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全套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附解析),共38页。
考点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交通运输、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起重要作用,有些情况下,社会经济条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3] 物质基础
①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②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5] 极不平衡 。
不同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②矿产资源[6] 贫乏 ,可利用其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的特点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
(1)数量的有限性: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2)分布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
(3)资源间的联系性:注意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4)利用的发展性: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
情境1 塘河台田生态系统
浙江瑞安滨海塘河台田生态系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台田(堆土成台,挖沟为渠)农业系统,位于温州大罗山南面滨海平原。下图示意浙江瑞安塘河台田生态系统景观。
分析该地发展塘河台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
【提示】结合该地的自然条件分析。
【参考答案】 改善水盐运动,降低土壤盐碱度。
情境2 “资源诅咒”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乍得石油探明储量丰富,过去直接用原油出口换取外汇,目前社会经济却发展缓慢,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从而陷入了“资源诅咒” 。
(1)分析乍得陷入“资源诅咒”的原因。
【提示】结合材料和乍得自身的发展状况分析。
【参考答案】 工业基础薄弱,石油加工能力不足;人才短缺,技术水平低;交通设施落后,运输不便。
(2)分析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提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参考答案】 乍得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并不能决定区域发展,自然资源只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命题点1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1.[2023海南地理卷,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深切,相对高差约6 000米,有些山谷出口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冲(洪)积扇。当地居民因地制宜,依山而居,开垦农田、饲养牲畜(下图)。
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的原因。
【参考答案】 相对于海拔较高的高原,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较温暖;(2分)山谷出口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种植业发展;(2分)山坡与山麓有良好的天然牧场,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优越;(2分)河流为沿岸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2分)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利于生产建设活动的开展。(2分)
【解题思路】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该地的深切河谷地势相对较低,气候较温暖,适宜人类居住;山谷出口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种植业发展;山坡与山麓草地广布,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优越;河流为沿岸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利于生产建设活动的开展。
命题拓展
雅鲁藏布江流域深切河谷谷底常出现大片草地的原因主要是( A )
A.气温高,蒸发量大B.地表终年湿润
C.全年降水均匀 D.地表沙石覆盖
【解题思路】 雅鲁藏布江纬度较低,河谷深切,形成干热河谷,谷底气温高,蒸发量大,形成旱生草原植被,A对。
命题点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2.[2022福建地理卷,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提高贵州省高原峡谷喀斯特地貌区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下图),新增了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等。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分析其如何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答案】 地处贵州省高原峡谷,日照时间较短,且阴雨天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3分)该热水器反射镜面面板使太阳能集热管背光一侧获得更多太阳辐射,提高太阳能利用率;(3分)喀斯特地貌区地面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该热水器反射镜面面板有出水孔,通过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接收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分)
【解题思路】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崎岖,降水多但地表水缺乏,阴雨天多,太阳辐射少,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较差,影响经济发展,因此技术创新、趋利避害是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新增的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等创新设计的分析,调用云贵高原区域环境特征等知识储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反射镜面面板设计能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出水孔、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文字信息
贵州省高原峡谷喀斯特地貌区地形落差大,山高谷深,日照时间较短阴雨天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较少地面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使得地表水存续较少,可用水资源少
图中信息
命题拓展
为进一步提升当地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 C )
①按季节调整反射镜面面板角度,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②增大出水孔的孔径,提高收集水量 ③加大雨水接水板的倾角,提高收集水量 ④加大雨水接水板的面积,提高收集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题思路】 冬季加大倾角,夏季降低倾角,可提高太阳能利用率,①对;收集到的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总量及雨水接水板的面积,④对;出水孔孔径增大、接水板的倾角加大,主要提升的是雨水收集速度,②③错。
考点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1] 退化 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2] 农牧交错 、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3] 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生态脆弱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1)风蚀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
(2)水蚀荒漠化: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
(3)盐渍(碱)化:分布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不合理灌溉地区,如黄淮海平原。
(4)冻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概况
①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4] 半湿润 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②现象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5] 农进牧退 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夏季暴雨[6] 集中 。
②多大风——大风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地表易遭受大风侵蚀。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过度开垦,[7] 过度放牧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步骤
①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8] 自然环境 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综合治理措施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情境1 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中国最美草原”之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之一。但该地区原本平坦的苍茫草原由于采煤变得坑洼不平,这对该地区的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下图为呼伦贝尔某地的草原景观图。
