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多版本多地区)含答案
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新八省通用,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新八省通用,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考试版A4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考试版A3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
5. 难度系数:0.6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广阔的亚马逊雨林深处,科学家们发现了四种微生物样本,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生存策略和生态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微生物的分类,下列哪种微生物与其他三项不同( )
A.酵母菌B.大肠杆菌C.青霉菌D.衣藻
【答案】B
【解析】酵母菌、青霉菌和衣藻均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大肠杆菌与其他三项不同,B正确,ACD错误。
2.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是我国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的所有生物和该保护区的所有川金丝猴分别属于( )
A.群落、种群B.种群、群落
C.生态系统、种群D.生态系统、群落
【答案】A
【解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由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因此保护区的所有生物为群落,该保护区的所有川金丝猴为种群,A正确。
3.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旅程中,科学家们常常利用实验手段揭示生命的秘密。已知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而本尼迪克特试剂(班氏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也能与还原糖反应生成有色产物。以下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直接向组织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即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B.使用本尼迪克特试剂时,无需水浴加热即可显色
C.若组织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还原糖
D.本尼迪克特试剂与蔗糖反应也会生成有色产物,因为蔗糖是还原糖
【答案】C
【解析】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A错误;本尼迪克特试剂同样需要加热才能与还原糖反应生成有色产物,B错误;若组织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其中含有还原糖,C正确;蔗糖不是还原糖,D错误。
4.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的某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
B.用特殊水解酶水解甘氨酸两侧的肽键,产生水的数量为6
C.用于鉴定该多肽的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D.用肽酶水解甘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3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图示为一条多肽链,该多肽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或第30位)和一个游离的氨基(位于第30位或第1位),A错误;用特殊水解酶水解3个甘氨酸两侧的肽键,要断裂6个肽键,需要消耗6分子水,B错误;用于鉴定该多肽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应先将A液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摇匀后再加B液,C错误;用肽酶水解3个甘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形成的产物是3条多肽链,要断裂3个肽键,消耗3分子水,所以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3个氧原子,D正确。
5.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亲子鉴定等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一幅DNA指纹技术应用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嫌疑人体内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受害人DNA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
B.DNA指纹显示,受害者和嫌疑人1、2、3与发现的样品中DNA有相同的区域
C.DNA指纹能用于案件侦破,原因是个体的D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具有特异性
D.罪犯样品和怀疑对象1、2、3进行DNM指纹比对,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
【答案】C
【解析】嫌疑人体内核酸有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分别为磷酸、核糖、脱氧核糖、5种碱基(A、G、C、T、U)。受害人DNA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分别为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A、G、C、T),A正确;不同的人的DNA序列并不是完全不同,如DNA指纹显示,受害者和嫌疑人1、2、3与发现的样品中DNA有相同的区域,B正确;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DNA指纹能用于案件侦破,原因是个体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具有特异性,C错误;DNA指纹显示,怀疑对象1的DNA指纹图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的样品最相似,故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D正确。
6.“小饼小葱加蘸料,烧烤灵魂三件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均匀地裹着孜然,在木炭的高温下,每块五花肉都被烤的滋滋冒油,又劲道又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件套”中的多糖都能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被人体吸收
B.五花肉中含有的脂肪是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五花肉中的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D.小葱细胞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有纤维素
【答案】D
【解析】“三件套”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纤维素不能消化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五花肉中含有的脂肪是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而糖类才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五花肉中含有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C错误;小葱为植物,其细胞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有纤维素,D正确。
7.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胆固醇等
B.糖被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等有关
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只依赖细胞膜的直接接触
D.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溶性离子不能自由通过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上还有少量的胆固醇,A正确;糖被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保护和润滑等有关,B正确;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除了依赖细胞膜的直接接触,还能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C错误;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因此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是亲水的头部,而内部是疏水的尾部,这样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具有疏水性,水溶性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8.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c、d分别为高尔基体、刚形成的溶酶体、内质网、衰老或受损的线粒体
