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如图)。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核生物
B.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 能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D. 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支原体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支原体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支原体有核糖体,能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C正确;
D、支原体具有细胞膜,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B。
2. 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水都是良好的溶剂,都能参加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 脂肪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C. 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 变性的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其中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详解】A、细胞内的自由水都是良好的溶剂,能参加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A错误;
B、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结合而成的,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
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纤维素,C错误;
D、变性的蛋白质肽键未被破坏,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D。
3. 夜光藻受到外界扰动时,在胞内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发出蓝色荧光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蓝眼泪”。荧光素酶的合成场所是( )
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核糖体D. 溶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荧光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内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不是蛋白质合成场所,A错误;
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不是蛋白质合成场所,B错误;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荧光素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荧光素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
D、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内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不是蛋白质合成场所,D错误。
故选C。
4.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雌雄交配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A. 3:1B. 5:1C. 8:1D. 9:1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纯种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Bb,F1再自交产生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
【详解】纯种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Bb,F1再自交产生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去除F2中所有黑身果蝇,则剩余果蝇中,BB占1/3、Bb占2/3,则B的基因频率为2/3、b的基因频率为1/3,让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F3中BB所占的比例为2/3×2/3=4/9、Bb占2×2/3×1/3=4/9、bb占1/3×1/3=1/9,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
故选C。
5. 对出现下列实验现象可能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光合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没有色素带,可能是滤液细线低于层析液,导致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A正确;
B、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无分裂期细胞,可能是选材部位不合适;若解离时间过短,细胞之间没有彼此分离开,会导致细胞重叠,B错误;
C、洋葱表皮细胞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低,也可能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发生了复原,而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脂肪检测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没有用50%酒精洗去浮色,会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D错误。
故选A。
6. 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
B. 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 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亲水性
D. 分离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磷脂,在空气-水的界面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刚好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④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可以判断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
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但是糖蛋白并非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不需要糖蛋白,B错误;
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疏水性,C错误;
D、由于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具膜细胞器和细胞核,所以提取口腔上皮细胞中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表面积的2倍多,D错误。
故选A。
7. 在密闭、透光的玻璃钟罩内,放着一株盆栽棉花。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钟罩内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可以表示( )
A. 一昼夜中,棉花呼吸强度的变化
B. 一昼夜中,棉花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
C. 一昼夜中,钟罩内氧气浓度的变化
D. 一昼夜中,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因为玻璃罩是密闭、透光的,因此,棉花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会引起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从6点到18点,图示物质的量持续下降;而18点到次日6点,该物质的量在持续增加。
【详解】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应逐渐增强,与图示变化不符,A错误;棉花体内有机物总量应该6点到18点不断增加,在18点到次日6点应不断减少,与图示变化不符,B错误;白天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含量应呈增加的趋势,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应呈减少的趋势,C错误;从6点到18点,曲线一直下降,说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使其浓度下降,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加,符合图示曲线变化,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在密闭、透光的玻璃钟罩内”,看清图示中相关信息,再根据题意作答。
