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文言文练习(江苏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文言文练习(江苏专用),共105页。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四大题材:山水游记人物传记道德修养治国谋略)
【经典基础题】
题材一:山水游记
1.李强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各题。
游狼山记
①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①通州,余过焉。既望②,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②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③。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④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③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⑤,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⑥而筹也。
④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⑦,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⑧相庆,深忧长计,复奚⑨以为?
(文/张裕钊: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榷务:税收事务。②既望:农历十六日。③户牖:门和窗户。④殷:正当中。⑤华戎:中华与外夷。⑥睥睨:重视。⑦殄息:灭绝,平息。⑧恬熙:安逸喜悦。⑨奚:何,怎么。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①倚山为寺_________
②远绝尘境_________
③青出林际蔚然_________
④余与莼斋顾而乐之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
(4)选文第②节体现了狼山景色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5)比较选文第②节与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语言和情感上的共同点。
【链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2.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叠泉瀑布
徐霞客
僧知觉甚稔①三叠之胜②,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北行一里,路穷,渡涧。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③。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④,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乃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⑤,四瞰层壁,阴森逼侧⑥。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乃循山冈,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
【注】①稔rěn:熟悉。②三叠之胜:三叠泉瀑布。③黛:深青色。④逼立:指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⑤鹊起:乘势奋起。⑥逼侧:狭窄。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间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北行一里
②如是三里
③又里许
④始依次悉见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泉为所蔽,不得见。
(4)本文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
(5)同桌觉得用舒缓的语气和轻盈的语调读“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一句更有韵味。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间③。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⑦’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箸(zhù):筷子。⑦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乙】文作者_________,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仁至义尽
B.念无与为乐者/念念有词
C.相与步于中庭/门庭若市
D.盖竹柏影也/欲盖弥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丙】两文中的划线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描绘了_________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_________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5)结合【乙】【丙】两文人物的言行,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4.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州赋
林锡旦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万物复苏,川流滋润。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蚩尤先民,兵仗威厉无比;良渚文化,玉琮精美绝伦。江南并非荆蛮,华夏有此文明。
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相土尝水,原野竖起吴都;开天辟地,水陆并列城门。都邑之纲纪,王业之藩屏。兵圣奇谋,胥溪通而胜战强楚;霸王举鼎,江东出而扫灭暴秦。运河纵贯,江海联横。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郡守府治,有吴据此中心。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赋税尽出于此;贡物皆输于京。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1)下列哪一组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人类遗址逾万年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逾急(《阎典史传》)
B.溯自商周 实以四半日溯流行七百里(《过小孤山大孤山》)
C.霸王举鼎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D.此诚姑苏繁华之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
②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3)结合文章,说一说你眼中的苏州是什么样的。
题材二:人物传记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咏史上周亚夫
宋·徐钧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①。
自是君王多任刻②,非关许负③相书灵。
注释:①触怒霆;触怒君王。②任刻:任性刻薄。③许负:秦末汉初善于相面的一个老妇人,她曾给周亚夫相面,说他会做到丞相,最后会被饿死,结果都应验了
(乙)
周亚夫细柳营图
宋·郑思肖
细柳营中作略殊,宁容直入骤先驱。
不因一见入门诀,文帝何曾识亚夫。
【丙】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有删改)
(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粗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
(2)(甲)(乙)两首诗同是写周亚夫的,但立意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甲)诗中写到了“一旦生疑触怒霆”,请说出丙文所写到的周亚夫“触怒霆”的两件事。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
(5)小苏发现选段中的一句话与课文中的表述略有不同,他认为选文更好,而小州认为课文里的更好。你赞同谁的说法?请说说理由。
选文: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
课文: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
(6)小苏认为周亚夫作为将军值得点赞,但作为丞相,则要得到差评。请结合上述诗文谈谈你的看法。
6.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
【甲】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卖蒜老叟》)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甲文中的“智叟”与乙文中的“杨二”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异同。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②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成威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②,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④,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⑤,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亦不能致也。
③颜延之与渊明有旧交,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州祭酒:即江州祭酒,官职名。②弦歌:在小地方做官。③三径:隐居住所。④秫(shú):高粱,可以做烧酒。⑤粳(jīng):粳稻,稻的一种。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②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3)“其真率如此”一句是对陶渊明品性的评价,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条概述“其真率”的具体表现。
(4)文中写“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请简析陶渊明此举寄寓的情志。
8.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①,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葛兆光《唐诗选注》,中华书局2018年)
【乙】
段志玄,齐州临淄人也。义兵起,志玄募得千余人,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
从平霍邑,下绛郡,攻永丰仓,皆为先锋。从刘文静拒屈突通②于童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袭,车营已设,志玄率二十骑赴击,杀数人而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
太宗③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文德皇后之葬也,志玄与宇文士及分统士马出肃章门。太宗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士及开营内使者,志玄闭门不纳,说:“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志玄曰:“夜中不辩真伪。”竟停使者至晓。太宗闻而叹曰:“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节选自《旧唐书•段志玄传》,中华书局2006年)
【注释】①新丰市: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②屈突通:隋唐名将。③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1)【甲】诗中“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是千古名句,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3)翻译句子。
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
(4)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①请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从句子语气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②结合诗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真将军”“大丈夫”的理解。
【链接材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题材三:道德修养
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寒暑易节( ) (《愚公移山》)
(3)往之女家( ) (4)天子且至(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11.根据甲文中孟子的观点,说说乙文中的周亚夫是否称的上大丈夫?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原文略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年且九十( ) (2)汝之不惠( )
(3)无地置土( ) (4)或曰( )
1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其如土石何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D.以君之力 以天下之所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公善之,欲行。
15.结合[甲][乙]两文,请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16.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对我们抗击新冠疫情有何启发?
题材四:治国谋略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君①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②,能为文收责③于薛④者乎?”冯谖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⑤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烧其券契,后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以何市而反?”冯谖曰:“窃以为君市义。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烧其券契,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
后孟尝君被逐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梁惠王曰:“诸侯先迎孟尝君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谢孟尝君曰:“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计会(kuài):即会计。③责(zhài):同“债”。④薛:孟尝君的封地,在今山东滕县东南。⑤券(quàn)契:关于债务的契约,犹今之合同。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谁习计会 习:_________ ②西游于梁 西:_________
③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_________ ④谢孟尝君曰 谢:_________
18.下列句中的“之”与“驱而之薛”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冀州之南B.汝之不惠
C.此之谓大丈夫D.已而之细柳军
19.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烧其券契,民称万岁。
②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20.俗话说:狡兔三窟。正是有了冯谖的用心经营,孟尝君才可“高枕无忧”。请任选一“窟”,从具体做法和凿窟目的两个方面,说说冯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选择第_________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筿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①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曾闻先大夫②之言,蒲且子③之弋④也,弱弓纤缴⑤,乘风振之,连双鸧⑥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仿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汤问》有改动)
[注]①汩流:湍急的河流。②先大夫:这里指已经逝去的父亲。③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④弋(yì):射箭。⑤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⑥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
21.(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纶不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曾闻先大夫之言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以独茧丝为纶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D.临河持竿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
(3)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优选提升题】
题材一:山水游记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电视上正播放着庐山“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的宣传片,李泽外公很感兴趣,于是李泽向外公介绍了白居易的这篇文章。
游大林守序①
唐·白居易
①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有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②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②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③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③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者。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元和十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贬为江州司马,此文是两年后借同庐山隐士、僧人共十七人游庐山大林寺时所作。②聚落:村庄。③迨(dài):等到。
2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此地实匡庐第一境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1)其僧皆海东人( ) (2)时节绝晚( )
(3)梨桃始华( ) (4)初到恍然( )
24.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25.作者笔下的大林寺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述。
26.第③段中的画线处“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后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次日,同年①苏耕余载酒船相邀,予以湖上之景未遍观也,与之出清波门。城下多柳,而白堤多桥,所谓“柳浪闻莺”、“断桥残雪”也。循白堤,复至孤山,入行宫②。行宫之制甚奇,复阁重廊,周回相通,凿石为基,削岩成壁,引水成池,植花成幄。桥水磴③山,至于后宫。殿在山上,含岩石于殿中,注清泉于座下,一室之中,而山水之观毕具。左右高楼,近挹④湖光。远吞山色,如登玉霄金阙,而望十洲三岛之仙踪也。放鹤亭在行宫东北,古梅巨石,清雅不群,惜亭殊巨丽,不似当日处士风流。下亭,复登舟,绕孤山之背,至昭庆寺而还。于湖中之景,不能十一,而已暮矣。予益信轿与船之不能远到,而游西湖者未尽见西湖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
【注释】①同年:科举时代同一年考中的人,彼此称为同年。②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③磴:山路上的石阶。④挹:汲取,这里指欣赏。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 ) ②虽乘奔御风( )
③行宫之制甚奇( ) ④而山水之观毕具( )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循白堤,复至孤山,入行宫。
29.文中三峡的夏水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0.【甲】文山水自然天成,【乙】文山水匠心独运,文中写到“行宫之制甚奇”,请你用文中语句说说行宫是如何构造山和水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③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④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过:指苏轼的儿子苏过。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1.小州对文中部分文言词语把握不准,小苏让他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进行解释。
32.请帮助小苏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_________
33.小苏:【甲】【乙】两文描写了苏轼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夜游”所见,【甲】文中“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儋州上元夜特有的热闹氛围;【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写出了_________。
小州:我却从这不同的月夜之景中感受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3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35.根据下面表格提示,请你对加点词语进行释义。
3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37.阅读甲、乙两文后,小如和小通进行了下面的讨论。请你补全对话内容。
小如:文人笔下的水有相同点,《右溪记》“洄悬激注”和《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都表现了水之湍急。
小通:是的,我还发现两文的水都有(1)_________的特点,分别从“(2)_________ “和“(3)_________”可以读出两位作者从正面直接写水的共同特点。
小如:这两篇文章都是借景寓志的美文,《与朱元思书》寄托了(4)_________;但《右溪记》寄托的情感我却理解不了。
小通:你可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比如“怅然”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右溪(5)的情感,进一步可以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作者年轻之时因被朝廷搁置,长期闲赋,“怅然”一词还隐藏着(6)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惠山记
【明】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①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②,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③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④。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⑤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⑥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注】①半山:王安石的别号。②属厌:饱足。③兀兀:劳苦不息的样子。④脾健:精神健旺。⑤茶铛(chēng):煎茶用的壶。⑥信宿:住了两夜。
3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霜天黑月(下霜)B.皆素所属厌(向来)
C.余语方子公(说话)D.信宿始去(离开)
39.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元人杂剧畅心之书”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B.甚矣,汝之不惠
C.称善者久之D.投诸渤海之尾
40.翻译下列句子。
(1)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
(2)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4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如何写惠山之美。
题材二:人物传记
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④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⑤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 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僚佐:随从官员。⑤乏:缺乏。
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张全义为河南尹( )
(2)天子且至( )(《周亚夫军细柳》)
(3)或诉以“乏人牛”( )
(4)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活板》)
4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张全义哪些做法表明他重视农业的人和事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①亚夫条侯为续。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亚夫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②。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
(选自司马迁《绛侯周勃世家》,有删减)
【注】①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②卯:过节,嫌隙。
4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人举亚夫( ) ②诫太子曰( )
③愿以梁委之( ) ④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 )
4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
②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47.亚夫被免职的原因有哪些?
48.结合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评说亚夫形象?