B.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C.细胞器a、b、c、d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同
D.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a、b、c、d分别为高尔基体、刚形成的溶酶体、内质网、受损的线粒体,A正确;f表示b与c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B正确;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是完全相同的,具体成分有差别,因此细胞器a、b、c、d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似,不是相同,C错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D正确。
9.如下图所示,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进行幼体嫁接,将(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长出的伞帽与乙种伞藻的伞帽一样。该实验最能说明的是( )
A.伞帽的形态由伞柄甲直接决定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C.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D.伞藻形态结构的建成与假根有关
【答案】D
【解析】由于实验是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所以证明了伞藻的伞帽由假根决定,不能验证明乙的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因为假根内除了细胞核还有其他物质,只能说明伞藻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D正确,ABC错误。
10.如图为某细胞运输物质的两种方式,其中的①②表示运输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在运输时均消耗ATP
B.②可表示CO2或钠离子
C.运输①时伴随着载体蛋白的磷酸化
D.水分子运输可不经过通道蛋白
【答案】D
【解析】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结合题图可知,①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②物质的运输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①②物质运输的方向为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①②物质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CO2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B错误;运输①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故不发生载体蛋白的磷酸化,C错误;水的运输方式还有自由扩散,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正确。
11.下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a表示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D.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依赖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答案】C
【解析】分析甲图可知,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甲图中,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故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B正确;胞吞和胞吐作用不需要载体蛋白,C错误;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赖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D正确。
12.多酶片是一种可以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药物,如图是多酶片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均能够水解蛋白质,其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不相等
B.胰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质是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C.对于吞咽药片困难的患者,多酶片可碾碎后服用,不影响其功效
D.肠溶衣在酸性条件下不易被溶解
【答案】C
【解析】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均能够水解蛋白质,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7.0左右,因此两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不相等,胰蛋白酶的P更大,A正确;胰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B正确;酶作用条件较温和,胰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的最适pH为7.0左右,胃液的pH为1.5左右,多酶片碾碎后,胃液的酸性环境会使胰酶变性失活导致功效丧失,因此多酶片不可以碾碎后服用,C错误;由图可知,肠溶衣不容于胃液,肠溶衣在酸性条件下不易被溶解,可防止胰酶在胃中的酸性环境下变性失活,D正确。
13.下图为细胞中ATP及其相关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示意图(M表示酶,Q表示能量,甲、乙表示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的许多放能反应伴随着甲的消耗,能量储存在ATP中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物质甲的量相对增多
C.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可与多种功能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导致构象改变,活性也被改变
D.Q1可以来源于光能,Q2不能转化为光能,M1和M2不是同一种酶
【答案】D
【解析】细胞内的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关联,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A正确;物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由ATP水解提供,甲(ADP)增多,B正确;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可与多种功能蛋白结合,使相应蛋白质磷酸化而导致构象改变,进而导致其活性也被改变,C正确;光反应中ATP的合成,能量来源于光能,萤火虫发光过程中ATP中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M1是合成酶,M2是水解酶,D错误。
14.甲、乙两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B.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
C.装置甲中A瓶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实验中的葡萄糖溶液应煮沸后冷却到室温使用
【答案】A
【解析】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组和乙组互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错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氧气后再连通E瓶,检测无氧呼吸产物,B正确;装置甲中A瓶中放置NaOH的目的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正确;将葡萄糖溶液煮沸是为了排尽溶液中原有空气,为酵母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冷却是为了避免酵母菌在高温下失活,D正确。
15.龙血树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活血圣药”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图甲、乙分别为龙血树在不同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l/(cm2•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甲分析,温度为30℃和40℃时,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相等
