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Ⅰ、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A. 腔肠动物B. 节肢动物
C. 环节动物D. 软体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90%以上。
【详解】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类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
B. 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食肉的食性相适应
C. 家鸽体内气囊可帮助其飞行时进行气体交换
D. 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都有与各自生活环境和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详解】A.鱼类的头部和尾部较尖,躯干部宽大,身体侧扁,为流线型,体表覆盖着大量的鳞片,能分泌粘液,比较粘滑,可以减少在水中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A正确。
B.狼是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犬齿较发达,适于撕裂实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B正确。
C.家鸽的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们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与肺相通,能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C错误。
D.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D正确。
故选C。
3. 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 )
A. 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B. 有利于体表与外界气体交换
C. 减少游泳阻力D. 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答案】B
【解析】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
【详解】青蛙是用肺呼吸的,用皮肤辅助呼吸,所以皮肤是裸露而湿润的,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由于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需要利用潮湿皮肤来进行辅助呼吸,因此成体的两栖动物需要呆在潮湿的地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用保鲜膜包起来的剩菜剩饭可以在短时间储存。保鲜膜的作用原理是
A. 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细菌进入食物
B. 保温避免食物腐败
C. 隔绝空气,把食物里细菌闷死
D. 释放出化学物质杀死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解答。
【详解】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其中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亚硝酸盐及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剩菜剩饭可以用保鲜膜包起来短时间储存,目的是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食物。因此,A正确,BC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食品保鲜的原理和食品保鲜中的具体事例。
5.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但人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而形成的( )
A 色斑B. 污点C. 菌落D. 聚焦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详解】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菌落的概念。
6. 蝾螈四肢短小,有时也会爬到陆地上来,人们常常会误以为是蜥蜴。下列不能表现蜥蜴比蝾螈高等的是( )
A.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B. 在陆地上产卵
C.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D. 体表裸露且有黏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2)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详解】AD.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的散失,而蝾螈的皮肤裸露的,辅助呼吸,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蜥蜴陆地上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的依赖,而蝾螈属于两栖类动物,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生殖和发育没有摆脱对水的依赖,B不符合题意。
C.蜥蜴的卵壳有坚韧的卵壳,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的散失,而蝾螈属于两栖类动物,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生殖和发育没有摆脱对水的依赖,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 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B. 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C. 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D. 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多数有贝壳的保护,少数贝壳退化。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详解】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贝壳。海马虽然形状不像鱼,但有鱼的特征,有鳍,用鳃呼吸,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前进,终生生活在水中,因此属于鱼类。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
B. 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
C. 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
D. 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故A符合题意。
BCD.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均属于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行为,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为防止野猪糟蹋庄稼,农民在田边的高树上安装高音喇叭,播放狮啸虎吼的录音。野猪头几次听到喇叭响纷纷逃窜,时间久了竟置若罔闻。下列相关的判断不正确的( )
A. 播放录音意在制止野猪的取食行为
B. 喇叭一响,野猪纷纷逃窜是社会行为
C. 野猪对录音置若罔闻是学习行为
D. 播放录音利用了野猪的防御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A.由题干可知为防止野猪糟蹋庄稼,某地农民在田边高树上安装高音喇叭,可见播放录音意在制止野猪的取食行为,A正确。
BD.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它动物伤害的行为。因此,野猪头几次听到喇叭响纷纷逃窜,不属于社会行为(群体内没有组织和分工),是利用了野猪的防御行为,B错误,D正确。
C.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所以野猪对录音置若罔闻是学习行为,C正确。
故选B。
10. 鹿的肛门周围是白色的,称为肛门后盾,遇到危险时尾巴马上竖起,露出白色的后盾迅速奔跑,其他的鹿看到后会竖起尾巴相继尾随而逃,鹿是依靠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 )
A. 气味B. 声音C. 动作D. 分泌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鹿科动物将尾巴撅起,这是用动作将危险信号告知“同伴”。
