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多版本多地区)含答案
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二第1+2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展开
这是一份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二第1+2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02全解全析人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02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二第1-2章考试版A4人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02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二第1-2章考试版A3人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02参考答案人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02答题卡人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02答题卡人教版2019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二第1-2章。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同学假期期间去农村的亲戚家里体验了一下收割玉米的劳动,该同学尽管戴了手套,手还是很快就磨出了水疱,而且又渴又累,特别是腿酸得都要站不住了,深感劳动的艰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疱中的液体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对水疱不作任何处理也会自行消失,这是因为其中大部分的液体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C.该同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小分子有机物的微粒数量
D.腿酸是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使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所致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合成就发生在该“媒介”中
B.葡萄糖、通道蛋白、尿素、血浆蛋白等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C.该“媒介”的组成只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D.并非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该“媒介”
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C.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控制
D.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4.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种神经元的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直接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B.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
C.3种神经元都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等组成,并且神经末梢只位于轴突末端
D.3种神经元尽管突起数量不同,但末端形成的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
5.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C点会持续兴奋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
C.在图3中,若用某种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降解乙酰胆碱)活性的药物作用于突触间隙,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将会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6.芬太尼是全球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脂溶性很强,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长期使用会成瘾。芬太尼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芬太尼通过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结合来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
B.芬太尼作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严密监控下进行
C.芬太尼经一系列作用会抑制图中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D.芬太尼的作用导致的膜电位变化并未使神经元产生兴奋
7.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是一种分级调节系统
B.糖皮质激素能与受体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识别结合,进而发挥作用
C.图中激素a是肾上腺素,其分泌增多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
D.长期的情绪压力可使机体释放糖皮质激素增多
8.抑制素(INH)是一种主要由卵巢分泌的蛋白类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科研人员制备了INH的抗体并在大鼠发情期注射给大鼠,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INH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注射的INH抗体可在机体内与抑制素结合,解除其作用
C.注射INH抗体后,促卵泡激素及孕酮含量均上升
D.由实验数据推测INH可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卵泡发育
9.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机体会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相应地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调定点上移。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发热时会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三个阶段,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阶段I调定点上移,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实现体温的升高
B.阶段Ⅱ机体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阶段Ⅲ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
D.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参与三个阶段的体温调节过程
10.位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能与周围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二者的结合可使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因自我凋亡而失效,它像免疫系统的“刹车”,可避免过激的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利用该机制可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在体内生存和增殖,这就是肿瘤免疫逃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D-L1蛋白和PD-1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机体出现肿瘤,这与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低下有关
C.肿瘤细胞下调PD-L1的表达以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力
D.抗PD-L1抗体和抗PD-1抗体均可以用于肿瘤的治疗
11.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处理和暴露抗原信息,并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再激活信号分子(S1和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如图是DC细胞参与免疫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免疫细胞是在骨髓中生成与成熟的
B.淋巴细胞不能像DC细胞一样作为抗原呈递细胞
C.S1和S2被激活后会促使辅助性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D.辅助性T细胞只有参与体液免疫时才会分泌细胞因子
12.为了研究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①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②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
B.图②中B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低
C.若图①中光照改为从顶端垂直照射,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
D.图②过程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因为无尖端不会受光照的影响
13.下表为适宜浓度的α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3)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种类不同,表中“?”处理方式为清水处理