8.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地球上生物丰富多样,它们来自于共同祖先
B.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C.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
D. 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发展,A正确;
B、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普遍存在的)和相对性(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环境的适应),B正确;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C错误;
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9. 某闭花授粉植物,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在一定剂量的射线处理下,子一代中出现白花植株,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可能是()
A. 基因重组B. 基因突变C. 基因分离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基因重组包括: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非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的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A、基因重组涉及到两对等位基因,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后代出现白花不会是基因重组,A符合题意;
BD、分析题干信息“在一定剂量的射线处理下”,说明该植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子一代中出现白花(bb)植株,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使子一代中出现白花植株(b0),BD不符合题意;
C、分析题干信息“某闭花授粉植物,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若发生基因分离,自交后代会出现隐性性状,即出现白花(bb)植株,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据研究发现,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线粒体对缺氧敏感,高海拔低氧可引起线粒体氧化应激平衡失调,受损线粒体代谢中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等自由基:又如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由于受到强烈的能量压力会导致线粒体功能丧失,脂肪细胞会快速地释放小的胞外囊泡(sEV),sEV中包含有呼吸能力但氧化受损的线粒体颗粒,这些颗粒进入循环系统被心肌细胞吸收后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
10.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功能丧失的细胞只能依赖无氧呼吸供能
B. 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促进伤口处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C.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绿色再变黄
D. 线粒体是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能产生CO2的唯一场所
11. 下列有关“自由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攻击自身DNA,引起基因突变
B. 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攻击自身蛋白质,导致细胞衰老
C. 为避免心肌细胞的大量损伤,肥胖患者体内的心肌细胞可能会产生较多的保护性抗氧化分子
D. 线粒体受损后原本在基质中消耗的氧气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中有害自由基的产生
【答案】10. B11. 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 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10题详解】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功能丧失的细胞只能依赖无氧呼吸供能,A正确;
B、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B错误;
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C正确;
D、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动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唯一场所是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AB、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于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细胞中的DNA,可引起基因突变,自由基可攻击细胞中的蛋白质、磷脂等分子,导致细胞衰老,AB正确;
C、细胞内的一些氧化反应可以导致自由基的产生,为避免心肌细胞被自由基攻击受到损伤,肥胖患者体内的心肌细胞可能会产生较多的保护性抗氧化分子,以清除自由基,C正确;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故线粒体中消耗氧气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而不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D。
12. 某兴趣小组以肺炎链球菌为材料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培养后4组的培养基上均会有表面粗糙的菌落
B. 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与原S型菌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C. 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上
D. 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于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表达产生了荚膜多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蛋白酶、酯酶、RNA酶和DNA酶,以除去相应的分子,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R型菌菌落表面粗糙,混合培养后4组的平板培养基上均会有R型菌,A正确;
B、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是由R型菌吸收S型菌DNA转化而来,故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B正确;
C、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上,C正确;
D、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于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能控制荚膜多糖的合成,而不是直接表达出荚膜多糖,D错误。
故选D。
13.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的材料用具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可用①和③分别表示“雄”和“雌”
B. 分别从②和④中取一张卡片得到YR的概率是1/16
C. 活动可模拟F1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出现过程
D. 从①③分别取一张卡片组合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
