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431466/0-17324271537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431466/0-17324271538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431466/0-17324271538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面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正廉洁,坦荡如dǐ。他不仅是文学家、画家、美食家,也是书法家,其书法遒劲,恰如其人,虽屡遭磨难,仍不屈不ná,真正活成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辛弃疾生在积贫积弱的宋朝,他曾只带着50骑兵,长途bá涉,深入敌营活捉叛徒。虽身处宵小之辈造谣中伤的恶劣环境,却豪迈倔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两位词人的作品与人品皆为后世所推chóng。
1. 下列给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遒劲(jìn)B. 中伤(zhōng)C. 恶劣(liè)D. 倔强(qiáng)
2. 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坦荡如砥B. 不屈不饶C. 长途拔涉D. 推宠
【答案】1. C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A.遒劲(jìn)——jìng;
B.中伤(zhōng)——zhòng;
D.倔强(qiáng)——jiàng
故选C。
【2题详解】
B.不屈不饶——挠;
C.长途拔涉——跋;
D.推宠——崇;
故选A。
3. 默写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杜甫《春望》中写家书珍贵,表达对家人强烈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表达作者誓死忠君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悠然见南山 ②. 微动涟漪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 折戟沉沙铁未销 ⑤. 烽火连三月 ⑥. 家书抵万金 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 ⑧.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悠、微、涟、漪、戟、销、烽、抵、携。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简牍形状狭长,竖写起来很方便,毛笔也是从上往下写比较方便
②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是古代的书写方式
③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竖行,这大约与汉字初期的书写材料是简牍、书写工具是毛笔、汉字是方块字等有关
④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依然通行竖写
⑤虽然汉代以后纸被发明出来了,但是汉字书写已有很久的历史了
A. ⑤②①③④B. ③①⑤④②C. ③①②⑤④D. ⑤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通读句子,可知语段是围绕汉字书写来写的,③句提到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首句;①句紧承③句中的汉字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进一步阐述;②句继续说古代的书写方式,④句和⑤句转为介绍汉代书写材料变了,但习惯力量强大,依然竖行书写。所以顺序为;③①②⑤④。故选C。
5.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我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以“关注中学生手机使用问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阅读下列图表,写出你探究所得。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2)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在被老师发现并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小明?
(3)为了帮助同学们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班委会要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需要向民间书法爱好者韩永借一本名为《书谱》的书,用于交流学习书法知识,借期为一周,借出日期为2022年12月7日。如果你是班长李轩,请你写一张借条。
【答案】(1)示例:中小学生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网络游戏等;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
(2)示例:小明,上课玩手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老师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上课期间,我们应该放下手机认真听讲,你说是吗?
(3)示例:
借条
今借到韩永先生《书谱》壹本,用于班级学习、交流,借期壹周。
此据
借书人:李轩
2022年12月7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图表“每天都上网的学生”“82.9%”,可以概括出: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上网;结合“10岁以前‘接触网络’”“61%”,可以概括出: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
结合图表“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49.8%”,“玩网络游戏”“40%”,可以概括为:中小学生上网主要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网络游戏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
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本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明;其次针对情况,小明在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示例:小明啊,其实老师也是为了你好,玩手机多耽误学习呀!老师是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才会管你的,你说是不是?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
借条是应用文的一种,写作时注意标题应在第一行居中。在写正文的时候注意交代清楚所借物品的名称及个数,数字应使用汉语数字的大写:《书谱》壹本。正文最后结尾写上“此据”二字,表示以此为凭据。最后写上落款和日期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碎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微笑着将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炮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怄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6. 请阅读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温暖地鼓励——_______——温暖地融入——_______——温暖地表白——_______。
7. 下面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加点的“生长”在文中的意思是“忆起(或:想起)”,“生长”二字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B. 第⑥段划线句描绘了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关于他人的小纸条的故事。
C. 选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D. 选文中小纸条的故事,既有关于“我”的,也有关于他人的,这些故事丰富了主题内涵:那些点点滴滴的暖, 汇聚成了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们,让生活多情而美好。
8. 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从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的角度)
②一个女同学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微笑着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从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角度)
9. 请从选文的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并结合文章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小确幸”的看法或者感悟。
【链接材料】】
