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材料二: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
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
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
(摘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多姿多彩,诸多优秀作品为新时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B.当前一些诗人的诗歌创作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
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和升华思想为价值取向,极力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D.诗人应该对新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超越“小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情的恰当流露对诗歌崇高美的产生有重大影响,所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
B.“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
C.当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D.诗歌创作既要关注社会生活表象,也要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二者同等重要。
3.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是“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除了下雨,她一天都是在屋外呆着。她的屋门也都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莱,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木板,把双层床的一边都钉了木板,就成了一间屋中之屋,成了他的一统天下。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说文嫂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她住在学校宿舍楼边,也因为她的日常生活与联大息息相关。
B.金昌焕每晚剪布告栏的空白处,并且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可见其勤俭节约,做事十分细致。
C.文嫂的女婿在文章中着墨不多,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仍然经常给文嫂带各种特产,并“答应养她一辈子”,体现了女婿的善良、孝顺。
D.金昌焕走后“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但“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照样”一词体现了文嫂的普良,做事认真。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嫂屋门敞开,“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从可以看到”,与金昌焕在宿舍中打造“屋中之屋”“一统天下”对照鲜明。
B.小说擅长以细节刻画人物,如写金昌焕“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细腻传神,如在眼前。
C.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与前文养鸡、嫁女等温情段落形成对比,衬托出动荡时期小人物的不幸命运,表现了作家对战争的批判。
D.在结构上,《鸡毛》则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
6.小说标题为“鸡毛”,貌似无理却极为巧妙,试分析其理由。
7.汪曾棋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与陶渊明相关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①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二: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②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③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节选自苏轼《与苏辙书》)
注释:①俦:类。②癯:干瘦。③黾勉:勉励。
8.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前后A和其诗B凡百C数十篇D至其E得意F自谓G不甚愧H渊明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把……作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自以为不如”中的“以为”词义不同。
B.而,表顺承关系,与《论语》“温故而知新”中的“而”用法相同。
C.贻,遗留、留下,与“贻笑大方”中的“贻”词义不同。
D.所以,……的原因,与《出师表》“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喜好读书,但不会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重在精神的享受,领会到书中要旨就欣然忘食。
B.五柳先生喜欢喝酒,到别人家喝酒,一定要尽兴,喝醉了不打招呼就回家,可见他率真放达,不拘小节。
C.陶渊明临终前说,年轻时生活穷苦,东西经常被偷,虽然勤勉,但直到去世仍不能改变穷苦的家庭状况。
D.苏轼认为追和古人的诗从他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他非常喜爱的,他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12.苏轼为什么写了众多追和陶渊明的诗歌?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B.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点明诗歌主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慨叹。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14.尾联中“艰难”一词指的是个人还是国家?“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苦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声(节选)
白居易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①。
〖注〗①翛(xiā)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5.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是从侧面写松声,以微风来写风声,为写松声蓄势。
B.颔联写了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这是以声写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诗歌题为“松声”,但是通篇不见“声”字,却又无一处不是写“声”。
D.由“寒山”“秋琴”“竟夕”可以推知,本诗吟咏的是夏天雨夜的松声。
16.简答题