1.材料用具的注意事项是:(1)代表配子的物品必须为球形,以便充分混合。(2)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3)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最好采用最好选用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容器,而不要采用方形容器,这样摇动小球时,小球能够充分混匀。(4)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量相等,以表示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同时,每个小桶内的带有两种不同基因的小球的数量也必须相等,以表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形成数目相等的含显性基因和含隐性基因的配子。
2.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时应将小桶内的小球混合均匀。(2)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每次抓取后,应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3)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桶内,目的是保证桶内显隐性配子数量相等。(4)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要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实验需要重复50~100次。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可用①和②分别表示“雄”和“雌”,A错误;
B、从②中得到Y的概率为1/2,④中得到R的概率为1/2,因此取卡片得到YR的概率是1/4,B错误;
C、实验中既有模拟F2的基因型及比例的出现过程,又模拟F2的表现型及比例的出现过程,C错误;
D、从①③分别取一张卡片组合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D。
【点睛】
14. 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SARS-CV-2是单链RNA病毒,具有多种变异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加入抗生素的培养基研究病毒的抗药性
B. 新冠病毒可在人体咽部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C. 将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产物
D. 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突变类型更容易持续传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病毒的复制方式属于繁殖,自身只提供核酸作为模板,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及酶等均有宿主细胞提供。
【详解】A、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依靠活细胞而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另外,抗生素具有灭菌作用,主要是破坏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壁,A错误;
B、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不能在人体咽部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可得到4种产物,分别为四种核糖核苷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6种产物,分别是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C错误;
D、从进化的角度分析,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突变类型由于宿主的低死亡率,更容易持续传播,D正确。
故选D。
15.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含4个碱基对的DNA平面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为3'端,③为5'端
B. ⑨、⑩分别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
C. ①、②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搭建脱氧核苷酸时,每个磷酸分子连着1个脱氧核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平面结构模型,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⑤为氢键;⑥为磷酸;⑦为腺嘌呤;⑧为胞嘧啶;⑨为鸟嘌呤;⑩为胸腺嘧啶。
【详解】A、①为5′磷酸基团端,羟基端为3′端,③为含氮碱基,并不表示3'端、5'端,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⑨、⑩分别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B正确;
C、①磷酸、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故搭建脱氧核苷酸时,每个磷酸分子连着1个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A。
16. 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是一种氰化物,它能与线粒体内膜中传递电子的蛋白质结合,阻断ATP的生成。苦杏仁苷能抑制( )
A.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
B. [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
C. 丙酮酸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
D. 丙酮酸还原乙醇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电子传递链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苦杏仁苷能与线粒体内膜中传递电子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抑制[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
故选B。
17. 某研究小组对菠菜绿叶中的色素进行提取,并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色素带呈黄绿色,丙、丁色素带呈蓝绿色
B. 丁色素带最宽,所含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扩散速度最快
C. 菠菜绿叶的新鲜程度不会影响四种色素带宽窄的比例
D. 实验中通过研磨使细胞破裂,有利于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丁为胡萝卜素,丙为叶黄素,乙为叶绿素a,甲为叶绿素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是丁>丙>乙>甲,其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色素带最宽的是乙,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详解】A、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丁为胡萝卜素(橙黄色),丙为叶黄素(黄色),乙为叶绿素a(蓝绿色),甲为叶绿素b(黄绿色),A错误;
B、光合色素乙(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乙,B错误;
C、菠菜绿叶的新鲜程度会影响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色素含量,新鲜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丰富,否则色素可能分解,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验中通过研磨使细胞破裂,有利于有机溶剂提取色素,D正确。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蜜蜂中的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蜜蜂中有一种DNMT3蛋白作用如图所示,雌蜂幼虫持续取食蜂王浆,使得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 p62基因去甲基化而能发育为蜂王。若去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精母细胞经过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细胞核不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第二次分裂时,细胞核进行正常均等分裂,细胞质则发生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子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子细胞则逐渐退化。
18. 下列关于雄蜂产生精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形成8个四分体
B. 一个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含16条染色体的精子
C. 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4个大小不等的有核细胞
