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试题共有29道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友情提示:Hi,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1.请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题共有29道题:其中1—22题为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的标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23—29题在答题纸上作答,答案写在第Ⅰ卷上的无效、不得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Na—23,Mg—24,S—32,Ca—40,Fe—56,Cu—64,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锅生锈B. 玻璃破碎
    C. 石蜡熔化D. 酒精挥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锅生锈即铁变为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玻璃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 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泥土B. 蜡烛C. 食盐D. 花生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不符合题意;
    B、蜡烛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香蕉含有钾、镁、磷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镁具有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的效果。这里的“钾、镁、磷”指的是( )
    A. 单质B. 元素C. 原子D. 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里的“钾、镁、磷”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4. 规范实验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列图示操作规范的是( )
    A. 连接橡胶塞B. 点燃酒精灯
    C. 读取液体体积D. 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B错误;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故C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D错误。
    故选C。
    5.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随意焚烧秸秆B. 乱丢废旧电池
    C. 发展清洁能源D. 提倡毁林造田
    【答案】C
    【解析】
    【详解】A、随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和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
    B、乱丢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
    C、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符合这一主题;
    D、 树木具有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的作用,提倡毁林造田,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恶化,故选项不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C。
    6. 安全是第一要素,对化学品的使用要有提醒标志。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
    A. 易燃固体B. 毒性物质
    C. 易燃液体D. 腐蚀性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图标是“易燃固体”,汽油或乙醇属于液体,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有毒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物质,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汽油或乙醇属于易燃烧的液体,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腐蚀品”,汽油或乙醇不属于腐蚀性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钻杆主体采用铝基碳化硅材料。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这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
    C. 核外电子数不同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铝、碳、硅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选:A。
    8.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2个氢原子:2H2B. 氧元素:O2
    C. 2个钙离子:2Ca2+D. 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错误;
    B、氧元素符号为O,故B错误;
    C、离子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省略不写,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该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钙离子表示为Ca2+,故C正确;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空间站和潜水艇等密闭环境中的氧气从何而来?一方面通过地面携带加压氧气罐,另一方面可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制氧,例如:
    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电解水制氧;
    潜水艇利用氧烛(主要含氯酸钠)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 氯酸钠(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B. +1C. +3D. +5
    10.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氯酸钠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制氧时太阳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C. 水和氧烛均可以制氧的原因是两者都含有氧元素
    D. 氧烛中加入催化剂可以产生更多氧气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氯酸钠(NaClO3)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即氯元素显+5价,故选D;
    【10题详解】A、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制氧时太阳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水和氧烛均可以制氧的原因是两者都含有氧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B. 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C. 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体积的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其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来延长食品保质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化学教会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氮气不如氧气活泼,说明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 春天公园里柳絮纷飞,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
    D. 一滴水大约有1.6×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不如氧气活泼,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春天公园里柳絮纷飞,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滴水大约有1.6×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铁用于制作铁锅B. 氧气用于钢铁冶炼
    C. 活性炭用于净水D.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用于制作铁锅主要利用了其导热性‌,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氧气用于钢铁冶炼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其化学性质中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制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14. 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戊二醛属于化合物,化学式为C5H8O2
    B. 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
    C. 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戊二醛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戊二醛化学式为C5H8O2,则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
    B、戊二醛(C5H8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故B错误;
    C、戊二醛(C5H8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
    D、根据戊二醛化学式可知,戊二醛由戊二醛分子构成,1个戊二醛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有关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 下列探究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其中对照实验均为室温下进行) ( )
    A. 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B. 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无法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碘不溶于水,碘易溶于酒精,两组实验的两组其他条件相同,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应该控制变量,但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7. 科学家运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 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C. 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修正了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
    D. 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A、道尔顿是探索原子的结构较早的科学家,受当时科学水平的局限性,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A正确;
    B、由于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提出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所以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B正确;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设计了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卢瑟福核式模型,修正了汤姆孙关于原子结构的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C正确;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但卢瑟福核式模型也不是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将会被替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18. SO2与O2反应制备SO3是硫酸工业中的重要反应,其微观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少
    C. SO2和O2中都含有氧分子D. 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式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发生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O2)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硫(SO2)则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在二氧化硫中不存在氧分子,只存在二氧化硫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这个反应中,两个二氧化硫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三氧化硫分子,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19. 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干冰、冰水混合物B. 单质:液氧、蒸馏水