(1)分析呼伦贝尔大草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原因。
【提示】从气候和人类活动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降水较少且变率大,人口稠密、过度放牧。
(2)为应对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场退化的情况,提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提示】主要从合理规划生产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控制放牧规模,划区轮牧、围栏限牧,合理开矿。
情境2 林草复合经营
科尔沁沙地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气候变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当地生态环境严重失衡。自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尝试在科尔沁地区进行荒漠化治理,其中“两行一带”(两行灌木之间种草)林草复合经营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下图为科尔沁沙地植树造林景观图。
简述科尔沁地区通过“两行一带”林草复合经营模式治理荒漠化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提示】从就业、收入和经济发展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两行一带”林草复合经营模式需要增加劳动力投入,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效益;能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情境3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曾经也是森林茂密、水草丰茂、牛羊成群之地,但不断地经过人为破坏和自然演变,库布齐沙漠成了我国第七大沙漠。近几十年来,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库布齐沙漠正由“沙逼人退”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1)简述库布齐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
【提示】要注意从人为原因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人口不断增长,对资源需求增加;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森林、草场等破坏严重;水资源利用不当。
(2)说明库布齐沙漠由“沙逼人退”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采取的措施。
【提示】结合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相关知识分析。
【参考答案】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营造防护林,划定封禁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情境4 “黄土塬”
“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我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下图为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
(1)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推测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指的是什么因素。
【提示】结合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分析。
【参考答案】 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降雨是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自然动力。
(2)分析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甲、乙、丙、丁各地应采取的措施。
【提示】结合等高线图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参考答案】 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植被。
命题点1 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
[2021山东地理卷]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 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 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1—2题。
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B )
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D.方便生活取水
【解题思路】 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洞窟口面向东方,当地主要受偏西风影响,洞窟口朝向东可减弱风沙的侵蚀,B对。由材料可知,大泉河西岸为较坚硬的砂砾岩,开凿难度大,A错;由材料可知,受长期自然作用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说明在大泉河西岸崖壁开凿洞窟并不能减轻风化破坏,C错;大泉河东、西两岸生活取水都较方便,D错。
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C )
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
【解题思路】 构造运动影响的区域较大,其对上下层洞窟的影响相差不大,A错;壁画位于洞窟内,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B错;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较大,C对;人类活动一般对下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更大,D错。
命题拓展
指出现代大泉河对莫高窟保护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莫高窟位于大泉河沿岸,河水滋养绿洲,减轻风沙对洞窟的侵蚀;河流营造区域小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固结沙尘。
命题点2 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措施
[2022海南地理卷]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栽培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据此完成3—5题。
3.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 )
A.大风B.严寒
C.干旱D.雨雪
【解题思路】 吐鲁番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其北部的天山有多个山口,受狭管效应影响,冬春季节风力强劲,风沙危害严重,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加,地面更加干燥,吐鲁番风沙肆虐,给农业造成严重危害,A正确;严寒主要发生在冬季,B错误;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春季可利用山地积雪融水灌溉,C错误;当地降水稀少,雨雪灾害很少,D错误。
4.引种栽培失败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 B )
A.哈萨克斯坦B.沙特阿拉伯
C.阿根廷D.蒙古
【解题思路】 植物分布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引种气候相似地区的植物更容易成活,哈萨克斯坦、 阿根廷、 蒙古与吐鲁番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小,因而引种这些国家的植物成活率较高,A、C、D错误。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与吐鲁番气候差异较大,引种该国的植物不易成活,B正确。
5.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A )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
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产业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植物品种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为治理吐鲁番风沙,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故其主要目的是繁殖培育固沙植物,治理荒漠化,①正确;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产业,既能防治荒漠化又可获取经济效益,③正确;发展沙漠旅游业主要是利用自然沙漠景观,而繁殖培育的观赏沙漠植物属于人工景观,对旅客吸引力不大,②错误;吐鲁番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植被的耐寒基因并不强,④错误。故选A。
命题拓展
分析吐鲁番原生植被多特有种的原因。
【参考答案】 吐鲁番深居内陆,四周高山环抱,海拔低,增热迅速,气候极为干旱;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植物生存条件极为严酷。
考点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
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1] 自然资源 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2)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
(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
(4)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面临的问题
(2)应对措施
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市煤炭产业的兴起
(2)焦作市煤炭产业衰落的原因
