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末,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澳大利亚西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折向西北,在澳大利亚陆地上停留较长时间,给当地造成严重灾情。下图示意热带气旋“艾利”的移动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1. 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时,达尔文盛行( )
A. 偏西风B. 偏东风C. 偏北风D. 偏南风
2. 热带气旋“艾利”完成大角度转向,主要取决于( )
A. 西北季风B. 盛行西风C. 东北信风D. 东南信风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时,达尔文地处低压中心东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偏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地区受夏季风(西北季风)影响,越往内陆,西北季风不断减弱,更多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热带气旋“艾利”移动路径折向西北。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台风“生成于水温较高的热带或副热带洋面”,热带或副热带洋面海水温度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抬升过程中,凝结释热,释放的热量使空气继续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抬升后,近地面中心气压降低,四周空气便向中心辐合,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空气作旋转运动,最终空气便旋转辐合抬升。
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20:00在杭州开幕,该日正好为秋分节气,秋分时刻为北京时间14:49:46。完成下面小题。
3. 亚运会期间( )
A. 杭州昼长与夜长相等B. 重庆日落时刻渐延后
C. 上海日出方位向南偏D. 北京的昼长比广州长
4. 秋分时刻,处于晨线上的地点是( )
A. 罗马(12.5°E)B. 都匀影视城(107.5°E)
C. 拉孔岛(167.5°E)D. 莫扬巴(12.5°W)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开幕时已经为秋分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杭州、重庆昼长小于夜长,重庆日落时刻渐提前,AB错误;北京纬度较高,冬半年昼长比广州短,D错误。就某一地点而言,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故上海日出方位向南偏,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秋分时刻为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14:49:46,晨线该日时间为6:00,位于120°E以西,根据15°对应1小时,1°对应4分钟,计算可知晨线经度约为12.5°W,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的方位:1、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下图为我国南海局部海域等深线(单位:m)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南岛东部海域的上升流分布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南海上升流主要分布在( )
A. 大陆架海区B. 大陆坡海区
C. 深海海盆区D. 河口浅海区
6. 海南岛东部海域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季节及原因分别是( )
A. 夏季营养物质丰富
B. 夏季海面水温更高
C. 冬季上升流范围广
D. 冬季海流南下加强
7. 上升流对途经该地的台风的主要影响是( )
A. 加强抬升B. 补充水汽C. 改变路线D. 损失热量
【答案】5. A 6. A 7. D
【解析】
【5题详解】
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平均水深133米,图中虚线表示海南岛东部海域的上升流分布范围,处于200米等深线附近,故南海上升流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区,A正确;大陆坡海区、 深海海盆区距离较远,深度更深,BC不符合题意,河口浅海区水深较浅,没有上升流存在,故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海南岛东部海域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季节是夏季,夏季气温高,河流水量大,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鱼类生长,A正确,B错误;冬季气温低渔业资源不丰富,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台风是发源于副热带海域的低压气旋,上升流从海底吹拂上来,底层海水温度低,表层海水温度高,上升流可以降低热量使得途经该地的台风的损失热量,D正确,上升流主要是在海水中,不能加强台风强度,改变台风路线,对台风水汽的补充作用小,故ABC错误,故选D。
【点睛】升降流的发生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北半球,当风沿着与海岸(位于风向的左侧)平行的方向较长时间地吹刮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所形成的风飘流使表层海水离开海岸,便引起近岸的下层海水上升,形成了上升流在远离海岸处则形成了下降流。
青海湖因气候变化,湖面发生升降,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成排滩坝(滩坝是滨浅湖区湖滩和坝的总称,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在沿岸湖滩长期堆积而成)。图1示意青海湖滩坝的分布,图2为近1.8万年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图示阶段②相比,阶段④形成的滩坝规模特征及原因是( )
