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苏州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展开2024.1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诗歌创造了中国文学的辉煌。它以高贵的形式,华彩的节奏,典雅的词汇,隽永的意境,造出了充满魅力的诗意世界。音乐、色彩和非凡想象力的综合,传达着古老文明的神韵。寄情于田园,流连于山水,微风中的燕子,细雨中的游鱼,大漠的孤烟,春江的花月,在露水的晶莹中颤动的花枝,在深深庭院中无望的等待……这一切,经过无数代诗人编织而成的永久的心灵声音,是这个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古老民族的骄傲。
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灾难,促使人们对原有的一切产生怀疑。当时的普遍想法是,苟能救亡图存而宁肯抛却一切。中国诗界更是如此。打破山林宁静,装进工业时代的喧嚣,由经典的节律和音韵造出的完美受到轻蔑。五四时代,人们要做的事,就是竭力把他们新发现的白话诗,做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圆润剔透的古典诗。用当时流行的话说,就是“要把诗做得不像诗”。这里有一种“破坏”,也有一种从头做起的创造。
新诗的最初实践者,他们为寻求诗与人们的现时生活状态的契合而创作,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个人以外的社会群体。新诗的纪元几乎就是从书写个人以外的社会生活开始的。郭沫若《女神》集中,那些凤凰再生美妙歌唱,那些要把日月吞下去的天狗狂呼,诗人有时用“我们”,有时用“我”,代表的都是时代和时代的人们。一个从封建时代中解放出来的“我”,在为一个解放的时代而召唤和欢呼。闻一多说《女神》:“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
新诗在它的草创期也留下了许多弊端。人们面对新诗普遍忽视诗性的现象,一直有一种“眷念的失落”的情绪。几乎在新诗草创同时,一些诗人便感到新诗艺术表现方面存在匮缺,开始了关于诗的艺术的思考与呼唤。
徐志摩和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几乎可以说是专为艺术的探究而诞生的一个群体。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从游戏规则的角度称,“我们尽可拿下棋来比作诗,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这种论点从表面上看,是从当年目标“后退”了——因为它重新肯定了曾被认为是“束缚思想”而要予以破除的格律——但闻一多提出的“带着镣铐跳舞”的思想显然是重要的。它昭告人们:诗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种,是不可随意写的。他在这里提出了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的关于声音、色彩以及从音节到段落的立体的和综合的审美构想。不仅为此立论,而且亲自实践。
新诗是二十世纪的产儿,它从无到有,一路实验着走到今天,已是一种与中国人的情感生活不可剥离的存在。历史往前走,正如江河不可回流。历史又不可割断,这也如江河不会断流。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诗界重新提出对待中国诗歌传统的问题,借以为新诗在它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帮助,这种意在建设的思路,也许不会被简单地理解为“后退”或“保守”吧?在文化领域,在文学和诗歌中,有些东西会在历史的演进中被改变和淘汰,有更多的东西则是长久的,甚至永恒的。一千年过去了,那悬挂在长安城头和峨眉山巅的李白的月亮,依旧那样皎洁明丽。
(摘编自谢冕《论中国新诗》)
材料二:
中国新诗如果重视诗学研究,首先应发掘古典诗学中的精髓。在这方面我感觉可以在几方面学习。一是古典诗内在结构的严紧。古典诗在启承转阖方面有很深研究,“启”要惊人,“承”要承上而不平凡,“转”要别开天地,“阖”要能使全诗运转而有归宿。二是“对仗”的艺术。对仗是对想象力的一次挑战。拉大时空,加强诗的力度和深度,丰富诗的内涵。它不是枷锁,是诗歌运转的一次神奇解放。杜甫在对仗上显示了才能。他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落”字是创作中的动,“成”字是完成时的静。风雨本是令人吃惊的力量,而李白诗令风雨为之吃惊,可见其神奇。鬼神本是狠心的,但读了李白诗后也不禁哭泣,可见李诗感动人神的力量。《春望》中,开头“国破山河在”是对人强烈的指责,在天人关系上发出重重一击。第二句“城春草木深”与它相对,自然繁荣而人间萧条,形成强烈反差。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人间灾难如何震动了自然,通过诗句写宇宙万物相联,自然与人,天上人间血脉相连的宏大观念,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诗的艺术点出人间痛苦震撼了上天,花本艳丽,却因人世痛楚而流泪,鸟本自由,却为人间离乱而震惊,这些诗句深刻抒发了诗人因人间天上的强烈差别而痛苦感慨。三是古诗在炼字上特别着力。如前所说,一个“落笔”的“落”字,一个“诗成”的“成”字,都令人觉得分毫移动不得。再就是“在”与“深”、“溅”与“惊”等也是字字真金。
