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王劲松审题人:汪鑫
一 、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始形态出现于()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早期C. 春秋时期 D. 新石器时代晚期
2. 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 族家族,内服由中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 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 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A. 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 B. 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
C. 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 D. 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
3. 西周初期将都城之地(陕州河、洛地区)称“中国”,都城以北称“北国”,都 城以南的广大封国称“南国”,江淮中下游称“淮夷”。东周以后,“中国”逐渐涵盖 了以上区域,转而以江淮作为南北分界。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周王室加强诸侯管控 B. 华夏认同进一步增强
C.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区域文化差异在消失
4. 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 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 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 )
A. 旨在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开发 B. 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
C.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 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
5.《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 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种制度是()
A. 郡县制 B. 推恩令 C. 行省制 D. 分封制
6.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 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 一 做 法 ( )
A. 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B. 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 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 · D. 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7.商鞅在秦变法时期,发明了如图“照身帖”,由竹板制成,上刻持有人的头像及 籍贯信息。自此,官府下令,秦国人必须拥有照身帖,若无则会被认定为黑户或 是外籍非法逗留人士。同时规定,民众出行或住宿旅店必须携带,杏则关口不得 放行,旅店也不得留宿。据此可知,照身帖的发行()
试卷第1页,共4页
A. 成为赋税征收的主要依据 B. 稳定了秦国的社会秩序
C.. 强化了对秦国民众的管理 D. 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8.公元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 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 作 用 是 (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加强了民族交融
C. 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 D. 巩固了国家统一
9.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下列誉称与人物对 应 正 确 的 是 ( )
A.“书圣”-王羲 B.“画圣”--顾恺之
C.“诗圣”--李白 D.“诗仙”--杜甫
10.两汉以后,战争与外族入侵导致大量北方人移居江南。永嘉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移民规
模更甚。此现象使()
A. 北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B.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 南方政权更加统一稳定 D. 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11. 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诏令;官员上朝时不准使用鲜卑语,若 有违者,免其官,后来考虑到年龄已经较大的大臣学习汉语比较困难,故又作一 规定:“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 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孝文帝改革()
A. 具有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B., 借鉴了中原先进的政治文明
C. 消除了朝廷内部保守派势力的阻碍 D. 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12.下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 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藩镇割据势力的加强 B. 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
C. 农民阶级的日益扩大 D. 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13.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 制度。羁縻,最早见于《史记 · 司马相如列传》,本意为对牛马的束缚。唐朝初 期,羁縻州遍布北方、东北、西北及西南边疆等地。唐朝推行羁縻制度旨在()
A. 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B. 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C. 促进各民族大融合 D. 传播中原先进文化
14.下表所示为唐代高门士族清河崔氏入仕情况统计。这可以用于印证,唐代()
A.'士族仍旧把持国家大权 B.科举制为士族所垄断
入仕总人数 为287人
有确切记载入仕途径的有84人。其中,18人为门荫入仕,66人 为科举入仕
为相总人数 1 2 人
1人门荫入仕,3人入仕途径不明,其余8人均以科举入仕。在8 人科举及第科目中,7人为进士科出身,1人为诸科出身
C. 官僚队伍素养明显提高 D. 科举取士日益受重视
15.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的国家财政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土地所有制 的剧烈发展使得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度日益崩溃,开启了“以资产为宗”的新格 局。这一“新格局”的出现()
A. 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C. 限制了唐后期土地兼并 D. 有利于均田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16题20分,17题23分,18题12分;共55 分。
16.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当时流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其力也”。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 亩”。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 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 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 不得治而得乱,是其故何也?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 为政也。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墨子 · 尚贤》
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 下常以为治……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故明主 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韩非子 ·忠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 (12分)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墨子和韩非在用人之道上认识的相同点。结合 所学,指出当时各学派争鸣产生的影响。(8分)
17.【区域开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 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 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
试券第3页.#4页
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 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 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江南的经济开发,从农业始,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带 动了集镇的兴起和都市的繁荣,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格局,使南方的经济地位 日益重要起来,使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出现由北向南的转移。
——《中国大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 因。(1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的经济开发的重要意义。(10分)
三、论述题(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这一演进过程中 始终存在着一种使演进成为必然现象的内在逻辑,即由古代中国的国家统治和治 理所决定,对君主负责、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并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规律 相契合的官僚阶层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性。这种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更新必须以选官 制度为基础,由此提出对选官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统治和治理 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变化,统治者对官僚阶层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选 官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不断演进。
——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先秦至隋唐时期的历史,围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拟 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表述成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pdfdocx、六安历史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