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侯卓 审核人:四校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单选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探月新征程。图甲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标识中的太阳系八大行星一次排开形成独特的字母“C”,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perati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图乙表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图甲看出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不大,几乎在同一轨道面上,说明八大行星绕日的轨道面具有( )
A. 同向性B. 整体性C. 同轨性D. 共面性
2. 有98.5%的小行星都在小行星带被发现,则小行星带位于( )
A. ①⑤之间B. ②③之间C. ②④之间D. ②⑤之间
3. 下列对大气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E层——多晴天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
B. B层——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C. C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A层——主要杂质、水汽都集中于此层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包括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轨道面上,反映的是共面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可知,⑤为水星,①为金星,②为火星,④为木星,③为土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即②④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读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主要的杂质和水汽都在此层,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的直接热源,D正确,B错误;B层为平流层,大气水平运动为主,且多晴天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本层中的臭氧层因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为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4.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位于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平均海拔约4000米。目前有9个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落户于此。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已运抵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下图示意AIMS观测塔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众多光学天文望远镜均落户于赛什腾山的原因是( )
A. 基础设施完善B. 地形平坦
C. 降水少、晴天多D. 交通便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赛什腾山平均海拔约4000米,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利于天文观测,这是众多光学天文望远镜落户于此的重要原因,C正确;该地区位于青海省,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赛什腾山为山区,地形有一定起伏,且交通相对不便,ABD 错误。故选C。
5.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自然灾害呈现正相关B. 造成无线电长波通讯中断
C. 产生磁暴现象D. 赤道地区异常升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活动与自然灾害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不一定是正相关,A错误;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B错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C正确;赤道本身纬度较低,导致赤道地区异常升温,D错误。故选C。
6. 影响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海拔②纬度③大气透明度④植被覆盖率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影响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海拔)和降水(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纬度相似,因此纬度不是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②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太阳辐射强;而四川盆地地势低,空气密度大,多云雨雾,晴天少,大气透明度差,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①③正确。植被覆盖率对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海拔、天气状况和大气透明度。地形和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且空气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天气状况:天气状况直接影响太阳辐射的到达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受海拔、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下图为地质时期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三叶虫属于( )
A. 原始鱼类B. 古老的两栖类C. 爬行动物D. 无脊椎动物
8. 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 ①末期B. ②早期C. ③末期D. ④早期
9. 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③时期海洋占绝对优势,现代地球基本面貌还未形成
B. ④时期为古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时期
C. 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 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
【答案】7. D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三叶虫与节肢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三叶虫主要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海洋无脊椎动物,D正确。原始鱼类属于有脊椎动物,A错误。两栖类与爬行动物出现较三叶虫晚,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所以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①为太古宙,②为远古宙,③为古生代,④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③时期古生代,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于新生代,A正确。④时期为中生代,B错误。植物演化的进程大致为蓝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C错误。动物演化的进程大致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甲为( )
A. 地表B. 软流层C. 莫霍界面D. 古登堡界面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从莫霍界面至地表为地壳,一般而言,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大陆上高山高原地壳厚,平原薄。故甲为莫霍界面,A错误,C正确。软流层在上地幔的上部,B错误。古登堡界面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地壳厚度厚薄不一,从图中可以看出,离海洋越近,地壳厚度越薄,A错误;地壳厚度大致从高山高原地区向沿海平原变薄,B、C错误;海拔越高,一般地壳厚度越厚,基本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壳厚度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022年9月26日新华社报道,近日新西兰与汤加之间海域一座海底火山喷发,喷出的大量岩浆和火山灰形成一座面积2.4万平方米的小岛(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这些喷出的大量岩浆直接来自( )
A. 地壳上部B. 上地幔C. 下地幔D. 上地幔顶部
13. 这些喷出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在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喷发蔓延的火山灰首先出现在大气圈中,随着时间推移,火山灰逐渐沉降,进入水圈和生物圈中,最后,火山灰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回到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在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统称为岩石圈。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高层大气