D. 雄蜂是一种可育的单倍体
19. 下列关于蜂王和工蜂的发育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
A. 蜂王浆可能会抑制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
B. dnmt3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种DNA甲基化酶
C. 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 p62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
D. 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的结合
【答案】18. D19. D
【解析】
【分析】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没有同源染色体;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没有性染色体。
【18题详解】
A、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不会联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
BC、由题干“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精母细胞经过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细胞核不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第二次分裂时,细胞核进行正常均等分裂,细胞质则发生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子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子细胞则逐渐退化”可知,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2个含16条染色体的有核细胞,只能产生1个含16条染色体的精子,BC错误;
D、雄蜂虽然是单倍体,但是能产生1个含16条染色体的精子,即是可育的,D正确。
故选D。
【19题详解】
A、由题干信息“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说明蜂王浆可能会抑制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A正确;
B、抑制dnmt3基因表达后可以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B正确;
C、被甲基化的dynactinp62基因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C正确;
D、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D错误。
故选D。
20. 某二倍体昆虫的翅型和眼型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其中存在配子致死现象)。让一只长翅正常眼雌昆虫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昆虫交配,所得F1全为长翅。让F1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F2,F2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二倍体昆虫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眼型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B. 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F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XB:aXB:AY: aY=1: 1: 2: 2
C. 若让F2长翅正常眼雌性与长翅棒眼雄性随机交配,F3中长翅棒眼雄性的比例为2/9
D. 为确定F2中某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可选择长翅棒眼雄性个体与其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F2中表型及比例,雌雄性个体中长翅∶短翅均为3∶1,说明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性个体中均为正常眼,没有棒眼,说明眼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让一只长翅正常眼雌昆虫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昆虫交配,所得F1全为长翅,说明长翅为显性,雌性个体中均为正常眼,没有棒眼,说明眼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根据F2雄性个体中正常眼∶棒眼=3∶1,雌雄性个体中长翅∶短翅均为3∶1,推测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F1雄性个体基因型为1/2AaXBY、1/2AaXbY,F2雌性个体中没有棒眼,说明父本产生的Xb配子致死,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XB∶aXB∶AY∶ aY=1∶ 1∶ 2∶2,B正确;
C、若让F2长翅正常眼雌性与长翅棒眼雄性随机交配,只考虑翅型,F2长翅基因型均为1/3AA、2/3Aa,子代长翅∶短翅=8∶1,长翅所占比例为8/9,只考虑眼型,F2正常眼雌性基因型为3/4XBXB、1/4XBXb,棒眼雄性基因型为XbY,父本产生Xb配子致死,F3中棒眼雄性比例为1/8,则F3中长翅棒眼雄性的比例8/9×1/8=1/9 ,C错误;
D、为确定F2中某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A_XBX_的基因型,可选择短翅棒眼雄性个体(aaXbY)与其杂交,D错误。
故选B。
21. 普氏野马作为目前地球上唯一幸存的野生马曾一度濒临灭绝,后通过“圈养再放回”的方式,使其的保护状态已由“野外灭绝”更改为“濒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的基因库完全相同
B. 不同基因型的普氏野马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
C. 环境变化会导致普氏野马种群内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D. 不同普氏野马种群间的相互迁移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因生存环境不同而导致其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进而引起基因库出现差异,A错误;
B、不同基因型的普氏野马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不会导致普氏野马种群内基因发生定向变异,C错误;
D、不同普氏野马种群间的相互迁移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减小,D错误。
故选B。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发现,控制人的红视蛋白和绿视蛋白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相邻区域上,呈串联排列且具有高度相似性。由于其结构高度相似且位置相邻,导致红/绿视蛋白基因易于在联会时发生如图所示的交换,在缺少视蛋白基因的人群中,可能发生色觉异常。
22. 材料中染色体的片段交换导致的变异类型为( )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数目变异D. 染色体结构变异
23.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视蛋白基因和绿视蛋白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
B. 红/绿视蛋白基因的交换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胎儿是否患色觉异常的遗传病可通过遗传咨询加以诊断和治疗
D. 缺少视蛋白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为性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答案】22. D23. B
【解析】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适龄生育。(4)禁止近亲结婚。
【22题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图示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片段所致,但该互换片段含有的基因不同,不属于交叉互换(交换/互换),应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故选D。
【23题详解】
A、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基因,图中红视蛋白基因和绿视蛋白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
