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5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5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层级三核心素养突破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6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7 生物与环境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7 生物与环境 层级三核心素养突破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6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
展开1.(2024·山东卷)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脑干脊髓(胸段)瞳孔开大肌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答案C
解析瞳孔皮肤反射没有大脑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项正确;传入神经①与脑干相连,属于脑神经,B项正确;“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说明传出神经②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属于躯体运动神经,C项错误;“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反射弧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项正确。
2.(2024·湖南郴州模拟)通道蛋白识别运输物质后才会打开通道并允许相关物质通过。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将蛙的坐骨神经用含河豚毒素的溶液处理后,置于任氏液(接近蛙内环境的液体)中。在某一位点给予适宜刺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a+通道和K+通道发挥作用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处理前、后,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
C.刺激前、后,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均低于膜内
D.处理后,神经纤维无法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答案D
解析通道蛋白在运输离子或水分子时,通道需要打开,故空间结构发生改变,A项正确;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刺激后,Na+无法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但K+仍可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故处理前、后,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膜外K+浓度仍低于膜内,B、C两项正确,D项错误。
3.(2024·湖南娄底三模)已知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类型。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曲线甲、乙、丙表示不同刺激条件下c神经元的轴突上发生的膜内电位变化(虚线表示零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能确定1、2两个位置神经递质的类型
B.甲表明只刺激a时兴奋能从轴突传递给胞体,不能从胞体传递给轴突
C.乙表明只刺激b时兴奋不能从b传递给a,故c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答案A
解析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互建立联系的结构,据图可知,b和a能够形成突触2,a和c能够形成突触1。分析题图,单独刺激a时,c能形成动作电位,说明a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只刺激b时,c没有任何变化,说明b没有使a释放神经递质;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推断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A项正确。甲表明只刺激a时兴奋能从a的轴突传递给c的胞体,进而从c的胞体传导至轴突,若要证明兴奋不能从c的胞体传递给a的轴突,还需要设置刺激c检测a的对照,B项错误。乙表明只刺激b时,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a受抑制(可能是Cl-内流,a神经元会发生负向的电位变化),不会引发a中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故a神经元会有负向的电位变化,导致兴奋不能从a传递给c,使c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项错误。只刺激b时,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a神经元会发生负向的电位变化,不能用乙表示,D项错误。
4.(多选)(2024·湖南长沙三模改编)重庆火锅的特点是“麻、辣、烫”,它们都是通过人体脑神经中的三叉神经形成的感觉,其中麻是一种震动感,刺激的是震动感受器,一定范围内震动频率的大小与震动感受器产生兴奋的强度呈正相关,如图是部分三叉神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辣椒素与辣椒素受体结合后在大脑产生“麻、辣、烫”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B.刺激舌头的震动频率在一定范围内越高,三叉神经膜外Na+内流量越少
C.在移到体外的三叉神经刺激点受到刺激时,电流计c的指针一定会先左后右各偏转一次
D.三叉神经a点在传递一次神经冲动后K+内流、Na+外流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答案ABC
解析辣椒中的辣椒素和口腔中的辣椒素受体结合刺激了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膜外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产生神经冲动将信号传到大脑后,大脑经过分析后得出了“麻、辣、烫”的混合感觉,该过程无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不是反射,A项错误;麻是一种震动感,刺激的是震动感受器,一定范围内震动频率的大小与震动感受器产生兴奋的强度呈正相关,而兴奋的强弱与神经膜外Na+内流量呈正相关,B项错误;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产生兴奋并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项错误;三叉神经a点在传递一次神经冲动后K+内流、Na+外流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D项正确。
5.(2024·甘肃卷)(8分)机体心血管活动和血压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血压是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人在运动、激动或受到惊吓时血压突然升高,机体会发生减压反射(如下图)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减压反射的反射弧: 。
(2)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 传递。
(3)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 。
(4)为了探究神经和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①制备A、B两个离体蛙心,保留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剪断支配心脏B的全部神经;②用适当的溶液对蛙的离体心脏进行灌流使心脏保持正常收缩活动,心脏A输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心脏B。
刺激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心脏A的收缩变慢变弱(收缩曲线见下图)。预测心脏B收缩的变化,补全心脏B的收缩曲线,并解释原因: 。
答案(1)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心脏和血管
(2)神经冲动(电信号) 突触
(3)减弱
(4) 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
解析(1)根据题图可写出减压反射的反射弧: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心脏和血管。(2)题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3)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4)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故心脏B的收缩曲线如下所示:
。
突破点2 以“下丘脑”为中心的激素调节
6.(2024·湖南卷)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B.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垂体上
C.该患者TSH分泌增多
D.该患者免疫自稳能力异常
答案B