【详解】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语言有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鹿遇到危险时,会把尾巴崛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属于依靠动作传递信息。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哪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 鸟类的体形适于飞行生活
B. 蚯蚓等可以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C. 蛙类可作为农作物害虫防治的重要动物
D. 狼取食年老体弱的野鹿,使鹿群更趋于健壮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详解】鸟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不能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符合题意;
蚯蚓等可以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蛙类可作为农作物害虫防治的重要动物,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狼取食年老体弱的野鹿,使鹿群更趋于健壮,能维持生态平衡,D不符合题意。
【点睛】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2. 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适于生活在小肠中
B. 蚯蚓的身体分节,适于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活
C. 蛇体表有角质的鳞片,能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
D. 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详解】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防止被人体内的消化液消化,利于寄生在小肠内生活,A正确。
B.蚯蚓的身体分节,使运动灵活,与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C.蛇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C正确。
D.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迅速躲避天敌,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是鸟类特有的特征
B. 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是不利的
C. 腔肠动物体表有用于攻击和防御的刺细胞
D. 长颈鹿为躲避敌害快速奔跑,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2.刺胞动物(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等。
3.动物的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
【详解】A.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是鸟类的特征,但体温恒定不是鸟类的特有特征,哺乳动物的体温也是恒定的,A错误。
B.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这实际上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是有利的。动物在取食过程中会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花粉,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例如,鸟类和昆虫常常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传粉等,B错误。
C.腔肠动物是一类比较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表有刺细胞,这些刺细胞可以用于攻击和防御。当遇到猎物或威胁时,腔肠动物会利用刺细胞来麻痹或杀死对方,C正确。
D.长颈鹿为躲避敌害快速奔跑,这些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C. 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 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1)动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面对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动物要维持个体的存活和种族的繁衍,一方面要靠发生在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另一方面要靠运动、取食、交配等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即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可从两者的概念特点来分析解答。
【详解】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A正确;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B正确;
社会行为往往有明确的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正确;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D错误。
【点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5. 我们吃虾时会遇到软“壳”的虾,这是因为虾正在蜕皮。虾在成长过程中要蜕皮的意义主要是( )
A. 有利于减轻体重B. 有利于继续生长
C. 可以使呼吸更顺畅D. 有利于排出代谢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节肢动物代表动物有:蚊、蝇、蝶、蜂、蜻蜓、蜘蛛、蜈蚣、虾、蟹等。
【详解】虾是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其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虾会出现蜕皮现象。蜕皮的过程就是虾体摆脱旧的外骨骼,长出新的、更大的外骨骼的过程。可见,虾在成长过程中要蜕皮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继续生长,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同学们在学校的生物园里看到如下几种小动物,其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蜘蛛、蜜蜂鼠妇属于节肢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
【详解】A.蜘蛛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且体表有外骨骼,这是节肢动物的特征,因此蜘蛛不属于软体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同样具有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且体表有外骨骼,因此蜜蜂也不属于软体动物,B不符合题意。
C.鼠妇(又称潮虫)虽然身体较为柔软,但其体表有外骨骼覆盖,且身体分节,这也是节肢动物的特征,因此鼠妇同样不属于软体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蜗牛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且具有贝壳来保护身体。这些特征都符合软体动物的定义,因此蜗牛是软体动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今年9月24日上午,中国组合邹佳琪、邱秀萍在赛艇轻量级决赛中以7分06秒78率先通过终点线,为中国代表团赢下杭州亚运会首金,下面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赛艇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完成的
B. 运动时,骨带动骨骼肌绕关节转动
C. 滑动船桨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协调配合
D. 完成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肌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1.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因此,运动需要骨、关节和肌肉(骨骼肌)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详解】A.赛艇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正确。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可见,应该是骨骼肌带动骨绕关节转动,B错误。