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
②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
③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振之,字而强,慈谿人。性刚方,敦学行,乡人严重之。崇祯初,举于乡,以教谕迁鄢陵知县。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陷许州。知州王应翼被害,都司张守正,乡官魏完真,诸生李文鹏、王应鹏皆死,自许州以南无坚城。有奸人素通贼,言城小宜速降,振之怒叱退之。典史杜邦举曰:“城存与存亡与亡人臣大义,公言是。”振之乃与集吏民共守。贼大至,城陷,振之秉笏①坐堂上。贼索印,不与,缚置雪中三日夜,骂不绝口,乱刃交下乃死。初,振之书一小简,藏箧②中,每岁元旦取视,辄加纸封其上。及死,家人发箧,乃“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三语也,其立志如此。赠光禄寺丞。邦举,富平人。许州被屠,鄢陵人恟惧③,守者或遁走,邦举捕得之,斩以徇④。及城陷,自成欲降之,邦举骂曰:“朝廷臣子,岂为贼用!”贼抉其舌,含血喷之,遂遇害。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中华书局2015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以记事。②箧(qiè):小箱子。③恟(xiōng)惧:恐惧。④徇(xùn):巡行示众。
4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性刚方 方七百里
B.自许州以南无坚城 自非亭午夜分
C.振之书一小简 与朱元思书
D.岂为贼用 天子为动
50.下面是“发”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填写义项。
51.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画两处。
城存与存亡与亡人臣大义
5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有奸人素通贼,言城小宜速降,振之怒叱退之。
53.按孟子的标准,文中的刘振之、杜邦举堪称“大丈夫”。请结合选文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①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③,分财利多自与④,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⑤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⑥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⑦死之,吾幽囚⑧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史记》)
【注】①遇:对待。②匡:拯救。③贾:做买卖。④与:给。⑤时:时机。⑥仕:做官。⑦召忽:人名。辅助公子纠,够兵败而死。⑧幽囚:关在深牢中。
54.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管仲事公子纠
55.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劳其筋骨( )
(3)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4)吾尝三战三走( )
56.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57.阅读《管仲列传》,说说“管鲍之交”为什么会被后人用来比喻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的朋友关系。
58.结合《管仲列传》,说说“管夷吾举于士”为什么能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论据。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②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①齐景公时,晋伐阿、甄①,而燕侵河上②,齐师败绩。齐景公患之,召司马穰苴③,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④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⑤之闾伍⑥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②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⑦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⑧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⑨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⑩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注释】①②阿、甄、河上:均为齐地。③司马穰苴:姓司马,名穰苴,齐国大臣。④扞(hàn):抵抗,自卫。⑤擢(zhuò)提拔。⑥闾(lǘ)伍:军队。⑦立表下漏:古代计时方法之一。⑧不佞:谦辞。称自己。⑨枹(fú)鼓:意思是鼓槌和鼓。指报警之鼓。喻指军旅。⑩徇(xùn):对众宣示。
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景公患之( ) ②大说之( )
③景公许之( ) ④未及反( )
6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②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61.【甲】文中“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句传达的治军理念和【乙】文中哪句话相似?
62.从【甲】【乙】两个选段来看,汉文帝和齐景公两位君主有哪些优秀品质?
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①。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②,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③,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④,⑵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②欢:交友。③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不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④营第:建造住所。
6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诚大丈夫哉( )
(2)必敬必戒( )
(3)吴玠素服飞( )
(4)饰名姝遗之( )
6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65.结合两文内容,简述岳飞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
66.下列选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类似驳论文,开篇摆出张仪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相近。
C.甲文中的“丈夫之冠”为对比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举例论证。
D.甲文用排比增强孟子话语的说服力,乙文则用反问表现岳飞话语的咄咄逼人之势。
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选自《列子》)
【乙】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①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②,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⑵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③(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④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
【注释】①种:越国大夫文种。②翟:通“秋”,对居住在北方的部落的泛称。③女:同“汝”,你。④折节:放下架子。
6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达于汉阴( )
(3)喟然叹曰( )
(4)其卒王霸( )
6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69.乙文中列举“汤、文王、重耳、齐小白”四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70.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意在表现“其妻”忠厚、软弱的性格。
B.乙文“苦身焦思”及“卧薪尝胆”与甲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精神是相通的。
C.乙文“厚遇宾客,贩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等都表明勾践不忘“会稽之耻”。
D.甲文“始一反焉”与乙文“越王勾践反国”之“反”意思并不完全相同。
八、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选自《列子》)
【乙】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①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②,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2)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③(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④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
【注释】①种:越国大夫文种。②翟:通“秋”,对居住在北方的部落的泛称。③女:同“汝”,你。④折节:放下架子。
7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达于汉阴( )
(3)喟然叹曰( )
(4)其卒王霸( )
7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73.乙文中列举“汤、文王、重耳、齐小白”四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74.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意在表现“其妻”忠厚、软弱的性格。
B.乙文“苦身焦思”及“卧薪尝胆”与甲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精神是相通的。
C.乙文“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等都表明勾践不忘“会稽之耻”。
D.甲文“始一反焉”与乙文“越王勾践反国”之“反”意思并不完全相同。
九、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②,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铃辖③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④出于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之,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城十二砦,羌汉之民,相踵归业。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尝:同“寨”。②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③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④更:轮换。
7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自劳军(慰劳)B.居无何(经过)C.量贼众寡(少)D.势易制也(更替)
76.下列选项中与“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B.称普者久之C.羌汉之民D.仲淹皆推心接之
77.翻译下列句子。
(1)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
78.请结合乙文内容,分析范仲淹的人物形象。
十、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巡①初守睢阳②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陈,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自兴兵,器械、兵甲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①巡:安史之乱时镇守睢阳的将领张巡。②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7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自劳军(慰劳)B.居无何(经过)
C.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将要)D.卒破敌(最终)
80.下列选项中与“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B.兵甲皆取之于敌C.手之使指D.七里之郭
8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
82.周亚夫和张巡都恪尽职守,精忠报国,但他们的形象也有不同之处,请说说他们的不同。
十一、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
【唐】皎然②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著有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尊为茶圣。②皎然:唐代著名僧人,在文学、茶学方面颇有造诣。
【乙】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庆历中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尤精于大团①,谓之小团②。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建茶所以名重天下,由君谟也。一日,福唐蔡叶丞秘校召君谟啜小团。坐久,复有一客至,君谟啜而味之,曰:“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惊呼。童曰: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丞相服君谟之明审。
君谟善别茶,后人莫及。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笥③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④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茶贴验之乃服。
王荆公尝访君谟,君谟闻公至,喜甚,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以待公,冀⑤公称赏。公徐曰:“大好茶味。”君谟大笑。
(选自【宋】彭乘《墨客挥犀》,有删减)
【注】①大团:即大龙团茶;②小团:即小龙团茶;③笥(sì):竹制容器。④瓯:茶杯。⑤冀:希望。
83.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标出两处停顿。
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
84.参考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8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价直金二两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B.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以四饼遗君谟 以备胡 (《周亚夫军细柳》)
D.公何从得之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8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并揣摩茶童回答时的心理(至少两点)。
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
翻译:
心理:
87.结合以上诗文,说说古人钟情于饮茶的原因。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8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2)威武不能屈_________
(3)自痛负汉_________ (4)武父子亡功德_________
8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9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9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因为这些人有很大的权势。
B.【甲】文中孟子将公孙衍、张仪等人的行为比作“妾妇之道”,因为这些人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
C.【乙】文李陵劝降先以苏武兄弟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又以人生苦短,应享受荣华富贵相劝,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D.【乙】文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李陵十分愤怒,认为苏武罪大于天,于是请求匈奴单于,要将苏武早些赐死。
十三、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宝元中,党项①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②。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③,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④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⑤。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⑥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⑦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佯却⑧;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⑨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①党项:北方少数民族。②北:失败。③虎翼军:打仗的劲旅。④易:认为……容易。⑤殆无遗类:全被歼灭殆尽。⑥预:事先。⑦钲(zhēng):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⑧阳却:装着退却。⑨遽:突然。
92.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9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①使之出战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①天子为动 ②为“虎翼”所破
C.①皆执短兵器 ②群臣皆惊
D.①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 ②时虏人谓青为“天使”
9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虏人大笑,相谓日:“孰谓狄天使勇?”
95.在“一起对对联”活动中,老师写出了上联,请你根据乙文对出下联。
上联:亚夫军细柳,军纪严明。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96.在“我最喜爱的古代将军”评选活动中,需要向活动组委会推选一位将军,并写出一段推荐词,请你从周亚夫和狄青中选出一位完成任务。(50字左右)
十四、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司马迁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
【乙】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以二千五百户封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为票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①。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节)
[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
97.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语境推断法:年且九十 天子且至( )
(2)成语回顾法:既往不咎 既出军门( )
(3)词性推理法:“将”作名词时意为“将军、将帅” 广将四千骑先至( )
98.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停顿(限划三处)。
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
9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
10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十五、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巡①初守睢阳②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署,故下争致死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中华书局 2009 年版)
[注释]①巡:安史之乱时镇守睢阳的将领张巡。②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10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已而之细柳军( ) (2)天子且至( )
(3)将士或退散( ) (4)卒破敌( )
102.下面哪一项句子中不含通假字?( )
A.军士吏被甲B.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C.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D.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0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标一处)
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10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
105.周亚夫和张巡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分别是如何刻画的?
题材三:道德修养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丙]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及孝文帝即位,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10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子为动 宗室诸公莫敢为言
B.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
C.已而之细柳军 往之女家
D.使人称谢 盎遂不谢
107.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10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109.请结合(乙)(丙)两文中的周亚夫和周勃的表现,运用(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分析哪一位更具有大丈夫气。
题材四:治国谋略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①,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②矣;太华③之高,会稽④之险,不能障矣;阖庐⑤之教,孙、吴⑥之兵,不能当矣。故古之王者,德回乎天地,澹⑦乎四海,东西南北,极日月之所烛。天赋行载,爱恶不臧。虚素⑧以公,小民皆之,其之敌⑨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顺天。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中华书局)
[注释]①劝:鼓励(做好事)。②亢:同“抗”,抵御。③太华:华山。④会稽:会稽山。⑤阖庐:同“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⑥孙、吴:孙指孙武,著名兵家;吴指吴起,善于用兵。⑦澹:同“赡”,充足。⑧虚素:恬淡质朴。⑨敌:同“适”,往。
1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为天下及国
(3)不能当矣
(2)会稽之险
(4)此之谓顺天
111.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112.本文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②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③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④。”
(出自《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古代暴君。下文的汤武指商汤、周武,古代明君。②圹(kuàng):旷野。③鹯(zhān):猛禽。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1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114.根据表格里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116.《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也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生动。请你分别结合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做具体分析。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军霸上
A.军队
B.士兵
C.军队驻扎
D.攻击
①
乡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
A.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B.面向,朝着
C.接近,靠近
D.先前
②
亚夫固争之
A.牢固
B.坚定,坚决
C.固定
D.本来
③
亚夫因谢病免相
A.道歉
B.辞去官职
C.感谢
D.逝去
④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①躬耕自资
成语推断法:事必躬亲
躬:
②妻子固请种粳
课内迁移法: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判断。
固:
③会郡遣督邮至
查阅字典法:①聚集,会合②时机,机会③领悟,理解④恰巧,恰逢
会:
(填序号)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竟停使者至晓
查阅词典法:a完毕;结束。b整;全。c终究;终于。d竟然;居然。e究竟。
①
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
课内迁移法: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②
志玄闭门不纳
语境推断法
③
原文语句
钓鱼经验总结
对学习的启示
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③
学习要专注
①
动手均
⑤
②
施饵巧
学法要得当
仿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
④
⑥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查阅字典法: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过失
①
良月嘉夜
成语推断法:美味嘉肴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内迁移法: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③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内迁移
山气日夕佳
(1)佳木异竹( )
语境释义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2)合营溪( )
关联成语
莫名其妙
(3)不可名状( )
查阅字典
若:①你,你的;②像,好像;
③假如,如果;④乃,才;
⑤此,这个;⑥至,至于(《古汉
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4)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必有大团杂之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
(1)
遗王内翰禹玉
课内迁移法:将以遗所思(《古诗十九首》)
(2)
篇目
写作手法
目的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1)_________”,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
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形象。
《霍去病传》
同是出征,张骞、公孙敖因为行动迟缓、迷路被贬为庶人,(2)_________。
突出霍去病(3)_________。
我的发现:传记作品刻画某个历史人物时,(4)_________
方法提示
举例
文言词语
释义
课内联想
故君子有不战:所以
故为渊驱鱼者
(1)
辨音解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hà,喜欢
所恶勿施尔也
(2)
古今异义
月色入户:门,今义为窗户
七里之郭
(3)
词类活用
周亚夫军细柳: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
参考答案
【经典基础题】
1. (1)昔/阮籍/遭晋室之乱。
(2) 建筑隔绝 ……的样子看
(3)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山顶,万种景象尽收眼底。
(4)近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
(5)语言上:两文都是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感上:都体现出作者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赞美。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意为:过去阮籍遭遇晋国的祸乱。“昔”在句中做状语,在其后断开一处,“阮籍”是主语,“遭晋室之乱”作谓语,中间应断开,故断为:昔/阮籍/遭晋室之乱。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靠着山建筑寺庙。为:建筑;
②句意:与尘世隔绝。绝:隔绝;
③句意: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际。然:……的样子;
④句意:我与莼斋看到这些非常兴奋。顾:看。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为:是;危居:高居;毕:都;纳:收纳眼底。句意为: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山顶,万种景象尽收眼底。
(4)本题考查文章景物的分析。
结合第②段“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可知,意思是所到的僧舍,房廊曲折,左右苍翠环绕,与尘世隔绝。这是其中的近景;
再结合第②段“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可知,意思是侧身回望,江海滔天,近在门窗之外。江那岸,昭文、常熟各山,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际。这是描绘的远景。作者通过视角的变化,描绘出狼山秀美壮丽的景象。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语言上:结合选文“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和“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和链接材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可知,两文都是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不齐,富有变化,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然人沉醉其中。
情感上:选文第②节写了狼山上树木茂盛繁多,高耸的塔,幽静的寺庙,气势磅礴的江水,作者“顾而乐之”,可见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链接材料则通过写高峻的山仿佛争着向天空伸展,苍翠的树木,清澈的泉水,美丽的鸟儿和蝉在鸣叫,反衬出山林的幽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爱恋。
【点睛】参考译文: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在通州掌管专卖税收事务,我去拜访他。农历十六日,我与莼斋到州南的狼山游玩。
山上多古松、桂树,桧树、柏树有好几百株,靠着山建筑寺庙,寺庙在树间错落分布。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山顶,万种景象尽收眼底。延伸下去就是萃景楼和准提、福慧等寺庵,也都极为幽深。所到的僧舍,房廊曲折,左右苍翠环绕,与尘世隔绝。侧身回望,江海滔天,近在门窗之外。江那岸,昭文、常熟各山,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际。那时正值仲秋,海潮怒涨,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我与莼斋看到这些非常兴奋。
狼山是淮安、扬州以东最为雄险、美丽的地方。长江水从岷蜀经吴楚行程万里,到这里江水宽阔无边,与海汇合。山川地形在此受到控扼牵制,划出中国与外国的分界,造物者设下这样一个险要的地方,王公贵族在这里谨慎防守,古今豪杰之士在这里窥察谋划。
过去阮籍遭遇晋国的祸乱,写作《咏怀诗》来表明志向,登上广武山,慨叹当时没有英雄。现在我与莼斋幸运地处在这个时代,寇乱早已平息,国内没有战事,外族和遥远的国家同朝廷缔结了牢靠明确的条约,中外都因安乐太平而互相庆贺,深切的忧虑和长远的谋算,还要它做什么?
