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多版本多地区)含答案
- 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中图版2019,必修1第1~3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天津专用,中图版(2019)必修一第1~2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新八省专用,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江苏专用,人教2019必修一第1章~第5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北京专用,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第1节)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展开这是一份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北京专用,人教版2019必修1第1~5章第1节)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北京专用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15章第1节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15章第1节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5章第1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中内容(第1~3章)占比30%,4~5章1节占比70%)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难度系数:0.7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草原“天眼”——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见图)是国际新一代太阳射电望远镜,坐落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由100面抛物面天线组成,这些天线接收太阳射电辐射,而后经仪器分析解读,呈现出直观影像。草原“天眼”提升了我国对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事件的研究和预报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建设草原“天眼”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
A.确定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B.探究日食活动的发生机理
C.研究太阳活动的大致周期D.降低剧烈太阳活动的影响
2.草原“天眼”接收的射电辐射主要来自太阳的( )
A.光球层、色球层B.光球层、日冕层C.色球层、日冕层D.内部
1.D 2.C
【解析】1.草原“天眼”通过接收太阳射电辐射,对太阳大气层进行监测,提升了我国对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事件的研究和预报能力,以降低剧烈太阳活动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D正确;草原“天眼”接收太阳射电辐射,可确定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但这并不是其建设的主要目的,A错误;草原“天眼”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探究日食活动的发生机理不是其建设的主要目的,B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大致为11年)是已经研究发现的规律,无需再建设草原“天眼”来研究,C错误。故选D。
2.光球层非常薄,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内层;色球层上的日珥爆发时会喷发大量带电粒子,其能够到达地球;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向外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可到达地球,故草原“天眼”接收的射电辐射主要来自太阳的色球层和日冕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天文台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要求晴夜多,水汽含量少,且大气宁静度高。所以,天文观测台大多会建在山上,因为山上云量小、温度低,空气稀薄、清新,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烟雾、尘埃等对观测效果的影响,满足观测需求。准备设置各种天线阵的射电观测台,则要选择足够平坦的地区。为了进行毫米波观测和红外观测,则要选择水汽含量最少的地方。
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在山西省阳泉市一带发掘出3.1亿年前木化石群,其中包含了大量鳞木类化石。下图为地质年代表部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含有鳞木类化石的地层( )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②可能含有恐龙化石③能记录地球演化历史④形成于泥盆纪时期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4.含有鳞木类化石地层形成时期( )
A.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B.裸子植物繁盛
C.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D.爬行动物盛行
3.D 4.C
【解析】3.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化石通常存在于沉积岩中,所以含有鳞木类化石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①正确;根据材料“3.1亿年前”可知,鳞木类主要在晚古生代,而恐龙主要出现在中生代,所以含有鳞木类化石的地层不太可能含有恐龙化石,②错误;化石是地球历史的重要记录者,通过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当时的生物特征、生态环境等,从而反映地球的演化历程,③正确;鳞木类主要繁盛于石炭纪和二叠纪,不是泥盆纪,④错误。故选D。
4.含有鳞木类化石地层形成时期为晚古生代。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是前寒武纪,A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繁盛,B错误;晚古生代植物茂盛,是重要的造煤时期,C正确;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4宙14代12纪。即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元古宙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显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共3个纪。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南北两极附近地区高空产生的一种绚丽多彩的自然现象。2024年8月12日晚,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河县塔河镇出现了持续3个多小时的极光景观(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5.发生极光的大气层( )
A.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B.天气现象复杂多样
C.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D.存在多个电离层
6.与极光成因类似的现象是( )
A.月相变化B.流星现象C.磁暴现象D.地震现象
5.D 6.C
【解析】5.发生极光的大气层是高层大气。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A错误。天气现象复杂多样主要是对流层的特点,高层大气中没有复杂多样的天气现象,B错误。高层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不是一直降低,C错误。高层大气存在多个电离层,D正确。故选D。
