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包含生物、地理两部分,满分为60分,其中生物、地理各3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共80分钟。
2.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学科顺序不要颠倒,题号要对应,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生物部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每小题有4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生物圈中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人工智能B. 化蛹成蝶
C. 落叶归根D. 汗如雨下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不具备生命现象,是人类创造的技术工具,A符合题意。
B.化蛹成蝶,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发育,B不符合题意。
C.落叶能带走部分废物,故“落叶归根”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是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汗如雨下是人体出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面的诗句中,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答案】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A错误。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草和豆苗之间的竞争关系,豆苗的生长受草(生物因素)的影响,B正确。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诗中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3.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B. 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C. 解决影响人类生存的各种难题D. 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答案】D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详解】A.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形成的基础,不完全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A不符合题意。
C.影响人类生存难题有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平等问题,C不符合题意。
BD.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因为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只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不是整体的研究对象,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 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通过切换下列镜头,发现某种组合下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此时该同学选用的镜头组合应为( )
A. ②和⑤B. ①和④C. ②和④D. ①和③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①②⑤一端有螺纹为物镜,③④无螺纹为目镜。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组合下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此时该同学选用的镜头组合应为②和④,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视野①经过两步操作后观察到模糊的视野②,正确的步骤是( )
A. 向左侧移动装片→调节光源亮度
B. 向左侧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C.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向左侧移动装片
D.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向右侧移动装片
【答案】B
【分析】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向左侧移动装片,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节光源亮度物像不会放大,故A错误。
B.分析图解,图①细胞放大倍数小,图②细胞放大倍数大,从图①转为图②,即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由于低倍镜下细胞在视野的左方,因此首先向左方移动装片,将细胞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会变暗,视野变模糊,故B正确。
CD.先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会放大,但是此时再向左或向右移动装物像可能不会在视野中央,故CD错误。
故选B。
6. 某兴趣小组调查东台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鲫鱼的生存状况后得出:“随着水质污染程度的增加,鲫鱼的数量在减少”。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
C. 实施计划D. 得出结论
【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A.提出问题指从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A错误。
B.作出假设指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B错误。
C.实施计划是指采用多种途径实施实验,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分析数据的可靠性,C错误。
D.得出结论指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证据是肯定了假设或否定了假设,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某兴趣小组调查东台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鲫鱼的生存状况后得出:“随着水质污染程度的增加,鲫鱼的数量在减少”。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得出结论,D正确。
故选D。
7.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
B. 撕取的洋葱鳞片叶表皮不宜过大
C. 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在观察前应进行染色
D. 盖盖玻片时应使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缓缓放下
【答案】C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清水)、撕 、展 、盖、 染 、吸。
【详解】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是为了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形态,避免细胞因失水或吸水而变形,A不符合题意。
B.撕取的洋葱鳞片叶表皮不宜过大,这是为了确保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避免细胞重叠或视野过于拥挤,B不符合题意。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本身含有紫色的大液泡,这使得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显的紫色,因此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染色,C符合题意。
D.盖盖玻片时应使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缓缓放下,这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莲叶”“荷花”分别属于什么器官( )
A. 营养器官,生殖器官B. 营养器官,营养器官
C. 生殖器官,营养器官D. 生殖器官,生殖器官
【答案】A
【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详解】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因此诗句中的莲叶属于营养器官,荷花属于生殖器官,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 如图所示,A(小圆)代表人口腔上皮细胞,B(大圆)代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阴影部分表示两种细胞之间不同的结构,则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液泡
A. ①⑤B. ①⑦
C. ①⑤⑦D. ②③④⑥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没有叶绿体;人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二者的不同结构为①细胞壁和⑦液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2023年世界顶尖杂志《科学》刊登了我国水稻抗高温新机制的研究成果,水稻抗高温基因在染色体上,储存在( )
A. 细胞核B. 叶绿体C. 线粒体D. 细胞质
【答案】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水稻抗高温基因在染色体上,储存在细胞核中;而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参与人体消化、呼吸、运动、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调节的系统有( )
