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多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多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四声),下联尾字是平声,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35分)
1.语境默写。
古人常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之情。曹操登上碣石山,观那(1)______的壮观海景,其吞吐宇宙的豪情尽显;王湾行舟江上,见“(2)______,______”之景,引发了对新旧交替的人生思索;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在诗中以(3)“______,______”的奇妙想象,遥寄对友人的牵挂;马致远羁旅天涯,目睹萧瑟的秋景,不禁发出“(4)夕阳西下,______”的喟叹;唐代诗人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也借“不知何处吹芦管,(5)______”来表达深深的思乡之情;李白即将离开故乡外出时更是用(6)“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来衬托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而朱自清在《春》中用细腻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7)“‘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则把春风的轻柔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1)沧海横流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断肠人在天涯 (5)一夜征人尽望乡 (6)峨眉山月半轮秋 (7)吹面不寒杨柳风
名著阅读(6分)
2.《朝花夕拾》描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他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下面是与“我”有关的摘抄文字。
摘抄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摘抄2:“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1)上述文字摘抄的是与“我”有关的哪些人?
摘抄1:______ 摘抄2:______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在摘抄2中,我读的书名是______。
(3)《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
A.祭祀活动B.迎神会C.民间艺术D.杂技表演
【答案】(1)①阿长 ②父亲
(2)①《旧事重提》 ②《鉴略》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结合“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等关键词句可知,这是阿长给鲁迅买山海经的情节,出自《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结合“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可知,这是在鲁迅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让他背书,背不出来不能去的情节,出自《五猖会》。《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结合《五猖会》原文“‘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可知,读的书名《鉴略》。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五猖(chāng)会: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各地形式不一。五猖,也叫五通神、五郎神等,是旧时江南民间供奉的邪神,相传为兄弟五人。
3.成语运用
听说来了一位新老师,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 ①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地想要到新来的老师。这位长相温柔、谈吐优雅的老师,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班里那几个调皮的学生,她不会 ② 、没完没了地说教,而是像朋友一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教师节那天,班里的学生都 ③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地向校广播站投稿,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通过努力,终于考上了 ④ 的高中。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写出①③处的成语。
①______ ③______
(2)②④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置之不理 梦寐以求B.絮絮叨叨 梦寐以求
C.置之不理 梦想成真D.絮絮叨叨 梦想成真
【答案】(1)①迫不及待 争先恐后 (2)B
【解析】
(1)本题考查成语含义的理解。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争先恐后,zhēng qián kǒng hòu,意思是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同“争前恐后”。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联系后文“没完没了地说教”可知,此处指唠叨地批评学生,应选用“絮絮叨叨”;
第二空,梦寐以求:指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梦想成真:指特别想实现或得到的东西成为了现实。句中形容对理想高中的迫切追求,应选用“梦寐以求”。
4.对联文化
有同学找到了一份关于“学习”的对联,但有一部分内容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根据下面的【链接材料】将其整理为一副较为工整的对联。
【链接材料】
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字教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长联中每个分句的句脚应平仄相反)、内容相关。