本诗是如何描写松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本大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4)《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都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严重程度不同,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为21%—63%。 ① :一类是劳力性热射病,它对应的往往就是我们遇到的青壮年热射病患者,由于高强度运动或者高温下工作,体温调节失衡,体内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发, ② ;另一类是经典型热射病,对应的常常是老年热射病患者,此类患者 ③ ,但由于老年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散热功能障碍,皮肤往往干热无汗。
热射病患者院外抢救的关键就是降温,快速有效的降温方法就是直接将患者身体浸入冰水中,也可以直接将碎冰盖在患者身体上,这尤为适用于劳力性热射病的年轻患者。由于老年患者难以接受这么强的冷刺激,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可以采用往身上喷雾或者擦浴,再用风扇吹的方法,通过蒸发和对流帮助患者降温。注意不能使用大量酒精擦浴,否则可能会被皮肤、血管吸收而产生毒性;退热药对中暑患者无效,反而可能损伤肝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请简述材料第二段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吐鲁番盆地天气高温干燥,素有“火洲”之称。然而在火焰山下,源自天山博格达峰的冰山融水,经由一条条蜿蜒的人工暗渠, 源源不断流向绿洲深处。这就是地下灌溉水利工程——坎儿井。坎儿井有“地下水长城”之称,也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活的文化遗产”。它与被誉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还有另外两项是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坎儿井历史悠久。《史记》中记述了西域“竖井通渠”之法,唐代文书中也有关于“胡麻井”以及机构“掏拓所”、水官“掏拓使”等的记载。这些说明坎儿井在新疆古代农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全疆记录在册的坎儿井有1540条,分布在吐鲁番市的坎儿井就有1200多条。其中190条坎儿井仍有水流,通过总长约3400公里的暗渠,继续灌溉着近10万亩土地。这充分表明坎儿井在当地农业生产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坎儿井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开凿时,从村庄低处逆向往天山方向的山体高处挖暗渠;每隔20至50米挖一个向下的竖井,方便挖掘暗渠时定位、输送泥土、通风供氧。当暗渠不断接近山体,连通地下水暗流,就形成引水通道。暗渠又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前者用于集水,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后者用于输水,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明渠是方便村民日常取水的小渠,涝坝则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渗入地下的天山冰雪融水,通过暗渠流向村庄后,再通过明渠接入地上的涝坝,供农田灌溉和日常生活使用。
可以说,坎儿井是中国古代人民抵抗干旱、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智慧体现。如今,坎儿井已然成为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打卡胜地。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比较散乱,请将这些句子变成一个条理清晰的长单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1.文中称坎儿井为“地下水长城”,这一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六、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思成几十年步履不辍,倾情于中国建筑;袁隆平逐梦大半个世纪,一生挚爱杂交水稻;屠呦呦扛住几百次的失败,始终热衷青蒿素……想要取得成就,持续的热情必不可少。然而,一时的热情常有,持续的热情难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B
3.①举例论证,以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为例,论证诗歌创作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②引用论证,引用朗吉弩斯的话,“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③对比论证,通过“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对比,论证“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
【详解】
1.B.“主要原因是……”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强调主要原因。
2.A.“……就……”错误,说法绝对,由材料一“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可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说法错误。C.“当前诗歌”错误,扩大范围;“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选项将“一些”变为“当前的诗歌”;将“忽视社会大生活”变为“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D.“二者同等重要”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可知,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比关注社会生活表象更重要。
3.略
【答案】4.B 5.C 6.无理:“鸡毛”只在结尾出现,看似和主体内容没有重要关联。极为巧妙:①设置悬念,金昌焕偷文嫂的鸡吃是小说中心事件,发现“鸡毛”使悬念得以解开。②发现鸡毛这一情节揭示了金昌焕的贪婪自私的性格特征。③发现“鸡毛”,是文嫂心中苦难积压的爆发点和哭诉点。表现了作家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面对生存艰难,命运无常时的无奈的消解方式——哭诉的洞察与理解。 7.(1)校方有温情。允许文嫂住在校舍旁,允许她盖鸡窝。(2)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4)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B.“可见其勤俭节约,做事十分细致”错误,结合原文“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三是每天吃一块肉”可知,“剪布告栏的空白处”体现的是对他的鄙夷,有钱买肉却无钱买纸;结合原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知,“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足见其无聊,符合“怪”的评价。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表现了作家对战争的批判”错误,结合原文“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可知,文嫂哭的原因是自己的真心换来的却是无情的伤害,是对偷鸡的“金先生”的控诉,是对自己不幸命运及一辈子所受委屈的发泄。是命运的无常。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可知,设置悬念,金昌焕偷文嫂的鸡吃是小说中心事件,发现“鸡毛”使悬念得以解开。
