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4分)
卡雷拉将军湖(46°S,72°W)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是南美洲第二大淡水湖。森特前往该湖游玩,并撰写游记(节选如下)真实地记录在当地的见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乘船进入湖中的米罗顿洞穴群……光线透过澄净的水面折射到大理石岩壁上,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向导说,我们正巧赶上每年最佳观赏时段,因为此时这里的洞穴最大程度地露出湖面。
1. 该湖所在地区( )
A.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B. 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
C. 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降水多D.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
2. 森特前往该湖游玩的时间可能是( )
A. 1月B. 4月
C. 7月D. 10月
3. 根据森特的游玩见闻,可推知米罗顿洞穴群的形成过程是( )
A. 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 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C. 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下降—冰川侵蚀
D. 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卡雷拉将军湖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这个位置通常会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然而,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该地区实际上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这会导致降水量减少,B正确;卡雷拉将军湖位于南纬46°,这个纬度不受副热带高压带的直接影响,A错误;虽然该地区的纬度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它直接受到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事实上,副极地低压带主要影响的是更高纬度的地区,C错误;卡雷拉将军湖位于南纬46°,这个纬度也不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森特前往的时间是洞穴最大程度露出湖面的时候。且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不适合游玩,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应该是当地的旱季或夏季水位较低的时候,在南半球,夏季通常从12月开始到次年的2月结束,此时气温较高,湖水蒸发较多可以使洞穴出露,因此森特前往游玩的时间可能是南半球的夏季,大约在12月到次年2月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根据森特的游玩见闻,米罗顿洞穴群位于湖中的水下,每年在特定时段露出湖面,这表明洞穴的形成与水位变化有关,由于卡雷拉将军湖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该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地壳抬升和侵蚀作用,因此,洞穴群的形成过程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岩石通过沉积、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固体岩石,其次由于变质作用,原岩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岩石,如大理石,然后安第斯山脉的造山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原本在地表以下的岩石暴露出来,最后暴露的岩石受到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侵蚀,形成洞穴和其他侵蚀地貌。因此,米罗顿洞穴群的形成过程最符合选项A“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A正确。其他选项中提到的岩浆活动和冰川侵蚀在描述中没有提及,且不太符合该地理位置的地质背景,BCD错误。 故选A。
南、北长山岛隶属山东省长岛县,处于渤海海峡的南部,在长山水道与庙岛海峡之间,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胶辽古陆的一部分。受第四纪断裂活动的影响,长山岛沿岸形成各种陡峭的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岸地貌。水边线是波浪发生破碎和消能的第一站,水动力强。下图为长山岛砾石滩沉积物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与砂质海滩相比,图示砾石海滩更稳定,主要原因是( )
A. 砾石海滩坡度大,潮汐上涨速度慢
B. 砾石磨圆度较低,砾石堆积层稳固
C. 砾石间孔隙度大,波浪通过率较高
D. 砾石粒径变化小,海水分选作用弱
5. 图示水边线附近的砾石粒径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岸坡度B. 物源补给
C. 地壳运动D. 海水动力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砾石海滩砾石粒径大,砾石之间空隙度也大,潮汐和波浪通过率高,对砾石挟带作用减弱,更有利于海滩的稳定,C正确;潮汐为海水周期性的涨落,上涨速度快慢对海滩影响较小,A错误;砾石磨圆度较低,之间孔隙大,堆积层较砂质海岸不稳定,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海岸远近,砾石粒径具有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图示水边线附近的砾石粒径较大,海水动力较小,难以搬运携带,所以大块砾石多分布在水边线,D正确;海岸坡度与原先海岸地形关系密切,对砾石分布影响较小,A错误;滩面上各处的物源补给来源相同,因此物源补给不是水边线附近的砾石粒径较大的影响因素,B错误;地壳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对砾石的分布影响小,C错误。故选D。