备选词语:丝丝 漫漫 牵我意 学海路
上联:悠悠书香情,______ 下联:______,步步催人行
【答案】①上联:悠悠书香情,丝丝牵我意 ②下联:漫漫学海路,步步催人行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
“悠悠书香情”“步步催人行”的结构都是:叠词+三字词语。所给的四个词语包括两个叠词,两个三字词语,所以要把这四个词语进行组合。
“牵我意”的中心词是“意”,可以理解为心意,其修饰语用“丝丝”比较合适,突出了“意”的细腻,故可以组合为:丝丝牵我意。
“学海路”的中心词是“路”,用“漫漫”能够突出路途的漫长、遥远,故可以组合为:漫漫学海路。
“悠悠书香情”中心词是“情”,在语意上和“丝丝牵我意”关联紧密,都是突出内心的感受;
“步步催人行”中的“步”“行”和“漫漫学海路”中的“路”内容相关,突出漫长的求学之路催促人们要快行;
故上联是:悠悠书香情,丝丝牵我意;下联是:漫漫学海路,步步催人行。
根据对联尾字仄起平收原则,上联尾字是仄声(三、四声),下联尾字是平声(一、二声)。下联尾字“行”是平声,上联的尾字“意”是仄声,符合要求。
5.下面句子语序排列连贯的一项是( )
①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②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③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④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⑤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A.④①③②⑤B.④①⑤③②
C.②⑤③①④D.②①③⑤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通读所有句子可知,本文段主要讲的是夏天的雨的特点;②句为总括句,概括夏天雨的特点,点明写作对象;⑤句“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写夏雨来得快,雨点大,承接②句中“热烈而又粗犷”雨的特点;③句中“这时”指代的是⑤句雨突然来临时;①句“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写如何对待“这时”的雨,承接③句;④句“这时”指代的是③句中“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淋雨时;故排为:②⑤③①④。
综合性学习。(6分)
春,是四季之首,经过一个冬天的桎梏,我们迎来了春,更体悟到了春的美好。为此,七年级(9)班的学生召开了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加入其中,一起来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吧。
6.【活动一】古诗·春天
春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众多美文妙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
7.【活动二】摄影·春天
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用相机留下春天的影像。张萧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了一张春天的照片,请你帮他写一段文字来描述照片内容。(40字左右)
我的描述:
8.【活动三】励志·春天
(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的性,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
【答案】6.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7.我的描述:那迎着乍暖还寒天气开放的一树树桃花宣告着春来临的消息。那簇拥在一起的密密匝匝的花,用自己的笑靥迎接春天,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8.(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我要在这大好春光中,奋勇拼搏,扬帆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解析】
【6题详解】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即可,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7题详解】
考查对图片的描述。仔细观察图画,画面上有枝头怒放的桃花,还有含苞待放的花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描述时要结合提示语“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语言要生动形象,可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注意字数的限制。
【8题详解】
开放性试题,可以是积累的诗词名句,可以是自己编写的带有鼓励性的语句,围绕春天来写即可,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撒下一粒种子,便种下一份希望。我要在这大好春光中,奋勇拼搏,扬帆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9.学校将邀请心理专家王教授来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则通知,请你修改。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校邀请王教授—10月26日下午来校举办《心理健康与我》专题讲座。请同学们准时莅临参会!
二中学生会
2024年10月24日
(1)通知在内容上有不当之处,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3)通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加以修改。
【答案】(1)应在讲座的具体时间上加上“3点”或者“下午3点”。
(2)“莅临参会”应改为“参会”。
(3)“王教授——”中的“——”应改为“:”。
【解析】
(1)本题考查通知的内容。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受文对象)、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标题第一行居中;称呼在第二行顶格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交代清楚通知的时间、事项、地点等具体内容;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第一行署名,第二行写日期。