解析TSH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根据题意分析,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机体产热、提高神经兴奋性等作用,因此,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A项正确,B项错误。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C项正确。根据题意分析,该甲状腺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这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有关,D项正确。
7.(2024·湖南永州三模)某人头部受伤后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经检查后,与正常人相比,发现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ADH)含量升高、Na+浓度降低,被诊断为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失调综合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细胞外液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较受伤前增加
B.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稳定
C.患者血液中ADH含量升高,可能会引起血容量减小,血压降低
D.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小于细胞内液,患者红细胞可能出现吸水现象
答案B
解析患者血液中ADH含量升高,细胞外液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较受伤前减少,A项错误;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稳定,B项正确;患者血液中ADH含量升高,可能会引起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C项错误;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患者红细胞可能出现失水现象,D项错误。
8.(2024·陕西安康模拟)某人精神萎靡、浑身无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其体内TRH和TSH两种激素的含量明显超标,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极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人的甲状腺可能出现严重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
B.此人的体温可能偏低,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缓解症状
C.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上述激素的水平
D.TRH由垂体分泌,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含有TRH的受体
答案D
解析甲状腺可合成甲状腺激素,此人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极低,可能是甲状腺出现严重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此人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极低,体温可能偏低;由于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故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缓解症状,B项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上述激素的水平,C项正确。下丘脑分泌TRH,垂体分泌TSH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甲状腺细胞上含有TSH的受体,D项错误。
9.(多选)(2024·辽宁大连一模)人体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腹痛、腹胀和排便频率改变等症状,皮质酮(CORT)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的主要原因,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CORT的分泌过程中只存在分级调节,不存在反馈调节
B.短期应激也会引起CORT的分泌量持续增加
C.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还可使肠道蠕动加快
D.乙酰胆碱只能作用于靶细胞,与CORT相比,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较短
答案ABC
解析在CORT的分泌过程中存在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短期应激不会引起CORT的分泌量持续增加,B项错误;结合图示可知,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抑制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C项错误;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靶细胞,与体液调节相比,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较短,D项正确。
10.(2024·安徽模拟)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 mml/L,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可能出现尿糖现象
B.图中A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C.图中C为交感神经,D为副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G为肾上腺髓质
D.图中A与B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但B可促进A的分泌
答案C
解析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 mml/L,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一部分糖可能随尿液排出即尿糖现象,A项正确。题图中A会使血糖浓度降低,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B项正确。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浓度下降;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浓度上升。故题图中C为副交感神经,D为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故G为肾上腺髓质,C项错误。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升高后又需要胰岛素的作用,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D项正确。
11.(2024·湖南模拟)(9分)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 ℃之间。测得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安静状态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如图1所示,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可知,在环境温度0~30 ℃范围内,小熊猫的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此时机体产热 (填“>”“<”或“=”)散热,在40 ℃环境中小熊猫肾上腺素分泌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图2中,小熊猫主要通过 等器官的代谢产热。在环境温度由20 ℃降至10 ℃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中支配血管的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 ℃以下时,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 。
(4)皮质醇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该调节方式的意义是 ,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答案(1)= 增加
(2)肝、脑 交感神经
(3)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兴奋,进而导致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使机体产热增加
(4)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解析(1)由图1可知,在环境温度0~30 ℃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基本维持在37 ℃左右,说明此时机体产热=散热,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
