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Word版附解析),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地质构造与地貌
    1.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2.断层的判断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岩层受力断裂,二是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受力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研究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具体应用见下表:
    情境 坦桑尼亚盆地
    坦桑尼亚盆地位于东非海岸的中部,为东非海岸迄今为止发现天然气最多的两个盆地之一。下图为坦桑尼亚盆地地层地质剖面图,其中,烃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产生的油气会沿断层上升至地层间的封闭区域,从而积聚成油气矿藏。
    (1)判断坦桑尼亚盆地的主要地质构造。
    【提示】根据图中断层线和岩层形态分析。
    【参考答案】 断层和向斜。
    (2)推测该地区最可能形成天然气藏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提示】根据天然气的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③处。理由:③处砂岩层利于天然气积聚且附近有利于天然气上升的断层,故③处最可能形成天然气藏。
    命题点 地质构造的应用
    [2023广东地理卷,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 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图a 图b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2分)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风沙流;(2分)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阻挡,叠加沙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该地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2分)
    【解题思路】 可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地形因素等方面分析。沙源方面,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可提供丰富的沙源。动力因素方面,该地处于盛行西风的影响下,在盛行西风搬运作用下,易形成风沙流。地形因素方面,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阻挡,风力挟带的沙尘在山前堆积。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区域属于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2分)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的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2分)德南隆起,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水位;(2分)地下水通过河道两侧断层处的通道,溢出地表。(2分)
    【解题思路】 主要从褶皱构造、断层构造两方面分析原因。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的原因:巴音河地下深处为向斜构造,并堆积了厚厚的冲洪积物,利于地下水汇聚;巴音河处于断层之间凹陷处,进一步增加了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属于背斜构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挡地下水继续向偏南方向的流动,抬升了地下水水位;断层构造方面,地下水运动至河道南侧断层处,通过断层溢出地表。
    命题拓展
    巴音河中下游有季节性断流现象,推测可能的季节及原因是( D )
    A.夏季 蒸发强B.夏季 降水少
    C.冬季 下渗多D.冬季 气温低
    【解题思路】 巴音河流域远离海洋,降水少,其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而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高山冰雪融水量也最大,河流流量较大,夏季不太可能出现断流,A、B错误;巴音河地处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气温更低,地表出现冻土层,地表水下渗较少,高山冰雪不易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因此断流,D正确,C错误。故选D。
    考点2 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1] 美洲 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2] 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3] 交界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如下:
    特殊板块及地区分布
    1.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印度尼西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情境1 新西兰地震
    当地时间2023年9月20日9时14分,新西兰南岛中部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新西兰的地理位置。
    (1)分析该次地震的震源可能处于的板块边界。
    【提示】根据板块分布图判断。
    【参考答案】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推测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
    【提示】根据板块边界类型分析。
    【参考答案】 海沟。
    情境2 圣安德列斯断层
    圣安德列斯断层(下图)贯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约1 287千米,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断层以西的太平洋板块向北运动,以东的美洲板块向南运动,平均每年滑动距离为33至37毫米。
    分析图示区域断层两侧板块运动的特点。
    【提示】结合图中断层两侧板块的运动方向思考。
    【参考答案】 沿水平方向错动。
    命题点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塑造
    [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解题思路】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会持续升高,A正确,排除C;结合材料可知,该山脉并没有火山持续喷发,排除B;岩浆侵入不会对山脉升高产生直接影响,排除D。
    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解题思路】 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故A正确。
    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C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解题思路】 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外力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故C正确。
    命题拓展
    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考点3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山地的特征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山区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及原因
    情境 “之”字形公路
