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4-17328830587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4-17328830587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4-173288305876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2-1732883055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2-17328830556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2-17328830556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0-17328830525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0-17328830526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1-1732883053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1-17328830531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3-17328830565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455855/5-17328830600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统编版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新高考八省专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新高考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统编版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1(新高考八省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展开(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1—6单元(统编版必修上册,侧重第5、6单元)。
5.难度系数:0.7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1. 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所谓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B.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C. 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
D.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2.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现代化建设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变化,乡村社会秩序已经纳入国家基层政权建设之中。
B.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
C. 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每一个个体与乡村之间息息关联,乡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D. 从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三个巨变来看,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
3. 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
B.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C.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D.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臧克家《三代》)
4. 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
5. 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材料二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文本二
秋夜(节选)①
巴 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必必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枢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仍细致交代自己“收拾行李”“乘船到上海”“洗澡”“吃饭”等琐屑之事,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推进更合理。
B. “在此地似乎都太渺小”,作者的这一看法,是基于把“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同鲁迅先生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而得出的。
C. 文中“更猛烈的寂光”“微红的新月”等形象极富象征意味,象征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却并未消失,转化为崭新而强大的能量。
D. 文中节奏急促、语势强烈的大量短句,既可以传达出作者惊闻鲁迅逝世的急迫心绪,也能细致而严密地阐发对伟大人物价值的理性思索。
7.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营造了一个雨骤风狂、昏暗压抑的环境氛围,一是为了揭示现实的残酷,二是为了反衬鲁迅先生的光芒。
B. 文中反复提到鲁迅先生“燃烧的心”,作者借此想表现鲁迅先生为了帮助青年,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C. 梦境中,鲁迅先生的一席话是期望我们:管自己生活,勇敢追求真理,不在暴力面前低头,勇敢向光明前进。
D. 文章通过梦境来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其精神品质;通过现实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8. 文本一中画线部分作者为什么说“因鲁迅的一死”既“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又“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请简要分析。(4分)
9. “比较阅读”是指通过对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见解。比较角度的选择是比较阅读的关键所在。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若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你认为最佳的“比较角度”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和依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皇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材料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10. 材料一种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皆仓皇A吠噬B狂走C者D累E日F至无雪G乃已H然后始信I前所闻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甚不自是也”与“由是感激”(《出师表》)中的“是”字意思不同。
B. 众人,文中指多数人,与“今之众人”(《师说》)中的“众人”意思不同。
C. 师道,文中指学习道理,与“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的“师道”意思相同。
D. 童子,指幼儿,与此用法相同的还有“松下问童子”(《寻隐者不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韩愈奋然不顾世俗,冒着世人的嘲笑和侮辱,招收后辈学生,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柳宗元认为他是个狂人。
B. 柳宗元以庸、蜀之狗吠日、南越之狗吠雪的事件作类比,对当世“耻师”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辛辣讽刺。
C. 士大夫们不愿意拜师学习,是不正常的心理在作祟,他们认为向地位低的人学习是羞耻的事,向官位高的人学习有阿谀奉承的嫌疑。
D. 材料二用三组对比论证充分论证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这一分论点,相对于《师说》首段的“立”而言,此段属于“破”的论证方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4. 材料一中,柳宗元不愿意做韦中立老师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闲居·并序(节选)
[东晋]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晏,寒华徒自荣。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小序交代了写作此诗的缘由,时人大多喜爱重阳节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B. “露凄”四句,通过露水、暄风、天空、燕子、雁声等意象表现天朗气清的秋景。
C. “酒能”两句很直白地说出酒和菊花的作用,显示出诗人对它们特殊的爱好。
D. 尾句中的“寒华”指重阳之菊,和“采菊东篱下”中的“菊花”寄托的感情不同。
16. 诗序中说“寄怀于言”,请结合选诗内容简要分析诗人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
工作之初,看着____①____的顾客, __ ② _的商品,张秉贵也曾有过胆怯,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接待顾客时也不熟练,不得不跑去问同事,为此张秉贵一度自卑苦恼。但是张秉贵没有被困难打败,反而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己。为了算账快,张秉贵学习了饭馆服务员的口算方法,___③____,即使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糖果,他也能做到一口报价。为了提高包装速度,他在空闲时间利用碎砖头和瓦片当块点心,用锯末当零点心,用旧报纸当包装纸练习包装,最终将称包捆扎一套糖果的时间由过去的三四十秒提高到12秒,最快达到10.05秒。天道酬勤,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张秉贵练就了“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功夫。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遇到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他也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
18. 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机器”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B. 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 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D.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4 年夏季,①北半球多地民众都经历了空前绝后的酷热。②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宣布,③2024年8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⑤地球冰冻圈也正在加速变化。⑥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⑦包括冰川、冻土、固态降水、海冰、河冰、湖冰等组成。⑧冰冻圈对气候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⑨是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纽带和关键性因素之一。
____A___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范围也有直接影响。冰川退缩和多年冻土融化,会降低山地稳定性,并使冰湖的数量增加、面积变大,增加发生山体滑坡、冰川泥石流和洪水的可能性。冰冻圈退缩还会破坏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应对冰冻圈急剧退缩,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是最有效的方法。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冰冻圈发生广泛而迅速的变化。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热量,___B___,进而导致冰冻圈退缩。所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仍是减缓气候变暖、减少冰冻圈退缩的主要途径。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2.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陶行知《自立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广东专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广东专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广东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6单元广东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6单元广东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广东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广东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广东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3(新高考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3(新高考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3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3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6单元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3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6单元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3参考答案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3答题卡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3答题卡新高考通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统编版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这是一份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统编版通用,必修上册1~6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全解全析统编版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6单元统编版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6单元统编版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参考答案统编版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答题卡统编版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卷02答题卡统编版通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