结合原文“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可知,发现鸡毛这一情节揭示了金昌焕的贪婪自私的性格特征。
结合原文“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可知,发现“鸡毛”,是文嫂心中苦难积压的爆发点和哭诉点。表现了作家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面对生存艰难,命运无常时的无奈的消解方式——哭诉的洞察与理解。
综上所述,“鸡毛”只在结尾出现,看似和主体内容没有重要关联,实则极为巧妙。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结合原文“是‘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可知,校方有温情。允许文嫂住在校舍旁,允许她盖鸡窝。
结合原文“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可知,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
结合原文“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可知,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
结合原文“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莱,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可知,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答案】8.BDF 9.C 10.C 11.(1)黔娄的妻子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12.①苏轼认为陶诗表面看起来质朴简单,内涵却丰富饱满,超过历代诸多名家诗作;
②苏轼对陶渊明的为人处世,很有感触,通过写和诗能更好地感受其人格魅力。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前后追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
“吾前后和其诗”“吾”是主语,“和”是谓语,“其诗”是宾语,结构完整,故在“其诗”后B处断开;
“凡百数十篇”是和其诗的数量,表意完整,故在“数十篇”后D处断开;
“至其得意”是介词结构,单独断开,表示强调;“自谓不甚愧渊明”中“自”作主语,其前停顿,故在“自”前F处断开。
故选BDF。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及用法的能力。
A.正确。词义不同。
动词,把……作为。句意:五柳先生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号。
动词,认为。句意:我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B.正确。用法相同,表顺承关系。句意: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C.错误。词义相同,均为动词,遗留、留下。句意: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留给别人嘲笑的把柄。
D.正确。句意:这就是我深深佩服渊明的原因。/这就是先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东西经常被偷,虽然勤勉,但直到去世仍不能改变穷苦的家庭状况”错误。根据材料二“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可知,陶渊明年轻时家庭贫困,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奔波,并非东西经常被偷。同时,他也提到自己的性格刚直,不太适应世俗,担心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极力辞世,而不是“勤勉”。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戚戚”,忧愁;“汲汲”,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贫贱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
(2)“集”,名词作动词,编成集子;“录”,抄录;“遗”,赠送。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苏轼在信中明确表示,他对陶渊明的诗歌有着特别的偏好。他评价陶渊明的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意即陶诗表面看似质朴无华,实则内蕴丰富,意境深远,超越了包括曹植、刘琨、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在内的诸多历史上的著名诗人。可以概括出,苏轼认为陶诗表面看起来质朴简单,内涵却丰富饱满,超过历代诸多名家诗作;
苏轼不仅喜爱陶渊明的诗歌,更对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深有感触。在信中,苏轼引用了陶渊明临终前对子女的告诫,表明自己在性格上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都具有刚直不阿的性格,且在世俗中难以适应,容易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苏轼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即在官场中因个性耿直而遭受挫折。因此,他晚年深感与陶渊明心灵相通,正如他在信中所说“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可以概括出,苏轼对陶渊明的为人处世,很有感触,通过写和诗能更好地感受其人格魅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材料二:
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实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先后酬和渊明的诗,总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外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结果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和他同样的忧患,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的原因,想在晚年学习他一点长处。
【答案】
13.C
14.①“艰难”既是国家的,也是个人的。国家处于战乱状态,风雨飘摇;个人穷困潦倒,漂泊江湖。②“苦”是副词“极”,“恨”是动词“遗憾”,③诗人很遗憾不能多为国家出力。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壮志难醀)的思想感情。
【详解】
13.“怀才不遇”错
14.略
【答案】
15.B
16.①一二句写微风潜入枝叶,为写松声蓄势。三四句运用比喻,将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以声写声,突出了松声的悦耳多变。
②后四句运用衬托,借自己聆听松声后洗净炎暑、消除昏烦以至整夜不眠、心身翛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松声的美妙怡人。
