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
1. 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B. 人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cm
C. 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20次D.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人食指指甲宽度在1c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能分辨鸟鸣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B.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们能分辨鸟鸣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
C.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B。
3. 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
A. 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B. 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分蒸发
C. 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D. 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
【答案】A
【解析】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
【详解】洗完头发后,为让头发干快些,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样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 如图所示的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它违背了光的某种规律,下面哪幅原理图能说明它违背的规律(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人看见勺子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图如下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 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等电器开启与关闭.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C.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D.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1)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2)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详解】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做成验钞机.红外线可以用在遥控器上,遥控器发出红外线,实现了无线控制家中的用电器,方便人们的生活.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详解】液态的称为水;固态称为冰;气态称为水蒸气(或蒸汽),据此运用物态变化名称的定义对选项进行分析可得,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7. 在水平路面上,甲、乙两车从时由同一起点同时向东运动,两车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10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5s内,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 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 0~5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5∼10s内,甲车路程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0~5s内,由s—t图可知甲和乙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相同时间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则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
C.在第10s时,两车相遇,路程相等,时间也相等,由可知,在0~10s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由B选项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观众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处减弱噪声;汽车装有倒车雷达装置,“哔哔”声提醒障碍物的位置,这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
【答案】 ①. 音调 ②. 声源处 ③. 信息
【解析】
【详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减弱噪音的方式有三种: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音;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9. 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71架战机组成“100”字样飞跃天安门上空,如图所示。若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战机是 ___________;以其中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是 ___________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 ___________的。
【答案】 ①. 运动的 ②. 静止 ③. 相对
【解析】
【详解】[1][2][3]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战机与天安门城楼之间位置有变化,所以战机是运动的;以其中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与战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其他直升机是静止的;这种现象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0. 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如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处下落到b处时,则甲下落的路程_________乙下落的路程;则甲下落的时间________乙下落的时间;属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前二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一空填:“甲”或“乙”)
【答案】 ①. 等于 ②. 小于 ③. 乙
【解析】
【详解】[1]观察频闪照片,可以看到甲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落的距离逐渐变大,说明甲球的速度在逐渐增大,因此甲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而乙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落的距离保持不变,说明乙球的速度恒定,因此乙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两球均从a处下落到b处,所以可以判断两球下落的路程相等。
[2]由于频闪摄影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所以照片中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因此,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甲球从a处下落到b处所经历的时间比乙球的少。所以甲下落的时间小于乙下落的时间。
[3]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以判断乙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甲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1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同时烧开相同的两壶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仔细观察比较还能发现:甲房间内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由此可以判断出甲房间的气温较______(选填“低”或“高”),若在倒开水的时候被烫伤,______(选填“开水”或“水蒸气”)会伤得更严重。
【答案】 ①. 液化 ②. 低 ③. 水蒸气
【解析】
【详解】[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白气”是由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环境更容易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白气”多,表明房间的温度低,“白气”少,表明房间的温度高,由此可知甲房间的气温较低。
[3]因为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
12. 平面镜前1m处站着一个儿童,身高1.5m,则他与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是______m,像的高度为______m。若平面镜向他移近0.5m,则镜中的像向他移近______m。
【答案】 ①. 2 ②. 1.5 ③. 1
【解析】
【详解】[1]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儿童离镜面1m,得出像距镜面1m,所以,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
1m+1m=2m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该同学身高1.5m,所以像高为1.5m。
[3]如果他向平面镜移0.5m,则他距离平面镜为
1m−0.5m=0.5m
可知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0.5m,则他和像的距离
0.5m+0.5m=1m
13. 小明在江门东湖公园游玩,看到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原来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______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看到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形成的。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折射 ③. 反射
【解析】
【详解】[1]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成像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
[2]透过水面看水下的鱼,光线经过了空气和水两种介质,发生了折射。
[3]湖面上的“倒影”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该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是虚像。
14. 如图所示,是60度,是25度,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那么在图中,界面是_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度。
【答案】 ①. ②. 65 ③. 30
【解析】
【详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所以,是界面,是法线。
[2]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一侧,所以,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由图知道是入射角,∠3=25°,所以∠4=65°,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
[3] OA是折射光线,所以是折射角,因为是60度,法线与界面垂直,所以折射角为
三、作图题(15题2分,16题2分,17题3分,共7分)
15.
(1)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请依次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3)如图所示,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烛焰S点的像S',并画出眼睛A点看到像S'的光路图。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故先过第一次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到达第二个反射面,同理先作法线,再作反射光线,注意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射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的玻璃中作出反射光线;当光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小问3详解】
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6题6分,17题6分,18题7分,共19分)
16.