3.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1)转型思路
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4] 产业结构 ,培育新型主导产业。
(2)具体措施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情境1 淄博“火出圈”
山东省淄博市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淄博窑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陶瓷制品享誉海内外,打破了“自古北方无好土,名瓷名窑出江南”的行业之咒。进入21世纪,淄博的陶土资源呈枯竭趋势,亟须寻求产业转型之路。2023年,淄博烧烤“火出圈”了,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1)指出淄博陶瓷业摆脱发展困境的最佳措施。
【提示】从文创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分析淄博烧烤“火出圈”对淄博的有利影响。
【提示】从产业和城市知名度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城市“名片”。
情境2 “汞都”转型
万山区隶属贵州省铜仁市,2009年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世纪50年代,这里成为我国最大的集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东西部协作为万山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借助“东部市场+万山产品”“东部研发+万山制造”等发展模式,万山区开发精深汞化工系列产品,建立了朱砂工艺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近年来,万山还依托朱砂文化和自然山水,建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
(1)说出万山区长期过度开采汞矿,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提示】主要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对河流、大气、土壤等造成污染;破坏地表结构,引发地质灾害。
(2)归纳万山区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提示】将所学知识与万山区实际情况综合起来分析。
【参考答案】 加强区域协作,开拓市场;增加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发展多元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情境3 石嘴山市的转型
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2008年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当地硅石(制作太阳能光伏板的原料)、草场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缩影。
(1)分析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
【提示】结合材料“塞上煤城”分析。
【参考答案】 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因此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原因是煤炭资源枯竭。
(2)推测最适宜石嘴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
【提示】结合材料“硅石”“草场资源”分析。
【参考答案】 石嘴山市的硅石(制作太阳能光伏板的原料)、草场资源丰富。因此,最适宜石嘴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生态农业和光伏设备制造业。
情境4 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伊春市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素有“林都”之称,是我国专业化林业资源型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1)分析伊春市的家具厂所属的工业导向类型。
【提示】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分析。
【参考答案】 伊春市素有“林都”之称,木材原料丰富,故伊春市的家具厂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2)分析伊春市最适宜转型发展的产业。
【提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参考答案】 伊春市转型发展应因地制宜,发挥“林都”的名片作用,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观光等生态旅游业。
命题点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分析
[2020全国Ⅲ卷,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1)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 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3分)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3分)
【解题思路】 废置矿场地价低廉,利用该区域建设休闲城投入少;矿坑湖水域面积大,有利于休闲城打造优美景观。
(2)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8分)
【参考答案】 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4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4分)
【解题思路】 休闲城定位为高档旅游中心,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看,高档客源市场应是经济发达地区,如首都和马来西亚其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其他发达地区来马来西亚旅游的人员较多。
(3)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分)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2分)
【解题思路】 休闲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方便游客进行消费,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其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
命题拓展
分析从废置矿场到旅游胜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的启示。
【参考答案】 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进行生态修复,美化环境;发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休闲观光旅游。
方法技巧 荒漠化成因的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干旱背景下的环境脆弱地带,当气候进一步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反之,荒漠化就逆转。
(2)人为原因
①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等。
方法技巧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2.沼泽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
湿地的形成一般从湿地的补给(降水、冰雪融水等)和湿地的水分流失(蒸发、下渗、排水等)两个方面分析,强调补给量大于水分流失量。如下图所示:
热点情境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新生
玻利维亚的波托西城(约20°S,66°W)因银矿而生。154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安第斯山脉的里科山发现银矿,随后征用劳工大规模生产白银。矿工们没日没夜地在恶劣的环境中劳作,800万生命葬身于此。后来资源枯竭,这座城市被无情地放弃。1987年,因保存完好的磨坊、窑炉、水利系统等工业遗址,殖民建筑以及仍在运作的采矿井,波托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探究设问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波托西城衰退的原因。
(2)为促进波托西城旅游业的发展,请设计合理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解题思路】 (1)主要从资源、环境和人口方面分析。(2)结合波托西城的旅游资源,设计特色旅游项目。
【参考答案】 (1)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工人大量死亡,人口减少。
(2)参观磨坊、窑炉,认识白银的生产流程;泛舟于人工湖和引水渠,了解水利系统的作用;欣赏独具西班牙风情的建筑;让旅客换上矿厂装备,到仍在运作的矿井下体验采矿生活。
[2024江苏扬州调研]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中面临转型模式的抉择。延伸模式主要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更新模式是摆脱对原产业的依赖,发展新产业;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下图为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更新模式对资金的需求较延伸模式小
B.延伸模式对原产业的依赖较更新模式小
C.更新模式可能会导致原产业人员大量失业
D.延伸模式发展的重心是资源开采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更新模式摆脱了对原产业的依赖,发展新产业,新产业的发展对技术、资金的需求一般较大,A错误;延伸模式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对原产业的依赖较更新模式大,B错误;更新模式主要发展新产业,原产业发展较差甚至停止,其从业人员可能面临失业,C正确;延伸模式的重心是延长产业链,减小对资源开采的依赖,D错误。
2.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首先考虑( A )
A.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
B.资源开采技术的改进