(2)图2中,在安静状态下,小熊猫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代谢产热。在环境温度由20 ℃降至10 ℃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此时需要通过调节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在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中,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3)分析题意可知,若从神经调节角度分析,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 ℃以下时,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兴奋,进而导致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使机体产热增加。
(4)皮质醇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该调节方式的意义是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突破点3 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
12.(2024·北京卷)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D
解析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会通过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淋巴细胞结合,同时抗原和B淋巴细胞接触,然后大部分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参与此过程,其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项符合题意。
13.(2024·安徽卷)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
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
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
答案C
解析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项错误。T细胞不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B项错误。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C项正确。B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刺激,D项错误。
14.(多选)(2024·湖南岳阳三模改编)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其作用途径之一是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IL-10对免疫应答具有抑制作用
D.IL-2对免疫应答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ACD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而引起的多种组织器官受损,属于自身免疫病,A项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受损。据题意可知,糖皮质激素(GC)通过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但GC主要通过抑制体液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B项错误。据题意可知,糖皮质激素(GC)能抑制患者免疫应答,GC进入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后,能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因此IL-10、IL-2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C、D两项正确。
15.(2024·北京顺义一模)破伤风外毒素是破伤风梭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经脱毒处理可制成类毒素。给甲鼠注射外毒素,甲鼠死亡;给乙鼠注射外毒素和免疫血清,乙鼠存活;先给丙鼠注射类毒素,2周后注射外毒素,丙鼠存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乙鼠注射的免疫血清属于疫苗
B.外毒素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乙鼠存活的主要原因
C.类毒素刺激丙鼠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了外毒素的抗体
D.乙鼠获得的免疫记忆能力比丙鼠保持的时间更长
答案C
解析给乙鼠注射的免疫血清属于抗体,A项错误;乙鼠存活是因为注射的免疫血清消灭了外毒素,B项错误;类毒素刺激丙鼠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了外毒素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项正确;丙鼠注射类毒素,诱发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外毒素的抵抗能力,而乙鼠注射外毒素的同时还有免疫血清,对机体的刺激能力很弱,因此乙鼠获得的免疫记忆能力比丙鼠保持的时间更短,D项错误。
16.(2024·湖南长沙二模)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造成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原因是患者体内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病发生的机制如图所示,物质A表示TS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B是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B.物质B分泌过多可以反馈抑制垂体对物质A的分泌
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受体C结合能够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物质B
D.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物质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物质B是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项正确;Graves病是患者自身产生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TSH受体结合造成的,其结果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以抗体与受体C结合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项错误;该病患者体内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D项正确。
17.(2024·湖南衡阳三模)(13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这些信号分子的分泌出现异常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造成机体损伤,结合图示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中的信号分子分别有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抑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体现了激素的分泌存在 调节。
(2)除了肾上腺外,受下丘脑、垂体的控制还有 等腺体受内分泌轴的调控,下丘脑还可以通过反射弧控制 (填内分泌细胞)来调节血糖。
(3)在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方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起到 的作用,这些激素的作用特点是 (写出两点)。
(4)科学家想探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否对下丘脑分泌CRH直接进行调节,还是只能通过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进行调节,为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测定两组小鼠血液中 的含量。
②将甲组小鼠 切除,乙组做相同的假手术。向甲、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ACTH。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甲、乙两组小鼠,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并比较激素含量变化。若 ,则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对下丘脑分泌CRH直接进行调节。
答案(1)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 反馈/负反馈
(2)甲状腺、性腺 胰岛细胞/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
(3)相抗衡 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肾上腺 甲、乙两组小鼠体内CRH减少量基本相等
解析(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中的信号分子分别有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其分泌量增加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体现了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
