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一第二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支国际科研团队在法国东南部古树年轮中发现,一万多年前发生了迄今已知的最强太阳风暴,太阳风暴指太阳剧烈爆发活动及其在日地空间引发的一系列强烈扰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这场太阳风暴爆发时( )
A. 潮汐现象多发B. 产生极光现象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 诱发地震和火山喷发
2. 下列太阳活动与所对应的太阳大气层搭配正确的是( )
A. 光球层——太阳黑子B. 色球层——太阳风
C. 日冕层——耀斑D. 日冕层——日珥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太阳风暴爆发时,太阳会向外释放大量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被地球磁场引导向两极运行,并在两极产生极光,B符合题意;太阳风暴爆发时会强烈干扰电离层,如果发生在现代,有可能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但这场太阳风暴爆发发生在1万多年前,当时还没有无线电短波通信,排除C;潮汐现象由天体引力所致,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这些均与太阳风暴无关,排除AD。故选B。
【2题详解】
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光球层中主要的太阳活动现象是黑子,色球层中主要太阳活动现象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中主要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风。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某中学学生在观看某电影后留下了以下文字"啊!怎么回事,四周一片寂静,在茂密的森林里,会看到高大的梁龙!重有10吨,脖子有五根电线杆那么粗,可脑袋很小,而它背部的竖刺很大,是来专门对付食肉动物的。忽然,凶猛的霸王龙飞扑过来,张着嘴向我咬过来,啊!怎么回事,原来在做梦”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学生描述的地质年代发生在( )
A. 寒武纪B. 志留纪C. 侏罗纪D. 新近纪
4. 推测材料中梁龙的食物来源是( )
A. 其他小型恐龙B. 裸子植物C. 蕨类植物D. 被子植物
5. 恐龙兴盛时期,地球的气候环境是( )
A. 冷湿B. 暖干C. 暖湿D. 冷干
【答案】3. C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梁龙是中生代蜥脚类恐龙,繁盛于侏罗纪,C正确;寒武纪、志留纪属于古生代,没有出现恐龙,A、B错误;新近纪属于第四纪,恐龙已经灭绝,D错误。所以选C。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脖子有五根电线杆那么粗,可脑袋很小,而它背部的竖刺很大,是来专门对付食肉动物的。”可知,梁龙应为食草性恐龙,不会是其他小型恐龙,A错误;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生,B正确;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C错误;新生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在此时最为繁盛,D错误。所以选B。
【5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梁龙为食草性恐龙,其生存时代植被茂盛,推测其气候环境应是暖湿,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恒河平原地区,属于地震多发地带。在过去180年间首都周边曾发生过80多次较大的地震。恒河平原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新德里某次地震震源深度250千米,地震发生后,P波速度由震源到地面( )
A. 逐渐变慢B. 逐渐变快C. 先变慢后变快D. 先变快后变慢
7. 与喜马拉雅山脉相比,新德里附近( )
A. 地壳厚度更大B. 地核厚度更大C. 莫霍界面更浅D. 古登堡界面更深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部分,全球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上地幔为莫霍界面至地下约1000千米,由材料可知,新德里某次地震震源深度250千米,故其位于上地幔,读图可知,P波为纵波,由地震震源深度250千米到地面纵波波速逐渐变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较新德里所在区域地壳厚度更大,A错误;二者的地核厚度与古登堡界面深度差距不大,BD错误;由于壳为莫霍界面以上部分,,新德里附近地壳薄,故莫霍界面更浅,C正确;故选C。
【点睛】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大水沟冲积扇发育在贺兰山的中部,扇形规模较小,但形态比较完整。下图为大水沟冲积扇及纵剖面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a~d物质组成可能是( )
A. 砾石—细砂—沙土B. 砾石—沙土—细砂
C 沙土—细砂—砾石D. 细砂—砾石—沙土
9. 形成大水沟冲积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侵蚀作用B. 地壳运动C. 沉积作用D. 岩浆活动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流量小、流速慢,侵蚀搬运能力弱。因此,在河流流速减慢的过程中,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a至d河流流速减慢,粒径大的砾石先沉积,粒径较小的细砂及沙土再依次沉积,故选A。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的山麓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在山区携带泥沙在出山口,由于地势变低平,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2022年10月3日,青岛著名地标“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下图为“石老人”昔日与今日对比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导致“石老人”坍塌的主导作用是( )