C.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D.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解题思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首先要考虑新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才能确定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方向,A正确;该城市资源近乎枯竭,故资源开采技术的改进、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都不是转型首先考虑的因素,B、D错误;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转型的效果,但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C错误。
3.复合型模式在产业转型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 D )
A.新兴产业竞争力强
B.城市经济实力增强
C.劳动力更丰富廉价
D.产业类型发展多样
【解题思路】 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并不只有新兴产业,A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实力较弱,B错误;劳动力更丰富廉价不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C错误;复合型模式在旧产业创新的同时发展新产业,产业类型多样,所以抵御风险能力更强,D正确。
读图归纳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图的判读
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的典型地区,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考查主要以荒漠化区域分布图的形式为切入点,判读荒漠化区域分布图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2)明确图示区域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及荒漠化类型。
(3)根据图示区域自然条件、人类活动解释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生产状况下产生了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其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分析如图所示:
典例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简述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
读图指导
【解题思路】 根据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确定气候、植被、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确定农业生产方式;依据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方式确定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特征:位于内陆地区,多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农业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牧草地。沙地生态环境治理中应采取的措施: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生态环境治理中应采取的措施:水土保持。
[2024云南大理开学考试]塔里木盆地东部某干涸湖盆,在单一风向的强风作用下,风沙活动频繁,对经过该区的公路危害严重。为防治沙害,当地建设了“阻—固—输”结合型防沙体系(下图),治沙成效显著。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判断,该地盛行( D )
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
【解题思路】 图中公路呈西北—东南走向,阻沙带和固沙带位于公路东北侧,说明严重危害公路的风沙主要来自东北方向,因此该地盛行东北风,故选D。
2.在输沙带中平铺砾石的目的是( B )
①减小地表摩擦力 ②加大局部地区温差
③减少水分蒸发 ④避免强风起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题思路】 在输沙带中平铺砾石可减小地表摩擦力,让风顺利从地表刮过,地表很少有沙尘滞留,可避免强风起沙,①④正确;加大局部地区温差并不能避免强风起沙,②错误;平铺砾石利于强风顺利从地表刮过,这会增加水分蒸发,③错误。故选B。
3.相较于“阻—固”防沙体系,采用该体系可( C )
A.减小建设工程总量
B.降低技术难度
C.延长公路维护间隔时间
D.缩短施工时间
【解题思路】 相较于“阻—固”防沙体系,“阻—固—输”结合型防沙体系在公路两侧建设了输沙带,减少沙尘滞留在公路上带来的危害,延长公路维护间隔时间,C正确。“阻—固—输”结合型防沙体系在公路两侧建设了输沙带,增加了防沙建设工程总量,提高了技术难度,延长了施工时间,A、B、D错误。
[2024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自20世纪70年代至2013年底,我国开展了八次森林资源清查。20世纪80年代,受到林业开放政策的影响,南方部分林区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增长量,出现“森林赤字”现象。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展科学造林行动,使森林资源逐渐恢复。下图为这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我国不同林种面积所占比例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不同林种面积变化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用材林面积所占比例连续下降
B.特用林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C.第三次清查时薪炭林面积所占比例最大
D.防护林面积所占比例变化趋势与用材林大致相反
【解题思路】 如下图:
2.20世纪80年代,南方部分林区出现“森林赤字”现象,其最有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是( C )
A.酸雨B.土壤重金属超标
C.土地红漠化D.土壤盐碱化
【解题思路】 “森林赤字”现象即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的现象,这会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酸雨主要是人们向大气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A错误。土壤重金属超标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与森林覆盖率降低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南方林区主要位于丘陵、山地地区,该地区基岩以红色砂岩为主,森林覆盖率降低易导致水土流失,从而出现红漠化,C正确。土壤盐碱化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的,与森林覆盖率降低关系不大,D错误。
[2023黑龙江哈师大附中三模]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曾是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区,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与之相关的行业逐渐衰落。在政府的指导下,贾汪区立足实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下图为贾汪区转型绿色发展各子系统评价结果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贾汪区在资源枯竭后转型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 D )
A.获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
B.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C.淘汰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企业
D.引进资源型企业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政府扶持力度评价指数增幅较大,说明有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A不选;从图中看,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和居民生活指数都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城市转型方向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可能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淘汰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企业,B、C不选;由材料可知,该地煤炭资源枯竭,且与煤炭资源相关的企业污染较重,可推测出该地没有引进资源型企业,选D。
4.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有( A )
①始终坚持以经济促发展为前提、为首位
②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③协调好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④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始终坚持以经济促发展为前提、为首位,①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避免因资源开发或资源枯竭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衰退,②正确。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绿色发展意识;协调好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③④正确。故选A。
5.[2024福州质检,2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阶段性下切使得原有的河床高于洪水位,形成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阶梯状地貌,称为河流阶地。位于江西省赣江阶地上的H沙地面积较大且多年来保持稳定,高大的沙山分布其中,沙地的沙堆上广泛分布着蔓荆灌丛,蔓荆植株矮小,叶片小、表皮厚,根系发达,枝条匍匐生长。下图示意蔓荆灌丛沙堆景观。
(1)从物质来源及动力条件的角度,阐述H沙地的形成过程。(6分)