【详解】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错误。此处运用的修辞是比喻而非夸张,把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写西南有微风吹来,潜入了松树的枝叶间,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是从侧面写松声,以微风来写风声,为写松声蓄势,正是有风吹来,才有了松声。
颔联“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中没有直接写松声,而是写了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这是以声写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说明松声和这两种声音有相似之处,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优美动人,悦耳动听,“飒飒“泠泠”两个叠词更添美感。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侧重写听到松声后的感受,也是从侧面写松声,听到松声后,荡涤了酷暑的炎热,破除了烦恼,整夜都不眠不休,身心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作者用自身的反应衬托出了松声的巨大作用,写出了松声的美妙怡人。
17.【答案】(1)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答案】18.①热射病可分为两种类型 ②皮肤往往多汗潮湿 ③通常没有剧烈体力活动 19.热射病急救降温是关键,年轻患者可用冰降温,老年患者可擦浴吹风降温但不能使用酒精擦浴以及退热药降温。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冒号可知,此处为领起句,结合后文“一类是劳力性热射病,……;另一类是经典型热射病,……”可知,介绍的是热射病的两种类型,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热射病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二空,结合下文“……但由于老年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散热功能障碍,皮肤往往干热无汗”可知,此处应是劳力性热射病发生时,皮肤的情况,通过两种热射病不同表现的对比,抓住经典型热射病,“皮肤往往干热无汗”的特点,此处应填写“皮肤往往多汗潮湿”。
第三空,结合上文“一类是劳力性热射病,它对应的往往就是我们遇到的青壮年热射病患者,由于高强度运动或者高温下工作,体温调节失衡,体内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发……”可知,此处填写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得病的原因;再由下文“但由于老年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可知,其原因不是强度运动或者高温下工作,所以此处填写“通常没有剧烈体力活动”。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选用句式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三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介绍的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主要信息是“热射病患者院外抢救的关键就是降温”;以及此方法适用的患者,主要信息是“这尤为适用于劳力性热射病的年轻患者”,由此可压缩为“热射病急救降温是关键,年轻患者可用冰降温”;
第二句话是介绍老年患者可以采用的救治方法,关键信息是“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可以采用往身上喷雾或者擦浴,再用风扇吹的方法,通过蒸发和对流帮助患者降温”,可压缩为“老年患者可擦浴吹风降温”;
第三句话是介绍老年患者不可采用的救治方法,关键信息是“注意不能使用大量酒精擦浴,……;退热药对中暑患者无效,反而可能损伤肝脏”;
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热射病急救降温是关键,年轻患者可用冰降温,老年患者可擦浴吹风降温但不能使用酒精擦浴以及退热药降温。
注意不要超过50个字,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
【答案】
20.有着“地下水长城”之称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的“活的文化遗产”。
21.①规模宏大:长城雄伟壮观,绵延万里;坎儿井众多暗渠,分布广泛,暗渠总长约3400公里。
②作用重大:长城防御工程,守护边疆;坎儿井灌溉水利工程,保障着当地水资源,抵御干旱,促进农业生产,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③历史悠久:长城历史悠久,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坎儿井历史悠久,《史记》中有相关记述,至今仍被使用,堪称“活的文化遗产”。
【详解】
20.略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明确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本体是坎儿井,喻体是长城。从不同角度分析两者的相似之处,可考虑两者的外在特征,如规模大小等,分析两者的功能作用,探究两者的历史长短及历史意蕴等。
22.【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这段材料通过列举梁思成、袁隆平、屠呦呦等杰出人物的事迹,强调了“持续的热情”对于取得成就的重要性。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短暂的激情或许能激发一时的动力,但唯有持续的热情才能支撑我们跨越重重困难,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然而,一时的热情常有,持续的热情难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并非所有人都有持续的热情,那么如何从短暂的激情转变为持续的热情?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培养兴趣深度、学会自我激励等方法,将一时的冲动转化为长久的热爱与追求。所以写作时学生可以谈对持久热情内涵的理解,可以谈持久热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谈如何获得持久的热情。
写作时学生选取任意角度确定立意,比如持续热情是成功的关键。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先分析热情对于激发个人潜能、明确人生方向的作用,再阐述持续热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力量,最后论述持续热情转化为实际成果。结尾以材料内容总结全文,如“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唯有持续的热情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以梁思成、袁隆平、屠呦呦为榜样,用不灭的热情点燃梦想的火花,用不懈的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因为,热情不息,成功可期。”
立意:
一是持续热情,铸就成功。
二是热情如火,坚持如铁。
三是培养兴趣,保持持续热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运用和整本书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语文]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