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墨子强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认为大国攻打小国、大家攻打小家、恃强者抢劫弱小、多数人暴虐少数人、智者欺骗愚昧的人、高贵者轻视低贱的人、寇乱盗贼无法禁止是天下所有的祸患。从个人层面,“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在社会、国家层面,祸患表现为“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百姓的利益莫大于富有衣食,国家社稷的利益莫大于仓廪府库充实,社会没有暴乱。墨子强调天下之利,是天下人、社会和国家获得普遍均等的物质层面的利益。对于物质财富,墨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获得物质财富的方式不同,人依靠劳动拥有衣食财物,劳动分工各不相同,王公大人早朝晚退治理政务,士人君子竭尽智力治理官府、征收税务,农夫早出晚归耕耘种植,妇女早起晚睡纺纱织布,这是人们不同的职务分工。如果王公大人耽于享乐而不治理政务,士人君子不竭尽智力治理官府、征收税务充实粮仓府库,农夫不早出晚归耕种粮食,妇女不早起晚睡纺纱织布,国家就会混乱,社稷就会危险,粮食就会不足,布帛就会缺乏。人们荒废本职工作,社会秩序就会混乱,财用就会匮乏,人们就无法维持生存。禽兽不需劳动就可以获得衣食,人们需要自食其力才能生存。禽兽为生存弱肉强食,人需要彼此获利达到天下平治。所以,人与禽兽的区别是人不能依靠本能,必须依靠劳动获得生存。“赖其力而生”是对天下“交相害”的批判,指出“兼相爱、交相利”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方法。
    墨子认为天下之利是使人们物质生活富足,食有粱肉,衣有文绣。但是,人们充裕的物质生活不能从相互残害、相互抢掠中获得。首先,人们需要从劳动生产中获得物质财富;其次,人们要相亲相爱、投桃报李,彼此获得最大的利益。“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人们爱人如己,平等地对待任何人,不去做损害别人为自己谋利益的事情。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得到利益。墨子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不二之法。只有推行“兼爱”,才能避免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人们之间才能够不相互残害和损人利己,以“兼相爱”才能治理天下的大祸乱。个人层面,人们之间“兼相爱、交相利”,爱人利人,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墨子认为“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有道德的人必定对待朋友像对待自己一样。社会和国家层面,“兼相爱、交相利”取法于古代圣王,“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相爱相利,是从古代圣明的六位君王开始就亲自实行的。君主与臣民之间,父子与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做有恩惠的君主、忠诚的大臣、慈爱的父亲、孝顺的儿子、友爱的兄长、顺从的弟弟,天下就可以达到平治。
    (摘编自张欣刘巍《墨子“兼爱”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当代意义》)
    材料二: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了世界两大主题,著名的思想家墨子以“兼爱”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非攻”等治国思想。他主张不发生战争,爱戴天下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举措,不仅关系个人的生活幸福,对于国家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墨子在其“兼爱”的思想中所表述的这种爱,不是狭隘的爱,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他放眼社会,把这种爱的外延扩大,指出社会成员应该相互关爱,这是一种大爱的格局。墨子提出的这种爱,并不是单纯从自身出发或者是从他人出发,而是站在天下人的角度提出“兼爱”。所以,墨子的这种“兼爱”中既有“公爱”,也同时存有“私爱”。这两种爱,相互联结,共同构建出了“兼爱”的思想。
    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会有冲突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有利益相争。基于这样的现实思考,墨子提出在促进利益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世界的和谐。墨子在其思想理论中强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他认为,“兼爱”不应该附带诸多功利主义色彩,而应该以个人的行为本身对他人或者是社会产生的效应来判别这个人行为是否善恶。如果事情是对他人有利的就做,对他人不利的就不做。墨子认为要达到大爱的这种道德境界,需要借助“交相利”,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反对战争,特别是不义之战。
    墨子在其“兼爱”的思想上,提出了“非攻”的思想。他认为应该尽力避免非正义之战,主张不兴战争。墨子认为发动战争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劳苦大众,这种举止是没有考虑民众的利益的。攻伐者打胜仗,可以享有战胜的荣誉、扩张的领土,乃至显扬的国威,看起来是有利的。但是这只是少数人得利,对大多数人是有害的,那么这样为少数人的战争则不应该发动,也不可能给国家带来统治者想要的繁荣富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墨家的“非攻”也是和平思想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张桂明《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天下之患包括大国打小国、恃强凌弱等行为,个人层面百姓有饥不得食等三患,国家层面王公大人耽于享乐、掠夺民财也会带来祸患。
