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北京专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0-17327068985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北京专用)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0-1732706898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北京专用)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0-1732706898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北京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2-17327068999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北京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2-17327068999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北京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2-1732706899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北京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3-17327069007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北京专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1-17327068990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北京专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5-17327069014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北京专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447567/4-17327069010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多地区)
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北京专用,七上1~15课)-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展开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北京专用,七上1~15课)-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北京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北京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北京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北京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北京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北京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15课(1-10课占比50%,11-15课占比50%)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万古江河》一书的作者许倬云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学会保留火种B.原始农业兴起
C.群居生活出现D.使用打制石器
2.距今约 5900—44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时期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磨制石器精美D.审美意识出现
3.周礼规定,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但在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晋墓,墓主上大夫赵卿的随葬品也使用了七鼎,另外还有编镈、编磬等礼器。这说明我国春秋时期( )
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商品贸易逐渐活跃
C.晋国成为中原霸主D.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4.下面是老师在课堂上出示的某一历史时期的思维导图。由此判断,这堂课学习的主题是( )
A.原始的农耕生活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动荡的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财……”。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6.孔子弟子中既有聪慧的颜渊,也有比较迟钝的樊迟;既有身世贫贱的仲弓,也有出身贵族的子贡。这表明孔子践行( )
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7.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如图反映了各学派代表人物都( )
A.希望解决社会问题B.相互抨击,相互影响
C.主张维系等级秩序D.顺应民心,顺应自然
8.西周利簋(青铜器)上有一段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这说明该青铜器的特点是( )
A.工艺高超B.制作精美C.种类多,规模大 D.具有史料价值
9.“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握有最高的行政权;军队调动,凡五十人以上都须请示皇帝;皇帝的诏令就是法律。”由此可以推断,秦朝的制度(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加重了百姓的徭役赋税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缔造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下图是“书同文字”木方,此木方说明秦统一后不仅在全国范围统一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还统一了官职、法律、名物等方面的用语。它反映出( )
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B.秦朝疆域广阔
C.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D.秦对西域统治的巩固
11.史料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解读历史。史载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道路上都是穿罪犯衣服的人,监狱里关满了囚犯,像市场一样拥挤),该材料说明当时( )
A.赋税繁重B.人口众多
C.刑法严苛D.商业发达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据下图判断,这一时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
1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B.统一货币C.北击匈奴D.休养生息
14.汉武帝时,诸侯王所据领地疆域广大,平时骄奢淫逸,一旦出现政治动荡,就会成为威胁朝廷的力量,而直接削减封地,易引发叛乱。汉武帝为解决此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15.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这一作法( )
A.全面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D.有利于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6.画像砖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两幅画像砖描绘了东汉时期的世俗生活和市场贸易景象,它们有可能用来佐证(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B.光武中兴的社会盛况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D.东汉百姓生活的艰苦
17.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设立西域都护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B.确立了汉对西域的管理权
C.推动了汉代农业的发展D.开辟了通往欧亚的交通线
18.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佛教逐步在中国社会传播开来。罗马贵族以穿中国丝绸为富有和荣耀的象征。这些史实可以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导致了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
19.汉代之前私人书信为数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简牍珍贵且笨重,不便于书写递送,汉代以后私人书信的数量有了大的飞跃。促使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
A.交通的改善B.造纸术的改进C.家书的出现D.百姓频繁迁徙
20.《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商鞅变法 ③巨鹿之战 ④光武中兴 ⑤官渡之战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材料二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
材料三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古城北面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宗教祭祀的玉琮、玉璧等随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1)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古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材料一中图二、三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4分)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二表格中的空缺内容,并写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房屋建筑、粮食种植方面不同的主要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良渚遗址相比河姆渡、半坡遗址有哪些发展、演进?(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一制度? 该制度下诸侯要对周天子尽什么义务?(写出一点即可)(2分)
材料二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农业方面取得的发展是什么? 这种发展对诸侯的实力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周王室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什么? (4分)
材料四 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它们之间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4)材料四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2分)
材料二 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3分)
材料三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思想措施及这一思想措施造成的结果。(4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分)
24.思想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子”指的是谁?他创立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有何意义?(3分)
(3)材料三中的“历史巨著”是指什么?该巨著在中国史学方面有着怎样的地位?(3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墨家
墨子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项目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定居生活
①___________建筑,木结构水井
半地穴式房屋
生产工具
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粮食作物
水稻
②___________
家畜饲养
猪、狗和水牛为主
猪和狗等
文明标准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严重分化,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共工程、宗教祭祀等活动的举行。
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约方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约方圆600里,往后辖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约方圆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王室辖下的军队还有3 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陕西专用,七上1~15课)-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陕西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陕西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陕西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陕西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陕西专用pdf、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陕西专用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贵州专用,七上1~15课)-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贵州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贵州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贵州专用测试范围七上115课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贵州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贵州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贵州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江苏专用,七上1~15课)-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江苏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115课江苏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115课江苏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江苏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江苏专用docx、七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江苏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