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命题人: 孙 雪)
一、积累·运用(18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题。 (每小题 3 分, 共12分)
在这金风摇落的温柔时光里,大自然悄然铺开了一幅幅(xuàn)烂的画卷,让剑门关开始变得斑斓。
当秋风轻拂过剑门关的巍峨山(luán),万物便开始了一场盛大的换装仪式,以山为布,以叶为笔,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就此展开。在这里,红不再是单一的热烈,而是枫叶如火,层林尽染,一片片、一簇簇,像是夕阳下战士的披风,悲壮又壮丽。每一片红叶,都仿佛承载着一段古老的传说,讲述着勇士们的英勇与悲壮,它们的色彩是历史的沉淀,是岁月的见证。站在山顶,俯瞰这片被红叶染红的山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
在秋风的轻抚下,山间溪流,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澈与宁静。它们绕石而过,潺潺低语,讲述着流传千年的传说与秘密。阳光透过稀(shū)的云层,金黄色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落叶如同金色的雨,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栈道上,铺成了一条金黄色的地(tǎn)。远处的山,也被这金黄所熏染,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层林尽染溪流,在阳光的照(yà)下,闪(shuò)着金色的光芒,在山间蜿蜒流淌。
剑门虽已渐染秋意,翠云廊却是松柏常青。这“国之珍宝” “世界奇观”,将向你展示,大自然的磅礴生命力。现存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虽历经千古沧桑,仍枝繁叶茂。
每一抹色彩都承载着故事,每一片落叶都诉说着过往,让我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感受那份“懂配色”的秋天,如何在剑门关的每一寸土地上,绘就最动人的诗篇。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
①(xuàn)烂 ②山(luán) ③稀(shū)
④地(tǎn) ⑤照(yà) ⑥闪(shuò)
2.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①载 (A. zǎi B. zài) ② 瞰 (A. kàn B. gǎn) ③ 述 (A. shù B. sù)
④曳 (A. yè B. zhuài) ⑤ 蜒 (A. wān B. wǎn) ⑥ 馈 (A. kuì B. kuī)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远处的山,也被这金黄所感染,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B.远处的山,也被这金黄所熏染,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C.远处的山,也被这金黄所感染,宛如一支轻快灵动的歌曲。
D.远处的山,也被这金黄所熏染,宛如一支轻快灵动的歌曲。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短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介绍了剑门关秋之美景。
B.文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火红剑门” “橙黄剑门” “翠绿剑门”。
C.伴随阵阵秋风,浓烈地秋意染满了翠云廊,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
D. “现存古柏7778…仍枝繁叶茂”此句主语应是“翠云廊”。
(二) 根据要求,完成5~6题(每小题3分,共6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8页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李明偶遇同学陈军,李明说:“多年不见,很是挂念,令尊身体可好?”