    B.墨子指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需依靠劳动才能生存,且有不同的劳动分工。若人们荒废本职工作,就会导致财用匮乏、社会混乱。
    C.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唯一方法。这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平等对待任何人,不做损人利己之事。
    D.墨子认为虽然人们可以从相互残害和抢掠中获得充裕的物质生活,但理想的方法应是从劳动生产及相亲相爱中获取物质财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益相争是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冲突的一个根本原因,应在促进利益和谐基础上实现世界和谐。
    B.墨子的“兼爱”思想主要是从他人角度提出的,其中有对自身的“私爱”,但更多的是对天下的“公爱”。
    C.“兼爱”不应附带诸多功利主义色彩,应以个人行为对他人或社会的效应判别善恶,对他人有利则做,对他人不利则不做。
    D.大爱的道德境界需通过“交相利”来实现,这要求反对战争,特别是不义之战,“非攻”体现了和平思想。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A.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B.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C.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D.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根据材料,谈谈墨子“兼爱”思想在当代有哪些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酒友
    邢庆杰
    德州是沿运河“四大漕运码头”之一。自古以来,城西的徐家渡口就是一个游人如织、车马拥挤的繁华所在。
    徐家渡口往东,是进城的必经之路,路两边店铺如林。其间,有一家不起眼的酒馆,门口挂了一条大红色幌子:李家酒馆。酒馆后院很大,一半是酿酒的作坊,另一半是老板和伙计们居住的地方。李家酒馆的酒是家传秘方酿造的“德州原浆”,醇香甘洌,入口绵柔,在当地非常有名。很多人慕名而来,先点两样菜,烫一壶酒,细细品过,满意了,临走捎上一坛。
    经常来酒馆喝酒的,有一个临清的老板,名叫徐城。他常沿运河往来于临清和德州之间,倒卖各种紧俏物品。徐城大约五六天来一次,在德州盘桓三五日,带的货出了手,再备齐回去的货物,就装船返回。他每次来德州,都吃在李家酒馆,住在酒馆对面的旭日客栈。徐城嗜酒,每日早、中、晚,都会烫上一壶“德州原浆”,独自小酌。临走,他还要带上一坛,供在船上饮用。李家酒馆的酒坛子有五斤的、十斤的、二十斤的。他初时带的是五斤的,后来改成十斤的……再后来,不但带二十斤的,还一次就是三五坛。
    徐城跑德州十几年了,和李家酒馆的掌柜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酒友。每次徐城来,李掌柜只要在店里,就会添两个菜、一壶酒,过来陪他喝几杯,天南海北地聊上一阵子。有一次,李掌柜见徐城走的时候又带了五坛酒,就皱了皱眉头,对他说:“老徐,你得少喝点了,再好的酒也不能贪杯。”
    徐城说:“放心,这些酒不是我自个儿喝,是给临清的朋友们带的。”
    李掌柜这才知道,徐城每次带酒回去,都会和朋友们聚一下。大家喝着这酒不错,价格也不高,就都托他捎回一坛,这一来二去,托他捎酒的越来越多了。
    李掌柜说:“既然大家都喜欢咱的酒,你何不在临清开一个小酒铺卖酒呢?”徐城想了想说:“那我试试吧。”
    过了几天,徐城回来了。他一见李掌柜,就笑容满面地说:“老李呀,我回去和几个朋友一商量,都说这个生意可做。”
    李掌柜一听非常高兴,就问:“好呀,啥时候开业?”
    徐城说:“这几天我把临街的房子都腾出来,重新粉刷了一遍,只要酒一到,就可以开业了。”
    两人到酒馆坐下后,李掌柜赶紧吩咐伙计上菜上酒,两个人要好好庆贺一下。几杯酒下肚,徐城却面露难色,几次欲言又止。
    李掌柜知道他肯定是有难处,就隔着桌子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徐呀,咱们是多年的朋友了,你有啥难处,尽管说。”
    徐城这才不好意思地说了。原来,他这次来租了一条机帆船,如果进的酒太少,连运费也挣不出,但家里双亲先后重病,已经掏空了家底,只带来了二十坛酒的钱……
    李掌柜听完笑了:“这根本不算个事,先赊给你二百坛酒吧,你那二十坛酒的钱也不用付了,出门在外,手头上总得备点钱……”
    徐城听了,眼泪马上涌了出来。
    吃完饭,李掌柜安排伙计们将二百坛酒运到码头上,帮着装上船……
    伙计们回来后,都有些担心,这么多酒,一文钱都没收,万一是骗子……
    李掌柜笑着安慰他们:“我和徐老板是多年的朋友了,他是个义气人,肯定不会黄了咱的酒。”
    不想,徐城这一走,就杳如黄鹤。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消息。这十几年来,徐城还从没有离开德州超过一个月。
    伙计们私下里议论:这么长时间不回来,二百坛酒钱肯定是黄了……
    李掌柜决定去临清走一遭,带足了盘缠,让两个随从的伙计挑上四坛窖藏三十年的原浆老酒,租一条小船,沿运河逆流而上。第二天上午,主仆三人就抵达了临清,在钞关码头上了岸。李掌柜上岸一打听,知道徐城的人还真不少,问了几个人,就基本摸清了他近期的情况:徐城吃上官司了。
    三个多月前,徐城在德州装了二百坛酒返回临清时,晚间在郑家口码头过夜,船竟在半夜起了火。由于火是从底舱烧起来的,大火烧裂酒坛,大量的高度酒洒在船底板上,火势迅速蔓延,很快把船底烧透了。等船上的人从梦中醒来时,船已经开始下沉,船老大和他的伙计们都弃船逃生了,徐城侥幸捡了一条命,但他雇的一个伙计不习水性,掉到河里淹死了。
    事后,船老大不知所踪,死者的家人一纸诉状把徐城告上了临清县衙,要求巨额赔偿。徐城拿不出钱,一直被县衙关押在大牢里。
    当天晚上,李掌柜就让两个伙计挑着那四坛老酒,敲开了县太爷的后门。
    本来就没多大的事儿,拿钱赎人,天经地义,县太爷又是个嗜酒的饮者,闻到了老酒的味道,很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上午,李掌柜如数缴上银子,把徐城赎了出来。
