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1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2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
    一、 基础·运用(共 13 分)
    班级开展以“相约最美古诗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在专题探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相约最美古诗词”作为标题。
    2. 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经》之美”。他们对文案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浪漫;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优雅。《诗经》之美, 美到极致,其质朴清新的语言美、重章叠句的音韵美、“赋比兴”的手法美、“兴观群怨” 的功能美,惊艳了三千年的时光。孔子说:“诗三百皆可弦歌之。”梁启超说:“真金美玉、 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它备受历代读书人推崇,是国人的精神家底。它来自远古, 却把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成为每个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A. “叠”在此处是“重复”的意思,应写作“叠”
    B. “兴”在此处指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读作“xìnɡ”
    C. “备”在此处是“完全”的意思,应写作“备”
    D. “藉”在此处是“想念”的意思,应读作“jí”
    3. 第二组同学向大家解说“宋词之美 Tp10”的专题研究成果。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物阜民丰的大宋王朝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 却在大浪淘沙中毫不褪色,情韵依旧。宋词之美,美不胜收,那些文采斐然、流传千古的佳作,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拍案叫绝。
    TOP10 在画“北宋词人朋友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晏殊、欧阳修、 王安石、苏轼的好友中,都有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张先。俗话说物以类聚,能与这些大咖相交甚厚,他当然不是庸常之辈。“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层出不穷的“金句”让他俘获了北 宋词坛一众大家的心。
    A. 大浪淘沙B. 美不胜收C. 拍案叫绝D. 物以类聚
    4. 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仙李白的仙气从何而来”的专题研究成果。他们想解说清楚下面文案中“焦距的变化”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焦距”的解释为“抛物面镜的顶点或薄透镜的中心到主焦点的距离”。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焦距的变化”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
    青年李白,25岁离家,独自仗剑远行,一步步走成了我们熟悉的那个李白。李白是从欧亚大陆的腹地走出来的,他的视野里永远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假如他是导演,很难有一个摄影师,能跟上他焦距的变化。他有家,诗、酒、马背,就是他的家。所以,他的诗句总能出人意料。
    5. 第四组同学的研究成果是“李白与苏轼:最美的诗词中,藏着最高级的活法”。下面文案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中国人的精神生命中,不能没有李白,也不能没有苏轼。李白诗、苏轼词,成了我们刻在骨子里的DNA。当你心灰意冷时,有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疗愈你的悲观情绪;当你无所适从时,有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消解你的彷徨无助;当你遭遇 挫折时,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会给你巨大的精神支撑;当你消极苦闷时,苏轼的 “此心安处是吾乡”会助你抚平心中的褶皱。李白与苏轼,一个是代表理想和浪漫主义的谪仙人,一个是堪称治愈系天花板的千古风流人物,读他们的诗词,你会在东坡的沉郁悲凉中得到抚慰,也会在李白的恣意洒脱中获得力量。
    6. 第五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歌的专题研究成果。下面是他们文字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 他们补充一个例子,并推测他们的结论是什么。
    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雅称,如李白被称为“诗仙”, 杜甫被称为“诗圣”, ①________……经过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②____________。
    7.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在班级“微信公众号”中参与“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的讨论,请你 用“读诗是_____”或“读诗可以__________”的句式,写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1. 相约最美古诗词 2. D 3. D
    4. 视觉与知觉里的辽阔
    5. 读他们的诗词,你会在李白的恣意洒脱中获得力量,也会在东坡的旷达乐观中得到抚慰。
    6. ①. 答案示例:刘禹锡被称为“诗豪” ②. 答案示例:诗人的雅称与诗人的写作风格相匹配
    7. ①. 答案示例一:读诗是追求美欣赏美的过程。答案示例二:读诗是捍卫生活热情的方式。 ②. 答案示例三:读诗可以让我们拥有对抗嘈杂与喧嚣的能力。
    答案示例四:读诗可以让我们从这座富矿中发掘出人类的经验和智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临摹。只要用正楷字工整、规范地把“相约最美古诗词”书写在专题探究报告集的封面上即可。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D.有误,“藉”在此处是“抚慰”的意思,应读作“jiè”。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大浪淘沙: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这里是说宋词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考验依然毫不褪色,情韵依旧。与语意相符;
    B.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这里是说宋词里美好的东西太多。与语意相符;
    C.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这里是说宋词令人赞赏。与语意相符;