B.40℃条件下,若黑夜和白天时间相等,龙血树能正常生长
C.补充适量的Mg元素可能导致图乙中D点左移
D.图乙中影响C、D、E三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答案】B
【解析】叶绿体消耗的 CO2速率是指总光合作用速率,根据总光合作用速率 = 净光合作 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可知 30℃时叶绿体消耗 CO2的速率 = 8+2 = 10 mml/(cm2·h); 40℃时,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 = 5+5 = 10 mml/( cm2· h),A正确;40℃条件下,龙血树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均为5mml/(cm2·h),若白天和黑夜时间相等,则黑夜期间(12小时)呼吸作用消耗5×12=60mml/(cm2·h),白天(12小时)有机物积累量为5×12=60mml/(cm2·h),一昼夜之后,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为0,植物不能正常生长,B错误;补充适量的Mg元素,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可能使龙血树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则光补偿点会降低 ,即D点左移,C正确;乙中影响 C、D 、E 三点均处于光饱和点之前,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都是光照强度,D正确。
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漏选得1分,其他不得分。
16.常见的能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和支原体。已知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其生活离不开细胞
B.支原体的大多数DNA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C.支原体与肺部细胞最显著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可用青霉素治疗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
【答案】AC
【解析】病毒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A正确;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其不含染色体,B错误;支原体是原核细胞,肺部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两者最显著的区别是原核细胞不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C正确;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不能用青霉素治疗病毒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D错误。
17.如图为与糖类相关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单糖A为果糖,则①是麦芽糖
B.若单糖A是脱氧核糖,则②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C.若单糖A是葡萄糖,则③在动物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
D.若单糖A是核糖,则形成④的碱基有A、G、C、U共4种
【答案】BD
【解析】若单糖A为果糖,①是由果糖和葡萄糖形成的蔗糖 ,A错误;若单糖A是脱氧核糖,则②是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DNA主要存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因此②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B正确;若单糖A是葡萄糖,则③表示多糖,在动物细胞中是糖原,是储能物质,C错误;若单糖A是核糖,则形成④表示核糖核苷酸,其碱基有A、G、C、U共4种,D正确。
18.图1、图2和图3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表示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B.图2中c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相应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图3的方式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D.水稻细胞内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信息传递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ABC
【解析】图1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a表示的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b表示靶细胞(乙细胞)膜上的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A正确;图2中丙细胞分泌的c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丁细胞)膜表面的受体d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图3中胞间连丝的方式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C正确;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即细胞骨架)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不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19.如图实验装置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向a侧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下列关于液面的变化及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
B.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C.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b侧液面高于a侧
D.若液面平衡后再向b侧加入蔗糖酶,液面会继续升高后保持稳定
【答案】BD
【解析】因为蔗糖的分子量大于葡萄糖,因此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即a侧浓度大于b侧浓度,所以开始时,a侧渗透吸水,液面上升,即开始时a侧上升,b侧下降;因为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所以a侧葡萄糖分子逐渐进入b侧,导致b侧溶液浓度逐渐升高,最终导致b侧溶液浓度高于a侧,b侧渗透吸水,因此一段时间后a侧下降,b侧上升,最终使a低于b,由于存在高度差,因此两侧的溶液浓度不相等,AC正确,B错误;若液面平衡后再向b侧加入蔗糖酶,蔗糖酶将蔗糖水解为单糖,可以通过半透膜,浓度下降,液面降低,D错误。
20.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下图2中甲、乙、丙为同一酶促反应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高温、低温的作用机理相似,均会使酶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催化功能
C.通过增加底物浓度降低竞争性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会降低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
D.随底物浓度的增大,丙组的反应速率低于乙组,可能与丙组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有关
【答案】BC
【解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使酶与底物结合机会下降,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A正确;非竞争性抑制剂改变酶空间结构,与高温的作用机理相似,均会使酶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催化功能 ,但和低温使酶活性下降机理不同,B错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降低竞争性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使底物和酶结合机会增大,会升高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 ,C错误;随底物浓度的增大,丙组的反应速率低于乙组,丙组的最大反应速率低于甲、乙组,可能与丙组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有关 ,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下图是关于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图甲)以及其中某种物质(图乙)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有机物b和c共同含有的化学元素通常是 。