15. “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
A. 持续降低B. 先降低,后升高
C. 持续增高D. 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14. D 15.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图文信息表明,“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因此此时位于高层大气,D符合题意,排除AB;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中,高度不超过50千米,因此“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不可能位于臭氧层,排除C。故选D。
【15题详解】
“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大气的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升高,因此“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7. 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B. 昼长C. 风速D. 海拔
18. 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光伏发电的主要优势是( )
A. 晴朗天数多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空气湿度小D. 距消费市场近
【答案】16. A 17. B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夏季甲地日照时数为900~1000,乙地日照时数为700~800,丙地日照时数为800,丁地日照时数为500,故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最大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昼长。B正确;风速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错误;同一区域纬度、海拔对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影响较小,A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D正确;由等值线可知,甲地日照时数更多,可推测甲地晴朗天数更多,空气湿度更小,AC错误;甲地比丙地的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时间分布上,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图为甲、乙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造成两地地面有效辐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6月云量较大B. 甲一6月气温较低
C. 乙一1月天气晴朗D. 乙一1月植被茂盛
20. 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可能导致当地( )
A. 河湖水量大幅减少B. 气候逐渐变冷变干
C. 表层土壤温度升高D. 植被演化为常绿林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甲地区为横断山脉,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云量较大,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较少,所以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A正确,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乙在藏北高原,在,1月份时地面气温较低,所以地面与空气的温差较小,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热量较少,所以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所以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说明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减少,会导致地表层土壤的温度升高,C正确。气候会变得相对更暖一些,B错误。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整体气温较低,所以有效辐射减少不会使植被演化为常绿林,D错误。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的变化相对较为微弱,不会使河湖水量大幅度的减少,A错误,故选C。
【点睛】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随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云况而变化。(1)根据辐射强度的关系,地面温度增高时,地面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温度、云况等)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增大。(2)空气温度高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减小。(3)空气中含有水汽和水汽凝结物较多,则因水汽放射长波辐射的能力比较强,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也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4)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存在,大气逆辐射更强,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得更多。所以,有云的夜晚通常要比无云的夜晚暖和一些。云被的这种作用,我们也称为云被的保温效应。人造烟幕所以能防御霜冻,其道理也在于此。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符号一般用带尾羽的风向杆表示,即风向标,绘有尾羽的一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尾羽横杆多代表风力大。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冬季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此时( )
A. ①处风向为偏南风B. ②处为下沉气流
C. ③处比①处风力小D. ④处为上升气流
22. 能正确表示M处该时刻近地面风向和等压面的是( )
A. B. C. D.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指向标判断可知,①风向杆表示偏南风4级,说明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所以热力环流呈顺时针运动,A正确;②处为上升气流,④处为下沉气流, BD错误;③处表示北风6级,比①处风力大,C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①风向杆表示偏南风4级,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陆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湖泊气流下沉,近湖面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风由湖泊吹向陆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图1示意“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 ①地气压低于④地D. ④地气压高于②地
24. 下列关于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风向为西北风B. a的风向为东南风
C. c的风向为西南风D. c的风向为东南风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2可知,甲地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大,乙地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小,则甲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同一竖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①>④,②>③;甲近地面为高压,乙近地面为低压,①>②,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甲高空为低压,乙高空为高压,所以③>④。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d为上升气流,b为下沉气流,近地面气压①>②,a的风向应结合所在半球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可知a的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错误;c为高空,水平方向上气压③>④,其气流右偏到与等压线平行为止,为南风。C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高空的风与等压线(面)平行。
污水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是一种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渗透性低、具有一定坡度、生长牧草或经选择的其他作物的土地表面,使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层缓慢流动过程中不断被净化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处理系统投配的污水经系统处理后,主要( )
A. 下渗转变为地下水B. 蒸腾成为大气水
C. 蒸发成为大气水D. 汇集成地表径流
26. 污水地表漫流处理系统地面坡度系数要在2%-8%之间,原因是( )