古典诗词中可以采珠淘金之处有许多,关键在于要有向古典诗歌艺术与诗学探寻发现以丰富新诗自身的意识,只有真诚的信念才能带来新启示。
(摘编自郑敏《中国新诗八十年反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新诗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以白话诗的写作来冲破原有束缚,体现从头开始的创造性,也留下了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
B. 新诗不同于古典诗,新诗更关注社会群体,强调社会责任感,而古典诗主要寄情山水田园,表现的是诗人自己,更具个人主观色彩。
C. 闻一多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主张诗歌不能废除格律,提出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并积极实践。
D. 对仗是对想象力的挑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写出了人间灾难震动自然,抒发诗人强烈的悲痛情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古典诗歌凝聚了诗人的生活感悟与生命情怀,是中华古老文明的骄傲。
B. 郭沫若《女神》诗集中,《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里发出呼唤的“我”这一抒情形象,代表的是时代的人们。
C. 闻一多《红烛》诗使用重复句,注重押韵、格律,“红烛”意象源于古诗词,表达回归传统的情感与主题。
D. 古典诗注重炼字,比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中的“落”“成”二字,极具表现力,很难用别的字代替。
3. 下列选项诗句不能体现材料二提到的“对仗”艺术的一项是( )
A.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D.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5. 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新诗的历史实践与探索对当下新诗发展的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恐怖的夜
叶圣陶
浓厚的乌云一块块地堆着,只有稀薄的地方漏些滞黯的光。颤动而疾驰的电光像马鞭似地抽过,也仿佛有紧张而有力的声音,一切景物都放出光明和活动来。但这不过是一闪的鞭子过了,他们又归于黑暗和沉寂。
滞黯的光慢慢给乌云补没,天上没一丝儿缝,大气沉重了。
我站在家门前,汗珠不绝渗出,单衫和皮肤粘着,期待的心异常烦躁,“弟弟的船此刻在那里了?……今天不来么?没有来得及搭火车么?……这个不见得罢?”
偶然有一个提着灯笼的行人,他的脚步声,衣裳窸窣声,灯笼动荡声,打破了无边的沉寂。他不知我站在那里,只俯首走过,一会儿,他的脚步声也听不见了。
“我回进去坐坐罢,他还有一刻到呢。……不行!船也许因舟人努力或水势顺流,就快到对面的水埠了。我待听得下篙的声音,便走下水埠,喊一声‘我的弟弟!’这是何等快慰。我必须在这里等他!”
时间的脚声虽静默,我却觉得很迟缓。鞭不光明的长空我不想看,无边的沉寂自然没什么可听;还是背诵些诗句罢!然而一时竞想不起来。我感觉孤独而无事的闷郁。我希望更有一个提着灯笼的行人走过。
怕要下大雨了;云堆得愈厚,使我几乎看不出对面的水埠;电光越长越细越快,一条一条钻入云深处。
街上有脚声了,第二个行人来了。
那人冷峭地问,“谁?”我辨不清面目,但听得出是我家后屋的漆匠阿喜,“是我。”
“先生,原来是你。这个时候,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候我的弟弟,他从车站乘了舟归来,想来快到了。”
“他决不会来了!今天开出去的航船没有到车站,半途折回,五点钟时候就停泊在码头了。”他个个字音都有断定的意味。
“我们是雇舟去候的,他不坐航船。”我的语音不由得艰涩而颤动,因为阿喜的话违反于我的期望。我竟没觉察这句话里还有别的意思。
阿喜发出迟疑而轻微的语音,“便是雇舟去接,也不见得一定会来。我听人说车站附近一带的火车轨道已被拆断了!”
