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 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而梁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呈“浅阅读”趋势》)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 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 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 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 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浅阅读的读者对阅读内容基本不需要思考,被动接受阅读信息就能获得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B.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中学生的本意,因为学业压力,想阅读的他们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进行课外阅读。
C.阅读的浮躁之心使得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中学生不敢阅读大部头的作品,而选择阅读青春小说。
D.社交网络的兴起,让读者每天花更多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并使其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是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它带给读者的阅读快感是深阅读无法比拟的。
B.当代中学生认为,阅读并非一定要有所收获,所以,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被他们抛在了一边。
C.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的阅读危机,引发了社会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这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正视。
D.热衷于碎片化阅读,无暇进行深阅读,可能会让我们成为涸辙之鲋,会让我们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根据调查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在一项调查中,占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偏向选择阅读短文章。这些学生有可能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
B.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每天看视频、聊天、打游戏等的上网时间,远远大于他们每天花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
C.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D.调查发现,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影响校园阅读。这说明大学生阅读缺乏症主因不在社会。
4.如图是某高一学生读完以上四则材料后所画的思维导图(即文章思路),请你帮忙补上空缺部分。 (4分)
5.有十本书被网友列为“死活读不下去前十名排行榜”,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百年孤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瓦尔登湖》等都榜上有名。请根据上述几则材料,说说网友对这些大部头作品读不下去的可能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半棵树
牛 汉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
1972年,咸宁
6.下列对《半棵树》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3分)
A.作者篇首扣题,“荒凉的山丘”,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用简笔勾勒出半棵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半棵树”的怜悯与同情,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小节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既交代了他对抗风暴的斗争策略,也交代了它被摧残至半棵的原因,突出地表现半棵树的倔强和外在恶势力的凶残。
C.第三小节三句诗组成了一个特写镜头,刻画出半棵树在春天来临时战斗的姿态与饱满自信的形象,赞美了它的坚韧与顽强。
D.全诗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半棵树”这一核心意象表现了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秉守正道、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不屈的抗争精神和韧性的战斗传统。
7.下列对《半棵树》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3分)
A.作者以“半棵树”为题,给读者一种残缺感,一种与通常生活经验中作为完整形象的“一棵树”相背离的陌生感,一种视觉的冲击力,同时给读者留下悬念。
B.第四小节中作者把半棵树与一整棵树的对比,进一步凸现其崇高而伟岸的精神风采,以白描的方式升华了半棵树的人格魅力。
C.第五小节中作者用一“盯”字,用比拟手法活画出迫害者的狡黠与阴险,真实地反映出处在一个高压恐怖的时代之中的抗争者对自己逼仄艰难的处境和抗争脆弱的清醒认识。
D.这首诗歌的语言富有张力,作者用“真的”,意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用“仍然”这个副词强调半棵树的执著,用一“满”字,透露半棵树乐观、昂扬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圣人之道,有趋其名而好之者,有安其实而乐之者。 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何者?其为论甚高,其待孔子、孟轲甚尊,而拒杨、墨、佛、老甚严。此其用力,亦不可谓不至也。然其论至于理而不精,支离荡佚,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
