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 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题,15分)
注意: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0.5分)
1. 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水草B. 钟乳石
C. 机器人D. 行驶的汽车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水草具有呼吸、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属于生物,A正确。
BCD.钟乳石、机器人、行驶的汽车不具有呼吸、生长和繁殖等特征,不属于生物,BCD错误。
故选A。
2. 俗话说的“民以食为天”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 生物生活需要氧气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8、生物能适应并能影响环境。
【详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民以食为天”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如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用了下列方法,其中“走访药农、樵夫…”属于( )
A. 观察法B. 实验法
C. 调查法D. 文献法
【答案】C
【分析】(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从影响调研问题的许多因素中选出一个或两个因素,将它们置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
(3)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
【详解】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用“走访药农、樵夫……”属于调查法。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下列实验仪器中,一般进行加热实验不需要用到的是( )
A. 酒精灯B. 石棉网
C. 铁架台D. 放大镜
【答案】D
【分析】生物实验室里有许多常用仪器,有观察工具,如显微镜、计量工具,如量筒、解剖工具、加热工具等。
【详解】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都是进行加热实验经常用到的一种加热仪器,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器材。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
A. 反光镜、目镜B. 物镜、目镜
C. 遮光镜、镜筒D. 转换器、光圈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能够将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中;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转换器上安放物镜。
【详解】A.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不是反光镜,A错误。
B.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正确。
C.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不是遮光镜、镜筒,C错误。
D.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不是转换器、光圈,D错误。
故选B。
6. 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种物像,若想让物像更加清晰应该调节( )
A. 转换器B. 遮光器C. 细准焦螺旋D. 反光镜
【答案】C
【分析】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详解】A.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A错误。
B.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B错误。
C.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要想物像更加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因为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可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寻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增大,焦距改变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C正确。
D.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D错误。
故选C。
7. 下列有关探究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假设不是无端猜测
B. 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第一步
C. 实验结果与假设总是一致的
D. 科学探究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不是无端猜测。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若实验结果仍然与预期的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相关知识提出质疑。故ABD正确,C 错误。
故选C。
8. 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来划分,可以分在一组的是( )
A. 鱼和猫B. 马和狐狸
C. 狗和水草D. 海带和白菜
【答案】B
【分析】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按照用途,还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详解】A.鱼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猫生活在陆上,属于陆生生物,A错误。
B.马和狐狸都是陆生动物,属于同一组,B正确。
C.狗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生生物;水草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C错误。
D.海带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白菜生活在陆上,属于陆生生物,D错误。
故选B。
9. 新疆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该地冰糖心苹果的果核由于糖分堆积而形成透明状,果肉甜脆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据此推断影响这种苹果品质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温度和光照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土壤D. 光照和水分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充足的光照制造使苹果树能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使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苹果中贮藏的有机物更多,味道更甜美。因此影响冰糖心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光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鱼儿离不开水B. 草尽兔狐悲
C. 雨露滋润禾苗壮D. 葵花朵朵向太阳
【答案】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鱼儿离不开水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鱼的影响,A错误。
B.“草尽兔狐悲”,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B正确。
C.“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也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生物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B. 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蜣螂滚粪球
C. 森林使周围的空气湿润凉爽
D. 乱扔废电池导致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答案】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有利于环境保护,A不符合题意;
B.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蜣螂滚粪球,能促进物质循环,对环境有利,B不符合题意。
C.森林使周围的空气湿润凉爽,体现了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对环境产生的是有利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乱扔废电池导致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影响的实验中,分小组选择三种不同的环境(灌木丛,草坪,裸地)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