B.若实验用的N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NAA时,胚芽鞘长度会减少
C.NAA与GA3可调节植物基因表达,二者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D.NAA与GA3不是由燕麦胚芽鞘产生的,但同样具有微量而高效的特点
1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检测、濒危动物保护、渔业生产等实践活动中,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农田某种杂草种群密度时,调查前应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
B.调查某湖泊鲤鱼种群密度时,第二次误用网眼比第一次稍大的渔网捕捞,估算值基本不受影响
C.可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或粪便DNA检测法调查猛禽、猛兽和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密度
D.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并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开发出一些种群密度调查的新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只能用来调查种群密度
B.可以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照片或者视频调查种群数量
C.分析动物粪便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调查种群数量
D.利用动物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开展野外种群数量的监测
16.梭梭是一种常被用于修复干旱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先锋植物。在某时间点,研究人员调查了三个不同地下水埋深的梭梭种群的不同龄级个体数目,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1的数量变化可用模型描述
B.与种群1和种群2相比,种群3的根系更发达
C.种群密度能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可用样方法调查梭梭种群密度
D.种群1和种群2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数量可能呈增长趋势
17.通常情况下,种群密度的变化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同时出生率与死亡率也会随着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秦岭地区某大型鸟类的种群密度及其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状态下,种群密度小于n1时,该生物濒临灭绝
B.通常情况下,若种群密度大于n1,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
C.在种群密度由n2增至n3的过程中,种内竞争将逐渐减小
D.种群密度在n3前后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使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18.如图表示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对某害虫防治前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防治措施可能是引入了捕食者、寄生生物或竞争者
B.据图分析,对该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措施可能为用性引诱剂处理害虫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均能影响害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害虫的环境容纳量与其种群密度无关
19.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有机整体。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死亡率高的种群,种群数量就小 B.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有的特征
C.年龄结构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种群密度调查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2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对应的实例或运用,匹配错误的是( )
A.AB.BC.CD.D
21.研究人员对某森林群落部分鸟类基层遇见率(调查者在森林各个分层遇见某一物种的频率)及其生态位宽度(鸟类在群落中利用的资源越多样且越均衡,其生态位宽度越大)的研究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群落结构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B.鸟类的分布呈现垂直分层结构,栖息地和食物是主要影响因素
C.黑鹎与白头鹎在冠上层生态位重叠度高,种间竞争激烈
D.相较于其它鸟类,红头长尾山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
22.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断层,断层对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中,绝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是风媒花
B.在森林的不同区域,优势物种的更迭速度没有差异
C.森林的断层处能为一些生物提供较适宜的生存环境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
23.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以下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的动物善于攀缘生活
B.草原动物多善于挖洞或奔跑
C.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
D.苔原植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
24.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BC阶段,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的种群密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B.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25.如表是某自然水域不同主要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栖息位置和主要食物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水域的鱼种所占质量百分比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这属于群落的演替
B.有些鱼种某一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为0,意味着其在竞争中占劣势并导致灭亡
C.方氏云鳚鱼和斑尾刺虾虎鱼的栖息位置相同,两者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
D.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往往取决于植物的垂直结构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5题,共计50分。
26.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产生冷觉的A表示 。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B表示 ;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激素 (填数字)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调节。
(3)图中的C主要是指 。在血糖调节方面,与④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
(4)某同学乘坐过山车时,因恐惧、紧张,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 运输,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该同学坐完过山车后,心率不能立即恢复正常状态,与神经调节相比,这体现出体液调节具有 的特点。
(5)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该病。请回答:
①“渐冻人”肌肉萎缩,肌肉属于反射弧中 的一部分。
②用针刺“渐冻人”皮肤,患者 (填“有”或“没有”)感觉。
(6)写出冰水刺激引起人的骨骼肌战栗反射弧 。
27.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下图是艾滋病疫苗制剂引发恒河猴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队”,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图1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组成部分是 。⑤细胞可由 (填名称)增殖分化而来。
(2)HIV颗粒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可与图1中 (填序号)细胞表面的受体互作,使HIV侵染宿主细胞。Env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通过体液免疫途径产生物质B,物质B的作用是 。因此,Env蛋白是制备HIV疫苗的重要靶标。
(3)科研人员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缓释组恒河猴体内植入缓释装置,2周内缓慢释放含有Env的缓冲液。常规组恒河猴一次性注射Env含量及体积均与缓释组相同的缓冲液。
①Env作为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经 等一系列过程,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这是激活后续免疫反应的重要条件。
②分别检测两组恒河猴体内被Env激活的B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表明 组抗原激发免疫效应的效果更佳。