A. 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B. 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C. 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D 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减少土壤污染
27 该污水处理系统( )
A. 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B. 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C. 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D. 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答案】25. D 26. B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污水被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渗透性低的土地表面,因此,下渗比重小,A错误;水循环蒸发和蒸腾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转变成为大气水的比重也不会很大,BC错误;下渗,蒸发和蒸腾的比重不大,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层流动过程中不断地被净化后,主要汇集形成径流,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因素,地面坡度控制在很小的坡度范围之内,污水地表漫流速度变慢,植被可充分吸收或分解污染物质,促进污水净化,B正确;该系统要求土壤渗透性低,目的是减少污水下渗,A错误;坡度大,汇流速度快,蒸发和下渗比重减小,收集的径流会更多,浪费的水资源会更少,C错误;坡度大,汇流速度快,下渗少,土壤污染更少,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该系统利用生物分解或吸收污染物,水流顺着地势流动,整个系统能耗低,维护方便,B正确;该系统选择适宜地区和生物,因地制宜建设,工程简单,A错误;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污水,对局部气候影响较小,C错误;投配的污水需要预先处理,且只适用于对部分污水进行处理,对系统周围的地下水会有一定的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湿地拥有强大的水体净化功能,具有滞留沉积物、营养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功能。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依赖于水中生长的各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浮游生物以及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在北冰洋加拿大海盆冰下有一个温度较高的暖水团,被称为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团。海冰厚度和冰洞水道面积是影响次表层暖水团形成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团现象持续增强。下图示意加拿大海盆监测点盐度及温度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团出现的深度为海平面以下( )
A. 10—20mB. 40—60mC. 100—200mD. 200m以下
29.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团增强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冰层厚度减小,透过的太阳辐射增多
②冰层厚度减小,吸收的大气辐射增多
③冰间水道面积增大,反射率减小
④冰间水道面积减小,水体辐射散失减少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30. 夏季,冰面以下海水出现密度上小下大的密度跃层,主要是因为上层水体( )
A. 温度下降B. 压力减小C. 盐度下降D. 水位升高
【答案】28. B 29. A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结合材料,暖水团的主要特征是温度较高,在海水垂直方向上呈现温度明显高于上下层海水的特征。依据图中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可知,海平面以下40-60m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应该是暖水团出现的深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冰川融化,冰层厚度减小,使得透过冰层进入海水中的太阳辐射增加,热量增多,暖水团增强,①正确。冰层主要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吸收太阳辐射较少,②错误。由于冰川融化,使冰间水道面积增大,下垫面性质出现变化,反射率减小,吸收太阳辐射增加,③正确。冰间水道面积增加,缺少冰面阻挡,水体辐射散失增加,④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夏季,温度升高,导致部分冰川融化,冰面以下冰川融化的淡水增加,导致上层水体盐度减小,密度随之下降,出现密度上小下大的密度跃层,C正确。夏季温度升高,A错误。压力对水体密度影响较小,B错误。水位升高不会形成密度跃层,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海水的性质有关问题。海水的性质包括温度、盐度和密度。其中,海水的温度总体呈现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冰川融化、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洋流等都会影响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指海水中盐分的质量分数,一般来说,海水的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水的密度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盐度越高,密度越大。
二、综合题(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甲图为“某地区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乙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
(1)甲图中a、b、c、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____,甲地位于____半球。
(2)乙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多选)
(3)乙图中A、D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
(4)该日的天气状况①地最可能为__________(阴晴状况),所以昼夜温差较________。
(5)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①、②两地的高空等压面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1) ①. d ②. 北
(2)BC (3) ①. A ②.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 ①. 阴天 ②. 小 (5)C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判断、等压线图的判读、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并与等压线垂直,故d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风向方向相反,结合气压梯度力方向,c应为风向,b为摩擦力,则a垂直于风向,为地转偏向力。此时,风向向右偏转,应为北半球。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低压中心,②为高压中心,而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所以图中①附近的B符合当地风向,而A垂直于等压线未发生偏转,A风向错误;②为高压,风应是由②向四周吹,C来自于②中心,且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C风向正确,而D由低压吹向高压,D错误;故选BC。
【小问3详解】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该地区的垂直线气压差异显著,水平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A、D两处相比,A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较大。
【小问4详解】
①地被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易产生云雨天气,为阴天,白天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使其白天气温较低;而夜晚①地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使夜间气温相对较高,由此可知,①地的昼夜温差较小。
【小问5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近地面为低压中心,则高空为高压,②近地面为高压中心,则高空为低压,低压处等压线向下凹,高压处等压线向上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8日,潍坊市气象局发布了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下表),并预报19日凌晨局部地区将会有轻霜冻出现,提醒市民早晚外出要注意保暖。
(1)分析19日凌晨潍坊局部地区出现轻霜冻的原因。
(2)与10月19日相比,分析10月21日潍坊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为防止秋冬霜冻,潍坊农业生产搭建温室大棚,如下图。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温室大棚如何防止霜冻。