“小确幸”一词出自村上村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它的意思是心中隐约期待的小事刚刚好发生在你身上时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生活中,小确幸就是这样一些东西: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动得最快;完美地磕开了一个鸡蛋;吃妈妈做的鱼香肉丝;当你运动完后,喝的冰镇透了的饮料--“唔,是的,就是它”……很多事物都可以是“小确幸”,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就成。
【答案】6. ①. 温暖地提醒 ②. 温暖地期盼 ③. 温暖地召唤 7. C
8. ①“撞开”是指用力碰开,突出了力量之大,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②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9. 内容上: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结构上:“暖”是线索,贯穿全文。看法或感悟:“小确幸”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微笑着将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可知,会议开始前“我”在黑板上写错了字,一个女同学过来提醒“我”改正,第③段写的是“温暖地提醒”;
根据第⑥段“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 可知,此段讲述了“我”在一所幼儿园的墙壁上看到了家长们的留言,每一字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更新的收藏着,等待着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期盼;
根据第⑧段“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怄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可知,“我”的高中同学与家人怄气离家出走,但是家人并没有阻拦他,而在他走投无路时发现了衣服里的钱和纸条,母亲在纸条上写着“走够了就回家吧”,是母亲对他召唤,第三空可填“温暖地召唤”。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C.选文开头直接写故事片段,并没有总领下文内容,选项中“‘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错误,运用了“分——总”的结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撞开”是一个动词,指的是用力碰开,根据第②段“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可知,通过“撞开”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给“我”的深刻回忆以及带给“我”的震撼之大。
②“走到”“塞到”是运用了动作描写,“微笑着”是神态描写,通过对女同学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女同学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友善热诚的人物形象,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怕“我”难堪,保护“我”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及对主旨的理解与感悟。
内容上:“碎”即琐碎,阅读文章可知,第②段写的是学生对“我”的鼓励;第③段写女同学对“我”善意的提醒;第④、⑤段写老师发现“我”上课传纸条没有责怪“我”反而加入我们一起去踢球;第⑥段写父母对孩子们浓浓地期盼;第⑦段写的是母亲的真情告白;第⑧段写的是母亲的真情召唤,作者记叙的这些生活中零碎的暖心小事与题目中的“碎”相对应;
结构上:“暖”即温暖,暖心。以“暖”为线索,贯穿全文,与题目中的“暖”相对应。看法与感悟:结合文章第②-⑧段对生活中细小暖心的事情的叙述和链接材料中“生活中,小确幸就是这样一些东西: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动得最快;完美地磕开了一个鸡蛋;吃妈妈做的鱼香肉丝;当你运动完后,喝的冰镇透了的饮料——‘唔,是的,就是它’……很多事物都可以是‘小确幸’,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就成”对“小确幸”的列举可知,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是“小确幸”我们要去发现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要去从小事中汲取力量,去感受生活,就如文章第⑨段“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和链接材料中“它的意思是心中隐约期待的小事刚刚好发生在你身上时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所写,生活的美好就在于对“小确幸”的发现与感悟,“小确幸”有时微不足道,可以是日瞬间的心灵涟漪,也可能是意外惊喜所带来的温暖,但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
(二)(共12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
文本二
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合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文本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9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
10. 下列对以上三则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 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C. 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 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11. 文本二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2.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答案】10. B 11.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包装玻璃容器重复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说明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价值极大)。
12. 加点词不能删掉。“可能”一词表估计,若删去,句子的意思变成了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过于绝对。“可能”用在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提炼与辨析。
A.结合文本一“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可知,选项中去掉了“一般的”,表达太绝对,与文意不符;
C.结合文本二“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知,玻璃的使用是有有效期的,选项中“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与文意不符;
D.结合文本三“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可知,选项中“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与文意不符;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以啤酒瓶为例……”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中“40瓦、4个小时”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具体的事例和准确的数字说明包装玻璃容器重复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说明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解答时,首先要表态:不能删去;其次解词:“可能”表示估计,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可能性,不是肯定性;然后再从反面阐释:如果删掉,表达的意思就是一定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这样的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最后从语言的角度进行小结: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中的“发”,分别是“兴起,被任用”“显露、流露”的意思。
B. “百里奚举于市”中的“市”是集市的意思,与《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中的“市”意思不同。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为代词,与“各行其是”“口是心非”中的“是”意思不同。
D. “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分别是“辅佐”“违背”的意思。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 文章在论述磨难对人才的影响后,为什么还要提到国家的治理呢?