6.极光的成因是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在南北两极附近地区高空产生的自然现象。月相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引起的,与极光成因不同,A错误。流星现象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与极光成因不同,B错误。磁暴现象也是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的,与极光成因类似,C正确。地震现象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等引起的,与极光成因不同,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特性(气温、气流状况)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特性(气温、气流状况)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高强度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有伤害。2024年4月30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5月1日全国重点城市紫外线强度预报(下图),以方便广大居民五一假期出游完成下面小题。
7.预报显示,五一当天紫外线强度为中、弱的重点城市多分布在(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8.影响五一当天全国重点城市紫外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海拔高度C.天气状况D.纬度位置
9.五一当天,人们在北京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需要注意( )
A.防潮B.防晒C.防雨D.防雾
7.B 8.C 9.B
【解析】7.预报显示,五一当天紫外线强度为中、弱的重点城市多分布在南方地区,紫外线强度为强的地区是西北、青藏地区,北方地区紫外线强度多为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预报显示,五一当天紫外线强度为中、弱的重点城市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紫外线强度为弱的重点城市较多,南方地区阴雨天气较多,削弱了太阳辐射,导致紫外线强度较弱,西北地区、北方地区晴天较多,青藏地区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于南方,因此影响五一当天全国重点城市紫外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C正确。南北方均临海,南方紫外线强度弱于北方,说明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青藏地区海拔高度,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紫外线强度强,B错误。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纬度位置差异不大,但紫外线强度不同,D错误。故选C。
9.五一当天,北方地区紫外线强度多为中,人们在北京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需要注意防晒,B正确。北京紫外线强度多中,说明晴天较多,不需要特别注意防潮、防雨、防雾,ACD错误。故选B。
【点睛】青藏高原紫外线含量高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无污染,以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水量平衡和能量守恒是地表水循环遵循的两大基本规律。伴随人类社会对水循环系统干扰程度的增加,衍生出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结构。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中水的运动都靠能量驱动。下图为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驱动图示自然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
A.地球内能B.太阳能C.机械能D.生物能
11.人工能量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缩短水循环路径 B.提高水循环速率 C.大幅度增加降水 D.减弱水循环强度
12.人工能量输入过大,海河流域(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水生态环境变好 C.蒸发水量减少 D.地表水增多
10.B 11.B 12.A
【解析】10.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故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图中可看出人工能量对水循环的影响体现在“抽水”这个环节,通过抽取地下水,加快了水循环的速率,提高了水循环的强度,B正确D错误;抽取地下水并不能大幅度增加降水,也没有缩短水循环路径,AC错误。故选B。
12.人工能量对水循环的影响体现在“抽水”这个环节,人工能量输入过大,即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A正确;过度抽取地下水,人类对水循环干扰严重,水生态环境可能会变差,B错误;地下水位下降,海河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多,海河流域地表水可能减少,D错误;蒸发水量主要与水面面积有关,抽取地下水对海河流域的蒸发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电站事故处置产生的核废水排入到大海中,截至目前日本储存的核废水总量达125万吨之巨,预计到2023年3月前后,核废水总量将会达到137日万吨的水箱容量极限。这些核废水的产生主要来自持续冷却核电站堆芯而注入的水,以及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这些核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但是依旧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核元素。下图为日本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分析人士指出,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对中国北影响较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东海相对封闭 ②排放地在日本东海岸,中国在日本西侧
③受洋流因素影响小 ④日本无鱼类洄游入东海、黄海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4.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高纬度,温度适宜B.火山喷发物中含有营养物质
C.海岸线平直提供天然栖息地D.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13.B 14.D
【分析】13.根据所学可知,东海属于半封闭式水域,其外侧被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及台湾岛等所包围,不易受核污水影响,①符合;排放地福岛在日本东海岸,面向北太平洋一侧,而中国在日本西侧,受其影响较小,②符合;排放污水会随着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北流动,我国海域受洋流因素影响小,③符合;福岛东部距离我国东海、黄海较远,其附近受核辐射污染水体内的鱼类不会洄游到我国东海、黄海,而东海、黄海附近的日本鱼类则会游入我国东海、黄海,所以“日本无鱼类洄游入东海、黄海”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据图可知,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引起海水剧烈扰动,导致营养盐类上升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D正确;该海域纬度较低,A错误;火山喷发物中的营养物质对鱼类资源丰富影响较小,B错误;日本海岸线较曲折,C错误;故选D。
【点睛】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讲,世界上有四大渔场: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境内,发现有7座形似“金字塔”的山体,这些山体呈锥形,植被稀疏,类似埃及金字塔结构。下图为金字塔山的景观图。据此回答:
15.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对应的是( )
