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2024,全国通用)
专题10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10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10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10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仲连义不帝秦(节选)
于是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②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注释】①封:封赏。②商贾之人:做买卖的人。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描述与鲁仲连无关的一项是( )
A.鲁仲连不受封赏B.鲁仲连不受千金
C.鲁仲连欲为商贾D.鲁仲连遂辞而去
2.选文中的鲁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遂辞平原君而去 遂成枯落(诸葛亮《诫子书》
B.终不肯受 恐前后受其敌(蒲松龄《狼》
C.为人排患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D.平原君乃置酒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23-24七年级上·广东梅州·期末)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①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②重担,息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③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④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地认罪。
(选自《北史•李惠传》)
【注释】①负:背。②释:放下。③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④群下:部下,属员。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有负盐负薪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B.以杖击之/可以为师矣
C.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各言为己藉背之物/学而时习之
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共3处)。
惠 遣 争 者 出 令 人 置 羊 皮 席 上 以 杖 击 之 见 少 盐 屑
6.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23-24七年级上·贵州遵义·期末)
复儿子书
张之洞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注释】①稼穑:指农业劳动。
7.下列表述与信中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儿子去国不过四月,散尽千金。B.儿子有父庇荫,知稼穑之艰。
C.求学宜先刻苦,不必交友酬应。D.求学不容易,望不负老人训。
8.这封书信是张之洞写给儿子的。请概括他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B.非然者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C.千金之资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儿自去国至今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23-24七年级上·江西鹰潭·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损:退步,消减。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⑤肆,店铺。漆:墨漆。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益( ) (2)故( ) (3)是( )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12.读完《孔子家语》之后,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3-24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飨香①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
杨氏告其父曰:“鲁之君子多术艺,将能已乎。汝奚不访焉?”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
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天下尽迷,孰倾之哉?向使②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子,汝则反迷矣。哀乐、声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③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荣汝之粮,不若遄④归也。”
(节选自《列子•周穆王》)
【注释】①飨香:闻香气。②向使:假如。③邮:同“尤”,最。④遄:急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闻歌以为哭 闻:听见
B.尝甘以为苦 尝:曾经
C.过陈,遇老聃 过;经过
D.囚告其子之证 证:病症
1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
②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
15.老聃对“逢氏找鲁之君子解其子之迷”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分析。
(23-24七年级上·四川凉山·期末)
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③,以昭炯戒④。”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迨(dài):等到。③铭之坐右:即座右铭。④炯戒:明显的警诫。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喜欢B.居五日 居:居住
C.谢曰 谢:道歉D.虽欲改励 虽:即使
1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8.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结合生活谈谈我们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23-24七年级上·吉林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曰:俭,德之共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
C.是以居官必贿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D.侈,恶之大也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20.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21.《训俭示康》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的一篇家训,他想要教导儿子崇尚的是什么?并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他是怎样进行劝导的。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赵广拒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③中陷贼④。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著名画家。②小史:书童。③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④贼:这里指金兵。
22.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一处)
贼 闻 其 善 画 使 图 所 掳 妇 人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24.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广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3-24七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为‘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猫’。”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猫’。”又客说之曰:“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①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①圮(pǐ):倒塌。
2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虎诚猛( ) ②请更名为“龙猫”( )
③维鼠穴之( ) ④斯墙圮矣( )
26.请为下列句字划分停顿。
龙 固 神 于 虎 也 龙 升 天 须 浮 云 云 其 尚 于 龙 乎
27.翻译下列句子。
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
28.结合语境,用现代白话文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又客说之曰:“ 。”
29.文末有诸多语气词,请至少结合一处谈谈其对突出文本寓意的作用。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23-24七年级上·山西朔州·期末)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陈谏议:陈省华,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谏议大夫。②贾(gǔ)人:商人。
30.查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古汉语词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不见是马”中的“是”的含义是下列的第 个义项。
①表判断 ②所有的 ③这个 ④正确
31.陈谏议被当时的人称为有“古仁人之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3-24七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欲谢其邻人,灼烂者于上行③,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⑤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⑥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mò):同“默”。③上行(háng):上席。④录:邀请。⑤乡使:假设之辞,假使。⑥寤:同“悟”,醒悟。
3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傍有积薪( ) (2)主人嘿然不应( )
(3)余各以功次坐( ) (4)终亡火患( )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灼烂者于上行”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B.其一犬坐于前(《狼》)
C.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3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35.读完本文,试着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杞人忧天》,同样都是具有忧患意识,《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和本文中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请思考并分析。
(23-24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淮为妻请命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淮之妻,太尉王凌之妹,因凌坐①事当并诛。使者搜捕甚急,淮使妻戒装,准日当发。众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既至,淮与宣帝②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免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有删改)
【注】①坐:犯罪。②宣帝:司马懿,晋立后追尊为宣帝。此时乃魏朝大将军。
36.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坐凌事当并诛 并:一起B.淮使戒装 使:派,安排
C.淮与宣帝书曰 书:书信D.特免淮妻 免:赦免
3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
(2)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38.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选文出自《方正》篇,文章是怎样体现郭淮“方正”品性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23-24七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康伯少年成器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①。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着襦,寻作复裈②。”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③着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④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慧》)
【注释】①襦:短衣;短袄。②复裈:夹裤。③既:已经。④异:对……感到惊异。⑤国器:国之重器,治国之才。
3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至大寒( ) (2)母问其故( ) (3)下亦当暖( )
4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康伯数岁,家酷贫。
(2)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41.文章选自《世说新语·夙慧》,夙慧即早慧,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韩康伯的早慧体现在哪?
(23-24七年级上·陕西宝鸡·期末)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题目。
读书有三到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热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训学斋规》)
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 )
(2)然后可以有得尔( )
(3)其义自见( )
(4)余尝谓( )
43.用“/”在下列句中画出停顿节奏(共2处)
谓 读 得 熟 则 不 待 解 说 自 晓 其 义 也
44.翻译下列句子。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5.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最重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3-24七年级上·山东聊城·期末)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46.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又相天子
②守之以卑者,贵
47.翻译句子。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48.选文中,周公以“ , ”(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的勤奋辅君,以此来教育儿子要以谦恭的态度来治国安邦。
(23-24七年级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抵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迭之。”之万求之不得,逐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4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畜一红马(饲养)B.公不许(同意)
C.遣人来买(派遣)D.连易数人(改变)
50.用“/”为下列语句断句。
方乘遂为掀下。
51.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传
①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意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②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克,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5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仲淹二岁而孤( ) (2)人不能堪( ) (3)如此为序迁( )
5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昼夜不息,冬月意甚,以水沃面。
54.结合本文及课文《岳阳楼记》,分析范仲淹的人物形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6 古诗词默写练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6古诗词默写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06古诗词默写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文化、文学常识练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5文化文学常识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05文化文学常识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语句衔接与排序练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4语句衔接与排序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04语句衔接与排序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