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创新人才选拔测评(一)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创新人才选拔测评(一)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成语是( )
A.花香四溢B.冰雪消融C.蜡炬成灰D.沙里淘金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应适量吃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喝富硒水,这里的“硒”指的是( )
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3.伟大的化学家对化学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伽德罗
4.下列各项物质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一氧化碳浓度B.二氧化氮浓度C.二氧化碳浓度D.二氧化硫浓度
5.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种类很多,下列玻璃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陶土网才能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蒸发皿D.量筒
6.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运送飞船的火箭用液氧、液氢和煤油作推进剂。其中保持液氢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 )
A.氢原子B.氢离子C.氢分子D.水分子
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闻气体气味
C.检查装置气密性D.倾倒液体
8.钠元素和镁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但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最主要的原因为钠原子和镁原子的( )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9.警示标志能传达安全信息。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应张贴在运输汽油的车辆上的标志是( )
A.腐蚀性物质B.易燃液体
C.易于自燃的物质D.毒性物质
10.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B.C.D.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氯酸钾氯化钾+氧气B.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D.碳+氧气二氧化碳
1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
A.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都是阴离子
B.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则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粒子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纯净物一定只含有一种分子
D.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但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1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所用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酒精和白醋——闻气味B.铁丝和铜丝——金属丝是否导电
C.二氧化锰和木炭粉——观察颜色D.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14.将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后,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轴(y)表示的是( )
A.水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
C.二氧化锰的质量D.过氧化氢的质量
二、问答题
1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中秋佳节,桂花飘香。
(2)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很快鼓起来了。
16.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
(1)图甲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2)图乙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该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若不改正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3)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是什么?
三、实验题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活动一】探究气体制取装置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
①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装入试剂;
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④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若⑥和⑦顺序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并用带有火星的木条验满,可得出氧气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
(4)氢气是一种未来前景广阔的清洁能源。实验室里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活动二】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进行探究。
(1)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实验分析可知,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则步骤⑥中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3)写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四、填空题
19.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20.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氖气______;
(2)2个钠离子______;
(3)3个氯原子______。
21.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所示。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为______mL,该同学的读数______(填“>”“<”或“=”)实际体积。
2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______不同;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有液态空气的烧杯上方,观察到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等质量的锂、钠和镁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______。
24.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燃烧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5.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冰雪消融,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炬成灰,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沙里淘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C。
2.答案:A
解析:
3.答案:C
解析:A、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一的结论。A不符合题意;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原子论的提出者。B不符合题意;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C符合题意;D、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C。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化学实验中,有的仪器是可以直接加热的,如: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等;有的仪器是不可以直接加热的;加热时必须垫上陶土网,如:烧杯、烧瓶等,有的仪器是不能加热的,如量筒、水槽等,故选B。
6.答案:C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故选:C。
7.答案:C
解析:
8.答案:D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钠元素和镁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但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最主要的原因为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D。
9.答案:B
解析:A、图示为腐蚀性物质的标志,汽油为易燃液体,则应张贴易燃液体的标签,不符合题意;B、图示为易燃液体的标志,汽油为易燃液体,则应张贴易燃液体的标签,符合题意;C、图示为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标志,汽油为易燃液体,则应张贴易燃液体的标签,不符合题意;D、图示为毒性物质标志,汽油为易燃液体,则应张贴易燃液体的标签,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汞属于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符合题意;B、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阴离子带负电荷,但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不一定都是阴离子,也可能是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但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粒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选项推理错误。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只含有一种分子,也可能含有原子或离子,故选项推理错误。D、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但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也可能是离子,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酒精有特殊气味,白醋有酸味,闻气味可以鉴别,故A正确;B、铁丝和铜丝都能导电,不能鉴别,故B不正确;C、二氧化锰和木炭粉都是黑色固体,不能鉴别,故C不正确;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多,直至反应结束,由于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图像不会是从零开始,错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与图像相符,正确;C、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相符,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零,与图像不相符,错误。故选B。
15.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解析:(1)中秋佳节,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中含有的香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会运动到空气中。
(2)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乒乓球里的气体分子受热后,分子间隔增大,气体体积就变大,因此重新鼓起来。
16.答案:(1)氢(或H)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答案为:蜡烛中一定含有氢(或H)元素。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答案:(1)硫+氧气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
(3)氧气的浓度(或氧气的含量)
解析:(1)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2)硫和氧气点燃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该实验中的明显错误为是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若不改正可能导致二氧化硫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
(3)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和氧气中氧气的浓度(或氧气的含量)不同,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或氧气的含量)。
18.答案:【活动一】(1)长颈漏斗
(2)④②①③⑤⑦⑥;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密度比空气大且有助燃性;n
(4)C
【活动二】(1)进行对比实验(或作对照)
(2)0.5
(3)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④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试剂;①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⑥熄灭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到了造成试管炸裂);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③⑤⑦⑥;若⑥和②顺序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若选用D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有火星的木条验满,可得出氧气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大且有助燃性;若选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n端通入;
(4)实验室里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装置C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5)步骤①只有过氧化氢溶液,目的是进行对比实验(或作对照);
(6)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通过对实验分析可知,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步骤⑥中固体的质量为0.5g;
(7)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19.答案:氮气(或);铝(或Al)
解析:
20.答案:(1)Ne
(2)
(3)
解析:(1)氖气由氖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e;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离子表示为:;
(3)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氯原子表示为:。
21.答案:24;>
解析: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液体,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所示,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为26mL。该同学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即该同学的读数大于实际体积。
22.答案:混合物;沸点;熄灭
解析: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有液态空气的烧杯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这是因为液态空气在常压下的沸点为-196℃,而氮气的沸点更低,因此液氮会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当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时,木条会因缺乏氧,气而熄灭;故填:混合物;沸点;熄灭。
23.答案:24.30;;锂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0;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钠的原子序数为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呈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镁>钠>锂,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原子数目等于金属质量与1个原子真实质量的商,等质量的锂、钠和镁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镁<钠<锂,等质量的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锂(Li)。
24.答案:引燃铁丝;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氧气浓度不够大(或铁丝未打磨或未等到火柴快燃尽就插入集气瓶内)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燃烧现象,原因可能是氧气浓度过低、铁丝表面有铁锈未打磨、未等到火柴快燃尽就将铁丝伸入了集气瓶中;故填:引燃铁丝;铁+氧气总烟四氧化三铁;氧气浓度过低或铁丝未打磨或未等到火柴快燃尽就插入集气瓶内。
25.答案:(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偏小
(3)不能
解析:(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2)若红磷的量不足,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所以该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雅礼集团创新拔尖选拔九年级初赛化学试卷(9月)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雅礼集团创新拔尖选拔初赛化学试卷9月pdf、答案2023雅礼集团创新拔尖选拔初赛化学试卷9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