B、据图分析,图中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且处于联会时期,四分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C、通过遗传咨询可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预测患病风险,但不能进行治疗,且该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通过遗传咨询确诊,C错误;
D、缺少视蛋白基因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24. 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种植的四路糯玉米具有软糯(BB),高产(CC)等性状,但是不抗玉米螟(dd),三种性状独立遗传。为培育出软糯、高产、抗虫(BBCCDD)的优良品种,研究者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使基因定向突变
B. ②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③过程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或种子
D. ②③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①普遍性: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低等生物、高等动植物等。②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③不定向性: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④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的频率比较低。⑤多害少利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也有中性。
【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
B、②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该过程利用花药细胞培育出了幼苗,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
C、单倍体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种子,所以③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C错误;
D、②③过程的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畸变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B。
25. 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完全分开
B. 转录方向为从左到右
C. 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 一个DNA只能转录一条RNA,但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答案】C
【解析】
【分析】(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没有时空的阻隔,A错误;
B、根据mRNA的长度可判断转录方向为从右到左,B错误;
C、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C正确;
D、一个DNA能转录产生多条RNA,也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D错误。
故选C。
26. 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基因突变是等位基因A、a和B、b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并且该对染色体上有两对等位基因,但是两条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A、图中看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
B、B与b这对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A与a这对等位基因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它们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等位基因A、a和B、b产生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选C。
27. 编号①~⑤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
A. 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顺序进行排序:①→③→②→④→⑤
B. 将捣碎的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碱性染料染色制成临时装片
C. 图③中的细胞最多有48个DNA,24条染色体
D. 图②③中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且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⑥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布在细胞两极);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存在4个细胞核);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布在细胞两极且下一个时期能形成4个子细胞)。
【详解】A、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布在细胞两极);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存在4个细胞核);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布在细胞两极且下一个时期能形成4个子细胞),故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顺序进行排序:①→③→②→⑤→④, A错误;
B、花粉中已经是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了,应该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碱性染料染色1~2 min,制成临时装片,B错误;
C、③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DNA已经完成了复制,细胞核中含有48个DNA,24条染色体,但细胞质也有少量的DNA,因此图③中的细胞DNA数大于48个,C错误;
D、图②③中的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②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能发生互换,故图②③中的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且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28. 某植物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介导H+的跨膜运输,在膜两侧形成H+浓度差和电位差,即质子动力势、其驱动蔗糖跨膜转运,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②表示运输相关物质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情况细胞外的H+浓度高于细胞内侧
B. ①具有物质运输、催化和能量转换的功能
C. ②转运蔗糖的速率受细胞代谢影响
D. 增加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可使蔗糖转运加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使得H+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②使得H+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与其协同运输的蔗糖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H+形成的电子势能,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正常情况下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工作,使得H+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故细胞外的H+浓度高于细胞内侧,A正确;
B、①表示质子泵,能运输H+、催化ATP水解和能量转换的功能,故①具有物质运输、催化和能量转换的功能,B正确;
C、②转运蔗糖的速率受细胞外H+浓度的影响,而细胞外的H+浓度受细胞代谢影响产生的ATP影响,因此,②转运蔗糖的速率受细胞代谢影响,C正确;
D、增加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则细胞膜内外的H+浓度差下降,可使蔗糖转运减慢,D错误。
故选D。
29.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以灰色占绝对优势。工业污染后,当地桦尺蠖体色几乎全为黑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污染导致桦尺蠖种群出现黑色变异