2. (1)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2)①向北;②这样;③左右;④全,都。
(3)泉水为崖石所掩蔽,无法看见。
(4) 水势潭旁峭壁水的声音人的感受
(5)不恰当。这句话用对比的写法来写潭水,在朗读时,语速应该稍快,语调要上扬,借此来表现水流的一泻千里的气势。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意:流水的态势至此将要下坠,流量比前大一倍,汹涌澎湃也更加厉害。“水势至此将堕”是一处完整的短句,在其后断开一处,“大倍之”为省略句,省略“水量”,在其后断开一处,故断句为: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①句意:向北行走一里路。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句意:就这样往前走了三里路。是:这样。
③句意:又走过一里多路。许:左右。
④句意:才依次全部看清楚。悉:全,都。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为:被;蔽:遮蔽;不得见:不看见。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由“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可知,从水势来描写大绿水潭;
由“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可知,从潭旁峭壁来描写大绿水潭;
由“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可知,从水的声音来描写大绿水潭;
由“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可知,从人的感受来描写大绿水潭。
(5)本题考查朗读。
首先回答不恰当,结合“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可知,意思是一潭很深的碧水,其上有汹涌澎湃的涧流倾泻而下,奔流的水犹如喷雪,溅起阵阵雪白的水花;停留于潭中的水,是深青色的。这句话先是写潭中的水奔流而下,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潭中的水”的颜色是雪白色的,此时的语气应是快速的,激昂的,来表现出水流的一泻千里。
【点睛】参考译文:
知觉和尚非常熟悉三叠泉瀑布胜景,说是道路极其艰难,催促我快走。向北行走一里路,道路已穷尽,渡过涧水。随涧岸向东西方向走,哗哗流淌的泉水下注于乱石之中,两边有山夹峙,丛竹及长树枝,上上下下葱葱郁郁,时时仰望露出的岩石如在绿色中飞动,点缀在山间,越进入,胜景越美好。不久,涧岸旁的路也穷尽了,只好从涧中的乱石中往前行走,圆的石头滑脚,尖的石头扎鞋。就这样往前走了三里路,找到绿水潭。一潭很深的碧水,其上有汹涌澎湃的涧流倾泻而下,奔流的水犹如喷雪,溅起阵阵雪白的水花;停留于潭中的水,是深青色的。又走过一里多路,就是大绿水潭。流水的态势,至此将要下坠,流量比前大一倍,汹涌澎湃也更加厉害。潭前的峭壁无规则地耸立,回环着相互逼近峙立。往下鸟瞰,似乎无底,只听到轰雷般似乎要震倒峡谷的响声,心里恐惧,眼光昏花,不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坠去。到这里,涧中的路也穷尽了,于是向西面攀登山峰。峰前石台依势崛起,俯看四周层层崖壁,显得阴森而狭窄。泉水为崖石所掩蔽,无法看见,一定要到对面的峭壁之间,方能够全部看清其胜景。于是沿着山冈,从北向东转。二里路后,走到对面峭壁上,往下俯视,则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的流泉情景,才依次全部看清楚。
3. (1) 王维苏轼
(2)C
(3)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苏辙放下筷子叹息,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4) 雄奇壮观清幽宁静(空明澄澈)
(5)乐观豁达(洒脱)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①空:《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②空:《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到达/副词,极,最;
B.动词,想到/动词,念叨;
C.两个“庭”都是名词,庭院;
D.副词,原来是/动词,掩盖;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①但:只。少:缺少。如:像。闲人:清闲的人。耳:句末语气词,罢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但少如吾两人闲人者耳。
②黄门:即苏轼弟弟苏辙。置:放下。箸:筷子。而:连词,表顺承。叹:叹息。尽:吃完。之:代词,代指汤饼。
(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空: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这里展现了边塞大漠中的独特景致,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上落日浑圆,总体描绘了雄奇壮观的塞外之景。
②空:乙文写景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把“竹树和柏树的影子”比成“水草”,把“月光”比作水”,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而月光的静、竹柏影子的动组合在一起,可以说疏影摇曳、似真似幻,整体氛围是清幽宁静的。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乙文写景,苏轼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好的境界,文末议论则用调侃的语气写出了自己随缘自适的洒脱。丙文“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犏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等句子可知,苏轼被贬,面对难吃的食物,没有抱怨,而是吃光了,还有心情调侃自己的弟弟,展现出的也是一种乐观豁达和洒脱的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面条)粗得难以吃下去。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轼已经吃完面条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么?”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不管它的味道’的道理。
4. (1)D
(2)①(苏州)十分富饶美丽,东南边把它作为都会。
②这里确实是苏州最繁华的地方,是吴郡发源的地方。
(3)苏州历史悠久,商业繁荣,物产丰富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人类遗址逾万年”句意:人类的遗址超过了一万年。逾:超过;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逾急”句意:贝勒已经探悉城里没有要投降的意思,因此攻城更加猛烈了。逾:同“愈”,更加;
B.“溯自商周”句意:追溯到商周。溯:超过;
“实以四半日溯流行七百里”句意: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溯:逆水而上;
C.“霸王举鼎”句意:霸王项羽举起象征政权的鼎。举:举起;
“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句意:向南占领汉中郡,向西攻取四川地区。举:攻取;
D.“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句意:这里确实是苏州最繁华的地方。诚:确实;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意: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诚:确实;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有:富丽:富饶瑰丽。雄:为首者,居前列者。东南:东南部的人。此:指苏州。
②重点词有:诚:确实。滋生:发源。之:的。源:本原,地方。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可知,苏州历史悠久;
根据“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可知,苏州商业繁荣;
根据“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可知,苏州物产丰富。
【点睛】参考译文
三条河流流入苏州,为震泽尾闾排泄入海之道,这三条水道畅通了,震泽就没有了壅塞之害;世间万物复苏,河流滋润了万物。正因为这样在三山岛畔,人类的遗址超过了一万年;在草鞋山,水稻耕作这项技术已经流传了六千多年。我们的祖先蚩尤,带兵打仗勇猛无敌;作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的良渚文化,那时候的玉琮制作得精美绝伦。位于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不是蛮荒地区,而是文明的繁华之地。
追溯到商周,周国的泰伯与吴合作建国;一直延续到春秋,阖闾起义及其相伍子胥建立了他们的国家吴国,商汤相土扩展势力到了东部,曾到达黄海地带,在吴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城门处首创水路与陆路并通的格局。国家需要纲纪来维护,祖业需要捍卫。兵圣孙武出谋划策,通过开凿胥溪这条计策而战胜了强大的楚国;霸王项羽举起象征政权的鼎,从江东而出起义,灭了残暴的秦国。苏州的大运河纵贯南北,东西江海联横。古城阊门大街内外,到了五更的时候还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河塘两岸,可以看到到处生机盎然的景象。市场里货物堆积如山,像茂密的树林般林立的帆船南北往来。富饶瑰丽且实力雄厚,东南边把它作为都会;郡、府治理得当,吴国以此为中心。那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集市上,全都是来自四海的商客;那密密排列着的商店都是百年老店。一日能制造出上万的丝绸罗缎,天底下的人都穿着苏州制造的衣服;只要苏湖一带粮食成熟就能够造福苍生。当时的赋税都由此而来;上贡的物品都运到了京城里去。这里确实是苏州最繁华的地方,是吴郡发源的地方。
5. (1)①C②D③B④B
(2)甲诗由“自是君王多任刻”的诗句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乙诗由“细柳营中作略殊”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卓越治军能力的敬佩、赞赏之情。
(3)①阻止景帝废太子而被疏远;②阻止景帝为投降的匈奴封侯而触怒君王。
(4)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
(5)示例一:我认为选文好。该句语言简洁,且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即使不提“将军令曰”,读者也能明白这些要求是周亚夫提出的。
示例二:我认为课文好。该句强调了“将军令曰”,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6)示例一:我不同意小苏的看法。周亚夫不仅治军严明,军功显赫,而且做丞相时直言敢谏,远胜曲意迎逢的大臣们,是忠臣良相的代表。
示例二:我同意小苏的看法。周亚夫虽然治军严明,军功显赫,但是做丞相时过于耿直,导致与皇帝关系紧张,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并且他在反对给投降匈奴封侯一事上也缺乏灵活性,说法未必正确。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此题首先了解句意,据此推断词语含义。
①句意:驻军在霸上。军:驻军。故选C。
②句意: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乡:先前。故选D。
③句意: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固:坚定,坚决,极力。故选B。
④句意:周亚夫于是称病辞官,被免去丞相职。谢:辞去官职(推辞)。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回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
甲诗中周亚夫平定吴、楚等七国叛乱,立下大功。但其性格过于刚直,常常以直言劝谏而多次触怒汉景帝,使其生疑。由于君王刻薄寡情,不信任周亚夫,最终导致周亚夫的悲惨结局。表达了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由“一旦生疑触怒霆”“自是君王多任刻”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
乙诗中周亚夫有卓异的谋略,带领的军队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得随意人营。作者赞扬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由“细柳营中作略殊”“文帝何曾识亚夫”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卓越治军谋略的敬佩、赞赏之情。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由【丙】第⑤段语句“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可知,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未能劝阻。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据此可概括为:阻止景帝废太子而被疏远。
由【丙】第⑥段语句“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丞相议不可用”的等语句可知,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而触怒君王。据此可概括为:阻止景帝为投降的匈奴封侯而触怒君王。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迁,调动官职。为,担任。甚,很,非常。重,器重。之,代词,指周亚夫。
(5)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如认为选文语句好,可从该句简洁且不影响句意的表达的角度作答,由【丙】文第①段“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第②段“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知,周亚夫担任细柳的将军,这里即使不提“将军令曰”,读者也能从前后文想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是将周亚夫对军门提出的要求,语言简洁精练,从内容上来看,对文意并无影响。
如认为课文语句好,可从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作答。课文里有“将军令曰”四个字,突出了“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是周亚夫的命令,表现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治军严明的将军形象,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6)本题考查发表看法。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如赞同小苏的看法,可从周亚夫作为将军军事才能卓越,军功显赫,治军严谨,但作为丞相过于耿直耿介,周亚夫不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不同意将投降的匈奴封侯,导致被皇帝疏远,多次触怒君王,可见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地处理与景帝的关系,缺乏工作的变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阐述理由。
如不赞同小苏的看法,可从周亚夫作为将军军事才能卓越,军功显赫,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作为丞相直言敢谏,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远胜曲意迎逢的大臣们,是忠臣良相的代表的角度阐述理由。
【点睛】参考译文:
【甲】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国的叛乱,建立功勋,可突然之间君王就对其生疑并发怒。不是许负看相灵验,而是君王的刻薄寡情。
【乙】周亚夫在细柳营显示出卓越的谋略,难道能让皇上的先行卫队直接进入和驱车奔驰?如果不是因为进入军营的程序,文帝哪会认识到周亚夫呢?