    早期,在山区修建的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如图1)。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河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2)。

    图1 图2
    (1)分析早期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的原因。
    【提示】出于降低技术难度的需要,山区修建公路通常和等高线平行。
    【参考答案】 减小线路的坡度。
    (2)分析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尽可能取最短距离,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
    【提示】现在可以通过开隧道、建桥来缩短距离。
    【参考答案】 科技水平提高。
    命题点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2019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题。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B )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解题思路】 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河谷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利于修建交通线。
    命题拓展
    图示区域铁路沿河谷分布主要是因为( B )
    A.用水方便
    B.河谷地区地势平坦
    C.能够实现铁路和河运联运
    D.河谷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解题思路】 该区域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铁路沿河谷分布,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地势平坦,修建成本较低,与用水无关,B正确,A错误;该区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运条件较差,C错误;该区域铁路修建的目的主要是资源外运,铁路沿河谷分布并不是因为河谷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且该区域位于东北山区,人口密度较小),D错误。故选B。
    归纳总结图示地质构造的应用
    热点情境 广东大峡谷
    材料一 广东大峡谷长约15 km,深约300 m,峡谷谷顶宽窄不一。大布河两条支流分别从北侧和东侧以瀑布形式流入峡谷,河谷中多跌水瀑布。早古生代该区域为海洋。该地基底地层属于寒武—奥陶系强烈褶皱变质岩系,上覆厚达数百米的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志留系地层缺失。
    材料二 图1为广东大峡谷景观图,图2为广东大峡谷部分地质年代地层剖面示意图。
    图1
    图2
    探究设问 (1)简述广东大峡谷的地貌景观特征。
    (2)简析古生代不同地质时期内力作用对该地地层形成的影响。
    (3)说明大布河对广东大峡谷地貌发育的塑造作用。
    【解题思路】 (1)由图文材料可知,广东大峡谷山高谷深;广东大峡谷为平顶山,山麓地势低缓;地层上部的二叠系石灰岩,受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在谷中形成了林立的孤峰。(2)古生代不同地质时期内力作用对该地地层形成的影响,可结合图2中不同地质时期地层的特征进行简析。(3)根据材料可知,大布河对广东大峡谷地貌发育的塑造作用包括下蚀作用形成的“峡谷”、溯源侵蚀作用显著的“跌水瀑布”和流出峡谷后的侧蚀作用。
    【参考答案】 (1)山高谷深;顶平、崖陡、麓稍缓;谷中孤峰林立。
    (2)寒武—奥陶纪,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形成强烈褶皱和变质岩层;志留纪,地壳抬升,地层缺失;泥盆—石炭纪,地壳下降,形成砂砾岩层;二叠纪,地壳继续下降,形成石灰岩层。
    (3)水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使峡谷不断加深;溯源侵蚀使峡谷不断加长;侧蚀作用使谷底展宽;流水对岩石差别侵蚀,形成瀑布、孤峰。
    [2024福建漳州开学考试]辽宁阜新—义县盆地是在区域内营力作用下形成的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断陷盆地,盆地东南、西北两侧在构造以及地层分布特征上有很大差异,下图为该盆地所在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方框中内营力方向应为( A )
    A.B.C.D.
    【解题思路】 从材料可知,图示盆地是在区域内营力作用下形成的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断陷盆地,则应为岩层在水平拉伸的内营力作用下形成断裂,盆地所在区域岩层下陷形成盆地,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方框中内营力方向应为东南。选A。
    2.盆地中玄武岩岩层向东南方向倾斜,说明( C )
    A.玄武岩岩层受挤压变形
    B.火山喷发的岩浆厚度不同
    C.盆地东南部下陷幅度大
    D.上覆岩层厚度大、压力大
    【解题思路】 该盆地是由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盆地东南部下陷幅度大,西北部下陷幅度小,故盆地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火山喷发的岩浆在此地势条件下在地表流动并冷却凝固,形成盆地中向东南方向倾斜的玄武岩岩层。选C。
    3.盆地沉积岩岩层中存在由湖相沉积向冲积扇沉积转变的阶段,则此阶段盆地( B )
    A.稳定沉降B.加速沉降
    C.间歇沉降D.没有沉降
    【解题思路】 形成冲积扇说明盆地与周围山地高差较大,所以由湖相沉积向冲积扇沉积转变阶段,盆地与周围山地的高差迅速加大,故此阶段盆地加速沉降。选B。
    读图归纳 地质图的判读
    地质图一般可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判读时要注意区分是哪种类型,再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判读:
    1.获取图中的重要信息
    (1)图名:可反映图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图的核心内容。
    (2)图例:反映岩层的新老顺序,有时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岩石类型。
    (3)经纬线、指向标和比例尺。
    2.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应用
    对地质图的分析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分析以下要点: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等)。
    (2)判定岩石类型: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要在认识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判断其特征。
    (3)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沉积岩层的形成时代。
    (4)推测岩层形成环境:
    ①岩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浅海。
    ②岩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如上图),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③某种岩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三是当时气候发生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下图)
    ④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而形成。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图所示)
    ⑤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若出现有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