    D.物以类聚:同类的东西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勾结在一起。这里是说晏殊、欧阳修、 王安石、苏轼的好友中,都有张先,用在这里不恰当;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李白是从欧亚大陆的腹地走出来的,他的视野里永远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假如他是导演,很难有一个摄影师,能跟上他焦距的变化”可知,这里的“焦距的变化”指的是李白视觉与知觉里的辽阔,即他观察世界的角度和视野的变化,他的视角独特且广泛,不断变化,使得他的诗句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出人意料的创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苏轼的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心安处是吾乡”等表现出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面对困境时从容坚定,对人生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应将“沉郁悲凉”改为“旷达乐观”或“乐观豁达”;
    文案中每一层都是李白在前,苏轼在后,为了一一对应,应将“在李白的恣意洒脱中获得力量”和“在东坡的旷达乐观中得到抚慰”对换位置。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与概括。
    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雅称,如王维被称为“诗佛”,白居易被称为“诗魔”等,补充一个即可。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强调杜甫在诗歌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王维被称为“诗佛”,主要与王维的禅宗信仰和诗歌风格有关,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白居易被称为“诗魔”,反映了白居易诗歌的强烈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情感真挚,主题广泛,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所以,这些雅称都是根据诗人的个性、风格、信仰等特点来命名的,都与诗人的写作风格相匹配。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谈看法。
    示例一:读诗是一种享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之美和情感之深。
    示例二:读诗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示例三:读诗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情。
    示例四:读诗可以领悟人生,启迪智慧,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示例五:读诗是一种休闲方式,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 默写。
    (1)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浮光跃金,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3)校园诗词大会进行到“超级飞花令”的最后环节,要求选手轮流说出带有“月”字和动物的诗句,如果由你开场,你会选用“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答案】 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静影沉璧 ③. 答案示例一:①月落乌啼霜满天 ④. ②江枫渔火对愁眠答案示例二:①明月别枝惊鹊 ②清风半夜鸣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注意以下易错字词的正确书写:“畔、璧”。
    ③题按要求写出带有“月”字和动物的诗句即可,例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二)(共5分)
    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开头描述了 ①___________的场景,接着摹写了激荡起伏的感情变化,结尾表现出诗人 ②____________的信念。
    10.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本诗用典的表达效果。
    【答案】9. ①. 朋友设宴为诗人饯行 ②. 执着追求理想
    10. “闲来”两句,用姜尚八十岁遇周文王后一展宏才、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的故事,表明理想仍在;“长风”一句,用宗悫以“乘长风破万里浪”抒发自己抱负之事,表明壮志未减。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增强了表现力。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概括。
    诗歌开头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朋友设宴为李白饯行的场景,用“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营造欢乐的氛围,写出了酒宴的丰盛,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
    结尾二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典故效果。
    本诗中共三处运用了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凝练,表意含蓄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增强了表现力。
    “闲来垂钓碧溪上”引用的是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商周时期,讲述了姜太公在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吸引了周文王的注意。周文王发现姜太公是个有用之才,便招他入帐下。后来,姜太公帮助周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了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乘舟梦日的典故。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长风破浪会有时”,引用的是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作者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表达作者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共8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峰回路转 回肠荡气 回味无穷 妙手回春
    B. 日出而林霏开 开诚布公 广开言路 豁然开朗
    C. 佳木秀而繁阴 山清水秀 眉清目秀 后进之秀
    D. 醒能述以文者 以逸待劳 一以贯之 宽以待人