A. 裸地B. 灌木丛
C. 草坪D. 不同植被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题干中既然探究的是植物对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影响。那么应设计以植物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应设置裸地与草坪和灌木丛形成对照,裸地为对照组,其它两个地方都有植物为实验组。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3. 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所产的卵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糖蛋白,使其很抗寒,不容易冻坏。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适应生物D. 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详解】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厘米,脂肪保暖有了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这说明生物能适应寒冷环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小华想要调查小区周围的生物分布情况,于是进行了以下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
A. 发现不认识的野果,摘下来品尝
B. 生物种类多,就选择这样的路线
C. 一边调查一边记录生物种类和数量
D 看见了一只蜈蚣,太害怕就没记录
【答案】C
【分析】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详解】A.品尝野果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果实有毒,出现中毒事故,A错误。
B.调查时需要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B错误。
C.调查过程中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做好记录,实事求是,因此一边调查一边记录生物种类和数量,C正确。
D.在调查生物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小华发现一只蜈蚣,太害怕了,也要记录,D错误。
故选C。
15.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黄河边的一块农田B. 黄河中的泥沙
C. 黄河中的水D. 黄河里所有的生物
【答案】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黄河边的一块农田”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属于生态系统;“黄河中的泥沙”和“黄河中的水”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黄河里所有的生物”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科研工作者将粪尿和稻壳等农业废弃物输进发酵仓。几天之后,这些废弃物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生物肥料被输出来。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
A. 生产者B. 分解者
C. 消费者D. 非生物部分
【答案】B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粪尿和稻壳等成为生物肥料被输出来。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关于沼泽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沼泽植物占优势B. 能净化水质
C. 能蓄洪抗旱D. 动物的种类很少
【答案】D
【分析】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8. 我国的科技飞速发展,使人类的活动能上天入地,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的是( )
A. 水圈的大部B. 大气圈的底部
C. 岩石圈的底部D. 岩石圈的上层
【答案】C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岩石圈的底部不在生物圈范围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美国科学家耗巨资建造了一个模拟地球生物圈的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你的启示是( )
A. 人类可以离开生物圈
B. 说明人类的科学还不够发达
C. 科学实验总会有失败
D.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
【详解】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生物圈Ⅱ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一颗香樟种子种到适宜的土壤里,多年后长成参天大树。香樟从种子到生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其增重部分主要来自于( )
A. 温度B. 二氧化碳
C. 氧气D. 土壤中的无机盐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用于细胞的构建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将一颗香樟种子种到适宜的土壤里,多年后长成参天大树,樟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樟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所以,樟树从种子到生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其增重部分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碳。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 如图是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代表氧气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图中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因此图中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③代表水,④代表有机物。
故选B。
22. 在采摘园既可以采摘到新鲜的水果、蔬菜,还可以享受采摘的乐趣装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B. 尽可能多种植植株
C. 保持棚内温度恒定D. 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详解】A.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因此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正确。
B.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尽可能多种植植株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错误。
C.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则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能够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产量。可见,保持棚内温度恒定不能提高产量,C错误。
D.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适当提高氧气浓度,不能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A。
23. “氮肥长枝叶,磷硼促花果,钾肥壮根茎”是生产上的施肥顺口溜,小秦想使自家菜园中的白菜增产,最好多施( )
A. 硼肥B. 磷肥C. 氮肥D. 钾肥
【答案】C
【分析】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发,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详解】缺硼时,会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白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叶。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所以小秦想使自家菜园中的白菜增产,最好多施氮肥。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4. 如图所示,幼根上有大量的白色“绒毛”,该“绒毛”位于( )
A. 根冠B. 分生区C. 伸长区D. 成熟区
【答案】D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白色“绒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详解】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不符合题意。
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白色的“绒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某同学给花盆中的绿萝一次性施了比较多的肥料,结果绿萝出现了萎蔫现象。该同学应立即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 给花盆疏松土壤B. 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