    (5)在上述判断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程选址、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等。
    典例 下图为黄山市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显示该地区曾发生过三次岩浆活动,先后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A.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玢岩
    B.花岗岩、玄武玢岩、斑状花岗岩
    C.斑状花岗岩、玄武玢岩、花岗岩
    D.玄武玢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
    (2)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所属的岩石类型和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喷出岩、侵蚀作用B.沉积岩、侵蚀作用
    C.侵入岩、风化作用D.变质岩、风化作用
    读图指导
    【解题思路】 (1)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看谁穿过谁,被穿过的岩石形成时间较早。读图可知,花岗岩穿过了斑状花岗岩,因此花岗岩比斑状花岗岩新。图中右侧花岗岩没有穿过砾岩和页岩,而玄武玢岩穿过了砾岩和页岩,所以花岗岩比玄武玢岩老。(2)读图可看出黄山市某区域的岩石类型主要是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其皆属于侵入岩,而该类岩石裸露地面后,容易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奇石。
    【参考答案】 (1)A (2)C
    [2024江苏泰州调研]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钻井取水是开采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对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特征认识不足,开采难度较大。在我国某覆盖型缓丘平原岩溶分布区(见下图),地下水丰富且一般呈层状、面状分布,有利于钻井开采地下水资源。下图中灰岩属浅海相沉积,页岩属河口三角洲相沉积。据此完成1—3题。
    1.ZK035井日涌水量与ZK038井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D )
    A.两井经过的含水层数量不同
    B.两井获得的地下水类型不同
    C.两井与断层的距离差距较大
    D.两井所处储水区的水位不同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两井皆经过三个灰岩含水层,A错误;两井井水都主要来自灰岩含水层,而灰岩含水层皆位于两隔水层之间,都属于承压地下水,B错误;断层位于火山变质岩中,没有切穿两井经过的灰岩含水层,因而与断层的距离差距对两井涌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ZK036井和ZK037井处火山变质岩隔水层导致ZK035井和ZK038井处于不同的储水区,ZK038井地下水埋深更浅,含水层厚度更大,因此日涌水量更大,D正确。
    2.图示断层构造( C )
    ①受张力作用形成②受变质作用形成
    ③形成于第四纪时期④断层面倾角较大
    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断层面倾角较大,可判断该断层的形成主要受张力作用影响,①④正确;断层所在的岩石是火山变质岩,火山变质岩是受变质作用形成的,但断层是受地壳运动中产生的压力和张力作用形成的,②错误;该断层上面为第四系覆盖层,说明该断层形成早于第四纪,③错误。故选C。
    3.该覆盖型缓丘平原地层中灰岩和页岩互层分布,可推测该区域地质历史时期( B )
    A.地壳间歇式抬升B.地壳升降频繁
    C.地壳持续性张裂D.海盆持续抬升
    【解题思路】 该覆盖型缓丘平原地层中灰岩和页岩互层分布,灰岩属浅海相沉积,页岩属河口三角洲相沉积,说明该区域地质历史时期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交错出现,即地质历史时期地壳升降频繁,B正确;地壳间歇式抬升和海盆持续抬升,应该先出现浅海环境下的灰岩层,后出现陆地环境下的河口三角洲相页岩层,而不是互层分布,A、D错误;地壳持续性张裂,海域面积扩大,应该始终是海域环境下的灰岩层,C错误。
    [2024鄂东南联考]某赤铁矿形成于相对较封闭的内陆古海盆地,地质历史稳定时期。下图为赤铁矿区地质构造图,P、S为矿区出露地层,赤铁矿层中盛产腕足类、珊瑚、鱼类等化石。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褶皱轴线(平分褶曲两翼的轴面与地面的交线)的延伸方向是( A )
    A.东北—西南向B.东南—西北向
    C.南北向D.东西向
    【解题思路】 由题干可知,褶皱轴线为平分褶曲两翼的轴面与地面的交线,读图并对照图例可知,背斜和向斜轴线就是位于图例箭头之间且与其垂直的一条长线,图中共四对箭头,有四条轴线,延伸方向大致呈东北—西南向。故选A。
    2.推测该赤铁矿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环境特点为( C )
    A.暖干B.冷干C.暖湿D.冷湿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赤铁矿层中盛产腕足类、珊瑚、鱼类等化石,而珊瑚多分布于热带广阔的浅海环境,可推测该区域赤铁矿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环境特点为暖湿。故选C。
    3.赤铁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 B )
    A.海底火山喷发矿物沉积
    B.古大陆含铁岩石风化产物
    C.外海海域铁矿物质运移
    D.海洋及古大陆古生物遗骸
    【解题思路】 该赤铁矿形成于相对较封闭的内陆古海盆地,形成于地质历史稳定时期,因而火山喷发现象很少,A错误。该赤铁矿形成于暖湿的气候环境,该时段古大陆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强,大量的铁质矿物在相对较封闭的内陆古海盆地内沉积,B正确。该赤铁矿形成于相对较封闭的内陆古海盆地,很难接受外海海域铁矿物质运移,C错误。海洋及古大陆古生物遗骸以石化钙质为主,不可能形成铁矿石,D错误。
    [2024成都摸底]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单位:米)。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甲高原东南沿海和西部沿海边缘陡峭,是受( A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影响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影响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影响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影响
    【解题思路】 甲高原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结合板块分布情况可知,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不属于亚欧板块,B、D错误;红海和亚丁湾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因此甲高原东南沿海和西部沿海边缘陡峭,也是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影响形成的,A正确,C错误。
    5.下图中与乙地气温特征相符的曲线是( B )
    A.①B.②C.③D.④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乙地海拔超过2 000米,属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为独特的高原气候,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③④错误;乙地的海拔大于2 000米,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中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气候较为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不会高达35 ℃,①错误,②正确。故选B。
    考点1 地质构造与地貌