【参考答案】 早期赣江挟带较多泥沙,(1分)在河谷底部堆积;(1分)随着赣江下蚀,(1分)原来的河床部分出露水面形成河流阶地;(1分)河流阶地上的泥沙受风力的侵蚀、搬运,(1分)最后堆积形成了沙地。(1分)
【解题思路】 物质来源即沙源,最初是赣江挟带较多泥沙在河谷堆积,形成河漫滩地貌;动力条件方面,随着地壳缓慢抬升(内力作用),赣江下蚀作用(外力作用)增强,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洪水位形成河流阶地,阶地上的泥沙受风力的侵蚀、搬运(外力作用),最后堆积形成了沙地。
(2)结合H沙地的自然特征,分析蔓荆灌丛对环境的适应性。(10分)
【参考答案】 当地纬度较低,(1分)气温较高,(1分)蒸发旺盛;(1分)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分)部分季节较干旱;(1分)蔓荆植株矮小,叶片小、表皮厚,利于减少水分蒸腾;(1分)沙地蓄水能力弱,(1分)蔓荆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土壤水分;(1分)沙地多大风,(1分)蔓荆枝条匍匐生长,受大风的干扰小。(1分)
【解题思路】 沙地一般具有干旱、风大、土壤缺水等自然环境特征。灌丛植物为适应此环境会形成对应的形态。为适应干旱的气候,蔓荆植株矮小,叶片小且表皮厚,以减少植株水分蒸腾。蔓荆植株矮小,且枝条匍匐生长,以适应大风环境。沙地蓄水能力弱,干旱季节土壤水分含量少,蔓荆形成发达的根系来吸收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3)H沙地一面临江,三面被农田和村庄包围。有的学者主张将沙地改造为林草地,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赞同:当地降水丰富,具备林草生长的气候条件;(1分)改造沙地可消除其对周边农田和村庄的威胁;(1分)改善局部气候;(1分)丰富生物多样性;(1分)林草地的发展会产生经济效益。(1分)
或不赞同:沙地面积大,(1分)改造沙地难度大、成本高;(1分)多年来沙地面积稳定,对周边农田和村庄威胁不大;(1分)南方沙漠生态系统独特,应予以保护(或应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1分)沙漠旅游可带来经济效益。(1分)
【解题思路】 若赞同,可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说明理由。生态效益方面,当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具备林草生长的气候条件;且改造沙地可消除其对周边农田和村庄的威胁,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经济效益方面,林草地的发展会产生经济效益。若不赞同,也可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说明理由。生态效益方面,多年来沙地面积稳定,说明其对周边农田和村庄的威胁不大,并且南方沙漠生态系统独特,应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经济效益方面,沙地面积大,改造沙地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利用南方独特的沙漠景观发展沙漠旅游,可带来经济效益。
考点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024辽宁六校联考]明清时期,位于苏北沿海的两淮盐场(下图)以潮滩上的荡草为燃料、以盐土和海水为原料煮盐。由于黄河夺淮入海和海岸线变迁,该地盐灶不断“移灶就卤”。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新旧盐灶的分布特点,可推知明清时期该地( A )
A.入海泥沙增多B.海水侵蚀加剧
C.地壳抬升加快D.煮盐技术提高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新、旧盐灶和黄海海岸线位置可知,旧盐灶距离海岸线较远,新盐灶距离海岸线较近,该地盐灶不断“移灶就卤”,由此可判断明清时期该地入海泥沙增多,旧盐灶处的盐土和海水减少,新盐灶不断向海岸线靠近,A正确。
2.为充分利用废弃的旧盐灶,清代该地最适宜( C )
A.扩大盐业市场B.增加堤坝高度
C.开挖引潮沟道D.人工运输盐土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两淮盐场以潮滩上的荡草为燃料、以盐土和海水为原料煮盐。旧盐灶远离现在的海岸线,为充分利用废弃的旧盐灶,清代该地最适宜开挖引潮沟道,引海水进入旧盐灶,C正确。扩大盐业市场、增加堤坝高度与利用旧盐灶关系不大,A、B错误;人工运输盐土投入的劳动力较大,不是最适宜的措施,D错误。
近年来东北地区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黑土地,从开发初期的“攥一把都能出油”变成了“大沙包、破皮黄,咋上肥料不长粮”。吉林省梨树县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探索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该技术成为全国知名的“梨树模式”,为黑土地永续利用开辟出了一条道路,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据此完成3—5题。
3.东北黑土地“攥一把都能出油”的气候原因是( C )
A.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
B.冻土发育,有机质不易流失
C.气温偏低,微生物活动弱
D.多大风天气,枯枝落叶多
【解题思路】 东北黑土地“攥一把都能出油”,原因是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弱, 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多,C对;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有机质易淋失,A错;东北大部分地区冻土发育在冬季,但夏季气温高,冻土融化,土壤有机质易流失,B错;东北地区的冬季大风天气多,风蚀作用强,土壤表层有机质易流失,D错。
4. “梨树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 )
A.科技的发展B.市场的扩大
C.环保的需要D.政策的支持
【解题思路】 “梨树模式”是吉林省梨树县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探索出的技术,A对;该技术主要通过科研实现,与市场的扩大无直接关系,B错;环保的需要和政策的支持只是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并非“梨树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C、D错。
5.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可以( B )
A.延长作物生长周期B.改善土壤结构
C.降低冬季土壤温度D.增加空气湿度
【解题思路】 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B对;作物生长周期主要受作物生长习性和热量条件的影响,A错;土壤温度主要受气候的影响,C错;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并不能增加当地降水,因而对空气湿度影响较小,D错。
6.[开放题/2024福州一检,2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凤山县处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岩溶地貌广布,岩石裸露,河谷深切,地表水系少,地下水埋藏较深,土层薄,土壤保水性差。为彻底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凤山县大力扶持群众建设家庭地头水柜(及时收集雨水和地表水的蓄水池)。地头水柜工程适应性强,技术要求低,管理方便,适宜建设在有足够汇水集流场所的地区。下图示意广西凤山县农民自建的家庭地头水柜。
(1)说明当地水柜汇水集流效率高的地形地质条件。(7分)
【参考答案】 坡度大,集流快;(2分)岩石裸露,(2分)土层薄(,涵蓄水源少),(2分)利于收集地表水。(1分)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形坡度较大,水流汇集速度快,水柜汇水集流效率高;当地岩石裸露,土层薄,保水性差,利于地表水汇集。
(2)说明当地修建水柜对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积极影响。(8分)
【参考答案】 收集地表水(雨水、地表径流),增强蓄水能力;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增加人畜用水供给量;解决农民远距离找水和运水难题;有效改善水质。(任答4点得8分)
【解题思路】 当地修建水柜对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积极影响可从提高供水能力、解决农民远距离找水和运水难题两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当地河谷深切,地表水系少,地下水埋藏较深,土层薄,保水性差,水资源不足,修建水柜收集地表水,可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提高蓄水、供水能力;由图可知,水柜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山坡上,可就近供应优质水资源,有利于解决农民远距离找水和运水难题。
(3)有人建议在凤山县兴建水库替代水柜,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赞同。水库蓄水量大,惠及范围广;(2分)调节能力强;(2分)综合效益高。(2分)
或不赞同。投资大,居民点分散,适用性较差;(2分)占用大量耕地;(2分)岩溶地区,地质条件较差,地质灾害隐患大。(2分)
【解题思路】 修建水库和水柜都是为了蓄水,但蓄水规模不同,数量、分布差异大。水库蓄水量大,数量少,分布集中;水柜蓄水量小,数量多,较为分散。因此,如果赞同修建水库,就要从蓄水规模大的优势方面分析,如水库蓄水量大,惠及范围广,综合效益高,调节能力强等。如果不赞同修建水库,就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从蓄水规模大的劣势方面分析,如水库规模大,投资大,会占用大量耕地;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大;居民点分散,输水距离长,用水不便。
考点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新角度/2024泉州质量监测]早期,为提升瑞士某河的排洪效率,蜿蜒河道被拉直渠化,改造成运河。后来,当地在运河边农田中挖掘更宽阔的河道,在新河道中挖掘菱形沟渠,并借助洪水的作用和河岸植被的生长来改善河流生态条件,以促进河流自然修复。下图示意该河段通水前后的河道形态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蜿蜒河道被拉直渠化带来的影响是( B )
A.下渗水量减少,洪水风险增大
B.河流生态简化,生物种类减少
C.河道淤积增加,通航能力下降
D.水域面积扩大,气候日趋湿润
【解题思路】 蜿蜒河道被拉直渠化后,河床材质硬化,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同时河流由曲变直,水域面积减小,长度缩短,洪水排泄速度加快,洪水风险减小,A、D错误;河床材质硬化,原先河床中的微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水生植物难以在河床中扎根,导致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减少,B正确;河流的渠道化改变了河流的基本形态,急流、缓流、弯道及浅滩相间的格局消失,水流速度加快,河道淤积减少,通航能力提升,C错误。