(2)除了肾上腺外,甲状腺、性腺等腺体也受内分泌轴的调控,下丘脑还可以通过反射弧控制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血糖。
(3)在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方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起到促进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起到抑制作用,二者作用相反;激素的作用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4)实验设计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可以通过切除肾上腺来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的作用,所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切除肾上腺,因变量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含量,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故实验步骤为: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测定两组小鼠血液中CRH的含量。②将甲组小鼠肾上腺切除,乙组做相同的假手术。向甲、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ACTH。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甲、乙两组小鼠,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并比较激素含量变化。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对下丘脑分泌CRH直接进行调节,是否切除肾上腺对CRH的分泌影响较小,甲、乙两组小鼠体内CRH减少量应基本相等。
突破点4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8.(2024·山西吕梁二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过程与跨膜激酶蛋白(TMK)密切相关。AHA蛋白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研究发现,生长素可以诱导TMK蛋白和AHA蛋白在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体,激活AHA蛋白的活性,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从而引起细胞壁酸性化和细胞伸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当下调伸长区细胞的TMK蛋白表达水平时,会增强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D.生长素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B项正确;生长素可以诱导TMK蛋白和AHA蛋白在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体,激活AHA蛋白的活性,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从而引起细胞壁酸性化和细胞伸长,因此当下调伸长区细胞的TMK蛋白表达水平时,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项错误;AHA蛋白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因此生长素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项正确。
19.(2024·湖南三模)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A.甲、乙两组实验三块琼脂中的生长素均可促进去顶胚芽鞘切段的生长
B.保留顶端的该种胚芽鞘出现向光生长,与向光侧生长素分解无关
C.若提高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再进行实验,其α角可能不变
D.该实验可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答案D
解析甲、乙两组实验均出现α角,说明三块琼脂中的生长素均可促进去顶胚芽鞘切段的生长,A项正确;据乙组实验可知,单侧光照射时,两侧所收集到的生长素基本是相等的,故保留顶端的胚芽鞘向光生长不可能是单侧光使向光侧生长素分解造成的,B项正确;若甲组生长素的浓度为最适浓度以下,用大于甲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某种浓度再进行实验,可能刚好为高于最适浓度而与甲组作用效果相同的浓度,α角可能不变,C项正确;本实验只能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未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D项错误。
20.(2024·山西晋中模拟)种子成熟和萌发由两种相互竞争的激素信号通路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的平衡决定。在种子成熟过程中,与ABA调节相关的多种转录因子诱导ABA合成以及种子干燥,同时抑制GA生物合成基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能触发种子打破休眠的环境信号(冷和光等),通过将平衡转向促进GA合成、抑制ABA合成来实现调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A和ABA在种子萌发这一生理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B.种子萌发过程只有GA和ABA两种激素的参与
C.冷和光等环境信号有利于促进种子的休眠状态
D.可通过调控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种子休眠、叶片脱落等
答案D
解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能触发种子打破休眠的环境信号(冷和光等),通过将平衡转向促进GA合成、抑制ABA合成来实现调控,因此GA和ABA在种子萌发这一生理过程中起相反的作用,A项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主要由GA和ABA两种激素平衡调节,但也有其他激素的参与,也受环境的影响,B项错误;冷和光等环境信号有利于种子打破休眠,C项错误;ABA促进种子休眠、叶片脱落,可通过调控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ABA的合成,促进种子休眠、叶片脱落等,D项正确。
21.(2024·湖南衡阳模拟)光敏色素是植物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具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形式。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密植或高低作物间作有时会导致荫蔽胁迫,下图为某种光敏色素和几种重要植物激素响应荫蔽胁迫的信号传递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光被高位植物滤过后,其中红光与远红光的比值会下降
B.图中四种植物激素在调控下胚轴及茎秆的伸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C.幼苗下胚轴伸长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
D.荫蔽胁迫引发低位植物的茎秆等出现明显伸长,不利于植物适应环境变化
答案D
解析植物能够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红光与远红光的比值会下降,A项正确;据图可知,赤霉素和乙烯促进PIFs的生成,进而促进生长素的生成,生长素促进下胚轴和茎秆伸长,油菜素内酯促进BZR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下胚轴和茎秆伸长,即四种激素均能促进植物幼苗下胚轴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B项正确;由图可知,幼苗下胚轴伸长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完成的,C项正确;荫蔽胁迫引发低位植物的茎秆等出现明显伸长,有利于植物适应环境变化,D项错误。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
20.4
9.1
9.0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6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6 个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Word版附解析),共5页。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7 生物与环境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7 生物与环境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共8页。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9 实验与探究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河北版)大单元9 实验与探究 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