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01
    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02
    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仰韶文化的重要文化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提炼出每节课的核心知识考点,在复习课上课伊始,就下发下去,让学生先大声背诵5-10分钟。刚上课,正是几乎所有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大声背诵,老师巡视课堂,抓背诵的落实,保证复习的高效率。
    2.对于学困生,比如说历次考试成绩都低于20%-30%的学生,如50分制的历史学科,成绩大多在10分以下或者15分以下,老师放任不管,极易拉低全班成绩,还容易让不学习的学生扰乱课堂复习情况。老师过多关注,必然会减少对其他学生的关注,拉低整体复习效率。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布置书写任务并狠抓落实,比如核心知识考点下面的问答。对于学困生,给他们布置的最主要任务,是完成围绕核心考点设置的问与答,尽量要求这些同学在背诵任务完成后,书写完成这一任务,下课前上交检查。希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
    3.对于中等生,比如说历次考试成绩低于全班平均分,亦或者还没有达到及格分数的学生,这是需要老师重点关注的。对于低于全班平均分的学生,老师可以重点检查背诵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敦促他们通过背诵夯实基础,通过对基础演练题目的作答,把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夯实基础。
    对于成绩还没有达到及格的学生,可以重点抓提问与练习。即对这些同学的提问,主要在题目的作答上,比如点名某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并阐述作答理由,培养他们对历史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或者通过提问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4.对于优等生,最重要的是在保分的基础上提分,主要任务有三,一个是对核心知识考点的背诵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一个是巩固提高练习的作答,一个是非选择题的规范化作答。
    一般复习时,还可以选取几位负责人的同学,由他们帮助提问中等生。进行诸如9课、12课等重要内容的复习时,会安排一些综合性的非选择题,这时就可以选取几位同学通过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展示自己关于非选择题规范化作答的情况:优秀板书可以做规范进行展示,略有不足的也可以及时发现纠正。
    一、核心知识考点(适用所有程度学生,5分钟时间背诵掌握)
    1.原始农业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约1万年前,农业起源。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河姆渡与半坡: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使用骨耜,住干栏式房屋。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主要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掌握了纺织技术。河姆渡与半坡种植农作物和居住房屋都不同,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
    3.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距今约7000—5000年,处于氏族社会,彩陶是其重要特征。仰韶文化的墓葬随葬品情况显示,后期可能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晚期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制作出了以蛋壳陶为代表的精美陶器,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及随葬品情况显示,这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阶级产生。
    1.原始农业起源的影响: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河姆渡: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使用骨耜,住干栏式房屋。
    3.半坡: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属于仰韶文化,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4.河姆渡与半坡种植农作物不同,所住房屋样式也不同,原因是:地理环境不同。
    5.仰韶文化的重要文化特征是:彩陶。
    6.大汶口文化墓葬规格不同和随葬品多寡不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出现贫富分化。
    7.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时间是约1万年前,代表农作物是水稻、粟和黍。
    二、基础演练(相对简单的选择题,学困生必做并可安排优等生检查,中等生必做并提问)
    1.中国南北方都出现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是在
    A.距今约100万年 B.距今约2万年
    C.距今约1万年 D.距今约5000多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故选C项;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考古学家已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与栽培农作物无直接关联,时间不符,排除A项;距今约2万年,古人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不会人工栽培农作物,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距今约5000多年的中国早已开始栽培农作物,时间不符,排除D项。
    2.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美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故选A项;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的国家是中国,不是印度、日本、美国,排除B项、C项、D项。
    3.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说“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姆渡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故选C项;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当时尚未出现原始农业,排除A项、B项;半坡人也从事农业生产,但主要种植粟,排除D项。
    4.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某一遗址中发掘了大量的粟和磨制石器,以及精美的陶器。这一遗址最有可能位于
    A.云南元谋县 B.西安半坡村 C.北京周口店 D.安徽和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粟和磨制石器”“精美的陶器”并根据所学可知,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故选B项;位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属于原始人类,不会种植农作物,不会制作陶器,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排除A项;位于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属于原始人类,不会种植农作物,不会制作陶器,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排除C项;位于安徽和县的和县猿人,和县猿人不会种植农作物,生活在打制石器时代,排除D项。
    5.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识读如下图片,可以了解
    A.山顶洞人的生活 B.良渚古人的生活
    C.河姆渡人的生活 D.半坡居民的生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猪纹陶钵”“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距今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遗址,通过考古发现,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过农耕定居生活,故选C项;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居住在山洞中,尚未定居,排除A项;良渚人属于新石器晚期,不仅会建造房屋,且开始建造宫殿,与猪纹陶钵无关,排除B项;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6.下图是七年级同学参观某个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后带回来的一张照片,请你判断他们去的地方是
    A.半坡博物馆 B.元谋遗址博物馆
    C.河姆渡博物馆 D.中国历史博物馆
    【答案】A
