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五四制)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五四制)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春华秋实,夏雨冬雪都是世间最美的风景,班级以“走过四季”为主题开展诗文诵读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完善下面的开场白。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季风景美不胜收。春是朱自清笔下的风,酝酿(yùn niàng)着青草味和花香,温暖和煦(hé jù);夏是刘湛秋笔下的雨淅淅沥沥,热烈而粗犷(cū kuǎng);秋是史铁生笔下的菊花,淡雅高洁,开得泼泼洒洒;冬是老舍笔下济南的水,冒着热气,水藻也把终年伫蓄(zhù xù)的绿色都拿出来了,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为了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文学诵读的兴趣,我们今天欢聚在此,开展“走进四季”班级诵读会。这次活动广播站的老师也莅临现场指导,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感到无比荣幸,感谢你们早早恭候在教室,请你们对我们的活动不吝赐教。让我们共同走入四季天地,共赏文学魅力。
1.开场白中加点词语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yùn niàng)B.和煦(hé jù)
C.粗犷(cū kuǎng)D.伫蓄(zhù xù)
2.开场白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不胜收B.淅淅沥沥C.泼泼洒洒D.咄咄逼人
3.开场白中画波浪线的谦敬辞使用不符合情境的一项是( )
A.莅临B.荣幸C.恭候D.赐教
【答案】1.A 2.B 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和煦(hé jù)——hé xù;
C.粗犷(cū kuǎng)——cū guǎng;
D.伫蓄——贮蓄。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句中形容四季美景看不完,使用正确;
B.淅淅沥沥:一般指小雨落下的声音。句中形容夏季的雨,用错对象;
C.泼泼洒洒: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引申为写文章,做事气势很大。也做花开得旺盛的样子。句中形容史铁生笔下菊花开的旺盛的样子,使用正确;
D.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句中形容老舍笔下冬天水藻富有生机,没有令人惊惧的气势,使用正确。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谦辞敬辞。
C.有误。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已恭候多时。这个词通常是自己等候别人,在句子中说“感谢你们早早恭候在教室”,使用对象错误,应该是自己这一方恭候老师,而不是说老师恭候。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有生命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快乐。
B.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C.电影《万里归途》讲述的是我国外交官深陷战火异域,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带领被困的中国同胞撤离。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言必行,行必果”等,都体现着对自身品德修养的重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故事”。
5.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晋才女谢道韫看到冬日的飞雪,才情大发,一句“柳絮因风起”震惊四座。
B.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赞颂四季美景“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
C.《金色花》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之手,他的作品有《新月集》《飞鸟集》《樱花赞》等。
D.《论语》是孔子撰写的,它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四书”。书中的名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谢道韫是东晋时期的才女。在一个下雪天,谢安问子侄们雪像什么,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其比喻新颖,展现出她的文学才华,震惊四座;
C.有误,《樱花赞》是冰心的作品;
D.“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包括《诗经》。
6.下面是小雨同学梳理的描写四季美景的句子,请你补充完整。
【答案】(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5)秋风萧瑟 (6)枯藤老树昏鸦
7.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她的头发剪得很短,配上大咧咧的举止,俨然像个男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早就被戳穿了。”这句话中的“行径”一词含有贬义。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中,“寒”“手”“抚摸”的词性依次是形容词、名词、动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有误,判断一句话是否是比喻,关键看是否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有些比喻句可省略比喻词),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但有相似点。在“她的头发剪得很短,配上大咧咧的举止,俨然像个男人”这句话中,“她”和“男人”是同类事物,不是比喻。
二、阅读(50分)
(一)诗歌阅读(9分)
8.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凸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奇特的想象力,读来豪情万丈。
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景象,体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表现了诗人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理想和信念。
D.《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听觉的角度刻画凄凉幽远的芦笛声,抒发戍边将士们浓浓的乡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时应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沦陷的时代特点可知,“故园菊”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对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10.吟诵完这首诗,你觉得诗歌最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9.C
10.这两句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自身的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诗的前两句叙事,回忆过去;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借景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通过江南的美景和“落花时节”的对比,以及与故人重逢的场景,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时代变迁、人事全非的感慨,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情感分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意为: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正是江南好风景”描绘出江南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本应是令人愉悦的画面。然而“落花时节”又蕴含着时光流逝、美好消逝之意。这里用江南美景作为衬托,更突显后面“又逢君”的复杂情感。“君”是李龟年,昔日两人相识于盛世,如今在这落花的衰败场景中重逢,以乐景写哀情,形成鲜明反差。诗人与李龟年重逢在这所谓的“好风景”中,实则是历经安史之乱后的颠沛流离。国家从开元盛世陷入衰败,他们二人也从风光无限到落魄潦倒。所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深刻地表达出对国运衰微的痛心,也流露出自身身世飘零、饱经沧桑的伤感。