A. 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D. 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答案】B
【分析】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的结构,人体主要由八个系统组成,它们是: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详解】A.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A错误。
B.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B正确。
C.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C错误。
D.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D错误。
故选B。
12. 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视网膜上存在干细胞”,对该干细胞的培养如图所示,①②表示过程,a、b、c、d表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B. 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化
C. 细胞a、b、c、d中遗传物质不同
D. 细胞a、b、c、d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
【答案】C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
【详解】A.过程①是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A不符合题意。
BD.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a、b、c、d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BD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细胞a、b、c、d中遗传物质相同,C符合题意。
故选C。
13. 草莓的表面柔软易破损,采摘时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否则破损处很快就会腐烂,由此判断草莓的表面属于哪种组织( )
A. 上皮组织B. 营养组织
C. 机械组织D. 保护组织
【答案】D
【分析】植物体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详解】A.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类型,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A错误。
B.营养组织分布于植物各个器官,其细胞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机械组织分布较广,构成机械组织的细胞壁增厚,常木质化,C错误。
D.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可见,草莓的表面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D正确。
故选D。
14. 如图,四膜虫与草履虫在结构生理上十分相似,下列关于四膜虫叙述错误的是( )
A. 四膜虫运动依靠纤毛的摆动
B. 四膜虫通过伪足独立完成摄食
C. 细胞核在四膜虫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D. 四膜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答案】B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草履虫依靠口沟完成取食;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食物泡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伸缩泡及收集管能够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详解】AB.四膜虫与草履虫在结构生理上十分相似,可推测,四膜虫的运动依靠纤毛的摆动;四膜虫是通过口沟完成摄食,通过食物泡完成消化,A正确、B错误。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可见,细胞核在四膜虫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C正确。
D.单细胞生物能够趋利避害、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结合题图可知,四膜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D正确。
故选B。
15.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初春时芦苇抽芽与河豚洄游的景象。下列关于芦苇和河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河豚洄游行为受大脑控制,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B. 芦苇和河豚具有复杂的结构,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C. 芦苇和河豚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芦苇细胞和河豚细胞均能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河豚洄游行为受大脑控制,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故A正确。
B.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所以芦苇和河豚具有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故B正确。
C.芦苇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河豚是动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芦苇没有系统这一层次,故C错误。
D.芦苇细胞和河豚细胞均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C。
16. 有关“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子叶具有保护胚的功能
B. 大豆种子需要浸软才能观察
C. 剥去种皮后可借助放大镜直接观察胚
D. 大豆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组成
【答案】B
【分析】“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实验步骤:(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从种子两侧捏一下泡透的种子,能够从种子内挤出水的小孔就是种脐。(2)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分开合着的两片子叶。剥去种皮时动作要轻,并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部位。两片豆瓣分开后,认识胚的组成。(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的结构。
【详解】A.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无胚乳,而有两片肥厚的子叶,子叶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A错误。
B.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时要使用浸软的种子,好容易剥掉种皮,B正确。
C.要观察到完整的胚的组成,应该剥去种皮,并分开合着的两片子叶,用放大镜对其胚进行观察,C错误。
D.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D错误。
故选B。
17. 某同学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需要改进的是( )
A. 甲组应采用干燥的棉花
B. 乙组的环境温度应为25℃
C. 乙组应拧紧瓶盖并抽真空
D. 为方便观察,甲乙两组的绿豆种子应减为1粒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本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除了水分之外其他都应相同。因此,乙组采用干燥的棉花,甲组应采用浸水的棉花; 瓶盖的处理方式为:瓶盖应都敞开;为了避免偶然性,种子的数量应为50粒,而不是1粒。故应该改进的乙组的环境温度应为25℃,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8. 榕树的根系可达几十米。根能不断生长主要是依靠根尖的( )
①分生区细胞分裂;②根冠细胞的增多;③伸长区细胞伸长;④成熟区细胞长大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C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使根生长,①正确;②根冠位于根尖前端,当根尖生长时,根冠细胞不断受到土壤颗粒的磨损而破裂,对根尖具有保护作用,②错误;③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能迅速伸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③正确;④成熟区开始分化,部分细胞具有输导作用,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④错误。因此,根能不断生长主要是依靠根尖的①分生区细胞分裂、③伸长区细胞伸长,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某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一段时间后,两株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此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
B. 甲瓶里是蒸馏水,乙瓶里是土壤浸出液
C. 乙瓶中溶液的浓度大于幼苗细胞内溶液浓度
D. 乙瓶中幼苗更健壮,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答案】C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AB.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幼苗生长状况不好。甲瓶幼苗生长不良,长得弱小发黄,所以甲瓶中为蒸馏水;乙瓶幼苗长得旺盛幼苗健壮且颜色鲜绿,所以乙瓶中是土壤浸出液,故AB正确。
