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纸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B (“玩家们的热爱和支持更是推动游戏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错误。根据原文“有突飞猛进的制作技术、有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辅以千千万万网友的热爱与支持”,可知,网友的热爱与支持是辅之的条件,不是推动游戏进步的动力源泉。)
3.C (材料二第二段观点是“文化属性已经成为推动游戏的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ABD都是展现了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文化属性,但没有提到游戏的相关产业发展。只有C选项从游戏中的文化属性,发展出衍生品,推动了游戏的相关产业发展。)
4.①材料一从玩家游戏体验、游戏难度把控、玩家群体热爱原因,游戏的不足之处等角度,引用游戏界相关人员的话,论证《黑神话:悟空》这一款游戏爆火的原因。 ②材料二从游戏的文化属性角度,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论证《黑神话:悟空》蕴含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5.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达文化自信。《黑神话:悟空》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向着精品化、IP化的方向进化。《黑神话:悟空》的制作团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游戏产品,赢得了玩家的认可和好评,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③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黑神话:悟空》通过深度挖掘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如《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古建筑、塑像、壁画等,并将其与现代游戏技术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④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通过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将传统文化元素传递给海内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6.D 7.C
8.浅层含义:①指老洪临死前留给四伢子的最后一颗子弹。
深层含义:②最后一颗子弹是种子,是老洪留给四伢子活下去的希望,也希望四伢子能继承革命精神,继续战斗;③最后一颗子弹又是革命战士宁死不降的光荣弹。③子弹是英雄气概。四伢子和老洪一样,率队阻击进犯的敌人,英勇无畏,子弹承载了父子二人和战士们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
9.①他誓死不投降,与日军同归于尽,代表了抗日战士的英勇顽强与牺牲精神。②他塞给四伢子一颗子弹,把四伢子撞下山坡,引出下文四伢子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③四伢子追随老洪生前的习惯与事迹一战斗间隙把玩子弹,拼死阻击日军,决心以死报国,丰富了四伢子的形象,揭示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主旨。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这颗子弹也变成了他在战场上的护身符”说法有误。四伢子并非是因为习惯才带着这枚子弹,而是因为这是战友、父亲留给他的,而且根据原文“四伢子对天狂笑,将枪口对准了太阳穴。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老洪塞给他的是一枚‘光荣弹’”可知,四伢子在战场上也曾面临生死危机,他甚至想要用这枚子弹自尽,子弹并非护身符。故选D。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C.“暗示这个想法是错的”说法有误。文中并没有说这个想法是错的,且原文“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中的“又”说明四伢子和作者都认可前面的这种想法。故选C。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就在拉响手榴弹前的一瞬间,老洪用肩膀狠狠地撞了下身边的四伢子,塞给了四伢子一颗子弹”可知,“最后一颗子弹”在表面上是指老洪临死前留给四伢子的最后一颗子弹。
根据原文中四伢子的两次猜想“四伢子有过一个想法,他以为老洪是把子弹当作了种子——阻击敌军的战士都牺牲了,仅剩下四伢子,四伢子便是种子,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也是种子”“四伢子对天狂笑,将枪口对准了太阳穴。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老洪塞给他的是一枚‘光荣弹’”可知,“最后一颗子弹”更具有深层含义,它是种子,是老洪留给四伢子活下去的希望,也代表父亲老洪希望四伢子能继承革命精神,用子弹继续战斗;而当面临生死危机、舍生取义的关头,它又可以是革命战士宁死不降的光荣弹。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ACF 11.A 12.D
13.(1)奖赏没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得到意外的赏赐;不惩处有罪过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从惩罚中吸取教训而容易为非作歹。
(2)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照你说的办。”
14.①齐桓公认为,赦免小罪之人,可以赢得民心,洗雪自身的耻辱。②唐太宗认为,赦免罪人不利于其改过,同时也是对好人的伤害。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施合小恩惠的做法,是对大德的伤害,所以我从有天下以来,绝不发布赦令。
“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是判断句,在“者”和“贼”后断开,即AC处;
“我有天下以来”是时间状语,在“以来”后断开,即F处。
故选AC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A.错误。“耻”是意动用法,感到耻辱;“栗”是使动用法,使……战栗。句意:(他)为此感到耻辱。/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B.正确。打开;出发。句意: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主人忘了回去,客人也没有出发。
C.正确。句意:长孙皇后生病,病情日渐危急。
D.正确。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诸葛亮治蜀吸取了梁武帝倾败的教训;从历史事实来说诸葛亮早于梁武帝二三百年,他不可能“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无功”,没有功劳的人;“偷幸”,侥幸;“诛”,惩处。
(2)“岂”,怎能;“以”因为。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原文“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可知,齐桓公认为,赦免小罪之人,可以赢得民心,洗雪自身的耻辱。
②由原文“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可知,唐太宗认为,赦免罪人不利于其改过,同时也是对好人的伤害。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桓公喝醉了酒,丢失了自己的帽子,(他)为此感到耻辱,三天没上朝听政。管仲说:“这不是国君的耻辱吗?您为什么不用处理好政事来洗雪它呢?”桓公说:“(您的建议)怎么这样好!”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囚犯,把犯轻罪的人释放了。过了三天百姓便为此歌唱道:“国君为什么不再丢失帽子呢?”