B.王芳受邀到丽丽家参加生日晚会,王芳说:“我一定按时到寒舍赴约。”
C.王明挑选了一张个人照送给丁莉作为毕业留念,他在照片背面写上“丁莉惠顾”。
D.郑经理因为堵车迟到了,一见到客户就赶紧道歉:“不好意思,让您恭候多时了。”。
6.友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的友情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选出下面名言警句或故事中与“交友”内容无关的一项( ) (3分)
A. 伯牙绝弦 B. 割席断交 C. 望梅止渴 D.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阅读·鉴赏。 (72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8题(每小题 3 分, 共6 分)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 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 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7.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 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 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 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8页8.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 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二) 文言文阅读,完成9~13题。 (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张》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 (3分)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B.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 D.三军可夺帅也(指军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学而时习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B.人不知而不愠 相委而去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学而不思则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1.下列语句断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8页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4分)
(三) 古诗词阅读, 完成14~15题。 (15分)
14. 阅读古诗, 回答问题。(7分)
塞下曲(其一)
(唐)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释】①西汉时,傅介子受朝廷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首联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
B. “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C. 尾联“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D. 本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及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达壮志未酬的抑郁。
(2)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 说说理由。 (4分)
答:
15.我们漫步诗词文苑,感受四季情感,留下青春足迹。读下面文段,补充诗句。 (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表明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 , ” ; 王湾在 《次北固山下》 中以诗句“ , ”向我们传达出新事物中蕴含旧事物的哲理;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用“ , ”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边塞的荒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寒苦的氛围,这两句是“ , ”。
(四) 名著阅读, 完成16题。(7分)
16.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语段一: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4 页 共8页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语段二:
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 ”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 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
(1) 语段二中描写的人物“她”是 ,请你再列举出“她”做的一件事 。 (4分)
(2)下列关于书中的作品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 《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 《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值得我们思考。