    C. 溶液:碘酒、牛奶D. 天然材料:棉花、合成纤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水和冰的混合物,由一种物质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蒸馏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碘易溶于酒精,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牛奶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材料,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0. 小木块在NaNO3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一定条件下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A. 实验过程中NaNO3溶液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B. 实验过程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 NaNO3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35℃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35℃时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所错误;
    C、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等质量的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增加,则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35℃时溶解的溶质质量最多,则35℃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1. 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是( )
    A. 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类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C. 能量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能量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 转化观:水通电分解和双氧水分解都属于分解反应,因此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A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B正确;
    C、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但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水通电分解和双氧水分解都属于分解反应,但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C。
    22.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各物质间存在如下反应关系(其中反应条件均省略,“→”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C常温下均是液体,D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的反应必须要有催化剂才能进行
    B. B、C可以相互转化,C、D也可相互转化
    C. A、C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 该反应关系中只涉及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D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则D为氢气,A可以反应生成B和C,且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C常温下均是液体,则A过氧化氢溶液,C为水,B为氧气,带入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A、A→B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制氧气,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能分解生成氧气,只是分解速率缓慢,故A错误;
    B、B、C可以相互转化(水电解可以生成氧气,氧气与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水);C、D可相互转化(水电解可以生成氢气,氧气与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水),故B正确;
    C、A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C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则化学性质也不同,故C错误;
    D、B和D的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2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
    (3)3个钠离子___________;
    (4)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答案】(1)N2 (2)O (3)3Na+ (4)
    【解析】(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N2。‌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化学表示为O。
    (3)一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3个钠离子是在钠离子符号前加上离子个数,表示为: 3Na+。
    (4)在化学中,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化合状态。在氧化镁(Mg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计算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表示为:。
    24. 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研究物质的独特视角。请完成下列问题。
    【符号表征与结构性质】
    (1)钠元素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与B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
    【宏观探究与微观辨析】
    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试液遇氨水会变为红色。
    (3)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图1所示微型实验,观察到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从左向右依次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如图2所示,将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溶解后,乙中液面低于甲中液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
    (5)如图3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在A、B和C中,能通过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答案】(1)①. 金属 ②. 失去 ③. 35.45
    (2)①. B、C ②. A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分子之间有间隔,蔗糖分子均匀分散于水分子之间
    (5)B、C
    【解析】(1)钠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1,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故填:金属;失去;35.45;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则B和C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都是17;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与B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故填:B、C;A;
    (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溶于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观察到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变红,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糖溶解后,液面变低,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之间,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蔗糖分子均匀分散于水分子之间;
    (5)B、C为同种分子,且由图可知,C中温度更高,分子运动更快,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填:B、C。
    25. 化学学习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深入了解水”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水的净化
    小组同学参观自来水厂后,绘制的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吸附池内常用______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池可除去水中的_____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同学们仿照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自制简易净水器,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其中,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结合以上活动,你认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分析混合物成分 b.寻找成分性质差异 c.找到分离方法 d.找到合适催化剂
    【活动二】了解水的应用
    (4)生活中,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水通常作___________。
    (5)水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如图实验中均用到了水。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A装置中,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___________(填化学式),减少空气污染。
    ②B装置中,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①. 活性炭 ②. 不溶性 ③. 化学
    (2)①. A ②. 混合物
    (3)abc
    (4)溶剂
    (5)①. SO2 ②. 防止高温熔融物落入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 ③.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二氧化氯消毒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二氧化氯通过其强氧化性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故填:活性炭;不溶性;化学。
    (2)按由上到下的顺序排列应该是:用小砾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故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A;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细菌和微生物,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A;混合物。
    (3)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然后利用各成分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故正确顺序为abc;故答案为:abc。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水通常作为溶剂‌。溶剂的主要作用是溶解溶质,形成均匀的溶液。故填:溶剂。
    (5)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可以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所以加入水吸收二氧化硫;故填:SO2。
    ②铁丝燃烧过程产生高温熔融物,若直接落于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加入水后,吸收热量,避免集气瓶炸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落入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
    26.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之一,其思路方法也可以迁移应用到其他气体的制取。根据回顾氧气制取实验并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B中用于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NH3),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则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答案】(1)长颈漏斗
    (2)①. A ②.