③科研人员对两组恒河猴所产抗体的效果进行检测。为保证实验的安全性,科研人员选择能够模拟HIV但遗传物质中去除了病毒复制所需基因的假病毒来评估抗体效果。假病毒应具备的特点包括 。检测结果显示,缓释组所产生的抗体能更有效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A.外壳具有Env蛋白 B.内部遗传物质为RNA
C.能够侵染宿主细胞 D.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④接种后第8周,科研人员分别用与之前相同的接种方法,对两组恒河猴进行了二次免疫接种,检测抗体产生量,结果如图3.由图可知,第2次接种后,两组恒河猴体内抗体量均快速增加,原因是 。
(4)研究人员推测缓释接种方法模拟了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接种过程中Env能持续接触免疫细胞。Env蛋白表面具有多种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位点,图4为两种接种方式所产生的抗体与Env蛋白结合的结果示意图。请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推测,产生图4所示结果的原因是,缓释接种方式相对于常规注射接种 。
28.在验证生长素类调节剂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全部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进行分组,每组10根切段,再把每组切段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实验二重复实验一的操作,结果见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生长素类调节剂A对胚芽鞘的伸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2)实验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 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同组中的不同切段 。
(3)将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的目的是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实验中生长素类调节剂A应溶解于 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
(5)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 mm。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
(6)图2中,浓度为0.1 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作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填A:舍弃;B:修改;C:如实填写),为保证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
(7)若要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促进作用最大的生长素类调节剂A的浓度范围,应如何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29.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
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 (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图中K是指 量。
(2)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 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ln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 个。
(3)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中,通常要将试管振荡几次,其目的是: 。
(4)在探究“培养液中醇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对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曲线Ⅲ表示统计结果,则λ点之后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出两点)。
30.群丛是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群丛的植被,其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外貌、结构以及生境特点等均相似。如图为1982~2011年梁子湖水生植被在数量及类型上的变化情况。
(1)一个群丛 (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梁子湖水生植物有的浮在水面上生长,有的沉入水中,还有一部分挺出水面生长,这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种植挺水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华”的发生,原因是 。
(3)2002年到2011年间人类对梁子湖进行了保护性开发,该群落发生了 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β多样性是指某特定时间点,沿某一环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变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若梁子湖1992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60,2011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80,两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为0.5,根据以上信息,理论上可以计算1992年群落和2011年群落的共有物种数为 (填数字)。检测指标组别
促性腺激素(mIU/mL)
性激素(ng/mL)
卵泡质量(g)
成熟卵泡个数(个)
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素
孕酮
对照组
8.53
15.18
8.86
0.63
28.67
实验组
25.36
15.19
11.78
0.91
35
实验分组
溶液种类(mg/mL)
胚芽鞘长度(cm)
甲
胚芽鞘初始长度
2
乙
?
4
丙
GA3
10
丁
NAA
6
戊
NAA+GA3
14
选项
概念
实例或运用
A
种群密度
每平方米稻田里有东亚飞蝗10只,每立方米水体里有鲫鱼10条
B
物种丰富度
某山区共有低等植物840种,高等植物2888种,动物5000余种
C
年龄结构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中的年龄结构数据,预测人口的变化趋势
D
物种的生态位
旱獭、仓鼠等啮齿类动物在冬季会冬眠,有些动物则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
物种
基层遇见率(×100%)
生态位宽度
冠上层
冠中层
冠下层
小乔木层
灌丛
草丛
地面
黑鹎
0.7651
0.2159
0.0159
—
0.0031
—
—
0.0970
白头鹎
0.8738
0.0395
0.0791
—
0.0076
—
—
0.0469
栗背鹎
0.3029
0.5330
0.1428
0.0156
0.0057
—
—
0.2536
灰眶雀鹛
0.0050
0.0930
0.0710
0.1176
0.6785
0.0146
0.0203
0.1740
红头长尾山雀
0.1579
0.3276
0.1574
0.1538
0.2033
—
—
0.5813
种类
各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
栖息位置
主要食物种类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矛尾虾虎鱼
13.19
10.15
10.45
14.97
底栖
钩虾、糠虾等
方氏云鳚鱼
12.09
3.08
0
0
近岸底层
海蜇虾、浮游动物
斑尾刺虾虎鱼
0
0
5.00
14.29
近岸底层
幼鱼、小型软体动物
安氏新银鱼
5.49
0
0
16.33
近岸上层
小型鱼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苏教版2019,选必1+选必2前2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苏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苏教版2019选必1+选必2前2章考试版A4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苏教版2019选必1+选必2前2章考试版A3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苏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苏教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苏教版2019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1+2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浙科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二第12章考试版A4浙科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二第12章考试版A3浙科版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浙科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浙科版2019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浙科版2019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江苏专用,人教版2019选必1+选必2第1~2章)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江苏专用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选必1+选必21~2章考试版A4江苏专用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选必1+选必21~2章考试版A3江苏专用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江苏专用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江苏专用docx、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江苏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