他的声音虽然低微,却深深刺入我的脑海,我的血管突然紧张,“你这话确么?为的什么事?”
“听说是车站两面的兵有不合意的地方,预备开火。——这个消息一定是确的……”阿喜的语音低到几乎听不见,又很有几个字变了音,他的心里含着强烈的惊恐。
我听了,脑子里一阵纷乱。我弟弟,虽是十八岁,若归家不得,流寓在不熟识的地方,必定使他急得哭!包围我四周的空气,顿时觉得完全是恐怖的东西。满天浓黑的,是焚烧的烟么?长细而快的光,是枪弹的历程么?全市沉寂,他们在衔枚疾走,预备掩袭么?我只希求是在一个梦里。
阿喜进去了,黑暗沉寂的空间里,依旧只我一个人站着,似乎一切没有变化。然而我的情绪变了,不复感寂寞孤独,只是恐怖,还杂着怜悯的心。
我直奔对面水埠,跨下石级,站定在齐河面的一级上。
街上有两个人的脚步声和谈话声,他们步调散乱而迟缓,老人道,“……想是确的了。”
“都这么传,不见得是谣传罢。”那壮年回答。
我想这个轨道拆断的消息传遍全镇,全镇的人一定要震动着惶恐的心。哪里止一镇!邻镇,较远的邻镇,一定也被较强烈的或是较微淡的恐怖笼罩着。
粗而稀的雨点下来了,河面发一种鱼儿跳跃似的声音。骤急的风从北面吹来,河水汩汩流动。我不能再站在石级上,急急跨上水埠,回到门前的檐下。
不到两分钟,河面有拄篙声和人语声了。我不顾雨点,重又奔下水埠;望见右面来一条船,船头上一个舟子撑着篙子。我便高声喊道,“弟弟,来了么?”
那舟子熟识我的声音,“总算到了!”
“哥哥,”弟弟的声音从舱里发出,“你在那里等我?”这句短语,充满了定心,喜悦,感慰。舱里的灯光只照在他背上,使我不能细认他的面庞。
船到了水埠。弟弟回转身,向舱里人道:“我的家里到了。你们此刻去寻房屋决难寻到,且在我家住一夜罢。”他又向我说明道,“舱里一家人是逃难来的。他们雇不到船,和我商量,趁了我的船。他们要在镇上租屋暂住,但镇上没有一个熟识的人。我想要寻房屋得明天再说,今天留他们住在我们家里:想你一定赞同我的。”
我看见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好些。现在他这么说,我便催促道,“雨点越来越密了,快请你和舱里诸位上岸罢。今宵诸位一准留在我们家里。”
惊魂未定的一家人听了我们兄弟的话,说不出什么来,一个一个跨上船头。舟子点了个灯笼,他先跳上水埠照着我们。
弟弟上了水埠,执着我的手不放,我觉得彼此的手都有些颤动。接着上来的是两位妇人,他们抱着孩子,一个近十岁的男儿,一位老翁,一位老太太。
雨点急而大,河面上,屋面上,发出爽利,洪大,激击的声音。我们举手遮着头面,急急的两三步就奔过了街到门前。我取出煤油灯,弟弟比先前更精神了:颧颊很丰腴,眼睛里有晶莹的光,短发修剪得极齐整;很是可爱。
两个舟子带着弟弟的行李和老翁一家人的几个包裹进来。老翁感动极了,干枯微皱的脸上现出薄醉的笑。
窗外的风雨依然肆他们的威势。
一九二一,一,二五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着灯笼的陌生行人的出现,打破了黑夜的沉寂,也安慰了“我”孤独的心灵,使“我”不再感到寂寞。
B. “我”想通过背诵诗句来打发时间,可一时又想不出来,可见“我”乐观、有理想追求却内心空洞。
C. 阿喜告诉我火车轨道被拆断的消息,表现了他的热心、关心战事,直接感召了“我”后来留宿逃难者。
D. “我”的弟弟在小说后半部分正面出场,着墨不多,形象立体鲜明,其外貌特征与精神气质也相符合。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营造了大雨即将到来的压抑、沉重的气氛,引起下文“我”内心的烦躁不安。
B. “满天浓黑的,是焚烧的烟么?长细而快的光,是枪弹的历程么?”以连续的反问与比喻,反映战争的事实。
C. 小说语言富有特色,遣词用句自然,比如写雨点落下的“粗而稀”,是“鱼儿跳跃似的声音”,简洁生动。
D. 结尾“窗外的风雨依然肆他们的威势”,照应了题目,突出恶劣的环境给人带来的压迫与恐惧感。
8. 小说是如何表现“我”等候与弟弟相见时的急切心情的?请简要分析。
9. “五四”时期,以“爱”和“美”来抵抗黑暗、治愈人心的理想,是叶圣陶等作家的创作追求。请说说这篇小说“治愈人心”的地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①,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②,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③,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④,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节选自《荀子·修身》)
材料二:
观其立言指事,根极理要,敷陈往古,掎挈当世⑤,拨乱兴理,易于反掌,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师。又其书亦所以羽翼六经,增光孔氏,非徒诸子之言也。盖周公制作之,仲尼祖述之,荀、孟赞成之,所以胶固王道,至深至备,虽春秋之四夷交侵,战国之三纲弛绝,斯道竞不坠矣。
(节选自杨倞《荀子序》)
[注]①“坚白”“同异”“有厚无厚”:战国时期名家学说中的一些命题。②倚魁:怪异。③厌:堵塞。④县:同“悬”。⑤掎挈:掎摭,指摘。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礼A然B而然C则D情安礼也E师F云G而云H则是I知若师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折骨绝筋”与《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相同。
B. 故,缘故、原因,与《琵琶行并序》“暮去朝来颜色故”的“故”意思不相同。
C. 所以,用来……的,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D. “非徒诸子之言也”与《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之”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无止境地追求无法穷尽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荀子是否定的,他认可君子之行有所止。
B. 再小的事,不去做就不会成功,如果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也是不利的。
C. 荀子强调了礼和老师对修养身心的重要作用,修身应遵循礼的准则,重视老师的示范引领。
