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8分)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眼前【甲】,美不 shèng收;解决散步时的分qí,zhāng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jué别时,收获的“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仿佛把终年贮蓄的绿色献给济南的冬天【乙】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 填入【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花团锦簇;省略号 B. 花枝招展;省略号
C. 花团锦簇;句号 D. 花枝招展;句号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划线句“还有那可爱的水藻,仿佛把终年贮蓄的绿色献给济南的冬天”是明喻。
B.“美德”“应和”“贮蓄”“绿色”分别是名词、动词、动词、名词。
C.“家父”“奉还”“寒舍”是谦辞,“令尊”“见教”“久仰”是敬辞。
D.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宋代把《论语》《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中华传统文化精深广博。半部《论语》治天下,仁爱礼义万古传:我们会以“有朋自远方来,① ”表达欢迎之情; 也会以“三人行, ② ”表示善学之意; 更会以“③ ,不亦君子乎”表现君子之风。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字里行间透出人生百味; 我们能从“峨眉山月半轮秋,④
”中,感受到诗人外出阅荡之憧憬与喜悦;能从“ ⑤ ,应傍战场开”和“不知何处吹芦管, ⑥ ”中感受到征人战争之苦与思乡之情;能从“正是江南好风景, ⑦ ”中感受到个人身世之悲与时代落幕之叹; 还能从“ ⑧ ,江春入旧年”中感悟出新旧交替之哲理。
5.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七(1)班拟于11月5日在多功能厅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交流研讨会,邀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
(1)班委会委托你去邀请王校长来参加活动,你会怎么说?(4分)
(2)下面是班委会确定的交流会实施方案,请你将空缺的地方补充完整。(2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唐代诗人贾至①的《春思》一诗,回答问题。(4分)
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6.(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草、柳、 、李花,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
特点。(2分)
7.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③班彪④。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后汉书》,有刑改)
【注释】①会稽上虞:古地名。②焉:于之,到这里。③扶风:古地名。④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辄能诵忆( )(4)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9. 用“/”给下面语句划分句间停顿,停两处。(2分)
常 游 洛 阳 市 肆 阅 所 卖 书 一 见 辄 能 诵 忆
10. 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1. 谢道韫和王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三)名著阅读(7分)
12.阅读《朝花夕拾》节选,回答问题。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2分)
13.读《西游记》节选,回答问题。(3分)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1)选段出自《西游记》中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 (1分),故事中的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请简要概括。(2分)
14.下面关于课外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叙写了鲁迅从少年时代到留学日本前后的许多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B.猪八戒误投猪胎,在高老庄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
C.《西游记》中取经路上,观音菩萨等四位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只有唐僧不动凡心。
D.《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四)阅读陈军的《粮食要到肚子里》,完成题目。(14分)
①儿时在农村长大,家乡人一般不说浪费粮食,而是说糟蹋粮食。在乡亲眼里,人要活命,得靠粮食,粮食与人有着过命的交情,而珍惜粮食、敬畏粮食最朴素的观念就是“粮食要到肚子里”。
②【甲】记得那时收麦子,芒种前后是农家人忙断腰的一季。娘割麦子快,手持镰刀弯腰揽麦,只听到麦秆遇刃的“嚓嚓”声,一行割完才直起身来擦把汗。娘说这样割麦,一来少起身,腰就少疼点儿;二来可以少擦汗,不直起身汗就直接顺着眉毛滴到地里了。那时,学校都放麦假,让我们这些孩子也帮着家里麦收。割一天的麦子,太阳烤,麦芒刺,晚上躺在床上,脸又红又痛,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很多年后,忆起割麦,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金黄的麦浪,交织着滚烫的汗水和弯曲的脊背……收一季麦下来,爹娘都会瘦一圈。一粒麦就是一滴汗珠,一仓黄灿灿的麦子,就是一缸滚烫烫的汗珠。
③割完麦子,我和妹妹的任务就是拾麦穗。看着两篓排列整齐的麦穗,爹会表扬我们:“你俩拾的这些麦子,够咱一家人吃上好几天了。”拾完麦穗后,地不急着耕,还要空上一个星期左右,娘说:“地里应该还有一些没有拾回来的麦穗,让鸟雀子叼干净了再犁。”【乙】
④收麦后的第一顿馍,是我们最期待的。蒸馍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揉面,做馍,上蒸笼。我和妹妹烧火,打下手。蒸笼开始变得潮湿,不断冒出麦香味儿时,两个小肚子开始“咕咕”叫,我和妹妹一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等着开笼。娘心中有数,她说蒸馍的火候要刚刚好,不够火或者蒸过了,都不好吃。她一声“起笼”,笼盖一掀,那叫一个香啊!