C. 将花盆搬到阳光下D. 用塑料袋把绿萝罩起来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详解】若一次性给花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6. 小聪劝导正在减肥的爸爸晚上不要吃太多的坚果,是因为坚果内含有较多的( )
A. 脂肪B. 糖类C. 蛋白质D. 维生素
【答案】A
【分析】食物中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属于有机物,水、无机盐属于无机物。
【详解】A.坚果中含有较多的脂肪,热量较高,大量摄入会导致热量累积,容易转化为体内的脂肪,从而影响到减肥效果,A符合题意。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在馒头、米饭等淀粉类食物中含量较高,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在肉、蛋、奶等食物中含量较高,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供能,每日需要量少,但作用大,主要存在于新鲜的果蔬中,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 夜盲症患者常会感到视力疲劳,夜晚看不清东西。针对该类患者,你会建议他们在日常饮食中增加( )
A. 橘子、山楂B. 豆腐、豆浆
C. 胡萝卜和猪肝D. 芝麻和花生
【答案】C
【分析】缺乏维生素A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夜盲症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
【详解】A.橘子、山楂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不符合题意。
B.豆腐、豆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胡萝卜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猪肝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符合题意。
D.芝麻和花生里含有丰富的脂肪,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 为丰富学校的文体活动,增强体育锻炼,某中学开展了秋季运动会。比赛中,不能为参赛运动员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 水B. 面包C. 鸡蛋D. 牛奶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糖类、脂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无机盐、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详解】A.水不能提供能量,A符合题意。
B.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糖类),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
CD.鸡蛋和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能分解释放能量,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 小丽的妈妈因缺少维生素B1患了脚气病。医生建议她多吃粗粮,粗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粗粮的是( )
A. 大米B. 玉米C. 大麦D. 高粱
【答案】A
【分析】粗粮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E,能预防皮肤粗糙、脚气病、夜盲症等,据此解答。
【详解】粗粮一般指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小米等,与“细粮”相对,粗粮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一般有如下三类:(1)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小麦麸等。(2)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3)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0. 食品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下列饮食方法中,科学合理的是( )
A. 用含有多种营养的饮料代替水
B. 只吃水果蔬菜保持苗条的身材
C. 谷类为主,果蔬、肉类荤素搭配
D. 炒菜多加油盐,可使菜有滋有味
【答案】C
【分析】合理膳食要注意营养均衡,每日的食谱要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一日三餐,按时就餐,营养合理均衡。
【详解】A.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营养物质和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因此人体要及时获取充足的水分。不能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代替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而且饮料中的添加剂对人有害,A不符合题意。
B.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要做到合理膳食,只吃水果和蔬菜,只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身体的生长发育及与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脂肪是备用能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B不符合题意。
C.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谷类为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C符合题意。
D.合理膳食要注意营养均衡,每日的食谱要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否则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题,每空0.5分,15分)
31.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如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___。
①收镜②观察③对光④取镜和安放⑤放置切片标本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对光时需转动图甲中的___(填写序号)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图乙的遮光器中的___(填字母标号)光圈对准通光孔。观察时下降镜筒眼睛应注视___(填写结构名称)。
(3)图丙是显微镜的镜头组合,图丙中属于物镜的是___。
(4)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___。
【答案】(1)④取镜与安放→③对光→⑤放置玻片标本→②观察→①收镜
(2)①. ④ ②. b ③. 物镜
(3)①② (4)d
【分析】图中①细准焦螺旋、②粗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⑤遮光器、⑦反光镜,a最小光圈,b最大光圈。
【详解】(1)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取镜与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焦并观察→整理。所以是④→③→⑤→②→①。
(2)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如下:转动④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较b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用显微镜观察时,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物镜需要固定在转换器上,所以有螺丝,即①②。
(4)显微镜物和像的关系是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故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d。
32. 徐马荒湿地地处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湿地土质为黑色黏土,土壤肥沃,总面积约10.68平方公里。湿地里草木丛生,芦苇遍地,飞鸟翔集。河道蜿蜒曲折,呈现出原生态风光,有“苏中沙家浜”和江苏“香格里拉”的美誉。每年冬季,白脸琵鹭、绿头野鸭等100多种、数万只野生鸟类会来此栖息过冬。
(1)徐马荒湿地是一个可供大量生物生活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___,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该生态系统中的阳光、黑土、水分等属于___成分,生产者有___(写出一种即可),生产者能进行___制造有机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描述中没有提到的生物成分是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白脸琵鹭、绿头野鸭都以鱼为食物,它们之间属于___关系。
【答案】(1)生物圈
