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常州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5常州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常州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纸)相应的答题处,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冰架是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休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崩解后的冰架成为冰山。冰架有大有小,大的冰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两极地区是冰架最为集中的地区。下图为南极著名冰架埃默里冰架及其周边冰川分布图,冰川冰流是冰架主要的物质来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科考站位于费希尔冰川的( )
A. 西北方向B. 东南方向C. 西南方向D. 东北方向
2. 梅勒冰川冰流的运动方向是( )
A. 自西北向东南B. 自东北向西南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东南向西北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南极大陆,沿顺时针方向为向东,科考站大致位于(80°S,80°E)附近,故图中科考站位于费希尔冰川的东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冰川运动方向是从高海拔向低海拔运动。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梅勒冰川冰流的运动方向是向埃默里冰架方向运动,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运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冰架是指陆地冰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崩解后的冰架成为冰山,或者可以说冰山的来源就是冰架崩解。埃默里冰架是南极第三大冰架。南极洲还有罗斯冰架、拉森B冰架等。
圭表是一种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组成,利用了立竿见影的原理来测量日影长度。其主要功能是测定二分二至日、四季(中国的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和回归年长度。下图为我国某地圭表示意图,图中圭上的刻度代表二分二至日和四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选项中,圭上刻度代表的节气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立冬(11月8日)B. 乙—春分(3月21日)
C. 丙—立夏(5月6日)D. 丁—立秋(8月8日)
4. 丙节气石家庄市( )
A. 日落西北B. 日出东南C. 昼夜等长D. 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小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圭表,主要以日影长短来判断节气。其中,日影最长者是冬至日(甲),日影最短者是夏至日(戊),故A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立冬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立春在冬至后一个半月,而立冬在冬至前一个半月,二者日期不同,但是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日影长(除冬至日外,日影最长),即乙为立春、立冬二日,故B项错误;同理,立夏、立秋都是北半球夏半年的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立夏在夏至前一个半月,而立秋在夏至后一个半月),与夏至日相比,日影稍长,即丁是立夏、立秋二日,故D项正确;二分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介于二至和四立之间(日影长度同样如此),即丙为二分日,故C项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上题的结论,我们可知丙节气为二分日。在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范围来说,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昼夜等分(昼夜时间相等),故C项正确,A、B错误(日出东南是冬半年,即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北是夏半年,即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小的时节是冬至日,而非二分日,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某观测站海拔约2900m。夏季,盛行风驱使湿润空气从亚得里亚湾经波河河谷到达该观测站,导致该观测站受波河河谷人为排放的氮污染气体影响较大,而冬季氮污染气体易在波河河谷谷底堆积。下图示意该观测站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夏季,为该观测站带来氮污染气体的盛行风的形成原因包括( )
①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②阳坡增温快,加剧低压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④盛行西风遇到地形转向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6. 冬季,氮污染气体在波河河谷积聚,主要是因为( )
①暖空气下沉到河谷②冷空气下沉到河谷③大气对流作用强④大气对流作用弱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夏季,为该观测站带来氮污染气体的盛行风来自亚得里亚湾,盛行风为偏东风(并非盛行西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①④错误;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且阿尔卑斯山南坡为阳坡,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气温较低,形成高压,导致亚得里亚湾气流沿波河河谷到达该观测站位置,②③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冬季,冷空气密度大,常堆积在波河河谷,易出现逆温现象,①错误,②正确;河谷积累的氮污染气体多,且气温低,大气对流作用弱,氮污染气体难以扩散,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火灾、家庭烹饪和建筑工地等。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加强绿化、控制燃煤污染、加强工艺措施、区域集中供暖供热、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以及烟囱除尘等。