    【解析】图示为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因此,其参观的是半坡博物馆,主要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故选A项;元谋遗址生活的元谋人没有房屋建筑,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主要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与图示不符,排除C项;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7.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的墓葬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墓葬却一无所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同样亦是如此,这说明当时
    A.爱美意识形成 B.禅让制度盛行 C.社会分化出现 D.皇帝制度形成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大汶口文化遗址……同样亦是如此”可知,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墓葬随葬品出现了较大差异,这体现了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即当时出现了社会分化,故选C项;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出现爱美意识,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贫富分化,排除A项;禅让制度盛行是在部落联盟时代,是部落首领选举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皇帝制度形成是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8.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以种植业为主的原始农业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而种植农业的出现推动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故选A项;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使用火,但他们并未出现定居生活,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他们会建造房屋,但其并非根本原因,其也受到了原始农业出现的影响,排除C项;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但陶器并非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三、巩固提高(难度相对提高,学困生选作,中等生优等生必做并提问)
    1.中国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磨制石器,所以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故选D项;房屋结构样式是人类过上定居生活后根据所处自然环境建造的不同样式的居住场所,新时期时代才有房屋,不是主要依据,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农作物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人类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已经会使用火,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2.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的栽培稻植硅石,将世界稻作起源时间由7000年前推移到12000年前,还发现了夹砂的褐色陶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该遗址可用来研究
    A.人类文明起源 B.社会分化出现 C.原始农业产生 D.早期国家产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了稻植硅石、陶器等,体现了我国稻作起源和原始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可用于研究原始农业的产生,故选C项;人类文明起源还包括文字的产生、阶级的出现和早期国家的形成等内容,排除A项;社会分化主要是指阶级分化,材料没有提及,排除B项;早期国家从夏朝建立开始形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
    3.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清晰展示了从择洞而居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共同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工具的改进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技术的进步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从择洞而居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的过程”可知,人类逐渐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且过上定居生活,进行农耕、饲养家畜等,结合所学可知,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人类过上定居生活,故选D项;人工取火发明是在旧石器时代,而当时并未进入农耕生活,排除A项; 建筑工具的改进可以促进房屋建造,但与农耕等关系不大,排除B项; 饲养水平的提高与饲养家畜有关,与建造房屋等无关,排除C项。
    4.下列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出
    A.定居生活的结束 B.从种植到采集的转变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从采集到狩猎的转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打制石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骨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且从打制石器到铁农具,体现了生产工具的进步,这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农具的使用有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进而促进定居生活,且定居生活并未结束,该说法错误,排除A项;骨耜和铁农具属于农业工具,反映的是农业发展,与采集无关,排除B项;狩猎一般不需要农具,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5.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石器的发展 ⑤牛耕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是在新石器时代,农作物种植属于其直接表现,故①正确;家畜饲养的出现反映了人类过定居生活,与农业兴起有直接关系,故②正确;聚落的发展是人类过定居生活的影响,与农业发展相关,故③正确;磨制石器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两者关系密切,故④正确;牛耕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农业早已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⑤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6.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不同 B.地理气候环境不同
    C.生产生活能力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润,适合水稻生长,且多雨潮湿的环境促使他们选择能够防潮、防虫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相对干燥,适合粟类作物生长,且黄土高原的地质条件使得半地穴式房屋成为合理选择,地理气候环境的差异是导致两者在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造成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差异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种植作物和房屋类型的选择更多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而非单纯的生产生活能力,排除C项;历史传统通常是基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传承,材料两种文化的居住和种植方式更多是由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而非历史传统,排除D项。
    7.“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地板上为起居住室”可知,这是干栏式房屋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故选C项;元谋人没有过定居生活,并未居住干栏式房屋,排除A项;山顶洞人住在洞穴,并未居住干栏式房屋,排除B项;半坡居民主要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D项。
    8.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C.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D.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西安半坡遗址……很多粟的遗存”“储粮窖”可知,房屋的出现体现了半坡居民出现了定居生活,“粟的遗存”体现了半坡居民已经出现农耕,因此材料体现了半坡居民过着农耕定居生活,故选D项;掌握人工取火技术出现于旧石器时代,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打制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半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粟的遗存”体现了半坡居民过着农耕生活,排除C项。