【丙】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处驻军都撤军,便拜周亚夫为中尉。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军就被打败平定了。
景帝五年,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
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后来的人。丞相周亚夫说:“那几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么还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于是把徐卢等人全都封为列候。周亚夫于是称病辞官,被免去丞相职。
6. (1)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①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②他哀求了好久,老人才把肚子鼓气放开他的拳头,跃到一座石桥那边。
(3)“智叟”和“杨二”都是自视甚高的一类人。但不同的是,智叟目光短浅,即使愚公跟他解释,他仅仅表现出无话可说,并无改过和帮助之意;杨二则骄傲自大,仗着精于拳术而骄傲自满,但是当他的拳头陷在老人的腹中时,能跪地磕头认错,比智叟要好。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垂死之年”意思为:快要死去的年龄,表达完整的意思,“以一死成君之名”的意思是: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表示假设的结果,因此后面需要断开;“死亦何怨”的意思是:死而无憾,表明假设后的结果,因此在后面断开;故正确的断句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遂:于是;率:带领;荷担者:能挑担子的;叩:敲;垦:开垦,挖;箕畚:此处为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2)良:很;纵:放。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相同点:由材料【甲】第②段“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可知,智叟名为“智叟”,可见其对自己的智慧很有信心,另一方面他指出愚公移山的不明智,可见他以“明智”自居,因此智叟是自视高明的人;由材料【乙】“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可知,杨二对自己的拳术十分自信,以致骄傲。因此杨二也是自视甚高的人;
不同点:由材料【甲】第②段“河曲智叟亡以应”可知,智叟对愚公的解释难以辩驳,也仅仅是不作回应,并无相助之意,可见他仍旧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见识短浅;由材料【乙】“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可知,杨二跪地磕头认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对于自己的骄傲自满,有诚心悔过的行为,比智叟要好。
【点睛】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憾。”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7. (1)①亲自;②坚持;③:④。
(2)①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
②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3)结合“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亦不能致也”可见他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事;结合“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可见陶渊明喝酒喝醉酒回家很率性。
(4)句子写出了陶渊明真诚直率。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根据成语推断法,“事必躬亲”的意思是:凡事都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做。躬:亲自;
②句意: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固:坚持;根据课内迁移法,“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意思是: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固:副词,一定。
③句意: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根据查阅字典法,会:恰逢。故选:④。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尝,曾经;著,写作。句意为: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
②中重点词语有:岂,怎么;向,为。句意为: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第②段“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亦不能致也”的意思“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黄昏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没有前去任职”,可见他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事;
结合第③段“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的意思“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可见陶渊明喝酒喝醉酒,回家很率性。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③段“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的意思“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写出了陶渊明真诚直率。
【点睛】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他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黄昏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没有前去任职。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
颜延之和陶渊明有交情,经过浔阳,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8. (1)野草枯萎之后,猎鹰的目光显得特别锐利,很容易发现猎物;残雪消尽之时,马蹄踏在坚硬的路上,仿佛特别轻快。
(2) 竟然;居然。派遣。接纳。
(3)被流箭射中了脚,担心众人内心动摇,忍痛不言,又几次杀入贼阵。
(4)①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②“真将军”应该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带军军纪严明,军令畅达,治军有方。“大丈夫”没有机遇实现理想的时候就做好自己,影响身边的人,不去帮助统治者欺压人们,不被富贵引诱,有机遇实现理想的时候,就努力让所有人行诚信,善良,坚持操守的正道。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意思是:冬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草枯鹰眼疾”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两句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描绘画面时要注意侧面表现将军的狩猎技艺高超。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①“竟停使者至晓”的句意为:竟让使者在营外停到了天亮。将“竟”的解释分别代入语句内容分析可知,“竟”字的解释应为“竟然;居然”。
②“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的意思为:于是,皇上便派遣使者拿着付杰去诏命周亚夫将军。第一个“使”的意思是“派遣”,所以“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中的“使”也是“派遣”的意思,句意为:太宗晚上派宦官到两个将军处所。
③“志玄闭门不纳”的意思为:志玄闭门不让进来。根据语境分析可知,“纳”的意思应为“接纳”。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
为,被;流矢,流箭;中,射中;更,还,重新;再三,多次。
(4)①本题考文言断句。
句意:这是真将军啊,周亚夫也不能超过。“也”表示判断,表现了太宗对段志宏是真将军的一种肯定,故在其后断开。故可断为: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②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理解词语含义。
根据【乙】文的内容可以概括“真将军”的含义,【乙】文中“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表明段志宏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太宗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士及开营内使者,志玄闭门不纳”句表明段志宏军士戒备,军纪严明,军令畅达,治军有方。
根据【链接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大丈夫”的含义。“链接材料”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句表明“大丈夫”没有机遇实现理想的时候就做好自己,影响身边的人,不去帮助统治者欺压人们,不被富贵引诱,有机遇实现理想的时候,就努力让所有人行诚信,善良,坚持操守的正道。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
冬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
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
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
【乙】
段志玄是齐州临淄人也。义兵起,志玄招募到一千余人,被任命为右领大都督府军头。
跟随太宗平定霍邑,攻占绛郡,攻取永丰仓,都担任先锋。跟随刘文静在潼关抵御屈突通,文静被屈突通手下将领桑显和袭击,车营已被攻破,志玄率领二十名骑兵前往攻打敌人,杀了几十个敌人后返回,被流箭射中了脚,担心众人内心动摇,忍痛不言,又几次杀入贼阵。
太宗即位,多次升迁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食邑实封九百户。文德皇后埋葬的时候,志玄与宇文士及分别统率军队出肃章门。太宗晚上派宦官到两个将军处所,士及打开营门让使者进入,志玄闭门不让进来,说:“军门不可晚上打开。”使者说:“这里有皇上亲手写的命令。”志玄说:“晚上分不清真假。”竟让使者在营外停到了天亮。太宗听说后叹息说;“这是真将军啊,周亚夫也不能超过。”
【链接材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9.了解,明白交换,更替同“汝”,你将要 10.(1)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2)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11.周亚夫驻守边塞,抵御外敌,所做的事符合“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或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他有报国之志,作为将军,带领军营将士们一起守卫边疆,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自己治军的原则,坚守自己的原则(或符合“得志,与民由之”);面对皇帝,没有屈服和谄媚,同样要求严格遵守军礼,做到了“威武不能屈”。
【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然后明白。喻:了解,明白;
(2)句意: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更替;
(3)句意:到了你夫家。女:同“汝”,你;
(4)句意:天子将要到达。且:将要。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是(这),焉得(怎么能),乎(呢)”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约(规定),不得(不准),驱驰(纵马奔驰)”要理解正确。
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大丈夫;
结合【乙】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知,周亚夫驻守边塞,抵御外敌,所做的事符合“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符合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特点;结合“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知,周亚夫有报国之志,作为将军,带领军营将士们一起守卫边疆,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自己治军的原则,坚守自己的原则,符合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得志,与民由之”这一特点;
结合“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皇帝进了军营也必须按照将军的军令下马徐行,且周亚夫也只以军礼参见他,可见周亚夫治军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据此可知,周亚夫彰显了【甲】文中的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这一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引导的人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12.将近同“慧”,聪明放置,安放有人,有的人 13.D 14.(1)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2)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15.愚公抱负远大,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畏首畏尾。 16.示例:愚公移山的精神是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
启示: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如果我们能大力发扬愚公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我们就一定会战胜疫情,取得抗疫的胜利。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1)句意:年纪快到90岁了。且:将近。
(2)句意:你太不聪明了。惠:同“慧”,聪明。
(3)句意:没有地方放土。置:放置,安放。
(4)句意:有人说。或:有人,有的人。
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往;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助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
D.都是介词,凭借;
故选D。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径”“设”“护”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注意:
(1)箕畚,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于,到;之,的。
(2)善:认为……不错;欲:想要。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对愚公和鲁公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其性格特点即可。
甲文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以看出,愚公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意志坚定、敢想敢干、不怕困难的人。
乙文鲁公想挖一个池子,听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便停下来;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便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妻子担心绊倒孩子,鲁公便又停下来了;又听人说可以设个栅栏,鲁公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人又说修了池子,要增加仆人,房子又为够住,鲁公就又停下来了。结合“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可以看出鲁公是一个优柔寡断,畏首畏尾,遇难而退的人。
16.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愚公移山的典故见于《列子·汤问》,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据此结合“抗击新冠疫情”谈谈自己的感悟即可。
示例:我们要大力发扬愚公精神,做事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和毅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抗击疫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17.习:熟悉、通晓西:向西怪:对……感到奇怪谢:道歉 18.D 19.(1)我私下里假托您的命令,把债务送还给各个老百姓,烧了契约,老百姓高喊万岁。
(2)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20.三窟:“一窟”是焚券市义(讲清做法),使孟尝君赢得封邑薛地的人心,这是取信于民(讲清目的),可以看出冯谖深谋远虑或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
“二窟”是运用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利用魏王的重金聘请,抬高孟尝君身份,恢复他在齐国的职位,可以看出冯谖具有外交智慧或外交才能。
“三窟”是请齐王立宗庙于薛,在薛地祭祀祖宗,以宗庙的重要巩固薛地的地位。即使齐王到薛地,也不得不以礼敬拜祖宗之位,否则为失礼和大不敬,可以看出冯谖深谋远虑或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1)句意:谁熟悉会计工作。习:熟悉、通晓;
(2)句意:向西去梁国游说。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3)句意:孟尝君对他回来的这么快感到奇怪。怪: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4)句意:向孟尝君道歉说。谢:道歉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驱而之薛”中“之”的意思是:动词,去、到;
A.结构助词,的;
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动词,去、到;
故选D。
1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窃:私下;矫:假托;责:通“债”,债务;诸:各个。句意:我私下里假托您的命令,把债务送还给各个老百姓,烧了契约,老百姓高喊万岁。
(2)使:使臣;反:同“返”,往返;固:坚决;辞:推辞。句意: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原文分析可知,“一窟”是焚券市义,冯谖假借孟尝君的名义,让百姓烧了契约,为孟尝君赢得了人心,可见他非常有政治远见;“二窟”是通过自己的外交手段,利用魏王的重金聘请孟尝君,孟尝君不往,抬高孟尝君身份,借此恢复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可见他很有政治谋略;“三窟”是冯谖劝说孟尝君在薛邑立宗庙,以宗庙来巩固孟尝君的地位,可见冯谖的深谋远虑。任选一“窟”作答。
示例一:①“一窟”②冯谖假借孟尝君的名义,让百姓烧了契约,帮助孟尝君赢得了人心,使得孟尝君到了薛邑后很受百姓欢迎,可以看出他非常有政治远见;
示例二:①“二窟”②冯谖是通过自己的外交才能,使得魏王重金聘请孟尝君,而孟尝君不往,借此抬高孟尝君身份,使得孟尝君恢复了在齐国的职位,可见他很有政治才能;
示例三:①“三窟”②冯谖劝说孟尝君在薛邑立宗庙,使得齐王到薛邑不得不以礼敬拜祖宗之位,用宗庙的重要性来巩固孟尝君的地位,可见冯谖有政治远见。
【点睛】参考译文:
孟尝君曾经询问家里的食客们:“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谖(在通告上)签名,写道:“我能。”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李,载着借契出发。告辞的时候,冯谖问:“债款收齐了,用它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的东西(就买些回来)。”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随即烧了那些借契。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 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怪,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冯谖说:“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契约,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
后来孟尝君被放逐到薛邑。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做到高枕无忧。臣愿替殿下再凿两个洞穴。”
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西边的魏国。冯谖来到魏国,对魏惠王说:“诸侯首先迎接他的,国富而兵强。”于是梁王空出最高的职位,派出使节持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请孟尝君。梁国使者往返多次,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去。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向孟尝君道歉说:“但请先生顾念先王宗庙,姑且回国执掌政务!”冯谖劝诫孟尝君说:“希望殿下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冯谖)回报说:“三窟已成,殿下姑且安心享乐吧。
21. (1)D
(2)如果大王治理国家真的也能照这个道理,那么整个天下大事就尽在掌握之中了。
(3)①投纶沉钩,手无轻重;②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③用心专;④学艺诚;⑤均衡发展不偏科/合理分配时间;⑥学习要坚持不懈/勤于向他人学习。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A.断/消失;
B.曾经/同“增”,增加;
C.做/被;
D.都意为“拿着”;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本句中的重点词有:治,治理;若此,像这样;诚,确实,果真;运,运控;握,手掌。
(3)本题考查内容梳理概括。
詹何用钓鱼的道理来比喻治国之道。钓鱼时“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总结出要“用心专”,从而启发出学习要专注的道理。故③答案为:用心专;
钓鱼时“动手均”,用文中的语句就是“投纶沉钩,手无轻重”,启发人们在学习上要均衡发展,要合理分配时间等。故①答案为:投纶沉钩,手无轻重。⑤答案为:均衡发展、不偏科或者合理分配时间;
钓鱼时要“巧施饵”,用文中的语句就是“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从而启发人们学习方法要得当。故②答案为: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
“仿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意思是:模仿着去学习钓鱼,用了五年时间才完全掌握这种技术。总结出学艺要有诚心,能坚持,从而启发人们在学习上要坚持不懈或勤于向他人学习。故④答案为:学艺诚。⑥答案为:学习要坚持不懈或者勤于向他人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詹何用一根蚕丝做渔线,用芒刺做鱼钩,用荆条和嫩竹做鱼竿,用剖开来的米粒做鱼饵,在八十丈深的深渊和湍急的急流中能钓到的鱼可以装满一辆车子,鱼线不断,鱼钩不直,鱼竿不弯。楚王听说后对此感到惊异,便召他来问其中的道理。詹何说:“我曾经听我已故的父亲说,蒲且子射鸟,用柔弱的弓和纤细的丝绳,趁着风势射出去,能把一双黄鹂从青云之上射下来,就是因为用心专一,动手均匀。我沿用他的方法,模仿着去学习钓鱼,用了五年时间才完全掌握这种技术。当我在河边拿着鱼竿的时候,心中没有杂念,只想着钓鱼,扔出鱼线,沉下鱼钩,手不轻不重,任何事物不能扰乱。鱼看见我的钓饵,认为是沉淀下来的尘埃和聚集在一起的泡沫,毫不怀疑地吞了下去。这就是我所以能以柔弱制服刚强,以轻物得到重物的道理。如果大王治理国家真的也能照这个道理,那么整个天下就可以像掌中之物运控自如。”楚王说:“说的好。”
22.此地/实/匡庐第一境 23.都极才、刚 ……的样子 24.从驿路到寺门,连半天的路程都不到。 25.大林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环境优美,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的村落都不一样。 26.感叹号,这句指世人们热衷于追逐功名而无暇欣赏大林寺的美景,作者对此感到惋惜,所以用感叹号表达作者的遗憾惋惜。
【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这里确是庐山首屈一指的地方。
“此地”为主语,“实”为谓语,“匡庐第一境”为宾语;此句需断两处,分别断在主语、谓语后;
故断为:此地/实/匡庐第一境。
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寺僧都是海东人。皆:都;
(2)句意:季节转换得很迟。绝:极;
(3)句意:梨树、桃树才刚刚开花。始:才、刚;
(4)句意:初到这儿恍惚。然:……的样子。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由,从;至,到。
2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第②段“大林穷远,人迹罕到”可知,大林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
根据第②段“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可知,大林寺环境优美;
根据第②段“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可知,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的村落都不同。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②段写大林寺环境优美,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的村落都不一样;联系第③段“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者(名利对人的诱惑是如此强烈啊)”可知,人们却因忙于追名逐利而冷落了大自然的美景,作者感到失落、遗憾、惋惜,于是才有此感慨,故应用感叹号表达作者内心情感。
【点睛】参考译文:
我与河南的元集虚,范阳的张允中,南阳的张深之,广平的宋郁,安定的梁必复,范阳的张特,东林寺的出家人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共十七人,从遗爱寺旁边的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抵达上化成寺,然后在峰顶院歇息一会,再登上香炉峰,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在僻远之处,人迹罕到。寺周围有许多清澈的流水、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和细瘦的竹子。寺里只有板隔的房间和木制的器具,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由于山高地深,季节转换得很迟,按时令已是初夏四月,天气还像正二月一般。梨树、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的村落都不一样,初到这儿恍忽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我口占绝句一首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会儿我们遍观了房间的墙壁,看见萧存郎中、魏弘简郎中、李渤补阙三人留下的姓名和文句,于是与集虚他们叹道:“这里确是庐山首屈一指的地方。由驿路到寺门,还不足半日的路程,但自从萧、魏、李三人到此游览之后,至今相隔将近二十年了,二十年间这里一片寂寥,再也没有来游览的人。名利对人的诱惑是如此强烈啊!”