昔者宰我、子贡、有若更称其师,以为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之盛,虽尧舜之贤,亦所不及。其尊道好学,亦已至矣。然而君子不以为贵,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之污而已矣。若夫颜渊岂亦云尔哉!盖亦曰“夫子循循焉善诱人”。 由此观之,圣人之道,果不在于张而大之也。
(节选自苏轼《韩愈论》)
8.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韩愈之于A圣人之道B盖亦知C好其名矣D而未能乐E其实F何者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3分)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B.乃,竟然,与《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的“乃”意思相同。
C.乐,热爱,与《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的“乐”意思相同。
D.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都是贤明君主。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3分)
A.韩愈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强调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
B.材料一使用的句式变化多样,语气也有所不同,如“其可怪也欤!”是质疑的语气。
C.苏轼认为韩愈对儒家学说极为推崇,研究学术也极尽心,但他的言论有思想却不精深。
D.苏轼认为对待“圣人之道”,应像颜渊那样“安其实而乐之”,即心契于学说的实质。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②由此观之,圣人之道,果不在于张而大之也。
12.苏轼曾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而在材料二中苏轼却批评他“未能乐其实者”,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展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4.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园田居(其一)》中,“ ______ , ______ ”运用对偶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2) 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似,荀子在《劝学》中也以“行路”设喻,形象地阐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______ , ______ 。”
(3) 自问自答,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这种形式在古诗文中很常见,如“ ______ ? 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A,但是当他绝望地感觉到自己无法理解这本巨著时,热忱很快便消退了。① 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好好地阅读一本书造成的。但还不止如此,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读懂自己所挑选的第一本书,用不着再读其他相关的著作。
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 B,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② 后人的作品总是受到前人的影响。你如果先读前一位的作品,他可能会帮助你了解后人的作品。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这就是外在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
③ 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④我们说过文章的脉络有助于找出共识与主旨,诠释字义与句子。而比起科学与小说类的书,⑤ 阅读历史与哲学的书时,比较需要阅读相关书藉。尤其是阅读哲学书时,因为哲学家互相都是彼此了不起的读者。在小说与戏剧中,这就比较不重要了。如果真是好作品,可以单独阅读。
16.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17.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阻拦索表面看起来只是一根钢丝绳, 。固定翼舰载机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降落时,是通过高速着陆在甲板上,同时舰载机的尾钩需要顺势“抓住”阻担索,才能顺利降落。 ,舰载机就必须快速起飞拉升。阻拦索是由许多小铜丝“拧”在一起的。其最内部是一根由大麻纤维和聚酯材料制成的芯索,而这根芯索外面又有多股“小钢丝”按规则扭结成的“大钢丝”呈螺旋状层层包围,并且每股钢丝之间还有交接的钢丝, 。不仅如此,制作出来的阻拦索必须满足合适的韧性、高强度等要求,才能够在瞬间承受100吨以上的拉力,否则是无法真正投入使用的。
1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请简要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有人认为,压力是负面、有害的,它损害健康和活力,影响表现和效率,阻碍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给自己压力。
另一些人认为恰恰相反,压力是正面、积极的,它有助于健康和活力,利于表现和效率,推动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压力。
我们究竟应该有意识地给自己压力还是选择尽可能地远离压力?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B、D、D、、
【解析】(1)A.“被动接受”错,材料一原文是“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C.“阅读的浮躁之心使得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错。材料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可见助长“浮躁之心”是专家的担忧;“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材料二“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是“在成为”。