    徐城在牢里苦熬了三个多月,迷迷糊糊地被放出来,一见李掌柜站在牢门口,以为是做梦呢,呆在了原地。等他终于明白过来后,当即跪下来,抱住李掌柜的大腿放声大哭。
    李掌柜赶紧将他扶起来,安慰道:“人都有旦夕祸福,老天爷这是渡你呢。”
    徐城哽咽着说:“老李呀,欠您的酒钱还没着落呢,现在又欠了您这么大一笔钱……这天大的情分,我这辈子也还不起呀。”
    李掌柜微微一笑:“男子汉大丈夫,这点挫折算什么,咱来日方长,我相信你能东山再起,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找个地方喝两杯。”
    两人找了一家酒馆,边喝边谈,一场酒喝下来,李掌柜不但安抚好了徐城的情绪,还给他规划好了以后的生意……
    此后,李掌柜又赊给徐城四百坛酒,帮徐城在临清把酒铺开了起来。
    日月轮回。数年之后,“德州原浆”在临清一带打出了名气,销量一路看涨,不但徐城发了家,李掌柜的酒坊收入也节节升高。
    晚年,徐城和李掌柜都把生意交给子嗣打理。他们有了闲暇时间,经常互相拜访,在一起小酌谈心。他们因生意而建立的友情被运河两岸传为佳话。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掌柜见徐城走的时候又带了五坛酒而皱眉,既是担心他喝坏了身体,也是猜测他要将“德州原浆”转卖。
    B.李掌柜第一次毫不犹豫地将二百坛酒赊给徐城,不仅体现出李掌柜重视友情,更表现出他对商业机会的敏锐洞察力。
    C.徐城三个月没有回来,李掌柜决定去临清看望他,他不只是记挂那二百坛酒,而是真的担心徐城出了什么事儿。
    D.李掌柜最后一次帮助徐城,赊出四百坛酒,帮徐城开酒铺,是为了让“德州原浆”收获口碑以增加酒坊的收入。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对“徐家渡口”“运河码头”等地理背景的描写,将人物的生存环境与社会背景紧密结合,使故事更具真实感和历史感。
    B.小说描写李掌柜的义气与徐城的困境,用不少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伙计等人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内容。
    C.小说通过不少细节,展现李掌柜与徐城从商人关系逐渐发展出深厚友情的过程,体现了他们之间超越生意的信任,富有情感张力。
    D.小说细致地描绘了徐城出狱后跪地抱住李掌柜大腿痛哭的场景,这种强烈的情感渲染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感染力,十分生动形象。
    8.小说是如何塑造李掌柜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酒”在文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请结合文本,分析酒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丘请复以所闻:国之交也,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①,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夫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②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③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选自《庄子·人间世》,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王霸无异道。昔三代之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则谓之王。天子微弱不能治诸侯,诸侯有能率其与国同讨不庭以尊王室者,则谓之霸。其所以行之也,皆本仁祖义,任贤使能,赏善罚恶,禁暴诛乱。顾名位有尊卑,德泽有深浅,功业有巨细,政令有广狭耳,非若白黑、甘苦之相反也。汉之所以不能复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为,非先王之道不可复行于后世也。夫儒有君子,有小人。彼俗儒者,诚不足与为治也,独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皆大儒也,使汉得而用之,功烈岂若是而止邪!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注]①莫:怀疑,不相信。②实丧:得失。③克核:苛责。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夫乘物A以游B心C托不得D已以养中E至矣F日何作为G报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事君”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的“事”用法不同。
    B.“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与“恶施不孝”(《墨子·兼爱》)的“恶”意思相同。
    C.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儒家一般认为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
    D.“则谓之霸”与“由是观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之”词性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天下有两个法则是不可逾越的:一个是自然的法则,一个是人间的规范。人臣侍奉君主,作为人间规范,无论到哪里都是不可避免的。
    B.侍奉君主的臣子,固然会遇到许多不得已的事情,但只要全心全意依据实际的情况来办事,置个人的安危于度外,那么就没有时间产生贪生怕死的念头。
    C.在两个国家间传话是很困难的,可能会因为说话过度导致意思失真,从而使传话的人遭殃,所以传话应传达真实情况,不传达过分的话。
    D.天子衰弱,不能控制诸侯的时候,诸侯中有能力率领盟国共同征讨叛逆以尊奉王室的,就被称为行王道,无论是行王道还是行霸道,都要以仁义为根据。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2)汉之所以不能复三代之治者,由人主之不为,非先王之道不可复行于后世也。