霜冻线也叫0℃地表温度线,是区分是否出现霜冻天气的重要标志线。下图示意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状况,图中霜冻线为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根据图示材料,可推测此时( )
A. 图中锋面为暖锋B. 甲地气压高,天气晴朗
C. 乙地日均温低于0℃D. 丙地受霜冻影响
7. 该日所处月份最有可能是( )
A. 3月B. 7月
C. 10月D. 12月
8. 图示时刻,丙地天气特征是( )
A. 阴雨B. 晴朗
C. 霜冻D. 干冷
【答案】6. B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锋面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来自高纬地区,为冷锋,A错误;甲地气压为1040hpa,气压较高,其被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正确;乙地位于霜冻线以内,其最低气温可能为0℃或0℃以下,但是其日均温不一定低于0℃,C错误;丙地位于霜冻线以外,不会受霜冻影响,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结合图片分析可知,此时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高压中心,出现冷锋系统,霜冻线(0℃地表等温线)大致经过我国青藏、西北、以及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西北部,说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在降温,且温度较低,故此时不可能是7月份,B错误;另一方面,此时海上有较强台风出现,说明此时我国低纬度地区海水温度仍比较高,而3月、12月的海水温度较低,我国近海不易出现较强台风,由此综合判断可知此时为10月,C正确,A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图中锋的位置和风向等大气形势判断,丙地西侧的锋应为冷锋,该锋向东南方向移动,丙地处于冷锋锋前,属于单一暖气团控制,因此会出现晴朗天气,同时丙地处于霜霜冻线南侧,出现霜冻和干冷天气的可能性小,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冷流降雪”是从高纬度来的冷气团遇到相对温暖的水域产生的强降雪现象。2023年12月19日至22日,山东半岛部分地区出现“冷流降雪”,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超过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同时,山东烟台的蓬莱海面出现了罕见的“海滋”奇观(图)。“海滋”是一种类似海市蜃楼的光学现象,当海水与水面空气层出现较大温差时,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发生折射,从而使岛屿等变形,形成奇异而变幻的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冷流降雪”现象主要发生在山东半岛的( )
A. 偏北沿岸B. 偏南沿岸
C. 偏东沿岸D. 各沿岸均可发生
10. 本次“海滋”现象的发生条件是( )
A. 较暖气流流经较冷水面B. 静风环境,海洋辐射降温
C. 冷锋过境后,水温高于气温D. 暖锋过境后,暖湿气流冷却凝结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就山东半岛而言,冷气团来自北方的高纬地区,山东半岛北侧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北侧多降雪,所以“冷流降雪”主要发生在其偏北沿岸,其他方向不是冬季风的迎风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本次“海滋”现象发生在冬季,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海面,水温与气温存在较大差异,海面上的空气层产生强逆温,低空海面密度差异较大,阳光折射形成“海滋”,C正确;暖气流流经较冷水面或静风环境,海洋辐射降温都可能形成逆温,但强度有限,不利于“海滋”的形成,AB错误;暖锋过境后海面被暖空气占据,海气温差较小,也不利于形成“海滋”,D错误,故选C。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并使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图1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前湖泊特征及重组后形成的a河道(箭头代表河流流向)。图2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和丙湖的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2中③线代表的湖泊最可能是( )
A. 甲湖B. 乙湖
C. 丙湖D. 无法判断
12. 从湖泊水位变化的角度判断a河段流速最快的年份是( )
A. 2000年B. 2006年
C. 2012年D. 2018年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可知,湖泊水位上升,但是水位增加不同,形成水系重组,结合图中湖泊之间水流流向可知,甲湖湖水流向乙湖,甲湖湖泊水位增加较多,形成外溢,因此甲湖对应为①,乙湖湖水又流向丙湖,因此丙湖湖水水位上涨且与甲湖变化趋势类似,因此丙湖对应为②;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变化较小,因此乙湖对应为③。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①为甲湖,②为丙湖,③为乙湖。读图可知,甲湖湖水流向乙湖,2018年两湖湖泊水位相差最大,流速最快,D正确;2000年、2006年、2012年两湖的水位差小于2018年,ABC错误。故选D。
九洞天风景区位于贵州省纳雍、大方两县交界处,六冲河流经两县,河水在九洞天景区潜入地下形成伏流。暑期,某游客乘船,沿伏流自西向东顺流而下进入该景区第三洞天时,恰遇一缕阳光从洞顶的天窗挤进洞来照在船上(如图所示)。此时,洞顶天窗位于船只右后方。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游客拍摄阳光射入洞中的时间约为( )
A. 8—9时B. 11—12时
C. 15—16时D. 18—19时