下图示意2022年1月1日10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甲天气系统经过区域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炎热干燥B. 温和多雨C. 大风降温D. 狂风暴雨
8. 乙天气系统导致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地区( )
A. 蒸发量大B. 降水增多C. 温度降低D. 湿度增加
9. 7月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南风D. 东北风
【答案】7. D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此时为1月,对应南半球夏季,甲位于回归线附近,气温高。读图可知,甲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出现降水天气;等压线十分密集,风力强劲,因此甲天气系统经过区域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狂风暴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乙天气系统为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导致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地区出现晴热干燥天气,蒸发量大、降水少、温度高、湿度下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7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处于东南信风带控制,且此时陆地形成高压,在海陆热力性质的作用下使东南风更加强劲,因此主导风向是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气流辐散,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博格达山脉位于中国新疆中部,属北天山东段,东西走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界山。下图示意博格达山脉区域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与地质构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区域曾经发生的主导性地壳运动是( )
A. 彼此分离扩张运动B. 水平挤压碰撞运动C. 垂直上升运动D. 垂直下降运动
11. 从成因上看,博格达山脉为( )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地垒山D. 褶皱山
12. 推测图中甲地可能为( )
A. 断陷盆地B. 熔岩台地C. 峡谷地貌D. 冲积平原
【答案】10 B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该区域岩层和断层线的分布判断,博格达山脉岩层出现明显弯曲,以水平挤压碰撞运动为主导,由此引起断层进而出现周围地壳的相对下降运动,B正确。如果是彼此分离扩张运动,会形成裂谷等地貌,与图示区域的地质构造不符;垂直上升运动和垂直下降运动一般不会导致地层发生如此明显的弯曲变形,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博格达山脉南北两侧有断层夹峙,由此推断该山地是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区域,形成的是地垒山,C正确。背斜山是由背斜构造形成的山脉,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构造;向斜山是由向斜构造形成的山脉,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而图示区域中博格达山脉主要是由断层形成的地垒构造,不是褶皱构造形成的背斜山或向斜山。褶皱山是由褶皱构造形成的山脉,包括背斜山和向斜山等,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地表岩层为二叠纪地层,周围为比它时代老的石炭纪地层,由此鉴测甲地周围断裂上升。出露较老岩层,中部断陷下降,地表仍为较新岩层,为一断陷盆地,A正确。熔岩台地是由岩浆喷发后形成的平坦地形,与图示区域的地质构造不符;峡谷地貌一般是由河流侵蚀等作用形成的,图中没有明显的河流侵蚀迹象;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甲地周围没有明显的河流堆积特征,BCD错误。故选A。
【点睛】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一是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二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岩层中心老,两翼新(新老新)是背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老新老)是向斜。
盐结皮指干旱地区易溶盐从地下沿毛管上升至地表,经过蒸发浓缩、脱水而形成的易溶性盐薄胶结层,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3. 研究表明,“盐结皮”后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变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表反射增加B. 地面辐射变强C. 大气削弱变强D. 大气逆辐射变强
14. “盐结皮”的形成会( )
A. 加剧土壤酸化B. 保持土壤湿度C. 加剧土壤风蚀D. 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盐结皮”是盐分在地表析出,并与土壤颗粒聚合,所以其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反射作用较强,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A正确;地面辐射对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没有影响,B错误;“盐结皮”反映了当地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较少,云层较少,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C错误;大气逆辐射对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盐结皮”的形成会导致土壤盐碱化,A错误;“盐结皮”的形成之后会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土壤湿度保持,B正确;“盐结皮”稳定性较强,会抑制土壤风蚀作用,C错误;土壤肥力主要与土壤四类物质组成比例、尤其是有机质含量有关,“盐结皮”不会提高土壤肥力,D错误。故选B。