    14.两则材料都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材料中提到了哪些道德规范?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梅
    杨冠卿
    幽栖地僻经过少,花径不曾缘客扫。
    积雪飞霜此夜寒,不知明月为谁好。
    公来肯访浣花老,但话宿昔伤怀抱。
    忽忆两京梅发时,巡檐索共梅花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诗人居所的偏僻幽静,为后文的“夜话”场景做了铺垫。
    B.颔联营造了深夜清冷孤寂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绪。
    C.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友人的到来让诗人感到了心灵上的慰藉。
    D.尾联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6.这首诗虽诗题为“古梅”,但设有直接描绘古梅,那么诗歌是如何通过间接方式表现古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应该有何态度?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的两句话“,”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2)在《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了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
    (3)古代文人写诗填词,常常有夸张之语,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梳头头髻圆,爱水蟳埔姨。阔裤大裾衫,头花插欹欹。”实际上,早在2008年,包含“簪花围”在内的“蟳埔女习俗”便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①这项国家级非遗成为蟳埔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②与海蛎壳筑成的房屋相得益彰,③游客不断惊艳,④许多游客慕名而来,⑤这项国家级非遗成为文旅市场新的增长点。
    当下,传统观光旅游的“走马观花”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人们期待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非遗正在成为游客感受各地文化的重要触手。“非遗+旅游”使游客 A ,而能亲身投入到各类活动中,作为参与者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到吉林延吉,变装为“朝鲜族公主”,体验朝鲜族服饰的民族风情;在江苏南京,“打卡”秦淮灯会,感受秦淮灯彩的国潮韵味;去广西柳州,“嘣”一碗柳州螺蛳粉, B 。非遗项目在种类上、跨度上、数量上、可变性上,为旅游供给和旅游业态提供了耗不尽的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表示,旅游业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变化,由此挖掘产品和业态的深度,生发新的增量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利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了引号,请简要分析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地指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地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也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人依旧拼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他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隐伏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慌。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21.文中句子加点处多次使用“晴”,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假如我想用手去摇动这棵树,那绝对做不到。然而我们见不到的风却能随意使它晃动”。同样,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面对着许多无形的力量,我们也正被一双双无形的手摇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D 2.B 3.D 4.①材料一先提出墨子强调的天下之患的内涵,并从个人以及社会国家两个层面进行阐述。②接着阐述墨子对天下之利的看法,指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需依靠劳动才能生存,强调“赖其力而生”,并指出“兼相爱、交相利”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方法。③然后具体阐释“兼相爱、交相利”的内涵,包括物质财富的获取方式、平等对待任何人等。④最后说明“兼相爱、交相利”在个人和社会国家层面的价值、意义。5.①“兼爱”作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不二法门,要求人们平等待人,爱人如爱己,不损人利己,这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社会混乱,完善社会治理。②“兼爱”思想中的“非攻”主张反对不义之战,与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契合,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保障民众利益,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虽然人们可以从相互残害和抢掠中获得充裕的物质生活”错,原文是“人们充裕的物质生活不能从相互残害、相互抢掠中获得”。