根据“10月26日下午”可知,通知中关于专题讲座的时间不具体,需要加上具体时间,如“10月26日下午4点”或“10月26日16:00”等。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注意病句一般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类型。
划线句存在用词不当的语病,“莅临”指来到,来临,是敬辞,多用于贵宾。句中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请同学们准时参会!”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阅读文段可知,“我校邀请王教授—10月26日下午”中的破折号使用有误,破折号主要用于表示解释说明、话题或语气的转变、语音延长等,此处“10月26日下午来校举办《心理健康与我》专题讲座”是“邀请王教授”这一行为的具体时间和内容,应将破折号改为冒号。也可采用其它改法,如将破折号改为“于”,或修改为“我校邀请知名专家——王教授于10月26日下午来校”。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巳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4)友人惭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2.请用“/”符号给下列句子断句。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3.《咏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0.(1)俄而:不久,一会儿 (2)拟:相比 (3)期:约定 (4)惭:感到惭愧
11.(1)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3.《咏雪》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有礼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一会儿雪下得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2)句意:把盐撒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拟:相比。
(3)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4)句意:朋友感到惭愧。惭:感到惭愧。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2)日中,正午时分;至,到;无信,不讲信用;无礼,没有礼貌。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过中不至”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约定的时间过了,友人还没到,是事件的起因;“太丘舍去”是陈太丘的行为,是事件的发展,独立成句表意清晰;“去后乃至”说明陈太丘离开之后,友人到达的结果。
故断句: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感悟启示。
一问,在《咏雪》中,由“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知,谢太傅在寒雪日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体现了家庭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长辈对晚辈知识培养的关注。由“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公大笑乐”可知,当雪骤时,谢太傅欣然提问,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回答,胡儿的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和兄女的“未若柳絮因风起”都展现了他们的才思。而谢太傅 “大笑乐”,并未评判高下,这种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能自由地表达观点,充满了融洽、欢快与轻松,体现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亲情温暖的家庭环境。
二问,《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由“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与陈太丘约定日中见面,却过中不至,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之后对子骂父,又是无礼的行为。元方的反驳让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明做人要守信用,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否则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同时,对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人是基本的道德准则。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故事,清晰地传达了诚信和礼貌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甲】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古诗鉴赏(4分)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说明本诗写荷花,首句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B.第二句从视觉角度写圆圆的荷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C.第一、二句视听结合,虽未着重描绘荷花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达出了荷花的神韵。
D.“常恐”二字转换角色,由前面诗人的观赏,变为荷花的倾诉。
15.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C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忧虑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
C.“第一、二句视听结合”有误。“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故一、二句是从“嗅觉和视觉结合,侧面描写”,而非“视听结合”。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