    12. 对于文中“乐”与“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是表象,“乐”是根本。表现作者随意自适、不以为意的洒脱姿态。
    B. “醉”是表象,“乐”是根本。表现作者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志向兴趣。
    C. “乐”是表象,“醉”是根本。表现作者借山水排遣谪居生活的愤恨苦闷。
    D. “乐”是表象,“醉”是根本。表现作者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的难言苦衷。
    13. 根据《醉翁亭记》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公笃①于朋友,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尤奖进文士,一有所长,必极口称道,惟恐人不知也。 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②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
    (选自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材料二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③,国有蓍龟④,斯文有传⑤,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⑥,朝廷无所稽 疑⑦,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①笃:忠诚,厚道。②察:看清楚。③民有父母:称颂欧阳修爱民如子。④国有蓍龟:赞美欧阳修具有远见卓识,能为国事决疑定策。⑤斯文有传:推崇欧阳修在文学方面的杰出贡献。⑥芘:通“庇”,庇护。⑦稽疑:决断疑难。
    “以民为本”是儒家重要的治国理念之一。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现出这种为政理念。从苏辙祭文中的“①______ ”可以看出欧阳修将这一理念运用于滁州治理并卓有成效,而苏轼祭文中的“②______ ”就是对欧阳修治理成效的高度评价。
    【答案】11. D 12. A
    13. ①. 吏民安之 ②. 民有父母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曲折环绕/曲折环绕/原来的/回到;
    B.消散/敞开/开阔/开阔;
    C.植物萌发滋长/清秀/清秀/特别优异的人才;
    D.都是“用”的意思;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表现作者厌倦官场”表述错误,本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看得处欧阳修是为百姓拥戴的好官;
    C.“‘乐’是表象,‘醉’是根本”表述错误,应该是“‘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D.“‘乐’是表象,‘醉’是根本”表述错误,应该是“‘醉’是表象,‘乐’是根本”“表现作者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的难言苦衷”中“难言苦衷”表述不准确;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醉翁亭记》的主旨是与民同乐,结合材料一“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可知他在做太守时一直以“吏民安之”作为为政理念。
    故①空为“吏民安之”。
    结合材料二“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可知,在他在世间,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著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栋梁之才;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结合《醉翁亭记》中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可知,他就是百姓的父母官。所以对欧阳修治理成效的高度评价应为“民有父母”,即称颂欧阳修爱民如子。
    故②空为“民有父母”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材料一
    欧公对朋友诚笃,不因地位贵贱或生死而改变态度。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死后,欧公都照管他们的家庭,或向朝廷上言,让他们的子弟作官。尤其奖励文士,一有长处,必定极口称赞,生怕别人不知道。欧公前后做过七郡太守,他为官严明而不失宽厚,宽简而不废弛,吏民安定,滁州、扬州的百姓甚至为欧公生前立庙。
    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六十六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著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栋梁之才;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报复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文人被说成了异端,学者被用到了边远的地方;君子只能以不作为来为朝廷做贡献(保存实力),小人高兴的认为时机来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共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方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世外桃源,一条“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的蜿蜒古道,一部从魏晋遗风到大唐气象的文化史,一道尘封在历史烟云中的诗歌长廊……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中华文化古道——唐诗之路,重新进入国人的视野,成为国人心向往之的文化胜地。
    这里的水平静而不阻滞,滩有急流而不汹涌,给人以舒畅的韵律感,尤其适于乘船游览。这里的山连绵而不险峻,层峦叠嶂而无登临之苦。水尽则登山而歌,青山绿水激发诗人无限的灵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对应着诗歌的起承转合,这自成一格的山水,抚慰了那些远道而来的诗人。一千多年前,数百位唐代诗人从钱塘江出发,经浙东运河、绍兴鉴湖,转曹娥江,溯江而上,入剡溪,过新昌,绕天姥,最后抵天台山石梁飞瀑,走过长路,先后完成了他们的朝圣之旅。这群纵情山水的诗人才子,一路载酒扬帆、击节高歌,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踏出了一条飘逸潇洒的“唐诗之路”。
    材料二
    从东晋的浙东运河,到隋朝的隋唐大运河,再加上浙江境内溪流纵横、河湖遍布,无论向内还是向外交通都非常便利,这为游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唐诗中出现频率极高 的剡溪为例,它虽然不是一条大河,但是通过密布的水网,与更广阔范围的河流陆路勾 连交错,直至与长江水系连通。在唐代,诗人们大多乘船走水路,乘坐一叶小船,穿行于山水画廊之间,寄情山水,游目骋怀。李白的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提及的樟亭、海门、耶溪、剡溪、四明、国清、灵溪、华顶、石梁等一系列地理关键词,清晰勾勒出唐人沿水路上溯、水尽登山而歌的游历之路,这条路不独属于李白,也是整个唐朝诗人对沿途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记忆的追寻之路。