C.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才能从外界吸收水分,保持细胞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两瓶中溶液的浓度都小于幼苗细胞内溶液浓度,故C错误。
D.根据题意分析,甲、乙两瓶中的液体分别是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土壤浸出液中含丰富的无机盐,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对比甲、乙两瓶中的幼苗,乙瓶中幼苗更健壮,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故D正确。
故选C。
20.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这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在《戏答元珍》中的诗句,下列有关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枝芽一般比花芽细而圆
B. 植物的芽能发育成枝或花
C. 木本植物的枝条既能长长,也能逐年加粗
D. 枝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答案】A
【分析】(1)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按芽的着生位置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
(2)枝芽,又叫叶芽,其结构包括五部分: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芽原基。
【详解】A.枝芽比较瘦小,而花芽比较粗而圆,因此花芽一般比枝芽粗而圆,故A错误。
B.植物的芽按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能发育成枝条,花芽能发育成花,混合芽能发育成枝条和花,因此植物的芽能发育成枝或花,故B正确。
C.木本植物的枝条能长长,是因为芽中的分生组织;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故C正确。
D.枝芽中的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新芽,故D正确。
故选A。
21. 2023年2月27日,研究人员在云南福贡海拔1300多米的山坡草丛中发现了濒危植物彩云兜兰野生居群。彩云兜兰的每朵花都有雄蕊和雌蕊,并能吸引蜜蜂等昆虫在花间飞舞,之后结出果实和种子。下列有关彩云兜兰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B. 传粉和受精是形成种子的前提
C. 彩云兜兰授粉后花瓣等结构逐渐凋落
D. 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组成
【答案】D
【分析】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等几个连续的过程,主要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植株的开花与结果等三部分。
【详解】AD.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A正确,D错误。
BC.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传粉和受精是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前提,BC正确。
故选D。
22. 东台西瓜闻名全国,其瓜瓤和西瓜子分别由下列哪种结构发育而成( )
A. 子房壁,胚珠B. 子房壁,珠被
C. 子房,胚珠D. 受精卵,珠被
【答案】A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花瓣、雄蕊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我们所吃的西瓜瓤属于中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西瓜子属于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3. 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土壤中的水B. 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 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 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海尔蒙特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五年后,他发现树苗增重了70多千克,而其中的土壤却只减少不到100克。该实验证实植物体增加的质量主要是来自水。实际上,海尔蒙特忽视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这才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结合分析可知,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4. 下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2和4属于营养组织
B. 7和8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 1和5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D. 通过6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B
【分析】题图中:1上表皮,2栅栏组织,3叶脉,4海绵组织,5下表皮,6气孔;7保卫细胞,8表皮细胞。
【详解】A.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2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4海绵组织,A正确。
B.7是保卫细胞,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8是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叶片的皮包括1上表皮和5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可见,通过6气孔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正确。
故选B。
25. 睡莲是常见的观赏花卉,它生活在水中,叶片漂浮于水面。关于睡莲叙述错误的是( )
A. 睡莲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 睡莲叶片的绿色是由叶肉细胞显示出来的
C. 由于睡莲生活在水中,推测睡莲叶可能有筛管无导管
D. 由于叶片漂浮于水面,推测睡莲的气孔主要集中在上表皮
【答案】C
【分析】植物光合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详解】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叶,故A正确。
B.睡莲叶片的绿色是由叶肉细胞显示出来的,因为叶肉细胞中具有很多叶绿体,故B正确。
C.睡莲叶中既有筛管又有导管,筛管运输有机物,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故C错误。
D.睡莲生活在水中,叶片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故D正确。
故选C。
26. 根据“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绘制如图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C. 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D.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答案】B
【分析】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
【详解】A.若y表示瓶内温度,种子由于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热量,瓶内的温度会升高,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A正确。
B.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种子由于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B错误。
C.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种子由于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C正确。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种子的呼吸作用会释放出二氧化碳,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D正确。
故选B。
27. 2023年3月5日,习总书记在十四次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采取的生产措施与原理对应不一致的是( )
A. 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
B. 大棚种植夜间降低温度——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C. 采收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降低玉米粒的呼吸作用
D. 栽种植物要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答案】A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A.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浓度,促进根的呼吸作用,A错误。
B.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因此,大棚种植夜间降低温度,可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
C.采收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减少里面的水分,可以降低玉米粒的呼吸作用,C正确。