D. 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尽情折磨”弱者; 天生一副媚态; “到处嗥叫”吵到了自己; 以为吃了“我”的隐鼠。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完成19~22题。 (17分)
头顶的云彩
吴昌勇
①陕南腊月,当野桃花信使般将春归的消息传遍山冈,天空日渐温润,灰蒙蒙的云朵如积雪消融,久违的湛蓝潮涌到远山之巅。
②春气从大地升腾到头顶,揭开绒帽,手指插入发丝的瞬间,分明感到:该理发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乡亲们想到了传统的年俗之约。辞旧迎新,一定要为自己和家人讨个好彩头。
③打我记事起,腊月的最后几天,爷爷家门外的小院坝就是一个露天的乡村理发馆,四叔是村里人都认可的业余理发师。四叔刚二十出头,工作闲暇,他总爱到镇上理发馆转悠,日子久了,也照猫画虎般学到点理发的手艺。也因是理发馆的常客,他可以让理发师按自己的脸型设计发型。先洗,后剪,再吹,末了打上定型的发胶,乌黑的头发洋溢着青春气息。村里人都夸四叔时髦,都说他的精气神全在头上。
④起初,四叔怕手艺不精,会让结伴而至的乡亲失望,只笑不应。一番推辞过后,曾是村里剃头匠的爷爷慢腾腾递话道: “邻舍都相信你哩! 沉住气,莫急莫慌,心明眼亮,推子握紧搭平就好。”见此情景,四叔笑盈盈地应一声:“哎,记住了。”话音刚落,已转身开始准备。
⑤等到炉火烤得乡亲们满脸通红,火炉上铁壶的壶盖也被蒸汽掀动得嘭嘭作响,四叔起身,拎了椅子和围布走向屋外。我亦起身,提着铁壶紧跟在四叔身后,先在脸盆里兑好温水,再将理发推子擦得锃亮递到四叔手上,镜子也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⑥不用抓阄,理发的顺序装在每个人心里。轮到自己了,摘掉帽子,拿一把木梳子将窝蜷的头发梳顺后,紧憋一口气,把头扎进脸盆,犁耙般的手指反复抓挠搓洗头发好几遍,直到洗头膏泛起满头雪白的泡沫。从水桶里舀出一瓢瓢温水为乡亲们冲洗头发,再递上擦头的毛巾。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5 页 共8页
⑦进入角色的四叔,一下子神气起来。不论年龄,也不论辈分,他一个劲儿地叮咛“稳住,莫乱动,当心推子伤了头皮。”只见他跨开双脚呈“八”字状,一把桃木梳子将湿头发梳顺,目光绕着头顶细细端详一番,左手搭在头顶,握在右手的推子从脸颊、从耳畔、从后脑勺向头顶缓缓推移。连接左右手柄的一副压缩弹簧,咔哒咔哒地传导着四叔指间的力量,也让推齿伴着手掌和弹簧的松紧节奏,在潮湿的发丛中穿梭。四叔憋足劲儿,鼓起腮,不时吹落一绺绺剪掉的头发,并左右移动视线,仿佛正在创作一幅炭笔素描,在对强弱、明暗、虚实的修正中,让发际线尽可能立体、流畅。
⑧半个钟头左右,四叔紧绷的面部表情变得松弛。我赶忙拿起镜子递到乡亲手上。他们端着镜子左照照,右看看,瞧见棱角分明的一头短发,咧开嘴,笑着夸赞四叔的好手艺。想象也是。 乡亲们辛苦了一年,虽然平时也理发,但只有到了年根,才能腾出时间细细拾掇自己。他们用手在头上反复摩挲,散着热气的头顶,似乎有一片柔和的云彩,在跳跃,在铺展,在弥散。
⑨那一刻,四叔握在手中的仿佛不是推子,而是一支温水泡开的毛笔,在每个人的头顶绘出辞旧迎新的精气神。他努力让每个人容光焕发地走进新年,让明媚的春光洒落每个人的头顶。
⑩多年之后,四叔在县城有了自己的新居。他时常念叨,现在生活好了,每天都在过年哩。而今,镇里和村子的理发馆外,炫目的霓虹灯日夜旋转。添了白发和皱纹的四叔,不忘抽空去理发馆打理一款和年岁相称的发型。任凭时光变迁,“从头开始”的年俗不变,为生活讨个好彩头的期待不变。每临年关,四叔依然会去楼下临街的理发馆,坐在舒适绵软的转椅上,如听话的孩童披上围布。理发师手中的电推剪嗡嗡作响,好似天际传来的春雷。
⑪望着明亮的墙镜和镜中自己的发际线,四叔仿佛看见一团祥云升腾而起,越过头顶,越过楼宇。此时此刻,盛世祥和的祝愿,尽在和四叔一样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创造生活的万千劳动者的展望和憧憬里,如头顶的五彩云朵在春风里飘荡。
(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
17.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第④段虽然对“爷爷”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但“爷爷”为四叔坚定理发的信心起重要作用。
B. 第⑦段画线句运用比喻修辞,表现出四叔为乡亲们理发的专注认真及对乡亲负责的态度。
C. 文章尤其善于抓住场景中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每个细节里都充满烟火气与乡间的质朴气息。
D. 文章以“我”的叙述视角展开回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生活客观可信。
18. 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共6分)
(1) 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3分)
他们用手在头上反复摩挲,散着热气的头顶,似乎有一片柔和的云彩,在跳跃,在铺展,在弥散。
答:
(2) 结合加点词语,从用词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3分)
四叔憋足劲儿,鼓起腮,不时吹落一绺绺剪掉的头发,并左右移动视线,仿佛正在创作一幅炭笔素描。
答:
19. 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朗读第①段的这句话? 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4分)
陕南腊月,当野桃花信使般将春归的消息传遍山冈,天空日渐温润,灰蒙蒙的云朵如积雪消融,久违的湛蓝潮涌到远山之巅。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6 页 共8页 A.激情豪迈 B.充满温情 C.饱含悲伤
我选 (填序号) ,理由: 。
20. 本文被某校刊编辑选中,安排在“劳动者之歌”栏目中发表。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这样安排的原因。 (4分)