    材料三
    自晋代起,浙江一带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开中国山水诗之先河,南朝谢灵运在越中(绍兴古称)创作并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山水诗派,书圣王羲之邀友兰亭修禊写就《兰亭集序》,这批超级厉害的文案高手,让这里的奇山异水名扬海内。再加上谢安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任公子南岩钓鳌、刘阮遇仙、十八名士等人文逸事,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仿佛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他们来这里追寻名士的足迹。诗人们或从京、洛舟车南下,或自岷、峨沿江东流,络绎而至,临水登山,经丘寻壑。有的是仰慕名山、胸怀大志的“壮游”,有的是淡泊红尘、投闲山水而至的“隐游”,有的是官任在身、伺机酬唱的“宦游”,有的是风餐露宿、寻幽探秘的而行的“考察游”;还有的是“人未至而心已往”的“神游”……浙东浙西随处可见诗人们的吟鞭游屐、棹声帆影, ① 、 ② 记录着“唐诗之路”昔日的盛况。
    作为浙东山水的骨灰级粉丝,谢灵运常常游履于山水之间,以兴奋和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方秀美山水,吟出一首首描绘山水的诗篇,还发明了一种便于登山的“驴友装备”——谢公屐。作为谢公的“铁粉”,诗仙李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四进浙江,三至剡溪,四登天姥山,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二十余首瑰丽诗篇。贺知章、杜甫、白居易等也追慕前贤足迹,曾乘舟溯剡溪而上,留下了一篇篇的千古绝唱,使新昌县东南的天姥山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心中的一座高峰。难怪有人说“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
    14. 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将材料三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1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唐诗之路”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晋唐诗人们的频繁往来,成就了诗情画意的唐诗之路。
    B. 数百位唐代诗人为唐诗之路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篇。
    C. 诗人们的名篇佳作因唐诗之路的奇山异水而名扬天下。
    D. 山水与文化的结合,孕育出唐代诗歌独具灵性的气质。
    16. 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答案】14. ①遍布浙江全境的行迹 ②交错成网的游历路线 15. A
    16. ①. 山水秀美 ②. 交通便利 ③. 人文荟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三横线处,是“唐诗之路”盛况的表现。
    根据材料二“唐人沿水路上溯、水尽登山而歌的游历之路,这条路不独属于李白,也是整个唐朝诗人对沿途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记忆的追寻之路”,可概括为“遍布浙江全境的行迹”填入第一空。
    材料二是浙江省的地图,里面的路线是诗人行迹路线,交错纵横成了网状,可概括为“交错成网的游历路线”填入第二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一千多年前,数百位唐代诗人从钱塘江出发……踏出了一条飘逸潇洒的‘唐诗之路’”,可知与“唐诗之路”与“晋代诗人”无关;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青山绿水激发诗人无限的灵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对应着诗歌的起承转合”,可概括为:山水秀美;
    根据材料二“从东晋的浙东运河,到隋朝的隋唐大运河,再加上浙江境内溪流纵横、河湖遍布,无论向内还是向外交通都非常便利,这为游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概括为:交通便利;
    根据材料三第一段“自晋代起,浙江一带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可概括为:人文荟萃。
    (二)(共11分)
    阅读《诗意飞翔》,完成各题。
    诗意飞翔
    ①2023年2月4日,立春。晨光熹微,CZ6321航班划破晴空,直冲云霄。“‘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大家好,我是机长马保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是万物复苏的开始……”这是《2023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马保利夺冠后的首飞,而像这样充满诗意的问候,他已经坚持了近5年。
    ②2018年10月,国庆长假过半。广州至大连的航段,秋高气爽,能见度非常好。作为机长,见惯了好天气的马保利也忍不住多看几眼。航程近半,飞机抵临浦东上空。长江入海口,烟波浩渺,打开了马保利的心扉。恰巧此时,乘务长来电说,有乘客询问飞机当前的位置。多次飞越此处的他思考片刻,拿起话筒,道出无限感慨:“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这里是机长广播。我们现在已经飞至上海区域,坐在飞机左侧的旅客可以从左侧窗看到长江的入海口,长江从这里流入东海,让我不由得想起《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入海。就像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美好的国庆假期转瞬就要过去了,我们要珍惜时间。坐在飞机右侧的旅客可以从右侧窗看到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最可爱最豁达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曾经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我喜欢看海,它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很荣幸和大家一起飞行,祝愿我们每一位旅客都能热爱生活,享受旅程……”
    ③即兴的广播,满满的诗意,引得乘客们纷纷望向窗外。乘务长第一次看到乘客这么配合地左右转头和热烈鼓掌。乘客们纷纷表示,能在他的飞机上遇见诗和远方。古典诗词赋予了“行万里路”的工作更丰盈的意义。这几年来,作为一名机长,在跨越山海的飞行途中,山高海阔的场景常令马保利感慨祖国大好河山的多姿多彩,他总是用贴切的诗词、凝练优美的语言把所观所想分享给更多人。