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作序。
27.如果飞奔的马非常,很全,都 28.(1)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我们)沿着白堤,又到了孤山,进入行宫。 29.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以看出三峡夏水很多,水势大,水位很高;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看出三峡夏水湍急,流速很快。 30.山:凿石为基,削岩成壁含岩石于殿中。
水:引水成池注清泉于座下或“一室之中,儿山水之观毕具”
【解析】2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自:如果。
②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奔:飞奔的马。
③句意:行宫的规格非常奇特。甚:很,非常。
④句意:山水的景观完全具备。毕:全,都。
2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清,清澈;荣,茂盛;良,很。
②重点词:循,沿着;复,又;至,到。
29.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三峡》中写夏水的文字在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意思是: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这说明了江水水位高,水势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意思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从侧面写出了三峡夏水的湍急,流速很快。
30.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乙】文中写到“行宫之制甚奇”的句子是“复阁重廊,周回相通,凿石为基,削岩成壁,引水成池,植花成幄。桥水磴山,至于后宫。殿在山上,含岩石于殿中”,意思是:重叠的楼阁和连廊,环绕相通,开凿石头作为地基,砍削岩石成为墙壁,引来流水做成池塘,种植花草成为帐幕。通过水上的石桥、山上的石阶,到达后宫。宫殿建在山上,殿中含有岩石。从这里可知,行宫凿石为基,削岩成壁,含岩石于殿中。而“注清泉于座下,一室之中,而山水之观毕具”则写出了行宫引水成池,注清泉于座下。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第二年,同年苏耕余坐着饮酒游乐的船来邀请,我因为西湖上的风景没有完全观赏,就和他一起出了清波门。城下多柳树,白堤有很多桥,这就是所说的“柳浪闻莺”“断桥残雪”。沿着白堤,又到了孤山,进入行宫。行宫的规格非常奇特,重叠的楼阁和连廊,环绕相通,开凿石头作为地基,砍削岩石成为墙壁,引来流水做成池塘,种植花草成为帐幕。通过水上的石桥、山上的石阶,到达后宫。宫殿建在山上,殿中含有岩石,座下注入清泉,一室之中,山水的景观完全具备。左右皆是高楼,靠近可以欣赏到湖光。远处吞吐山色,如同登上神仙宫殿,远望十洲三岛的神仙踪迹。放鹤亭在行宫的东北,周围有古梅巨石,清新高雅与众不同,只是可惜亭子过于华丽,不像当年林和靖处士的风采。下了放鹤亭,再次登船,绕到孤山的背面,到昭庆寺而归。对于西湖中的景色,观赏不到十分之一,却已经到了傍晚了。我更加相信轿子与船到不了远处的地方,游西湖的人不能完全游尽西湖。
31.拜访、访问(选③也对) 美好只是 32.(我)放下拐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33.民夷杂糅,屠沽纷然月夜的宁静,月色的澄澈洒脱豁达、忘怀得失;随遇而安、悠然自适、苦中求乐、自找排遣。
【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①句意:有几个老书生过来拜访我。根据查阅字典法,过:拜访;
②句意: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根据成语推断法。美味嘉肴:精致可口的饭菜。嘉:美好;
③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根据课内迁移法,“但微颔之”的意思是: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但:只是。
3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放:放下;而:连词,表顺承;孰:哪一个。
3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和情感主旨。
第①空:甲文根据“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可知,作者在夜游时,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看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还有很多卖肉的卖酒的生意人,彰显出一派欢乐、祥和、热闹、繁荣的气氛。据此可概括为: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第②空:乙文根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作者在和友人游玩时看到了皎洁的月光照耀庭院,仿佛院前有一汪清水,突出了月色空明澄澈的特点。据此可概括为:月夜的宁静,月色的澄澈。
第③空:甲文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见作者通过描绘澄澈透明的月色透露出复杂而又微妙难言的感受。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随缘自适的旷达,尽在其中。
乙文从“放杖而笑,孰为得失”中可知,苏轼具有身处逆境却能随遇而安,因缘自适的旷达情怀与乐观精神。
据此分析,两文都表达出作者洒脱豁达、忘怀得失;随遇而安、悠然自适、苦中求乐、自找排遣的心境。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4.则 /宜 /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5.好;汇合;说出;假如、如果。 36.(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彼此都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2)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于是给它命名为“右溪”。 37.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清流触石厌弃世俗、寄情山水(远离污浊的政治官场)的高洁志趣对右溪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惆怅
【解析】34.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句意: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则”是副词,“宜”指适合,是动词,后面为宾语,故断开;故停顿为: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35.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
①山气日夕佳:山中的景色,傍晚时最美好。佳,美好。佳木异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佳,美,美好。
②句意:并入营溪。合,并。
③莫名其妙,莫:不能。名:说出。妙:奥妙。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物或道理很奇怪,难以理解,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联系成语分析,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④此溪若在山野之上: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若,副词,假如,如果。和字典的义项③相近。
3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②重点词:为,因为;遂,于是;命,命名。
3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右溪记》乙文中的“清流触石”中的“清流”直接写出了水的清澈。
《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使用了夸张手法直接、正面写出水清。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写出水清,从本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吴均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出水非常清澈。
《与朱元思书》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自然山水之美让追名逐利的人也沉醉,进而写出了在作者看来,世俗名利不值得追求,表现出作者厌弃世俗、寄情山水(远离污浊的政治官场)的高洁志趣。
《右溪记》由“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中可知,此等美景却无人欣赏,表面作者怜惜无人欣赏的右溪,表达对右溪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实际上是自怜,借右溪写自己,自己如同这右溪一般,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人生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惆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38.C 39.D 40.(1)我的心无时无刻不想着到山水之间游玩。
(2)我才明白真正能使病痊愈的方法,没有超过游览山水的。 41.①文中写“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正面描写,表现惠山之美。②作者写自己游览惠山时,心情大好,流连忘返,甚至住了两夜,侧面描写,衬托惠山之美。③作者说看书和听书,久了,也会饱足,与游览惠山的愉悦,形成对比,突出了惠山之美。(写出两点)
【解析】38.考查词语解释。
C.句意:我对方子公说。语,对……说。
故选C。
39.考查“之”的用法。
例句中的“之”是助词,的。
A.动词,到;
B.主谓之间,不译;
C.补齐音节,不译;
D.助词,的;
故选D。
4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意,心神。未尝,从来没有。宾客山水,在山水之间做客。
(2)始,才。愈病,使病痊愈。无,没有。逾,超过。
41.考查内容理解。
“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意为:山中的僧房构造精致,迂回曲折,幽远像深洞,在秋声阁远眺景色更佳。这是对惠山景色的正面描写。“尤佳”一词,直接表现了景色之美。
“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意为:昏沉的精神、郁结的心情,一时间都烟消云散了,流连于阁中,住了两夜才回去。通过作者的感受和活动,从侧面表现了惠山之美。又和“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形成了对比,听书久了会生厌,而惠山的美景却让者流连了两夜才回去。在对比中,突出了惠山之美。
【点睛】参考译文:
我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羁绊与束缚,不幸又有着与东坡和半山一样的嗜好,每当闭门在家待一天,就会觉得像坐在火炉上一样全身不自在。所以即使是在霜天黑月这样的天气里,面对纷乱庞杂的事务时,我的心也是无时无刻不做客于山水之间。自从我病愈之后,住在无锡,几乎没有客人来访,读书成了每天唯一所做的事。然而,浅易好懂的书不值得看,艰深难解的书又不能使人心意爽快。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杂剧等令人心意畅快的书,又都是(我)平时不喜欢的,再说大病初愈的人,能有多少精神和眼力去认真勤勉地长久握着一部书?邻居朱生,是个擅长说书的人,他说书和世俗的说法很不一样,听了令人心脾健旺。所以,看书之余,我就会请朱生来做客,他总是娓娓道来,一副连续不倦的样子,但是听久了也觉得厌倦。
我对方子公说,现在天气稍微暖和,是登临(观赏)山水的最佳时节,而此处离惠山又最近。于是(我)找来一只小船,带着我的儿子袁开一起出发了。温茶的器具还没热,我们已经到了山下。山中的僧房构造精致,迂回曲折,幽远像深洞,在秋声阁远眺景色更佳。昏沉的精神、郁结的心情,一时间都烟消云散了,流连于阁中,住了两夜才回去。现在才知道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山水之游。
42.做、当、是将要有人使……痛苦 43.(1)他确实缺少人力牛力,为什么不帮助他呢?