C.滑动船桨是一个复杂的动作,需要多个肌肉的协调配合。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上肢的主要肌肉,它们在滑动船桨时会交替收缩和舒张,以产生力量并控制船桨的移动,C正确。
D.运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肌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当肌肉收缩时,它会消耗氧气和葡萄糖等有机物,并通过氧化分解过程释放能量。这些能量被用来驱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产生运动,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B. 导盲犬、军犬、军马等是人类的得力助手
C.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可以随意捕杀
D. 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可能传播疾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动物可以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动物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等。
【详解】A.家畜确实是由野生动物经过长时间的驯养和选育而来的,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A正确。
B.导盲犬、军犬、军马等哺乳动物经过专门的训练,能够协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如导盲、搜救、巡逻等,是人类的得力助手,B正确。
C.捕杀野生动物不仅违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存环境,C错误。
D.鼠类对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它们会偷食农作物,破坏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此外,鼠类还会传播疾病,如鼠疫和出血性肾综合症等,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D正确。
故选C。
19. 如图是细菌结构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细菌DNA集中的区域
B. ②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C. 所有细菌都有结构④
D. ③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有鞭毛和荚膜。图中①是未成形的细胞核、②是鞭毛、③是细胞质、④是荚膜、⑤是细胞壁、⑥是细胞膜。
【详解】A.图中①是未成形的细胞核,为细菌细胞遗传物质DNA集中的区域,A正确。
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器官,②鞭毛是细菌的运动结构,能运动,B错误。
C.特殊结构②鞭毛和④荚膜,有的细菌有,有的细菌没有,C错误。
D.③是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⑥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D错误。
故选A。
20. 动物能够运动,对其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
B. 运动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
C. 运动有利于动物展示性别差异
D. 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详解】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及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与展示性别差异无关,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Ⅱ、非选择题
21. 某班学习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如下几种动物,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请据图回答:
(1)涡虫和蛔虫分别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动物类群)
(2)蜘蛛、蜜蜂属于___________类群,其中蜜蜂是此动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它属于__________。
(3)蚯蚓身体分节,离__________近的一端为前端,靠刚毛辅助运动。
(4)蛔虫从进化序列看,它的消化系统出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化,从而使消化管形成了真正的管道。
(5)猫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
(6)青蛙水陆两栖,成体用___________呼吸,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
(7)对以上动物进行分类:猫、鸟为一类,其他动物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生活环境的不同
B. 脊柱的有无
C. 生殖方式的不同
D. 生活方式的不同
E. 体温是否恒定
F. 呼吸方式的不同
【答案】(1) ①. 扁形动物 ②. 线虫动物
(2) ①. 节肢动物 ②. 昆虫
(3)环带 (4) ①. 口 ②. 肛门
(5)胎生 (6) ①. 肺和皮肤 ②. 肺 (7)E
【解析】
【分析】(1)蜘蛛和蜜蜂是节肢动物,水螅是腔肠动物,蛔虫是线形动物,鱼是鱼类,猫是哺乳动物,涡虫是扁形动物,鲍鱼是软体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鸟是鸟类。
(2)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
【小问1详解】
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这些特征都符合扁形动物的定义,所以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而蛔虫的身体细长,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这些特征都符合线虫动物的定义,所以蛔虫属于线虫动物。
【小问2详解】
蜘蛛和蜜蜂的身体都分节,并且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这些特征都符合节肢动物的定义。而蜜蜂在节肢动物中是一个特殊的类群,它们属于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
【小问3详解】
蚯蚓的身体分节,这是环节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蚯蚓的身体上,离环带近的一端为前端,这是判断蚯蚓前后端的一个重要依据。蚯蚓的运动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同时刚毛也起到辅助运动的作用。
【小问4详解】
从进化序列上看,蛔虫的消化系统已经出现了口和肛门的分化。这使得蛔虫的消化管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管道,食物可以从口进入,经过消化后,残渣可以从肛门排出。
【小问5详解】
猫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这是哺乳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哺乳动物通常具有胎生、哺乳、体表有毛、体温恒定等特征。
【小问6详解】
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它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成体则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同时皮肤也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而鸟的呼吸器官则是肺,它们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小问7详解】
11种动物中,仅有猫和鸟体温恒定,其他动物的体温都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将猫、鸟为一类,其他动物为另一类的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E符合题意,ABCDF不符合题意。
故选E。
22. 某中学的七八年级学生在本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其中,一千米(男)跑,八百米(女)跑,引体向上(男),立定跳远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图式,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容易用力过猛,关节头会从_________中滑脱出来,即造成_________。在立定跳远过程中,关节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_________。关节中___________及其韧带能使关节更加牢固。