16.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它和本文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链接材料】
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④,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关石⑧之所及,乃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之奉:封地夜邑赋税收入。⑤淄:水名。⑥虞:同“娱”,欢乐。这里指在淄水之上游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答案】13. D 14.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15. ①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人”“国”都适用;②造就人才主要论证了“生于忧患”,而治理国家主要论证了“死于安乐”。
16. 共同说明了“死于安乐”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
D.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分别是“违背”“辅佐”的意思;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动: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曾:同“增”,增加;能:才干。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和“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本文在论述磨难对人才的影响后提到国家的治理,意在引出本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人,同样适用国家;此外,只有经历挫折磨难才能造就人才,国家只有存有忧患意识才能长足发展。可据此作答。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意为: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这句话强调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链接材料】“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意为: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这句话同样强调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链接材料】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的。”田单听了有些害怕,便去问鲁仲连:“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鲁仲连说:“现在,将军您,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狄城终于被攻下了。
(二)(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星河欲转千帆舞”。
18. 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7. “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也将词人在风浪中颠簸的感受逼真地传达出来。
18. 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境界的向住与追求。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
“星河欲转千帆舞”意为: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转”“舞”两字化静为动,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同时也传达出词人豪放不羁的性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为: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表达词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渴望。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大孔雀蝶为了结婚这个它生命的唯一目的,具备了一种奇妙的天赋。它能飞过长距离,穿过黑暗,越过障碍,发现自己的意中人。两三个晚上的时间里,它用几个小时去寻觅,去调情,如果不能遂愿,一切全都完了,极其准确的罗盘失灵了。极其明亮的灯火熄灭了。那今后还活个什么劲儿呀!于是,它便缩到一个角落里,清心寡欲,长眠不醒,幻想破灭,苦难结束。
②蟋蟀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③蚱蜢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
19.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你从上述三段选文中获得了哪些科普知识?
20. 《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生动有趣,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请你结合画横线句子分析。
【答案】19. (1)大孔雀蝶以结婚为生命唯一目的,如果不能遂愿,生命也就结束了。
(2)蟋蟀可以用腹部发声。
(3)蚱蜢既吃肉食,又吃素食。
20.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蚱蜢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蚱蜢既吃肉食,又吃素食的食性,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与概括。
(1)根据①段“大孔雀蝶为了结婚这个它生命的唯一目的”“如果不能遂愿,一切全都完了”“那今后还活个什么劲儿”等语句可概括为:大孔雀蝶以结婚为生命唯一目的,如果不能遂愿,生命也就结束了。
(2)根据②段“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等语句可概括为:蟋蟀可以用腹部发声。
(3)根据③段“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可概括为:蚱蜢既吃肉食,又吃素食。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等语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蚱蜢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蚱蜢既吃肉食,又吃素食的食性,通俗易懂,读来妙趣横生。
五、作文(50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1. 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不期而遇。请以“美,不期而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美,不期而遇
人性本善,但岁月的锤炼使我在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冷漠起来。曾经晶莹的心已被尘世的风沙结成茧,再也感受不到美好。负着这颗沉重的心,我孤独地在冷漠中跋涉,直到你的出现,那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美。
我裹紧大衣在人群中穿梭着。穷冬时节,肆虐的风夹杂着冰雪铺天盖地而来。隐晦的天空下攒动着无数的人。此刻,人群竟然都向街边涌去,好奇的我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乞讨者。现在的乞讨者“技术”都很高,虽然他略胜一筹,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丢钱的外地学生,辗转至此。显然他的遭遇并未唤醒冷漠和高明的路人,发出一阵议论和嬉笑后,人们马上就散开了。面对这个可疑的乞讨者,没有人愿意施以援手。
路人的心思我明白,他们希望自己的帮助,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我虽没有路人那般世故,却也希望自己的帮助是有价值的。于是,我开始仔细的打量起他。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像草一样趴在他的头上,两只因寒冷而冻得红肿的手不安地搅在一起。
我忽然发现那乞讨者还背着一个书包。我立刻想到了一个主意——翻看他的书包,验证他的身份,于是我走近了一些。突然,一个粉色的身影抢先我一步站在男生面前,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美丽小姑娘。只见她慢慢蹲下身子拉起男生的手,将一张皱皱巴巴的纸币放进男生摊开的掌心里。银铃般稚嫩的童声传入我的耳朵:“哥哥别着急,一定能回家!”而我看到男孩脏兮兮的脸上洋溢着感动。“谢谢你!”温馨的话如利剑刺痛了我的心。我顿时觉得无地自容,迅速逃离这温馨的一幕。