    [2023浙江台州二模]下图为某地构造油气藏地质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处油气藏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D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
    【解题思路】 沉积岩具有层理特征,在其形成过程中位置靠下的岩层先形成,位置靠上的岩层后形成。根据图示断层左右岩层对应关系判断,断层左侧相对下沉,根据同一岩层位置可判断,①②所在岩层位于③所在岩层的上面,形成较晚。④所在岩层位于③所在岩层的下面,形成时间最早。①②位于同一岩层,油气应分布于背斜处,即①处,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不是背斜,本不应该有油气分布,但形成断层后,断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使油气聚集于断层左侧,因此其形成在断层之后,晚于①,D正确。
    2.下列有关断层对②处油气藏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 A )
    A.断面阻隔,便于集聚
    B.断面较陡,便于运移
    C.断通地面,不易散逸
    D.断层藏油,易于开采
    【解题思路】 由①③油气藏所在岩层位置可推测①③油气藏所在岩层之间的岩层为不渗透岩层,则②油气藏右侧断面对应不渗透岩层,断面会阻隔油气运移,使油气聚集于断层左侧,A正确,B错误;断层直通地面时,油气易散逸,C错误;断层附近地质不稳定,不利于开采,D错误。
    [2023江苏南通检测]下图为某地地质平面图,M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但由于受侵蚀作用的影响,该地地形比较平坦。其中序号1—4代表不同的岩层。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岩层形成最早的是( A )
    A.岩层1B.岩层2
    C.岩层3D.岩层4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图中断层的M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抬升的M侧被侵蚀更多,被侵蚀后的M侧的岩层1出露变宽,表明该岩层向上拱起,则M—N处为背斜构造,中心岩层1年龄最老,向两侧岩层2、岩层3依次变新,因此岩层1、岩层2和岩层3中,岩层1形成最早。图中断层把三个岩层都断开,但没有断开岩层4,说明断层出现在三个岩层形成之后,岩层4形成于断层之后,因此岩层4比岩层3新,A正确。
    4.图中地质作用形成的过程是( C )
    A.岩浆入侵—变质作用—挤压褶皱—岩层断裂
    B.变质作用—岩浆入侵—岩层断裂—挤压褶皱
    C.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变质作用—岩层断裂
    D.挤压褶皱—岩层断裂—岩浆入侵—变质作用
    【解题思路】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岩层1、岩层2、岩层3形成后,地壳运动导致当地岩层出现挤压褶皱形成图中背斜和向斜,然后出现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岩浆侵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岩两侧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图中变质岩;后来出现岩层断裂把岩层1、岩层2、岩层3、变质带和花岗岩体均断开形成图中断层,C正确。
    5.[情境创新/2023福建泉州检测,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造山挤压作用,安第斯山古老大陆边缘一侧形成了V盆地。距今1 100万至500万年,V盆地经历了两次巨大的湖泊沉积,沉积层厚度700多米。湖泊沉积过程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基岩岩性、湖泊水系和气候环境的演变。图a为安第斯山沿28°S的地形剖面图,图b为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的演变过程局部示意图。
    图a
    图b
    (1)从内力作用的角度描述V盆地的形成过程。(4分)
    【参考答案】 板块碰撞挤压,(安第斯)山脉隆起,V盆地区域(相对)断裂下陷形成盆地。(4分)
    【解题思路】 如下图:
    (2)安第斯山脉成为V盆地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区,分析其来源区的物质和动力条件。(8分)
    【参考答案】 物质来源: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跃,岩石破碎;(2分)高海拔山区风化、侵蚀作用强,提供大量松散物质。(2分)
    动力条件:高山区冰川广布,冰川作用强;(2分)山区(冰川融水、山地降水较丰富,)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流水作用强。(2分)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主要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如下图:
    (3)说明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对湖泊水系特征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盆地不断沉积变厚,湖床抬升,湖泊水位上升,湖水外溢,内流湖变为外流湖(或封闭水系变成开放水系),(3分)(在湖床抬升与溢水口下蚀的共同作用下,湖床高于溢水口,)湖水外泄,湖泊萎缩直到消失。(3分)
    【解题思路】 比较A、B两时期可知,V盆地湖面A时期低于两侧高地,而B时期湖盆与两侧地表接近,说明从A时期到B时期沉积层不断变厚,湖床不断抬升,导致湖泊水位上升,湖水漫过两侧高地外溢,变成了外流湖;在湖床沉积抬升与溢水口下蚀的共同作用下,湖床高于溢水口,湖水外泄,湖泊萎缩直到消失。
    考点2 板块运动与地貌
    [新情境/2023沈阳质量监测]沙火山是沉积后尚未固结的砂体由于压力差在薄弱地带喷出地表的产物,形态类似火山构造。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某乡村在秋灌后,一小型河道水位降低,河床底部出现大量沙火山。调查发现,该河道春季时曾进行河道清淤,清除河床底部1.5 m左右的淤泥。下图示意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沙火山。据此完成1—2题。
    1.与乙阶段比,甲阶段沙火山( C )
    A.处于生长阶段,涌出水流较清
    B.处于消亡阶段,涌出水流较清
    C.处于生长阶段,涌出水流较浊
    D.处于消亡阶段,涌出水流较浊
    【解题思路】 沙火山是沉积后尚未固结的砂体由于压力差在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堆积形成的类似火山构造的沙火山锥。比较两图可知,甲阶段沙火山锥面积、高度小于乙阶段,沙火山口还在喷发,说明甲阶段沙火山应处于生长阶段,B、D错误;在生长阶段,尚未固结的砂体沿薄弱地带不断喷出地表,在富水砂体冲破地表泥层的过程中,会挟带大量泥,导致涌出的水流较浊,A错误,C正确。
    2.该地春季清淤的主要目的是( D )
    A.利于沙火山发育,发展旅游业
    B.疏浚河道,防治洪涝灾害
    C.消除污染,改善水生生态系统
    D.增加河道蓄水量,利于灌溉
    【解题思路】 在秋灌后,河道水位降低,河床底部出现大量沙火山,大量未固结的砂体和泥堆积在河床中,河道容水空间变小。为保证下一年的灌溉用水需求,在春季低水位时期进行河道清淤,可恢复河道应有的容水空间,增加河道蓄水量,D正确。春季低水位时期进行河道清淤,会减轻河床淤泥对富水砂体的压力,缩小富水砂体与地面的压力差,不利于沙火山的发育,A错误;清淤疏浚河道,提高了河流泄洪能力,利于防治洪涝灾害,但该河道为一小型河道,流域面积小,集水区域小,对该河道进行清淤对防治洪涝灾害的作用较小,B错误;春季清淤清理了淤泥中的污染物,但不能消除污染,C错误。
    [2023北京门头沟区一模]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断裂之后的一侧岩层自断层面推移过来,上覆于断裂后的另一侧岩层之上而形成的。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
    图中岩层有层理特征属于沉积岩,位置靠下的岩层先形成,位置靠上的岩层后形成。飞来峰处的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可知岩层③位于原地表最上部,形成最晚;岩层④位于岩层③下部→岩层④形成早于岩层③;岩层①位于岩层④的下部→岩层①形成早于岩层④;岩层②位于岩层①下部→岩层②形成早于岩层①。综上,图中岩层年龄由新到老排列为③④①②,C正确。
    4.图中所示断层两侧岩层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B )