A.石灰岩、流水堆积地貌B.花岗岩、流水侵蚀地貌
C.花岗岩、喀斯特地貌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
16.图示山体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土层浅薄,土壤贫瘠B.光照不足,难以生长
C.降水较少,气候干旱D.热量充足,蒸发旺盛
15.D 16.A
【解析】15.该地区位于贵州省,贵州多石灰岩分布,且喀斯特地貌广布,图示山体呈锥形且植被稀疏符合喀斯特地貌特征,D正确;而花岗岩一般不会形成这种地貌,BC错误;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等,与图示不符,A错误。故选D。
16.喀斯特地貌区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岩石多裂隙,土壤易流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导致植被难以生长,A正确;该地区光照充足,B错误;贵州降水较多,气候湿润,C错误;地处云贵高原,热量较充足,降水大于蒸发,水热条件能满足植物生长,D错误。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潮汐树是因潮汐作用而在潮滩上发育的潮沟地貌。如图为黄河入海口浅滩上的似一棵棵参天大树的潮汐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发育潮汐树的海滩一般具有的特点有( )
①沙源丰富,淤积层厚②地势平缓,宽度较大③风浪较大,冲刷力强④质地疏松,易被侵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利于潮汐树潮沟发育的时间主要在( )
A.涨潮时段B.落潮时段C.高潮时刻D.低潮时刻
17.C 18.B
【解析】17.沙源丰富,泥沙层较厚,才能够形成清晰、有一定深度的潮沟,①正确;海滩地势平缓,宽度较大,为潮汐树发育提供空间,②正确;风浪与潮汐树之间无因果关系,且风浪大不利于沙滩形成,不易形成潮汐树。③错误;由材料“潮汐树是因潮汐作用而在潮滩上发育的潮沟地貌”可知,潮汐树形成的动力是涨落的潮汐,发育于受潮汐影响的海滩,因而潮汐树发育的海滩应质地疏松,易被涨落的潮流冲刷和侵蚀,④正确。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C。
18.涨潮时,潮水需要逆推河水和海滩上的泥沙,向上爬升,流速较慢,主要以淤积为主,A错误;落潮时,潮水回落海面且落差大,流速快,以冲蚀为主,此时潮水在潮滩上冲刷形成了冲沟,B正确;高潮为涨潮时海水达到的最高水位,低潮为退潮时海水达到的最低水位,这两个位置海水运动速度慢,潮汐树不易发育,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坡度和缓、潮汐作用显著、波浪作用较弱的海岸,如有一定数量的沉积物补给,往往发育潮坪,在潮坪上,潮沟是最活跃的微地貌单元。潮沟是在沙泥质潮滩上由于潮流作用形成的冲沟。
石林是由密集林立的锥柱状、锥状、塔状石灰岩体组合成的景观。图示意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9.石林地貌常见于( )
A.辽宁、吉林B.陕西、山西C.广西、云南D.新疆、甘肃
20.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19.C 20.D
【解析】19.由所学知识可知,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分布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西南地区;广西、云南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丙处于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甲处于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正确。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
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面小题。
2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2.该地理小组的同学在该地区野外考察时,无法记录的信息最可能是( )
A.该地区海拔、地势起伏状况B.该地区地貌形状、岩石状况
C.该地区的人口总量和经济状况D.该地区所处的坡向、地面破碎情况
21.C 22.C
【解析】21.图a中等高距是100 m,①④海拔<100 m,②③海拔在100~200 m之间;从图b可知“观测点”在甲山东北,且高程是120 m,③地图中的东北,②在甲山西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该地理小组的同学在该地区野外考察时,可以记录的信息是该地区海拔、地势起伏状况、该地区地貌形状、岩石状况和该地区所处的坡向、地面破碎情况等,ABD不符合题意。该地区的人口总量和经济状况不能在野外考察可以获得相关信息,需要汇总各地区各部门的数据才可以获得,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处的相对高度为400米B.②处为山脊
C.③处比④处坡陡D.⑤处为该区域最高峰
24.为发展经济,溪水村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A处开发攀岩项目B.B处开发漂流体验项目
C.C处修建观景台D.溪水村周边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23.B 24.B
【解析】23.由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那么①③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A错误;②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应该是山脊部位,B正确;③地比④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C错误;图中的C应该是该区域的最高峰,海拔在900米以上,1000米以下。而⑤的海拔在800米以上,900米以下,D错误。故选B。
24.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该部位适宜做攀岩运动,A合理;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为山脊,不可以开发漂流体验项目,B不合理;C处为山顶,海拔高,可修建观景台,C合理;溪水村位于缓坡上,周边可以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D合理。本题要求选择不合理的选项,故选B。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是集水线,容易出现河流,山脊是分水岭。
杨树适应性强,主要分布在25°N~53°N,我国北方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每年春季,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在各地如约而至,看似雪花般美丽,但却带来很多问题。图1为2023年某区域杨絮飘絮开始时间分布图,图2为某城市杨絮飘絮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25.关于杨树所属的植被类型及特点,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常绿,春季大量换新叶
B.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宽阔,乔木多革质叶片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D.温带落叶阔叶林、春季发芽,秋冬落叶
26.与石家庄相比,太原开始飘絮的时间较晚,其主要原因是太原( )
A.纬度较高B.距海较远C.海拔较高D.植被较少
27.飘絮可能给城市带来的潜在危害为( )
①易发局部火灾②污染河流湖泊③阻碍物种繁衍④诱发交通事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D 26.C 27.B
【解析】25.根据材料,杨树主要分布在25°N~53°N区域,北方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说明杨树主要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宽阔的树叶,春季发芽,秋冬落叶,D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C错误;叶片宽阔,乔木多革质叶片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误。故选D。