以后马路上再没出现过那个不期而遇的美丽女孩和那个筹钱回家的男孩。但总会出现不同的乞讨者,他们或许藏在厚重的伪装下,或许躲在悲惨的命运里,我都不愿追究。因为那个女孩使我明白,真正的善良不因施舍对象的善恶而分贵贱,真正的善良是从人心底萌发出的最纯粹的帮助别人的念头。
感谢那次不期而遇,让我的青春征途从此布满阳光;谢谢你,不期而遇的女孩,让我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善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不期而遇”意为: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美,不期而遇”意思是所有美好的事物,在不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突然到来。这种美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类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都能遇到美好。可从发现身边令自己感动或珍惜的某个事物的过程作为写作立意点说明仔细观察,深入体会对我们的作用和影响。当然,也可从题目“不期而遇”作为立意点,强调在不经意间,某个人或某件事带给自己的触动,从而点明生活之中无处不充满温情或感动的道理。
2.思路点拨。以“美,不期而遇”为题,可写一篇记叙文。作文开篇可拟写一则简短的题记,更好的揭示文章主题;正文部分通过倒叙的记叙顺序,回忆自己暑假期间的一次登山之旅;可运用人物描写手法和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和最象,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利用详略安排的写法描述自己登山的过程,将侧重点放在登山的感受和沿途欣赏到的秀美景色当中;结尾抒发自己在此次登山之中感受到的美好累致,抒发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再如,以“美,不期而遇”为题,叙述难忘的校园生活。开篇以赞美友情,歌颂友谊的句子作为文章切入,令文章充满韵味。正文部分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条叙述校园生活中的美好片段,比如:摔倒时的搀扶、悲伤时的安慰、即将放弃时的鼓励等,将校园生活中令自己感受至深的片段,通过细节描写进行刻画,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抒发这种“美”带给自己的积极影响。最后,直抒胸臆,表达对美好纯真友情的赞美,深化文章中心。
22.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它)们总在身边。
请以“__________就在我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④诗歌除外。
【答案】例文:
幸福就在我身边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不是金钱的多少,幸福不是地位的高低,幸福不是物质的享受。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幸福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幸福是一种生活的感悟。幸福就在我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存在。
小时候,幸福是一颗甜甜的糖果。每当我哭闹的时候,妈妈就会拿出一颗糖果,轻轻地放在我的嘴里。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甜蜜,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那颗糖果,不仅满足了我的味蕾,更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在妈妈的怀抱里,我是幸福的。
长大后,幸福是一个温暖的拥抱。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朋友就会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仿佛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那个拥抱,不仅是朋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更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在朋友的陪伴下,我是幸福的。
现在,幸福是一份平淡的生活。每天早上,我都会被鸟儿的歌声唤醒,然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开始新的一天。在学校里,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回到家后,我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享受着温馨的家庭氛围。虽然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惊喜和浪漫,但我却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知道,幸福就在我身边,只要我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存在。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也不需要昂贵的代价。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存在。让我们珍惜身边的幸福,用心去体会它的美好,让幸福永远陪伴着我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______就在我身边”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就在我身边”,强调了所填内容的亲近感、现实性和可感知性。立意方向: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角度立意,如“爱就在我身边”“温暖就在我身边”“友情就在我身边”等,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亲人、朋友、陌生人等给予的关爱、温暖和支持。也可以从抽象的品质或道理角度立意,如“诚信就在我身边”“善良就在我身边”“坚持就在我身边”等,讲述自己或他人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或道理的故事,从而表达对这些品质或道理的感悟和赞美。还可以从自然、社会现象等角度立意,如“美好就在我身边”“幸福就在我身边”等,描写生活中的美景、和谐的社会氛围等,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例如以“爱就在我身边”为主题,可以选择家庭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社会之爱等方面的素材。若以“坚持就在我身边”为主题,可以选取自己在学习、运动、兴趣爱好等方面坚持不放弃的经历,或者身边同学、朋友坚持实现目标的故事。例如:“爱就在我身边”开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我感受到了温暖。爱,就像这阳光,时刻围绕在我身边,给予我力量和勇气。中间:事例一: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父母心急如焚,立刻带我去医院。在医院里,他们忙前忙后,一会儿给我挂号,一会儿给我拿药,一会儿又陪我打点滴。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和关切的眼神,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一刻,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就在我身边。事例二:在学校里,我也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失利,心情非常低落。老师看到后,耐心地找我谈话,帮我分析错题,鼓励我不要气馁。同学们也纷纷过来安慰我,给我分享学习方法。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这时,我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爱就在我身边。结尾: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时刻陪伴着我们。无论是父母的关爱,还是老师和同学的友爱,都让我感到无比幸福。让我们珍惜身边的爱,用爱去温暖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
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
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
“接触网络”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文本二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pdf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共9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