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北师大版(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提纲 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提纲 学案,共12页。
1.生物多样性内涵
(1)物种多样性:生物的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2)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生物,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也不尽相同。
(3)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它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2.生物的基本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2)生长: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排汗、排尿等都是新陈代谢现象。
(5)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从拉马克开始,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
4.生物学发展过程的几个重要事件
(1)林奈与生物分类:林奈被称为“生物学之父”
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达尔文建立了“进化学说”,成为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哈维是生物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等人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5.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6.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
实验法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生物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除了实验法以外,还有观察、调查、分类等。
第二章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2.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生物。
2.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结构
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放大物像
转换器:调换物镜
粗准焦螺旋:粗略调焦
细准焦螺旋:精细调焦
横向及纵向手轮:调节标本位 置
光源
物镜:放大物像 压片夹: 固定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光圈:调节进光量
聚光镜:聚集光线
开关及亮度
调节旋钮
双目电光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调试显微镜
①移动显微镜至距实验台边缘15cm左右,确认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安装完成;打开显微镜的电源开关。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双眼注视目镜,调节光圈大小,调节亮度调节旋钮,感受视野亮度的变化。
(2)放置玻片标本
①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旋开压片夹将其固定。
②调节横向及纵向手轮,使要观察的物体对准聚光镜中央。
(3)观察
①升载物台: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至最高处。
②降载物台:双眼注视目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直至视野中看到物像。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收放
观察完毕,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处,然后取下玻片标本,关闭电源,罩上镜罩,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3.与显微镜使用有关的知识
(1)目镜与物镜的区别:
①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
(3)物像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偏哪就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4)放大倍数的计算: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5)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光圈和亮度调节按钮。
(5)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
①视野中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为目镜、物镜、玻片。
②判断方法:转动目镜,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动,再移动玻片,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若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6)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成像特点
(7)低倍镜换高倍镜方法
①移:确定要观察的物像后,先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②换: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③转: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④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4、实验: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操作步骤:擦 → 滴(生理盐水,作用是保持细胞形态) → 刮 → 涂 → 盖(盖片时要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 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 吸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操作步骤:擦 → 滴(清水)→ 撕 → 展 → 盖(盖片时要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 吸
5、植物细胞特有的三个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6、细胞结构与其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物质
细胞质: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合成有机物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
液泡: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7.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应激性
(1)观察草履虫时从表层吸取培养液的原因:表层水溶解的氧气多,草履虫多。
(2)观察时放棉花纤维的目的: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
(3)草履虫的趋性:草履虫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8.草履虫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1)运动:纤毛(在水中旋转前进)
(2)呼吸:表膜(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消化:口沟(食物进入)、食物泡(食物被消化)、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4)排泄:收集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伸缩泡(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5)生殖:分裂生殖
草履虫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草履虫结构简单,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可以依靠不同结构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9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变大?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细胞若无限生长时,界环境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 较小细胞的表面积 则相对较大,更易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 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在细胞分裂前,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分裂的不同点
细胞分裂的意义: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分裂促使新个体由小到大生长,使细胞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保证正常生命活动
第三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人)体
2.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和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第四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1.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海尔蒙特实验结论: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实验结论: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释放气体
萨克斯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合成淀粉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步骤:暗处理(目的:消耗叶片中的淀粉)一遮光+光照脱色(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染色(加碘液,目的是验证存在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3、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4、叶的结构(叶片由 表皮、叶肉、叶脉 组成)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分成上表皮和下表皮,扁平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气孔由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叶肉:分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紧密,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是叶片的”骨架””,起支持作用。分成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
5、叶绿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白色或黄色。
6、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两种变化:1.物质转变(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2.能量转变(光能转化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贮存能量;3.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农业应用植物增产的措施:白天升温,晚上降温:加入二氧化碳。
7、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立体高效种植、合理密植
8、呼吸作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
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场所:线粒体
呼吸作用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成热量散失
10、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成熟区)。
11、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特点: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12、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根毛吸水: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失水: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13、水分运输的动力: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
14、若土壤溶液浓度 大于 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农业上,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增高,植物不能吸水而萎蔫。—烧苗
15、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使 枝叶长得繁茂, 含磷的无机盐使 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
16、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
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燕腾作用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17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1双子叶植物(大豆为代表)和单子叶植物(玉米为代表)的区别:
2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有的植物种子,胚有两片子叶,子叶中贮存着养料,是双子叶植物。有的植物种子,胚只有一片子叶,但却有胚乳,胚乳里面有丰富的养料,是单子叶植物。
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发育成熟、完整、有活力的胚;
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4 没有生活力的种子绝对不能萌发,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也不能萌发。
6花的结构
花柄
花托
花萼
花 花冠
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
花蕊
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雄蕊的花药产生花粉,花粉管里有精子,
雌蕊子房的胚珠产生卵细胞。
7传粉:花药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是受精的前提。
8受精作用:
当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在柱头表面的黏液作用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柱头,沿着花柱向子房方向生长,进入子房,直达胚珠。
9传粉和受精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其中,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即种子和果皮合称为果实。
果实的来源
子房壁——→果皮
子房 受精卵——→胚 果实
胚珠 种子
珠 被——→种皮
比较项目
视野范围
视野明暗
物像大小
细胞数目
镜头与标本的距离
低倍镜
大
亮
小
多
远
高倍镜
小
暗
大
少
近
类型
相同点
不同点
动物细胞
先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再分开
细胞质是由中央的细胞膜从四周逐渐向内凹陷,最终一分为二。
植物细胞
细胞质由于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一分为二,并产生新的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常见植物
子叶
胚乳
营养储存
双子叶植物
大豆、菜豆、蚕豆、花生
2片
无
子叶
单子叶植物
玉米、水稻、小麦、高梁
1片
有
胚乳
双子叶植物 (大豆)
单子叶植物(玉米)
4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 伸长区:伸长最快的地方(生长最快的部位)
2 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1 根 冠:保护分生区
相关学案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共18页。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共54页。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学案,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