    9.有学者认为,我国原始先民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下列考古发现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和石制纺轮 B.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C.永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D.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蕊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原始先民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并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现,半坡遗址中出土有骨针、骨锥和石制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学会原始纺织制衣技术,故选A项;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材质为玉器,大多属于礼器,不符合“纺织、制衣”,排除B项;永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属于汉朝,不符合原始先民,排除C项;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蕊,反映的是陶器的制作水平,不符合“纺织、制衣”,排除D项。
    10.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筒、鳄鱼鳞板、玉铲、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这表明当时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阶级国家开始建立
    C.出现严重贫富分化 D.原始社会已经解体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大墓和小墓在随葬品上的巨大差异,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成员之间在财富和地位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正是贫富分化的体现,故选C项;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私有财产是否受到法律保护或不可侵犯,只是描述了墓葬中随葬品的差异,排除A项;墓葬的差异表明了贫富分化的存在,但题干中并未明确提及国家的建立或阶级制度的形成,没有出现公共权力,排除B项;题干中虽然展示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但并未直接说明原始社会已经解体。原始社会的解体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需要多方面的证据来支持。因此,仅凭墓葬的贫富差异就断定原始社会已经解体是不充分的,排除D项。
    11.研究表明,野生动物被饲养后,体态和骨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分析下图信息可知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的国家 B.河姆渡人已经学会饲养家畜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 D.河姆渡人的食物以猪肉为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所示图片可知,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在体态上与原始家猪相同,可见河姆渡人已经学会饲养猪等家畜,故选B项;题干图示只能反映出河姆渡人已经学会饲养猪,但不能体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的国家,也不能反映河姆渡人的食物以猪肉为主,排除A项、D项;题干图示只能反映出河姆渡人已经学会制作陶器,但不能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排除C项。
    12.最能印证“中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这一结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半坡人是原始农耕居民,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有编织物印痕,说明当时人已经会搓合绳索,掌握了纺织技术,故选B项;嫘祖是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嫘祖发明了养蚕和缫丝,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汉代已经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不是原始农耕时期,排除C项;山顶洞人是远古人类,没有出现农耕,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如图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猪纹陶钵,半坡遗址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会制作陶器,故选A项;河姆渡人能够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排除B项;图片表现的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陶器,都是生活用具,与建造房屋无关,排除C项;题目没有提及原始居民的乐器,排除D项。
    14.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纺轮和石铲,据此可知
    A.农耕文明最早源于中原 B.中原农耕文明历史悠久
    C.丝织品广泛流行于中原 D.桑蚕养殖技术源于中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纺轮和石铲”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出现原始纺织和原始农耕,由此可知中原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故选B项;材料只体现了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未涉及其他地区,不能得出农耕文明最早源于中原,排除A项;根据“牙雕蚕、纺轮”可以得出中原地区可以纺织丝织品,但无法得出广泛流行,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桑蚕养殖技术的起源,且与纺轮无关,排除D项。
    15.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部分玉器与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出土的玉器,不论是材质还是形制完全相同,还有部分玉器具有浓郁的良渚文化特征。此外,所出土的彩陶既有仰韶文化元素,又有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风格。由此可见,河南永城王庄遗址
    A.其玉器没有明显的本土特征 B.是中国史前时期的文化中心
    C.体现了中国史前的文化交融 D.已出现跨区域商业贸易买卖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出土的玉器和彩陶具有多种文化的特征,包括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这表明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存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故选C项;出土的玉器与山东滕州岗上遗址的玉器相似,并不能直接推断出没有本土特征,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提供的信息主要反映了文化交融的现象,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是中国史前时期的文化中心,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商业贸易的信息,仅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不能断定存在跨区域的商业贸易,排除D项。
    四、非选择题(综合性比较高,对卷面整洁和作答规范有要求,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并检查。)
    2课内容很少进行综合性题目的考查,故本课没有安排非选择题
    相关试卷

    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学用无答案): 这是一份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学用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识考点,基础演练,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学用无答案): 这是一份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学用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课核心知识点,基础演练,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人距今时间,北京人的特征是,北京人对火的使用情况是,山顶洞人距今时间,山顶洞人对火的使用情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课 原始农业于史前社会(期末高效复习分层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