(二)名著阅读(6分)
11.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回忆性散文,《范爱农》《五猖会》《琐记》都收录其中。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在鲁迅笔下,“黑无常”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勾魂使者,他浑身雪白,粉面朱唇,活泼而诙谐,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爽直而公正,受到民众的喜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D.有误,在鲁迅笔下,“白无常”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勾魂使者,他浑身雪白,粉面朱唇,活泼而诙谐,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爽直而公正,受到民众的喜爱。而“黑无常”形象与之不同,题干中把“白无常”的特点安在了“黑无常”身上。
12.“书中亦有别样风景”请仿照示例,完成《朝花夕拾》的阅读任务。
【答案】①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 ②藤野先生:正直、公正、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③长妈妈:善良、迷信、慈爱。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寿镜吾老先生:在文章中,他是一位传统的私塾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严格但又不失关爱。他的方正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自身的严谨治学态度上;质朴则体现在他的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博学则体现在他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面上。可概括为:方正、质朴且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
(2)《藤野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创作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文中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藤野先生:在文章中,他是一位严谨治学的日本教授,对鲁迅等中国留学生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帮助。他的正直和公正体现在对学生的公平对待和无私指导上;严谨则体现在他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没有民族偏见则体现在他超越了国界和种族,对中国学生的尊重和帮助上。可概括为:正直、公正、严谨且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3)《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长妈妈:在文章中,她是一位勤劳善良、有些迷信但充满慈爱的保姆。她的善良体现在对鲁迅的关心和照顾上;迷信则体现在她的一些传统观念和习俗上;慈爱则体现在她对鲁迅的呵护和爱护上。尽管她有些迷信,但她的善良和慈爱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概括为:一个善良、迷信但慈爱的长妈妈。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海上沤鸟
海上之人有好沤①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②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③智之所知,则浅矣。
【注】①沤:通“鸥”,海鸥。②住:通“数”。③齐(jì):限定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B.逝者如斯夫 斯:这,指河水。
C.每旦之海上 旦:元旦。D.海上之人有好沤①鸟者 好:喜爱。
14.下列各项中“而”的用法与“沤鸟舞而不下也”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两处)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答案】13.C 14.B
15.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16.(1)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2)限定于自己的智慧(局限于自己的智慧)所了解到的,是很浅薄的。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C.有误,句意:每天早晨到海边去。旦:早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沤鸟舞而不下也”意为:鸥在空中飞舞盘旋,却不再落下来了。而:连词表转折,但,却。
A.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从而”;
B句意: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而:连词表转折,但,却;
C.句意:弯着胳膊枕着它(胳膊),乐趣也在这当中了。而:连词表修饰;
D.句意: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并且多思考当前的事情。而:连词表并列,并且。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我听说海鸥都愿意和你一起游玩,你捉几只来,让我也玩玩。“吾闻沤鸟皆从汝游”陈述一个已知情况,是完整语义;“汝取来”是父亲对儿子提出的要求,让他去捉海鸥;“吾玩之”则表明父亲的目的;
故断句: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陋巷:简陋的巷子;堪:能忍受。
(2)齐:限定;智:智慧;所知:所知晓的(道理);浅:肤浅、浅薄。
参考译文:
《论语》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并且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海上沤鸟》海边有个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早晨他都到海边去,和海鸥一起游玩,飞下来跟他一起玩的海鸥常常数以百计不止。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愿意和你一起游玩,你捉几只来,让我也玩玩。” 第二天这个人再到海边去的时候,海鸥在空中飞舞盘旋,却不再落下来了。 所以说:最精妙的言语是不发一言(或去掉多余的言语),最有作为的举动是无所作为(或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用自己有限的智慧所知晓的道理,去对待事物,那是很肤浅的啊。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
①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已经经历了46亿年的沧桑变化,海洋出现于44亿年前后。海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但背后的道理却很简单。首先,形成海洋需要有一大片低洼地带,也就是海床。而海床的形成与构成海床和陆地的地壳岩石不一样有关:托起海床的岩石层主要是密度较高(~3.2g/cm3)的玄武岩,而托起陆地的则主要是密度较低(~2.8g/cm3)的花岗岩。由于它们都“漂浮”在高温液态的地幔之上,密度较高(也就是较重的)的玄武岩自然下沉得更深一些,从而形成了与大陆形成一定高度差的海床。
②其次,形成海洋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海水。关于海水的来源,目前的假说认为:在地球演化初期,海水主要来自无数撞击地球的彗星或微行星,另外有一部分则是来自地球内部,它们是以火山喷发等形式“释放”出来的。在随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陆板块运动驱使着我们的陆地和海洋一直处在变化的状态,从两亿五千万年前的“泛大陆”与“泛古海”到如今的七大洲四大洋,而且还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材料二】
①为什么海水会变成咸的?