26.由图可知,太原与石家庄纬度相近,但因太原位于黄土高原,海拔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所以飘絮较晚,C正确,A错误;太原与石家庄距海都较远,与太原相比,石家庄距海更近,受海洋的影响大,春季应该升温慢,飘絮晚,B错误;飘絮早晚与植被多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27.杨絮是易燃物,若地面杨絮聚集,一旦遇到火源,极易引发火灾,①正确;杨絮属于易降解的植物种子,对河湖污染较小,②错误;春季飞絮实际上是雌性杨树自然繁衍的现象,有利于物种繁衍,③错误;飘絮可能会飞入眼睛,导致眼部不适,阻碍人的视线,诱发交通事故,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分布在30°N—50°N的温带地区,以落叶乔木为主的森林。该区由于冬季树木落叶,夏季树木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
五角枫是北方秋天重要的观叶树种,叶形秀丽,嫩叶呈现绿色,入秋又变成橙黄或红色。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下图为我国部分五角枫分布地区示意图及五角枫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
A.光照B.风力C.地形D.土壤
29.五角枫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30.图示地区中,五角枫观赏期最早的城市可能是( )
A.昆明B.成都C.临沂D.齐齐哈尔
28.A 29.C 30.D
【解析】28.从材料中可知,五角枫中的糖分含量与花色素的含量呈现出正比,而日温差较大时,花色素的含量增加,因为光照与当地的气温日较差有关,因此光照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A正确;风力、地形和土壤与气温日较差没有关系,BCD错误;故选A。
29.由材料可知,五角枫入秋叶片变橙黄或红色,有落叶,说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30.读图可知,齐齐哈尔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较其他各地低,五角枫变黄或红色的时间早,故观赏期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下图为某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1分)
(2)丙地较丁地的坡度 ,原因是 。丙地较丁地的光照条件 ,原因是 。(4分)
(3)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主要内容。(3分)
(4)“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下列地貌成因与其相似的是 。(2分)
A.沙丘 B.冲积扇 C.雅丹地貌 D.“V”形河谷
31.(10分)
(1)6.4米/6.4m(1分)
(2) 大 等高线更密集 好 丙位于阳坡,丁位于阴坡(4分)
(3) 高原 山谷/谷地 陡崖 (3分)
(4) 流水侵蚀 D(2分)
【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对高度、流水侵蚀地貌、地貌的观察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甲地山峰海拔为879m,乙地山峰海拔为885.4m,故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6.4m。
(2)由图可知,丙地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丁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小;黄土高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丙地是南坡,为阳坡。丁地是北坡,为阴坡。因此丙地较丁地的光照条件好。
(3)地貌观察的顺序为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地貌的特征,如河岸、陡崖、山体高度、坡度、坡向等。从宏观尺度看,区域内地势较高,是高原地貌。从次一级地貌来看,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且由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图示区域中部有一条山谷。从微观地貌来看,山峰附近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小,中部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且区域北部有三条陡崖。
(4)由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目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沉积(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堆积)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V形谷是流水侵蚀(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成因相似的是V形谷,D正确。
32.(10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 ,环节③的名称是 ,图中①③④⑤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我国的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循环。(4分)
(2)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主要对水循环中 环节(填序号)施加的影响;宁夏育才中学校园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铺设透水砖块,最主要是对水循环中 (填序号)环节施加影响。(2分)
(3)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1分)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4)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
32.(10分)(1) 太阳辐射 蒸发 海陆间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4分)
(2) ⑤ ⑦(2分)
(3)C(1分)
(4)水循环促进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3分)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水循环环节及过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水循环过程可知图中⑥为植物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环节③为海洋上的水分蒸发,图中①(水汽输送)③(蒸发)④(降水)⑤(地表径流)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我国的塔里木河为内流河,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
(2)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主要对水循环中⑤(地表径流)环节施加的影响;宁夏育才中学校园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铺设透水砖块,会增加下渗环节,最主要是对水循环中⑦环节施加影响。
(3)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携带丰富水汽,实现水汽输送,C正确;长江实现的是地表径流环节,A错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我国的冬季风来自大陆内部,未实现水汽输送,BD错误。故选C。
(4)水循环促进地理环境各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可以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环节也有影响,水循环的强弱变化,也会引发区域性的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33.(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图1中阴影部分为宜居带)
材料二:如图2是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
材料三:如图3是地球部分结构示意图。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 和 。(填行星名称)从图1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 适中,所以温度适宜。(3分)