(1)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秒表为______s;
(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在该实验中需要保持斜面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_________。若秒表每格为1s,根据图中的数据可计算全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中是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1) ①. 5.35 ②. 25 ③. 99.8
(2) ①. 便于测量时间 ②. 0.2 ③. 变速
【解析】
【小问1详解】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铅笔的长度为
[2]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5℃,温度计的示数是25℃。
[3]停表中小刻盘的分度值为0.5min,示数是1min,且过1~2中间的半刻线,大刻盘的分度值为0.1s,读数是39.8s,则停表的读数为
【小问2详解】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且斜面越陡,运动的时间越短,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小。
[5]为了使测量的时间更精确,因此选用停表测量时间。
[6]秒表每格为1s,其示数为5s,路程为1m,则全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7]实验中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来越短,则说明小车做加速的变速运动。
17. 如图甲所示,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它的像。
(1)本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
(2)拿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_________;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解决上述问题后,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5)实验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
【答案】(1)暗 (2) ①.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②. 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3)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4)不能 (5)变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小问2详解】
[1]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拿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2]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
【小问3详解】
本实验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可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小问4详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在位置,并非实际光线成形成的,所以为虚像,虚像不能出现在光屏上。
【小问5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因此蜡烛A变短,则蜡烛A的像变小。
18. 小明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给烧杯中的冷水加热,发现温度计的示数渐渐上升,他突然有个疑问: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吗?他进行下列3种猜想:
【猜想1】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由快到慢再快;
【猜想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由慢到快再慢;
【猜想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1)他组装题图甲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造成错误的原因是铁夹________(选填“B太高”或“A太低”);
(2)为了完成探究,除了图甲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增加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开始实验,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乙”或“丙”),此时气泡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丁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影响开始加热时温度上升速度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 ②. A太低
(2)秒表 (3) ①. 乙 ②. 汽化
(4) ①. 2 ②. 开始加热时,石棉网和烧杯吸收了部分热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1][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这是错误的,而烧杯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不能向下移动B,所以造成错误的原因是铁夹A太低。
【小问2详解】
做水的沸腾实验时,需要按一定时间记录水的温度,所以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小问3详解】
[1][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丙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乙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可知气泡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小问4详解】
[1][2]图丁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从图像上可以看出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故验证了猜想2,原因是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即石棉网和烧杯吸收了部分热量,所以水温上升较慢,然后水温上升加快,而水温较高时散热增加,水温上升又放慢。
五、计算题(共2小题,20题6分,21题7分,共13分)
19.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m深处,需4小时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1)10500m;(2)1.75km/h
【解析】
【详解】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则
由得,该海域的深度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
答:(1)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1.75km/h。
20. 如图甲所示,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被称为“中国奇迹”的“超级工程”,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
(1)一辆小客车匀速通过大桥用时40min,该小客车是否超速。
(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经15s行驶315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没有超速
(2)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客车匀速通过大桥的速度为
所以小客车没有超速。
【小问2详解】
由图像可知,汽车15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汽车匀速行驶的时间为
汽车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则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平均速度为
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21题6分,22题6分,23题7分,共19分)
21. 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______应选用编号A、B、C的琴弦进行实验,这个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分别为_________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答案】(1) ①. 一 ②. 控制变量法
(2)A、D、F (3)1.02
(4)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解析】
【小问1详解】
[1]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由表可知控制琴弦的长短和材料一定,横截面积不同,所以探究的是琴弦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有关,即猜想一。
[2]本实验中在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现象的影响时,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小问2详解】
若研究猜想二,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应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
【小问3详解】
要验证猜想三,必须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材料钢只有一组数据,这就必须使铜弦的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2,这样E、G、H即可验证猜想三。
【小问4详解】
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22. 汽车前后保险杠内安装有多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与前后左右各个物体间的距离,如图2,图3为超声波测量仪器的模拟实验装置图,模拟实验装置的使用说明书。
(1)如图1,汽车外部的后视镜是_________镜,能起到扩大司机视野的用途;
(2)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________用于测量物体间的距离,________能用于太空测距(以上两空均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激光”)
(3)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_____;
(4)若把铜铃放在乙的右边,以恒定的速度向右不断远离乙,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3,,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50,则此时声速为______m/s。
【答案】(1)凸面 (2) ①. 超声波 ②. 激光
(3)0 (4)不变
(5)344
【解析】
【小问1详解】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观后镜上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能起到扩大司机视野的用途。
【小问2详解】
[1]超声波雷达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计算物体的距离,倒车雷达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周围和太空没有空气,是真空,故超声波和次声波不能用于太空测距,但是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激光可以用于太空测距。
【小问3详解】
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由于声速相同,声音传递到甲乙的时间相等,故此时示数为0。
【小问4详解】
声音从铜铃到甲的时间,声音从铜铃到乙的时间,若把铜铃放在乙的右边,以恒定的速度向右不断远离乙,声音到达甲乙的时间差为
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且由于乙与甲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
【小问5详解】
由(小问4)可知,当时间差
声速为
23.
23. 汽车装有雷达装置,它在工作时会发出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HUD。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情况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而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的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丙)。
(1)“智能玻璃”具有_________功能;
(2)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便车内物体形成的像位于玻璃的_________(斜下方/正前方/斜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3)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___度;
(4)夏天,汽车在行驶时,车窗玻璃的___________(内侧/外侧)会出现小水珠,此时,应该把智能玻璃的温度调_________(高/低);
(5)根据图丙可知,车内光照度为_________Lx;当“智能玻璃”的透明度自动调节为50%时,则车外光照度为_________Lx。
【答案】(1)单向透光
(2)斜上方 (3)45
(4) ①. 外侧 ②. 高
(5) ①. 60 ②. 12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文中可知,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而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
【小问2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可知,车内物体形成的像位于玻璃的斜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小问3详解】
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由图可知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也就是像与物互相垂直,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度。
【小问4详解】
[1][2]夏天,汽车外温度高,车内开空调温度低,车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车窗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上,所以小水珠在车窗外侧,此时可以把玻璃的温度调高,水蒸气就不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了。
【小问5详解】
[1][2]由丙图可知,当透明度为40%时,车外光照度为150Lx,根据透明度的定义可求出车内光照度为
因为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所以当透明度为50%时,车外光照度为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用棒槌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显示屏显示甲、乙接收到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怡福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8℃D,9m/s,单位换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