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主要是从他人角度提出的”错,原文是“墨子提出的这种爱,并不是单纯从自身出发或者是从他人出发,而是站在天下人的角度提出‘兼爱’”。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庄子的观点,意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也即道),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的典范,所以帝王和圣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上”。
    B.是老子的观点,意为“不要赞美靠锋利的武器征服别人的这种行为,如果赞美这样的行为就等同于乐于杀人。一个人乐于杀人,是不能得民心得天下的”。
    C.是孙武的观点,意为“根据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不打,坚持打也是可以的;根据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打,也可不打”。
    D.是墨子的观点,意为“大凡天下的灾祸、篡夺、怨责、仇恨,能够让它们不产生的原因,是人们相互关爱。所以仁爱的人称赞这种做法”。此项反映了墨子的“兼爱”思想。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材料一先提出墨子强调的天下之患的内涵“认为大国攻打小国、大家攻打小家、恃强者抢劫弱小、多数人暴虐少数人、智者欺骗愚昧的人、高贵者轻视低贱的人、寇乱盗贼无法禁止是天下所有的祸患”,,然后从个人层面“民有三患”,社会、国家层面“祸患表现为‘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②接着阐述墨子对天下之利的看法,认为“天下之利,是天下人、社会和国家获得普遍均等的物质层面的利益”,指出“人与禽兽的区别是人不能依靠本能,必须依靠劳动获得生存。‘赖其力而生’是对天下‘交相害’的批判,指出‘兼相爱、交相利’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方法”。
    ③然后具体阐释“兼相爱、交相利”的内涵,“首先,人们需要从劳动生产中获得物质财富;其次,人们要相亲相爱、投桃报李,彼此获得最大的利益”包括物质财富的获取方式、平等对待任何人等。
    ④最后“个人层面,人们之间‘兼相爱、交相利’,爱人利人,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社会和国家层面,‘兼相爱、交相利’取法于古代圣王,‘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天下就可以达到平治”,说明“兼相爱、交相利”在个人和社会国家层面的价值、意义。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中思想观点的当代价值的能力。
    ①材料一“墨子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不二之法”,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平等地对待任何人,不去做损害别人为自己谋利益的事情”,平等待人,爱人如爱己,不损人利己,“爱人利人,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天下就可以达到平治”,可见这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社会混乱,完善社会治理。
    ②“兼爱”思想中的“非攻”主张“不发生战争,爱戴天下人,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反对不义之战。而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正是和平与发展,墨子的思想与当下主题相契合;国与国之间之所以发生战争,是因为有利益冲突,“墨子提出在促进利益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世界的和谐”,他认为战争“只是少数人得利,对大多数人是有害的,那么这样为少数人的战争则不应该发动,也不可能给国家带来统治者想要的繁荣富强”,可见孟子的“非攻”思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保障民众利益,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6.C 7.D 8.①通过语言描写,如在徐城提到经济困境时,李掌柜毫不犹豫地说“先赊给你二百坛酒吧”,展现了他重情重义、乐于助人的性格。②通过李掌柜与其他人处事的对比,如不知所踪的船老大的对比,突显了李掌柜在危机中的果断与可靠。③旁人的担忧与李掌柜对徐城的信任形成对照,侧面烘托了李掌柜的宽厚仁义。 9.①推动情节发展,徐城因嗜酒与李掌柜相识成酒友,徐城带酒回临清引发开酒铺想法,徐城带酒摊上官司,李掌柜因酒解救徐城。②塑造人物形象,徐城嗜酒且喜以酒会友;李掌柜以酒为业、赊酒,展现了他的善良、义气和商业头脑。③深化主题,酒象征并见证了徐城与李掌柜的友情,反映了社会风貌和商业环境,体现了信任、互助的良好风气。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既是担心他喝坏了身体,也是猜测他要将‘德州原浆’转卖”错,李掌柜皱眉的原因是担心徐城贪杯影响健康,还劝他说“老徐,你得少喝点了,再好的酒也不能贪杯”,他并没有怀疑徐城会转卖酒。他后来得知,徐城带酒是为了给朋友们捎回临清,而非自己贩卖。
    B.“不仅体现出李掌柜重视友情,更表现出他对商业机会的敏锐洞察力”错,当时李掌柜只是先要帮助徐城,并未想到自己的商业利益,李掌柜重视友情高于商业利益。
