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县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云县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臭氧层,A层大气的主要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于2023年初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发现,轨道周期为61751年。近日,该彗星连续在西藏拉萨上空“登场”,吸引摄影爱好者“追星”观测。2024年10月16日晚,某摄影爱好者根据在拉萨拍摄到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拖着长长的彗尾绘制的彗星绕太阳运动轨迹图(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彗星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最基本的天体B.体积小,密度大C.轨道接近圆的椭圆D.有云雾状外表
2.图中正确表示彗星形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太阳爆发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局部区域大规模能量释放的过程。下图示意近四个太阳周期内太阳黑子数量(b)和地球上空的太阳风动压(c)的时间序列。太阳风暴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会对太阳系的空间环境产生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b)图中虚线与点线的时间差大约为( )
A.11年B.6年C.5年D.10年
4.(c)图中太阳风动压较高时( )
A.太阳黑子面积小数量多B.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时刻
C.地球低层大气扰动强烈D.近地空间环境强烈扰动
云南禄丰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参观完恐龙博物馆后,开展了一次对地球演化历史的探究活动。他们通过搜集不同时期的资料,制作了生物进化谱系树图(下图)。据此完成5~7题。
5.恐龙繁盛时,陆上分布较广泛的动植物有( )
A.三叶虫B.银杏C.海生藻类D.海洋蓝鲸
6.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恐龙化石,不可以说明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生物化石越低级、简单其地层越古老
C.通过不同年代的化石比较,推断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D.和鸟类的化石相比,恐龙化石出现在较晚的地层中
7.按④→①植物出现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C.中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D.三叶虫—鱼类—恐龙
北斗探空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气象探空系统,由北斗卫星确定探空气球位置,通过布置北斗探空站、北斗探空接收站、探空远程中继控制站,获取稳定可靠的连续性数据。2024年4月,云南省首套北斗探空观测系统落户普洱。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臭氧层(22~27km)所在高空,随高度增加气温的变化是( )
A.逐渐升高B.先降低后升高C.逐渐降低D.先升高后降低
9.A层大气的主要特点是( )
A.水汽杂质少且能见度高B.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C.天气现象复杂而又多变D.厚度不会随纬度而变化
10.2024年4月18日—20日普洱经历了一次降水过程,21日天气转晴,普洱近地面的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为( )
A.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少D.先减小后增大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1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大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气候越湿热垂直分层越明显。下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亚寒带针叶林
14.图中分布在最底层的植被具有( )
A.喜光特性B.喜阴特性C.喜水特性D.喜旱特性
下图是某校学生观察地貌后绘制的素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属于侵蚀地貌景观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图中②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B.孤立岩石,上宽下窄
C.垄脊走向与盛行风向平行D.沙丘连绵,植被稀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过高的空气湿度会促进尘螨、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影响人体的舒适和健康。云南省某地理爱好者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设计了以下房屋降湿模型(如下图),以降低室内湿度,其中,硅胶干燥剂可吸收流过其中空气中的水汽,水汽挥发后可再生重复使用。
(1)在上图中用箭头绘制白天和夜晚室内气流运动方向。(4分)
(2)图示中所示室内气流方向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至少写出两个,答案不唯一),a处硅胶干燥剂除湿效果显著的是______(夏季/冬季)的______(白天/夜晚)。(6分)
(3)实验发现,夜间a处干燥剂没有达到预期,故在甲处安装一抽风扇,并夜间开启。则抽电扇应向______(室内/室外)抽送空气,说明理由。(6分)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图。
(4)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指出可能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及月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左图示意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右图示意月壳与月幔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
(1)分别说明图中①、X和甲所表示的地理含义。(6分)
(2)简述地震波在穿过X面时,横波和纵波的变化特征。(4分)
(3)比较地震波在地壳、地幔和在月壳、月幔的传播速度的相同点。(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长江干流以宜昌、湖口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下图示意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开展研学活动,并沿途利用无人机拍摄了各地地形地貌的景观(下图)。
(1)指出②③④景观在长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分布的顺序及对应的外力作用。(6分)
(2)指出该兴趣小组在研学中拍摄的入海口处地貌类型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3)指出①处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
1.D【解析】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A错误;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B错误,D正确;大部分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扁长的椭圆形,它们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差别很大,C错误。故选D。
2.A【解析】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形成云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尘埃,通常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扫帚状的彗尾。因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尾始终背向太阳,且彗尾与彗星、太阳大致在一条直线上,①正确,②③④错误。故选A。
3.B【解析】图示每当虚线出现时,太阳黑子的数量都会达到一个峰值,这表示太阳活动进入了极大期。垂直点线与垂直虚线相反,当点线出现时,太阳黑子的数量会降至最低,这表示太阳活动进入了极小期。虚线与点线的时间差大约为半个太阳活动周期,结合图示可知大约为6年。故选B。
4.D【解析】由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太阳风暴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会对太阳系的空间环境产生影响。随着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太阳风暴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太阳风动压较高时,太阳风暴强烈,太阳风暴会导致近地空间环境发生强烈的扰动,这种扰动会进一步影响到行星际和行星系统的空间天气,这种空间天气的变化会对地球上的高技术系统产生影响,D正确;太阳风暴强烈,说明太阳活动强烈,太阳黑子的面积大,数量多,A错误;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时刻为一天中的正午时间,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地球低层大气为对流层,受地面影响大,太阳活动主要干扰高层大气,C错误。故选D。
5.B【解析】恐龙繁盛于中生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繁盛,典型代表有银杏,B正确;三叶虫只生存在古生代,A错误;海生藻类在早古生代时期繁盛,C错误;蓝鲸属于哺乳类动物,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