结合“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可知,诗句的意思是: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写荷之香气,比喻诗人的高贵品格;“圆影覆华池”写美丽的荷花却被阴影覆盖,其妙质丽容得不到彰显,难为世人所知;比喻诗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诗人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
结合“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凋零了。这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本诗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后两句突然借花之自悼,实写人之自悼。结合注释可知,卢照邻由于身体状况极差,长期仕途失意,面对人生,常常自悲。就像一朵亭亭玉立,艳压群芳,十分圣洁的荷花,其艳质丽容一直为阴影所覆盖,得不到世人的赏识。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时光易逝,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并且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三)(10分)
芦花雪
王洁
①大地褪去了斑斓的秋色,冬日如期而至。西安的冬日,地上堆积着枯黄的落叶,光秃秃的树枝在凛冽的风中颤抖。
②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总盼着温暖的春天早点到来。不由得想起城郊穆柯察村的春天。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和煦的暖风中,如波涛滚滚的绿色海洋,沁人心脾的芦草清香迎面扑来,一片盎然生机。
③不知道那片芦苇荡,在冬日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④晨光微露,穿过茫茫的田野,路过连片的村宅,沿着小路拐过几个弯,不一会儿,一大片漫天蔽日的芦苇荡便出现在眼前。白茫茫的苇丛层层叠叠,一直延绵到视线的尽头,与天边火红的朝阳相接。
⑤一缕缕金色的霞光透过云层洒向芦苇。一株株并肩而立的苇秆挺立着,顶着饱满的穗子,芦花摇曳,妙曼多姿。叶片和花穗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在霞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⑥微风过处,洁白的芦花飘飘洒洒地飞舞着,宛若浪漫的雪花纷飞,又仿佛千万只白蝴蝶翩然展翅。此刻,每一朵芦花仿佛都是一个美妙的音符,在寒风中跳跃着,共同奏响一曲冬季恋歌。
⑦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芦花如雪肆意飞扬,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倒影。眼前这迷人的画卷,为秦楚古道上苍凉沉寂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浓浓的诗意和几分款款的柔情。闭上眼睛,耳畔,只有风的吟唱和花穗的簌簌低语,似有似无的云雀啾鸣缥缈旷远。
⑧正当我惬意地独享着这一片美好时,一阵“哗哗”的桨声由远而近。睁开眼来,只见一只小船在湖水中荡漾而来。我向划船的少年打了个招呼,便踏上了小船。船桨不紧不慢地划出圈圈涟漪,小船钻进了芦丛深处。阳光透过苇秆洒向水面,湖水如碎金子闪烁着光芒。飘扬的芦花划过我的指尖,又拂过我的头发,飘向那些在浅水里觅食的水鸟,落在它们的翅膀上,与洁白的羽毛浑然一体。那些水鸟立在芦苇丛中,优哉游哉地晒着太阳,偶尔用细长的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偶尔钻进水里叼出一条小鱼。船桨惊动了那些正在栖息的鸟儿,它们扑腾着翅膀飞远,激起层层细浪,掀动丛丛芦苇,抖落出蓬蓬芦花。
⑨千百年来,时光荏苒,这片芦苇荡陪伴穆柯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穆柯寨历史悠久,村口的古树盘根错节,斑驳的树皮上写满了沧桑。如今古树历尽风霜雨雪,依然屹立不倒,陪伴着穆柯寨祖祖辈辈的乡民们,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春去秋来,迎来一场又一场芦雪纷飞。
⑩相传,历史上女将穆桂英曾屯兵于此,谱写了巾帼英雄之歌。不知,穆桂英是否在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沉吟苦思兵法布阵?是否走进过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阵阵芦花飘来,落在她的头顶,装点着她的发髻,那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
⑪一只白鹭扑腾着翅膀飞过来,停在我们的船舷上,打断了我那无边无际的遐思。小船划出苇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湖面。艳阳高照,水天相接,芦花纷飞。
⑫冬日的芦苇荡,虽没有春天的生机盎然,没有夏天的蓬勃绿意,不似秋天的灿灿金黄,却呈现出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素雅风姿和寂静之美。这种美是北方的冬日所独有的,足以打动每一颗向往宁静的心。
⑬沐浴着芦花雪,我的内心也慢慢静下来,沉醉其中。
16.通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文章思路,完成表格。
17.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19.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说说第⑩段画线句子与下句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
20.结尾写到“沐浴着芦花雪,我的内心也慢慢静下来,沉醉其中”。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因何而“沉醉”。
【答案】16.(1)妙曼多姿 (2)芦花如雪肆意飞扬
17.第②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回忆穆柯寨村的春天美景,引出下文对冬日芦苇荡的描写,形成对比,突出芦苇荡在不同季节的美。