答:
(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完成23~25题。(8分)
官方媒体加入新闻短视频战场
①随着传统媒体改革逐渐深化,官方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主导力量,也加入了新闻短视频战场,体现出更强的亲近性趋向。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陆续进驻“抖音”和“哔哩哔哩(B站)”等视频平台,补全了官方媒体社交矩阵中的视频板块。
②与传统电视新闻相比,短视频新闻凭借平台特质打破了政治符号限制,实现了从告知向讲述的转向。以《主播说联播》栏目为例,主持人在报道或点评事件时,常常呈现个人的情绪表达、个体感受或价值评价。与传统新闻客观性报道规范所要求的“新闻与评论分离”不同,短视频新闻允许甚至促成讲述者个人情感与价值的介入。
③从叙事框架来看,短视频新闻采用“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情感”架构,将小人物的情感和利益与宏大的国家利益和布局联系在一起。从叙事文本来看,短视频新闻吸收非正式语汇与网络热词,实现语言上的亲近性。
媒体人格化:从媒体品牌到个人品牌
④《新闻联播》长期以来作为政治性仪式存在,重视媒体品牌,主播作为节目的发声者也被附着了浓厚的符号色彩,在外形和声音的塑造上力求纯正完美。但随着传统媒体改革,“门面”主播开始走下神坛,从精英化、去情绪化的静态形象转变为可接近的、人性化的动态形象。这是央视新闻亲近性转向的重要一步,也是媒体品牌向个人品牌转变的过程。
⑤在短视频中,央视主播从语言符号到非语言符号都突破了原先的限制。口语化叙事、情绪化表达和网络词汇得到大量使用; 主播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如点赞、摆手、摇头等动作,随着新闻内容的变化,主播的声调与情感也会相应改变。通过这种形式,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仿佛置身对话环境,主播所传达的国家意识形态则被看作讲话者的个人化观点。
⑥在破除符号化形象之外,央视新闻还借用了饭圈话语,将康辉与朱广权、撒贝宁等人气主持人称为“央视 bys”,塑造社交媒体上的“网红”主播。通过这些形式,媒体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点。
平台接近性:从媒体中心到受众中心
⑦短视频形态本身具有很强的平台依附性。以B站为例,B站的社交媒体平台定位及其独特的弹幕交流文化确定了平台视频的社交属性,这就决定了央视新闻短视频更多是以平等的对话姿态呈现,并且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7 页 共8页⑧从社区文化来看,B站具有显著的青年亚文化属性,央视新闻也进行了迎合,用语轻松生动,认同且尊重青年的新时代表达方式。例如嘻哈文化视频“朱广权新 rap央视新闻来B站了”。很多视频的标题也符合年轻人口味,如:“主播说联播——这才是‘520’ 的正确打开方式” “送上一朵小红花——复苏成绩单让人振奋”。此外,主流媒体对亚文化社群的收编行为本身就是亲近性转向中的关键一环。央视新闻通过平台的接近实现了由媒介中心到受众中心的转向。
(选自《视听新闻与传播》,有删改)
21.阅读相关文段,判断下列哪项不能体现官方媒体的叙事情感化倾向( ) (3分)
A. 在央视新闻母亲节视频中,主持人海霞红着眼圈讲述了李静母子通过央视认亲大会成功团聚的故事。
B. 《人民日报》在5月20日推送了题为“有爱的日子不仅是你侬我侬,更是家国平安”的视频。
C. 人民日报在新闻视频中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描述为“胖五”,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是“刷了个大火箭”。
D. 植树节当天,央视新闻发布题为“阳春三月草木发,全省各地植树忙”的视频。
22.比较文中两幅图表,提取有效信息并写出探究结论。 (2分)
23.以下是央视新闻计划投放在B站的视频文稿,你认为这一视频是否适合投放在B站? 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3分)
标题:惊不惊喜? “学生何时上床睡觉”有了明文规定
视频文稿:“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身体健康永远第一位。我觉得,身体健康绝对离不开好的睡眠。今天呢,教育部发布了“睡眠令”,明确了3个重要时间来保障学生睡眠。你看,学生何时睡觉,现在有“明文规定”了。当然啦,规定安排上了还不够,如何缓解家长的鸡娃焦虑,如何打破学校的分数崇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应用·写作(60分)
24.微写作。(1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看似不起眼,但回想起来总会让人心头一颤。请你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写一篇短文,记录属于你的亲情故事。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流畅,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和姓名,120字左右。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作家杨绛说:“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作家秦文君说:“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作家毕淑敏说:“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三位作家关于“选择”的名言富有哲理。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要面临选择,请以《选择 》为题,补充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8 页 共8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