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内蒙古兴安盟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内蒙古兴安盟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第1页
    内蒙古兴安盟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第2页
    内蒙古兴安盟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内蒙古兴安盟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兴安盟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 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暑假,我总要到乡下外婆家消暑。与za热的城市不同,夏日的原野_____;禾苗青翠欲滴,野花明艳动人,香樟树枝繁叶茂。我捧着外婆凉凉的大碗茶,听着阵阵蝉声,任由外婆用毛巾轻轻擦去我鬓角的汗珠,然后听见外婆______地说:“妞妞,慢点喝。”夜幕落下,还可以看到ying光闪闪的萤火虫。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惬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za( )热 ②鬓角( ) ③ying( )光 ④惬意( )
    (2)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生机勃勃 平易近人B.兴致勃勃 平易近人
    C.生机勃勃 和颜悦色D.兴致勃勃 和颜悦色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离开家乡这么久,看到现在家乡衰败的样子,我不禁触目伤怀。
    B.《朗读者》的热播牵动着每一个有爱的人,听完她的倾情朗读,我不能自已,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d.他井然有致地穿着一件黑色西装,看上去精神抖擞的样子。
    D.远处的山峰连绵不断,好似一条蜿蜒的巨龙。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蓬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4.在下面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2分)
    要热一锅好粥,首先要有好米,米好,是粥好的前提;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除此之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一个小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遵循“好米、文火、耐心”三大原则。只有做到读经典好书,用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才能把书的精髓融入一个人的血脉之中,让人享之不尽,受益无穷。
    综合实践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弘扬劳模精神做时代奋斗者”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5.【分享劳模故事】学校邀请全国劳模赵丽丽到校作报告并和学生进行交流,安排李明作为小记者对她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介绍,为李明设计一段采访词,内容需包含两个具体、客观、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求:语言简明、得体。
    全国劳模赵丽丽是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2005年,她放弃在美国工作的机会,谢绝知名研究机构伸来的橄榄枝,来到沂蒙老区鲁南制药集团从事生物新药开发研究工作。多年来,她带领团队开发研究抗癌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等疾病的新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打破了国内一些药品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广大患者节省了大量的治疗费用。(2分)
    6.【传承劳模精神】与劳模面对面交流后,某同学发表了一段感言。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劳动创造价值,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劳动者的精心,就没有“中国制造”的精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奋斗者的努力,就没有日益提升的国力。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传承劳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以蓬勃向上的朝气,书写无悔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7.默写。(7分)
    (1)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2)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3)王绩《野望》中运用典故流露出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梁甫行》中写人民与野兽为伍,行走在充满险阻的山林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8.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2分)
    9.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河决①曹村,泛于梁山泊,温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①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谐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辛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漆①,吾挤④小人,当效命。”卑其徒持春锰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史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决:决堤。②富民:富裕的百姓。③涂潦:水患。④吾挤:我们这类人。⑤香锰: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⑥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⑦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吾谁与守( )
    (4)率其徒持看铺以出( )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2)太守犹不避涂潦,吾挤小人,当效命。
    12.甲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13.甲文中的苏轼“闲于赏月”,乙文中的苏轼“忙于治水”。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对苏轼作简要评价。(4分)
    四、现代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打麦场
    聂学剑
    ①平原乡下的麦收时节,就是一场盛大的节日。男女老少脚步都变得匆匆,他们奔波在村庄和麦田之间,肩扛手提,还用牛车拉运各种农具,停歇了整整一年的石碾也被紧急唤醒。迎接麦收,各家各户都要先打一片麦场出来。
    ②父亲的打麦场是全村的样本。那些在田间耕种了一辈子的农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前来观摩,看父亲怎么量地,如何提前收割整理出一片空地,再怎么深耕、整平,驾起耕牛拉着石碾操练出一片场地来。那片平整的土地,宛若平镜一般,被碾得扎实、厚重,早晚还要洒水,再碾压成铁板一样。只有打麦场过关了,那些麦子连穗带着秸秆才能安心地入驻进场。石碾被一遍遍地拉着做同心圆运动,直至把所有的麦粒都精准地剥落,颗粒归仓。
    ③父亲俨然是这方面的专家,所有的工序都一丝不苟,严谨得无可挑剔。我常常想,如果父亲在实验室里做另一种行当的专家,一定严厉苛刻得吓人。因为在打麦场上,我们姐弟几人那些不规范的干活儿举动,都被父亲斥责过。“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句话,父亲是最不能容忍的。他认为说这句话的人,原本就是不能成器的乡下二流子,不配当个庄稼人。
    ④从播种到出苗施肥,从松土锄草到间苗打杈,几乎每一棵庄稼都被农人手把手地抚摸过、亲切地鼓励过、热心地关爱过。打麦场虽然仅供收割打麦脱粒晾晒之用,但它像是一个阅兵操练场,最能彰显庄稼人的真正实力和专业本领。
    ⑤粮食入仓,牛放河边。打麦场又要被还原成耕地,那被反复碾压得像公路一样的土地,有时候我们舍不得亲手扒开毁掉。每扒一下钉耙,总是有些莫名的失落和伤感。想着昔日在这打麦场看守麦粒的那些夜晚,我依傍在父亲身边,在他均匀的呼吸声里,仰望夜空数星星,一颗,两颗,……那些星星,你仔细观察它们,会发现它们其实会动。夜风凉爽,麦香若有若无。铺在打麦场上的那张芦席,带着夏季特有的温暖和特别的清凉,伴你不知不觉间入梦。
    ⑥父亲八十三岁那年患了中风,我开车载他去我所在的城市小住。
    他对城市是抗拒的,他总是担心自己随时病危,会客死他乡。他热爱那片土地,那些被他深耕过、又碾平过,然后反反复复深耕过的庄稼地,才是他带着温度的归宿。他早已适应了那里的气息。时令正是麦收时节,端午节的气息扑面而来,父亲一直把头别向窗外。汽车驶向高速公路,那座收费站处于豫皖交界地带,十分辽阔,父亲直直地望向那片柏油路面,他对我说:“这里做打麦场,多好!”