有人说:管仲在小人之中洗雪了桓公的耻辱,却在君子之中平添了桓公的耻辱。假使桓公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囚犯,把犯轻罪的人释放了,是不合乎道义的,就不能够用它们来洗雪耻辱;假使做这些事合乎道义,但桓公把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撇在一边不做,要等到丢失了帽子以后再做它,那么桓公实行道义不是因为丢失了帽子的缘故吗?这样的话,虽然在小人之中洗刷了桓公丢失帽子的耻辱,却也在君子之中平添了桓公丢失道义的耻辱。况且打开粮仓而把粮食赐给贫穷的人,这是在奖赏没有功劳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囚犯,而把犯轻罪的人放出来,这是不惩处有罪过的人。奖赏没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得到意外的赏赐;不惩处有罪过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从惩罚中吸取教训而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啊,哪里能用来洗雪耻辱呢?
材料二:
贞观七年,唐太宗对近臣说:“天下愚笨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的人不会作恶,愚笨的人常常犯法。凡是宽宥赦免的恩典,只便宜了不守法令的人。古话说:‘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年两次赦免,好人沉默不语。’凡是培育杂草就是伤害庄稼,施恩给坏人就是伤害好人。从前蜀国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我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他们讲说治乱之道,讲得非常齐全,但从来不曾说到赦免。’所以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没有赦免,而蜀国大治。梁武帝每年赦免几次,最终倾覆败亡。施舍小恩惠的做法,是对大德的伤害,所以我从有天下以来,绝不发布赦令。现在天下太平,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恐怕愚笨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却不能改正过错。”
长孙皇后生病,病情日渐危急。皇太子启禀皇后说:“医药都用遍了,现在母后的贡体仍然没有康复,请允许我奏请父皇赦免罪犯,并让人出家皈依宗教,希望得到神灵的赐福保佑。“皇后说:“死生都是命中注定的,并非人力所能干预。如果做善事可以延寿,那么我从来不做恶事;如果做善事无效,那么有什么福分可以求得呢?赦免罪犯是国家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保留的一种异域宗教罢了,还时常担心成为治国体制的弊病。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照你说的办。”
D
16. ①对胡邦衡忠义精神的赞美:面对国家危亡,奸臣苟且偷安的社会现实,胡邦衡依旧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撑危局,力挽狂澜,令人赞叹。②对秦桧等奸邪小人的批判:大厦将倾的局面,正是如秦桧般的“痴儿”造成的,但众多士大夫却畏惧其威势,苟且偷安,不敢发声。③对胡邦衡的宽慰与勉励:只要能心怀坦荡,像苏轼那样不以迁谪为意,那么不管到哪儿,江山神祇都能护他平安。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表现胡邦衡的知足常乐”错误,诗人用典目的是借此来安慰胡邦衡,而非表现胡邦衡的知足常乐。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写“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国势险危,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加个“元”字,是说明知如此,但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撑危局。“拄”和上句“支”字呼应。这两句暗用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来赞扬胡邦衡,胡邦衡面对国家危亡,奸臣苟且偷安的社会现实,依旧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撑危局,力挽狂澜,令人赞叹,表现了诗人对胡邦衡忠义精神的赞美。
第三句写“痴儿不了公家事”,此处讥刺秦桧,大厦将倾,正是这“痴儿”造成,和首句呼应。结合注释,胡邦衡反对秦桧的妥协投降政策,上书宋高宗请斩秦桧,秦桧大怒,将胡邦衡贬往新州,但众多士大夫却畏惧其威势,苟且偷安,不敢发声。和秦桧这种痴儿对比,胡邦衡真正称得上男中奇杰。故此句是对秦桧等奸邪小人的批判。
尾联写“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只要能心怀坦荡、光明磊落,像苏轼一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那么不管走到哪里,江山神灵都会保护你平安。这是作者对胡邦衡的宽慰与勉励。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8.①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方法”。修改为: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 ②关联词前后主语不一致,主语“疗效”应分别在关联词后,修改为: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19.A处: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B处:都能高强度运动。
【解析】A处,后句“但心情很好”,与A处形成转折关系,该处应使用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如“虽然”;前句提到“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可推知该空应该衔接上句,可填“虽然身体很累”,或“虽然身体很疲惫”。B处,后句“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与B处形成转折关系,该空应该填写与“轻微运动”相对的内容,本段语境强调的是“连续高强度运动”对人身体的益处,所以该空可填:都能高强度运动。
20.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相信”表示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表达一种推测和信任。A.“相信”是有信心的意思。B.“相信”是认为的意思。C.“相信”是期望、盼望的意思。D.“相信”也是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与文中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
21.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文中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A.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B.表示列举词语的省略;C.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D.表示引文的省略。故选C。)
22.①原句使用短句,符合“我”回忆幼年往事时断断续续,不连贯的特点; ②原句把记得的具体内容前置,强调突出小帽儿细节特征,体现妈妈亲手缝制的帽子带给月牙儿的温暖,更能凸显她自叙被忽视的人生时候的自悲自怜; ③“小帽儿”“花儿”体现语言的京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从节奏感分析:原文句子通过多个短句组成,读起来有一种自然的停顿感,这种节奏感有助于营造一种回忆中的片段式感受,符合“我”回忆幼年往事时断断续续,不连贯的特点,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叙述者的记忆之中。
②从强调作用分析:原文句子把记得的具体内容前置,“蓝布的,上面印着小小的花儿”强调突出小帽儿细节特征,“妈妈给我缝的”体现妈妈亲手缝制的帽子带给月牙儿的温暖,而此时只有月牙儿相伴戴着帽子的孤独的自己,更能凸显她自叙被忽视的人生时候的自悲自怜。把“我记得”放在最后,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帽子对于叙述者的重要性。
③从语言特色方面分析:原句中“小帽儿”“花儿”等儿化音的运用,更能体现语言的京味特色。
23.作文 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2亿人次,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