    A. B.
    C. D.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断层线上下侧为同一岩层的组合可判断出,同一岩层在断层线上侧位置偏右,在断层线下侧偏左,说明断层上侧岩层向右上方推移,断层下侧岩层向左下方推移,B正确。
    5.图中“飞来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B )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D.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推覆构造通常是断裂之后的一侧岩层自断层面推移过来,上覆于断裂后的另一侧岩层之上而形成的。结合图示岩层弯曲方向可推断形成沉积岩后,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因水平挤压发生断裂,左侧岩体向右推移上覆到原岩层上面,形成推覆构造,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地表景观,过程为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正确。此过程没有地壳的垂直运动,A、C错误。推覆构造形成飞来峰的过程中经历了外力侵蚀作用,而不是沉积作用,D错误。
    [2023湖南名校联考]松潘—甘孜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有着广泛而巨厚的三叠纪(公元前2.5—2亿年)沉积层,且保存较好。研究表明,三叠纪时期,松潘—甘孜盆地位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碰撞地带的西缘(下图)。读图完成6—7题。
    6.与松潘—甘孜盆地巨厚三叠纪沉积层的形成有关的条件有( B )
    ①三面陆地环绕 ②海湾水深较浅
    ③纵向河流伸展 ④地块相向挤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题思路】 沉积层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陆地,三面陆地环绕可以从三个方向获得更多的沉积物,①正确。海湾水深较浅不利于接受沉积,不会形成较厚的沉积层,②错误。纵向河流伸展说明落差增大,河流发育空间扩大,但据图可知,可以给松潘—甘孜盆地带来沉积物的更多是横向河流,③错误。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相向挤压,横向河流落差增大,侵蚀能力增强,挟带的物质增加,沉积物增加,④正确。B正确。
    7.松潘—甘孜盆地巨厚三叠纪沉积层能够保存至今,主要得益于( C )
    A.抬升幅度较小
    B.外力侵蚀较弱
    C.上覆岩层较厚
    D.抗蚀能力较强
    【解题思路】 目前,松潘—甘孜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是从海洋抬升成高原的,说明抬升幅度较大,A错误。由于三叠纪较为古老,三叠纪岩层之上还会有很多其他年代的岩层先被侵蚀,上覆其他年代的岩层较厚会使该岩层难以被侵蚀,并不能说明该岩层抗蚀能力较强,也不能说明该地外力侵蚀能力较弱,C正确,B、D错误。
    考点3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生活情境/2023豫北名校联考]白陉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之”字形原始古道,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 500多年历史。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晋豫的咽喉要道,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废弃,成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七十二拐”是白陉古道风景的精华所在,它的路面不是石阶,而是缓坡。下图示意白陉古道“七十二拐”中的一拐。据此完成1—3题。
    1.“七十二拐”的路面设计成缓坡的主要原因是( C )
    A.降低建造成本B.地形坡度偏小
    C.方便车辆通行D.便于积雪滑行
    【解题思路】 古人铺设该路的目的是通行。与石阶相比,缓坡路面较为平滑,除满足行人通行外,还有利于车辆马匹通行,C正确。
    2.白陉古道沿线( D )
    A.四季常青B.河流、湖泊密集
    C.土壤深厚肥沃D.村镇散乱且小
    【解题思路】 白陉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之”字形原始古道,太行山区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气温低,树木落叶,白陉古道沿线不会四季常青,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较少,因此河流、湖泊数量相对较少,B错误;山区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一般较瘠薄,C错误;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山区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小,村镇布局分散,一般沿道路或河谷呈带状分布,且规模较小,D正确。
    3.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B )
    A.沿线地区运输需求减少
    B.公路和铁路的修建
    C.地质灾害损毁道路
    D.古道年久失修
    【解题思路】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公路、铁路等的修建),交通运输更加方便快捷,白陉古道因其通行能力有限,逐渐被废弃,B正确。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晋豫的咽喉要道,可见其沿线地区的运输需求一直很大,A错误。如果该道路的交通运输地位没有被取代,即使地质灾害损毁、年久失修,也会被修复,而不是被废弃,C、D错误。
    [2023龙岩一中月考]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建设成图示双螺旋形状,开车进入隧道不是直行,而是一路转圈,在不知不觉中向上爬升。读图回答4—5题。
    4.高速公路如图示选线,主要目的是( D )
    A.加强区域联系B.提高美观度
    C.降低建设成本D.提高交通安全性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段高速公路地处地震断裂带附近,上坡时一路转圈是为了避开地震断裂带,确保公路地基的稳固性,增加行车的安全性;经过山地时采用螺旋形状是为了降低公路的坡度,增加行车的安全性。综上可知,高速公路如图示选线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交通安全性,D项正确。
    5.图示地区早期顺应地形地势,以适当的坡度修建了一条国道。推测该国道的形态最接近于( A )
    A.B.