2.新河道中挖掘菱形沟渠的主要目的是( D )
A.降低河水水位 B.加快河水流速
C.加强河水冲刷 D.加快曲流形成
【解题思路】 在新河道中挖掘菱形沟渠,会减慢河水流速,这可能抬高河流水位,菱形沟渠能促进泥沙沉积,利于河岸植被恢复,加快曲流的形成,即加快河流自然修复,D正确,A、B错误。新河道中的菱形沟渠减缓了河水的流速,利于水生植物扎根生长,利于河流沿岸植被恢复,并能减缓河水的冲刷,C错误。
[2023豫北名校联考]卢特沙漠是伊朗著名的沙漠之一,部分区域存在流动沙丘,沙丘沙粒较细,会威胁经过流沙地的道路。借鉴中国风沙防治经验,伊朗提出建立公路综合治沙体系,其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在防风固沙带建立前,先用油膜覆盖技术对流沙进行固定,即在流动沙丘表面喷洒石油材料(碳氢化合物胶体,是炼油厂的副产品)。据此完成3—5题。
3. 路基两侧防风固沙带宽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B )
①沙丘位置 ②沙粒粒径
③盛行风风向 ④沙丘含水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解题思路】 固沙带越宽,防风固沙效果越好,读图可知,路基左侧的固沙带较宽,因此沙丘主要位于路基左侧;根据固沙植被与沙丘的相对位置可判断出,该地左侧为上风向,右侧为下风向,上风向固沙带较宽,有利于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对路基的危害,①③正确。固沙带的宽窄与沙粒粒径、沙丘含水量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故B正确。
4. 与植被固沙相比,伊朗大量使用油膜固沙的优势是( D )
A.固沙面积大B.持续时间长
C.生态效益好D.固沙成本低
【解题思路】 伊朗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固沙植被存活率较低。但伊朗石油资源丰富,与植被固沙相比,油膜固沙较为方便,而且油膜是炼油厂的副产品,成本较低,D正确。
5. 在靠近路基的地面需铺砌表面光滑的小卵石,其主要作用是( B )
A.增大地表摩擦力,减小起沙风速
B.减小地表摩擦力,减少风沙沉降
C.固定路基旁流沙,防止掩埋路基
D.防止沙丘的活化,减轻风沙危害
【解题思路】 在路基附近使用表面光滑的小卵石铺砌地表,可减小路基附近地表的摩擦力,使风力搬运的沙粒能够越过路基,减少沙粒在路基上沉积,B正确。
6. [2023四川资阳模拟,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织女群岛地处挪威海,原生植被以旋果蚊子草为主,其植株高80—120 cm,生物量多分布于植株上部。当地世世代代的渔民和农民将捕鱼与精细耕作结合,形成半自然的景观。20世纪60年代,织女群岛停止耕作,旋果蚊子草大量繁殖,水土流失逐渐加剧,水鼠猖獗。下图示意织女群岛的位置。
说明织女群岛停止耕作后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 原因:旋果蚊子草大量繁殖,生物量集中在植株上部,底层植被减少,地表土壤裸露;(2分)水鼠挖土活动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2分)季节性冻土消融量增大,融水侵蚀能力强。(2分)
措施:引种适应性强的植被,丰富植物群落层次;(2分)人工捕捉或引入天敌,减少水鼠数量。(2分)
【解题思路】 停止耕作后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生物以及气候的角度分析。旋果蚊子草大量繁殖,生物量集中在植株上部,底层植被减少,地表土壤裸露;水鼠挖土活动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由图可知,该地纬度高,存在季节性冻土,停止耕作后,季节性冻土消融量增大,融水侵蚀能力强。针对土壤侵蚀严重的状况,可以通过引种适应性强的植被、丰富植物群落层次,降低对土壤的侵蚀;生物方面,通过人工捕捉或引入天敌等方式,减少水鼠数量,降低其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程度。
考点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024湖南株洲阶段测试]冷水江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其辖区内的锡矿山街道曾是“世界锑都”。长期的粗放式开采导致锡矿山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伴随着矿产资源枯竭,锡矿山经济发展乏力、人口外流、城镇空间衰败等问题凸显。2013年湖南省政府将锡矿山纳入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经过近十年的综合治理,如今这片土地重获新生。据此完成1—3题。
1.锡矿山被政府纳入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人口流失量大,经济复苏缓慢
B.工业遗址分布集中,利用价值高
C.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恢复难度大
D.矿区面积大,所占土地资源丰富
【解题思路】 锡矿山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恢复难度大,所以急需重点治理污染,C项正确。
2.锡矿山治理过程中应更注重( D )
A.土地利用与社区规模协调
B.矿区与周边城镇联系协调
C.城乡分布与交通建设协调
D.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协调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长期的粗放式开采导致锡矿山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可知,锡矿山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之间的矛盾问题,故治理过程中应更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协调,D项正确。
3.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后的锡矿山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是( D )
A.实施表土复垦,发展农业
B.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治理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业
D.利用工业遗产,发展现代服务业
【解题思路】 发展农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A项错误;当地科技力量薄弱,对外资发展的吸引力较小,不适合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项错误;被污染的矿坑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C项错误;锡矿山街道曾是“世界锑都”,说明其工业发达,工业遗产多,可利用工业遗产发展现代服务业,D项正确。
[2023浙江温州适应性考试]甘肃省金昌市拥有丰富的铜、镍等资源,有色冶金和化工为其传统主导产业。为解决目前面临的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金昌市不断寻找新出路。近年来,该市聚焦有色金属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引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据此回答4—5题。
4.金昌市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市场需求减少 ②资源储量不足
③基础设施落后 ④产品附加值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题思路】 金昌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动力主要是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减少,①错误;随着资源的开采,资源储量不足,导致经济效益下滑,②正确;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会不断完善,③错误;由材料“有色冶金和化工为其传统主导产业”可知,金昌市目前产业链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④正确。故选D项。
5.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的产业类型,主要考虑了该市的( A )
①资源种类 ②产业基础
③交通条件 ④劳动力数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题思路】 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的产业类型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产业,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产业的类型,主要考虑了该市的资源种类,如铜、镍、风能、太阳能等资源;还主要考虑了该市的产业基础,如材料信息“有色冶金和化工为其传统主导产业”,从而判断①②正确;交通条件不是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产业类型的主要考虑因素,③错误;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产业的类型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数量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④错误。故选A项。
6.[开放题/2023河南开封联考,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南省资兴市曾是有名的“煤都”,2009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该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下图为资兴市2007—2019年三大产业产值及其占比统计图。
(1)概括资兴市第二产业的特征,并说出资兴市产业结构变化的表现。(5分)
【参考答案】 特征:第二产业产值先升高后降低;(1分)占比先升高后降低;(1分)整体占比最高。(1分)
产业结构变化的表现:第二产业占比降低;(1分)第三产业占比升高。(1分)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且第二产业占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点。资兴市产业结构变化方面,从整体而言,第二产业占比降低,而第三产业占比升高,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资兴市的东江湖水温常年保持在8—13 ℃,水质长期保持国家饮用水一级标准。东江湖大数据中心采用湖水自然冷却,成为目前全国最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可为整个湖南乃至华中、华南提供服务。