D.“社交网络的兴起,让读者……并使其……”错,材料四“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数据还显示……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前后没有“让”“并使其”这样的逻辑关系。
故选B。
(2)A.“它带给读者的阅读快感是深阅读无法比拟的”,于文无据。原文“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没有跟深阅读进行比较。
B.“当代中学生”错,原文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选项扩大了范围。
C.“大学精英的阅读危机,引发了社会人文危机、精神危机”错,原文是“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故选D。
(3)D.“大学生阅读缺乏症主因不在社会”错。原文是“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故选D。
(4)①结合“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可知,浅阅读的定义;②结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可知,专业人士的担忧;③结合“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可知,阅读危机背后的社会原因;④结合“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或:浅阅读的弊端)。
(5)①结合“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可知,在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背景下,选择更具娱乐性、带来短暂视觉快感的浅阅读;②结合“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可知,由于学业、工作压力,缺少阅读大部头作品的时间和心情;③结合“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可知,认为阅读不一定要有所收获,不一定要阅读蕴含深刻思想的作品;④结合“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可知,社会浮躁情绪影响,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对知识、学问的轻视;⑤结合“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时间更碎片化。
答案:
(1)B
(2)D
(3)D
(4)①浅阅读的定义;②专业人士的担忧;③阅读危机背后的社会原因;④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或:浅阅读的弊端)。
(5)①在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背景下,选择更具娱乐性、带来短暂视觉快感的浅阅读;②由于学业、工作压力,缺少阅读大部头作品的时间和心情;③认为阅读不一定要有所收获,不一定要阅读蕴含深刻思想的作品;④社会浮躁情绪影响,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对知识、学问的轻视;⑤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时间更碎片化。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及解读图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6~7.【答案】A、B
【解析】(1)A.“表达同情与怜悯”“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错误。诗中并没有表达对“半棵树”的怜悯与同情,而是表达了对在厄运面前坚强不屈的人的敬仰与赞美之情,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敬仰与赞美。
故选A。
(2)B.“白描的方式”错误,应为“议论”。“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是议论性的句子,表达赞美之情。
故选B。
答案:
(1)A
(2)B
赏析:
全诗语句看似平静,实则沉郁顿挫,如急湍冲撞涧石,似猛浪怒拍礁岩,又像悬瀑飞击峭崖,气势雄浑,激荡人心。这主要得益于诗人用词的准确生动,特别是修饰语的使用更渲染了诗歌的情境。如开头“真的”,意在突出虚拟形象的真实感,“荒凉的山丘”,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使人想见半棵树生命之艰难。“从树尖到树根”这个短句,将这棵树遭受戕害之深重作了形象的概括,“齐楂楂”这个富有画外音效果的叠音词状语,以及“劈”这个冲击力极强的动词,都突出地表现了外在的恶势力的强横凶残。“仍然”这个副词强调它的执著,“直直”“青青”这两个叠音词细化了半棵树的战斗的姿态与饱满的自信,一个“满”字,透露出多么乐观、昂扬的精神。两个“还是”句式的复沓运用,把诗人对“半棵树”的景仰与礼赞的感情提升到一个高潮。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要联系写作背景,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内容,判断选项表述的正误。
(2)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要仔细理解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分析其使用的手法,传达的感情等,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判断表述的正误。
鉴赏现代诗歌的技巧:
1.抓意象,绘意境
现代诗歌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①抓住诗中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②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手法,析作用
在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3.品语言,释含义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诗歌的深刻含义、隽永的字词语句。
4.感诗情,析爱憎
现代诗歌思想感情解题技巧:①指出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②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8~12.【答案】C、B、、、
【解析】(1)句意:韩愈对于圣人的学说,大概也只知道喜欢它的名声,却未能做到热爱它的实质。为什么呢?
“盖”作为副词时,多用在句首,表推测语气,所以应在其前面断开。“矣”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其后面断开。“何者”是一个表疑问的句子,独立成句,故应在其前面断开。