    (3)①. B ②.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D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B中用于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制取氧气选用发生的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制取氧气宣统的发生装置是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C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对应收集装置D。
    27. 小明同学做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实验,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实验中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写一条);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3)若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明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小明同学若用20%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上述氯化钠溶液,需要取________克20%的溶液?加_______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①. 试剂瓶塞正放 ②. 搅拌,加速溶解
    (2)①. 9 ②. 81
    (3)偏大
    (4)①.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设需要xg 20%的溶液,则有:50g×10%=xg×20%,x=25g;
    因此需要取25g的20%的溶液 ②.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g-25g=25g
    【解析】(1)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塞正放,为防止药品污染实验台试剂,瓶塞应倒放;图示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操作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g=45g,需要水的体积为45mL;
    (3)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4)见答案。
    28. 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等微粒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用途的一门学科。请结合以下资料,完成试题。
    【材料一】人类对元素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水曾经就被当成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材料二】初中实验室通常用图一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电解纯水速率较慢,通常可加入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电解质增强导电性,加快反应速率。
    【材料三】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如图二所示,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
    (1)图一实验中,点燃a管气体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图一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
    (2)结合图一图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图二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与图一a管中气体相同 ②图二实验中铁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③图二实验中水蒸气减少质量等于铁管增加质量 ④两个实验均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
    (3)为继续探究不同电解质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某化学小组利用图三装置开展探究。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先用燕尾夹夹紧医用软管,再将注射器竖直向下浸入水中如图四,若观察到_______(填“a”、“b”或“c”)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1】探究不同电解质对水电解速率的影响
    资料:已知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物质具有强烈腐蚀性。
    往图三水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浓度均为12%的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通电相同时间读取并记录数据,重复实验三次,测得氧气产生速率,结果如图五、
    ②由图五判断:影响水电解速率最大的电解质是______。若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则选择_______做电解质更佳。
    【实验2】探究水电解实验中电解质溶液的最佳浓度(以氢氧化钠溶液为例),结果如图六、
    ③浓度为_______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最佳电解质溶液。
    【答案】(1)①. 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 氢元素和氧元素
    (2)①④
    (3)①. b ②. 氢氧化钠 ③. 碳酸钠 ④. 18%
    【解析】(1)由图一可知,a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则a管中生成的是氢气,氢气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火焰;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则图一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产生淡蓝色火焰;氢元素和氧元素;
    (2)①由材料三可知,反应物为水蒸气和铁,生成物为铁的氧化物和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生成的气体是氢气,与图一a管中气体相同,故①正确;
    ②由材料三可知,反应后铁管的质量增加,转化为铁的氧化物,则铁在该反应中发生化学变化,故②错误;
    ③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是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故③错误;
    ④图二实验生成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再结合(1)可知,两个实验均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故④正确。
    故填:①④;
    (3)①若装置的气密良好,用燕尾夹夹紧医用软管,再将注射器竖直向下浸入水中如图四,管内封存一定质量气体,在注射器竖直向下浸入水的过程中,气压越大,会观察到b现象,故填:b;
    ②由图五判断:影响水电解速率最大的电解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则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则选择碳酸钠做电解质更佳,故填:氢氧化钠;碳酸钠;
    ③根据图六可知,浓度为18%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最佳电解质溶液,故填:18%。
    29. 圆梦学习小组的同学用不同的物质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铁与氧气、水作用生成铁锈,且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提出问题】除红磷外,可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药品还有哪些?
    【做出猜想】猜想1:铁;猜想2:碳;猜想3:镁;猜想4:铜。
    【实验探究】
    【实验分析】
    (1)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丙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达到了容积的70%,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丁中铜粉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甲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是___________(精确到0.1%)。
    【实验反思】
    (5)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同学们总结出本实验药品选择的原则有___________(写一条)。
    【答案】(1)
    (2)减少的气体不仅有氧气,还一定有氮气
    (3)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4)20.2mL
    (5)能在空气中反应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解析】(1)乙中发生反应为木炭和氧气 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丙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达到容积的70%,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其他气体的含量很少,故减少的气体不仅有氧气,还一定有氮气。
    (3)丁中铜粉足量的目的是:将装置内氧气耗尽;故答案为: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4)铁丝锈蚀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故答案为:20.2mL。
    (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所选药品需要能在空气中反应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如铁不能在空气中反应,不能选择,镁不仅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不能选择),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不能选择)。故答案为:能在空气中反应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方案




    装置
    操作
    一段时间后读数
    将足量的木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瓶中液面保持不变时记录
    将镁条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待镁条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瓶中液面保持不变时记录
    将足量的铜粉加热至红热状,充分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记录注射器读数
    氧气含量


    结论
    木炭、镁条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而铁、铜可以。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126.0
    54.5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次氯酸,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