    ④1988年,马保利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以渔耕为业”的小村庄。儿时,喜爱诗词和画画的父亲,时常在家中的白墙上,用铅笔“画”下一些诗词,边画边向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等名篇佳作中的诗句和画面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给马保利埋下一颗爱诗的种子,引导着他踏上寻诗觅句之路。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开始主动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让充盈的想象力透过诗句,天马行空地勾勒着一幅幅生动的场景。
    ⑤上中学时,电视剧《冲上云霄》给马保利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少年马保利选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飞行将给我行万里路的机会,读万卷书则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匹配飞行的速度与高度。”凭借着刻苦学习和一腔热爱,马保利如愿以偿,28岁的他升任机长,4年后成为飞行教员。时至今日,繁忙的工作没有让他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次飞行,马保利都要在飞行箱里放一本书,飞到哪儿读到哪儿。
    ⑥2018年,马保利填写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报名表,和志同道合的诗友交流让他很向往。观众也许会觉得,选手们都是为了比个高下,但他却觉得这不是比赛,而是以诗交友的因缘际会,是一种无比愉悦的体验。第四季节目的结束对马保利来说只是个开始,他又以预备团团长和出题人的身份继续参加节目录制。这个赛季他又有了新身份——小女儿的亲友团。小女儿在幼儿园演讲时说她的梦想是到北京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看到女儿在自己的影响下也渐渐爱上诗词,马保利很自豪。通过诗词大会,他在生活中能接触到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切磋的诗友,也为四处奔忙的飞行工作带来更多幸福。“因为工作的便利,我飞到每个城市都能遇到诗词大会的好朋友。‘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惊喜、‘夜雨剪春韭’的温暖,总会让我觉得人生真的很美好。”他笑着说,“我甚至觉得,每年不参与《中国诗词大会》,就像过年没吃饺子。”
    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都有一颗诗心。”这句话,马保利说给他人,也讲给自己。
    ⑧在生活中,马保利的诗心,是和妻子一同喝茶看书,静下来对饮,感受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的“赌书泼茶”;是家中父母带着两个小孙女在院子里种瓜种菜,体验“也傍桑阴学种瓜”,感受辛弃疾笔下《清平乐·村居》的岁月静好;是闲暇时全家一起出行,在清幽的山水之间,去寻“山寺桃花始盛开”,去看“桃花流水鳜鱼肥”,去听“空山松子落”……有一次,马保利的小女儿走到一棵松树下,大女儿说:“爸爸妈妈,你们看妹妹站在那里,像不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场景呀?”听到女儿的描述,感到一阵惊喜的马保利回答:“对,爸爸也想到了这句诗。我还想到‘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句诗。”两个女儿没有听过这句诗,他便解释道:“有一个人很想念他的朋友,晚上在山里散步的时候听到了松子落下的声音。为什么能听到这么细小的声音呢?”“因为晚上很安静。”跟随着爸爸的描述,女儿仿佛身临其境。“是的,晚上很安静,作者想念着他的朋友,可能他的朋友也在思念着他,就像你很想念你的好朋友一样。”
    ⑨在工作中,马保利也有一颗诗心。作为一名机长,首要责任是保证飞行安全。飞行安全靠什么来保证?他的解读是,要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不断学习,要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身体力行,还得加上“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严谨作风。作为一名飞行教员,经常有学员问他,哪本手册最重要?应该先读哪本手册?彼时他就引用宋朝理学家朱熹的诗句来解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质变,“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是量变。他告诉他的学员,每一本飞行手册都很重要,而且手册之间都有关联,比起先读哪一本,更重要的是先让自己能拿起一本读下去。
    ⑩传统文化给了马保利看待工作的新视角,让他明白“飞行不仅要有高度和速度,还要有温度和气度”。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马保利看来就是跟上时代,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儒系”,是他给自己创造的词,用以区别职场中的“佛系”。未来,他会继续思考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中影响更多的人,做一名有诗常在心中的“儒系飞行员”。
    ⑪CZ6321航班上,诗意渐浓。空乘人员带领旅客在立春时节体味诗词中的盎然春意。结束了与乘客互动的马保利认真地注视着仪器仪表的运行情况。机舱外,风光如画,万里江山。
    17. 文章具体写了 ①_________、父亲教他读诗、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和女儿讲诗、 ②_________,等几个场景,表现了“诗意机长”的诗意人生。
    18.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9. “诗心”在第⑧段和第⑨段两次出现。解释它们各自的含义,分析它们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20. 说说结尾段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答案】17. ①. 机长即兴广播 ②. 用诗中蕴含的道理解答学员的问题
    18. 答案示例:将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比喻成过年吃饺子,强调了其对于马保利的重要意义——与诗友交流带给他无比愉悦的体验。
    19. 答案示例:第⑧段中的“诗心”指在生活中以诗相伴,增添情趣;第⑨段中的“诗心”指在工作中以诗为鉴,获得启发。两处“诗心”从两个最重要的层面表现葆有诗心的重要意义,让诗意机长的人生更有境界和追求。
    20. 答案示例:机长即兴的诗意广播,给这段旅程别样的意义,结尾用“机舱外,风光如画,万里江山”的壮美画面收束,戛然而止,引人遐思,余味无穷。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②段“多次飞越此处他思考片刻,拿起话筒,道出无限感慨”、第③段“即兴的广播,满满的诗意”,可概括为:机长即兴广播。
    “父亲教他读诗”“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和女儿讲诗”对应第④至⑧段。