14. 伏流促进了九洞天景区洞内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其过程主要表现为( )
A. 加剧溶蚀作用B. 增添石笋数量
C. 加速河道弯曲D. 增加泥沙堆积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船只自西向东流,洞顶口位于船只右后方,即洞顶口位于西南侧,阳光从西南方射入洞内,故位于当地下午,AB排除;15-16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且此时太阳高度相对较高,可能出现该景观现象,C正确;18—19时接近日落,太阳高度较小,不能从洞顶的天窗挤进洞来照在船上,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需要流水的作用,地下河可以为水洞提供充足的可供蒸发的水汽,加剧溶蚀作用,溶解岩壁上的可溶性物质,促进洞内喀斯特地貌发育,A正确;伏流并不能增添石笋数量、加速河道弯曲,BC错误;增加泥沙堆积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是描述北太平洋海温变化的重要指数,其指数为正值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维持,导致全球变暖;负值会形成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变冷。相关专家整理得到我国梅雨长期趋势与北太平洋多年代际变化指数的逐年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我国正常的梅雨天气期间往往呈现( )
A. 冷湿多雨B. 高湿闷热
C. 干湿交替D. 狂风暴雨
16. 图示后期的PDO指数为正值期间,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我国气候向冷冬热夏演变B. 热带气旋对我国影响增多
C. 赤道太平洋海水西暖东冷D. 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偏高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我国正常的梅雨天气往往发生在6月,气温较高,加之长期连绵阴雨,空气湿度大,也呈现闷热的特点,B正确, A错误;多连绵阴雨,并非干湿交替或狂风暴雨,CD错。故选B。
【16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其指数为正值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维持,导致全球变暖”可知,厄尔尼诺发生年份,北赤道暖流较弱,赤道太平洋西侧水温较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热带气旋对我国影响减弱,AB错误;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水西冷东暖,赤道太平洋东部受东南信风影响减弱,离岸流减弱,导致海面偏高,C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 )
A. 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B. 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
C. 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D. 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
18. 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 )
A. 冻融造成的变形B. 构造挤压变形
C. 流水不均匀沉积D. 风沙差异沉积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泥沼土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水的流速较低,与风沙层相比,颗粒较细,AC错误。风沙层是风力侵蚀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沙粒,堆积形成的,有机质来源较少,且分解较快,有机质含量较少;泥沼土是在水环境中沉积形成的,水体中生物量较多,有机质的来源更多,且分解较慢,有机质含量较高,B错误,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冻融作用会导致泥沼土冻胀,接受沉积出现差异,形成波状形变,A正确;构造挤压变形不会只作用于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B错误;泥沼土形成于相对静水环境,不会出现流水不均匀沉积和风沙差异沉积,CD错误。故选A。
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近30年来,某种具有固氮功能的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该种乔木生长区域在空间上零散分布,被称为“树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推测该种乔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 降水增加,土壤变湿B. 地势变低,地表积水增多
C. 气候变暖,土壤变干D. 植被覆盖增加,蒸发减弱
20. 研究发现树岛内苔藓与地衣逐渐消亡,是因为树岛内( )
A. 地表光照减弱B. 地表温度升高
C. 表层土变湿润D. 土壤氮素减少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推测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土壤变干,该区域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乔木乘机入侵洼地,A错误,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地势变低,B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蒸腾增强,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因植被覆盖率增加,导致树岛内地表光照减弱,地表温度降低,故A正确,B错误;乔木生长需水量大会导致地表土壤湿度降低,C错误;因落叶乔木具有固氮功能,土壤的氮素会增加,故D错误。故选A。