(2)图甲d中参与构成植物细胞结构的化合物为 ,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d是 。
(3)a中构成人体细胞膜并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是 。
(4)构成图乙所示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结构的不同,在于其各自特有部分,分别为 (填数字),该化合物水解时需要消耗 个水分子,某种b分子由一条链构成,其分子式为C59H79O19N11,已知它由下列4种氨基酸组成:甘氨酸C6H14N2O2 、丙氨酸C3H7NO2 、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6H9NO4,则该蛋白质彻底水解最多产生 个氨基酸。
(5)a中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是 。
【答案】(1)C、H、O、N
(2) 纤维素 糖原
(3)胆固醇
(4)②④⑥ 2 10
(5)磷脂
【解析】(1)由图可知,b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c是核酸,核酸由C、H、O、N、P元素组成, 它们共同含有的化学元素通常是C、H、O、N。
(2)由图可知,d是多糖,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纤维素和淀粉,其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所以图甲d中参与构成植物细胞结构的化合物为纤维素,在人和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d是糖原。
(3)脂质a中,构成人体细胞膜并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是胆固醇。
(4)图乙所示化合物为三肽,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不同部分在于R基,图中②④⑥为R基,该三肽由3个氨基酸组成,形成2个肽键,水解时需要消耗的水分子数等于肽键数,所以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根据已知的氨基酸,甘氨酸中含有2个N,其中一个在R基中,而其他每个氨基酸都只有1个N,而该肽链含有11个N,因此该蛋白质彻底水解最多产生10个氨基酸。
(5)脂质a中,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是磷脂。
22.(10分)如图1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2为研究人员在流动镶嵌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脂筏模型。脂筏是膜脂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微区,主要由鞘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脂筏可以参与信号转导和蛋白质转运,细菌及其毒素等可利用细胞表面的锚定蛋白等受体进入宿主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细胞膜最可能是 (动物/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图中①由 构成;②是两性分子,即 。
(2)脂筏的存在 (填“会”或“不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据图2可以判断细菌与该细胞受体的结合会发生在 侧,该过程体现的细胞膜功能是 ,该模型表明脂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是 (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答案】(1)动物 蛋白质和糖类 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
(2)会 B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不均匀
【解析】(1)图1中,①为糖蛋白,②为磷脂双分子层,其中还含有胆固醇的成分,故该细胞膜最可能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图中①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糖类构成,其中糖类被称为糖被;②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是两性分子,即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
(2)由题干信息可知,脂筏的存在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因为脂筏是膜脂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微区,改变了膜的组成结构,从而影响膜的流动性;据图2的“脂筏模型”及题意可知,锚定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即B侧),故细菌与该细胞受体的结合会发生在B侧;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该模型表明脂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3.(12分)洋葱的叶有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某同学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生物学实验。
(1)若要用洋葱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应选洋葱的 叶,并用细胞质中 的运动作为标志。
(2)为探究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甲所示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I.该细胞作为一个渗透系统是由于它的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如果该细胞放入含有少量蓝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到该结果,则图中①、②处的颜色分别为 、 。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是 (填选项)。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Ⅱ.若将该细胞分别放置在M、N两种溶液中,对细胞的失水量进行测量和统计,得到图乙所示结果。M溶液的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溶液的浓度。在N溶液中,该细胞所发生的现象是 。在N溶液中,由m点到n点过程中该细胞的吸水力将 ,而整个细胞体积 。
【答案】(1)管状叶 叶绿体
(2)原生质层 蓝色 紫色 ABC 大于 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变小 基本不变
【解析】(1)由于洋葱的管状叶具有叶绿体,可以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因此若要用洋葱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应选洋葱的管状叶。
(2)I.探究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该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即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据图所示,①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间隙,②为细胞液,把该细胞放入含有少量蓝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中观察,由于细胞壁全有全透性,因此①处为蓝色,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含有少量蓝墨水的0.3g/mL蔗糖溶液不能进入液泡中,②为液泡本身的颜色紫色。图示中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了分离,此时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也可能达到内外平衡状态,因此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故选ABC。
Ⅱ.据图乙所示结果可知,M溶液中细胞失水快,所以M溶液的浓度大于N溶液的浓度。在M、N两种溶液中,该细胞所发生的不同现象是细胞在M溶液中只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在N溶液中细胞先失水后吸水,说明先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发生了质壁分离的复原。在N溶液中,由m点到n点过程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发生溶质微粒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逐渐吸水,在该过程中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但由于细胞壁伸缩性,基本不发生形变,因此整个细胞体积基本不变。