B. 桦尺蠖体色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 不同体色桦尺蠖的同时存在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 该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进化实质是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黑色变异是自然界本就存在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使得黑色个体数量增多,A错误;
B、桦尺蠖种群全部的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C、不同体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C错误;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故该事例说明环境变化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正确。
故选D。
30. 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
A. 等于1,小于1B. 等于1,大于1
C. 等于1,等于lD. 小于l,小于1
【答案】C
【解析】
【详解】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m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lO2,同时产生6mlCO2。可见,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均等于1,C正确,A、B、D错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下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个生物个体中的不同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或字母,_____填文字)
(1)图1细胞中,ATP产生的场所是[______],含有核酸的结构有[______],其中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1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
(3)若图1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请描述该图像下染色体行为______,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发生了_______。
(4)图2中A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含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可发生于图2中的[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答案】(1) ①. ④⑤ ②. ②⑤⑦ ③. ⑦
(2)抑制运输Ca2+的载体的功能
(3) ①. C ②.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③.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①. 次级精母细胞 ②. 2 ③. 0 ④. D
【解析】
【分析】分析图1:甲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结构①~⑦依次是中心体、核糖体、内质网、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
分析图2: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图1细胞为高等动物细胞,细胞呼吸能产生ATP,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故ATP产生的场所有④细胞质基质和⑤线粒体;②核糖体中含有RNA,⑤线粒体和⑦细胞核中都含有DNA和RNA,故含有核酸的结构有②⑤⑦。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是真核细胞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故⑦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小问2详解】
动物细胞吸收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1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该药物特异性抑制Ca2+的吸收,故确定是抑制运输Ca2+的载体的功能。
【小问3详解】
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图1表示人体骨髓干细胞,该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图中四个细胞中只有C进行有丝分裂,因此符合图2中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小问4详解】
图2中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动物为雄性,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与图2中的D细胞相符。
32. 如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2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______。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______发生改变,因此种群_______(填“有”或“没有”)进化。
(2)图1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因此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种诞生。
(3)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______作用。
【答案】(1) ①. 不完全显性 ②. 基因突变 ③. 提供原材料 ④. 基因频率 ⑤. 有
(2) ①. 基因交流 ②. 生殖隔离 ③. 没有
(3) ①. 1 ②. 选择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小问1详解】
从图2可知,基因型AA表现为黑色,基因型aa表现为灰色,而基因型Aa表现为浅黑色,故控制甲虫体色的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不完全显性。基因突变能形成新的等位基因,故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A基因的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型为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此种群有进化。
【小问2详解】
据图1分析,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没有新物种诞生。
【小问3详解】
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1(黑色个体较多,与环境相适宜),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
33. 室内栽培常春藤能够有效清除甲醛污染,其处理甲醛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HCHO为甲醛,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膝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1)图1中循环①的名称是_____,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物质。b代表______,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b的含量将______(“增加”、“减少”、“基本不变”)。
(2)为追踪循环②中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采用的特殊处理方法是______。推测细胞同化甲醛(HCHO)的场所应是______。
(3)在研究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除此之外,还有_____(答出两点)等环境因素,也能影响常春藤的生长。
(4)气孔的相对开放程度下降,会直接影响_______阶段,从而抑制光合速率。研究表明,在一个单位甲醛浓度下,气孔开放度下降,但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据图分析可能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卡尔文循环 ②. ATP、NADPH ③. C5 ④. 减少
(2) ①14C标记甲醛 ②. 叶绿体基质
