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20高中地理必修1主题5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知识点+练习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422100/0-17322539214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20高中地理必修1主题5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知识点+练习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422100/0-17322539215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2020高中地理必修1主题5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知识点+练习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422100/0-17322539215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资料课件+练习+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主题5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主题5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整理,主题练习,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阅读材料,回答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太
阳
辐
射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太阳辐射是 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 辐射。
大
气
的
削
弱
作
用
大
气
的
受
热
过
程
大
气
受
热
过
程
完成概念图填空。
① ②
③ ④ ⑤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
和 。
2.平流层中的 主要吸收 ;对流层中的 和 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 。
3.大气层中的 和 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4.天空呈现蓝色,这是由于 和 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
在各地区的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地区间的
差异。
形
成
原
因
由于不同地区所获得的 不同,导致地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 方向的运动:近地面空气受热会膨胀作 运动,近地面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高空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近地面空气遇冷会收缩作
运动,近地面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高空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
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 差,从而导致大气 方向的运动:近地面气流由 (受热或遇冷)处流向 (受热或遇冷)处;高空气流由
(受热或遇冷)处流向 (受热或遇冷)处。
形
成
过
程
热
力
环
流
海风
白天
海陆风
夜晚
形
式
夜晚
白天
山谷风
山风
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城市风
1.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地表 变化引起的大气 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2.高压、低压: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 向
运动,形成了 。气象上把 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3.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 的点所构成的面。
气
压
大
气
水
平
运
动
·
风
概念
大气水平运动
形成风的原动力
高
空
高纬度地区大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
受
力
高压指向低压
垂直于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近
地
面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
与风向相反
等压线越 ,风力越大
风速
风向
斜穿等压线
平行于等压线
二、主题练习
一、冬季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面图1为“大棚农业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2小题。
大棚农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
A. ①不变B. ②增强C. ③增强D. ④减弱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大棚内外空气流动状况最可能是
A. B.
C. D.
二、当地时间2021年3月19日晚,冰岛西南部一座休眠近6000年的火山开始喷发。完成下列3--4小题。
3.在火山喷发的一段时期内,火山区明显增大的是
A. 昼夜温差B. 大气削弱作用
C. 地面辐射D.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4.能有效监测火山灰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的技术手段是
A. GISB. GPSC. RSD. VR
三、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下图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读图,完成下列5—6小题。
5.一天中,M点由最高温降至最低温期间,N点的气温变化表现
A. 一直下降B. 先下降后上升C. 一直上升D. 先上升后下降
6.若图中M与N之间的海风为正东风,则此时M与N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
A. 东北指向西南B. 西北指向东南C. 东南指向西北D. 西南指向东北
四、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热岛强度随郊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强。下图为2018年乌鲁木齐市城郊范围示意图,T1郊区面积等于城区面积,T2郊区面积是城区面积的1.5倍。据此完成下列7—9小题。
7.下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夏季白天的地表温度,由高到低的排序应为
A. 裸地 植被 水体B. 植被 水体 裸地
C. 水体 植被 裸地D. 裸地 水体 植被
8.据材料可推测,乌鲁木齐市随着郊区范围的扩大,郊区
A. 裸地占比增大B. 植被覆盖率增大
C. 水体面积减小D. 建设用地占比增大
9.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冬季热岛强度大于夏季,其原因是冬季
①城市建筑物密集,城郊风速差异大,城市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
②城区地表温度下降较快
③城区人为热源排放更多的废热
④郊区水体冻结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五、山谷风是局地性的大气运动,对小尺度区域的气候、农业影响较大。昆明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历经一年时间时附近山区进行山风与谷风的观测从而得出一些结论。下图示意该中学附近山区某时刻旗子的飘向。据此完成下列10--12小题。
学习小组观测发现,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 阴雨天气B. 晴朗天气C. 降温天气D. 大风天气
11.图中旗子的飘向,说明此时该地区
A. 山风势力较强B. 谷风势力较强C. 大气对流显著D. 受山谷风影响小
12.若该小组夜间在某山坡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
A. 东B. 西C. 南D. 北
六、在下图中,甲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13—15小题
13.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 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 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 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 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14.由图甲推断,图乙中风出现时间约为
A. 18时—次日7时B. 8时—当日16时
C. 16时—次日8时D. 6时—次日18时
15.若旗帜冬夏季飘动方向相反,则引起该地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A. 人类活动变化B. 天气系统不同
C. 太阳高度变化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七、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读“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16—18小题。