A. 较小,湖面较低B. 较小,侵蚀较强C. 较大,堆积明显D. 较大,风力较小
9. 在滩坝的形成过程中,关于青海湖湖岸线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一滩坝形成过程中,湖岸线时进时退
B. 阶段②形成和结束过程中,湖岸线可能以垂向变化为主
C. 多条滩坝的形成,说明湖岸线相对稳定
D. 现今湖岸线相对大多历史时期,大致向陆地方向扩张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与阶段②相比,阶段④湖面水位高,带来的泥沙等物质较多,堆积作用更明显,所以形成的滩坝规模较大,C正确, A错误; 侵蚀较强会导致滩坝规模较小,与题意不符,B错误; 风力大小不是滩坝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在相对稳定的沿岸流和波浪影响下,砂砾稳定沉积而形成单一滩坝,此时湖岸线也相对稳定,A错误; 而多条滩坝的形成,说明湖岸线不稳定,时进时退,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①到②和②到③阶段,湖平面高度近乎垂直变化,很可能是这一高度湖床较为陡峭,导致湖岸线以垂向变化为主,湖岸线变率最大,B正确; 现今湖平面低于历史时期,说明青海湖面积在缩小,故湖岸线向湖泊方向退缩,D错误。 故选B。
【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海浪侵蚀B. 地壳运动C. 火山喷发D. 风力侵蚀
11. 当地农民将葡萄藤盘成篮子状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土B. 防风C. 增湿D. 降温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岛屿整体形态的变化属于大尺度上的地质作用所产生,外力作用一般只能对地表形态起到“修饰”作用,AD错误;根据材料提到的“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可以判断这里有火山活动,根据形状可以推测,火山喷发使得原岛屿中部出现火山口,海水通过火山口边缘低洼地区注入,形成现在的环形群岛,C正确;地壳运动一般使大尺度区域隆起或者凹陷,难以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B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夏季岛上北风频发”,“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可以推测出主要目的是“防风”,B正确;葡萄藤盘可以减少太阳照射、减小风速,因此可以减少蒸发,起到保湿作用,但不能增湿,C错误;该地不属于风力侵蚀特别严重的区域,且火山灰土壤较厚,因此保土需求不大,A错误;葡萄生长习性是喜光热的,因此不需要降温,D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而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决定了农业的类型、规模和布局。
日本自2008年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城市内部逐渐出现大量空置房屋及土地,影响城市原有空间结构。为了优化土地利用、消除空置,日本政府引导医疗、养老、教育等公益性设施向轨道交通车站地区集聚,提出了“选址优化规划”模式。下图示意日本“选址优化规划”模式实施前后的城市空间结构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日本城市内部空房、空地增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治安管理难度降低B. 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
C. 城市景观环境优化D. 城市防灾功能下降
13. 日本城市实施“选址优化规划”模式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①规划区内城市多核心发展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张③核心区域服务能力提高④城市形态沿铁路干线延伸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城市人口迁出,行政效率低下,经济缺乏活力,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增加,A错误;空房空地大量出现,城市内部人口密度下降,一些生活性服务业迁出,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变低,B错误;空房、空地等尤其是荒地的出现会导致城市景观的恶化,C错误;空房无人管理、建筑老化无法及时修整,容易引起火灾等,城市防灾功能下降,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选址优化规划”图中有多个中心区域,为周围居民提供服务,为多核心发展模式,①正确。“规划”主要措施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内部空地,城市总体用地规模不会扩张,②错误。城市核心区为城市功能引导区,医疗、养老、教育等公益性设施在此布局,服务能力提高,③正确。由图可知,城市形态发展主要是沿公交线路延伸,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截止到2020年10月1日为止,日本总人口1.2亿人中,占总人口的28.8%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日本的老年人口比例从1950年的不足5%,上升到2020年的28.8%,已经超过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
桂油是从肉桂树的枝叶、树皮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香料。食物中添加桂油不仅可以使食物保存得更久,还能产生独特的风味,很早就受到西欧人的痴迷。广东省罗定市榃滨镇被评为“中国肉桂之乡”,2022年肉桂种植面积达14.3万亩,占山地面积79%,肉桂产业总产值超过8亿元。下图示意榃滨镇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4. 西欧人热爱肉桂却无法种植,限制西欧地区种植肉桂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 年较差大B. 土壤肥力低C. 降水偏少D. 光热不足
