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第1页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第2页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第3页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第4页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第5页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第6页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第7页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第8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 课件,共35页。
    第四章 光现象 学业质量评价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时间:60分钟  总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沙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其作画过程是将沙子撒在平板灯台上,从灯台下方 射出的光被沙子阻挡后,会呈现出各种画面,如图所示。形成这种画面的光学原理 是( A )A2. 在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D )解析:树下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杯中“折”笔, 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空中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不符合题意;山峦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D3. 如图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射自行车尾灯,会发现尾灯很明亮。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A解析:自行车尾灯平而光滑,光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正 确,B错误;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尾灯不是光源,自身不能发 光,故C错误;人从侧边看自行车尾灯不太明亮是因为光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发生 的是镜面反射,很少有反射光线射向侧面进入人的眼睛,故D错误。4. 如图甲所示,“蜡烛在水中燃烧”,某时刻实验情景俯视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D )D解析:看到水中的“烛焰”是前面烛焰的光经玻璃板反射形成的“虚像”,因此在 烧杯一侧不会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故AB错误;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等 大,因此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沿③方向移动玻璃板,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可使乙图中的 像移到烧杯中,故D正确。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如图是中秋拍摄的一幅月上中天、 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关于“水中月”的形成,与下列现象的物理原理 相同的是( B )B解析:“水中月”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透过鱼缸侧壁看金鱼,是光的折射现 象,故A不符合题意;倒映在水中的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水中 月”形成原因相同,故B符合题意;古人用日晷计时,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阳光下树叶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 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6. 下列关于光现象形成原因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一组是( B )B解析:对镜梳妆,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现 象,故A错误;黑板反光是由于光线在黑板表面发生镜面反射所造成的。“一叶障 目”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凿壁借光,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雨后彩 虹,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立竿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故D错误。7. 公共场所安装红外节水龙头可起到节约水的作用。当有人靠近时,龙头内的红外 传感器接收到人体信号即开始放水,当人离开后便自动关闭。下列不可见光的应用 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C )C8. 如图所示,筷子斜插入盛有水的碗中,我们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向上“弯折” 了。在如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D )D9. 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 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C )C解析:如图所示,当小球从A点滚动到B点(水平向左运动)时,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 镜对称的性质,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从A'点运动到B'点,即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竖 直向上运动。10. 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 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为了让光斑P向右移动,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C )C解析:让光源S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减小,反射光向左偏 转,故光斑左移,故A错误;将镜面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与镜面的交点 左移,入射角和反射角不变,则反射光向左平移,故光斑左移,故B错误;让光源 S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反 射光向右偏转,光斑右移,故C正确;将镜面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反射面的位 置不变,入射点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的位置不变,光斑不移动,故D错误。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小刚中午在树荫下休息时,看到树下有如图所示的圆形光斑,他咨询老师后知 道这些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些光斑的形状是由 (选填“太 阳”或“树叶间缝隙的形状”)决定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太阳 3×108 12. (1)如图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 现白光;(2)在②区域中我们看到彩色光带,这是 ⁠现象。蓝 光的色散 13.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是5 m,现在使用一个平面 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 m,人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 m;若被测者的身高 为1.6 m,当他靠近平面镜移动1 m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为 m。2 1.6 14.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可以 判断:折射角等于 ,空气在界面的 (选填“上侧”“下侧”“左 侧”或“右侧”)。40° 左侧 15. 《旧唐书·魏征传》中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把粗糙的物体打磨光滑作为镜子,给自己梳妆打扮。梳 妆时人距离铜镜3 m,梳妆后人以0.5 m/s速度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在镜中成 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 s后人与铜镜中像的距离 为 m。不变 10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6. 请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 解析: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与人眼的连线与平面镜的 交点即为入射点,从而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和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17. 池底A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进入B点的人眼,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 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第18题7分,第19题5分,第20题8分,共20分)18. 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平 面镜水平放置,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 分组成,可以绕接缝ON翻折。(1)选择的白色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选填“光滑”或“粗糙”),且在实验过 程中光束要 纸板照射,这样做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解析:(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较粗糙些,光线射 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能看得清楚;纸板应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能 够在纸板上显示光路,实验应使光束紧贴着纸板射到O点;粗糙 紧贴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当A、B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在B上可看到反射光线, 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得出实验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 ⁠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解析:(2)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因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不合 理 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 性 (3)接着,在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应 ⁠ (操作方法),观察到纸板B面上 (选填“能” 或“不能”)呈现反射光束。解析:(3)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应将纸板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若纸板B面上不能显示光线,则 可以证明三线是共面的。将 纸板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不能 19. 小辉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在玻璃水槽中 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 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1)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1)由表中数据(或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 增大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从水中以32°入射角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为 ⁠;解析:(2)从表格中数据可得, 当空气中的入射角为45°时,水中的 折射角为32°。由光路可逆得,当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若入射角为 32°,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45°;45° (3)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发现,当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 (选填 “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解析:(3)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故折射 角不可能达到90°;不可能 (4)小辉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当他沿AO方向贴着E光屏射入一束光,F光屏上没有反 射光和折射光,可能原因是 ⁠。解析:(4)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反射光线始终处于同一平面内。因为光线AO是贴着E光屏入射 的,而题中F光屏上没有反射光和折射光,说明F光屏与E光屏 并不在同一平面,可能原因是F光屏绕直径NOM向前或向后折 转了一定角度。F光屏绕直径NOM向前或向后折转了一定角度 2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所准备的实验器材有透明玻璃板、支架、 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火柴。解析:(1)实验中需要探究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因而需要用 刻度尺测量;刻度尺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解析:(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既要观察到物体在平面镜 成的像,还要观察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以便标记像的位置, 因此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解析:(3)玻璃板如果没有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时,像会偏上或 偏下,所以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像重合;玻璃板没有垂直桌面放 置 (4)选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解析:(4)选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研究像与物的大 小关系;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如果有3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解析:(5)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 离越近,这样测量误差越小,故选2 mm;2 (6)点燃蜡烛A进行实验,小明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所成的像。解析:(6)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 置时,人眼应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A (7)利用一块光屏,通过实验证明所成的像是虚像,操作方法是 ⁠ ⁠。【拓展】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 因 ⁠ ⁠。解析:(7)为了确定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只需将光屏放置在 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如果没有即说明平 面镜成虚像;光屏放置在像的 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 水面相当于平放的平面镜,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 称 解析: 【拓展】水面相当于平放的平面镜,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因而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 倒影。感谢聆听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