    第二空。结合第⑨段“作为一名飞行教员,经常有学员问他,哪本手册最重要?应该先读哪本手册?彼时他就引用宋朝理学家朱熹的诗句来解释”,可概括为:用诗中蕴含的道理解答学员的问题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⑥段画线句,“每年不参与《中国诗词大会》,就像过年没吃饺子”是马保利对参与《中国诗词大会》的感受。把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比喻成过年吃饺子,这个比喻生动形象。结合本段前面的“通过诗词大会,他在生活中能接触到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切磋的诗友,也为四处奔忙的飞行工作带来更多幸福”,可知这个比喻句强调了参与《中国诗词大会》给马保利与诗友交流带给无比愉悦的体验,既是精神享受,又有利于工作,意义重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第⑧段“在生活中,马保利的诗心,是和妻子一同喝茶看书,静下来对饮,感受……”,可知此处的“诗心”指在生活中以诗相伴,增添情趣;
    第⑨段“在工作中,马保利也有一颗诗心”,结合本段中“作为一名机长,首要责任是保证飞行安全。飞行安全靠什么来保证?他的解读是,要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不断学习,要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身体力行,还得加上‘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严谨作风”,可知他用工作中以诗为鉴,获得启发。
    结合第⑩段“传统文化给了马保利看待工作的新视角,让他明白‘飞行不仅要有高度和速度,还要有温度和气度’。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马保利看来就是跟上时代,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可知马保利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两处“诗心”从两个最重要的层面表现葆有诗心的重要意义,让诗意机长的人生更有境界和追求。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感受。
    结尾段,“CZ6321航班上,诗意渐浓。空乘人员带领旅客在立春时节体味诗词中的盎然春意”,机长马保利即兴的诗意广播,给旅客的旅程增添了盎然诗意;“结束了与乘客互动的马保利认真地注视着仪器仪表的运行情况。机舱外,风光如画,万里江山”,用机舱外如画的壮美风光结束旅程和本文,引人无限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三)(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很多喜爱古诗词的人都听过叶嘉莹的名字。这位“诗词的女儿”,一生读诗、释 诗、写诗、讲诗,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关于叶嘉莹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映后,通过银幕光影,我们得以走近这位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去感受她跌宕起伏却充满诗意的一生。【甲】
    ②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古诗词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味着什么?从叶嘉莹身上,或许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叶嘉莹诗心早慧,却一世多艰,遍尝生死不能相见、故土不能相 还的寥心荼苦。是诗歌如日月光华照亮了她生命中的灰暗时刻,又如一叶轻舟渡她涉过 生命的长河。在故土沦陷之时,她写下“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的哀婉之声;在女儿遭遇意外的时刻,她用“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书写椎心之痛;漂泊海外时,她注解杜诗“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以浇胸中思乡块垒…… 那些与生命相融合的感发,那些以诗词为舟楫的依托,让她免于“在苦难中被磨碎”,也塑造了她一生的温润沉静、坚韧持守。【乙】
    ③当然,对叶嘉莹而言,诗词并不只是爱好,也不只是慰藉,更是 。所以她用尽一生研究古典诗词,更希望在自己亲身体会到了古典诗词美好、高洁的世界后,能打开一扇门,“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并将其视为自己“生命的目的”。所以她屡次说如果自己不尽到传承的责任,就是“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来者”;所以她 90多岁高龄仍登台授课而又著述不辍,只为“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她告诉初学诗歌的小男孩,“诗就是心在走路”;她坚守讲台七十载,“阐说精妙,启发无穷”,留下“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佳话。她启发普通人品读古典诗 词的方法,告诉他们判断诗词好坏的标准,引领读者体味“兴发感动”的力量……正是不遗余力地做古典诗词的“摆渡人”,叶嘉莹成为无数人通往诗歌国度的路标。【丙】
    ④为什么让更多人走进诗歌如此重要?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的栖息地,而诗歌里 正有慰藉人生的精神养分。当你通过诗歌,与作者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那些古典诗歌 中蕴含的审美趣味,那些涌动着的生生不已的精神力量,那些穿越千年的诗心诗意,就能给予我们美好和希望,就能让我们在人生风雨袭来时获取勇气和力量。闻一多曾指出,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当我们看到挥汗如雨的劳动者“劳者歌其事”,写下动人的诗篇;看到走南闯北、日晒雨淋的快递小哥,时刻把《唐诗三百首》放进行囊;看到农民大姐以诗词为精神良药,走过与病魔抗争的日日夜夜,我们就更能体味“用诗词感发人心”的苦心,也更能明白诗词之于人生的意义。【丁】
    ⑤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蓄积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襟怀和修养,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和神韵。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形势如何复杂,我们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瑰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21. 根据全文,在第③段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22. 将下面句子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有人说;“她站在那里,就是对古典诗歌最好的注解。”
    A. 【甲】B. 【乙】C. 【丙】D. 【丁】
    23. 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是如何推进本文论证的。
    【答案】21. 答案示例:理想(信仰) 22. B