②首先,岩石和土壤是海水变咸的重要来源。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富含各种矿物质。当岩石遭受风化和侵蚀时,它们会释放出溶解物,进而进入水体中。土壤也是溶解物的来源之一,土壤层中存在许多微小颗粒和碎屑,这些颗粒和碎屑中含有可溶性的盐类和矿物质。当下雨时,雨水流经土壤层,会溶解这些物质并将它们带入河流和海洋。
③此外,岩石和土壤中的物质不仅含有氯化物和硫酸盐,还包括碳酸盐和硅酸盐等溶解物。这些物质都会进入水体中,致使海水成分复杂多样。例如,碳酸盐在水中形成了碳酸氢根离子,使得海水的酸碱度有所变化。硅酸盐则会参与浮游生物的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④有时我们会发现,在某些地方的海水比其他地方更咸。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岩石和土壤的化学组成有所不同,导致海水的成分也不同。例如,位于盐碱地区的海洋,其地下水中的溶解物更丰富,从而使得海水的盐度更高。
【材料三】
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1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海床的形成与构成海床和陆地的地壳岩石不一样有关。
B.目前海水来源的假说认为:有一部分来自地球内部。
C.海水变咸是因为来自岩石和土壤的不可溶解物。
D.盐碱地区的海洋,其地下水中的溶解物更丰富,海水的盐度更高。
18.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介绍海水会变咸的重要来源及原因。
B.如果将段首的“首先”“此外”两词删去,文段照样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C.加点词“这些物质”指的是“氯化物和硫酸盐”和“碳酸盐和硅酸盐等溶解物”。
D.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水的酸碱度变化的原因。
19.根据材料三,请写出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
【答案】17.C 18.B
19.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杜绝江河径流和点源污染排放,倾倒垃圾和减少空气污染;加大安全管理,减少船舶事故。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明确指出“岩石和土壤是海水变咸的重要来源。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富含各种矿物质。当岩石遭受风化和侵蚀时,它们会释放出溶解物,进而进入水体中”可知,是溶解物使海水变咸,而不是不可溶解物。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首先”“此外”是表示顺序的词语,在文段中有条理地介绍了海水变咸的不同因素。如果删去,文段的逻辑顺序就不那么清晰了,读者很难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主次和先后关系。因此不能删去。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意见建议。
材料三为“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统计表,其中江河径流和点源排放占44%;海上油、气生产占1%;倾倒废物占10%;船舶事故占12%;空气污染占33%。由此可见,材料三显示海洋污染来源多样,比例最高的是江河径流和点源排放(44%)以及空气污染(33%),这表明海洋环境与陆地活动密切相关。所以要实现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开发而忽视污染对海洋的影响。
江河径流和点源排放占比大,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杜绝这种污染排放行为。同时,倾倒废物占10%,也需要法律禁止随意倾倒垃圾,并且要采取措施减少空气污染对海洋的影响,因为空气污染也是重要污染源。
此外,船舶事故占12%,这就需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减少此类事故发生,防止石油等污染物泄漏污染海洋。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渐渐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20.朗读设计要基于文字的感情基调,请你为第①段选定合适的朗读风格并结合加点词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①舒缓喜悦 ②平静淡然 ③激情豪迈)因为______。
21.仔细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如果请你朗读“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这一句,说说哪些词可设计重音并说明理由。
(2)“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22.第④段关于“春天名字”的由来写的趣味盎然,请你深入体悟并分析其中的妙处。
23.读文章需要把握关键词句,请你仔细阅读文章第⑦段并联系题目和全文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答案】20.①我选① ②因为“噗嗤”是拟声词,“笑”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这两个词都写出了春天到来积雪融化的情态,让人感到雪之调皮和春之活泼与生机,饱含喜悦之情。
21.(1)“忽然”“桃花”“所有”“都”可以重读,强调了春天来后,桃花开得的迅速,猝不及防,把曾经的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廓的景象写活了。
(2)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鸟儿对春天的喜爱,也凸显了天空的湛蓝、澄净、空旷。
22.从《诗经》《尚书》到仓颉造字,作者用形象化的文学语言揭示“春”字诞生的文化内涵;想象力丰富,凸显了春天的到来给万物带来的盎然生机和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之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3.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内容上:作者笔下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是“春之怀古”,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的向往、怀念,对美好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对现代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的遗憾和谴责。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风格。