18.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花比作雪花和白蝴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芦花在风中飘舞的美景,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9.第⑩段画线句子与朱自清《春》中的句子都运用了想象和虚写的手法,通过描绘想象中的画面,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20.作者因芦苇荡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而沉醉,同时也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使她的内心得到了平静和满足。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空:结合第⑤段“一株株并肩而立的苇秆挺立着,顶着饱满的穗子,芦花摇曳,妙曼多姿”,第⑥段“微风过处,洁白的芦花飘飘洒洒地飞舞着,宛若浪漫的雪花纷飞,又仿佛千万只白蝴蝶翩然展翅。此刻,每一朵芦花仿佛都是一个美妙的音符,在寒风中跳跃着,共同奏响一曲冬季恋歌”可知,微风过处时,芦花的特点是妙曼多姿,充满浪漫美妙的情味;据此概括芦花特点、情味为“妙曼多姿(浪漫美妙)”;
第二空:结合第⑦段“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芦花如雪肆意飞扬,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倒影。眼前这迷人的画卷,为秦楚古道上苍凉沉寂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浓浓的诗意和几分款款的柔情”可知,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的芦花美态是芦花如雪肆意飞扬,此时的芦花迷人,充满诗意、柔情;据此概括芦花美态为“芦花如雪肆意飞扬”。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
结合第②段“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总盼着温暖的春天早点到来。不由得想起城郊穆柯察村的春天。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和煦的暖风中,如波涛滚滚的绿色海洋,沁人心脾的芦草清香迎面扑来,一片盎然生机”分析,“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总盼着温暖的春天早点到来”承接上文第①段“大地褪去了斑斓的秋色,冬日如期而至。西安的冬日,地上堆积着枯黄的落叶,光秃秃的树枝在凛冽的风中颤抖”对冬日景象的描写;“不由得想起城郊穆柯察村的春天。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和煦的暖风中,如波涛滚滚的绿色海洋,沁人心脾的芦草清香迎面扑来,一片盎然生机”通过回忆穆柯寨村的春天充满生机的美景,引出下文对冬日芦苇荡的描写;故第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且穆柯寨村的春天充满生机的美景与下文冬日的芦苇荡的素雅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芦苇荡在不同季节的美。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题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结合第⑥段画线句子“洁白的芦花飘飘洒洒地飞舞着,宛若浪漫的雪花纷飞,又仿佛千万只白蝴蝶翩然展翅”分析,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芦花以人的动作情态,将芦花飞舞的样子先后比作“雪花纷飞”和“白蝴蝶翩然展翅”,这两个比喻都强调了芦花的洁白、轻盈和飘逸的特点;通过比喻,作者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芦花在微风中的动态美,还传达出了自己对这一景象的深深陶醉和赞美之情。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芦花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
结合第⑩段画线句子“阵阵芦花飘来,落在她的头顶,装点着她的发髻,那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可知,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穆桂英在芦花荡中的情景,芦花飘落在她的头顶,装点着她的发髻,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令人神往;
结合朱自清的《春》中的句子“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可知,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春天果树上的盛景,虽然眼前并没有实际的桃儿、杏儿、梨儿,但作者通过想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作者还通过实写蜜蜂和蝴蝶的飞舞来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热闹和美好。据此可知,两者都运用了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两文通过运用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喜爱和赞美之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⑥段“洁白的芦花飘飘洒洒地飞舞着,宛若浪漫的雪花纷飞,又仿佛千万只白蝴蝶翩然展翅”可知,芦花的外形美,如雪花般纷飞、如白蝴蝶翩然展翅的姿态,让作者感受到它的纯净与飘逸,从而沉醉其中;
结合第⑦段“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芦花如雪肆意飞扬,在水光中映出美丽的倒影。眼前这迷人的画卷,为秦楚古道上苍凉沉寂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浓浓的诗意和几分款款的柔情”可知,晨光与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芦花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景象,这种诗意美让作者陶醉于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结合第⑩段“相传,历史上女将穆桂英曾屯兵于此,谱写了巾帼英雄之歌”可知,芦花荡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穆桂英的传说等,这种文化色彩让作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其沉醉之感;
结合第⑬段“沐浴着芦花雪,我的内心也慢慢静下来,沉醉其中”可知,作者在观赏芦花的过程中获得了超然世俗、宁静淡泊的心灵体验。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让作者更加沉醉于芦花所带来的美好之中。据此概括作答。
(四)(14分)
和母亲看电影