(2)说明东江湖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3分)
【参考答案】 利用湖水自然冷却,耗能低;(1分)服务范围广;(1分)国家政策支持。(1分)
【解题思路】 大数据产业的耗能高,当地借助湖水自然冷却,能耗成本低;该数据中心服务范围广,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资兴市关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鼓励能源、有色金属等优势企业技术改造,目前有色金属固废循环利用、微晶石墨等技术标准领跑全国。同时,资兴市发挥东江湖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食品特色产业,依托美丽的东江湖,全面实施“旅游+”和“+旅游”工程。
(3)简述资兴市产业转型经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解题思路】 资兴市关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鼓励能源、有色金属等优势企业技术改造,说明当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材料“资兴市发挥东江湖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食品特色产业”可知,资兴市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该市依托美丽的东江湖,全面实施“旅游+”和“+旅游”工程,说明当地充分利用优势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措施,当地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新的主导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这些措施均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综合训练
[2024重庆沙坪坝区校考]东北林草交错区(如图甲)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该地针对公路建设产生的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如图乙)。植生袋内部填充有土壤和营养物质,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且随着时间推移,植生袋会愈加牢固。据此完成1—2题。
甲 乙
1.生态修复中采用的植生袋可( A )
①拦水 ②保肥 ③防寒 ④抗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题思路】 坡面上的植生袋可拦截径流,①正确;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物质,且不易流失,利于植被的修复和生长,②正确;植生袋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植被的生长,无法防寒和抗冻,③④错误。综上可知,A项正确。
2.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成因有( D )
①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
②气候过渡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③干湿过渡区,降水变率小
④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受风力侵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题思路】 由图甲可知,东北林草交错区位于大兴安岭附近,即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附近,降水变率大,季节分布不均,②③错误;大兴安岭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且降水集中,易发生水蚀,水土流失较严重,①正确;该地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风力大,易受风力侵蚀,④正确。综上可知,D项正确。
[2023江苏无锡检测]京西煤矿位于北京市西部,煤炭储量丰富,具有低硫、低磷等特点,开采历史悠久,产品供应国内外。2010年起京西煤矿逐步关停,到2020年北京已实现“零煤矿”。下图为煤矿关停后该地区对原矿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京西煤矿逐步关停的主要原因是( B )
A.煤炭资源濒临枯竭
B.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
C.地价昂贵,技术工人短缺
D.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解题思路】 多年的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且发展煤炭产业易污染环境。为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逐步关停京西煤矿,并不是因为煤炭资源濒临枯竭,A项错误、B项正确;京西煤矿地处北京,北京技术水平高,技术工人充足,C项错误;该地区的煤炭具有低硫、低磷等特点,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说明产品品质好,D项错误。
4.依据规划,该地区将( A )
A.发展第三产业,加速产业转型
B.大力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
C.进口煤炭,保证能源供应
D.大量迁出人口,改善生态环境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将原矿区土地用作矿石遗址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滑雪产业园、雪上训练场、智能立体停车场和健康生态养老院,说明矿区将发展第三产业,加速产业转型,所以A项正确。
[新情境/2023哈尔滨学业质量监测]勺状沟壑是黄土高原沟壑的一种,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部,东南部较少。勺状沟壑发育于黄土坡面中上部,形态上呈现出头大、尾细的特征,沟尾逐渐变细或消失于坡面上。读勺状沟壑示意图,完成5—6题。
5.勺状沟壑“头大、尾细”的原因有( C )
①沟头黄土层疏松 ②沟头流水侵蚀严重
③沟尾泥沙搬运能力弱 ④沟尾地表径流量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题思路】 在小尺度区域内,沟头和沟尾黄土层土质差异不大,①错误。图示黄土勺状沟壑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沟头较沟尾宽而深,应该是较强的溯源侵蚀作用造成的;沟尾窄而浅,并逐渐变细或消失于坡面上,这主要是因为从沟头至沟尾坡面汇聚的雨水不断下渗,径流量减小,沟尾侵蚀、搬运作用较弱,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6.勺状沟壑在黄土高原东南部较少的原因是东南部( B )
A.人类活动少B.降水量大
C.气温高D.植被覆盖率低
【解题思路】 黄土高原东南部位于季风区,降水量较多,因此东南部黄土坡面上汇聚的雨水多,侵蚀作用强,很难形成沟尾,B正确。黄土高原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多,A、D错误。勺状沟壑为流水侵蚀地貌,其形成与气温关系不大,C错误。
7.[2023武汉模拟,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广泛应用于不锈钢、动力电池、电镀等行业,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印度尼西亚镍矿储量居世界前列,以红土镍矿为主,多储存于地表,可露天开采,但红土镍矿含镍量较低,共、伴生矿多,较简单的冶炼工艺处理后无法直接使用,其开发利用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我国镍矿企业在生产冶炼技术、工艺装备及工厂建设、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等方面具有综合性的优势,获得印度尼西亚政府及企业的青睐。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镍资源消费国,但90%以上的镍需要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口,供应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下图示意镍的冶炼工艺流程。
(1)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镍精矿企业和镍板、镍豆企业的区位选择差异。(8分)
【参考答案】 镍精矿品位低,原料的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2分)所以镍精矿企业布局应接近原料供应地。(2分)
电解镍精矿需要消耗大量电能,(2分)所以镍板、镍豆企业布局应接近能源供应地。(2分)
【解题思路】 运用设问拆解法,分析如下: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镍精矿品位低,只有12%—20%,原料需求量大,而印度尼西亚为岛国,陆路运输成本较高,所以镍精矿企业应当靠近原料产地布局,以减少运输成本。镍板、镍豆品位为99.99%,品位很高,其冶炼需要大量电能,企业应当靠近能源供应地布局,以减少能源长距离输送的损耗,节约成本。
(2)说明中国镍矿企业的技术优势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 开采技术先进,减少对热带雨林的破坏;选冶分离技术成熟,利于提高镍矿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大大减少,实现产业绿色生产与发展。(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解题思路】 运用设问拆解法,分析如下:
中国勘探开采技术先进,可以减少对当地植被的破坏;中国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先进,可提高镍矿资源利用率,促进镍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的镍矿企业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8.[实践探究题/2023福建南平三模,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封丘县农耕区地处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地带,在1964年以前,引黄灌溉不当导致土壤盐碱化。为治理盐碱化,该县在试验区实施井灌井排措施。试验区地下70米内有三个含水层:第一含水层出水量较小,属于微咸水,并顺地势流向下游区域;第二、三含水层出水量大,水质好。禹城市北丘洼是一个封闭型洼地,含水层厚且均为咸水。下图示意黄河流域局部。
(1)与北丘洼比较,说明封丘试验区地下水含盐量较低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北丘洼是一个封闭型洼地,与其相比,封丘试验区地下水具有流动性,与区外地下水有交换;(2分)受黄河水下渗补给量较大。(2分)
【解题思路】 分析如下:
