲ-10的基因型为1/2 aaXBXB、1/2aa XBXb,若两者婚配,则子代患甲病的概率是2/3 Aa×aa=1/3 aa,患乙病的概率是XBY×1/2 XBXb=1/8 XbY,故子代不患病的概率是7/12。
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垂体(1分) 肾上腺皮质细胞上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
(2)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
(3)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LSAM(1分)
HPA属于体液调节,LSAM属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
【解析】(1)A代表垂体,激素能作用于受体细胞是因为受体细胞上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压力刺激下,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分泌。
(3)人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有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等。据图可知,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HPA属于体液调节,LSAM属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故当人体感受到压力刺激时,LSAM轴激活并引起快速反应。
2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寄生(1分) 二(1分)
(2)等量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 不带毒水稻、带毒水稻;
(3)吸引不带毒叶蝉,对带毒叶蝉无影响 a、a、b、a
【解析】(1)RDV寄生在水稻的活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故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寄生;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物质和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第二营养级。
(2)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叶蝉是否带毒,故应用(相同数量的)不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分析图2,实验组中含有不带毒叶蝉的数量多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含有带毒叶蝉的数量少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不带毒叶蝉偏好取食)带毒水稻、(带毒叶蝉偏好取食)不带毒水稻。
(3)①分析图3,不带毒叶蝉在靠近物质E区域聚集,而带毒叶蝉在四个区域熟了相差不大,故E吸引不带毒叶蝉,对带毒叶蝉无影响。
②依据题意: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E,故带毒野生型水稻才能产生E,野生型、突变体、带毒突变体不能产生E。而E可以吸引不带毒叶蝉,因此Ⅲ的结果为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其它均为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DNA复制(1分) 使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引物2和引物3
(2)5'(1分)EcR I和Hind Ⅲ
(3)Ca2+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1)PCR技术的原理是DNA的复制。PCR扩增时需要在样本中加入酶、原料和引物等,其中引物的作用是使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引物需要与模板的3'端结合,故利用PCR获得Ech基因时应选择的两种引物是引物2和引物3。
(2)据图可知,基因表达载体上有4种限制酶切位点,其中EcR V和Mb I都会破坏Ech基因,同时为了Ech基因与载体连接并正确表达,因此应选择两种限制酶,而SacI在表达载体上有两个酶切位点,则只能使用EcR I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去切割Ech基因和表达载体,目的基因上不含有这两种限制酶切位点,则需要在引物的5'端添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根据启动子到终止子的方向,则引物3上添加EcR I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引物2上添加Hind Ⅲ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前,一般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状态,即感受态。为检测大肠杆菌是否成功表达出Ech,可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成功表达。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8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50%,正第二倍体占50%
正常二倍体(♀)×8号单体()
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
籽粒同化物来源
开花期
灌浆中期
JM22
XM26
JM22
XM26
叶
42.70
43.89
44.97
42.41
穗
47.36
41.15
17.77
20.32
穗下节间
1.57
2.45
1.24
3.25
测定时期
品种
光合速率/mml(CO2)·m-2·s-1
叶
穗
穗下节间
开花期
JM22
13.4
8.9
3.4
XM26
11.5
7.0
3.4
灌浆中期
JM22
10.1
7.6
2.9
XM26
7.2
5.4
2.4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
Ⅰ
Ⅱ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Ⅲ
Ⅳ
Ec Ⅰ
Ec Ⅴ
Mb Ⅰ
Nt Ⅰ
Hind Ⅲ
Sac I
5'-G↓AATTC-3'
5'-GAT-ATC-3'
5'-GA↓TC-3'
5'-GC↓GGCCG-3'
5'-A↓AGCTT-3'
5'-GAG↓CTC-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A佳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大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大联考生物试题教师版v2docx、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大联考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大联考生物试题答案详解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A佳教育)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大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脱落酸,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