(2)①. 非生物 ②. 芦苇(或草木)③. 光合作用 ④. 分解者 (3)竞争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详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它就是保护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该生态系统中的阳光、黑土、水分等属于非生物成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芦苇(或草木)等绿色植物,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成分是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
(3)该生态系统中的白脸琵鹭、绿头野鸭都以鱼为食物,它们争夺相同食物,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33.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银边天竺葵为实验材料,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前,该兴趣小组为了使植物体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将银边天竺葵进行了___的操作。
(2)下面甲、乙两位同学对叶片的处理,___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
(3)若丙同学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银边天竺葵叶片遮光处理后,移至光下照射4小时,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处理,在此过程中酒精的颜色会从无色透明变成___,经过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后发现:A和B处不变蓝,C处变蓝。则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___。B处和C处作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
【答案】(1)暗处理 (2)甲
(3)①. 绿色 ②. A处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分析】(1)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储存的。
(2)由图可知,甲同学对叶片的处理:上下两面遮光;乙同学对叶片的处理:上面遮光,下面不遮光,乙组实验不能排除叶片下面光线对实验的干扰,故甲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
(3)用酒精脱色处理,是因为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而叶绿素的颜色是绿色,故在此过程中酒精的颜色会从无色透明变成绿色。淀粉遇碘变蓝,滴加碘液后发现:A和B处不变蓝,C处变蓝。则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A处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处和C处作对照,形成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故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4. 为探究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四组实验: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①处应填___,甲、乙探究的是含___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为探究含磷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应选中组和___组形成对照实验。两组实验都遵循___原则。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目的是___。
(3)除无机盐外,植物的根还能从外界吸收水。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植物体中的___(填“筛管”或“导管”)进行运输的。
【答案】(1) ①. 异常 ②. 钾 ③. 丙 ④. 单一变量
(2)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3)导管
【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2)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各种物质的组织;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导水分以及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的导管;另一类是输导有机物质的筛管。
【详解】(1)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缺少任何一种无机盐都会导致植物叶片不正常,所以表中①处应填异常。从图表中可知,乙组是适量含氮、磷的无机盐;甲组是适量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变量是有无钾,甲、乙探究的是含钾的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为探究含磷无机盐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应该以磷的有无为变量进行比较,所以应选用编号甲组和丙组形成对照实验,它们遵循了单一变量的原则。。
(2) 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 输导组织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导水分以及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的导管;另一类是输导有机物的筛管,所以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植物体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进行运输的。
35.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小强同学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他经常打游戏到很晚。第二天早晨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常常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中午在校门口购买街边小吃、碳酸饮料,炸鸡、袋装零食等食物作为午餐。长此以往,他的牙龈经常出血,并且出现贫血的症状。
(1)小强出现贫血症状,在日常饮食中应多吃含___(无机盐名称)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和菠菜等。他的牙龈经常出血是因为缺乏___。
(2)当人在饥饿时,建议吃___(填“谷薯类”“奶蛋类”或“果蔬类”)食物快速补充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它提供。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是___。
(3)为了改善小强同学午餐的状况,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他设计了一份食谱:米饭、红烧牛肉、蛋花汤、酸奶。请问这份食谱合理吗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
【答案】(1)①. 铁 ②. 维生素C
(2)①. 谷薯类 ②. 3:4:3
(3)①. 不合理 ②. 缺少水果、蔬菜类食物
【分析】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即谷类食物进食量最多,其后依次是果蔬类、鱼、肉、蛋类、奶豆类、油脂类。
【详解】(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人若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会使人患贫血症,建议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当体内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牙龈出血等症状。
(2)当人在饥饿时,建议吃谷薯类食物补充能量。因为谷薯类食物中含大量的淀粉,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淀粉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大约为3:4:3,以保证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达到平衡。
(3)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成分是糖类,红烧牛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蛋白质,蛋花汤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水、无机盐,酸奶主要含蛋白质等。根据人体平衡膳食的要求,还需要提供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即缺少水果、蔬菜类食物,所以,该食谱不合理。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无机盐类型
适量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适量含氮、磷的无机盐
适量含氮、钾的无机盐
适量含磷、②的无机盐
实验现象
叶片正常
叶片①
叶片异常
叶片异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2,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