    C.D.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降低公路坡度,A项正确。
    6.[2023郑州一测,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岛是位于北大西洋的岛国,国土面积略小于我国江苏省,人口约39万。岛内无铁路分布,货物运输和人们出行主要依靠公路。其中1号公路是冰岛最主要的公路,全长1 300多千米,沿途经过众多海湾、亚北极区沙漠,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环岛自驾。自驾游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上旬,冬季较少。下图为冰岛简图。
    (1)分析冰岛无铁路分布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地广人稀,铁路运输需求量小;(2分)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修建成本高,难度大。(2分)
    【解题思路】 无铁路分布的原因可从铁路运输需求少和铁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等角度考虑。
    (2)简述1号公路的分布特征。(3分)
    【参考答案】 沿海岸线分布,沿等高线分布,连接多个城市。(3分)
    【解题思路】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分布地、变化趋势、数值特征、弯曲方向、疏密、走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冰岛冬季不适宜环岛自驾游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冬季风雪天气多,自驾游危险性很高;(2分)冰岛冬季日照时间短,游玩时间较短暂,自驾的优势远不如夏季明显。(2分)
    【解题思路】 结合当地位置,从冬季气候特征和白昼时长两个角度考虑即可。
    综合训练
    [新角度/2023江苏百校第一次联考]帕米尔高原地处我国的最西端,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地质结构复杂,但在波斯语中意为“平顶屋”。高原上山脉之间多宽阔的河谷,宽谷中常见的景色有湖泊、河曲、草原、牛羊……,下图为帕米尔高原地质构造图。据此完成1—3题。
    1.帕米尔高原被称为“平顶屋”的主要原因是( A )
    A.内部地势起伏小B.未经历褶皱构造
    C.莫霍界面较平整D.外力侵蚀作用弱
    【解题思路】 根据“平顶屋”含义应理解为高原面上地势起伏小,结合图可以得出帕米尔高原内部地势起伏较小,A正确;读图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极有可能形成褶皱构造,B错误;读图可知,帕米尔高原之下的莫霍界面并不平整,C错误;外力侵蚀作用弱并非帕米尔高原形成“平顶屋”的主要原因,D错误。
    2.帕米尔高原宽谷中湖泊众多的主要原因是( D )
    A.海拔高,蒸发微弱B.冰川侵蚀,汇水成湖
    C.地下水位高,出露成湖D.河曲发育,积水成湖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帕米尔高原上山脉之间多宽阔的河谷,河谷宽阔处,往往发育较为弯曲的河流,曲流处,泥沙沉积较为明显,河流改道频繁,容易积水成湖,D正确;湖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洼地积水,蒸发微弱并非形成湖泊的主要原因,A错误;冰川侵蚀主要发生于冰川活动频繁的高山地区,河谷处地势低平,冰川侵蚀作用并不明显,B错误;地下水出露并非形成当地湖泊的主要原因,C错误。
    3.帕米尔高原缺乏新生代地层的根本原因是( B )
    A.断裂下陷严重B.板块挤压强烈
    C.高原地势较低D.宽谷发育显著
    【解题思路】 帕米尔高原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处,板块挤压强烈,地势隆起抬升,新生代地层难以沉积,且地势抬高更容易接受外力侵蚀,故帕米尔高原缺乏新生代地层的根本原因是板块挤压强烈,B正确;断裂下陷严重会形成地势相对较低的地貌,而不会形成高原地形,A错误;帕米尔高原地势较高,C错误;帕米尔高原缺乏新生代地层与宽谷发育显著关系不大,D错误。
    [2023北京东城区二模]下图为松嫩平原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A )
    A.铁力处花岗岩形成年代最老
    B.剖面线西端的岩层为侵入岩
    C.通肯河与呼兰河间有向斜构造
    D.林甸处第四纪沉积物厚400米
    【解题思路】 结合图例信息,铁力处花岗岩形成年代为古生代,在图中年代最老,A正确;剖面线西端的岩层为玄武岩岩层,是喷出岩,B错误;通肯河与呼兰河间有背斜构造,C错误;林甸处第四纪沉积物厚约200米,D错误。
    5.绥化处地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C )
    A.古生代岩浆侵入—古生代沉积—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
    B.中生代沉积—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古生代岩浆侵入
    C.中生代沉积—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第四纪沉积
    D.古生代岩浆侵入—抬升侵蚀—第四纪沉积—挤压褶皱
    【解题思路】 从图例以及剖面图岩层接触关系可以看出,绥化处地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中生代沉积形成沉积岩,内力作用下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后抬升并被外力作用侵蚀,最后地壳再次下沉并接受第四纪沉积,C正确。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漏失较多,干旱缺水现象时有发生,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缺乏水资源保障。该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动态变幅大,开发利用难度大。在该地区修建水库难度大、安全风险大。下图为该地区某水库所处地带地质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示区域夹层以下喀斯特地貌未明显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B )
    A.夹层下方岩层的倾角比较大
    B.夹层岩石的透水性较差
    C.夹层上下褶皱构造类型不同
    D.夹层下方岩层埋藏较深