A. 海浪侵蚀B. 冰川侵蚀
C. 风力侵蚀D. 流水溶蚀
11. 结合“石老人”海蚀柱的形成过程,推断“石老人”形成于下列哪种地貌之后( )
A. 海蚀崖B. 海蚀穴C. 海蚀拱桥D. 海蚀平台
【答案】10. A 11.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由于风化作用和海浪不断对岩体冲击、拍打造成的侵蚀,使得石老人岩体不断松动、脱落、断裂,最后坍塌,A正确;海风也对“石老人”坍塌起到一定作用,由当地海风不大,风力侵蚀不是导致“石老人”坍塌的主导作用,排除C;“石老人”坍塌与冰川侵蚀、流水溶蚀无关,排除BD。故选A。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大致是:海浪侵蚀向海凸出的基岩海岸,形成海蚀穴,海蚀穴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海蚀洞,继续侵蚀,海蚀洞贯通后形成海蚀拱桥,随后海蚀拱桥坍塌,海岸边形成海蚀崖,残留在海水中的突出岩石形成海蚀柱,海蚀柱立在海蚀平台上,因此“石老人”海蚀柱形成于海蚀拱桥之后,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下图为某一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
A. 风力堆积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海水堆积作用D. 风力侵蚀作用
13. 下列关于该地貌景观分布区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源充足B. 湿润、半湿润地区C. 多风沙天气D. 昼夜温差小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该地貌景观是风蚀蘑菇,是风力携带泥沙对突出的岩石进行差异性侵蚀而形成的,即风力侵蚀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湖稀少,水源不足,AB错误;多晴天,昼夜温差大,D错误;多大风,地表松散沉积物多,风沙天气多,C正确。故选C。
【点睛】在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世界上的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风成地貌分布。
穴珠是一种在喀斯特溶洞内的浅层积水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物,穴珠在不同的地方大小迥异。下图为穴珠照片(a)及穴珠剖面图(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穴珠在我国典型的分布省份有( )
①山东省②贵州省③广西壮族自治区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
15. 下列地貌与穴珠成因相似的有( )
①石芽群②石钟乳③地下溶洞④钙华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
16. 下列关于穴珠形成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洞底部起伏大,利于穴珠形成B. 洞顶滴水的速度影响穴珠的大小
C. 微生物没有参与穴珠的形成过程D. 溶洞内地下河带来的只有泥沙
【答案】14. D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穴珠形成于喀斯特溶洞内,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区,山东省、新疆等省区分布较少,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5题详解】
题意表明,穴珠是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物,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析出碳酸钙沉积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钟乳、钙华也是是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流过程中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形成,与穴珠成因相似,②④符合题意;石芽群和地下溶洞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与穴珠成因不同,①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穴珠是一种在喀斯特溶洞内的浅层积水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物,溶洞底部应比较平坦,利于穴珠形成,A错误;穴珠在不同的地方大小迥异,洞顶滴水的速度影响穴珠的沉积速度,故而影响穴珠的大小,B正确;微生物会参与穴珠的形成过程,C错误;溶洞内地下河带来的不只有泥沙,河水还会溶解大量的碳酸钙和其他矿物质,D错误。故选B。
【点睛】穴珠可以形成于洞底比较平坦的开阔浅水中,很浅的积水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巢状浅盆不一定是形成穴珠的必具条件。间歇性的流水和由这种流水带来的机械沉积物是形成穴珠的必要条件之一,洞顶的滴水不一定是形成穴珠的必具条件。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家在近年发现了Kepler-186f(如下图),其大小约为地球的1.1倍,距离地球约492光年。轨道周期为129.9天,与其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也刚刚好,也可能存在液态水,是第一颗真正被发现处于宜居带的类地星球。
(1)说出Kepler-186f所处的天体系统。
(2)推测Kepler-186f被称为第一颗宜居星球的理由。
(3)据材料说明该行星是否适合地球上人类的搬迁。
【答案】(1)银河系中的恒星系
(2)与所在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存在适宜的大气层;具有液态水的存在。
(3)距离地球约492光年,与地球距离遥远;公转周期短,季节变化快;故不适合人类搬迁。
【解析】
