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积累(共24分)
1.(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隽永(juàn) 铁砧(zhān) 蹉跎 返璞归真(pǔ)
B.信笺(qiān) 怪癖(pì) 珊栏 恪守不渝(kè)
C.咬啮(niè) 桅杆(wéi) 寒暄 孑然一身(jié)
D.复辟(pì) 污秽(suì) 通牒 心无旁骛(wù)
2.(本题3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视剧《毛岸英》展现了以毛岸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战斗的故事。
B.同学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 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那位老人七十多岁了, 但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D.新课改强调理念先行, 这种变革,就是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思维定式,能够别开生面。
3.(本题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运用好、总结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
B.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使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引起的。
D.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4.(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教材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①有人世沧桑的感慨,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
②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
③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
④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
A.④③②①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太空种子”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自1987年以来,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已选出新材料千余份,培育新品种260多个,______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如今,太空茄子、黄瓜、番茄等早已经“______”。
人们为何要把种子送上天呢?具备强辐射、高真空、宇宙粒子、突变磁场等特殊条件的太空环境、是在地球上难以用技术模拟的,对于诱发种子基因突变、加速变异过程、提高变异频率而言,是绝佳的环境。
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______,能被选择送上天的种子,也必定是“优等生”,或是“偏科生”。( )可以送去太空接受不一样的环境熏陶。而“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来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也能______。
5.(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涵盖 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 弯道超车
B.覆盖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诚然 弯道超车
C.涵盖 到乡翻似烂柯人 诚然 天道酬勤
D.覆盖 到乡翻似烂柯人 当然 天道酬勤
6.(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B.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C.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D.由于太空舱有限的空间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7.(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上,每粒种子因其独特的个性B.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选择的种子
C.“优等生”想变得更优D.“太空种子”作为“优等生”
8.(3分)与文中“偏科生”的引号用法一致的选项是( )
A.“哎呀,130分,”学生说,“我十分满意我的语文成绩!”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D.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3分)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须臾(片刻)
B.假舟楫(借助、利用) 而闻者彰(表彰)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跬步(古代的半步)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金就砺则利(黄金) 积水成渊(深水)