综上应在BDF三处断开。
(2)C.“山水之乐”的“乐”是乐趣的意思。
故选:C。
(3)B.“其可怪也欤”是带有讽刺的感叹语气。
故选:B。
(4)①是故:因此;贤:超过;专攻:专门学习或研究。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②道:学说;果:果真。译文:由此看来,圣人的学说,果真不在于如何张扬夸大。
(5)“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强调的是韩愈在儒学复兴上的贡献。而材料二中的“未能乐其实者”指的是“其论至于理而不精,支离荡佚”,强调的是韩愈自身的理论有思想却不精纯,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所以不能说是矛盾的。同时两种观点相互补充,更全面的表现了韩愈的文学成就。
答案:
(1)BDF
(2)C
(3)B
(4)①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②由此看来,圣人的学说,果真不在于如何张扬夸大。
(5)不矛盾。①“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强调的是韩愈在儒学复兴上的贡献;而“未能乐其实者”强调韩愈自身的理论有思想却不精纯。②二者强调的侧重不同,不但不矛盾,反而更全面客观评价了韩愈在儒学方面的成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材料二:
(对于)圣人的学说,有趋慕学说的名声而喜欢它的,有心契于学说的实质而热爱它的。韩愈对于圣人的学说,大概也只知道喜欢它的名声,却未能做到热爱它的实质。为什么呢?他提出理论的格调非常高远,他十分尊敬地对待孔子、孟子(的学说),却非常严厉地抗拒杨朱、墨子、佛教、老子(的学说)。这说明他对圣人学说的心力,也不能说不到极点了。但是他的理论有思想却不精纯,支离破碎,东拉西扯,往往违背了自己的说法却不知道。从前宰我、子贡、有若交替称赞他们的老师(孔子),认为从人类诞生以来没有像孔子那么伟大的人,即使像尧舜那样贤明,也赶不上他。他们尊崇(孔子)的学说并热衷学习(孔子的)学说,也算是到了极点的。但是君子不认为他们可贵,说:宰我、子贡、有若,他们的智慧足够知道对圣人夸大其辞罢了。至于颜渊,难道也这样夸大其辞吗?颜渊(对孔子的评价)说;“先生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由此看来,圣人的学说,果真不在于如何张扬夸大。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
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13~14.【答案】D、
【解析】(1)D.“远方友人”错误,在诗中无法体现友人是远方的。
故选D。
(2)①直抒胸臆,结合“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看破”“放轻”直接表达自己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闲适。结合“身闲心太平”,直接表达作者身心闲适的情感。
②诗人的行为,结合“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苔纸闲题溪上句”可知,用诗人自由自在的行为表现诗人的闲适。
③通过环境的描写,“菱唱遥闻烟外声”,渲染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答案:
(1)D
(2)①直抒胸臆,“看破”“放轻”直接表达自己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的闲适。
②诗人的行为,“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表现诗人的闲适。
③通过环境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赏析:
这是一首禅宗诗,“看破空花尘世”,作为一种处世的豁达人生态度而为士大夫所接受,也融入了诗词的创作活动之中。禅宗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有深刻的,它丰富了诗词的创作,并且推动了诗词的深入发展。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5.【答案】【小题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小题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小题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故答案为:
(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重点字:渊)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至)
(3)示例一: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恰)
示例二: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重点字:残)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6~17.【答案】(1)A处,根据“无法理解这本巨著时,热忱很快便消退了”,可知本处意在强调阅读巨著的热忱,故可填入“一般人总是抱着热忱想要阅读巨著”。B处,根据“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可知本处意在强调写作的先后顺序,故可填入“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
(2)①句,成分赘余,“造成的”赘余,可直接删去。②句,语序不当,“你”只作“先读前一位的作品”的主语,故应位于关联词“如果”之后。④句,不合逻辑,应先说“诠释字义与句子”再说“找出共识与主旨”。
答案:
(1)A一般人总是抱着热忱想要阅读巨著 B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
(2)①去掉“造成的”;②“你”和“如果”互换位置;④“诠释字义与句子”与“找出共识与主旨”互换位置。、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2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辨析病句的方法:
1.语感直觉扫描法。凭语言经验,读读句子是否顺畅,从而对语句是否有语病直接作出判断。可反复体会,快捷有效。
2.语法分析法。从语法结构入手,进行主干枝叶梳理,先去定状补,看主谓宾是否有语病,再看定状补的语序及其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有语病。
3.句意分析法。先看句意是否明确(一个句子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唯一的,有两种以上的理解是歧义),再看句意是否合理。