15. 利用榃滨镇桂树枝叶、树皮加工成桂油工厂最适宜布局在( )
A. 罗定市区B. 榃滨镇C. 广州市D. 云浮市区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罗定市榃滨镇被评为“中国肉桂之乡”可知,肉桂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气候条件,而西欧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但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肉桂树的生长,D正确,C错误;欧洲西部土壤肥力较高,B错误;欧洲西部气温年较差小,A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枝叶、树皮加工成桂油,产品重量远小于原料重量,同时树枝叶、树皮容易腐烂,应尽快加工,因此工厂应布局在原料产地。结合材料分析,榃滨镇被评为“中国肉桂之乡”,拥有丰富的肉桂资源,且肉桂种植面积占山地面积的79%,这为当地加工桂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在原料产地附近建立加工厂可以减少原料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综上所述,利用榃滨镇桂树枝叶、树皮加工成桂油的工厂最适宜布局在榃滨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影响工业区位因素较多,各因素对不同行业的区位吸引力不同。工业区位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不仅需要综合分析多种成本因素,还要对工业在一定区位集聚的效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效益,以及政策、行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二、综合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横断山脉中北段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碉房被称为“白藏房”(下图),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当地农民用附近山坡上的白垩土粉碎后加水搅拌成黏土,夯筑干燥形成墙体,墙体厚,房顶平整,内墙垂直,外墙向内倾斜,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每年收获季节,藏族同胞会将山上的白垩土(松软的石灰岩)粉末化,加水搅拌成白色土浆装入茶壶,从墙头向下浇灌,直到土墙变白,这被称为“白色灌礼”。
(1)简述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与藏房特征的关联。
(2)分析当地“白色灌礼”习俗形成的原因。
【答案】(1)当地土石材料丰富,土木结构,便于就地取材;当地昼夜温差大,墙体较厚, 利于冬季御寒,夏季降温;当地处于地壳活跃地带,多地震,上窄下宽的墙体不易坍塌, 稳定性好;当地平地少,平顶设计,利于晾晒作物;当地太阳辐射较强,白色利于反光。
(2)白色土浆浇于墙体可防墙体腐坏(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固墙体;该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白色反射太阳辐射多,利于白天降温;受当地文化习俗影响,藏族尚白,用白色灌礼庆祝丰收。
【解析】
【分析】本题以“白藏房”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城乡景观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土石材料丰富,藏房属于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便于就地取材;横断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冬夏温差也大,墙体较厚, 利于冬季御寒,夏季降温;由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处于地壳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上窄下宽的墙体结构不易坍塌, 稳定性较好;地处山区,平地少,平顶设计,利于农作物的晾晒;当地太阳辐射较强,墙体白色利于反光,降低室内的温度。
小问2详解】
白色土浆浇于墙体可防墙体腐坏(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固墙体,使房屋的使用年限延长;该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而白色反射太阳辐射多,利于白天室内降温,使室内更加凉快;受当地文化习俗影响,藏族尚白,因而用白色灌礼庆祝丰收。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楞纸箱是由瓦楞原纸经过制板、制箱等环节制成,具有抗压、减震、质轻等特点。百年来,瓦楞纸箱逐渐取代了木箱,成为运输包装的主力军。奥地利制造工业发达,工业化造纸历史悠久,其瓦楞原纸以原木、木屑和废纸为原料,年产达230万吨。该国瓦楞纸箱多采用集中制板、分散制箱的生产模式:瓦楞纸板由大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集中生产,纸箱加工则分散给中小企业。下图分别示意瓦楞纸箱产业链、瓦楞纸箱。
(1)指出与木箱相比,瓦楞纸箱成为运输包装主力军的成本优势。
(2)从产业联系的角度,分析奥地利发展瓦楞纸箱产业的有利条件。
(3)分析奥地利瓦楞纸箱生产模式对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作用。
【答案】(1)瓦楞纸箱原材料来源广,木屑、废纸等原料成本低;瓦楞纸箱质量较轻,体积较小运输和仓储成本较低。
(2)奥地利造纸业发达,提供优质丰富的瓦楞原纸;制造业发达、物流业发达,工业产品门类多, 瓦楞纸箱产业的消费市场广阔,且为瓦楞纸箱产业提供生产设备。