(2)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 44.张全义招募流民,劝课农桑,奖勤罚懒,倡导互助,勤于引导,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
【解析】4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唐张全义任河南尹。为:做、当、担任;
(2)句意为:皇帝即将驾到。且:即将,将要;
(3)句意为:有人(被打人)申诉说“田荒,是因缺乏人力牛力”。或:有人;
(4)句意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4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诚,确实;乏,缺少;何,为什么。
(2)重点字词:奇,生僻;素,平时;备,准备;旋,马上;以,用。
4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全义招怀流散,劝之树艺”得出:招募流民,劝课农桑;
根据“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者,则集众杖之”得出:奖勤罚懒;
根据“‘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得出:倡导互助,勤于引导。据此综述为:张全义招募流民,劝课农桑,奖勤罚懒,倡导互助,勤于引导,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
【点睛】参考译文:唐张全义任河南尹,当时经过黄巢作乱,居民不到一百户,四郊看不到有耕田的人。全义招流民安置,劝他们从事农耕;几年以后,都城中大街小巷,逐渐恢复旧日的规模;遍地是生长茂盛的桑麻,田野中看不到有不耕的荒地。全义为人明察事理,别人不能欺瞒,但他的治理方法,却宽缓和平,政令简约。全义每外出,看到有的田地庄稼生长好,便下马和随从人等共同观看,召见田主用酒饭进行慰劳。有的人家,田地荒芜草多,全义便将此家人召集到一起,用杖责打。假如被打人申诉说,“田荒,是因缺乏人力牛力”,便召集他的邻人加以责问说:“如他确是缺乏人力牛力,你们为何不帮助他?“直到众人都承认错误,才放他们离开。从此邻里之间有无相通,彼此互相帮助,所以家家有存粮,即便遇到灾荒的凶年,也不会挨饿。(河南府)从此变成富足的地方。
45.推荐告诫放弃跑 46.(1)梁孝王每天派使者请求太尉救援,太尉不肯前往。
(2)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 47.梁孝王和周亚夫有过结,常常在太后面前说亚夫的坏话;景帝废太子时,周亚夫强烈反对;周亚夫反对给匈奴王徐卢封侯,景帝不听劝谏。(答出两点即可) 48.这些词语都可看出亚夫拒绝别人的方式很直接,可见亚夫行事果断,刚正不阿,同时也可以看出亚夫缺乏语言艺术。
【解析】4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举,推荐。
(2)句意:告诫太子说。诫,告诫。
(3)句意: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委,放弃。
(4)句意: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走,跑。
4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日,每天。使,派。使,使者。
②既,已经。乃,于是。引,撤退。去,离开。
4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可得:梁孝王和周亚夫有过结,常常在太后面前说亚夫的坏话;
根据“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可得:景帝废太子时,周亚夫强烈反对;
根据“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可得:周亚夫反对给匈奴王徐卢封侯,景帝不听劝谏。
4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①句意: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
②句意: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为此事争辩。固争,极力争辩。
③句意: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何以,凭什么。
从加点词语可以看出,不管是拒绝梁王的求救,还是力谏皇帝不可废太子,亦或是劝谏皇帝不可封徐为侯,他说话都非常直接,一点也不委婉。从中可以看出,他行事果断,刚正不阿。但也反映出他说话不讲究语言艺术,不会委婉劝谏。
【点睛】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死了,文帝感念他的功劳,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国叛乱。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应战。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由这次平叛开始,梁孝王和太尉有了嫌隙。周亚夫回朝后,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为此事争辩,景帝因此就疏远了他。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匈奴王徐卢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为侯爵。丞相周亚夫说:“那个人背叛了他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
49.D 50.(1)表现,显露,流露 (2)打开,开启 51.城存与存/亡与亡/人臣大义 52.有奸邪小人向来与贼人勾结,(他)说鄢陵城小应当尽快投降,刘振之生气地将他斥退。 53.孟子认为,能坚守仁礼义,不会为富贵、贫贱、威武所动摇改变的人是大丈夫;文中的刘振之、杜邦举在李自成攻陷许州时,坚守正义,视死如归,做到了“威武不能屈”,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标准。
【解析】4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正直/方圆;
B.从/如果;
C.写/信;
D.被/被;
故选D。
5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发:表现,显露,流露;
(2)句意为:家里人打开箱子。发:打开,开启。
5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为“城池存在,就与它一起存在,城池消亡就同它一起死亡,这是做人臣的大义所在”,“城存与存”主谓结构,应在“存”后停顿;“亡与亡”主谓结构,应在“亡”后停顿。
5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素:平常,平素。贼:对李自成起义军的蔑称。宜:应该。速:马上,立刻。
退:使动用法,使……退。之:代奸人。
5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孟子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一个人即使再富贵也必须有节制,不能做过分的事情;(也可以解释面对权势富贵的诱惑依然能不失去本心)“贫贱不能移”,一个人不能因为贫困卑贱的处境而改变自己坚强的意志;“威武不能屈”,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或在自己在威武时也不能做理亏的事。
根据选文“贼大至,城陷,振之秉笏坐堂上。贼索印,不与,缚置雪中三日夜,骂不绝口,乱刃交下乃死”和“及城陷,自成欲降之,邦举骂曰:‘朝廷臣子,岂为贼用!’贼抉其舌,含血喷之,遂遇害”可知,刘振之、杜邦举都是在李自成攻陷许州时,面对义军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符合孟子“威武不能屈”的标准,因此,刘振之、杜邦举堪称“大丈夫”。
【点睛】参考译文
刘振之,字而强,浙江慈溪人。性情刚毅,致力于学习和道德修养,乡人都敬重他。崇祯初年中举,从教谕升鄢陵知县。崇祯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攻陷许州。知州王应翼被杀害,都司张守正,乡官魏完真、生员李文鹏、王应鹏都死了。自许州以南无能坚守之城。有奸人平时与李自成相通,扬言许州城小,以速降为好,振之愤怒地骂走了这个人。典史杜邦举表示:“城池存在,就与它一起存在,城池消亡就同它一起死亡,这是做人臣的大义所在,您说的很对。”刘振之与官员和百姓一起防守许州。李自成的义军到了,城被攻破,刘振之持着笏板坐在公堂上面。义军要他交出官印来,振之不给,被捆绑置在雪中三日三夜,仍骂口不绝,最后被乱刀杀死。刘振之曾经写了一张字条,藏在一个小书箱内,每年元旦取出来看一下,看后又放进书箱并加上封条。刘振之死后,家人把书箱打开,取出字条,上面写着“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三句话,表示其志向。朝廷赠刘振之光禄寺丞。杜邦举是富平人,许州被屠城的时候,鄢陵的人很害怕,守城的人有的逃跑,被杜邦举抓获,杀掉之后巡行示众。等到城池被攻陷,李自成想让他投降,杜邦举骂着说:“我是大明朝廷的臣子,怎能被乱臣贼子使用。”义军割了他的舌头,杜邦举把满口鲜血喷向刽子手,于是被杀害。
54.管仲/事/公子纠 55.选拔、任用使……劳累不久逃跑 56.(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2)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57.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和鲍叔经商,鲍叔知道管仲生活贫困,分财利时让管仲多拿一些;管仲为鲍叔办事,结果使鲍叔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管仲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管仲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无耻,知道管仲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由此可见管仲和鲍叔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58.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因曾辅佐过公子纠而被囚禁,幸得有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才能成为齐国的贤臣。这是在困境之中受到磨砺,获得机遇,施展才能。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强调人要经受磨砺,所以“管夷吾举于士”可以成为论据。
【解析】54.考查断句。
句意:管仲侍奉公子纠。“管仲”是主语,“事”是谓语,“公子纠”是宾语。
故断句为:管仲/事/公子纠。
5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举,选拔,作用。
(2)句意: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累。
(3)句意: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已而,不久。
(4)句意: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走,逃跑。
5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同“增”。
(2)者:……的人。知:了解。
57.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可得: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
根据“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可得: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根据“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可得:管仲和鲍叔经商,鲍叔知道管仲生活贫困,分财利时让管仲多拿一些。
根据“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可得:管仲为鲍叔办事,结果使鲍叔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根据“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可得:管仲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
根据“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可得:管仲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
根据“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可得:管仲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无耻,知道管仲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根据以上事件可知,管仲和鲍叔相知甚深、交谊深厚。
58.考查比较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就是题目,即,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根据第二篇文本中的“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可知,管仲曾效力于公子纠,后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即位后,曾囚禁管仲,后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才能成为齐国的贤臣,辅佐公子小白成就了一番霸业。管仲被囚,在困境中受到了磨砺,又遇到鲍叔的举荐,最终才华得以施展。可以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所以“管夷吾举于士”可以成为论据。
【点睛】参考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管仲列传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59.担心,忧虑(或“以……为担心”、“以……为忧虑”)通“悦”,喜悦。答应通“返”,返回。 60.①先前霸上、棘门的军队,如同儿戏一样,他们的将领是一定可以被偷袭俘虏的。
②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 61.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62.识才、爱才;知人善任;尊重信任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胸襟宽广(不计较个人颜面得失)。
【解析】59.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景公患之:景公为此非常忧虑。患:“以……为担心”“以……为忧虑”。
②大说之:非常高兴。通“悦”,喜悦。
③景公许之:景公答应了他。许:答应。
④未及反:没有来得及返回。反:通“返”,返回。
6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①曩:先前;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军:军队;若:好像;将:将军;固:必,一定;袭:被袭击;虏:被俘虏。
②期:约定;后至:迟到;者:……的人;云:说。
61.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第①段“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意思是,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体现了周亚夫将军的刚正不阿,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军令威严。
【乙】文中第②段“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抱鼓之急则忘其身”意思是,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营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自己的亲朋;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体现了司马穰苴军纪严明,治军严整,不徇私情,和周亚夫的治军理念相似。
6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甲文中第①段“将军亚夫持兵揖”“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第②段“‘嗟乎,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亚夫只以军礼参见皇上,文帝不仅没有动怒,还礼仪周至,赞不绝口,可知汉文帝爱护人才、胸怀宽广、深明大义、知人善任。
乙文第①段“召司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从齐景公立即任命司马穰苴做将军,答应司马穰苴的要求可知,齐景公识才、爱才、知人善任、尊重人才、信任人才。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棘门的军队,如同儿戏一样,他们的将领是一定可以被偷袭俘虏的,至于周亚夫,难里是能够侵犯的呢?”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乙】文: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边上的领土,齐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召见了司马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司马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出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也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这样)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司马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合。”(第二天)司马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横贵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就不特别着急。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司马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说:“我的大夫亲戚送行,所以留下来了。”司刀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营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自己的亲朋;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动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司马穰苴)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了。三军将士都很震惊害怕。
63.真正,确实谨慎向来,一向赠送,送 64.(1)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2)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 65.岳飞为子能孝母,为人自律知错能改,为民能以天下为先,属于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66.B
【解析】6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2)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
(3)句意:吴玠一向佩服岳飞。素:向来,一向。
(4)句意: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遗:赠送,送。
6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富贵不能淫:使……迷惑。移:使……改变。屈:使……屈服。
(2)辞:推辞。何以:怎能,用什么。家为:建立自己的家。
6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甲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成为大丈夫的条件;从乙文中的“飞至孝。……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可知岳飞非常孝顺母亲;从“却不受”可知,他生活上绝不讲究享受;从“遂绝不饮”可知,他在大是大非上能知错就改;从“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可知他以天下为先;故当属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6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A.从“景春曰”可知,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不是张仪的;
C.甲文中的“丈夫之冠”为举例类比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D.乙文“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这句反问表现的是岳飞的为国尽忠之心,而不是他“话语的咄咄逼人之势”;
故选B。
【点睛】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喂药一定要亲自来。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主上天未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难道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推却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67.将近南岸感叹的样子最终 68.(1)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 69.强调说明一时的艰难困境何尝不是一种福分,以此鼓励安慰勾践。 70.A