(2)当完成屈肘动作时,图一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
(3)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_____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__________。一组肌肉总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
(4)由(一)到(二)的运动,必须在_________的支配下才能完成。此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配合,为运动提供________。
(5)图(三)为屈肘运动模型图,__________(填序号)模拟关节,在运动时起到________的作用。
【答案】(1) ①. 关节窝 ②. 脱臼 ③. 关节软骨 ④. 关节囊
(2) ①. 收缩 ②. 舒张
(3) ①. 肌腹 ②. 肌腱
(4) ①. 神经系统 ②. 能量
(5) ①. ⑤ ②. 支点
【解析】
【分析】(1)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2)图(一)和图(二)中:A是肱二头肌,B是肱三头肌;图(三)中,①模拟肱二头肌,②和③模拟骨,④模拟肱三头肌,⑤模拟关节。
【小问1详解】
在运动前,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热身,肌肉和关节可能没有完全准备好承受突然的运动负荷。这时,如果用力过猛,关节头可能会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脱臼是一种关节损伤,会导致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中的关节软骨起到了减少摩擦和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关节软骨位于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它表面光滑,能够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保护关节不受损伤。此外,关节囊及其韧带也是使关节更加牢固的重要结构,它们能够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脱位,使关节更加牢固。
【小问2详解】
当完成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它收缩产生的力量使得前臂向上弯曲。同时,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它不再对前臂产生向下的拉力,从而允许前臂在肱二头肌的作用下弯曲。
【小问3详解】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功能,是产生运动力量的主要部位。肌腱则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由结缔组织构成,它连接着肌腹和骨骼,起到传递力量的作用。
【小问4详解】
由(一)到(二)的运动过程,必须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并发出指令来控制肌肉的运动。此外,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配合。消化系统提供能量物质供肌肉运动使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供肌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循环系统则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这些系统的协同作用为运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支持。
【小问5详解】
在图(三)的屈肘运动模型图中,序号⑤模拟了关节的结构。关节在运动中起到了支点的作用,它允许骨骼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23. 认真观察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动物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运动器官是________。它适于飞行的特点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行为。具体来说这种行为受其体内的______________控制的。
从动物行为功能的角度看,这个群体是在头雁的带领下完成其____________行为的,可见应属于____________行为。
【答案】(1) ①. 飞行 ②. 翼##翅膀 ③. 身体呈流线型
(2) ①. 先天性 ②. 遗传物质 ③. 迁徙 ④. 社会##社群
【解析】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小问1详解】
动物的运动,增加了动物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能够快速找到较多食物和配偶,也有利于快速躲避敌害,保护自己,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跳跃、奔跑、游泳、攀援、飞行),但是运动方式总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由题图可以看出,鸟类的运动方式是飞行。
鸟类的前肢变成翼,是其进行飞行运动的器官。
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②两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③胸肌发达,④骨骼薄,长骨中空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⑥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小问2详解】
如图是鸟类的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因此,从动物行为功能的角度看,这个群体是在头雁的带领下完成其迁徙行为的,可见应属于社会行为。
24. 1890年,在慕尼黑的一片森林遭受到了松毛虫的侵害,森林仅剩下一小块可怜的“绿洲”,树木的针叶全被松毛虫吞噬,当时“绿洲”中有六窝小蚂蚁却未被注意。70年后,一位德国生物学家解开了“绿洲”之谜:是六窝小蚂蚁保卫了“绿洲”。他发现:一窝森林小蚂蚁可达300万只,可守护方圆100平方米的“领地”,每天最多可消灭松毛虫等害虫十万条。蚁巢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比其他地方多成千上万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小蚂蚁还能传播植物的花粉和种子,并消灭危害植物幼芽的食根虫,于是禽鸟和小兽就有了乐园。
(1)在这片“绿洲”上,蚂蚁在此生态系统中扮演了___________角色,蚂蚁在保卫这片“绿洲”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控制____________的数量,间接地使树木免受____________的破坏,保护了“绿洲”。
(2)写出有蚂蚁参与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3)若捕杀这六窝蚂蚁,松毛虫数量最后会_____________,这个“绿洲”生态系统结果会如何?__________。
(4)蚂蚁吞噬食物后,排出大量食物残渣,被__________分解,产生大量__________,这些_____________又溶解在土壤的水中,被____________吸收,这样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5)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蚂蚁起了__________作用。
【答案】(1) ①. 消费者 ②. 松毛虫 ③. 害虫##松毛虫
(2)松树→松毛虫→蚂蚁
(3) ①. 增多 ②. 被松毛虫破坏而消失
(4) ①. 分解者 ②. 无机盐 ③. 无机盐 ④. 根 (5)维持生态平衡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小问1详解】
在这片“绿洲”上,蚂蚁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捕食害虫如松毛虫等,扮演了消费者的重要角色。蚂蚁在保卫这片“绿洲”中,主要作用是控制松毛虫等害虫的数量,从而间接地保护了树木,使它们免受害虫的破坏,进而保护了整个“绿洲”的生态系统。
【小问2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条包含蚂蚁的食物链可以是:植物⟶松毛虫⟶蚂蚁。这条食物链展示了蚂蚁如何通过捕食松毛虫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小问3详解】
如果捕杀了这六窝蚂蚁,那么松毛虫等害虫的数量将会因为失去了天敌而迅速增加。这将导致树木受到更严重的破坏,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这个“绿洲”生态系统可能会因为害虫的过度繁殖而崩溃。
【小问4详解】
蚂蚁在吞噬食物后,会排出大量的食物残渣。这些残渣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盐又溶解在土壤的水中,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这一过程体现了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