    23. 答案示例:文章第②③段从叶嘉莹个人的角度论述了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第④段通过“为什么让更多人走进诗歌如此重要?”这一设问从叶嘉莹个人上升到社会层面,进一步探讨让更多人走进诗歌的原因,即诗歌对于国人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上下文填空,需要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对叶嘉莹而言,诗词并不只是爱好,也不只是慰藉,更是 ”“不只是……不只是……更是……”这是一组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以所填内容应该在“爱好”“慰藉”的意思之上,比如“理想”“信仰”。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古诗词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味着什么?从叶嘉莹身上,或许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可知第②段主要介绍了叶嘉莹一生各种情况下都在读诗写诗,从而“塑造了她一生的温润沉静、坚韧持守”,所以“有人说:‘她站在那里,就是对古典诗歌最好的注解’”与这段内容是相符的,应放【乙】处。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结合第②段“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古诗词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味着什么?从叶嘉莹身上,或许能找到最好的答案”第②段主要介绍了叶嘉莹读诗写诗的情况,结合第③段“当然,对叶嘉莹而言,诗词并不只是爱好,也不只是慰藉,更是 。所以她用尽一生研究古典诗词”可知本段写叶嘉莹释 诗、讲诗。这两段从叶嘉莹个人的角度,用事例论述了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结合第④段“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的栖息地,而诗歌里正有慰藉人生的精神养分”可知第④段主要从理论高度探讨了诗歌为何如此重要。“为什么让更多人走进诗歌如此重要?”这一问句从叶嘉莹个人上升到社会层面,从②③段的事例上升到第④段的理论高度,进一步探讨让更多人走进诗歌的原因,即诗歌对于国人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
    四、名著阅读(5分)
    24. 在读一部名著前,你有怎样的阅读期待?读完名著后,它是否能满足你的阅读期待?你是否还有意外的收获?从《水浒传》《经典常谈》《艾青诗选》《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其中一部,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感受和思考。(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张张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在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同时,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终于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长征的胜利,他们这种精神,必将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阅读积累,围绕“在读一部名著前,你有怎样的阅读期待?读完名著后,它是否能满足你的阅读期待?你是否还有意外的收获?”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即可。
    示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水浒传》中描绘了一群讲义气、重情义、替天行道的英雄,他们身上有着勇敢、热血、孝顺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都是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在阅读中获得好的熏陶,有利于初中生美好人格的建立。
    五、作文(4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25. 以“我和诗歌的故事”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例文:
    我和诗歌的故事
    一朵松花酿酒,取一捧春水煎茶,在溶溶月下,捧一卷诗书。这成长的岁月,倾诉着我和诗歌的故事。
    从记事起,我便在诗歌的熏陶中成长。犹记我躺在妈妈怀中,听她讲着一段段历史故事,诵着一首首诗篇,觉得有趣,便一声不吭,入迷地听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妈妈温柔的声音和我稚嫩的噪音交织在一起,分外和谐。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思乡愁绪,不懂什么豪情壮志,只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经典的种子。
    实话说,我最早对诗词的喜爱,是出自我的虚荣心。二年级的一篇描写春天的作文中,应着春景我一口气运用了七八首诗句,获得了老师赞赏并当作范文向全班同学展示,小小的我自豪极了,开始寻找各种诗句,背诵并用在我的作文中,以便获得老师欣赏与同学们的称赞。于是,这颗诗词的种子偷偷地从土里长出嫩芽来。
    我慢慢长大,妈妈常常对我说:“宝贝,‘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唐诗宋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诗词可以滋养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厚度,好好学习可千万不能丢掉啊!”我小小的心灵开始明亮,“中国诗词大会”,更是让我沉浸于诗词而无法自拔,各行各业的人们,怀着对诗词同样的热爱相聚在此,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导师和选手都由内而外的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光芒——那是诗词的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崇拜康震老师的才华横溢,认真倾听他讲解的每一联诗句。我的眼中从此有了光,那是对诗词文化深深的热爱,对诗词大会的舞台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回首过往,我与诗词的邂逅,让我受益匪浅。我在诗词中赏“桃李春风多妩媚,杨柳更温柔”的多情之春,寻“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的热情之夏,盼“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丰收之秋,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妖娆之冬。我在诗词中寻人生道理,受挫时,“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给我力量,失意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我重拾信心,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让我豁然开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诗词—我的良师益友。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花开花落,苍海桑田,唯诗词依旧。我与诗词的故事“未完待续”,它将伴我走过一生,我会将它薪火相传。我们的双向奔赴,正是这独一无二的“中国式浪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一、审题立意。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我”“诗歌”“故事”,本作文题重在围“诗歌”写出自己的经历。我们的成长过程免不了和诗歌产生交集,学习诗歌、体悟诗歌,甚至是写作诗歌、发表诗都是故事,是一种成长的经历。按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写好前因后果。表达自己的感悟认知即可,可以从如下角度立意:我爱古诗词;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因为诗歌,爱上传统文化;诗歌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诗歌让我找到了知音,诗歌陶冶了我的情操等。