【点睛】盐结皮是地表易溶性盐薄胶结层,其厚度小于2厘米。它是由易溶性的盐晶体在土壤表层或内部形成的,位于土壤上层的盐土胶结层。盐结皮的形成改变了土壤上表层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这种结皮在年降水量较少且蒸发强烈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低洼区域较为常见,而在地表植被匮乏的荒漠地区,盐结皮对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和减缓风沙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海面净辐射值大小及时空分布,取决于海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放出的长波有效辐射,其分布形势与太阳总辐射相似。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 纬度位置B. 洋流性质C. 太阳辐射D. 大气环流
16. 厄尔尼诺影响下,图示①地海域及其附近大陆西岸地区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降水天气增多B. 海水温度降低C. 表层洋流增强D. 干旱天气频发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两地下垫面为海洋,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若从纬度位置看,①和④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C错误。两地都位于东南信风带,影响差异较小,D错误。海域④受巴西暖流影响,水温比受秘鲁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输送热量较多,B正确;ABC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信风减弱,①地海域上升补偿流减弱,C错误;上升流为寒流,寒流减弱,同时受赤道逆流暖海水的影响,水温较正常年份更高,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A正确,BD错误。故选A。
【点睛】海面净辐射值大小及时空分布,取决于海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放出的长波有效辐射,以太阳高度角、云量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影响较大。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收入大于支出,净辐射值较高。
太白山和光雾山是秦巴山地中的两座山峰,从山麓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到山顶自然带类型丰富多样。图示意太白山、光雾山南北坡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7. 基带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
A. 太白山甲坡B. 太白山乙坡
C. 光雾山甲坡D. 光雾山乙坡
18. 与光雾山甲坡相比,太白山甲坡落叶阔叶林带在带谱中比重更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山体坡向②山体高度
③纬度位置④山脉走向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9. 对比太白山甲乙两坡的落叶阔叶林带( )
A. 甲坡降水较多,分布较广B. 乙坡热量较好,下限较高
C. 甲坡热量较好,上限较高D. 乙坡降水较少,分布较窄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太白山甲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太白山乙坡和光雾山甲坡基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光雾山乙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这几种自然带中,常绿阔叶林对水热条件的要求最高,因此基带水热条件最好的是光雾山乙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光雾山甲坡最上部的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受海拔高度的限制,无法继续向上扩展,②正确;对比两山基带的自然带类型,可知光雾山有常绿阔叶林分布,因此纬度低于太白山,所以太白山热量条件更差,太白山甲坡在较低海拔就可出现落叶阔叶林带,而光雾山甲坡热量条件更好,需要在更高海拔才出现落叶阔叶林带,③正确;山体坡向和山脉走向对自然带分布的比重影响较小,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太白山甲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下限更低,占据的高度范围更大,但并不能说明甲坡降水更多,A错误;乙坡落叶阔叶林带下部还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因此乙坡热量条件更好,落叶阔叶林带下限更高,B正确,C错误;乙坡有水热要求更高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说明乙坡降水更多,D错误。故选B。
【点睛】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分异。
甘泉岛是我国西沙群岛中的一座珊瑚礁发育成的灰沙岛,在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因岛上有淡水古井,水质甘甜而著名。岛中心为干涸的潟湖形成的洼地,并向外呈同心圆依次环状分布植被、沙堤和礁坪(下图),其中环岛沙堤地势较高。完成下面小题。
20. 甘泉岛上古井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于( )
A. 河流水B. 大气降水C. 海水D. 冷凝水
21. 甘泉岛上古井水质甘甜,与其成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植被覆盖率高,净化水质B. 沙堤地势高,阻挡海水倒灌
C. 降水量大,水循环快D. 土层细腻,过滤污染物