【分析】本题以Kepler-186f为背景材料,涉及天体系统与存在生命的条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Kepler-186f距离地球约492光年,位于太阳系以外的恒星附近的宜居带,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所以Kepler-186f所处的天体系统位于银河系中的恒星系。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其大小约为地球的1.1倍,说明其存在适宜的大气层;与其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也刚刚好,说明与所在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也可能存在液态水,具有液态水,有助于生命的存在。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Kepler-186f距离地球约492光年,与地球距离遥远,这意味着人类需要解决长距离太空旅行的问题;轨道周期为129.9天,公转周期短,季节变化快;故该行星不适合地球上人类搬迁。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本州岛中南部的飞弹山脉,由一系列海拔超过3000米的群山组成,是日本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木曾川、长良川、揖斐川3条河流呈扇形从北向南流,上游峡谷众多,下游流经平原,在入海之前汇为一流,注入伊势湾。木曾川下游河道中多心滩(水下堆积体,丰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河谷多边滩(如下图),东岸发育有沙丘。下图示意三河下游水系。
(1)简述木曾川上游河谷地貌特征。
(2)简析木曾川下游河道中心滩的形成过程。
(3)说出木曾川东岸沙丘分布区所属地貌类型及沙丘自西向东粒径大小,并分析其粒径变化的原因。
【答案】(1)河床呈“V”型,河道较窄,谷坡陡峻。
(2)下游河道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期不出露水面;水下堆积体进一步沉积,扩大增高,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心滩。
(3)地貌类型:风力沉积地貌;
自西向东粒径大小: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心滩和边滩出露水面,提供沙源;西北季风携带沙粒在东岸沉积;自西向东风力减弱,携带能力下降,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木曾川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堆积地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木曾川上游峡谷众多,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峡谷深度大于宽度,河道较窄,呈“V”型,两岸陡峻。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心滩形成于下游河道,下游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浅滩,枯水期不出露水面;由于浅滩滩面上的物质粗糙,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心滩。
【小问3详解】
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风力沉积地貌沉积物质具有明显的分选性,距上风向越远,沉积物质粒径越小。结合本地气候特征,可判断沙源来自枯水期出露水面的心滩和边滩,本地是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风携带西部心滩和边滩的沙粒在东岸沉积。自西向东风力减弱,携带能力下降,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可分为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在我国云贵高原广泛发育。下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1)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有____,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有____。
(2)说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
(3)分析图示地貌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答案】(1) ①. 石林、溶蚀洼地、孤峰 ②. 石钟乳、石笋、石柱
(2)云贵高原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因强烈的抬升运动,岩层断裂,节理发育,地表起伏大,可溶性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水流量大,流水溶蚀作用强。
(3)山地面积广,过度开发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表水短缺;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示可知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有石林、溶蚀洼地、孤峰等,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贵高原是浅海环境条件沉积形成的石灰岩,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地表,因强烈的抬升运动,岩层断裂,节理发育,地表起伏大,石灰岩在湿热条件下易被溶蚀侵蚀。我国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因此,该地的石灰岩容易被流水溶蚀侵蚀;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较高,溶蚀作用强烈。
【小问3详解】
图示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干流水下渗作用强,水分不易存储,地表水缺乏,农业生产过程中水源不足;由于地形破碎,流水作用强,土壤流失多;土层发育薄,土壤贫瘠,不利干耕种;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武功县普集高中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x、25届期中卷高一上必修第一册中图-地理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陕西省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陕西省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