10.(3分)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君子”一语,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古代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两脚为“步”。
11.(3分)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要靠后天学习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
(本题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释: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
14.(3分)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明时间,照应标题。写怀念邱员外的时间是秋天夜里。
B.第二句写作者夜中行走,感受秋意,认为秋天的天气过于寒冷。
C.第三句写空山中必定一片寂静,甚至都能听到松子落地的声音。
D.第四句写邱员外也应和自己一样,无法入眠,也在怀念着自己。
15.(3分)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平实直白,是诗人在秋夜所引发的怀念友人之赠诗。
B.第三句中使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以松子落之声衬夜之静。
C.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了两地相思的深情。
D.从“空山”“幽人”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9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谈笑间,。(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大嘴
冯骥才
一个地界富不富看哪?顶要紧的是看金店。天津卫金店多,所以天津卫富。
开金店的都想当头一号,彼此暗中较劲,于是八仙过海,各显奇能;群英打擂,各出奇招。
北门里的义涌金店先出高招,迎大厅摆一个菜篮子大的金元宝,上边刻六个隶书大字“摸元宝,运气好”,引得人们不买金子也要进去摸一下,沾沾财气运气。做买卖要的就是人气儿,人多火爆,义涌出了名。可是天天不停地摸来摸去,就把上边挺薄的一层镏金摸掉了,露出里边的黄铜。铜一出来,就没人摸了。
没多久,宫北的宝成金店出了一招,就来得实惠。你到它店里买金条,它送你一副真金的眼镜架,这比摸元宝强,金镜架金光闪闪架在脸上,挺气派,有身份。可谁想要金眼镜架谁就得买金条,真正得实惠的还是人家金店老板。但这一招很快被日租界的物华楼学去。你送金镜架,我送大金牙。物华楼金店请来一位牙医在柜台前给买金子的“没牙佬”镶金牙。那时镶金牙时髦,有人为了来镶金牙先拔个牙。
更有奇招的是马家口的三义金店,店铺设在租界里,老板脑子活,看出洋人广告能做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租界找人画了一张时髦的广告纸,再找一位肚子里有墨水的先生给他写了一段赛绕口令式的广告词:“存地存房子,不如存金子,哪儿金子纯,三义纯金子”。再把这张广告纸拿到富华石印局里印了三千张,然后叫伙计们用上十天工夫贴满天津城,在哪儿都能瞧见。可是广告不能总贴,这招还是没奇到家。
天津有位说相声的叫皮大嘴,单看模样就可乐。个子高又瘦,手小脚小脑瓜小。圆圆小脑袋像杆子上挂的小灯笼,更怪的是嘴大。他脑袋小嘴大,远看只剩下一张嘴了,所以绰号皮大嘴。
皮大嘴能说,死人能说活,张口就来,随处“现挂”,妙趣横生,很早就在三不管一带说单口相声出了名。能说的人都能编,凡是皮大嘴编的说的故事,都能口口相传。原本天津相声一行挺看好他,谁料他天天想发财。天津卫财主多,他看得眼馋。开头他赚钱的法子是一边说相声一边卖药糖,说一段相声卖一会儿糖;嘴里嚼糖耳朵听和声,两不耽误挺舒服,单用这法儿他就赚不少钱,后来变了法子,说一段相声卖一会儿从租界弄来的洋凳子,洋凳子不单新奇好玩,还松松软软像个猪屁股,坐在凳子上听相声,舒服还有乐子,听完相声就忍不住把洋凳子买走了。皮大嘴脑袋灵活,脑子愈灵的人愈好做买卖,逢到雨天卖洋伞,遇到晴天卖太阳帽。那时候只要是洋货就有人买,他手里渐渐也就有了钱。有了钱,开饭店,饭店赚现钱。吃饭的人一半来吃一半听他说。凭皮大嘴的嘴加上他的脑袋,怎么干怎么来钱。三年过后,他居然在东北角干起一家金店。这时候,天津卫已经有九九八十一家金店,各家金店为了争头抢先,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他能一炮打响?
皮大嘴在装店面时,就使出一绝招,叫作“满堂金”。据说他这店从里到外全是金的。从门把、门锁、门链、灯罩、拉手、栏杆、挂钩、算盘、笔杆、花盆,连茅厕里的水龙头、脸盆,连往里边拉屎撒尿的圆圆的洋便桶全是的。有人说不是纯金是镏金,可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全都镏金也惊人吓人。
皮大嘴给他的金店起的名字,就是金满堂。金满堂,满堂金。金店没开门,已经是隔着大门吹号——名声在外。有人信,有人摇头不信。
开张这天,门外挂灯悬彩,院子里摆宴,皮大嘴穿一身新,格外精神;还打租界请来洋乐队,洋鼓洋号。折腾得热热闹闹。那圆圆的亮晃晃的大洋号叫得震人耳朵。
来的宾客比请的多,人人都想看看皮大嘴的“满堂金”是假是真。结果出个笑话:
估衣街上一个绸缎庄的小老板前去祝贺,心里头却是想摸摸金满堂的虚实。到了金楼里里外外一看,傻了,真是哪儿哪儿全是金晃晃,照花了眼,也开了眼。中晌吃饭时,凑到一些熟人堆里一闹一喝,愈闹愈喝,喝得头晕脑涨,脸皮发烧,晃晃悠悠到茅厕里,朝金马桶里撒泡热尿,出门叫个胶皮车拉他回家。回去进门倒下死了一般睡一大觉,直到转天太阳晒屁股才睁开眼。他老婆问:“昨个儿你见到‘满堂金’是真的吗?”
小老板说:“一点不假!哪儿哪儿全是金子做的,那个洋马桶也是金子做的,我还往里边撒了一泡尿呢!”
他老婆说:“你往金子里尿尿?我不信。”
小老板说:“不信你自个儿去看去问。”
事后,他老婆还是疑惑,愈疑惑愈不信,就拔腿跑到东北角的金满堂一看,门把果真是金的;推门再看,到处金光照眼。她问店里的小伙计:“我当家的说你们店里茅厕的马桶也是金的。我说他唬我,他说他还往里边撒一大泡尿呢!”