(2)分析大量引黄灌溉造成封丘县农耕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大量引黄灌溉,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地下水位上升;黄河水含沙量大,易造成沟渠淤积,降低田间排水效果,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处半湿润地区,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在干季随着水分蒸发,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造成土壤盐碱化。(每点2分,共4点)
【解题思路】 分析如下:
(3)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就封丘试验区两种井灌井排方案(下图)开展讨论,得出方案1优于方案2的结论。试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方案1相较于方案2的优势:既经济又有效。(2分) 理由: 建设施工少,经济成本更低;封丘试验区第一含水层出水量较小,属于微咸水,第二含水层出水量大,水质好,同井混合后,水质较好,可以满足引淡淋盐和灌溉需要,同时,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不易返盐。(每点2分)
【解题思路】 分析如下:
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1.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2.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3海南,T16
2021海南,T7—8
【人地协调观】
认识区域发展过程,针对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认知】
高考试题常对接具体的区域,结合区域发展的现状找出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等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2022福建,T19
2021辽宁,T14—15
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
2021山东,T3—4
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措施
2022海南,T3—5
2020北京,T16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分析
2020全国Ⅲ,T36(2)(3)(4)
命题分析预测
区域发展是在区域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来实现的。试题多利用具体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资源现状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根据区域图中的信息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产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备考策略
在复习区域发展时,可适当记忆不同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根据考题要求做到相应知识迁移;在人地协调发展类试题中,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差异提出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利用
方向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实例
利用
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1] 基础
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利用
不同区域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存在差异
①自然条件优越,但利用不充分,区域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如孟加拉国;②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靠其社会资源发展成为发达、富裕的国家,如日本
改造
遵循自然规律,谋求[2] 人地和谐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仍在发挥作用
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出现环境问题
美国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土壤风蚀严重,出现“黑风暴”
发展阶段
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
农业社会
[4] 土地 资源
工业社会
矿产资源
历史
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化社会
对自然
资源依
赖程度
强
较强
减弱
主要
资源
气候、土地、
水、生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
成原料、信息网络等)
自然资
源对产
业布局
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如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和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弱化
措施
具体表现
优化[9] 土地利用 结构
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
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10] 自然 恢复
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11] 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
土质疏松;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等
荒漠化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时不注意环境保护等
湿地萎缩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等
森林破坏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物种有出现、演化和消亡的过程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等
治理措施
具体表现
工程措施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水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蓄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农业技
术措施
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措施
意义
举例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实施资源[2] 深度开发 ,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大庆油田在历经近30年稳产、高产之后,于2003年开始产量下降。随后,其城市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大庆选择了延长资源产业链,将油气资源深加工作为城市转型之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利用进口俄罗斯油气资源,大庆重点发展石化产业
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3] 主导产业
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辽宁阜新市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先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吸纳就业,然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煤化工产业,推动城市转型
问题
原因
影响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源,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资源利用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生负面影响
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长期开发
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口增多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对环境的保护
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他新兴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不愿入驻,造成区域经济活力不足
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矿产资源开发对原有地形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角度
具体措施
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发展绿色产业,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科技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交通
完善交通网络
环境
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是摆脱资源依赖的根本出路,要将循环经济的技术和理念运用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循环产业集群,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措施
有利条件
推动工业[5] 多元化 发展
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水资源较充足
大力发展[6] 旅游业
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产品品质优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共38页。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共27页。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