“绿意内敛的山头”表现初春时山上的植物吐出嫩芽,但这些嫩芽并不浓绿的状态。“冷面笑成花面”表现原本被大雪覆盖的山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雪融化了,山上呈现出各种颜色的情景。“一首渐渐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用诗意的语言描写出春雨从天而下,滋润世间万物时的情景。“唱”运用拟人手法,表现春雨的轻柔。“软溶溶的春泥”写出春天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的泥土变得松软的样子。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的复苏和生机活力,营造出一种温暖、柔和的氛围。这些词语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结合第①段“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雪赋予了人的情态,“噗嗤”是个拟声词,生动形象的表现雪笑得状态,把春天到来,积雪融化,雪之调皮和春之活泼与生机的情态写活了,饱含喜悦之情。适合用舒缓喜悦的朗读风格来朗读,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春天的美丽和自然的复苏带给人们的愉悦和欣喜之情。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结合“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漫山遍野都是桃花的美丽景象。其中“忽然”强调人是突然才感受春天到来的这个词语,表现人们发现春天时的惊喜;“桃花”是春天的象征,突出其在春天中的重要地位;“所有”突出了桃花盛开的范围广,热烈;“攻陷”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强势和不可阻挡,强调春天的力量和影响力。通过重读这些词,把春天桃花开遍了山村水廓的景象写活了,更好地传达出春天来临时的生动和震撼。
(2)结合“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可知,“丈量天空”使用了拟人手法,将鸟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形象地描绘出鸟在春天的活跃与自由,仿佛它们在认真地“丈量”天空的各个维度。连用三个“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从蓝度、透明度、高度和深度四个方面展现了天空的广阔、湛蓝与美丽,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和层次感,突出了春天来了,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景,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春天的天空非常湛蓝澄澈,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此句运用想象的笔触,通过“小羊”“孩子”“患风痛的腿”“素手”对春天来临的真切感受,从侧面来表现春天的到来世间万物变得生机勃勃以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之情,表现了春天的无穷魅力,从而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此句运用想象的笔触,想象出春天来临了,人们从自然中感到美好,愉悦,于是便把这个美好的感受命名为“春”,这是用形象化的文学语言揭示“春”字的来历及诞生的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构:结合第⑦段“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第①段“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可知,文章首尾都涉及到作者对春天的想象,“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首尾呼应;
结合题目“春之怀古”,第⑦段“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即写出了春天曾经是这样,又引入了现实的春天,作者由现实的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想象古代美好的春天,照应题目的“怀古”。
内容:“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其中“烟囱”在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表明了环境的污染,那些美丽的景色都被破坏了,表达了对破坏环境的气愤和惋惜,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结合第③段“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第⑤段“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可知:作者认为春天的样子应该是纯净美好,富有生机。“曾经是这样”表现作者渴望回到原来的春天的美丽景色,对古典春天的向往怀念之情。“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追忆曾经的美好,表现对美好的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对环境问题的担忧。
三、作文(50分)
24.同学们,关于读书,鲁迅先生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杨绛先生说“每本书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往事依依》中于漪的老师说“你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关于读书,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请你以“最是书香能醉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感情真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略。关键词
诗文例句
诗文出处
春将至
(1)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之声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2)______。
《春》(朱自清)
春欲归
(3)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秋之月
(4)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李白)
秋之风
(5)______,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秋之悲
(6)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篇目
读书感悟
《狗•猫•鼠》
我认识了一个有同情心,爱憎分明的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的寿镜吾老先生。
《藤野先生》
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的藤野先生。
《阿长与<山海经>》
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的长妈妈。
来源
江河径流和点源排放
海上油、气生产
倾倒废物
船舶事故
空气污染
比例(%)
44
1
10
12
3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2023~2024学年山东青岛莱西市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制)(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_2024学年山东青岛莱西市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制解析版pdf、2023_2024学年山东青岛莱西市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制原题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