    【解题思路】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活动、气候、地质构造及地形等因素有关,其中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活动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必要条件。夹层下方石灰岩岩层倾角越大,地下水流动速度越快,富含CO2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后更新速度越快,对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越强,应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排除A;图示地下河只发育到夹层上方,说明夹层岩石可溶性、透水性差,阻碍地下水溶蚀和下渗到夹层下方,B正确;夹层上下岩层基本平行,应是背斜或向斜的同一翼,所属褶皱构造类型相同,C错误;夹层下方岩层两端露出地面,说明其埋藏较浅,D错误。
    7.造成图中水库安全风险大的主要因素是( A )
    A.地下河堵体承载的压力较大
    B.地下河网隐蔽性非常强
    C.水库易诱发暴雨洪涝等灾害
    D.拦河大坝工程建设难度大
    【解题思路】 图示水库是堵住地下河出口建成的,修建地下河堵体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堵体承载的压力巨大,水库安全风险很大,A正确;隐蔽性强的地下河网可能导致水库漏水,蓄水困难,增加建设难度,但带来的安全风险并不大,B错误;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区域内的气象和地形等条件关系较密切,与修建水库的关系不大,C错误;图中水库是洼地成库,不需要建设拦河大坝,D错误。
    [2023江苏如皋一模]世界奇观“棋盘滩”分布在广西四东县莲花山的一处河道中,长约210米,宽150米,由一块块整齐浮出水面的坚硬石英砂岩组成。流水顺着岩石节理侵蚀,形成了界线分明的天然“大棋盘”。图1为棋盘滩景观图,图2为莲花山地质构造图。据此完成8—9题。
    8.“棋盘滩”最可能位于图2中的( B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由一块块整齐浮出水面的坚硬石英砂岩组成。流水顺着岩石节理侵蚀,形成了界线分明的天然‘大棋盘’”可以判断出,“棋盘滩”分布地岩层厚度大,岩层单一,位于河谷地区,有河流发育。图2中乙处为向斜山谷,出露岩层厚且均一,符合要求,B正确;甲、丙两处出露岩层较薄且不均一,A、C错误。丁处为坡面,不易发育河道,D错误。
    9.推断石英砂岩逐渐演化成“棋盘滩”的地理过程是( B )
    A.沉积作用—流水侵蚀—水平挤压—节理发育
    B.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节理发育—流水侵蚀
    C.变质作用—流水侵蚀—水平挤压—节理发育
    D.变质作用—水平挤压—节理发育—流水侵蚀
    【解题思路】 地表形态的演化过程分析思路:岩石的形成→地表高低的塑造→外力塑造地表最终形态。由材料“由一块块整齐浮出水面的坚硬石英砂岩组成。流水顺着岩石节理侵蚀,形成了界线分明的天然‘大棋盘’”可以判断出,“棋盘滩”形成的地理过程是:首先经沉积作用形成石英砂岩,后由于地壳抬升并伴随水平挤压,形成许多剪切节理,节理发育后经流水侵蚀形成“棋盘滩”景观,B正确。
    10.[角度创新/2023重庆质量抽测,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主要由地壳间歇性垂直运动形成。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蛇曲发达,流向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湖区盛行西北风,西岸地势陡峭,东岸地势平坦,多沙丘带分布。下图为呼伦湖位置及MN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1)推测呼伦湖区域所经历的地壳间歇性垂直运动的形式并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间歇性)下降。(2分)湖蚀台地是地壳相对稳定时,湖岸受到湖水侵蚀而成的,(2分)有古湖蚀台地和现代湖蚀台地两级台地,且现代湖蚀台地海拔更低,(2分)说明呼伦湖所在区域发生了(间歇性)下降。(2分)
    【解题思路】 呼伦湖主要是由地壳间歇性垂直运动形成的。读图可知,呼伦湖古湖蚀台地比现代湖蚀台地高,借鉴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湖蚀台地主要是地壳相对稳定时,由湖水侵蚀而形成的;现代湖蚀台地比古湖蚀台地低是呼伦湖区域地壳相对下降造成的,因此呼伦湖区域经历了地壳间歇性下降运动。
    (2)新开河流向顺逆不定,请说出该河流流向变化的主要环境条件。(4分)
    【参考答案】 河流(床)坡降(度)较小,落差小;(2分)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大。(2分)
    【解题思路】 如下图:
    (3)简述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形成过程。(8分)
    【参考答案】 东岸湖底地势较平坦,东部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2分)枯水期(冬季)湖泊水位下降,湖底沙粒裸露在地表;(2分)强劲的西北风挟带湖底和沿岸的沙粒向东南移动;(2分)当风力减弱时,沙粒逐渐堆积成沙丘。(2分)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沙丘带主要位于湖区的东岸。结合上问分析,冬季呼伦湖湖水通过新开河流向海拉尔河,湖泊水位下降,湖岸和湖底的沉积物出露地表。湖区盛行西北风,风从西岸刮向东岸的过程中,受西岸地势高于东岸和湖面摩擦力小的影响,风速较大,西北风挟带着湖岸的沙粒向东南移动,受地形或植被阻挡,风速减小,搬运的沙粒降落堆积形成沙丘。
    11.[2023广东深圳调研,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查亚峰位于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上,是大洋洲的最高峰(海拔4 884米)。查亚峰顶是上新世海相沉积岩,隆升始于第四纪。
    材料二 查亚峰是世界攀登难度最高的山峰之一,图a为查亚峰地质演化示意图,图b为查亚峰景观图。

    (1)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新几内亚岛抬升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2分)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运动显著;(2分)地壳活动频繁,火山喷发较多。(2分)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可知,新几内亚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碰撞使地壳抬升;再加上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火山不断喷发,使新几内亚岛地势不断抬高。
    (2)判断查亚峰在图a中所处的位置,并简述其形成过程。(8分)
    【参考答案】 乙处。(2分)查亚峰所处地区几百万年来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构造,褶皱进一步发展,导致岩层断裂并继续抬升;(2分)查亚峰周围地区多为背斜顶部或向斜两侧,较易被侵蚀;(2分)查亚峰所在地区位于褶皱构造的向斜槽部,岩石较紧实,难以被侵蚀,形成山峰。(2分)