【答案】(1)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出现霜冻。
(2)与19日相比,10月21日多云间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
(3)温室大棚对太阳波射几乎透明,可以让太阳辐射绝大部分进入棚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大棚对地面长波射有强烈的阻拦作用,地面辐射很少能透过大棚而散逸出去;热量难以散失/有效提高室内气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潍坊市气象局发布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表可知,19日天气晴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夜晚水汽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由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所以晴朗的夜晚气温低,易出现霜冻。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10月19日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形成的地面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与之相比,10月21日多云间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形成的地面辐射弱,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少,地面辐射强、气温不低,所以昼夜温差小。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温室大棚是透明的,所以其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阻挡,可以让太阳辐射绝大部分进入棚内,进而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大棚对地面长波射有强烈的阻拦作用,地面辐射很少能透过大棚而散逸出去,这样就能有效有效提高室大棚内的气温。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关键的高海拔地区之一,广布的冰川与湖泊对区域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下表为1976年-2018年青藏高原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变化。下图为青海省哈拉湖位置及水系状况示意图。
(1)简述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变化特点。
(2)判断哈拉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推测全球变暖短期内对哈拉湖水位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面积的减小对该区域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答案】(1)湖泊数量增多,湖泊面积增大。
(2)类型:陆地内循环;水位升高,理由:入湖河流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温升高,山冰川融水增多,湖水量增多。
(3)冰雪和冻土融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使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使青藏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哈拉湖位置及水系状况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湖泊水文特征,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青藏高原地区湖泊1976年有1080个,2018年有1424个,面积由4平方公里变成5平方公里,说明湖泊数量增多,湖泊面积增大。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湖湖只进不出,是内流湖,参与的水循环是陆上内循环;短期内由于全球变暖,并且湖泊周边的河流以高原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所以山冰川融水增多,导致河流水量增加, 入湖水量增加,引起湖水水位上升。
【小问3详解】
冰雪的反射率高,随着冰雪和冻土融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使青藏高原平均温升高;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使青藏高原的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
3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表(单位:mm)。
材料二、某校学生献计献策为建设海绵城市积极材料二某校学生献计献策,设计了以下4种道路绿地样式。
(1)根据表中数据,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缓解城市内涝效果最好的方案并简述理由。
【答案】(1)城市中心区降水多;路面硬化多,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超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
(2)甲方案;甲方案道路上的雨水可以快速进入绿地,防止道路积水;绿地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为材料,涉及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一、二,根据水循环原理进行分析,洪涝主要是短时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导致的。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由于城市建设,多水泥柏油路面,地表硬化,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降水量超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甲方案中道路高于绿地,有利于道路积水顺势排入绿地,有利于增加下渗,为缓解城市内涝最好的方案;乙方案道路和绿地高度相近,相较于甲方案,乙方案容易产生道路积水;丙方案和丁方案的绿地高度均高于道路,缓解内涝的作用不大。
3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岐湾位于福建省,海湾三面环山,湾口向东南敞开,湾内和湾外均有牡蛎养殖区。温度、盐度是影响牡蛎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牡蛎稚贝适宜生长温度为12.00~33.3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6.00~28.00℃。牡蛎稚贝适宜生长盐度为11.76‰~45.39‰,如果海水盐度的剧烈变化超出牡蛎自身调节能力范围会导致牡蛎死亡。图1示意黄岐湾所在区域,图2示意黄岐湾1~9月水温变化,图3示意1~9月黄岐湾牡蛎平均生长状况。
(1)据图概括该地牡蛎生长速度随温度变化的特征。
(2)某年在水质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该地区5月底—6月中旬湾外养殖区牡蛎大面积死亡,湾内牡蛎生长正常。请对该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1月水温在适合范围内,牡蛎生长速度最快;2月水温低于12℃,牡蛎几乎无生长;3~5月后水温升高,牡蛎生长速度随之加快;5-9月水温较高,牡蛎生长速度呈波浪状变化趋势。
(2)黄岐湾南部有闽江汇入,5月底—6月中旬该地降水量大,河流汇入量大湾外受河流淡水影响大,盐度下降显著,低于牡蛎生长的适合盐度范围,导致牡蛎死亡湾内受地形阻挡,南部河流淡水影响较小,盐度适宜,牡蛎生长正常。
【解析】
【分析】本题以福建省黄岐湾牡蛎养殖为背景,涉及海水的盐度对人类活动影响等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以及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图3,将1-9月根据牡蛎生长的速度变化趋势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结合材料和图2说明主要特征。其中,1月水温在12℃以上,牡蛎生长速度最快;2月水温低于12℃,牡蛎几乎无生长;3~5月后水温升高,牡蛎生长速度随之加快;6-9月水温较高,牡蛎生长速度呈波状变化趋势。
【小问2详解】
材料指出,如果海水盐度的剧烈变化超出牡蛎自身调节能力范围会导致牡蛎死亡。题干中“某年在水质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该地区5月底—6月中旬湾外养殖区牡蛎大面积死亡,湾内牡蛎生长正常。”说明湾内和湾外海水的盐度存在明显差异,湾外海水盐度低而湾内海水盐度高。结合图1,黄岐湾南部有闽江汇入,5月底—6月中旬该地受夏季风影响强,降水量大,河流处于丰水期,汇入量大,湾外受河流淡水影响大,盐度下降显著,低于牡蛎生长的适合盐度范围,导致牡蛎死亡;湾内受地形阻挡,南部河流淡水影响较小,盐度适宜,牡蛎生长正常。
日期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天气状况
晴
晴转多云
多云间阴
晴间多云
多云转晴
3~18℃
8~20℃
13~19℃
10~22℃
7~19℃
南风
3~4级
南风
3~4级
南风
3~4级
南转北风
3~4级
北风
3~4级
时间(年)
数量(个)
面积(万平方公里)
1976年
1080
4
2018年
1424
5
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等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德化一中厦外石狮分校四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联考试卷docx、期中考四校联考高二地理答案详解docx、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德化一中厦外石狮分校四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联考高二年段地理学科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