(2)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具有 性的特点。(2分)
(3)填写材料二中序号所代表的圈层② ④ 。(圈层名称)(2分)
(4)图3中地壳的范围是 (用序号表示)。④是 面。③是 圈(圈层名称)。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 。(4分)
33.(11分)(1) 地球 火星 距离(3分)
(2) 自西向东 同向性(2分)
(3) 生物圈 水圈(2分)
(4) ①+② 莫霍 地幔 ①<②<③(4分)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地球的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地球部分结构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的圈层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1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是第三颗行星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1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温度适宜。
(2)考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八大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接近正圆;其基本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3)读图可知,水蒸气从④圈层进入①圈层,④圈层是水圈,来自②圈层的氧气等气体进入①圈层,因此①圈层是大气圈,②圈层是生物圈,来自②圈层的有机物进入③圈层,且来自③圈层的矿物质进入水圈,尘埃进入大气圈,③圈层是岩石圈。因此序号②代表生物圈,序号④代表水圈。
(4)图中①+②两层构成地壳,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图中④位于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大致位于地下33千米。读图可知,③是地幔,其物质状态是固态;上地壳①是硅铝层,下地壳②是硅镁层,硅铝层亦叫花岗质层,密度较小,硅镁层亦叫玄武质层,密度较大;③处位于上地幔,密度比地壳密度大。因此,图中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为①<②<③。
34.(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
(1)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1分)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上方左图中的方向标没有标注方向(东西南北),试推测该民居的朝向应为 。(1分)
(3)若用右图表示左图该时刻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请用箭头再图中标出运动方向,并指出甲、乙与山林、石质地面之间的对应关系,甲代表 。(2分)
(4)到夜晚时,“穿堂风”的方向是 。(1分)
(5)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 ,最小的是 (2分)
山林应栽种在房屋的后方,分析其主要作用: 。(2分)
34.(9分)
(1)C(1分)
(2)南(1分)
(3) 石质地面 (2分)
(4)西南风(1分)
(5) D A(2分)
(6)利于空气流通,调节气温和湿度;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2分)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材料,设置6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因为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C正确;增加地面的平整度、减少下渗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纳凉不是对穿堂风的影响,ABD错误。故选C。
(2)该民居位于我国西南山区,位于北半球,太阳主要从偏南方照射过来,因此该民居的朝向应为朝南。
(3)丁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丙等压面向低处弯曲,为低压;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正好相反,因此甲为低压,乙为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因此气流由丁流向丙、乙流向甲,形成顺时针运动的热力环流,如图所示:
左图为白天,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植被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因此图中甲代表石质地面,乙代表山林。
(4)夜晚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而植被降温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由于该房屋朝南,石质地面位于山林南方,风从石质地面吹向山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5)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而山林比石质地面温度变化小;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强。综上所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D,最小的是A。
(6)该地房屋朝南,山林位于房屋的后方,可以加大山林和南面石质地面的温差,利于空气流通,调节气温和湿度;该地位于西南山区,降水多,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山林布局在屋后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对地基的破坏。
宏观地貌类型描述(如山地、平原等)
①
次一级地貌描述(如山岭、谷地等)
②东西部为山岭,中部为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如河岸、陡崖等)
③东西部坡度较缓,中部坡度较陡;北部有3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鲁教版2019,必修1第1~3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鲁教版2019docx、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13章docx、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13章docx、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docx、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浙江专用,湘教2019必修一第1章~第4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14章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14章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pdf、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江苏专用,人教2019必修一第1章~第5章)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江苏通用考试版A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15章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江苏通用考试版A3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15章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江苏通用参考答案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江苏通用答题卡A4版docx、高一地理第三次月考卷江苏通用答题卡A4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