    ⑦我望向父亲,他老眼昏花,但看到这片光洁的场地时,仿佛忽然之间目光变得深邃独到。父亲是打麦场上的专家,他的心里、他的生命里,永远不能割舍的还是那片土地上年复一年生长着的一茬茬庄稼。父亲老了,他终将回到那片他深深热爱的土地,化作一抔泥土。
    ⑧我们是父亲的孩子,被他手把手地一个个抚养长大,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一天天孤独地老去,生活不能自理,像个孩子似的处处用眼神向我们求救,生命回天无力。无论父亲怎样用心平整过那片打麦场,农忙一过,它还是要被还原成耕地。这是一个轮回啊,就像那一茬茬的庄稼,终究都要回归那片土地。
    ⑨忽然泪目,有想放声大哭的冲动。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有删改)
    14.本文主要写了和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4分)
    15.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语句。(3分)
    17.同样是刻画平凡而朴实的人物,本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在选材角度、写作手法或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请任选一个方面作答。(4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40分)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①燥 ②bin ③荧 ④qie (2)C
    2.C 3.D 4示例:①熬粥还得有耐心 ②读书如熬粥(读书也是如此)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将“读书”比作“熬粥”,由第②空后的“要遵循‘好米、文火、耐心’三大原则”可知,第①空谈的是熬粥的第三个原则,填体现“耐心”的句子即可。第②空承上启下,由谈“熬粥”过渡到谈“读书”,且由第②空后的内容可知,此处应填“读书如熬粥”或者“读书也是如此”之类的内容。
    综合实践
    5.示例:赵老师您好,欢迎您到我校进行交流!我是学校小记者李明,代表学校对您进行采访。我们很想了解,多年前,是什么原因让您做出了回国搞新药研发的选择?新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您是如何克服的?
    6.示例:没有建设者的敬业 就没有共和国的伟业
    7.(1)几处早莺争暖树
    (2)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3)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4)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二、诗词阅读
    8.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夜的宁静清凉,意境优美。【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可从诗句的含义和运用的修辞手法入手。“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这两句的意思是“风吹古朱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写出了夏夜的清凉宁静。“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意境优美。
    9.表达了诗人对凉风习习、景色怡人的夏夜的喜爱之情,与是老朋友会面的急切之情,以及对与老朋友共赏美景的期盼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和颌联描写了黄昏时诗人站在楼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楼外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用“晴天雨”把风吹树叶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用霜色比喻月照平沙的颜色,传神地写出了夏夜的凉爽宜人。尾联中“能就江楼消暑否?”写出了诗人盼望能与老友会面,“比君茅舍较清凉”进一步强调这里比友人的茅舍还要凉快,对与老友共赏美景的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三、10.(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和(4)带领
    11.(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里仿佛有水藻、苻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舍命效力。
    12.①由“解衣欲睡”的百无聊赖到看到美丽月光“欣然起行”的欣喜;②由“无与为乐者”的悲凉到“相与步于中庭”的悠闲;
    ③最后抒发“闲人”的议论,蕴含了复杂的人生感慨。
    解析 甲文写于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文章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13.甲文中苏轼被贬后仍能与朋友欣赏月色,表现了他豁达乐观、超脱世俗、洒脱不羁的品质。乙文中的苏轼带领百姓修建堤坝,治理洪水,表现了他临危不惧、心系百姓、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四、现代文阅读
    一、14.①全村人观摩父亲整理打麦场;②父亲斥责“我们”姐弟不规范的干活儿举动;③“我”依偎着父亲,在打麦场上数星星;④中风的父亲仍然想着平整宽阔的柏油路面可以做打麦场。
    15.从第③段“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句话,父亲是最不能容忍的”可见,父亲是一个做事认真严谨、要求严格的人;从第⑤段“我依偎在父亲身边……仰望夜空数星星”可见,父亲是一个对孩子充满温情与爱的人;从第⑥段“他热爱那片土地……才是他带着温度的归宿”可见,父亲是一个热爱土地的人。
    16.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碾过的土地比作“平镜”“铁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碾后的土地平整、厚重的特点,表现出父亲对整理打麦场的用心和不辞辛苦。
    17.示例一:本文选材较单一,只选了父亲与打麦场的相关内容来表现父亲的勤劳认真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回忆我的母亲》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出了母亲一生的经历,突出这位母亲的勤劳俭朴和宽厚仁慈。
    示例二:本文侧重于侧面描写,通过农人对父亲整理打麦场的反应和“我”的所闻所感侧面突出父亲形象;《回忆我的母亲》则多采用正面描写,直接写母亲的经历和她对“我”的教育。
    示例三:本文用语生动典雅,感情深厚;《回忆我的母亲》多用口语,平淡质朴,不乏深情。
    五、作文 略

    相关试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语文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语文docx、八年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docx、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答案docx、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