6.D【解析】恐龙属于爬行动物,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和鸟类的化石相比,恐龙化石出现在较早的地层中,D符合题意;生物的进化由低级到高级,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生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因此生物化石越低级、简单说明其地层越古老,B不符合题意;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根据对这些化石的判断分析,可以推断出这些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推断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④→①植物出现的时间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从动物来讲: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B错误,D正确;从时间来讲: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错误。故选D。
8.B【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是先降低后升高。故选B。
9.C【解析】读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水汽杂质多,直接吸收地面辐射,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A【解析】4月18日—20日普洱经历了一次降水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增强、气温日较
差小,21日天气转晴,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减弱、气温日较差增大,故此时段气温日较差逐渐增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C【解析】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域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因此,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B【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并结合图示可知,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故表层海水密度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大,在垂直方向上,深度越深,密度越大,因此海水最大密度没有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寒暖流会对海水密度造成影响,D错误。故选B。
13.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热量条件越好,植被越丰富,垂直群落越复杂,相反,热量条件越差,群落垂直结构越简单。结合选项可知,热带雨林纬度最低,水热条件最好,因此群落的垂直结构最为复杂,垂直分层最明显。故选C。
14.B【解析】读图可知,分布在最底层的植被由于其高层植被遮挡,所获取的阳光较少,故为喜阴特性,不一定喜水和喜旱。故选B。
15.B【解析】读图可知,①奇峰林立、地表崎岖,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②地貌垄脊走向与主风向平行,为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③为新月型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④上部宽大,下部窄小,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16.C【解析】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为雅丹地貌,垄脊走向与主风向平行,C正确;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为喀斯特地貌,A错误;孤立岩石、上宽下窄为风蚀蘑菇,B错误;沙丘连绵、植被稀疏是沙丘地貌,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7.(1)
(白天和夜晚各画出其中两个箭头则可,每个箭头1分,共4分)
(2)①②④⑧(任意写出2个,2分) 冬季(2分) 白天(2分)
(3)室外(2分) 理由:夜晚室内比室外温度高,室内气流上升;(2分) 室内上空气压高于室外,气流向室外流动,为增强气流运动,因此应向室外抽送空气。(2分)
(4)差异: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比前一天小(第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2分) 原因:第二天为阴天或阴雨天气。(2分)
【解析】第(1)题,白天,由于阳光照射,玻璃幕墙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后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室内受集热板遮阳作用气温相对低,气流下沉,同时室外相对热的空气从上部流入室内,补充下沉气流留下的空缺,形成循环;夜晚与之相反(如下图)。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绘出白天和夜晚气流运动状况则可得出气流方向正确的有①②④⑧。a处硅胶干燥剂除湿效果显著的气流应由室外通过甲处流向室内,冬季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冷空气易进入室内,且室外空气比室内水汽多,除湿好。白天①处通风口关闭,此时对室内除湿作用的只有a处,夜晚①处通风口打开,b处硅胶干燥剂起作用。第(3)题,夜间a处干燥剂没有达到预期,故在甲处安装一抽风扇,并夜间开启,说明甲处气流运动较弱,而夜晚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气流由⑧处通过a处干燥剂向室外流动,因此在甲处安装的抽风扇向室外抽送气流。第(4)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天气、海拔、大气透明度等。读图可知,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小(或者第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可能因为第二天是阴天,云层较厚,反射了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因此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小。
18.(1)①表示地壳和地幔;(2分) X表示古登堡面;(2分) 甲表示横波。(2分)
(2)横波突然消失;(2分)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分)
(3)纵波速度都始终大于横波速度;(3分) 横波、纵波都可以穿过地壳、地幔和月壳、月幔。(3分)
【解析】第(1)题,读左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深度,越往右越深,纵坐标表示速度,越往上速度越快;X面大约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在X界面,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以判断X面为古登堡面;①在该面以上,表示地壳和地幔。读右图可知,甲始终小于乙,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可知甲为横波。第(2)题,读左图可知,X面对应的深度约为2900km,地震波向下传播在穿过X界面时,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突然消失。第(3)题,可以从速度大小、通过的圈层来比较相同点。根据上题可知,右图中的甲为横波,乙为纵波,对比左右两图可知相同点有:纵波传播速度都始终大于横波传播速度;由于横波和纵波都可以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因此横波、纵波都可以穿过地壳、地幔和月壳、月幔。
19.(1)②—④—③。(2分)②对应冰川侵蚀作用,(2分) ③和④对应流水堆积作用。(2分)
(2)⑤。(2分)形成过程: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2分) 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2分)
(3)①处地貌因流水(下切)侵蚀;(2分) 使谷底河床加深,从而形成V形谷。(2分)
【解析】第(1)题,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多冰川地貌,图②是冰川侵蚀地貌;④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③是由河流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地貌;相对于冲积平原,冲积扇位于山前,地势起伏比冲积平原大,所以冲积扇在冲积平原的上游。②③④景观在长江流域自上游向下游分布的顺序是②④③。第(2)题,入海口处的流水堆积地貌是河口三角洲,对应图⑤。形成过程是长江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给三角洲提供物质来源;由于长江入海口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三角洲。第(3)题,河流上游地区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使谷底河床不断加深,从而形成V形谷(图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祥云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答案pdf、高一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云县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题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云县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答案pdf、地理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