【解析】6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年纪将近九十岁了。且:将近;
(2)句意:到达汉水南岸。阴:南岸;
(3)句意:曾感叹说。喟然:感叹的样子;
(4)句意: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卒:最终。
6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2)置:放;第一个“坐”:同“座”,座位;卧:躺着;亦:也。
6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②,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其意思是: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联系后文“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可知,列举这四人岁历尽艰难困苦终成霸业的事实,劝谏勉励越王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以俟东山再起,成就霸业;强调说明一时的艰难困境何尝不是一种福分,以此鼓励安慰勾践。
70.A.根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知,愚公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计划,提出了合理化的疑问,想知道如何处置在移山过程产生的土石,并不是对移山的工程不赞成;因此并非表现“忠厚、软弱”的性格;
故选A。
【点睛】【甲】参考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乙】参考译文: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感叹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文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看来,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于是勾践回国后,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颜色的衣服,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71.将近南岸感叹的样子最终
72.(1)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 73.强调说明一时的艰难困境何尝不是一种福分,以此安慰激励勾践。 74.A
【分析】7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且:将近;
(2)句意为:到达汉水南岸。阴:南岸;
(3)句意为:感叹说。喟然:感叹的样子;
(4)句意为: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卒:最终。
7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惩: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2)重点词语:置:放置,这里是悬挂的意思。于:在。坐(第一个):通“座”,座位。尝:品尝。
7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其卒王霸”和“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可知,列举这四人岁历尽艰难困苦终成霸业的事实,劝谏勉励越王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以俟东山再起,成就霸业。
7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分析错误。从“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来看,其妻只是对愚公的身体和移山的土石安放表示疑虑,并不是对移山的工程不赞成,因此,并非表现“忠厚、软弱”的性格。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乙】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感叹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文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看来,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于是勾践回国后,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颜色的衣服,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75.D 76.C 77.(1)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
(2)(我们)应当占据险要之地,开拓疆土抵御敌寇,这是上等的策略。 78.从范仲淹主动请求守边,可见他爱国有担当;从范仲淹分析敌我形势、制定守边策路可以看出他谋略过人:从他优抚百姓可以看出他关心百姓。
【解析】75.D.句意:(凭借我军的)势力容易制服(敌军)。易:容易;
故选D。
76.例句句意: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之:结构助词,的;
A.句意: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之:动词,到;
B.句意:对周亚夫赞叹不已很长时间。之:音节助词,不译;
C.句意:羌族和汉族的百姓。之:结构助词,的;
D.句意:仲淹都能推心置腹接纳他们。之:代词,他们;
故选C。
7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曩:先前;若:像;固:必,一定;袭而虏:偷袭并俘虏;
(2)据:占据;要害:险要之地;策:策略。
7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由乙文第一段“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可知,范仲淹忠勇爱国,在国家有难时主动前往御敌;
由乙文第二段“于是大阅州兵……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的用兵方式可知,范仲淹领兵有方,军事才略过人;
由乙文第三段“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拓疆御寇,策之上也”,通过范仲淹对敌我优势的分析和提出用兵的建议被采纳可知,他谋略出众,用兵能够审时度势,占据要塞之地,开拓疆土;
由乙文第四段“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可知,范仲淹修筑城寨,招抚流民,重视民心。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甲】参考译文: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把弓拉满。天子的军队的先锋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军队的先锋说:“天子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都尉回答:“将军有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进入(军营)。因此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骑兵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天子(的车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拜见。”天子(汉文帝)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派人致意:“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离开。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汉文帝(感叹地)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被(匈奴)俘虏。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对周亚夫赞叹不已很长时间。
【乙】参考译文:
康定元年,元昊谋反,延州各寨大多失陷,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御敌。
范仲淹到延州之前,皇帝下诏命令(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一万人,地方统兵官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敌人来了要抵御时,就派官位低的将领首先出击。范仲淹说:“(派遣)将领不选择合适的人,而按照官职(等级的高低)来安排(出兵的)先后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方法啊。”于是(他)大规模检阅本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每位将领)各自率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估量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换出战抵御敌人。
第二年正月,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范仲淹说:“正月时塞外十分寒冷,我们的军队露宿(挨冻),不如等春天再深入(敌境),敌军战马瘦弱,士兵饥饿,(凭借我军的)势力容易制服(敌军)。(我们)应当占据险要的地方,开拓疆土抵御敌寇,这是上等的策略。”皇帝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
范仲淹又(上奏)请求(朝廷)修筑承平、永平等寨,逐渐召回流亡在外的百姓,给十二座寨修筑城墙,(于是)羌族和汉族(流亡在外)的百姓,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对众多(各部)到来(归顺)的羌人,仲淹都能推心置腹接纳他们。
范仲淹担任将领,敌军就不敢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79.C 80.D 81.(1)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改变神情),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2)将士没有(人)敢不回去(作战的),拼死作战,最终打败敌人。 82.周亚夫恪尽职守、精忠报国表现为:治军严明,刚正不阿,连皇帝车驾都要依礼守规。张巡恪尽职守、精忠报国表现为:指挥作战,灵活应变,身先士卒,鼓励将士拼死作战,与将士同进退。
【解析】79.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C.“城中居人亦且数万”的意思是:城中居民百姓却有将近数万人。且:将近。不是“将要”。
故选C。
80.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是助词,的。
A.动词,到,往;
B.助词,不译;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助词,的;
故选D。
8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为(被)、动(感动)、改容(改变了脸色)、式(车前的横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莫(没有)、还(回去)、卒(最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甲】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至,不得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等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带兵有方、严守军纪的将军。由“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刚正不阿之。
【乙】文中“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可以看出,张巡对待百姓热情诚恳,指挥作战灵活应变,身先士卒,鼓励将士与敌拼死作战,与将士同进退。
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乙】张巡起初坚守睢阳时,仅有士兵一万人,而城中居民百姓却有将近数万人,张巡每见一人就询问其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前后大小战斗共进行了四百多次,杀死叛军十二万人。张巡练兵不按照古人的兵法作战布阵,而是命令部下的将领各自按照自己的战略教习战法。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张巡说:“现在是与反叛的胡人作战,有时在数步之内,军势都不同。临时随机应变,只在呼吸之间。我让士卒了解将领的心意,将领熟悉士卒的情绪,这样将领指挥士卒作战,就如手使用自己的指头一样自如。兵与将都相互了解,部队各自为战,不是很好吗!”自从与叛军交战以来,守城所用的器械与作战所用的兵器都是缴获敌人的,守城部队没有修理制造过。每当战斗激烈时,有的将士后退下来,张巡就立在阵地上对将士们说:“我不离开这里,你们为我返回去继续与敌军决战。”将士听后,没有敢再后退的,又纷纷向前,与叛军死战,最后都能够打退敌人的进攻。张巡待人诚恳,胸怀坦荡;善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并且号令严明,赏罚分明,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的将士都拼死效力。
83.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 84.掺杂(掺合、夹杂、混合等意近的动词即可)送(含“送”、“给”的词即可) 85.B 86.译:(我)来不及制茶,于是把大团茶叶合并在小团茶叶里。
心理:这客人真神了,居然看破了我的补救手段,不知道主人会不会责备我呢。敬佩、惊讶、害怕(慌张、忐忑、不安),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87.①从“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中可见饮茶是高雅的生活体现,表现出古人的高雅情趣;②从王禹玉“选取茶之精品者”招待蔡君谟(或蔡君谟“自取绝品茶”招待王安石)看出古人常常以茶会友,且通过用高级茶叶煮茗来表达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③茶香、味道好。(三点答两点)
【分析】8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一年后君谟被召还京,拜访王禹玉。
“岁余”是句首的时间状语,应有停顿;“君谟被召还阙”与“访禹玉”是连续的动作行为,中间应停顿;
故断为: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
8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根据题干“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联系【乙】文“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其意思是:这茶中不光是小团茶,必定有大团茶夹杂其中。“杂”有“掺杂、掺合、夹杂、混合”之意。
“将以遗所思”意思是: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遗”有“送、给”之意。验证:“遗王内翰禹玉”意思是,送给翰林学士王禹玉。“遗”有“送、给”之意。
8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指代小团茶/助词,在“……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B.都表转折,都可译为“却”;
C.介词,用、拿/连词,目的在于;
D.代词,指茶/助词,不译;
故选B。
8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及文言内容理解。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造,制作;乃,于是、就;以,把;兼,夹杂。
心理:根据蔡叶丞听君谟说茶中有大团茶夹杂,召来茶童询问可知,此时茶童心里害怕,怕自己被主人责备;根据“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相服君谟之明审”等语句可知,茶童也惊叹君谟识茶技艺的高超,深感佩服。
87.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由【甲】诗“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世俗的人多数喜好喝酒,有谁又真正知道茶是多么香呢)”可知,古人认为饮茶是高雅的事;
由【乙】文第一段“庆历中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可知,权贵的喜爱有助于饮茶风气的形成;
由【乙】文第一、二、三段“一日,福唐蔡叶丞秘校召君谟啜小团”“禹玉命子弟于茶笥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闻公至,喜甚,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以待公”等语句可知,古人用高级的茶招待客人,以茶会友,增进友谊;
由【乙】文第一、二段“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可见,好茶价值不菲;
由【乙】文第一、二、三段“君谟啜而味之”“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大好茶味”等语句可知,茶香诱人;
据此概括古人钟情于饮茶的原因即可。
【点睛】【甲】译文:
重阳节里山上的僧院,看到东边篱笆的菊花黄了。世俗的人多数喜好喝酒,有谁又真正知道茶是多么香呢?
【乙】译文:
蔡襄,字君谟,是兴化仙游人。庆历年间,君谟任福建路转运使一职,开始制造小片龙茶进贡,其产品要好于大团龙茶,称为小团。二十个饼重一斤,价值二两金子。然而金子可以有,茶却未必能得到。建茶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是因为君谟。有一天,福唐蔡叶丞悄悄邀请君谟饮小团茶。坐得时间长了,又有一客人来,君谟品茶后说:“这茶中不光是小团茶,必定有大团茶夹杂其中。”叶丞大惊。童子答道:本来只碾造好了两人用的茶饼,后又有一客人来,碾造不及,于是以大团茶夹杂其中。叶丞由此而神服君谟的明审。
君谟善于识别茶,后人比不上他。建安能仁寺的院里有茶树,生长在石缝中间,寺内的僧人采摘后制作了八饼茶,称为“石岩白”。僧人馈赠给君谟四饼,另四饼秘密派人去京城,送给翰林学士王禹玉。一年后君谟被召还京,拜访王禹玉。禹玉让子弟从茶具中挑选好茶,碾后招待君谟。君谟端着茶杯还没品尝,就说:这茶特别像能仁寺的石岩白,您从何处得来?禹玉不信,拿包茶的纸来看,才信服了。
王荆公曾经拜访君谟,君谟听说荆公来到,非常高兴,亲自拿出绝品茶,亲自洗茶具并烹点招待荆公,希望得到赞赏。荆公慢慢地说:“茶的味道非常好。”君谟大笑。
88.真正,确实使……屈服辜负无,没有 89.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90.(1)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2)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91.D
【解析】8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真正,确实。
(2)句意为: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屈服。
(3)句意为: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负:辜负。
(4)句意为: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亡:无,没有。
8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要结合文言语句大意及语法关系来判断。
句意: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两女一男”是主语,与后面断开。“今复十余年”,时间状语,与前后断开。故断句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9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重点词语:得:实现。与:和。由:遵从。
(2)重点词语:闻:听说。素:一向。故:所以。使:派。
9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句意为: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可知选项中“李陵十分愤怒,认为苏武罪大于天,于是请求匈奴单于,要将苏武早些赐死”表述有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乙]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92.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93.D 94.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敌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青是天使神勇?” 95.狄青打胜仗出其不意。或:狄青出奇兵,大获全胜。(意思对,押韵即可) 96.例:周亚夫,你是真正的将军。你治军严明,在你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不上如山的军令;你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你手持兵器行礼,尽显刚正不阿之骨气。
【解析】9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答题时要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本句意思是:另一次,狄青在泾原(带兵),曾经要以少数兵力抵挡人数众多的敌人,思虑到必须用计谋才能取胜。根据句意可断。
“泾原”为“青”的宾语,“尝”为一般句首标志词,所以在中间停顿;“以寡当众”是说狄青作战勇猛,以少敌多,“度必以奇胜”是说狄青有过人的谋略,所以在中间停顿。
故断句为: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9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使:动词,派遣/动词,派遣;
B.为:表被动/表被动;