    D.“是为了让‘德州原浆’收获口碑以增加酒坊的收入”错,李掌柜确实希望 “德州原浆”能在临清打开市场,但他主要动机仍是基于对徐城的友情帮助, 而非单纯为了增加酒坊的收入。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细致地描绘了徐城出狱后跪地抱住李掌柜大腿痛哭的场景”错,文章并没有对徐城出狱后痛哭的场景进行细致的描写,而是采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描述,“当即跪下来,抱住李掌柜的大腿放声大哭”;“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不准确,这个情节是很顺理成章的,没有增加戏剧性。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分为正面直接描写,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还有侧面烘托手法,如通过其他人的评价、环境烘托等;还可以采取诸如对比等方式。
    ①对于李掌柜的塑造,主要是正面直接描写。如通过语言描写,如在徐城提到经济困境时,李掌柜毫不犹豫地说“先赊给你二百坛酒吧”,展现了他重情重义、乐于助人的性格。解救了徐城之后,徐城说这辈子还不起这么大的情分,李掌柜说“男子汉大丈夫,这点挫折算什么,咱来日方长,我相信你能东山再起,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找个地方喝两杯”,也展现了他重情义,乐于助人的性格。
    ②通过李掌柜与其他人处事的对比,如船沉了之后,“船老大和他的伙计们都弃船逃生了”,得知死了人,“船老大不知所踪”,船老大是个不敢承担责任的懦弱者;而李掌柜却拿出大量钱财救出徐城,还帮他规划如何开店。不知所踪的船老大的对比,突显了李掌柜在危机中的果断与可靠。
    ③李掌柜赊酒给徐城,“伙计们回来后,都有些担心,这么多酒,一文钱都没收,万一是骗子”,而李掌柜却说“我和徐老板是多年的朋友了,他是个义气人,肯定不会黄了咱的酒”;徐城一走杳无音信,“伙计们私下里议论:这么长时间不回来,二百坛酒钱肯定是黄了”,李掌柜则决定亲自去看一看,还带了四坛好酒。旁人的担忧与李掌柜对徐城的信任形成对照,侧面烘托了李掌柜的宽厚仁义。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物象及作用的能力。
    ①推动情节发展,徐城爱喝酒,每次到德州都到李掌柜的酒馆喝酒,两人因酒结识,还成了好朋友,每次李掌柜都加两个菜陪徐城喝两杯;后来徐城给朋友带酒,李掌柜鼓励他开个酒铺,还佘了二百坛酒给他,结果徐城一走杳无音信,于是李掌柜带上四坛好酒去看他,发现他摊上了官司,于是李掌柜又是送酒又是送钱把徐城救出来。这些情节都离不开酒。
    ②塑造人物形象,徐城每次到德州都来李掌柜这里喝酒,并因此与李掌柜成了多年的朋友,徐城嗜酒且喜以酒会友;李掌柜是开酒馆的,以酒为业,他为了帮助徐城而赊酒,为了解救徐城而送酒,最后还帮助徐城开酒铺,展现了他的善良、义气和商业头脑。
    ③深化主题,李掌柜和徐城因“酒”而结识并成了朋友,酒象征并见证了徐城与李掌柜的友情;开酒馆,开酒铺等则反映了社会风貌和商业环境;李掌柜佘酒、送酒,“酒”体现了信任、互助的良好风气。
    【答案】10. CEF 11.B 12.D 13.(1)修养自己身心的人,哀伤与快乐不轻易出现,知道事情无法预料却能安然面对,这是德行修养的极致。(2)汉朝之所以不能有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盛世,是因为君王没有作为,并不是古代圣王之道不能够在后世重新流行起来。14.①作为子女要孝顺父母。②作为臣子要对君主忠诚。③无论关系亲疏,都应保持诚信和真实。④作为君主,应坚守仁义,任贤任能,赏善罚恶,禁暴诛乱。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至于顺应万物之本性使人的心灵逍遥自适,在遵循各种必然的事理中涵养自己的内在心灵,这就达到极致了。何必为了报答君主而有意去做!
    “乘物”和“游心”之间用“以”连接,表目的,中间不断开,“心”后C处断开;
    “托不得已以养中”的“以”表目的,连接前后内容,中间不断开,宾语“中”后E处断开;
    “矣”是句末语气词,后面F处断开。
    故选CEF。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动词,侍奉/名词,事情。句意:臣子侍奉国君。/做事勤勉,说话谨慎。
    B.错误。厌恶/相当于“何”,怎么。句意:哪里还有时间贪生怕死呢!/怎么会有不孝的呢?
    C.正确。
    D.正确。都是代词。句意:就被称为行霸道。/由此看来。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就被称为行王道”错误,原文是“天子微弱不能治诸侯,诸侯有能率其与国同讨不庭以尊王室者,则谓之霸”,可看出是被称为行霸道。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事”,修养;“施乎前”,状语后置句,“乎前施”;“至”,极致。
    (2)“治”,太平盛世;“由”,因为;第二个“复”,重新。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子之爱亲,命也”“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可知,作为子女要孝顺父母。
    ②由“臣之事君,义也”“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可知,作为臣子要对君主忠诚。
    ③由“国之交也,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作为使者传达言辞,既不能有溢美之言,也不能有溢恶之言,要传达真实的内容,“忿设无由,巧言偏辞”,由此可知,无论关系亲疏,都应保持诚信和真实。
    ④由“其所以行之也,皆本仁祖义,任贤使能,赏善罚恶,禁暴诛乱”可知,作为君主,应坚守仁义,任贤任能,赏善罚恶,禁暴诛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天下有两大法则:一个是自然的法则;一个是人间的规范。子女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是人的天性,无法从人心中解除;臣子侍奉国君,这是人间的规范,不论走到哪里都有君主的统治,这是天地之间无法规避的。这就叫作无法规避的大法。所以那些奉养父母的人,无论在什么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顺的极致;侍奉国君的人,无论什么事都能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的极致;修养自己身心的人,哀伤与快乐不轻易出现,知道事情无法预料却能安然面对,这是德行修养的极致。作为臣子,本就有不得已的时候。按照实际情况去做而忘掉自身,哪里还有时间贪生怕死呢!你只管尽力去做就行了!”