①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四十多年前,母亲陪我们一起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那一天。
②我们家是典型的传统家庭,严父慈母。从小,我们就对父亲有所敬畏,而对母亲有着天然的亲近和依赖。
③我读小学时,电影《闪闪的红星》在当地开始放映。听说这场电影很好看,尤其是潘冬子,对于我们这样年纪的小孩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很想去看第一场,又怕买不到票,就缠着母亲,央求她带我们一起去买票看电影。
④当时,电影还是为数不多的大众文化娱乐,一票难求。母亲顶不住我们的再三请求,最终答应和我们一起去买票看电影。我的二哥已经开始工作了,就在家乡的电影院里当售票员。我们都建议母亲去和二哥说说,让他帮我们买票,母亲不同意,说不能让二哥为难,自己去排队买票。
⑤那时电影院的售票窗口是出奇地小,并且售票窗台特别高。像我这样十来岁的小孩,只能踮起脚,把拿着钱的手高高举起伸到窗口,将钱递给售票员,然后售票员把一张小小的电影票塞在我的手里。整个购票过程,我根本看不到里面售票员的模样。
⑥母亲没有因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售票员,觉得应该享受优待,她带着我们仨,跟随着买票的队伍,在售票窗口前排队等候。不一会儿,买票的人越来越多,有个别人高马大的人不排队,挤到前面,这样就打乱了原来的秩序,挤成一团。瘦小的母亲,挤在人群中,脸色通红,鼻梁上还有细密的汗珠,有点力不从心。但她没有放弃,在人群中奋力地坚持排队,她知道我们想看这场电影的迫切心情。
⑦母亲被人群裹挟着,最终还是被挤出来,她始终没能靠近售票窗口。等到别人都买好了票,才轮到母亲最后一个买票。高高的窗台,小小的窗口,母亲把右手举起,将手伸进窗台。她一边把钱递给售票员——她的儿子,一边回头安慰在一旁焦急等待的我们,说马上就好了。接着,她又伸长脖子看着售票窗口,等待着她的儿子,把票递到她的手里。她也顾不上和他说话,接过电影票,然后转过头,大声地告诉我们票买到了,就急忙把刚买到的蓝色电影票递给我们看。
⑧我们一看到电影票,都开心得跳起来,但是当我们定睛一看电影票的座位时,一下子都傻了眼,一排一号到四号。“这么偏的位置怎么看?”我不满地嘟囔着,母亲微笑着对我说:“能看!”并用左手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走,我们回家去,今天晚上看电影,早点吃饭。”想着母亲这么辛苦排队买票,懂事的我们也不再发牢骚,更何况,平时我们也很少有机会看电影。小孩子总是很容易满足的,我们跟着母亲,一路叽叽喳喳地回家了。
⑨晚饭比往常要早许多,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完饭,母亲也很快地收拾好碗筷,带着我们兴冲冲地赶往西门街的电影院。
⑩昏黄的灯光下,电影院的两扇小门开着,分别有两名工作人员在门口检票。母亲带着我们排队、检票、入场。虽然电影院内灯光有点暗,但我们的位置是最容易找到的。那时,电影院配备的都是木制的长条椅子,椅子的背上有白色的阿拉伯数字,标志着每个人的座位。第一排最靠边的位置母亲自己坐,把其他的位置让给我们坐。电影院里热闹得很,可以说是人声鼎沸。看电影的人们陆陆续续地进场了,熟悉的邻居们都热情地相互打着招呼,看到母亲和我们坐在第一排这么偏的位置,都笑着调侃道:“你儿子是售票员,你们的位置怎么这么差?”坐在一旁的我仔细观察母亲,她始终和往常一样平和,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不愉快,也没有一句埋怨二哥的话,对于邻居们的问话也是微笑以对。
⑪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更何况当时电影票位置的好坏,都是售票员一个人说了算,对我们家来说那是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和大家一样去排队买票可以理解,但买到票的位置比别人的还差,我们无法理解。面对我们的不理解,母亲还耐心地和我们讲道理:“对于你二哥来说,别人是客人,我们是自家人,自然要把好位置先给别人。如果把差的位置给别人,自己家里人坐好的位置,那不是待客的礼数。”
⑫母亲不识字,也说不出“礼让”这样的词语,但她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要懂得先人后己、与人为善的道理。母亲的言行举止如涓涓细流,又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我们都点点头,不再言语,静静地等待电影开始。
⑬《闪闪的红星》在我们的期盼中终于开始播放了。小英雄潘冬子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主题曲《红星歌》激昂慷慨的旋律,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母亲陪着我们看电影的情景留在记忆里,常常想起,永远不会忘记。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段不仅与开头呼应,还紧扣文章的题目。
B.母亲带领“我们”有电影,但她不愿让二哥为难,于是自己带着“我们”去买票。
C.“我们”观影的位置很偏,母亲对此并不在意,“我们”却很不满,不能理解,直到现在。
D.选文中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描写。
22.第⑩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
(1)瘦小的母亲,挤在人群中,脸色通红,鼻梁上还有细密的汗珠,有点力不从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2)晚饭比往常要早许多,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完饭,母亲也很快地收拾好碗辏,带着我们兴冲冲地起往西门街的电影院。(赏析加点词)
2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5.本文标题为《和母亲看电影》,但看电影的过程和电影内容却写得很少,这是否与标题内容不符?为什么?
【答案】21.C
22.第⑩段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通过描写电影院的热闹场景和邻居们的调侃,引出下文母亲对二哥行为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教诲,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3.(1)这句话运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在人群中排队买票的辛苦和努力,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和对孩子的爱。
(2)“狼吞虎咽”表现了“我们”看完电影后兴奋和满足的心情,同时也突出了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和陪伴。