D. 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杨倞认为荀子学说有助于巩固王道,其地位高于孟子。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2)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14. 材料一第一段中“跛鳖千里”的比喻阐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①
辛弃疾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我愧渊明久矣,独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劚烟菜。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刘郎更堪笑②,刚赋看花回。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闲居带湖时。②刘郎:刘禹锡。元和十年(815),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京,作《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由于触怒当权者,同年被贬往连州。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开导友人李子永“莫赋幽愤”,其实也是劝慰自己,排遣内心苦闷。
B. 上片写平地上骤起崔嵬,日光照处尘埃飞舞,寄寓词人对现实的多重感悟。
C. 下片写对酒持蟹、开荒植树的悠闲生活,表现词人经历人生变化之后的达观与超脱。
D. 结尾用“刘郎”典故,含蓄蕴藉,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的抒情方式相似。
16. “我愧渊明久矣,独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典乐器根据材料不同分为八类,琴、瑟、琵琶属于“丝”,笙属于“匏”,琴有七弦的,瑟有二十五弦的。客人到来,会开筵奏乐欢迎,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两句。
(2)李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不解之缘,他诗歌中经常出现月,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两句选取秋天两种代表性植物来点染环境,烘托秋日离愁。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 A ,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①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②因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为方法,③那是知识问题,④更是智力问题,⑤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⑥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也就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愚”在什么地方呢?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绝不敢反对文字下乡的运动,可是 B ,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指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那么识字不识字却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我们是不是说乡下人不但不识字,而且识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语言特点。
20.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下列句子中的“还是”与文中加点的“还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B.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
C. 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D. 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他都能随遇而安。
22. 根据这两段内容,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乡下人愚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不足。
B. 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可能不及城市里人知道的多。
C. 乡下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识字,因此在智力上不及城里人。
D. 文字下乡,帮助乡下人多识字,就能改变乡下人“愚”的看法。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记忆,是时间的桥梁。
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商丘开封名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商丘开封名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盐城五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盐城五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面发展,劳动不可或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