4.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主结构造句,用一个常用的句子和原句比较,找出不同,再作分析。
5.逻辑分析法。从概念的判断、推理、使用方面考虑,即进行逻辑意义上的分析。
18~19.【答案】①然而实际上并不简单。
②一旦不能成功降落。
③其结构可谓极其复杂。、主要介绍了阻拦索的重要作用、复杂结构及制作要求。
【解析】1.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第一空,依据语境,这里应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而后文写的是阻拦索的特殊作用、构成等,所以这里应强调阻拦索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可填:然而实际上并不简单。
第二空,后文“舰载机就必须快速起飞拉升”说明固定翼舰载机并没有成功降落,所以可填:一旦不能成功降落。
第三空,依据语境,这里是对前文结构特点的总结,可填:其结构可谓极其复杂。
2. 本题考查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段的内容,并对文段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20.【答案】有压力才能进步 压力是一种困难,也是激励人潜能的考验。假若世间没有了压力,那一切将不再追求进步,一切将停滞不前。可见压力可以使人不断进步,战胜考验。有压力才能进步。
压力可以坚定意志。有无数在压力面前有着坚定的意志走向成功。项羽在一次战争中,他的人马明显少于残暴的秦军,但这样的压力没有使项羽投降,而坚定了他的意志他熟练地运用兵法,以少胜多,战胜了秦军。假若项羽在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时他放弃了反抗,而是投降于秦军,失去了坚定的意志那就没有名传千古的西楚霸王项羽。可见,压力也能使我们坚定意志,使自己进一步。
压力可以提高本领。使我们不断提高本领。羊与狮子之间是捕食关系。当羊在奔跑使,它在练习,如何能比狮子快。当狮子在奔跑时,它在练习,如何能比羊快,才能有食物。它们为了生存,它们承受着压力,只有压力,才能提高它们的本领。章鱼的生存压力让它不断遇到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卫本领,才能在海底生存。假若羊与狮子在压力面前不再去提高奔跑本领,那么它们将无法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假若章鱼在生存压力面前不再练习自卫本领,那它将无法生存,甚至灭绝。可见,压力对提高本领来说是多么重要。
压力可以使人向成功进一步。韩信在众多敌人时,背水一战,向成功进一步;张飞在长坂坡,面对百万曹军时,一声巨吼,将众多曹军喝退,并吓死主将夏侯渊,向成功进一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压力,用空城计,使多疑的司马懿退兵,向成功进一步。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使,刻苦学习,使我们向成功进一步。可见,压力对人的重要性。
正确面对压力,压力就会成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能力;反之,压力就成了阻力,会使人在消极抱怨中碌碌无为。
面对压力不要退缩和害怕,应该鼓起勇气去面对,去克服,那么胆小的人磨练的更加坚强,敢于斗争,奋力向前,才能不断进步。这样的话只要有了动力,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明天会更好!”
青苗在碾压下才能抵抗风雨;雄鹰在磨后才能翱翔天宇;蝴蝶破茧后才能飞舞花丛。只有经历压力才能获得辉煌。人只有经历压力才能有所成就,有压力才能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话提供的方向是要求我们选择远离压力,因为压力是负面的、有害的;第二段提供的方向是要我们承受压力,因为压力利于效率,推动学习和成长。提示语部分则是对于以上内容的总结性说法,并且让“我们”做选择题,我们究竟应该有意识地给自己压力,还是选择远离压力,抑或是两者兼顾。对此,考生可自由选择角度进行写作,但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拒绝任何压力,那人生也将没有前进的动力,变得“佛系”“躺平”,人人躺平,则社会、国家也将失去发展的根基。因此,考生的最佳立意方向应是有意识地给自己压力,或者二者兼顾。
本次作文对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题干中“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一句话,就是在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因此作文应该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进行相关阐述。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如压力调节有度,成就精彩人生。其次立足现实,分析当下社会人们压力的来源及产生压力的根源。然后结合历史与现实论证压力的利弊,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论证,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分析,使论证更严谨全面。接着进一步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压力,如我们应正视压力,于适当的压力中激发自身的潜能与力量,助力个人成功;我们也应学会调节,于恰当的休息中放松自我,涵养精神力量。最后,联系现实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勇敢迎接压力,适时放松自己,行稳人生之路。
立意提示:
1.选择压力,促进成长。
2.远离压力,更好生活。
3.压力调节有度,成就人生赢家。
4.于压力增减之间赢得丰富人生。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浙江省台金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题纸docx、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题纸pdf、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docx、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pdf、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docx、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pdf、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题纸docx、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题纸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