24.(14分)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 等光合色素不能合成,使光反应受阻,该植物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的光补偿点(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光照条件下植物合成ATP的场所有 (填细胞具体结构),而在黑暗、氧气充足条件下,CO2是从 (填细胞具体结构)中释放的。
(3)t2时刻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的原因是 ,t4时补充CO2,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 。
(4)图1装置在密闭无O2、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幼苗的有氧呼吸速率增加,原因是 。
(5)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O2浓度,其原理是 。
(6)图3表示利用该植株幼苗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排除装置中各种物理因素的影响,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 (填某种物质)引起的,适宜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瓶内幼苗 (填“呼吸速率”或“净光合速率”或“总光合速率”)。
【答案】(1) 叶绿素 增大
(2)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线粒体基质
(3)有部分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增加
(4)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逐渐积累,使容器内氧气浓度升高,有氧呼吸速率增加
(5)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6)氧气 净光合速率
【解析】(1)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因此该植物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的光补偿点会增大。
(2)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TP的合成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在黑暗、氧气充足条件下CO2是由有氧呼吸产生的,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是在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3)据图可知,t2时刻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由于植物一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也可进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作用强度;t4时补充CO2,导致暗反应阶段中的CO2固定过程加快,而C3的还原(消耗量)几乎不变,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增加。
(4)在密闭小室内,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使得有氧呼吸速率增加,故照光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幼苗的有氧呼吸速率增加。
(5)农家肥富含有机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会释放出大量CO2供植物所利用。
(6)由图3可知,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保持瓶内二氧化碳的平衡,植株幼苗在适宜光照下,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部分用于植株幼苗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释放到瓶内,使瓶内氧气增多,引起小液滴向右移动。故若排除装置中各种物理因素的影响,图3中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氧气引起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适宜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瓶内植株幼苗净光合速率。
25.(10分)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 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 (填“上移”或“下移”)。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
(2)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
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 。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 。制约曲线增加的原因是 。若该酶是胃蛋白酶,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 ,原因是: 。
【答案】(1) ab 上移 底物已被完全消耗掉
(2)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酶促反应速率 受酶浓度的限制 不变 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pH为10时胃蛋白酶已经失活,再改变pH,酶的活性不会恢复
【解析】(1)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甲图中可以用ab段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将酶换成无机催化剂以后,曲线应该向上移动。底物一定量时,乙图中160min时,底物被完全消耗完,因此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
(2)分析丙图曲线: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y轴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酶的活性最高)。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y轴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bd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浓度的限制(酶的活性)。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催化分解的底物应该是蛋白质,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不变,原因是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pH为10时胃蛋白酶已经失活,即使再降低pH,酶活性也不会恢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新八省通用,人教版2019选必1+选必2前2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选必1全部+选必2前2章考试版A4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选必1全部+选必2前2章考试版A3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浙科版2019,必修一第1~3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浙科版2019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必修1第13章考试版A4浙科版2019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必修1第13章考试版A3浙科版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浙科版2019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浙科版2019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浙科版2019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江苏专用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江苏专用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考试版A3江苏专用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江苏专用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江苏专用docx、高一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江苏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