这小伙计一听一怔,瞪大眼看她半天,然后扭身跑去对老板皮大嘴说:“掌柜的,昨天中晌在洋乐队那个大洋号里尿尿的人,我知道是谁了。”
这事谁听了都一阵大笑。
这笑话传出去,不胫而走,口口相传,人人知道人人说。这一说,不管是褒是贬,全天津的人没人不知“金满堂”了。笑话帮了皮大嘴的忙。
可是圈里的人都能听出这笑话是皮大嘴自己编的。这哪是笑话,纯粹是个相声段子。有铺垫,有包袱,出其不意,还逗乐,这便不得不佩服皮大嘴,编个段子,借众人的嘴,给自己扬了大名,肯定还得发财。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18.(3分)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皮大嘴脑袋小嘴大,远看只剩下一张嘴了,这是绰号“皮大嘴”的由来,也暗示他能说会道,为写他说单口相声出名做铺垫。
B.在天津卫已经有众多金店,且各家金店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争头抢先的时候,皮大嘴还开金店,说明他眼馋财主,天天想发财。
C.与马家口的三义金店把广告贴满天津城不同,皮大嘴用先声夺人法,给金店起名“金满堂”,店没开但已名声在外。
D.皮大嘴把店面装成“满堂金”,还编了一个段子:开张那天绸缎庄小老板酒后往“金子马桶”里尿尿,并借众人的嘴扬了自己的大名。
19.(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其讲故事的风格正如皮大嘴说单口相声,绘声绘色,环环相扣,把天津卫的市井人情描绘得形象逼真,令人拍案。
B.文章最后说到皮大嘴“肯定还得发财”时戛然而止,巧设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C.小说讲前后照应,文中写金满堂开业那天,皮大嘴请来洋乐队,提到大洋号,为后文绸庄小老板往里面尿尿埋下了伏笔。
D.小说善用口语,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如“顶要紧”“赛”等词,吸取口语和方言中的精华,显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别有风味。
20.(6分)作者将皮大嘴列入“俗世奇人”,皮大嘴的“奇”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共40分)
21.(本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请以“记忆·家乡”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2)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具体信息。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铁砧”的“砧”应读作“zhēn”,“返璞归真”的“璞”应读作“pú”;
B.“信笺”的“笺”应读作“jiān”,“怪癖”的“癖”应读作“pǐ”,“珊栏”的“珊”应写作“栅”;
D.“复辟”的“辟”应读作“bì”,“污秽”的“秽”应读作“huì”。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风华正茂”指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风华正茂”可修饰以毛岸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不能修饰“故事”。此处成语使用错误。
B项,“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不能用来修饰同学们看风景。此处成语使用错误。
C项,“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形容老年人,此处成语使用错误。
D项,“别开生面”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此处成语符合语境。
故选D。
【点睛】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总结好”,再“运用好”,正确的表述是“我们必须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
B.成分残缺。“随着……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去“随着”或者“使”,比如“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使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或者“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
C.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由……引起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以改为“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或者“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引起的”。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
本题,首先由“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可得知,第一个空应该填写的是“感情不同”,所以在①②两句里面选,故排除A、B项;有第二个空后的句号可知,前两个空讲得应该都是情感的不同,故①②句放在前两个空,由①中得“也有”可确定,②在①之前,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必考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
5.A 6.B 7.C 8.D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覆盖:遮盖,多指有形的事物。涵盖:包括,包容。
此处的“品种”无形,所以用“涵盖”。
第二空,飞入寻常百姓家:原诗指当年豪门贵族屋檐下的燕子,如今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里,现多理解为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到乡翻似烂柯人:意味人世沧桑,物是人非。
前句“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合乎太空茄子、黄瓜、番茄等早已经寻常的语境。
第三空,诚然:实在,固然(引起下文转折)。当然:应该如此,没有疑问。
句中强调被选中者的合情合理,故选“当然”
第四空,弯道超车: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弯道”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天道酬勤: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
句中并非强调勤奋,而是突出上太空是突破短板的关键点,故选“弯道超车”。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
(1)“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成分赘余,“由于”和“的缘故”语意重复,删除其一;
(2)“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中“搭载”与“种类”搭配不当,“种子的种类”应改为“种类的种子”。
全都修改正确的选项为B。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参考后文主体对象“‘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来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此处与之对应,应该选“优等生”,排除AB;
参照后文把缺点突变,应强调优等生想变得更优,排除D。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偏科生”的引号用法特殊含义。
A.直接引用;
B.表示反语讽刺;
C.表示强调;
D.特殊含义。
故选D。
9.C 10.C 11.A 12.(1)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13.①我们的学习不能停止,应该通过发愤,坚持学习。②我们应该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成绩才会有所提高。③学习必须“善假于物”,从老师同学那里获得帮助。④学习应注意不断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A.?,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B.彰,清楚;