    【解题思路】 结合上问分析可知,新几内亚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该地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褶皱进一步发展导致岩层断裂,断裂后乙处岩层继续抬升;结合图a可知,查亚峰周边地区为背斜顶部或向斜两侧,岩石性质疏松,容易被侵蚀;而查亚峰所在地区位于向斜槽部,槽部岩石性质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因此乙处为查亚峰。
    (3)说明登山者在攀登查亚峰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6分)
    【参考答案】 地形陡峭复杂,对攀登者体能和技能要求高;(2分)查亚峰所处地区气候恶劣,常年多雨,极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攀登难度大;(2分)需要通过热带雨林地带,有毒、有害生物多,致病风险大。(2分)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山地形陡峭,对攀登者体力和技能要求高;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较多,极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道路湿滑,攀登难度大;热带雨林气候,有毒生物多,容易导致疫病,威胁到攀登者的安全。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质构造的应用
    2023广东,T18(1)(2)
    【综合思维】
    结合具体地质剖面图,综合分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
    绘制简单的地质构造图。结合学习实际了解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塑造
    2023全国乙,T6—8
    2022浙江6月,T11—12
    2020全国Ⅱ,T37(1)(2)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2019全国Ⅰ,T6
    命题分析预测
    设置情境,说明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提取图文材料信息进行分析,领悟内、外力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不同时期作用强度不同,并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备考策略
    备考中掌握基本概念,如褶皱、断层、地形倒置、断裂面、板块边界等。其次结合典型的高考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训练,提高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项目
    背 斜
    向 斜
    一般形态
    岩层向
    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主要依据)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常见地形
    山岭
    谷地
    倒置
    地形
    (差别
    侵蚀)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破碎易被侵蚀而成[1] 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2] 山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领域
    应用
    找水
    ①[3] 向斜 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和储藏,两翼的水易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②断层处往往有地下水出露,因此利用断层可以找水
    找油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确定钻
    矿位置
    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等,它们往往保留在向斜构造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
    工程选址
    ①建筑工程,如隧道选址应避开[4] 断层 ,在断层地带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易诱发地质灾害,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②开凿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若开凿,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③隧道尽量选在背斜部位,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表
    面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大山脉和巨大高原
    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边界类型
    [4] 生长 边界
    [5] 消亡 边界
    图示
    项目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选址及走向
    一般原则
    首选[1] 公路 ,其次是铁路
    ①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线路往往迂回前进;②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线路一般呈[2] “之” 字状或“8”字状(尽量与[3] 等高线 平行);③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4] 耕地 、林地的占用;④避开陡坡、断层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⑤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⑥尽量选择两点间最[5] 近 的线路、经过尽可能多的[6] 居民点
    原因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较低、技术难度相对较小
    ①节约建设成本的需要;②降低技术难度的需要;③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需要;④降低运营成本和保障运行安全的需要

    相关教案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附解析),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共28页。

    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构造地貌的形成,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