(3) ①. 甲醛浓度(有无甲醛及甲醛浓度) ②.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4) ①. 暗反应 ②. 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图1为常春藤处理甲醛的具体过程。由图2和图3可知,不含甲醛浓度甲醛脱氢酶(FALDH)的相对活性较高,气孔导度最高,1个单位的甲醛浓度甲醛脱氢酶(FALDH)的相对活性最高,气孔导度较低,推测甲醛胁迫下,常春藤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同时提高FALDH酶的活性,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
【小问1详解】
图1中循环①过程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①的名称是卡尔文循环,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ATP、NADPH,b能和二氧化碳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代表C5,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照常进行,短时间内b的含量将减少。
【小问2详解】
为追踪循环②中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采用14C标记甲醛,看图1可知,细胞同化甲醛(HCHO)的场所应是叶绿体基质。
【小问3详解】
在研究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甲醛浓度(有无甲醛及甲醛浓度),除此之外,还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也能影响常春藤的生长。
【小问4详解】
气孔的相对开放程度下降,导致二氧化碳供应减少,会直接影响暗反应阶段,从而抑制光合速率。研究表明,在一个单位甲醛浓度下,气孔开放度下降,但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
34. 果蝇的眼型和体色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若在性染色体,不考虑X与Y同源区)。让灰体正常眼雌果蝇群体与黄体正常眼雄果蝇群体随机交配,所得F1全为灰体。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F2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棒眼的遗传方式是_____遗传,理由是______。
(2)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F2中雌性无棒眼的原因是______。
(3)若让F2黄体正常眼雌性与灰体棒眼雄性相互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4)现取F2中的一灰体正常眼雌果绳,请设计实验探究其基因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若子代为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1:1,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答案】(1) ①. 伴X染色体隐性 ②. 从亲本的正常眼与正常眼随机交配,F2中出现了棒眼雄果蝇,说明正常眼对棒眼为显性,棒眼为隐性性状,并且在F2中眼型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眼型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2) ①. BbXAY 和 BbXaY ②. 含Xa的雄配子致死
(3)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棒眼雄性=14:2:7:1
(4) ①. 让该灰体正常眼雌果蝇与黄体棒眼雄果蝇相互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 BBXAXa
【解析】
【分析】1、灰体正常眼雌果蝇群体与黄体正常眼雄果随即交配,F1全为灰体,可知灰色为显性基因,F2中雌雄灰体:黄体均为3:1,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无关,故体色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雌果蝇为BB,雄果蝇为bb;由F2可知,灰体正常眼雌性:黄体正常眼雌性: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棒眼雄性=6:2:9:3:3:1,即雌性均为正常眼,雄性中正常眼:棒眼=3:1,可知正常眼为显性基因,且眼型A/a位于X染色体上,且雌性基因型为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雌性果蝇基因型为BBXAXa,雄性基因型为bbXAY。
2、如上亲代基因型可知,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和BbXaY;表格中F2中正常眼雌性:正常眼雄性:棒眼雄性=8:12:4,而按照上述亲代基因表型推算,可知比例不对,而应当出现的棒眼雌性并不存在,故可以假设眼型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推算可知比例恰好符合F2中表现型。
【小问1详解】
由F2可知,灰体正常眼雌性:黄体正常眼雌性: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棒眼雄性=6:2:9:3:3:1,即雌性均为正常眼,雄性中正常眼:棒眼=3:1,可知正常眼为显性基因,且眼型A/a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棒眼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问2详解】
灰体正常眼雌果蝇群体与黄体正常眼雄果随即交配,F1全为灰体,可知灰色为显性基因,F2中雌雄灰体:黄体均为3:1,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无关,故体色B/b位于常染色体上,故亲本雌果蝇为BB,雄果蝇为bb,结合(1)详解可知,亲本雌性果蝇基因型为BBXAXa,雄性基因型为bbXAY;由此可推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和BbXaY;表格中F2中正常眼雌性:正常眼雄性:棒眼雄性=4:6:2,而按照上述亲代表型推算,可知比例不对,而应当出现的棒眼雌性(棒眼为隐性性状)XaXa并不存在,而XaY的雄性个体可以出现,故可知是含Xa的雄配子致死。
【小问3详解】
若只考虑A/a,F1雌果蝇为1/2XAXA、1/2XAXa,雄果蝇为1/2XAY、1/2XaY,产生的雌配子为1/4Xa、3/4XA,雄配子为1/3XA,2/3Y,故F2中基因型依次为1/12XAXa、2/12XaY、3/12XAXA、6/12XAY。若让F2黄体正常眼雌性3/4bbXAXA或1/4bbXAXa与灰体棒眼雄性1/3BBXaY或2/3BbXaY相互杂交,分开计算每一对基因,且由于含Xa的雄配子致死,灰体雄性的基因型为1/3BB、2/3Bb,产生的配子为2/3B、1/3b,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2/3:1/3=2:1,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黄体=2:1;F2正常眼雌性的基因型为3/4XAXA、1/4XAXa,产生的配子为7/8XA、1/8Xa,F2棒眼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因含Xa的雄配子致死,所以产生的可育配子为Y,F2正常眼雌性与棒眼雄性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雄性:棒眼雄性=(7/8XA×1Y):(1/8Xa×1Y)=7:1。综上可见,若让F2黄体正常眼雌性与灰体棒眼雄性相互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棒眼雄性=14:2:7:1。
【小问4详解】
灰体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Xa、BbXAXA、BbXAXa,要通过实验探究其基因型,可让该灰体正常眼雌果蝇与黄体棒眼雄果蝇(bbXaY)相互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亲本雄性产生的Xa雄配子致死,雄配子只有bY,子代基因型BbXAY,则子代全为灰体正常眼雄性;
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亲本雄性产生的Xa雄配子致死,故子代基因型BbXAY:BbXaY=1:1,则子代为灰体正常眼雄性:灰体棒眼雄性=1:1;
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AXA,亲本雄性产生的Xa雄配子致死,故子代基因型BbXAY:bbXAY=1:1,则子代为灰体正常眼雄性:黄体正常眼雄性=1:1;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原因
A
光合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没有色素带
滤液细线低于层析液
B
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无分裂期细胞
解离时间过短
C
洋葱表皮细胞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
D
脂肪检测中未观察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没有用50%酒精洗去浮色
F2
表型
灰体正常眼雌性
黄体正常眼雌性
灰体正常眼雄性
灰体棒眼雄性
黄体正常眼雄性
黄体棒眼雄性
数量
438
146
657
219
219
7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署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