(3)促进专业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集中制板,利于提高先进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分散制箱,市场适应性更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奥地利发展瓦楞纸箱产业发展为背景,涉及瓦楞纸箱成为运输包装主力军的成本优势、发展瓦楞纸箱产业的有利条件、生产模式对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作用。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其瓦楞原纸以原木、木屑和废纸为原料”可知,其制作的原料以原木、木屑和废纸为原料,原料的来源广、成本低;由材料“具有抗压、减震、质轻等特点”可知,瓦楞纸箱质轻、体积较小,因此运输的费用低,仓储成本低。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和图信息可知,上游:奥地利瓦楞纸箱原料丰富,制纸业历史悠久,为瓦楞纸箱提供丰富的瓦楞原纸;中游:集中制板,规模大,生产成本低;纸箱加工则分散给中小企业,带动相关的企业发展;下游:工业产品门类多、制造业发达、物流业发达,对瓦楞纸箱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促进纸箱产业的发展。另外,奥地利制造工业发达,为瓦楞纸箱产业提供生产设备。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瓦楞纸板由大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集中生产,采用集中制板,促进专业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集中制板,利于提高先进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纸箱加工则分散给中小企业,可以带动更多相关的企业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提高市场适应性,增强竞争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干线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全长约2838千米,每年货运量超过20亿吨。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长江沿线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雾成为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国家在长江航道沿线(沿江1km以内)建设了51个气象观测站点。左图为2016~2020年沿长江51站月累计雾日占比示意图,右图为2016~2020年沿长江51站各等级雾频次日变化图。
(1)据材料描述长江干线雾的时间变化特点。
(2)概括利于雾形成的近地面大气特点。
(3)雾是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简述能见度下降对航运不利的具体表现。
(4)影响雾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与水汽。研究发现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河段雾日天数呈下降趋势,据此推测影响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并说明你的推理过程。
【答案】(1)长江干线雾出现的时间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与日变化;雾日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1月;12月雾日最多,8月雾日最少;一天内,清晨时段大雾出现频次最高,午后(午后一傍晚)出现频次最低。
(2)水汽含量高,相对湿度大;温度条件适宜,气温相对较低;大气垂直结构稳定;大气水平运动弱;大气中凝结核多。
(3)能见度下降,无法在足够的距离上发现周围的船舶和碍航物,事故风险增大;能见度下降,不能及时发现附近的物标及航标等,给船舶定位、导航和停泊带来一定困难;能见度下降,船只航行速度下降甚至停运,影响航运运输效率。
(4)主导因素:气温。 推理过程:三峡库区蓄水后,库区水域面积增大,水汽来源增多,而雾日天数却减少,说明水汽不是导致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三峡库区蓄水后对周围局部小气候有夏季降温,冬季增温和白天降温、夜间增温的效应,使得雾日多发的冬季夜间温度升高较多,相对湿度减小,使得库区年雾日天数减少。故影响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的雾为背景,涉及雾的变化、雾形成的条件、雾对船运的影响、三峡蓄水后雾日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长江干线雾出现的时间不均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雾日出现最多的是秋冬季节,尤其以11月到次年的1月最多,12月份最多;夏季相对较少,尤其是8月份最少;日变化的特点是:清晨大约8时出现大雾的频次最高,午后出现大雾的频次最少。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长江沿线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雾成为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可知,要形成雾的地面条件有:近地面的空气含水汽多;温度相对较低,利于水汽凝结;大气垂直结构稳定,少对流运动;风力较小;大气中多凝结核。
【小问3详解】
雾是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能见度下降,无法在足够的距离上发现周围来船,并迅速判断他船动态以及他船所采取的避让行动,事故风险增大;能见度下降,不能及时发现附近物标和航标等,给定位和导航等造成较大的困难;能见度下降,船只航行速度下降甚至停运,影响航运运输效率。
【小问4详解】
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气温;推理过程:三峡库区蓄水,库区的水域面积增大,蒸发增强,大气的水汽含量增多,理应雾日增多,相反,雾日出现的频次下降,说明水汽不是导致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三峡蓄水对周边的局部小气候有调节作用,使周边地区夏季降温,冬季增温,白天降温,夜间增温,因此,使得雾多发的冬季夜间由于增温,相对湿度减小,使得库区年雾日天数减少,故影响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蜂窝状洞穴形成的条件是该地, 史费拉大裂缝是, 大裂缝表层水不结冰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