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宜宾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5宜宾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5宜宾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pdf、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答案docx、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5 DCADA 6——10 BDBCA 11——15 DCABA 16 C
二、非选择题:包括 3 小题,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 52 分。
17.(25分)
(1)(10分)
相似之处:
两都地域选址相似:都位于北方地区;依水依山而建,洛阳城依洛水、邙山而建,元大都则依燕山而建,将高粱河、金水河引入城中。
两都平面形状相似:宫城独立,形成城中之城格局;都体现中轴对称,重要建筑以中轴对称(洛阳中轴线开始出现,元大都明确体现中轴对称原则)。
两都功能结构相似:洛阳宫殿区、居民区、商业区有较明确分区,元大都功能分区更为规整;都设有官方教育机构;都有宗庙和祭祀场所;都建有城墙、护城河等防御设施。
两城道路系统相似:都是棋盘方格式道路布局,大都城更加规整。
(任答一方面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原因:
政治因素:两个都城的选址都适应控制全国的统治需要;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为都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中轴对称、皇宫居中体现皇权至上理念;相应中央机构设立体现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备。
经济因素:农业文明的发展为都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职能的发展。
技术因素:水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水渠、运河等交通网络的建设。
军事因素:因地制宜,利用地理优势保卫都城安全。
文化因素:宫城、社稷、宗庙等建筑是古代传统社会等级、重农思想、宗法观念、华夏认同的集中体现;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等。
环境因素:农耕文明和城市发展对河流的依赖;都城选址需要水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
(政治、经济因素各2分;其他任答一方面2分;共6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1分)
时代特征的表现:
政治特征的表现:元大都名称由来,折射出多种文明的汇集;皇都规划模式,体现蒙古统治者对唐宋政治的继承发展;中轴对称布局更加鲜明,凸显大一统王朝皇权至上理念;警巡二院作为京城治安机构,表明城市治理进一步规范。
经济特征的表现:倒钞库的出现,印证货币的大量发行,说明元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大运河与海运结合的供给体系,体现了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思想文化特征的表现:寺庙、孔庙、城隍庙的并存,彰显统治者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世界大国特征的表现:元大都汇聚欧亚商人、学者、使节,展现了国际大都市形象。
(任答一方面2分,共6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影响:
政治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建都北方有效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
经济影响:大运河将南方赋税钱粮运入大都,有效控制了南方经济发达地区。
文化影响:统治者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并存发展。
都城建设影响:元都规划有序、设施健全,为明清乃至今天都市的营建规划奠定了基础。
(任答一方面2分,两方面4分,三方面5分,共5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4分)价值:
史学研究的价值:分析都城空间布局,为研究古代王朝治国理念、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提供史料证据;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格局、南北经济格局、文化传承的进程,有助于认识古代中国的历史脉络;
研究民族发展的价值:历代都城布局反映了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为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依据;
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分析古都布局,有助于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研究建筑艺术的价值: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对今天城市规划、建筑具有借鉴意义;
(开放性试题任答一方面2分,两点4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8.(12分)
示例一:
成就: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评析:1953年至1957年一五计划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东北等地区,西北和西南地区相关滞后,为进一步巩固新生政权,推进国家的工业化战略,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为借鉴和引进苏联的技术,利用东北地区原有工业基础,推动中西部发展,改变近代以来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国家将投资重点放在了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青藏公路等重大项目在这一时期完成。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也促进了东北、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推动了区域均衡发展。
示例二:
成就:三线建设推动中西部工业化发展。
评析:20世纪60-7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促进了大西南和大西北的经济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威胁中国北方地区安全,美国继续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并且加大了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威胁;我国原有科研和工业项目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不利于备战。从60年代开始,国家将经济和国防建设重点放在了大西南和大西北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导向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取得了如四川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贵昆和成昆铁路干线建设等一系列成就。三线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工业布局,推动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国家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5分)
(1)(8分)
变化:
社会地位方面:从政府不承认到政府默认,成为合法组织;
组织结构方面:从民间自发结社到官方改革为基层常设组织;
功能职责方面:从单纯看青职能演变为担负乡村公共事务的综合自治职能;
社会影响方面:在地方基层治理中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连接政府与村民的重要桥梁。
(任答一方面2分,共8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7分)
积极作用:
生产保护方面:组织村民互助看守庄稼,保护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治理方面:后期承担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责,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家乡村基层治理的不足;
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社会协调、村民凝聚作用,有利于华北乡村的社会稳定;
文化传承方面:组织祭祀办学教化民众等,有利于华北乡村文化民俗传统的传承;
局限性:存在组织松散,易滋事端,监管难度大、缺乏制度规范等缺陷。
(积极作用任答一方面2分,两点5分;局限性2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文件包含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pdf、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答案docx、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题pdf、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