【答案】20. B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甘泉岛地处低纬度,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冬季风与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暖湿水汽多,降水丰沛,故甘泉岛上古井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B正确。河流水、冷凝水不是主要来源,AD错误。海水会被沙堤阻挡,也不是主要来源,C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甘泉岛是我国西沙群岛中的一座珊瑚礁发育成的灰沙岛,岛中心为干涸的潟湖形成的洼地,并向外呈同心圆依次环状分布植被、沙堤和礁坪”可知,该岛形成时间晚,因蒸发积累的盐分少,水体中盐度低,水质好。除此以外,该岛地势较高,且四周沙堤围绕地下水受海水影响较小,B表述合理。中间低地易于接纳雨水(淡水),且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雨水下渗是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C表述合理。岛上植被茂密,能够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A表述合理。图中材料未体现该区域土层细腻,D选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有大气降水、冰川冰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光滩、芦苇和翅碱蓬是辽河口潮滩湿地最主要的自然景观。翅碱蓬耐盐碱,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辽河口潮滩植被类型的地域分布呈现( )
A. 垂直分异规律B. 地方性分异规律C. 纬度地带分异D. 干湿度地带分异
23. 翅碱蓬在保护河口湿地中体现的主要生态价值有( )
①净化水质②保护海岸③观光旅游④调蓄洪水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可知,从陆地向海洋,辽河口潮滩的植被依次分布是光滩—翅碱蓬—芦苇,这体现了入海口附近的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指山地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随海拔高度递变的规律性。纬度地带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到高纬陆地自然带的更替。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通常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地区的变化,随着降水的不断减少,陆地自然带不断更替。综上所述,ACD错误,B符合题意,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示可知,翅碱蓬分布在河口地区,对于河口湿地而言,翅碱蓬可以净化水质,且减少海浪侵蚀,保护海岸,①②正确。观光旅游并非生态价值,而是经济价值,③错误。翅碱蓬调蓄洪水的功能有限,河口湿地处的洪水主要依靠防洪堤坝等工程措施,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点睛】纬度地带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次降低,因此从赤道到极地分为依次分布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和极地冰原带。
第Ⅱ卷(综合题,共54分)
二、综合题(3小题,共54分)
24.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就是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随着天球旋转,以一太阳日为周期的自东向西的“巡天”运动。由于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存在着绕日公转,在公转中地轴相对其轨道面发生倾斜,黄道面相对于赤道面存在着23.5°的黄赤交角。于是,在某一纬度的地平面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时,便产生着因时而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季节变化,进而,太阳出没于地平线的方位也相应地发生这种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为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该地的纬度为:____________。
(2)根据图甲推算该地夏至日的日出、日落时间。日出:________;日落:________。
(3)该地的某学校操场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一年中正午杆影始终指向当地的__________方向。当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时,杆影一天中的方向变化规律是:______。杆影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
(4)将旗杆顶端的影子移动轨迹画在图乙中。(A为旗杆的地面位置)
【答案】(1)40°N
(2) ①. 4:30 ②. 19:30
(3) ①. 正北##北方 ②. 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西南—北—东南 ③. 长—短—长
(4)如图所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昼夜长短的计算、日影长短的方向和长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该地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总位于南方的天空,则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二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50°,H=90°-(当地纬度-0°)可计算出其纬度为40°N。
【小问2详解】
同一地点二至日时的昼夜长短相反,根据甲图可知,冬至日的昼长为16:30-7:30=9小时,所以夏至日的昼长为24-9=15小时,所以夏至日的日出时间为12-15÷2=4:30,日落时间为12+15÷2=19:30。
【小问3详解】
由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杆影始终指向正北方向,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时为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的方位变化为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由于杆影的方向与太阳的方位正好相反,所以杆影一天中的方向变化规律是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或者是西南—北—东南。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小,影子长,正午时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所以杆影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小问4详解】
画图时注意影子的方向与长短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关于正午杆影对称。根据上题杆影方位的变化规律画图如下:
25.