    我再把我听到的告诉你: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凡是相邻国家的交往,一定是通过诚信来求得安顺,与远方国家的交往就一定要通过辞令来表达对它的忠信。辞令必定有人来传达。传达使双方都高兴或都愤怒的言辞,是天下最困难的事。双方都喜悦,则言辞必定增添了一些过度的赞美,双方都愤怒,则言辞必定添附了很多过度的贬斥。凡是过度的言辞都是虚妄不实的,虚妄不实就没有人相信,没有人相信则传达言辞的人必定会遭殃。所以《法言》说:“传达真实的言辞,不要传达过头的话,那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那些以技巧来相互角斗的人,开始的时候都光明正大,后来就暗中较劲,到最后就耍阴谋诡计;遵循礼节饮酒的人,刚开始时都彬彬有礼,最后常常会迷乱,达到极致就放荡不羁了。凡事大都如此,开始时互相体谅,最后常常尔虞我诈;事情开始做时精简,快要结束时变得繁杂。
    有语言,就有风波;传达语言,就有得失。有风波就会有动荡,有得失就会有危险。所以愤怒的产生没有其他的缘由,就是因为浮华不实的言辞。野兽临死之时,会狂呼乱叫,气息急促,于是产生伤人的恶念。凡事过分苛责,别人就必然会萌发坏的念头来应对他,而他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假如连自己做了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谁又能知道最终的结果呢!所以《法言》说:“不要改变命令,不要勉强追求成功。过度就会犯错。”改变成命、勉强求成都会坏事。完成一件好事要经过很长时间,而坏事一旦酿成就无法更改,能不谨慎吗!至于顺应万物之本性使人的心灵逍遥自适,在遵循各种必然的事理中涵养自己的内在心灵,这就达到极致了。何必为了报答君主而有意去做!不如实实在在地传达国君的命令,这难道是很困难的事吗?
    材料二:
    臣司马光说:王道与霸道,并没有什么不同。过去,夏、商、周三代昌盛的时候,无论是制礼作乐,还是发动战争,都由天子决定,那么这可称之为行王道。天子势力薄弱,不能管理诸侯时,诸侯中有能力率领盟国共同征讨叛逆以尊奉王室的,就被称为行霸道。无论行王道还是霸道,都是要以仁义为根据的,任用贤能,奖赏善美,惩罚奸恶,禁绝凶残,诛除暴乱。二者只不过于名位上有尊卑之分,德泽上有深浅之别,功业上有大小之差,政令上有广狭之异罢了,并非像黑白、甘苦那样截然相反。汉朝之所以不能有夏、商、周三代那样的盛世,是因为君王没有作为,并不是古代圣王之道不能够在后世重新流行起来。儒者中有君子,也有小人。像那种俗儒,当然不能同他们治理天下,但难道就不能访求真儒并重用他们吗?像后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孔子,都是大儒,假如汉王朝能重用他们,汉家的功业岂止像现在这样!
    【答案】15.D 16.①环境烘托。首联、颔联通过描绘诗人居所的偏僻、幽静,天气的严寒,以及少有人迹的花径,表现出古梅生长环境的清幽,暗示了古梅的高洁品性以及诗人对它的喜爱。②人物活动暗示。诗人回忆与友人在两京梅花开时,沿着屋檐一同赏梅欢笑,这里虽未明确指出是古梅,但通过人物赏梅的活动,暗示出古梅的存在,引发读者对古梅的遐想。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尾联“忽忆两京梅发时,巡檐索共梅花笑”中的“两京梅发”指的是过去在京城时梅花盛开的景象,而“巡檐索共梅花笑”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共赏梅花时欢乐时光的怀念,并非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能力。
    ①环境烘托。首联“幽栖地僻经过少,花径不曾缘客扫”描写诗人所居之地偏僻而幽静,行人很少,也没有客人来访,因而花径不用打扫;颔联“积雪飞霜此夜寒,不知明月为谁好”,则写出天气的寒冷,天上只有一轮明月照耀,更增加了清寒之氛围。这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偏僻、幽静和寒冷,表现出古梅生长环境的清幽,暗示了古梅的高洁品性以及诗人对它的喜爱。
    ②人物活动暗示。尾联“忽忆两京梅发时,巡檐索共梅花笑”,由“忽忆”可知这是诗人因老友来访而引发的回忆,当年两京梅花开放时,我们曾经沿着屋檐一同赏花,那欢笑声似乎还在耳畔回响。此句有两个“梅”,虽没有明确直接描写古梅,但由人物赏梅的活动暗示古梅的存在,而且由“共梅花笑”可以想见古梅盛开的美丽情景,这样侧面写更引发读者对古梅的遐想。
    17.【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焉、省、已、暮。
    【答案】18.①修改为“这项国家级非遗作为蟳埔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③修改为 “游客不断为之惊艳”。19.①“走马观花”在文中表示游客旅游时只是在匆忙游览景点,而没有深入体验和了解当地文化。②“朝鲜族公主”在文中并非指真正的朝鲜族公主,而是指穿上朝鲜族传统服装的游客。20.A 不再仅仅是观赏者 B 享受舌尖上的独特体验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搭配不当,应该是“作为……的一部分,与……相得益彰”,将“成为”改为“作为”,修改为“这项国家级非遗作为蟳埔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③成分残缺,惊艳不可直接作谓语,修改为 “游客不断为之惊艳”。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走马观花”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语境用它来描写“传统的观光旅游”,由“人们期待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可知,传统的观光旅游不能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只是粗浅而匆忙地游览景点。由此可知“走马观花”在文中表示游客旅游时只是在匆忙游览景点,而没有深入体验和了解当地文化。
    ②“朝鲜族公主”在文中并非指真正的朝鲜族公主,结合“到吉林延吉,变装为‘朝鲜族公主’,体验朝鲜族服饰的民族风情”可知,这里是指穿上朝鲜族传统服装的游客。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 由“而能”可知,这里应有“不仅”“不再仅仅”这样的表达;再结合“能亲身投入到各类活动中”可知,这里应与之相反,是置身事外的那种观光者,可填:不再仅仅是观赏者;