16.公园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
17.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
A. B.
C. D.
18.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 提高建筑物高度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八、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没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下列19--20小题。
19.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的热力环流
C. 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0.甲箱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甲受到的
A. 太阳辐射强 B. 地面辐射强
C. 大气吸热弱 D. 大气辐射强
九、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O、P二个气压中心,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2)图中有M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
(3)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②③三地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④地吹___________风。
(6)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 )
十、阅读材料,回答下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图2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8分)
(1)下列图示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2)下列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3)图1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___。
( 4)图1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5)下图为沿图2中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6)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图2中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
(7)在图2中甲处画出风向,判断甲乙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
材料二图甲为夏季某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景观图。
(1)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绿洲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沙漠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图中添加箭头,完成图示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填写风向。
白天该地近地面吹_______________风,夜间该地近地面吹_______________风。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说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简述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知识整理
太
阳
辐
射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短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长 。太阳辐射是
短波 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 长波 辐射。
大
气
的
削
弱
作
用
大
气
的
受
热
过
程
大
气
受
热
过
程
完成概念图填空。
① 大气的削弱作用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吸收 ④ 大气辐射 ⑤ 大气逆辐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反射 、
吸收 和 散射 。
2.平流层中的 臭氧 主要吸收 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
水汽 和 二氧化碳 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 红外线 。
3.大气层中的 较大尘埃 和 云层 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4.天空呈现蓝色,这是由于 和 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 在各地区的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地区间的
冷热 差异。
形
成
原
因
由于不同地区所获得的 太阳辐射 不同,导致地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 垂直 方向的运动:近地面空气受热会膨胀作 垂直上升 运动,近地面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低 ,高空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高 ﹔近地面空气遇冷会收缩作
垂直下沉 运动,近地面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高 ,高空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低 。
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 气压 差,从而导致大气 水平 方向的运动:近地面气流由 受冷 (受热或遇冷)处流向 受热 (受热或遇冷)处;高空气流由
受热 (受热或遇冷)处流向 受冷 (受热或遇冷)处。
形
成
过
程
热
力
环
流
海风
白天
陆风
海陆风
夜晚
形
式
夜晚
谷风
白天
山谷风
山风
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城市风
1.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 重力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地表
温度 变化引起的大气 密度 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2.高压、低压: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 高压 向
低压 运动,形成了 风 。气象上把 风吹来 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3.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 相等 的点所构成的面。
气
压
大
气
水
平
运
动
·
风
概念
大气水平运动
形成风的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
空
高纬度地区大
地转偏向力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
受
力
高压指向低压
垂直于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近
地
面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垂直于风向
与风向相反
等压线越 密集 ,风力越大
风速
风向
斜穿等压线
平行于等压线
地面
高空
一、C、B
二、B、C
三、D、A
四、A、B、C
五、B、D、A
六、B、A、D
七、C、D、C
八、D、B
九、(1)P (1分)
(2)阴雨 (1分)
(3)北;水平气流(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 (2分)
(4)③;该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3分)
(5)西南风或偏南风 (1分)
(6)D (1分)
十、(1)D (1分)
(2)A (1分)
(3)由南向北(南风) (1分)
(4)C (1分)
(5)(1分)
PA>PB>PB′>PA′或(PA′< PB′< PB< PA)
TB>TA>TB′>TA′(或TA′< TB′< TA< TB)
(6)B (1分)
(7)如图 (1分)
甲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2分)
十一、(1)06:00~21:00 高 地面冷热不均/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3分)
(2)偏南风 偏北风 (4分)
(3)沙漠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温差大。(5分)
(4) 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沙漠边缘温度;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沙漠边缘湿度;绿洲具有消减风力的作用。(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主题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精品巩固练习,共10页。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分层作业6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