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此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00:04。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前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跟船行进的方向相反。下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21. F岛的位置可能是( )
A. 12°N.61°WB. 12°N,63°W
C. 20°N,61°WD. 20°N,63°W
22. 小明从F岛前往观光的岛屿最可能是( )
A. 甲岛B. 乙岛
C. 丙岛D. 丁岛
【答案】21. A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得到,太阳当空却没有影子,说明太阳位于天顶,发生直射现象。此时为北京时间00:04,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00,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1°W。该日为8月19日,则太阳直射纬度大约为12°N,A对,BCD错,本题选A。
【22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得到,小明发现下午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跟船行进的方向相反,根据上题可知,该地为北半球且该日正午时正好出现直射现象,可判断出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影子位于东南方向。因此,船行进方向为向西北运动,即向丁岛方向,D对,ABC错,本题选D。
二、综合题(共4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某中学开展“走读永定河峡谷”的研学活动。永定河上游(桑干河和洋河)流经黄土高原,中游穿越太行山,形成永定河峡谷,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峡谷两岸悬崖壁立,因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崖壁上可以看到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石灰岩中夹着数千米长、几十米厚的红色侵入岩,蔚为壮观,被称为“七十二神仙卷”。峡谷底部水流湍急,道路崎岖,有一段挂壁公路镶嵌在悬崖之上,是穿越峡谷的主要通道。下图示意永定河流域范围及挂壁公路景观。
(1)描述永定河流经区域的地形特征。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七十二神仙卷”景观形成过程。
【答案】(1)永定河流域西北部以山地为主,面积较大;东南部以平原为主,面积较小;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高东低);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2)地势低,接受沉积形成石灰岩;岩浆侵入,形成红色侵入岩;地壳断裂抬升,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使两侧岩层出露地表,形成“七十二神仙卷”。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永定河流域西北部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为主,而且山地面积较大;永定河东南部地区为京津冀地区,为华北平原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但是平原面积相对较小;由于永定河流域西北部为山脉,而东南部为平原,其地势具有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高东低)的特征;由于永定河流域流经太行山,而太行山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故该河流域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石灰岩中夹着数千米长、几十米厚的红色侵入岩”可知,当地的石灰岩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而且该石灰岩受到了岩浆侵入作用的影响,形成了红色侵入岩,所以当地后来发生过岩浆侵入;地层抬升后,形成的沉积岩和侵入岩暴露在地表,易受风化侵蚀;该地夏季降水较为丰富,河流水量较大,且地处山地地区河流流速较快,地表受到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河谷,而河谷两侧岩层出露,从而形成“七十二神仙卷”景观。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8月11~12日,中亚及我国新疆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下图示意北京时间8月11日8时该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及未来18小时内气压中心位置、强度变化。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西部的气压系统,并描述图示时刻至未来18小时该气压系统中心位置、强度的变化。
(2)判断图示时刻喀什附近锋面的类型____,并用符号在锋线上绘制该锋面____。
(3)预测图示时刻喀什附近锋面过境时当地天气的变化。
【答案】(1)低压。向东北方向移动。先变强后变弱。
(2)冷锋 例图如下:
(3)气温下降,天气转阴且降水概率高,风力加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示区域西部D处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是低压。结合图中D的位置移动及经纬线走向可知,气压系统中心位置向东北方向移动;气压系统中心位置从11月8日-11月20日气压降低,11月20日-12月2日气压上升,说明气压系统先变强后变弱。
【小问2详解】
图中D处上低压中心,喀什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附近应该是冷锋,冷锋移动方向是向东南,锋线符号绘制如下
【小问3详解】