【小问5详解】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蚂蚁在生态系统中起了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捕食害虫、促进物质循环等方式,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25. 科研人员用熊蜂做了相关研究,探究低等动物能否完成“通过拉绳来获取食物”这类非自然的高难度觅食操作。
(1)熊蜂属于具有______________行为的昆虫,群体中有负责繁殖的蜂王和雄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和喂食等其他工作的工蜂,它们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本实验应选取蜂群中的____________来进行。
(2)实验装置如图1:透明玻璃台下有一蓝色假花,假花中央装有糖水。一根绳子与假花相连,绳子的另一端延伸至透明玻璃台外可被熊蜂接触。玻璃台下缝隙高度较小,熊蜂不能钻入,只能通过拉绳将假花拽到玻璃台边缘,才能成功取食喝到糖水。
①为保证实验效果,你认为必须要做的处理有______________。
a.实验前几天让熊蜂适应直接从假花中喝糖水
b.实验前2小时不喂食,使参与测试的熊蜂处于饥饿状态
c.每次实验中假花与玻璃台边缘的距离保持一致
②实验测试了82只熊蜂,有64只成功取食。每只成功的熊蜂再重复相同测试步骤,记录成功取食需要的时间,结果见图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____________。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后几次熊蜂成功取食是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由________ 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熊蜂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答案】(1) ①. 社群##社会 ②. 工蜂
(2) ①. abc ②. 取食所需时间减少 ③. 学习##后天性##后天学习 ④. 遗传
【解析】
【分析】(1)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2)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小问1详解】
熊蜂群体中有负责繁殖的蜂王和雄蜂,还有负责采集花粉、花蜜和喂食等其他工作的工蜂,说明熊蜂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则说明熊蜂属于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本实验探究低等动物(熊蜂)能否完成通过拉绳来获取食物的操作,因为获取食物属于工蜂的负责范围,则本实验应选取蜂群中的工蜂来进行。
【小问2详解】
①a.实验前几天让熊蜂适应直接从假花中喝糖水、以便实验能顺利按照设计进行。
b.实验前2小时不喂食,使参与测试的熊蜂处于饥饿状态,可以促使其积极取食、参与实验。
c.每次实验中假花与玻璃台边缘的距离保持一致,以保证不同熊蜂都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参与取食,供科研者研究其行为过程。
故选abc
②根据图2可知,横坐标是测试次数,纵坐标是成功需要的时间,根据图中的曲线可知,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熊蜂成功获取食物需要的时间减少。后几次熊蜂成功取食,是熊蜂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熊蜂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
26. 酸奶因其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倍受人们喜爱。某生物小组同学为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加热煮沸4~5分钟。将三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加热煮沸5分钟。
②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
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平均分成三份,装满三个玻璃瓶。1号和2号玻璃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玻璃瓶不盖瓶盖。
④将1号玻璃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玻璃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牛奶的变化。
请根据以上探究实验设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_____和 ________。
(2)1号瓶和3号瓶能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则2号瓶和3号瓶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①将牛奶和玻璃瓶加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
(5)实验步骤②向牛奶中按比例加入酸奶,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__________;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入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杀死酸奶中的 __________菌。该生物属于_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其不同于其他生物细胞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因此属于______生物。
(6)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本实验采用的做法有哪些?请答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空气 ②. 适宜的温度
(2) ①. 不能 ②.
变量不唯一(或有两个变量)
(3)制作酸奶需要密封的无氧环境
(4)杀灭牛奶和玻璃瓶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5) ①. 接种 ②. 乳酸 ③. 细菌 ④.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⑤. 原核
(6) ①. 玻璃瓶的大小相同 ②. 牛奶平均分为三份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号和2号玻璃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玻璃瓶不盖瓶盖;将1号玻璃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玻璃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制作酸奶是否需要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小问2详解】
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因素在变化,以便准确判断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号瓶和3号瓶之间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是否密封(即空气的有无),因此它们不能形成一组有效的对照实验。
【小问3详解】
若最终只在2号瓶中成功获得酸奶,而2号瓶和3号瓶的对照变量是空气(即是否密封),则可以得出结论:制作酸奶需要密封无氧的环境。
【小问4详解】
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威胁,甚至死亡。 可见,实验步骤①中将牛奶和玻璃瓶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杀灭牛奶和玻璃瓶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以排除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5详解】
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可见,实验步骤②中向牛奶中按比例加入酸奶,这一步骤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它们可以作为发酵剂来制作酸奶。同时,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再加入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其细胞结构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它们属于原核生物。
【小问6详解】
相关试卷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共20页。
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