⑤可娘说,新麦下来的第一口馍是不能急着吃的。中午,太阳当头照,万物明朗。爹把一条板凳往太阳底下一放,把一屉热腾腾的馍放在板凳上。【丙】馍的热气袅袅升起,娘双手合十,嘴里祷告着。她双手从胸前一放下来,我和妹妹就跑上前,一人捧一个馍,因为烫,吹一口气,咬一口,嘴咧来咧去,手掂来掂去,不一会儿,一个钵头大的馍就下了肚。
⑥【丁】在那明晃晃的阳光下,在那与粮相依的岁月里,在爹娘的衣襟边,馍香仿佛能在胃里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地翻腾起。
⑦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自然不敢浪费。像我这样的农家孩子,不少规矩都是从吃饭而来,比如,吃多少盛多少,碗里不能剩饭;掉到地上的食物要捡起来,到不了人肚子里,也要到牲畜的肚子里;上学带的饼,吃不完一定要带回来。在梅雨季节,被褥、家具都会发霉,但粮食一般不会发霉,都保存得好好的。粮食,是一家人最可靠的家底。
⑧那个年代,粮食不宽裕。有时接济不上了,或者家里来了客,麦子还没磨,都要去邻居家借面。我家靠面缸的那面墙上,像一面选举墙,借了谁家的面,就记下“正”字,欠几瓢就划几笔。家里磨了麦面,头等事就是还面。娘舀起满满一瓢面,再用一个小碗向上加,边加边轻轻拍实,直到堆出一道尖儿。我说:“借的时候是平平的一瓢。”娘噔我一眼:“你懂啥!”还叮嘱我路上不要跑,别把面洒了。
⑨我自然知道粮食的金贵,还面的路上,我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风来。但偶尔也有尖塌了、风吹飞的时候,弄得我一身白。我家的面倒入别家的面缸时,“噗”的一声,会升起一小团尘雾,真是欢腾。还三婶的面时,她说:“你娘这个人呀,就是讲究!”在粮食紧缺的那些年,还面时的这道尖儿,让娘在村里有了个好名声。
⑩如今,生活富裕了,人们不再借面,粮食逐年增产,种粮收粮也机械化了,但儿时与粮食的交情,让我学会了珍惜。后来我到了城里,虽然不再种粮了,但看到粮食总是格外亲。对粮食的这份情义和吃饭的那些规矩,我也一点一点地讲给我的孩子。我给孩子们立了一条规矩,也是长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粮食要到肚子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选文第②~⑤段分别写了我儿时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3分)
16.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5分)
(1)一粒麦就是一滴汗珠,一仓黄灿灿的麦子,就是一缸滚烫烫的汗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分)
(2)我自然知道粮食的金贵,还面的路上,我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风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3分)
17.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娘”的人物性格。(4分)
18. 以“粮食要到肚子里”为标题,有何作用?(2分)
三.作文(40分)
19.请以“风景就在近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任务
活动名称
活动环节
“有朋自远方来”交流会
活动一:探讨交友之道
②
交流对交友之道的看法
讨论网络交友的利与弊
活动二:①
组织自我风采展示活动
设计制作邀请卡
拟写发言提纲
活动三:寻觅知已好友
概括交友关键词
写寻友启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5,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