喀什附近锋面是冷锋,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云量增加,天气转阴且降水概率高,锋线西北等压线密集,故锋面过境时风力加强。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群岛位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心,环岛区域洋流比较复杂,海—气交换强烈。受东北信风驱动,夏威夷群岛洋流自东向西流动,接近夏威夷群岛时分成2个分支,北部支流沿岛链继续向西流动,成为夏威夷背风流;南部支流汇入向西流动的北赤道流。下图示意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和夏威夷背风流流向。
(1)分析夏威夷群岛环岛区域海—气交换强烈的原因。
(2)推测夏威夷群岛西侧的自然景观,并说明理由。
(3)说明夏威夷背风流南部支流汇入对北赤道流的影响。
【答案】(1)所处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烈,海—气间热量交换强烈;环岛区域洋流复杂,洋流对海—气交换作用影响显著;受东北信风影响,海水运动加强,促使水和热量在环岛区域传输,海—气交换增强。
(2)热带荒漠。理由:夏威夷群岛处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心,盛行东北信风,群岛西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东北信风翻越夏威夷群岛后产生焚风效应,加剧该群岛西侧的干旱程度。
(3)增强北赤道流势力;降低北赤道流海水温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夏威夷群岛位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心,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海—气间热量交换强烈;环岛区域洋流复杂,洋流对海—气交换作用影响显著;受东北信风驱动,夏威夷群岛洋流自东向西流动,海水运动加强,促使水和热量在环岛区域传输,海—气交换增强。
【小问2详解】
夏威夷群岛西侧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而且该地纬度较低,蒸发旺盛,地表缺水;东北信风翻越夏威夷群岛后产生焚风效应,加剧该群岛西侧的干旱程度。因此,该地的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
【小问3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南部支流汇入向西流动的北赤道流,二者的流向一致,因此,能增强北赤道流势力;东北信风是离岸风,会使沿岸的冷海水上泛,一定程度上降低北赤道流海水温度。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100多万年前,黄河流域内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流水系。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我国地势从西低东高演变为西高东低,青藏高原出现大面积冰川,为黄河的贯通和形成创造了条件。第四纪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
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下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从湖水矿化度角度判断间冰期时古三门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3)推测从甲到乙古湖相沉积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淡水湖。依据:间冰期气温较高,冰川融水补给量大;补给量大于蒸发量。
(2)古湖消失,黄土高原河流落差增大,流水侵蚀增强,导致地形起伏加大;水域面积的减少,导致气候变干;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减少;植被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3)自甲向乙逐渐变厚。甲、乙分别位于古三门湖湖盆西、东两侧,根据渭河流向判断自西向东地势变低;古三门湖形成后由于湖水向外溢流而消亡,湖泊面积逐渐向东退缩;西侧地势高积水时间短,形成湖泊沉积物薄(或东侧地势低积水时间长,形成湖泊沉积物厚)。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题意,从湖水矿化度角度判断间冰期时古三门湖的类型。由材料“第四纪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可知,间冰期气温较高,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古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即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导致湖水矿化度降低,故湖泊为淡水湖。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古湖消失,黄土高原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黄土高原河流落差增大,河流下切加剧,导致地形起伏加大;古湖消失,地下水位降低;古湖消失,区域水分来源减少,土壤水分减少;水域面积的减少,导致气候变干;植被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小问3详解】
根据渭河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判断出古三门湖湖盆地势西高东低。甲、乙分别位于古三门湖湖盆西、东两侧,古三门湖形成后,湖水从东南部三门峡垭口外泄并不断下切垭口,湖水向外溢流而消亡,湖泊逐渐向东退缩,湖泊面积逐渐向东退缩,并最终消失。因此,西部甲积水时间相对短,而东部乙积水时间长,形成的湖底沉积物厚度自西向东,厚度变厚。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榆林市七校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榆林市七校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上)期中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上)期中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胶州、平度、黄岛、城阳)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胶州、平度、黄岛、城阳)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