D.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栽种植物要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正确。
故选A。
28. 下列植物中,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种子的是( )
A. 花生B. 白菜C. 萝卜D. 桃子
【答案】A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详解】A.花生是被子植物,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种子,A正确。
B.白菜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叶,B错误。
C.萝卜被我们食用主要部位属于根,C错误。
D.桃子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属于果皮,D错误。
故选A。
29. 从20世纪开始,各国都开始关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我国力争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因素( )
A. 森林的破坏B. 世界人口的增多
C. 蒸腾作用的影响D. 工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C
【分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要求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详解】AB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森林的破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世界人口的增多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二氧化碳的释放,故ABD不符合题意。
C.水分从植物体表面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为蒸腾作用,与二氧化碳的释放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0. 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关于绿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森林是动物栖息的家园
B.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C. 校园绿化应考虑季节性、功能性、环保性等
D. 校园绿化可引进部分珍稀物种提升办学品位
【答案】D
【分析】森林可以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森林。
【详解】A.森林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生活环境,故A正确。
B.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故B正确。
C.校园绿化应考虑学校实际,选择绿化植物更应该考虑季节性、功能性、环保性等,故C正确。
D.引进部分珍稀物种提升办学品位成本过高且不一定适合学校实际,故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分析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31. 下图为“天竺葵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
(1)操作①称为暗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操作③的加热方式称为___________,小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_。
(3)操作③与操作④之间缺少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
(4)操作④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
【答案】(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2)①. 水浴加热 ②. 酒精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用清水漂洗叶片)
(4)碘液(答碘酒、碘等不给分)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1)在步骤①中,实验前要将该植物放置黑暗中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步骤③是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这种加热方式称为水浴加热。
(3)脱色完成后应该用清水漂洗掉残留的酒精,所以操作③与操作④之间缺少的关键步骤是用清水漂洗叶片。
(4)步骤④是染色,滴加的液体应该是碘液。
32. 某生物实践小组到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于是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氧气对草履虫的影响。
①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烧杯,分别向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水。
②向两烧杯中各放入20只大小及生活状态等基本相同的草履虫,并将其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生活环境中培养。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不做处理,如图所示。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生存情况。
(1)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外界氧气通过__________(结构名称)进入其体内。
(2)甲、乙两烧杯中,通常选用_________烧杯作为对照组。
(3)某同学用高倍镜观察草履虫结构时,发现视野不够清晰,则应调节显微镜上的___________。
(4)实践小组向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水、向两烧杯中各放入20只大小及生活状态基本相同的草履虫、草履虫的生活环境相同且适宜,这些措施在设置对照实验时称为___________。
(5)若该实践小组观察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乙烧杯中的草履虫正常生活,则说明_________。
【答案】(1)表膜(细胞膜)
(2)乙 (3)细准焦螺旋
(4)控制单一变量 (5)草履虫的生存需要氧气;氧气会影响草履虫的分布;草履虫向氧气多的地方分布;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是因为水表层氧气含量丰富等。(合理即给分)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草履虫靠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设置甲乙两个烧杯的目的是形成对照,乙装置的作用是起对照作用。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用高倍镜观察草履虫结构时,若物像不够清晰,则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微调。
(4)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实践小组向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水、向两烧杯中各放入20只大小及生活状态基本相同的草履虫、草履虫的生活环境相同且适宜,这些措施在设置对照实验时称为控制单一变量。
(5)根据实验现象: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生活,可以得出结论:氧气会影响草履虫的分布。
33. 中科院团队全球首次实现了在实验室反应器中人工合成淀粉,完成光能一电能一化学能的人工转化。人工合成淀粉的合成速率是玉米植株的8.5倍,太阳能利用率是玉米植株的3.5倍,有望实现淀粉生产模式从农业向工业的突破。下图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工作模式图(假设酶系统一直处在最优状态),请据图回答。
(1)该系统是模仿植物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而设计的,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___________的相对平衡。
(2)若光线强烈,电能充沛,可通过___________方法,提高糖类合成速率,从而提高产量。
(3)系统产生的氧气可收集用于医疗救护,人体吸氧后,大量氧气运输至细胞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加快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_。
【答案】(1)①. 叶绿体 ②. 二氧化碳和氧气
(2)提高二氧化碳供应量##加快气泵的运转
(3)①. 线粒体 ②. 能量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叫呼吸作用。
【详解】(1)图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工作模式图,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因此,该系统是模仿植物细胞结构中的叶绿体而设计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若光线强烈,电能充沛,可以通过提高二氧化碳供应量或加快气泵的运转的方法来提高糖类的合成速率。
(3)人体吸氧后,大量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至细胞的线粒体中,加快细胞的呼吸作用,即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从而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玻璃瓶
实验材料
瓶盖的处理
环境温度
甲
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绿豆种子50粒
敞开瓶盖
25℃
乙
干燥的棉花+干燥的绿豆种子50粒
敞开瓶盖
4℃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