C.皆:副词,全,都/副词,全,都;
D.谓:动词,告诉/动词,称;
故选D。
9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字词:
①上:皇上;乃:就;使:派遣;使:使节;持节:手持符节;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诏:告诉。
②虏:胡人;相:相互;孰:谁。
95.本文考查拟写对联。
结合材料内容,结合上联,可以用“狄青用神兵,大败敌寇”来对。
96.本文考查拟写推荐语。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本题要从文中的人物形象入手,如军纪严明,刚正不阿等角度赞美周亚夫;从智计百出、骁勇善战的角度来赞美狄青,任选其一,注意字数。
示例:狄青,你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你巧换战旗,大获全胜;你佯装退却,出其不意;你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你,是敌人心目中的“天使”,是我们心中的“真将军。”
【点睛】参考译文
[甲]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细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宝元年间,党项人常常侵犯边境,当时刚刚招募的“万胜军”还没有经过作战阵法的演习,与敌人作战经常败北。狄青当了将领后,有一天,把“万胜军”的旗帜全部交给“虎翼军”让他们出战迎敌。敌人望见这些旗帜,认为容易对付,全军径直冲过来,结果被“虎翼军”打败,兵士几乎所剩无几了。另一次,狄青在泾原(带兵),曾经要以少数兵力抵挡人数众多的敌人,思虑到必须用计谋才能取胜。事先告诫全军都放下弓筋,一律使用短兵器。传令全军,听到一声钲响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严整阵容假装撤退。钲声一停就高喊着冲向敌人。士兵们都像他要求的那样上阵。刚一遇敌人,还没有接战,声立刻响了起来,土兵们都停止前进:第二次声响起,又都撤退。敌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青是天使神勇啊?”当时敌人称狄青为“天使”。钲声突然停止,兵们一下子冲向敌人,敌兵阵脚大乱互相踩踏致死的不计其数。
97.将近已经/……后率领 98.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 99.霍去病所率领的士卒常常选拔(骁勇善战的人来补充),但他自己也敢深入敌区,常常与精壮士卒奔驰与大军前面。 100.按辔徐行霍去病未遭到任何阻挠,获得皇上认可。英勇善战、出兵神速,且受上天保佑。常常用两种不同的情势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来突出人物形象,给读者深刻印象。
【解析】9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根据题干要求,根据语境进行推断,给出的例句意思是:年纪将近九十岁,所以此句中的“且”应理解为“将近”;据此可知,此处的“且”也应该理解为“将近”,此句的意思应为:皇上将要驾到。
(2)根据题干要求,使用成语回顾法推断加点词含义,给出的成语“既往不咎”的意思是对过去犯的错误不再责备,所以“既”的意思应理解为“已经/……后”;据此可知,此处“既”的意思也应理解为“已经/……后”,此句的意思为:已经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
(3)根据题干要求,使用词性推理法判断加点词含义,此句“广将四千骑先至”中“将”前为名词“广”,其后为名词“四千骑”,所以“将”应为名词作动词。结合“将”作名词时意为“将军、将帅”分析可知,其作动词是应该翻译为“率领”,此句的意思应为: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先到(目的地)。
9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此句的意思是:让他担任票姚校尉,他带领八百名轻骑勇士,远离卫青所率的大军几百里,夺取战功。“为”是谓语,“票姚校尉”是宾语,承前省略主语“霍去病”,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与”是谓语,“轻勇骑八百”是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直弃”是谓语,“大军”是宾语,“数百里”是补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据此可知正确断句应为: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
9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词语:
选:选拔;深入:深入敌区;壮骑:精壮士卒;先:在……之前。
10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根据题干要求“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筛选文中相关语句即可,根据【甲】文“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的内容可知,此处皇上遇到的阻碍是不允许在军中驱车奔驰,所以皇上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①空可填“按辔徐行”;
②根据【乙】文“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的内容可知,②空可填“霍去病未遭到任何阻挠,获得皇上认可”;
③与张骞、公孙敖因为行动迟缓、迷路被贬为庶人形成对比,以及“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的句子可知,此处突出霍去病的“英勇善战、出兵神速”;而“军亦有天幸”一句也体现了霍去病的军队获得上天保佑。据此可知,③空可填“英勇善战、出兵神速,且受上天保佑”;
④根据题干给出的两个示例可知,两文均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周亚夫军细柳》将文帝和周亚夫的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待遇,突出其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而《霍去病传》则用张骞、公孙敖因为行动迟缓、迷路被贬为庶人和霍去病的获得皇上认可形成对比,突出霍去病的英勇善战、且受上天保佑。可见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据此可知④空可填“常常用两种不同的情势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来突出人物形象,给读者深刻印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已经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小儿子。因是卫皇后姐姐的儿子,十八岁就成为侍中。他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大将军根据皇帝的命令,拨给他一批精壮士卒,让他担任票姚校尉。他带领八百名轻骑勇士远离卫青所率的大军几百里,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汉武帝以二千五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封侯的第三年,被任命为骠骑将军。这年夏天,霍去病与公孙敖一齐从北地郡出兵,分两路。张骞、李广则一齐从右北平郡出兵,(也)分两路。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先到(目的地),张骞率一万人马后到。匈奴左贤王带领数万骑兵围攻李广,李广与敌人激战两天,死者过半,所杀敌人也更多一些。(直到)张骞(率部队)到,匈奴才带兵退离。张骞因为部队行动淹留迟缓,罪判斩首,但赎罪为民。霍去病深入北地,捕杀敌人很多。公孙敖却迷失了道路。武帝因他没有与霍去病会师,罪判斩首,但赎罪为民。众多老将所率领的兵马都不如霍去病。霍去病所率的士卒常常选拔(骁勇善战的人来补充),但他自己也敢于深入敌区,常常与精壮士卒奔驰于大军前面。他的部队也是有老天保佑,从没遭遇困难绝境。但众多老将却常常滞留在后,际遇不好而难取功名。从此霍去病日益因(受武帝)宠爱而显贵,(地位)和大将军卫青相等。
101.往到将要有的人最后 102.C 103.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104.我绝不离开这里,你们为我返回去继续与叛军决战。 105.周亚夫具有恪尽职守(忠于职守、精忠报国)、治军严明、带兵有方(治军严整)、严守军礼的品质,文中通过正面周亚夫的言行,侧面描写文帝慰劳军队受阻,文帝的表现,士兵的表现,刻画出周亚夫的这些品质;张巡具有推诚待人,无所疑隐(平易近人)、身先士卒,临敌应变(随机应变)、出奇无穷(谋略无双)、赏罚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品质,文中通过正面描写他见过士卒一面问过姓名便记在心里,身先士卒不肯后退,以及士兵侧面的反应,作者最后的评价,刻画出他的人物形象。
【解析】10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1)句意: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之:往到。
(2)句意:皇上将要驾到。且:将要。
(3)句意:将士中有的人后退想离开。或:有的人。
(4)句意:最终攻破了敌阵。卒:最后。
102.本题考查理解通假字。
A.句意:官兵都披戴盔甲。被:通“披”,穿着。
B.句意:观赏到这(美丽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
C.句意: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没有通假字。
D.句意:你太不聪明了。惠:通“慧”,聪慧,聪明。
故选C。
103.本题考查断句。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断句即可。
句意:张巡只要见过一次问过姓名的,在那之后没有不认识的。这个句子的主语“巡”,有两层意思,一是“张巡见过并问过那人姓名”,一是“巡以后都能叫出那人的名字”,因此断句为: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104.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此:这里;还:返回;决:决战。
10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周亚夫的品质是通过对他的言行进行正面描写和通过写士兵和皇帝的反应侧面来表现的。如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侧面表现他恪尽职守、治军严明;从“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侧面表现他带兵有方;从“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是语言描写,正面表现他严守军礼;从“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侧面表现他忠于职守、治军严明。
张巡的品质也是通过对他的言行进行正面描写和通过写士兵和皇帝的反应侧面来表现的。“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表现了他关心士兵,推诚待人;“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通过语言描写,正面表现了他身先士卒;“推诚待人,无所疑隐”正面表现他待人坦诚;“临敌应变,出奇无穷”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号令明,赏罚信”表现了他赏罚严明;“与众共甘苦寒署”表现了他与士卒同甘共苦;“下争致死力”从侧面表现了他的品质让人佩服。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乙】张巡当初驻守睢阳时,兵才有一万多人,在城中居住的也才几万人,张巡只要见过一次问过姓名的,在那之后没有不认识的。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总共四百多次,杀掉敌军士兵十二万人。每次作战时,将士中有的人后退想离开,张巡就站在作战地点,对将士们说:“我不离开这里,你们为了我回来决一死战吧。”将士们没有敢不回来的,拼死作战,最终攻破了敌阵。张巡待人诚信,对人从不怀疑或隐瞒;面对敌人能随机应变,出很多奇招来制胜;他赏罚严明,和众兵一起同甘共苦,所以他的部下都争着对他以死效力。
106.C 107.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108.(1)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
(2)皇族中的各个公侯没有人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 109.从“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面对皇帝,他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尽到一个将军的职责,坚守住仁、礼、义的大丈夫标准,“富贵不能淫”,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而(丙)文中的周勃做了丞相之后,便得意洋洋,且有骄主色。富贵便使他迷惑了,未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和周亚夫比较起来,就不如周亚夫有大丈夫气。
【解析】106.A.为:介词,被\介词,替;
B.居:动词,停留\动词,居住;
C.之:都是动词,去;
D.谢:动词,致意\动词,谢罪;故选C。
107.考查断句。
句意为: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
“绛侯为丞相”点明其身份。“朝罢趋出”是其动作,“意得甚”是其神态。
故断句为: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10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其,那些;固,本来,原来;而,表顺承,不译;
(2)莫敢,没人敢;为,替;唯,只有;明,申明、证明。
109.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乙文中的“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面对皇帝,周亚夫坚持按军中的礼节来拜见,由此可见,他并没有因为皇帝的权势而屈服,也没有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迷惑了本心。他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和“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
根据丙文中的“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可知,周勃做了丞相以后,就得意洋洋。袁盎认为“丞相如有骄主色”。可知他身居高位以后,就变得志得意满,没有做到“富贵不能淫”。所以他和周亚夫比起来,不如周亚夫有大丈夫气。
【参考译文】【甲】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丙】袁盎是楚地人,字丝。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做了中郎官。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110.和抵挡险峻叫做 111.(1)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2)所以古代的人,自身隐没而功绩卓著,他们本身虽死但名声显扬。 112.本文认为统治者应用德行义,教化人民;为人质朴恬淡,处事公正;不以严罚厚赏治国。
【解析】1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治理天下和国家。及:和;
(2)句意:都不能抵挡。当:抵挡;
(3)句意:会稽山的险峻。险:险峻;
(4)句意:这就叫做顺应了天性。谓:是,叫做。
111.(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中有出现多个文言虚词,可从虚词入手,分析句子结构进行划分。“乎”在句中是语气助词,“利行乎天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字表转折,转入下一个意思的表述,“民不识”是主谓句,所以“而”和“下”之间应断开,“岂”是疑问代词,引出后文的反问句,故“岂”与“识”之间应断开。
故断句为: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故:所以;彰:显扬。
1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首句“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提出治理国家的要素有二:德、义。后文“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是在阐释用德与义治国的优势,文章末尾“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再用严罚厚赏进行对比、衬托,指出严刑厚赏是衰落社会的政治表现,主张用仁德忠义驯服民众,教化民众,而非用严罚厚赏震慑民众。
【点睛】参考译文:
治理天下和国家,莫过于用德,莫过于行义。用德用义,不靠赏赐人民就会努力向善,不靠刑罚邪恶就能制止。这是神农、黄帝的政治。用德用义,那么四海的广大,长江黄河的流水,都不能抵御,华山的高大,会稽山的险峻,都不能阻挡,阖庐的教化,孙武、吴起的军队,都不能抵挡。所以古代称王的人,他们的道德布满天地之间,充满四海之内,东西南北,一直到达日月所能照耀刊的地方。他们的道德象天一样覆盖万物,象地一样承载万物,无论对喜爱的还是厌恶的,都不藏匿其道德。他们恬淡质朴,处事公正,小民们也都随之公正,小民与王一起公正处事,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叫做顺应了天性。王的教化改变了小民的面貌和习俗,小民自己却不知道受了教化,这就叫做顺应了人情。所以古代的人,他们自身隐没了,可是功绩却卓著,他们本身死了,可是名声却显扬。他们的主张畅通,教化大行。他们给天下人带来利益,可是人民并不能察觉到。哪里一定要用严刑厚赏呢?严刑厚赏,这是衰落社会的政治。
113.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114.所以/因此读wù,厌恶/讨厌、憎恶外城震慑、威慑 115.(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2)现在天下的国君如果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都会替他把百姓赶来。 116.示例:甲文画线句连用三个否定句形成排比,气势磅礴,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只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从反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论述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之道,说服力极强。乙文画线句采用比喻的手法,用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比喻人民归附仁德仁政,形象生动地阐明了老百姓对仁德国君的渴望和归顺,从而论述了施行仁政才能得民心的主张,说理通俗透彻。
【解析】1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本句的意思是:获得百姓有方法:赢得了民心,这就得到百姓了。
“得其心,斯得民矣”是“得其民有道”的具体阐释,中间可断开,“斯得民矣”中“斯”指代“得其心”,故中间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以及断两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1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故:所以。
②句意为:他们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恶”读音为wù,厌恶/讨厌、憎恶。
③句意为: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外城。今义为:姓氏。
④句意为: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震慑。
1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寡:少。之:到。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同“叛”,背叛。
②好:爱好。驱:驱赶。
11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孟子为文善用排比、比喻来说理,既充满气势,又生动形象,比如甲文当中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采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理的力量;
乙文中“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意思是百姓归附于仁政,如同水流向下游,百兽奔向旷野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民归附仁德仁政,比作水流向下游,野兽奔向旷野,形象生动地阐明了老百姓渴望仁德国君是自然规律,再结合“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可知论述了施行仁政才能得民心的主张,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
【点睛】参考译文:
【甲】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孟子说:“桀和纣的丧失天下,那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失去百姓的拥戴,那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得到了百姓,这就得到天下了。获得百姓有方法:赢得了民心,这就得到百姓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百姓归附于仁政,如同水流向下游,百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作文练习(江苏专用),共66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 名著阅读练习(江苏专用),共14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非连续文本练习(江苏专用),共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