    二、选材构思。成长中,我们与诗歌的故事很多。一次难忘的背诵、一场精彩的斗诗会、一次扣人心弦的诵读比赛,甚至是虽然幼稚但却饱含我们心血的诗歌写作,都可以作为选材,表达学习诗歌给我们气质带来的改变,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给我们成长带来的自信等主题。例如:可以回忆自己幼年时背诵诗歌的经历,也可以写上学之后,在诗歌学习中,发生过那些有趣的、难忘的事。比如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诗歌的问题,因为对诗歌的理解错误,闹出了一个笑话,从而促使你课下主动地去学习诗歌。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感悟,学习诗歌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材。为了让你的故事更引人入胜,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
    26. “归零”是指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从零开始。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有时我们也需要回归到初学者的状态,或放松心态,或打破束缚,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请以“归零”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例文:
    归零
    我倚靠在冰凉的窗台上,望着窗外的景观,我的心不再是从前的享受以及欢悦,取而代之的是阵阵的失望与伤心,望着手中紧握的考卷,上面那个不如意的分数让我无比痛苦,我的心如铅一般重。一瞬间,我认为,从前那个自信满满,自如应对考试的我不再会回来了,我永远只会成为一朵凋零后无力再绽放的无名花,渐渐地被人抛弃和遗忘在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此时,我偶然看见了窗台上的昙花,它正开得如此绚丽。望着这棵昙花正努力地绽放自己,我忽然想起,在昙花美丽绽放的背后,它曾付出了多少辛酸,它曾经历了多少天的凋零,最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开出了最美的花。
    虽说昙花一现,这一现虽是短暂,但昙花无所畏惧,即使开放路上,它遇到再多的困难,它也忍受了,因为它知道,经历磨难后的自己会绽放得更美,它深信这一点。所以,在绽放时的它会开出最绚丽的花供大家观赏。即使后来凋零了,它也不怕,因为它深深地留在人们脑海里,依然有它美的样子存在,只要它勇敢地承受了风雨的阻击,便能再次绽放出最美的花,即使凋零也无所畏惧。因为这是成就美的过程。其实这也是一种美,曾经努力了,无论结果怎么样也问心无愧。
    我恍然大悟,连花都明白的道理,我难道还不明白吗?其实暂时的失败是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过程,只要我们能有足够多的勇气去承受失败后的痛苦,那么我们便能像花一样,一切归零,待遇到重新绽放的机会。
    面对这个不如意的分数,我不再是痛苦,反而是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并找出自己的弱点,做出改正,我深信,此次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我做足准备,便能像花一样,遇到再次绽放的机会。
    面对困境,我们不应唉声叹气,而应找到解决的方法,勇敢地承受上天的挑战,像花面对凋零一样,归零,向再次绽放重新出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以“归零”为题目,首先审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有时我们也需要回归到初学者的状态,或放松心态,或打破束缚,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其实,归零是一种有取舍的生活态度。对于我们而言,归零意味着有选择的重新开始。那些重新开始的,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前行的希望,更好的找到人生的意义,而那些铭心刻骨的,则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和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归零是一次又一次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它更是人生的大智慧,让人们在不断清零的基点上重新起航。立意:①挑战自我,永不满足。②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③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④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⑤不断学习,与时俱进。⑥归零,重新出发。⑦完全抛弃以往懦弱、自卑的小我,重塑一个坚忍、透明的大我。
    第二,构思选材。文体不限,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先明确“归零”是指什么,“归零”可以理解为“挑战自我”,也可以理解为“忘掉过去”,还可以理解为“转变心态,轻装上阵”。如学习归零、阅读归零、钢琴学习归零、长跑归零等。然后叙写有关的故事。行文时,应先从某方面的失败或不尽如人意写起,要写出“归零”的原因,重点写“归零”后自己是如何轻装上阵,重新出发,去战胜新的高度,取得新的成绩的。写议论文,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论证方法,使文章有条理,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如选择“人生需要归零”这个立意,开头可以用一些精彩的关于归零过去的名言引入,明确归零的内涵及作用,得出结论“归零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需要归零”。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学会归零人生,才能突破定势思维,进行创新;学会归零,才能保持谦卑之心,努力进取,获取更大的成功等。可以结合一些人物事例分析论述。最后可以总结,呼应开头。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11 页,共五道大题,27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关试卷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2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4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