    B 由分号可知,此处应与“体验朝鲜族服饰的民族风情”“感受秦淮灯彩的国潮韵味”一样,要写游客的感受;而“‘嘣’一碗柳州螺蛳粉”是吃美食,可填:享受舌尖上的独特体验。
    【答案】21.①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连续的“晴”字描绘了天气的实际状况。②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们盼雨不得的失望之情。22.①构成:连续使用四个短语,且字数、结构相同,语意相关。②表达效果:描述出云霓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特点,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云霓的动态美,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修辞手法,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这里运用了多个“晴”字构成反复的修辞手法,“晴”是天气状况,连续的“晴”字描绘了一连许多天的天气状况。
    ②反复出现的“晴”字单调而枯燥,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
    ③选文开头就写了人们盼雨,“不暇愁热,眼巴巴地指望下雨”,结果却是一连十多日都是晴天,甚至有的人都“绝望”了,多个“晴”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们盼雨不得的失望之情。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构成: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画线句“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连续使用四个短语,都是四个字构成,且都是“忽……忽……”的结构,“浮沉”“大小”“明暗”“聚散”都是相反的词语,因此这四个短语字数、结构相同,语意相关,故构成了排比。
    ②表达效果:此处在描写天边的云霓,“忽……忽……”和“浮沉”“大小”“明暗”“聚散”描述出云霓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特点,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云霓的动态美,排比的修辞因为字数、结构一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23.【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以一种常识或者生活现象作为引子。这句话中,“用手摇动树”代表着个人凭借自身有限的力量去改变事物,而做不到则表明个人力量在某些情况下的局限性。“风”在这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轻易地使树晃动,象征着那些我们无法直接看见、触摸,但却能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接着说“同样……我们也正被一双双无形的手摇动”,这里明确将话题引向我们人类自身。
    这双“无形的手”含义丰富,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
    首先,它可能代表社会环境和时代趋势。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如同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选择、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我们不得不适应这种变化,就如同被无形的手推动着前进。
    其次,它可以隐喻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就像被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
    再者,他人的期望和评价也可以是这双无形的手。我们常常会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评价、朋友的看法等,都可能对我们产生压力和影响,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被这些无形的力量左右。
    最后,无形的手还可以象征内心的欲望和恐惧。我们的欲望驱使我们去追求某些目标,而恐惧又可能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犹豫不决。这些内心的情感因素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和选择。
    写作时,应当思考材料的内涵,解读“风”“无形的手”可以代表什么,从而思考,如何借助外在的这些力量帮助自己进步和成功。比如可以把“外在力量”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组成文章主体结构。论证时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引证、举例论证等进行充分论证。比如可以把抓住时代趋势而成功的马化腾、俞敏洪等,与不能顺应趋势而被淘汰的摩拖罗拉等进行对比,还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增强论证效果。最后应结合青年身份思考,如何借助“无形的手”不断成长进步。
    立意:
    1.掌控情绪心态,书写精彩人生。
    2.传承文化基因,绽放人生光彩。
    3.顺应时代潮流,勇立时代潮头。
    4.警惕无形之手的负面影响,保持独立思考。
    5.善用无形之手,成就自我与他人。
    6.遵循社会规范,成就和谐人生。

    相关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卷docx、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共12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