2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坚韧、勤劳、善良、有爱心、明理的人。她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亲自排队买电影票,即使位置不好也没有抱怨,反而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先人后己、与人为善的道理。
25.相符。虽然看电影的过程和电影内容写得很少,但文章主要通过看电影这一事件来展现母亲的形象和品质,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因此与标题内容相符。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
C.“直到现在”分析有误。依据⑧段中写道,“我不满地嘟囔着……懂事的我们也不再发牢骚”,表明“我们”在母亲的安慰下停止了不满。依据⑪段“母亲还耐心地和我们讲道理:‘对于你二哥来说,别人是客人,我们是自家人,自然要把好位置先给别人。如果把差的位置给别人,自己家里人坐好的位置,那不是待客的礼数’”可知,写到母亲耐心讲解让我们理解待客之道,“我们点点头,不再言语”,说明“我们”当时已经理解了母亲的做法,也不再有不满。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内容上:依据⑩段“电影院里热闹得很,可以说是人声鼎沸。看电影的人们陆陆续续地进场了,熟悉的邻居们都热情地相互打着招呼,看到母亲和我们坐在第一排这么偏的位置,都笑着调侃道:‘你儿子是售票员,你们的位置怎么这么差?’”,⑪段“母亲还耐心地和我们讲道理:‘对于你二哥来说,别人是客人,我们是自家人,自然要把好位置先给别人。如果把差的位置给别人,自己家里人坐好的位置,那不是待客的礼数’”可知,通过电影院热闹的场景描写和邻居们的调侃,引出了观影座位的“不公平”这一内容。面对邻居的调侃,母亲通过小事讲述大理,耐心地解释、教导孩子们,让“我们”明白先人后己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结构上:依据⑨段“晚饭比往常要早许多,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完饭,母亲也很快地收拾好碗筷,带着我们兴冲冲地赶往西门街的电影院”可知,本段文字承接上文描述了吃晚饭和前往电影院的过程,体现了我们期待和兴奋的情感变化;依据⑪段“要和大家一样去排队买票可以理解,但买到票的位置比别人的还差,我们无法理解。面对我们的不理解,母亲还耐心地和我们讲道理:‘对于你二哥来说,别人是客人,我们是自家人……自己家里人坐好的位置,那不是待客的礼数’”可知,这是为下文电影观影位置偏僻引起的讨论做铺垫,通过描写邻居的调侃引出母亲的淡然与教诲,推动了情节发展,深化了母亲谦让、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思想这一主题。所以,本段文字具有过渡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紧凑。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依据“瘦小的母亲,挤在人群中,脸色通红,鼻梁上还有细密的汗珠,有点力不从心”可知,这是运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脸色通红”和“鼻梁上的细密汗珠”强调了母亲排队的艰辛和坚持;“有点力不从心”反映出她面对困难的无奈,却仍未放弃。这些描写刻画了母亲的坚韧,她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无惧辛苦,体现了对孩子深沉的爱。
(2)“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依据“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可知,“狼吞虎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因即将看电影而激动兴奋,急于结束晚餐的心理状态。依据“母亲也很快地收拾好碗辏,带着我们兴冲冲地起往西门街的电影院”可知,从另一个角度,母亲也很快地收拾好碗筷,陪伴“我们”去看电影,体现出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依据⑩段“母亲带着我们排队、检票、入场”可知,母亲带着孩子们排队、检票入场,表现出她的勤劳及在家中对孩子们的关爱;依据⑪段“面对我们的不理解,母亲还耐心地和我们讲道理:‘对于你二哥来说,别人是客人,我们是自家人,自然要把好位置先给别人。如果把差的位置给别人,自己家里人坐好的位置,那不是待客的礼数’”可知,面对孩子们的不理解,她耐心地讲道理,说明母亲不仅善良,且明事理,注重对孩子教育,理解儿子工作的责任。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内容。
相符。依据⑥段“她一边把钱递给售票员——她的儿子,一边回头安慰在一旁焦急等待的我们,说马上就好了……接过电影票,然后转过头,大声地告诉我们票买到了,就急忙把刚买到的蓝色电影票递给我们看”,⑨段“晚饭比往常要早许多,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完饭,母亲也很快地收拾好碗筷,带着我们兴冲冲地赶往西门街的电影院”,⑩段“看到母亲和我们坐在第一排这么偏的位置,都笑着调侃道:‘你儿子是售票员,你们的位置怎么这么差?’坐在一旁的我仔细观察母亲,她始终和往常一样平和……”可知,全文主要叙述了母亲从购票的艰辛到座位的礼让,再到母亲耐心的教诲的过程。从中看出,电影只是一个载体,通过它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刻影响,点明了主题。因此标题是与文章的主题相符的。
三、作文(45分)
26.命题作文。
一个人心灵和心智的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期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领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让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材恰当,内容具体;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略。观察角度
芦花美态
芦花特点、情味
微风过处
飘飘洒洒地飞舞
(1)______
晨光尽洒,蓝天白云下
(2)______
迷人,充满诗意、柔情
小船钻进了芦丛深处
掀动丛丛芦苇,抖落出蓬蓬芦花
优哉游哉,令人陶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阳泉市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山西省阳泉市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pdf、七年级期中卷·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文件包含语文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