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 (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含答案),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护城河,通“叛”背叛,归顺服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全文中心】文章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以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1. 词语解释(1)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2)池非不深也 池:(3)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4)委而去之 委: 去:(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8)寡助之至 至:(9)亲戚畔之 亲戚: 畔: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10)天下顺之 顺:2. 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环而攻之而不胜。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3. 句子朗读节奏(1)是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也。(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4. 文意理解(1)文中“得道多助”的“道”是什么?施行仁政。
(2)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注释】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1.下列句子中标色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寡助之至 至:极点 B. 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C. 所恶勿施尔也 恶:动词,厌恶 D. 兽之走圹也 走:跑【解析】C项中“恶”是名词,意思是:所厌恶的东西(事情)。
2. 下列句子中标色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以天下之所顺 忠之属也B. 环而攻之而不胜 是故谋闭而不兴 C. 失其民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D. 得其民有道 其此之谓乎
【解析】A项中两个“之”,前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后者为结构助词,译为“的”。B项中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后者表顺接,可译为“并且”;C项中两个“者”都是代词,都可译为“……的原因”;D项中两个“其”,前者是代词,“他的”;后者是语气助词,表揣测。【答案】C
3.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的寡助之君。(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人民归附仁德的君主,就如同水往低处流,野兽向旷野上奔跑。
4.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用 做了形象的描绘。乙文中说到了“桀、纣”失天下的原因,印证了甲文中一句话, 即 (用原文回答)(4分)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6:小石潭记(含答案),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示起点自,阳光直射,呆呆的样子,轻快敏捷的样子,逗乐嬉戏,像北斗七星,像蛇一样,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忧伤的样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1:与朱元思书(含答案),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里指飞奔的马,比超过,通“啭”鸟叫声,通“返”返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05:爱莲说(含答案),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值得喜爱的,沾染污秽,美丽而不端庄,生枝蔓,长枝节,高耸的样子,亲近而不庄重,许多众多,很非常,不蔓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