台风“杜苏芮”于2023年7月21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图(a)为“杜苏芮”路径和气压变化图。“杜苏芮”于7月29日在安徽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停编后的残余环流仍继续北上并对我国北方多地产生影响。图(b)为京津冀极端降水成因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杜苏芮”形成后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期间,京津冀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区域最大累计降雨量达到1000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超100毫米。
(2)据图(b),分析京津冀地区此次极端强降雨的成因。
此轮灾情累计造成北京市13个区44673人受灾,持续降雨引发洪水、山洪等次生风险,门头沟和房山两区人员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灾害发生之初,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抢险救灾。
(3)列举政府应对此次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移动方向:西北方向。
强度变化:7月21日至7月25日强度增强,7月25日至7月29日强度减弱。
(2)台风“杜苏芮”的残余环流北上,以及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不断补充,大量的水汽被快速输送到华北平原,副热带高压将其阻挡在了华北地区,水汽遇到太行山脉的阻挡抬升,形成强降水。
(3)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报机制,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合理规划泄洪区,有序分泄洪水;及时转移处于危旧房屋或地势低洼处的人员;组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路径和强弱变化,降雨的影响因素,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a中的时间信息和经纬度信息可知,杜苏芮形成后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台风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越低,强度越大,根据图a信息可知,从7月21日至7月25日,中心气压降低,强度增强。从7月25日至7月29日,中心气压升高,强度减弱。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7月29日在安徽省杜苏芮减弱为热带低压,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但停编后的残余气流仍继续北上。结合图b信息可知,北上的残余气流加之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的不断影响,大量水汽被输送至华北平原地区。结合图中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可知,输送至华北平原地区的水汽被副热带高压阻挡,在华北地区停留,水汽遇到太行山等山脉的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强降雨。
【小问3详解】
对于洪涝灾害,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及时转移处于危旧房屋或低洼地处的人员。其次,应该加强监测和预报机制,及时对市民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预警。再次,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应该提前合理规划泄洪区有效、有序的分泄洪水,减少水流对某一个区域的集中影响。最后,在洪涝灾害发生后,政府应及时组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引导和恢复正常生产。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右图示意秦岭及其附近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虚线表示植被类型分界线。
材料二: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是秦岭山脉的典型代表和生物多样性的精华所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群森林总面积1374.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
材料三: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下图为“石海”景观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地的植被类型,并分析秦岭的山脊两侧呈现“南草北树”的景观差异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会使区域内水环境发生哪些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岭石海的形成过程。
【答案】(1)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①在山脊南侧,由于是阳坡,光照足,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土壤水分条件差,因此形成草地;②而在北坡,由于是阴坡,光照少,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形成森林。
(2)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使得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上升,①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②调节了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河流季节变化减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③植物的蒸腾作用使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3)①山上植被覆盖度较低,岩石裸露;②裸露岩石存在裂隙,在(寒冻)风化作用下,水分冻结膨胀,岩石破裂形成大片巨石角砾(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地热涨冷缩,造成岩石崩解破坏);③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秦岭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秦岭植被、水循环及秦岭石海的形成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甲自然带在北坡位于河谷,应为北坡基带,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基带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山脊以南为草说明土壤水分收入小于支出,原因;在山脊南侧为阳坡,光照充足,气温高、蒸发量旺盛,导致土壤水分收入小于支出,因此形成草地;山脊以北为树说明土壤水分充足、收入大于支出,原因是北坡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水分条件好,故形成森林。
【小问2详解】
水循环的角度可以从蒸发(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水汽输送等环节分析。由材料“已建的自然保护区群森林总面积1374.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可知,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使得植被覆盖率增加,增加了地表摩擦力,减缓了地表径流的流速,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从而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雨季时森林增加了下渗降低了河流的最高水位,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从而调节了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河流季节变化减小;森林覆盖率上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使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小问3详解】
读“石海”景观示意图可知,石海所处区域,植被覆盖率低,说明海拔高、气温低,岩石裸露,说明气温日较差大;当岩石存在裂隙,在水分冻结膨胀情况下,岩石破裂成很多小块,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差异性的热涨冷缩,造成岩石破裂;长期的冻融风化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烟台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表示天山山区秋季水储量的折线是,图中修建带缺口的石坎主要是为了,雨水花园的建造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菏泽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A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泰安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