D.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错误。“赤兔”“的卢”是具体的马的名字,并不是千里马的“别称”。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错误。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而并非举例。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生,通“性”,资质,禀赋;假,借助;物,外物,指客观条件。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埃土,尘埃、泥土;下,名词作状语,向下;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因为;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由“学不可以已”可知,我们的学习不能停止,应该通过发愤,坚持学习。
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知,我们应该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成绩才会有所提高。
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知,学习必须“善假于物”,从老师同学那里获得帮助,不懂就要问。
由“积土成山……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知,学习应注意不断积累。
由“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知,学习应持之以恒。
由“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可知学习应专心致志。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14.B 15.D
【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感受秋意,认为秋天的天气过于寒冷”错误,次句“散步咏凉天”,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合的。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并不是为了感受秋意。故选B。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理解错误。“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的意思是: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幽人”指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形象地写出了友人之间相互思念、夜不能寐的孤寂。并不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故选D。
【点睛】选择题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常见设误角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
16. 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樯橹灰飞烟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契”“讌”“荫”“檐”“事”“沦”。
18.B 19.B 20.①“奇”在模样怪异。皮大嘴“个子高又瘦,手小脚小脑瓜小”“远看只剩下一张嘴”。②“奇”在技艺高超。大嘴“能说”“能编”“随处现挂”“妙趣横生”,说单口相声很早就出了名,编的故事能口口相传。③“奇”在方法独特。皮大嘴将做买卖与说相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他在天津卫“怎么干怎么来钱”。④“奇”在智慧高妙。最奇的是皮大嘴编相声段子,借众人之口给自己扬了大名,不着痕迹,严丝合缝,展现了他的大智慧。
【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项,“说明他眼馋财主,天天想发财”错误,由文中“这时候,天津卫已经有九九八十一家金店,各家金店为了争头抢先,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他能一炮打响?皮大嘴在装店面时,就使出一绝招,叫作‘满堂金’”“金店没开门,已经是隔着大门吹号——名声在外”可知,虽然开金店的人多,但他照样能吸引很多客人,说明他“脑袋灵活”。
故选B。
19.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巧设悬念”错误,由文中“这便不得不佩服皮大嘴,编个段子,借众人的嘴,给自己扬了大名,肯定还得发财”可知,“肯定还得发财”的结果已预料到,只是留给人想象的空间,而没有悬念,应是“留白”。
故选B。
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将皮大嘴列入“俗世奇人”的“奇”的表现。
由文中“天津有位说相声的叫皮大嘴,单看模样就可乐。个子高又瘦,手小脚小脑瓜小。……更怪的是嘴大。他脑袋小嘴大,远看只剩下一张嘴了,所以绰号皮大嘴”可知,皮大嘴个子高,脑瓜小最大,“奇”在模样怪异。
由文中“皮大嘴能说,死人能说活,张口就来,随处‘现挂’,妙趣横生,很早就在三不管一带说单口相声出了名。能说的人都能编,凡是皮大嘴编的说的故事,都能口口相传”可知,皮大嘴能说能编,随处现挂,名声在外,“奇”在技艺高超。
由文中“开头他赚钱的法子是一边说相声一边卖药糖,说一段相声卖一会儿糖;……单用这法儿他就赚不少钱,后来变了法子,说一段相声卖一会儿从租界弄来的洋凳子,……听完相声就忍不住把洋凳子买走了。……有了钱,开饭店,饭店赚现钱。吃饭的人一半来吃一半听他说。凭皮大嘴的嘴加上他的脑袋,怎么干怎么来钱”可知,皮大嘴能将做买卖与说相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奇”在方法独特。
由文中“可是圈里的人都能听出这笑话是皮大嘴自己编的。这哪是笑话,纯粹是个相声段子。……这便不得不佩服皮大嘴,编个段子,借众人的嘴,给自己扬了大名,肯定还得发财”可知,皮大嘴编相声段子,借众人之口给自己扬了大名,“奇”在智慧高妙。
2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
材料呈现对家乡的认识,家乡对于个体而言,不仅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更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是精神、情感寄托的所在。题目要求以“记忆·家乡”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忆”强调的是在家乡发生的,过去发生的、留存于脑海中的经历、感受、事件、人物等。这些记忆可以是快乐的、悲伤的、难忘的、平凡的,但都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成为值得书写的素材。“家乡”明确了故事发生的特定地域范围,是自己生长的故乡。它具有独特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方言特色等,这些元素都可以融入到文章中,成为构建故事和表达情感的重要依托。
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需要塑造与家乡相关的人物形象,如亲人、朋友、邻居等,通过描述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来丰富故事内容。同时,要有具体的情节发展,比如在家乡的一次特殊经历、与家乡人之间的一段故事、参与家乡某个传统活动的过程等,情节要有起有伏,能够吸引读者。以情感为纽带贯穿全文,这种情感可以是对家乡的热爱、怀念、眷恋、自豪,也可以是对家乡某些变化的感慨、对过去在家乡经历的遗憾等。情感要真挚自然,通过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生硬地抒情。
行文构思上,可以从家乡的自然景观入手,如描写家乡的河流、山脉、田野等,回忆在这些地方度过的欢乐时光,如在河边捉鱼、在山上放牛、在田野里奔跑嬉戏等。也可以写家乡的人文景观,像古老的建筑、传统的集市、热闹的庙会等,讲述在这些场景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故事。还可以记叙家乡的美食、传统手工艺等特色文化元素,比如回忆奶奶做的家乡菜、跟爷爷学习传统手工艺的过程等,展现家乡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传承。
立意:
1.家乡是心灵的港湾、是精神的寄托。
2.家乡的变迁反映了时代的发展。
3.传承与保护家乡文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高一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